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经济形势

金融经济形势

金融经济形势

金融经济形势范文第1篇

【摘要】金融业横跨供给需求两侧,既可以为当前市场需求引入资金流,又可以为未来供给提供土壤,是政府进行市场结构调整时的重要工具。因此,抓住金融结构改革,就相当于同时抓住了供给和需求两端。

【关键词】金融改革 宏观形势 金融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宏观经济形势加大改革难度

第一,未来全球经济仍将维持疲软态势。截止到目前,全球经济发展低迷、物价下行的基本趋势仍未改变。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新兴市场国家汇率普遍深度贬值,股票市场大幅震荡,一些国家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2016年,随着美联储加息和美元升值进程加快,全球经济形势将面临更多考验。

第二,中国经济增长动能不足,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将更加错综复杂。2016年,经济发展正处于阶段更替、结构转换、模式重建、风险释放的关键期,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投资需求不足、政府债务负担过重等问题将使经济运行呈现低增长、低通胀、高杠杆的格局。连续45个月的PPI指数持续下降,显示工业领域压力巨大,通缩问题明确,新的一a年经济见底回升迹象仍不明显。

第三,全球经济联动性增强,防范金融风险挑战加大。2015年8月24日,沪指创8年来最大跌幅,同时当日全球股票市场亦遭遇了暴跌。全球股市暴跌的主要原因是恐慌情绪,包括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人民币汇率变化,美联储加息,国际油价走低等因素综合在一起影响了全球市场信心。2015年以来,美元走强降低世界对未来大宗商品价格的预期,新兴市场的经济发展放缓降低了大宗商品需求,在经历价格大幅下跌后,低迷的大宗商品市场态势引发了多国经济衰退。这些都说明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中国经济受到的外部影响加大,政策的有效性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金融业是政府进行市场结构调整的重要工具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业横跨供给需求两侧,既可以为当前市场需求引入资金流,又可以为未来供给提供土壤,是政府进行市场结构调整时的重要工具。因此,抓住金融结构改革,就相当于同时抓住了供给和需求两端。

一是构建稳健的货币政策框架,合理引导公众预期。中国实行多目标管理的货币政策,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很容易引发政策冲突和政策过度的问题,因此在尽量保证稳健性的同时,应更多考虑货币政策引发的理性预期作用,通过加强政策的时间一致性为经济营造稳定的金融环境。二是加强市场的资本配置作用,降低融资成本。通过利率市场化、降低民营银行准入、注册制等方面改革推进金融服务业转型,引导资本流向、支持创业创新、培育消费等新型需求。同时,放开市场还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环境、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中国经济目前位于低位,产业去库存问题还未解决,工业领域融资需求不明显,但一旦经济回暖,在金融体系缺乏效率,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下,融资就可能成为工业发展的瓶颈。三是推动微观监管制度灵活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金融机构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金融市场受前期政策制约,面临直接融资机构不足、混业经营程度有限、国有资产占比过重等问题,显示出微观监管政策与实际需求的脱节,亟需改进。

关注重点领域,防范金融风险

2015年的金融业,无论银行、证券还是互联网金融都暴露出不少金融体制问题。展望2016,可谓“屋漏偏逢连阴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僵尸企业等要求,美联储的政策转向都将给金融发展带来更大压力。因此,2016的中国金融业将迎来大考之年。

首先,互联网金融信用支付风险较高。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主要风险包含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的风险。就目前的市场跑路情况和监管措施来看,信用中介比互联网支付操作更具风险。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涉及信用领域的互联网中介体系普遍面临“资产荒”问题,好的项目不多。相比于商业银行,网贷中介给出的资本价格要高出几倍,能匹配高额成本的项目必然面临更多风险。二是互联网金融公司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吸纳高素质行业人才的能力有限,识别和应对风险的专业化水平达不到信用融资的要求。

其次,对待资本市场,政府和投资者都应保持正常心态。2015年,资本市场“股灾”的出现反映监管机制、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发展的脱节。市场对经济的预期过热,媒体争相炒作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各种概念股,造成投资者情绪狂热,证券交易中介利用监管漏洞为投资者进行不合理的杠杆交易,造成市场泡沫。笔者认为,股票市场与传统的信贷市场一样,风险与收益并存,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我国投资者在认识方面存在不足,政府在鼓励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同时,应更多关注市场开放、公平竞争方面,如注册制改革,而不应该为了发展而“拔苗助长”,忽视市场规则,留下风险隐患。

最后,关注银行不良贷款率。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2015年部分商业银行出现了盈利增速放缓的迹象,普遍面临不良贷款率提升所带来的资产质量压力问题。市场的主要表现是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升”。虽然2015年的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还未,但预计会超过1.5%,较上年增加约0.2个百分点。从数字上来看,仍然可接受,但笔者认为,目前的中国银行业实际不良率远不像看起来这么低。因为将不良贷款进行期限滚转,或进行重组,或打包成信贷产品表外化早已成为银行的普遍做法。因此,在经济形势不好、银行风险敞口加大的2016年,应不单单仅靠不良资产率评判银行系统风险。

(作者分别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参考文献】

金融经济形势范文第2篇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委党校,广西 贺州 542899)

摘要:当今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经济金融形势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国经济基本已经从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中走了出来,并呈现出稳定、健康的发展趋势。但是在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对经济金融形势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进行分析,然后针对经济金融形势提高财务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 :经济金融;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26-02

在当前比较复杂的国内环境下,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是良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逐年增加,201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2013年增长了10.3个百分点,并且增长速度和上一年相比也增加1.1个百分点。在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当今的后危机时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依然在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金融业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不断进行深化改革、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一、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

(一)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市场生机不足,但是经济增长计划的色彩比较浓厚。在1977至1981之间,经济周期位势仅为8%,非常低。从1982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从而使得生产力得到了相应解放,同时也逐渐理顺生产关系,到1990年经济周期的位势已经上升到9.8%。自1991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市场活力不断增强,这主要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到1999年经济周期位势已经上升到10.7百分点。2000至2009年期间在房产业以及外需的推动下,经济发展也非常迅猛,但是在此期间发生了经济危机,因此也导致经济周期位势产生回落到10.3个百分点。在2010年我国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促使经济有所反弹,但在2011至2012年,由于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经济周期位势有所下降,但当时的增长速度为8.1的百分点,这从世界范围的角度看,其增长速度已经相当快,另外,当时经济的适度回落对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也是有所缓解的。从2012年到至今,我国经济基本已经从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中走了出来,并呈现出稳定、健康的发展趋势。货币条件得到控制,工业品、农产品供应也较充分,物价总体上比较平稳。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全面,充分考虑国际、国内两方面因素。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是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出口形势,另外,地产行业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处于控制的关键阶段。

(二)金融业发展中面临的难点问题

1.金融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发生新变化

从国际的角度看,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的,之后发展的几年中,致使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新兴市场金融发展模式发生转变,在金融政策、货币政策方面的协调难度提高。对我国近些年发展的影响,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人口红利开始逐渐减少,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国仅有7%的耕地以及6%的水资源,但是却要养活占13亿人口,从而,调结构、保增长、控通胀难度。

2.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

就目前各类涨价因素判断,在近时期内,通胀压力将会有所下降,但是对物价的波动还是要提高警惕。从当前国内情况来看,在资源性产品上以及劳动力产品上都处在一个上升的趋势。在最近一段时期内外汇资金仍然会保持净流入的格局,其主要是在预期汇兑收益、经济基本面以及利差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从国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国家经济已经基本复苏,但是美国高赤字的问题依然存在着,债务主权问题依然在欧洲发酵,财政赤字问题日本依然没有全部解决,国际上各种大商品价格依然还不是很稳定。在此种状态下,要想改变当前非常宽松的国际货币条件是非常困难的,将会有大量资金流向新兴经济体。

3.金融机制发展中面临防范风险和转型等问题

当今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补充以及盈利等等方面都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发生此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金融脱媒、加大流动性控制、利率市场化的共同推动。我国的监管部门针对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以及系统重要银行的规定与要求是,其资本充足率不得小于10.5个百分点,和11.5个百分点。从目前银行所公布的再融资计划来看,已经基本达到六百亿的规模,另外将去年积压的融资算在内,融资规模已经基本达到两千亿。2014年1到3月份,国内16家上市银行其净利差基本达到1.2万亿,在营业总收入中占80%。从国际的角度看,1%是国外银行维持的贷款利差,3%是国内银行维持的利差。我们国内银行对于存贷款利差的依赖性是非常大的,因此银行放贷冲动是非常大的。

4.金融结构不合理和金融体系不健全

就目前的来讲,我国股票市场全球排名第三,债券市场位于世界第五,期货市场的排名也位于世界前列。但是我国还是以银行信贷服务为融资的主体。2014年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资金是从证券市场中筹措的。55万亿是贷款的总余额,而其中只有26万亿余额贷款是从债券公司以及股票市场中得到的金融机构中,有百分之九十二的资产来自于银行,只有百分之八的资产是来自于证券基金和保险业。虽然资本市场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发展是完全不平衡。

5.人民生活水平和金融服务发展不相适应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区域金融、城乡金融发展是不协调的,有百分之六十贷款余额都是来自于东部地区。急、频、小、短是我国小企业融资的最主要特点,这种情况国有商业银行是很难满足的。精简业务人员、撤并县域这是当前四大银行的发展战略,在转向城市的信贷业务中,其中有一部分是来自农村金融机构,但是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才刚开始,作用非常有限。信用贷款在农户中的比例非常低,更多是担保贷款以及抵押贷款,这对提高农户贷款增长是严重制约的。

二、针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提高财务政策的建议

(一)加强维护金融稳定和宏观调控

1.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构建

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的稳定这就是宏观审慎政策的最终目标,体现逆周期性、更强大是宏观审慎政策体系的主要特征。

(1)在稳定金融方面、维护宏观经济方面中央银行必须要强化自身的职责。要明确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方面中央银行作用是最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欧盟的相关政策,宏观审慎管理委员会必须由财政部门,保、政、银监管机构以及中央银行共同参与,其中由中央银行担任主席。其主要负责的内容是推进宏观审慎管理、评估系统性风险等等。

(2)对于审慎工具要逐步采取使用,其中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贷款数量控制、资产风险权重、拨备、流动性、杠杆率、资本充足率等工具进行衍生产品交易的集中清单以及逆周期调控等等。

(3)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

2.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1)若想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委员会在货币政策调整与制定的参谋与咨询的作用,那么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就显得至关重要。要想对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有所优化,那么对于整体价格的稳定就要更加关注,对于资产价格、金融市场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也应该更加关注。

(2)若想增强货币信贷的汇率、利率等价格杠杆在推动经济调整中的重大作用,那么就必须针对货币信贷的方式与手段进行完善。若想充分的发挥存款准备工具以及再贴现的作用,那么就必须针对公开市场的操作方式、工具进行完善。以经济金融形式变化为依据,对政策工具组合要合理安排、各项工具之间要协调配合,提高流动性管理。针对信贷结构要进一步优化、不合理的信贷政策要及时改进。另外,提高对金融机构定价能力的评估,使其利率定价机制不断得到完善,使其风险定价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深化银行业改革和加快发展

就当今这个阶段,以及今后的一个阶段,在金融发展与改革方面,除了要考虑金融机构本身的需求之外,针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客观上的需求也要进行考虑。促进经济社会与银行业进行科学的、有效的、良性的互动。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促使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高。

1.对现代银行组织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革。不断强化组织体系建设,建立以大银行为主,大、中、小银行并存,多元化、多层次的银行体系。推动促使地方中小性银行、股份制的商业性银行、国际性质的大银行、政策性银行等等金融性机构科学合理的布局、分层配置。促进地方性中小银行的快速进步与发展,提高中小型产业发展和结构性调整。不断建设、健全农村、社区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2.针对银行机制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公司治理要不断完善,强化、明确董事会、股东责任。建立激励机制,此证机制必须要与风险责任相挂钩。建设内部管控长效机制,此种机制必须以风险管理、资本约束为核心,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银行抵御风险以及管理水平的能力。推动金融机构综合经营试点的开展,但是要在具有科学有效防范风险以及详细综合经营战略规划的前提下。政策性银行运营必须要在健全的、完善的法制环境下进行,界定、明确政策性银行的相关业务范围。

3.针对银行的对外开放政策要进一步扩大。为了提高我国银行的管理经营水平,要不断引进吸取管理技术、方法、理念。对于国外战略投资者要积极的引进。实施走出去的金融机构政策。针对资本输出和相关产品的金融服务要不断完善改进,推动贸易金融服务向着投资金融服务的方向转变。金融机构要建立差异化的海外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国际业务,但是一定要在保障风险的前提下。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贮备、吸纳金融行业方面的人才。

三、结语

针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其直接关乎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并且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最终成果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针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出发,再针对经济金融形势提高财务政策的建议进行研究探讨,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汤涌江.关于目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与政策建议[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5):6.

[2] 马静懿.关于目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与政策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2(5):12.

[3] 刘向耘.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与政策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0(10):8-11.

[4] 张俊峰.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2):107.

[5] 李振华.关于目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2013(8):115.

[6] 绍瑞.经济金融形势和问题与政策建议[J].财金贸易,1996(1):27-28.

金融经济形势范文第3篇

文章来源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严重

一直以来,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都深受城乡金融发展失衡的影响,近年来,虽说有些缓解,但是仍未根本改善。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中、东部地区。在这些地区,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其特点是“短、小、频、急”,但是,目前,国有银行的县级区域网点和人员都在精简,很多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也大多是集中在城市,因此,受限于体制因素,小企业的根本很难得到满足;而对它们来说,仅凭自身力量寻求公开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也是不现实的。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我国正在积极实行新型农村金融,金融机构也在逐渐兴起中,但是同问题严重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相比,其作用微乎其微。

二、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的若干策略

1.促进转变生产力。为根本改善现有居民,促进金融经济的发展,笔者认为,金融业有必要积极调动要最优秀生产力的因素,并持续优化金融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妨在现有基础上更加重视综合素质高的金融人才的引进;继续放开信贷政策,加大对创新企业以及创新人才的扶持和鼓励;持续促进金融及其相关产业升级再造,积极拓展能源、环境战略,促进国内经济的有序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强金融产业政策支持、引导,使各地区的特有优势发挥得更加充分,将知识技术充分融入其中,从而实现投资结构改善的根本目的。2.建立并完善金融宏观审慎体系。首先,在金融领域中,央行的职责有很多,其中最核心的部分一是维护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二是保持金融稳定。为促进经济金融形势的有序发展,应对央行的这一职能加以重申和强化,并特别强调其宏观审慎作用。在加强宏观审慎方面,欧盟就比较创新地成立了宏观审慎管理委员会,其成员一是金融监管机构;二是财政部。我们也不妨对此进行效仿。可由央行扮演核心角色,下辖政、保、银等监管机构,共同推进宏观审慎体系的进程。其次,在充分选用审慎工具进行逆周期调控的同时,一是加强会计标准集中清算,二是加强会计衍生品交易集中清算。最好,该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强化监管核心金融机构,从而达到以点带面,逐步加强金融监管的目的。3.逐步转变宏观金融管理模式。首先,平衡需求和供给二者之间的管理关系。未来,我国金融投入的核心将是生产力以及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而解决我国经济金融的瓶颈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而转变宏观金融管理模式。因此,有必要持续加强供给管理,以供给管理带动信贷结构的优化,以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实现经济发展的宏愿。其次,提升金融资源利用率。实际上,我国货币信贷正逐渐实现宏观调控,然而,经济金融环境相对复杂,世界经济尚未完全复苏。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也颇多。2013年1月,商业银行信贷额为1.04万亿元;次月即下降5100万亿元,可见信贷明显紧缩。但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问题仍不容忽视。未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步伐势在必行,其核心应是稳定价格总水平,信贷资金应更多地投向“三农”、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中。4.缓解城乡二元金融,弱化城乡差距。首先,针对城乡二元金融结构进行优化,使其制度环境更适合经济金融的和谐发展。我国城乡金融结构发展的最终目标应是一元化,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通过转变战略先缓解二元金融结构,力求缩短城乡偏斜转为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争取早日抹去城乡界限。为此,应给予科学发展观,着眼于长期战略并立足于客观实际,增强认识,制定不违背我国基本国情的可行性策略,脚踏实地地像城乡金融一元化迈进。切忌盲目照搬照抄,切忌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当前的发展实际。正确的做法应是按部就班地规划和计划,认真细致地推进。其次,缓解城乡金融二元结构,首要及核心的任务是夯实经济基础。任何时候,金融的生成及其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基石,作为城市经济的有效补充,农村经济的积极作用不可谓不重要。而农村金融的发展必须依靠坚实的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本丰富农村金融资源必须首先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合理化发展必须首先壮大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获得了发展的有利条件,才能根本缓解并最终解决城乡金融发展差距,以达成经济金融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结语

金融经济形势范文第4篇

国际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受成员国债务危机困扰,欧元区经济复苏放缓

自2009年10月以来,欧元区经济先行指标经理人采购指数(以下简称“PMI”)已连续9个月超过50这一经济收缩与扩张的分水岭,表明欧元区经济开始复苏,但最近五六两个月PMI小幅回落,预示着欧元区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缓(见图1)。另外,欧元区失业率连续三个月保持在危机以来最高水平10%,加之希腊、西班牙、葡萄牙需要削减财政赤字应对债务危机,这都不利于欧元区经济的复苏。但今年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超市场预期实现同比1.7%的增长,加之欧元贬值对出口的促进,预计第三四季度将保持1.5%左右的增长。

美国经济复苏快于欧盟,但经济增速将回落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的PMI指标已连续11个月超过50,今年4月创下了金融危机后60.4的历史新高,但随后三个月开始回落,7月份PMI指标为55.5,环比下降0.7,加之美国刺激经济政策将逐步退出,9.5%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美国第二季度GDP增速由第一季度的3.9%降至2.4%,预计第三四季度经济增速将回落至2%左右。

日本经济保持缓慢复苏势头

与欧元区受债务危机困扰和美国房地产市场依旧低迷不同,日本经济没有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PMI指数已经13个月处于50之上,7月PMI指数为52.8,环比回落1.1%,且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将使日本受益,但欧美国际市场的疲软不利于日本经济的复苏,日本第二季度经济仅微增0.2%,较第一季度回落1.6%,综上因素,我们预计日本经济第三四季度将实现1%左右的增长。

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保持较快增长,通胀压力显现

金砖四国之一的印度,在金融危机中实现了“V”型反转,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创下11.22%的新高,可以与中国并肩(见图2)。根据印度第一季度GDP数和当前美元兑卢比的汇率推算,印度今年GDP将达到1.5万亿美元,尽管不足中国的三分之一,但也已经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之一。6月份印度CPI超过13%,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印度央行今年第三次升息,基准利率由5.25%升至5.5%。当前印度成为中国主要的竞争对手,其经济增速、人力成本、资产价格(房地产)等方面对外资的吸引力甚至超过了中国,预计印度今年将实现10%以上的快速增长。

由图3数据显示,金融危机并未对巴西经济造成明显的冲击,其自1999年以来保持了十年的超过10%的快速增长,今年第一季度GDP更是创下15%的历史新高,增速已经超过中国。巴西5月CPI为3.5%,环比下降1%,通胀压力较小,尤其是相对2003年近20%的通胀率。目前巴西处于经济成长的黄金时代,据推算今年巴西GDP将达到1.8万亿美元,增长率将超过10%。

金砖四国之一的俄罗斯尽管早已与“超级大国”的头衔不再有关系,但自2001年至2008年,经济仍保持了6%以上的快速增长,由于对原油出口的过度依赖使其成为金砖四国中受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国家。我们认为国际原油价格在每桶70美元上方受到有力支撑,俄罗斯6月份CPI由上月6%回落至5.8%,通胀水平处于2001年以来的历史低位,尽管森林大火对俄罗斯造成一定损失,我们仍预期俄罗斯经济将保持复苏之势,其第三四季度将实现3%左右的增长(见图4)。

目前世界经济增长关键取决于美国、中国、欧盟、日本的经济复苏状况,我们预测发达国家经济将实现缓慢复苏。金砖四国GDP总和已近10万亿美元,它们的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贡献不可小觑。总体来说,今年全球经济将持续缓慢复苏,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并不会引发世界经济的二次探底。

国际金融形势分析与预测

欧美日发达国家短期将维持低利率不变

尽管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委员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托马斯•霍恩曾四次反对美联储承诺“更长时间内”将基准利率维持在当前0.25%这一历史低位,但这一反对意见并未改变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前美国经济复苏的基础很不稳固,经济先行指标PMI虽然在50之上,但已连续两个月下滑,失业率居高不下,房地产市场量缩价滞,房地产巨无霸“两房”持续亏损黯然退市,加之7月份CPI 1.2%的水平使美国无通胀之忧,因此,美联储短期仍将基准利率维持在当前较低水平。

欧盟成员国的债务危机虽然有所缓解,但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仍处于平衡财政收支与维持经济增长的两难之中,德国、英国对财政赤字的削减也将使经济增速放缓,欧洲银行业压力测试的结果好于预期,因此,短期欧洲央行不会贸然加息。

日本由于高储蓄率有维持低利率的传统,6月CPI同比下滑0.7%,物价已连续16个月下滑,表明日本经济面临通缩风险高于通胀,在世界经济的领头羊美国没有加息之前日本央行加息是超出人们想象的。

欧洲债务危机暂时缓解

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五个债务和财政赤字突出的国家被称为“欧猪五国”(“PIGS”),其中希腊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高达13.6%,债务与GDP比值高达124.9%,债务问题最为严重,成为信用评级最先被信用评级机构降低的国家。希腊信用评级已降至垃圾级,市场融资能力大幅下降,融资成本飚升,违约风险加大,好在欧洲央行和IMF未来三年为希腊提供了1100亿欧元的贷款援助,利率约为5%,使希腊债务危机得以缓解。目前欧盟已经推出750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而欧元区各国三年内到期的政府债务约为6000亿欧元,于是欧洲债务危机暂时得以化解,但欧洲央行的救助将使欧元供给大幅增加,欧元区面临通胀压力上升。与此同时,欧洲债务沉重国家要将债务和赤字削减到《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规定标准,需要增加税收减少支出,这一方面会抑制国内的消费和投资,同时使政府面临较大的政治压力,也使欧洲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从长期来看,在货币统一的基础上实现财政政策的协调是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关键。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生效并将影响深远

美国自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监管改革不断,近期生效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被称为《多德-弗兰克法案》,有可能与实行分业经营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一样影响深远。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主要内容包括:(1)设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简称“FSOC”),FSOC对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进行监管;(2)建立对陷入困境的大型金融机构接管和清算体制,打破“大的不能倒下”的传统;(3)通过“沃尔克法则”限制金融机构自营业务规模。法案将对大型金融机构的自营业务进行限制,但银行可以向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进行小规模投资;(4)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对提供信用卡、抵押贷款和其他贷款等消费者金融产品及服务的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实施监管;(5)加强对OTC衍生品的监管。首次对场外衍生品市场颁布全面的监管规定,监管范围包括交易行为以及出售产品的公司。此外,新法案还包括对保险业、对冲基金、信用评级机构和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以及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的要求等。

美国金融监管法案通过的影响:(1)强调对具有系统性风险的大型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将使大型国际活跃银行受到比中小银行更严格的监管,可以一定程度改变“大的不能倒下”的潜规则;(2)“沃尔克法则”的实施将国际活跃银行的综合化经营受到限制,这要求中国银行业的综合化经营改革需要审慎;(3)加强对OTC金融衍生品的监管将有利于原油、黄金等大宗商品和金融期货市场的有效运行,金融大鳄的操纵行为可以得到一定程度扼制。总之,这部内容庞大法案的通过将对全球金融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此次监管改革也可视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风向标。

原油需求基本稳定,国际油价短期震荡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上演了过山车游戏,先是逆金融危机恶化之势创下了有史以来的天价─每桶147美元(不考虑通胀因素),之后一路重跌,最低跌至每桶46美元。可见,国际原油市场还称不上有效市场,油价并不取决于原油的实际供求,而是取决于以高盛为首的投机家的意志和资金实力。但后危机时代美国进行的金融监管改革使原油衍生期货、对冲基金都开始受到监管,尽管还不能判断实际执行的情况,但从原油期货价格近期走势看,波动幅度明显缩小。假定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有效,不再受投机力量的操纵,从实际供求看,欧美国家的高失业率抑制了原油的需求,世界经济的缓慢增长预示着国际原油需求仅小幅增长,国际原油供给基本稳定,因此,国际油价短期将在70〜85美元之间震荡,如果世界经济恢复3%以上增长,国际油价将突破每桶100美元。

国际黄金价格短期震荡,中长期面临风险

数据显示,自金融危机以来,国际金价从每盎司640美元飚升至1264美元,涨幅近100%,更重要的是,近十年来金价涨幅近500%,黄金成为最理想的保值避险工具,也被《福布斯》列为全球七大金融泡沫之首。由于持有黄金并不能带来任何直接收益,当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美元、欧元利率回升,投资者对欧美通胀忧虑下降时,市场对黄金价格的走势预期将会反转,欧美央行加息和主要国家央行抛售黄金将成为黄金泡沫破灭的导火索。由于短期(半年内)欧美央行不可能加息,因此黄金仍将在高位震荡,中长期看,黄金泡沫将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而破灭。

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演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调整经济结构任重道远

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92%依赖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8%,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5%。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长率为10.3%,较第一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但上半年经济仍实现了11.2%的快速增长。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实现缓慢复苏,出口情况明显好于去年,大宗商品原油、铁矿石价格有所回落,有利于中国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但今年房地产市场交易的清淡和汽车消费的下滑使下半年的投资和消费都受到一定程度抑制,第三四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将由第二季度的10.3%降到9%和8%左右。但目前南方发生的水灾将引发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热,有利于化解过剩的水泥、钢铁产能。高企的房地产价格将在较长时期内抑制居民消费,较为沉重的赋税和社会保障的薄弱使中国很难像发达国家一样形成消费推动型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由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科技、低碳、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变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扶持和市场激励的有效结合。

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出口型企业面临汇率风险较高

今年6月份中国出口额达1373亿美元,表明中国出口能力已经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是,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出于获取政治支持需要,欧美国家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尽管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扭转它们与中国之间的逆差贸易格局,但出于缓和国际政治与贸易关系考虑,中国决定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本次汇率改革的具体内容政府并未披露,但自宣布之日至今不到1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近1%,我们估计人民币兑美元不会大幅升值,但3%以内的小幅升值可能性较大,因此中国以贴牌加工为主的外向型制造企业利润会受到进一步挤压(目前正面临工资上升的压力),出口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会受到抑制,银行对外向型企业的贷款风险可能上升。

国际热钱流出风险上升,货币政策有望转向中性

金融经济形势范文第5篇

一、岛内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台湾出现企业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是经济不景气。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台湾经济的增长率1998年估计要比1997年低1.4个百分点。由于新台币汇价及台湾股市比1997年7月初下跌近20%,海外市场萎缩,厂商在东南亚的投资失利,导致企业投资减少,民众消费意欲降低,岛内经济景气与1997年相比明显转差。在外贸方面,台湾1998年前10个月的出口总额为912亿美元,比1997年同期减少9%。台湾对亚洲的出口更出现了18.8%的负增长率,在总出口中所占比重也从1997年同期的50.6%下降至目前的45.2%。正是由于内外需求不振,1998年前8个月,岛内工厂倒闭家数已达3000多家,较1997年同期增加40%左右;其中,金属机械、民生工业、资讯电子业及化工行业分别关闭至少600家以上。台湾失业率在8月份曾超过3%,创下了近年来的新高。据台湾学者估计,农历年关之前台湾还会出现企业倒闭的另一高峰,如果当局处理不当,最终可能会对经济体系构成更大威胁。

在经济前景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岛内企业经营困难明显增加,负债比率偏高者更容易出现跳票危机。当然,企业出现财务危机除了经济环境转差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这些原因大致有:

1、不少企业的负责人好大喜功,大肆举债,盲目扩张业务,导致企业财务杠杆放得太大。这一点与韩国的情况有些相似。只不过在台湾,如此不谨慎的企业规模较小、程度相对轻一些而已。岛内财务状况恶化的大企业,大都与过去扩张太快,运用财务杠杆以小博大,以及将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投资等行为有很大关系。以发生跳票危机的安锋集团、东隆五金、禾丰集团和新巨群为例,除去其他负债,其银行借贷总额均超过其资本的一倍以上,企业体质如同泡沫经济的缩影,被迫引爆只是迟早的事。

2、企业涉足股市太深,即使靠交叉持股和哄抬股价也很难抵御股市的持续性挫跌。90年代以来,台湾曾致力于抑制过热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泡沫成份得以大量消减。但是,企业大量举债与恶性炒股的活动依然存在。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投资法人及股友社还隐身幕后,大玩内线交易游戏(即本港所指的内幕交易),一些具有党政背景的企业也交叉持股,使联盟成员股票的股价被抬高至不合理的价位,最终加重了企业自身的债务负担和投资成本。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台湾股市已持续一年低迷不振,一些涉足股市太深的企业因遭受巨大损失而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之中,并通过企业原有的股权交叉关系及债务链产生骨牌效应,引致一系列的跳票事件。

3、少数企业的管理阶层出现严重的腐败行为。最近一轮的跳票潮,与东隆五金10月22日被停融资券交易有一定的关系。而该公司之所以会受到如此处罚,主要是因为台湾证期会和证交所在查账时发现,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已涉嫌挪用公款53亿新台币。同时,查核人员还发现该公司与一些法人“策略联盟”有交叉持股和哄抬东隆五金股价的行为,而且东隆五金及其他持有该公司大量股份的联盟成员,在东隆股票9月25日挂出跌停板之前,早已趁高大量沽出股票,使无数不知企业内情的投资者深受其害。

二、企业财务危机殃及台湾整个金融市场

企业接二连三的跳票事件很快就波及金融机构。像东隆五金一样,一些也发生财务危机的公司如罗杰建设、安锋集团、万有纸业、联蓬食品、瑞园纺织等,都在中央票券公司有授信额度。外界于是开始怀疑中央票券的偿付能力,银行也要求它增加担保品,并冻结其部份抵用额度。中央票券在克服数次资金周转困难后,终于在11月3日不支,也出现了7亿新台币的跳票行为。由于中央票券信誉受损,许多银行不愿接受由“央票”保证的票券(担保余额为212亿新台币),“央票”保证的企业商业汇票在市场上要加码才能卖得出去,原先持有该类票据的客户便纷纷要求解约,使中央票券公司陷入更大危机之中。继中央票券之后,宏福票券公司也紧接着发生支付危机。该公司11月7日出现了高达29亿新台币的资金缺口,在台“财政部”和许多银行的资助下才暂渡难关。

台湾票券公司出事不是偶然的,除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外,其原因还有如下几点:

1、台湾自1994年开放新票券公司以来,相关的法律尚未健全,存在不少漏洞。如国际上一般不允许票券公司拥有授信业务,而台湾的票券公司则既可以发行票据,又可以为企业提供授信额度,风险程度明显较高。

2、最近几年来,新的票券公司成立过多(设立票券公司仅需20亿新台币的资本额),竞争显得越来越激烈。为了保持一定的业务量,新票券公司一般只能抢到从银行借不到钱的边际客户。其危险性可想而知。

3、在票券公司发行票券的客户,往往把发行票据所获资金投入股市,获得以后再来归还欠款,但如果股市长期不振,或短期炒作失利,则不仅客户自身倒霉,票券公司遭受损失也在所难免。正因为如此,中央票券和宏福票券出事之后,岛内银行纷纷冻结了其他新票券公司的抵用额度(作周转金用途的授信额度)。而这些票券公司又是货币市场的重要成员之一,所以台湾的货币市场也迅速卷入开市20多年来最严重的支付危机之中。

由于票券公司地位非同一般,万一倒闭将累及整个金融市场,并出现广大客户群连锁“跳票”的严峻局面。所以,台湾当局非常重视,并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解困措施。但是形势比人强。票券公司问题出现以后,在连锁反应之下,企业财务危机的影响面不断扩大,东帝士集团、中兴纺织和高雄银行因受传言所困,股价下泻,资金周转也渐趋困难。局势的进一步演变,使信用危机迅速从企业和票券公司扩散至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甚至银行体系。

1、股票市场。由于中央票券公司缺钱,依赖“央票”调度资金的新巨群在股票交易时发生了违约交割事件,“国产汽车”也受波及,结果引发11月3日股市大跌146点。其后,台湾股市更因传言部分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欠佳而一路下滑,11月11日共有48家股票挂出跌停板,加权指数跌至6654.79点,比11月2日跌去整整600点,减幅达8.3%。

2、外汇市场。在10月底之前的一段时间,新台币汇价因日元回稳原本已呈逐步上升的势头,但近期在跳票事件影响下却再次向下调整。其中,中央票券出事当天,新台币对美元小贬1.4分,11月5日再贬值近1角至32.56元。

3、租赁公司、投资公司及证金公司也可能因连锁反应而陷入困境。据指出,中央票券的持股人比较分散,许多股东都用“央票”股票作质押向租赁公司借钱,现在“央票”股价下泻,租赁公司可能会因押品不值钱而出现财务危机。对投资公司来说,它向来依赖票券公司,靠取得票券公司保证额度后发行票据来取得资金,然后投入股市;当票券公司缺钱时,投资公司的财务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对证金公司来说,它常常发行可免保证的商业汇票,从货币市场中筹资来买卖股票;如今货币市场信用紧缩,证金公司周转也可能会出问题。

三、台湾银行业面临严峻考验

从企业跳票,到票券公司的财务危机,再发展到整个金融市场都被牵涉其中,台湾银行业自然难以置身事外。一方面,不少企业的财务素质下降,银行如不谨慎放款,资产质量有下降的危险;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企业资金调度紧张,银行如不救“火”,企业出了问题,银行也得不到什么好处。特别是票券公司出事以后,新票券没人肯卖,企业发新券还旧券的希望不大,对银行信用的依赖程度更大。再加上台“央行”多次劝喻银行要“雨天送伞”,银行肩负的担子越来越重。

但台湾银行业自身的日子明显不如往年,基层金融机构的体质更因金融自由化以后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而有所下降。幸好近年来资讯、半导体等产业成长快速,带旺了股市、贸易和消费行业,金融业才算平安无事。但亚洲金融危机持续一年多以来,岛内经济不景,企业投资缩小,民众消费下降,银行收入也出现大幅倒退,逾放比率则不断上升。

1、逾放比率显著升高。据台“央行”统计,1998年第三季度台湾整个银行体系逾放比率高达4.35%,创下了历史新纪录。这当中,资产在2000亿新台币以上的老行库逾放比率为4.17%,资产不足2000亿新台币的新银行逾放比率为4.99%。另据台湾合作金库的计算,全体农会信用部(共28家)的逾放比率1998年第二季度更高达12.05%。

2、银行回报率衰退。据台“央行”10月15日的资料,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新台币的大型行库1998年第二季度的净值回报率为14%,其他大型行库则为8.6%,分别比1997年同期减少了1.6和0.7个百分点。

3、外资银行开始缩减岛内业务。由于经济不景,金融自由化政策较前收紧,外资银行纷纷裁员并重组业务,有的甚至淡出台湾市场。据报道,瑞士联合、加拿大皇家、美国信孚、荷兰巴林等银行近日纷纷通知客户,将在年底前或明年初收回授信额度,有的甚至裁撤贸易融资部门。其中,加皇裁员近30人,荷银将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部门合并以缩减人力,法国兴业和东方汇理则陆续缩减部分商银业务。

4、穆迪评级公司调低台湾十家银行的信贷评级。根据11月20日公布的报告,穆迪认为,虽然台湾的银行不会出现类似邻近地区银行的危机,但由于出口衰退,企业频频发生财务问题,以及金融体系中的结构性弱点,有必要调低华南商业、第一商业、世华及交通等十家银行的信贷评级(上述四家银行的长期信贷评级分别从P—1调低至P—2)。

四、台湾发生全面经济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企业的跳票现象已引发票券公司的财务危机,并对岛内金融市场和银行体系构成一定的威胁,但由于问题的严重性引起当局的高度重视,加上台湾外汇政策比较保守,经济金融的基本要素又相对较好,台湾发生全面危机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1、相对于东盟、日本和韩国来说,台湾经济的基本要素是比较好的。即使岛内经济增长率显著下降,1998年仍可达到5.3%左右,居亚洲四小龙之首。出口也是一样,尽管下降近一成,但1—10月仍有46亿美元的贸易盈余。台湾几乎没有外债,外汇储备截至9月底达到842亿美元,与那些靠外债来发展经济并达致国际收支平衡的国家或地区相比,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台湾的产业结构转型比较成功,技术密集型工业的比重已升至32.5%,这是支撑目前岛内经济景气的主要动力之一。

2、台湾的涉外金融政策相对保守,国际炒家趁机发起攻击的可能性不大。虽然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多年,但外国资本目前在台湾所受规限仍然比较多。按照规定,单一外资在岛内的持股上限仅为15%(1998年8月放宽后的标准),所有外资的上限也只有30%。这一政策导致境外投资者占台湾股市的比重仅3.5%左右,远低于韩国的10%、泰国的34%和印尼的59%。在银行业务方面,台湾不仅限制较多,还经常对外资银行采取查账查税行动。在外汇交易方面,台湾5月25日宣布禁止境内法人承做无本金交割期货合约业务;8月9日出台新措施,规定银行承做个人买汇50万美元以上、法人10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时,必须立即电话报告“央行”;8月22日又宣布禁止所有证券经纪商索罗斯旗下的基金业务。台湾相对保守的金融政策,使当局较易控制金融局势,国际炒家进行操纵炒作的难度极大。

3、岛内金融形势尚未恶化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到目前为止,尽管企业的“跳票”现象以及中央票券和宏福票券的财务危机,已产生连锁反应,并对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金融体系构成很大威胁,但台湾的金融形势尚未到严重恶化的地步。对股市来说,11月上旬的跌幅虽然较大,气氛也不同寻常,但在基本经济要素的支撑下,股市崩盘的可能性应该甚小。对风暴中的票券公司来说,尽管一些新票券公司质素较差,度日维艰,但作为市场主力的三家老牌票券公司(即中兴、国际和中华票券公司)财务状况则比较稳健,逾放比率更控制在0.3%左右。对银行业来说,尽管整体逾放比率创下了4.35%的历史新纪录,但是,除农会信用部外,台湾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尚在安全线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