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创新实践工作的必要性

环境保护管理是现代企业建设发展过程的重中之重,是一项必不可缺的关键内容,直接关系到生态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人类健康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每个企业必须树立起先进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理念,提高自身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管理优化改进工作。现代企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到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忽视了对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创新实践工作,该项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能够使企业实现更好地发展。企业通过不断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创新实践工作能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革新与可持续发展

基于国家政府颁布实施的各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下,企业要想达到国家相关技术标准,符合各项污染物处理排放要求,必须提高自身产品研发加工技术水平,引进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水平,还可以实现企业内部生产管理技术水平的创新性发展目标,确保在最低资源消耗成本下创造出最大经济效益。

(二)有利于提高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实效性,保障全体员工身心健康发展

企业通过创新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内容和方式,能够充分调动起员工参与环保事业建设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广大员工提高自我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与生活习惯,从而科学规范日常行为,避免由于个人行为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破坏。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能够让人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能促进员工身心健康。

(三)有利于企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发展目标

企业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创新实践工作,能够降低各个生产管理环节的能源损耗,帮助企业节省更多资源成本,同时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污染物,影响到周围环境健康发展。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科学有效开展下,企业势必会采取一系列的节能减排措施,改进生产管理方法和手段,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整体水平,还可以实现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发展目标。

二、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保护管理意识偏低

现代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意识偏低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一味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对各项产品研发加工生产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各项生产管理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促使各种环境污染破坏问题的发生。企业高层领导和管理人员普遍认为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将会导致企业投入过多的前期成本,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些企业会直接选择将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废气、废物、废水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从而导致周围生态环境的恶化,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不利于企业和谐稳定发展。二是一些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理念落后,未能够有效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认为该项工作与企业经营发展并无多大关系。除此之外,这些企业还缺乏先进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没有明确企业环境保护管理的义务和责任,这会导致在生产管理当中产生各种环境污染破坏行为,浪费不必要的能源。

(二)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管理制度是保障企业环境保护管理行为有效实施的核心依据,能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参考和指导,严格要求每个员工根据规章制度进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目前,一些企业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制定工作上还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一是污染物物质总量限额管理制度需要科学细化与完善。虽然在《环境保护法》有效实施背景下,各个企业科学明确了在生产管理环节中能够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和上限指标,但是仍有一些企业未严格将污染物排放管理内容纳入到企业环境管理规章制度中,并设定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缺乏对生产人员的监督管理,从而导致在各个生产环节中容易产生污染物排放超标问题,严重威胁到生态环境。二是缺乏设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考核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一些企业在环境保护实践管理工作中,只是为了应付政府部门的检查,各项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缺乏设置完善的考核监督管理制度和员工奖惩制度。企业管理部门未能明确设立指标达成的相关奖励措施和指标未达成的惩罚手段,从而导致各个部门对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不够上心,影响到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方式缺乏创新

环境保护管理方式的科学有效性直接决定了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质量,在目前市场中,较多企业仍然采用传统落后的环境保护管理方式,缺乏科学制定长远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发展目标。首先,一些企业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采取的保护技术和方法较为落后,没有引进先进的高效节能生产技术和设备,还是沿用传统粗放型生产管理方式,导致企业资源的不必要损耗,以及环境污染物的大量产生及随意排放;其次,企业容易忽视制定规划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有关机构部门的检查,设置出一些并不具有可操作性的宏观环境保护管理目标,从而造成该项工作在执行过程中形同虚设;最后,企业未能有效设置专业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配备优秀而稳定的环境保护管理人才队伍,而只是让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检测部门简单负责相关管理工作,这样一来也会因为专业性不强导致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流于表面,难以发挥出该项工作实际的价值作用。

三、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创新实践措施

(一)强化环境保护管理教育,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

现代企业要想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就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管理教育工作。首先,企业要利用各种渠道宣传环境保护最新知识,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够正确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促使他们严格按照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办事,杜绝发生违法违规操作。企业高层领导要加强对管理部门的科学指导工作,督促他们做好环境保护管理教育,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在企业内部树立起良好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形象,让员工进行效仿。其次,企业还需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实践环境保护教育活动,充分调动起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员工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比如,企业组织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知识问答、座谈会以及环境主题文艺表演等活动,让员工在娱乐活动中充分了解各种环境保护管理知识和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水平。

(二)完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健全考核监管机制

现代企业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上要高度重视制度完善工作。首先,要设置科学系统的企业内部污染物排放总额上限制度,严格按照国家政府部门制定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建立污染物排放指标体系,明确企业实际排放污染物类型和总额上限,并安排专业人员对总额上限展开合理分配工作,督促每个生产环节都要严格按制度进行污染物排放,尽量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其次,企业还需制定考核监督管理制度,专门成立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加强对其他部门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科学有效实施相对应的检查考核方法,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促使每个员工参与到企业环保事业建设中;最后,企业要优化设计出内部环境保护奖惩制度,根据员工日常工作质量和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这样能够发挥出环境保护奖惩制度的激励和警示作用,让更多员工注重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注意自身日常规范操作。

(三)创新环境保护管理方式,组建专业完善的管理人才队伍

在新形势下,现代企业要有效组建起专业完善的环境保护管理人才队伍,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确保他们能够结合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实际情况,创新环境保护管理方式,打破传统粗放型管理方式的弊端。首先,环境保护管理人员要科学构建出符合企业发展特点的环境保护管理目标体系,明确各项环境保护内容,确保各个管理目标的可操作性。其次,坚决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和目标制度管理。将企业总体环境保护目标细分成不同的小目标,再分配到各个具体岗位当中,让每个员工履行好自身的环境保护义务和责任,从而形成科学严密的目标责任管理系统。最后,强化管理人员培训教育工作。企业要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与各项实践实训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其熟练掌握最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企业整体环境保护管理水平。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日本企业管理;环境保护机制;环境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DF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1

日本企业管理体系中主要是以环境保护为主,坚持以企业与环境为生存为目标,以环境管理体系为标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日本企业管理中的环境保护内容及特点,研究其如何实现高效生产与环境保护两者的协调。

一、日本企业管理体系中环境保护机制的内容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政府也制定了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及政策,日本企业为了能够满足日本政府及日本群众消费的需求,实现商品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三方面的协调,也制定了企业环境管理机制,以达到此目的,实现平衡生产。

1.确定企业环境管理方针

企业环境管理中的方针应以企业健康发展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地球环境的变化与企业管理环境的变化为基础,制定的企业未来的发展途径及目标。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如何使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从而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开辟出新的业务,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环境风险,还能使企业具有环境保护形象,使社会对企业认可。

2.制定环境管理体系

首先,规划环境管理机制。企业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将环境保护及治理加入了企业长期发展计划中,制定出了完善的环境管理机制,内容包括:企业发展、环境目标、共同发展指标。其次,创建完善的环境管理措施。企业在执行环境管理措施的过程中,要求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具有环境保护理念,使环境保护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企业的责任,将环境保护理念渗透到企业中每个工作人员心中。最后,制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企业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应以绿色设计为主(要求见图1),在对产品进行清洁和采购过程中,按照国际制定的环境管理标准,以降低环境负荷的材料及设备为主。企业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是对环境没有危害的工艺及设备,利用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技术,尽可能地减少产品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对人体及环境的伤害。

日本环境厅了环境保护的分类。(见图2)

3.采用企业管理环境披露制度

企业管理环境披露制度是以执行企业环境会计工作及环境报告书来开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工作主要是企业对环境保护采取的措施中的投入资金及效益,并对此进行计算、分析及报告。环境报告书主要是企业将环境管理中的目标及成果,通过报告文书的形式进行发表。[1]

二、日本企业管理体系中环境保护机制的实施措施

1.以行业为本

日本企业中的环境保护机制已经被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包括建筑行业、制造行业、金融行业、运输行业等大大小小的企业,都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及环境保护的特点,制定了多元化环境保护机制,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以此来提高自身企业的经济效率及行业竞争能力。比如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环保技术的研发、环保方面的信息交流等等。

2.使用高科技

日本企业通过研发环保的高科技,不仅降低了环境负荷,改善了环境现状,还为企业开创了全新的领域。目前很多日本企业都有自己研发环境技术的机构、研发环境技术的团队及研发环境技术的场所,所以环境污染及预防对日本企业来说,还是一种商机。据调查,目前日本企业正在研究海外环境技术市场的开发,以提高日本企业的经济效益。

3.高标准的管理制度

日本政府提出了在21世o中,要创建节能、消费、循环利用的模式,使日本的整个社会生活都可以循环持续的发展。在这一目标中,日本的许多企业都将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为企业目前的重点内容,以实现零排放的目标。[2]

三、结束语

日本并未强制性的要求企业公开环境问题,但是目前已有超过10%的企业都发表了环境报告。90年代之后,日本政府也创建了实现21世纪资源循环再利用型的社会发展目标,日本企业通过实施绿色设计、采购、清洁及生产等运行方式,努力的朝着这个目标发展。在此过程中还存在多多少少的问题,但是通过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中环境保护机制也在不断的完善,企业经济及环境保护平衡的目标也在不断实现。

参考文献: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问题也成为了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就一个企业而言,立足长远就必须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放在同等地位,忽视环境保护会为企业发展“拖后腿”,并且损坏企业形象,影响企业效益。例如:河北钢铁公司大气污染引发雾霾不断、中石油长庆油田排污入湖造成牲畜暴死[1]等企业违法排污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白天休息,晚上厂房机器轰鸣,与检查部门打“游击战”,为一己之私,却依旧不顾周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因而对于企业环境保护机制的构建迫在眉睫。

一、强制性环境保护机制

强制性机制,主要是依据震慑作用对企业违法行为加以约束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实现企业改善环境行为[2]。目前而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处于初级阶段,为此,应该做以下的改进:其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针对当地辖区面积、经济情况、人口数量等合理编制基层执法人员;其二,科学管理,环境执法人才进行严格考核,任人唯贤,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养,建立一支现代化高效、专业、能干的环境执法队伍。

因而应该完善相关法律,赋予环境执法部门更多的权利,能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减轻污染造成的损失,加大罚款力度,综合考虑违法后果加以重重处罚,让企业管理者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

要性。

二、自愿性环境保护机制

自愿性机制,是企业管理者在产品的各个环节都自觉重视环境保护,最终实现最大的盈利[3]。首先,企业内部对员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对环境潜移默化中重视它、保护它,构建强大的凝聚力与环境观,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决不能盲目追究经济利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该综合考虑选择环境优先,经济效益可以赢回来,但是环境一旦破坏是无法挽回的,因而全体员工自愿的保护环境,企业的明天才会走得更远。

三、压力性环境保护机制

压力性机制,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企业相关联的方方面面:企业伙伴、公众、终端消费者、社会团体等都会对企业处理环境问题起到监督作用[4]。换而言之,就是社会上各个方面会对企业产生压力,促使企业改善环境。现阶段,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一种事后对事实加以陈述,有一定滞后性,信息公开的内容成为一种形式,难以满足利益关系人的需求。近年来企业环境报告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广泛,我国可以多借鉴这些宝贵经验,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环境报告的相关制度。

此外,就目前情况看我国环保民间组织仅仅在环境教育层面影响较大,需要不断完善立法,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使得环保民间组织焕发出新的生机,真正代表公众对企业环境保护进行监督。可以对民事诉讼法中起诉资格的限制撤销,原告资格适度放宽,检察机关、公民、社会团体等都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诉讼,最大限度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四、激励性环境保护机制

激励性机制,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科学利用规律影响或调整市场主体已达到降低或消除污染现象的发生。在此主要是运用限制性、激励性手段,使得消费者与生产者在经济决策中考虑到外部环境污染的影响,最终实现环境改善的目的[5]。环境积极政策在激励性机制中占有重要一环,当企业出现污染环境的情况,政府或者环保部门就会依据经济规律,凭借经济杠杆(成本、价格)等,进而实现企业环境保护的外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五、支持性环境保护机制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管制;管制频率;企业人均利润率;非平衡面板模型

一、引言

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环境污染问题的的日趋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质量,进而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近年来, 随着我国低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流失、资本边际报酬的递减和能源供应的紧张, 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金碚(2006)。并且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研究环境管制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希望通过研究环境管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从而通过提高政府效率来促进企业的经营绩效,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进一步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推动经济发展,取得双赢的局面。

在环境管制与企业关系的研究方面,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了两者的某些相关性:

㈠环境管制与企业绩效关系方面的文献

⒈从生产率。吴军等(2010)研究发现在控制SO2和COD排放时全国TFP增长率不到传统TFP增长率的1 /3, 并且TFP增长均完全源于前沿技术进步。持不同观点的张三峰,曹杰,杨德才(2011)研究表明环境规制本身与企业生产率之间存在稳定、显著的正相关,同时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生产率之间也存在着稳定、显著地正向关系。

2.从企业竞争力。对环境管制与产业竞争力影响分析,Van Beers 和Van den Bergh

(1997)发现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与环境保护强度不存在负向关系,然而John S. Wilson(2002) 的研究表明, 随着环境管制的加大, 污染强度大的行业出口会明显减少; Jenkins(1998)表示还没有证据表明环境政策和环境标准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 而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获取新的市场、管制的透明度等是影响外资投资决策更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且, 在某种情况下, 提高环境标准反而进一步提升了地区的投资环境。

3.从技术创新。王俊豪,李云雁(2009)研究了环境管制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企业在面对环境管制下的战略导向决定了企业是否采取的绿色技术。江珂利用中国1995-2007年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在中长期对技术创新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对东部有着显著影响,对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各区域创新的影响不明显。

㈡环境管制的度量

研究环境管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时,如何衡量并进一步量化环境管制这一指标也显得尤为重要。在量化环境管制力度和效果方面,Levinson(1996)用污染去除成本来衡量美国政府对制造业环境管制的力度;Low. P(1992)采用绿色指数,即地方政府颁布法令的数量;正式管制与非正式管制。杜凯,徐盈之(2007)借鉴Matthew A.Cole(2005)的对管制的分类,用正式管制个非正式管制两种不同的指标衡量管制的供给。

二、环境管制的现状和假说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情况也随之日趋严重。2012年湖南郴州的"血铅" 事件、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这些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能从源头上得到解决将给人民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适度而高效的环境管制显得尤为重要。 而我国环境管制的现状可以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㈠现有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从1979年,我国制定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越来越全面。但是,在法律法规较为全面的情况下,企业依然出现各种违法的环境污染事件,在环保成本和环境污染处罚之间,企业选择的是污染。因而在制定处罚标准上,惩罚力度不够,对企业行为难以起到威慑作用,企业没有动力加强环保建设。因此出现许多企业不安装配套的"三废"处理设施,违规排放废水、废气等造成环境污染事件。

㈡环境管制机构设置

我国的环境管制机构从中央到地方设置了由上至下的机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负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等工作,下一级是省级的环境保护厅,主要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定并监督实施全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再下一级是市环保局、县级环保局以及乡镇环保机构。地方环保机构,尤其是县级和乡镇环保机构缺乏独立性,不仅受到上级环保部门的领导,更要受到地方政府的领导,行政执法地位被动。一些地方保护主义为实现经济业绩干预环保部门对当地企业的污染调查和处罚,还有一些政府部门利用职权对个体工商户,尤其是餐饮行业违规进行频繁的卫生检查,没有有效的法律、法规依据乱罚款、查封,危害个体工商户的正常经营,这种过度管制的现象越来越多。

㈢环境管制政策

对于环境管制政策的分类,郭朝先(2007)根据环境管制政策的工具的特征和演变历程,环境政策类型有两分法和三分法,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我国的环境管制政策依然是传统的"命令-控制"类型,这种类型的管制工具成本低,效果显著,但是因为没有考虑被管制企业的差异,试行统一的标准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而缺乏总体效率。

㈣假说

政府环境管制的频率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是,随着管制次数的增加,企业的人均利润率逐渐增加,当检查次数达到一个临界值后,随着检查次数的增加企业的人均利润率逐渐下降。

三、环境管制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模型构建

㈠变量选取

其中我们控制了一系列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变量 Xit包括:⒈区位。我们将区位分成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类,该企业所属地区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⒉所有制形式。我们分别列出了三种类型的企业所有制形式,国有或集体企业、民营或股份制企业、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以国有或集体企业为基准组。⒊企业规模。如果雇佣员工数小于等于500人的为小型企业,赋值为1;雇佣人数在501-2000人之间的为中型企业,赋值为2;雇佣人数超过2000的为大型企业,赋值为3。⒋人力资本。企业中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主要产品在全国或是全省同行业的市场份额。⒍企业资金来源中正规金融即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的占比。

其中我们控制了一系列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变量 Xit包括:⒈区位。我们将区位分成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类,该企业所属地区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⒉所有制形式。我们分别列出了三种类型的企业所有制形式,国有或集体企业、民营或股份制企业、外资或中外合资企业,以国有或集体企业为基准组。⒊企业规模。如果雇佣员工数小于等于500人的为小型企业,赋值为1;雇佣人数在501-2000人之间的为中型企业,赋值为2;雇佣人数超过2000的为大型企业,赋值为3。⒋人力资本。企业中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比例。⒌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主要产品在全国或是全省同行业的市场份额。⒍企业资金来源中正规金融即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的占比。

㈡数据说明

㈢实证过程

Model1中度量环境管制的变量时ECF和ECF2,这两个从企业个体层面度量受管制的情况,并且控制了企业的人力资本、企业的规模和地区变量。Model2用工具变量替代了企业个体层面数据,我们用地区ECF平均值替代企业ECF,同样用地区REC平均值替代企业REC,其他控制变量与Model1一致。两个模型得出的结果基本相似,也验证我们的假说。

Model 1的主要解释变量是企业受到政府环境检查的频率和该频率的平方,企业对检查次数的合理性评价以及其平方值,表2 Model 1的实证结果显示,ECF与企业人均利润率存在二次关系,ECF的系数为正,ECF2的系数为负,且系数十分显著。这说明政府检查的频率增加一开始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显著地正相关关系,但随着检查次数的增加,不合理的检查导致企业绩效的下降,两者呈倒U型的关系。ECF的临界值为5.72,当政府检查的次数少于6次时,检查的次数越多企业改善产品性能减少污染带来的利益是随之增加的,当次数超过6次之后,政府对企业不合理的检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企业日常运作导致了企业经营绩效的下降。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企业绩效与政府的管制行为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与以往文献只研究到增长关系不同,本文的研究发现,政府的管制存在是否合理的问题,即环境管制的频率存在一个临界值,而过度的政府行为对企业经营会造成一定的伤害。本文研究的4451个样本中,11.6%的企业超过了这一临界值,他们的经营受到了政府的过度管制,这种过度管制对增加了企业经营的成本,牺牲了企业的效率,对着这种过度管制的不断蔓延对经济的发展将造成一定的制约。因此政府的管制行为需要改进将管制频率限制在临界点的左测,具体的建议如下:

㈠确保环境保护机构的独立性

地方环保机构向上受到上一级环保部门的指令,水平方向上受到地方行政部门的干涉,环保工作不能独立进行。因此,应该明确每一层级环保部门的职能,将部门人员的考核与晋升权利交由上级环保部门而非同级政府其他部门,明确的独立性之后执行力将能够与地方保护主义的公平抗衡。

㈡提高环保部门办事效率,加强政府行政透明度

合理性管制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过度的管制抑制企业发展。提高环保部门的行政效率减少过渡性管制的出现将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绩效的提高。加强政府行政透明度,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增强了解,政府可以最优配置管制行为,对不同企业采取最佳的管制措施提高管制效率,企业在了解政府规章制度前提下合理安排环保设施的营运,提高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金碚. 资源环境管制与工业竞争力关系的理论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3):5-17.

[2]邹积亮.国外环境管制与竞争力关系研究综述[J].经济纵横,2007,(01).

[3]Ederingt,on J. and Minier, J. Is Environment al Policy a Secondary Trade Barrier? [J]. An Empirical Analysis,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3.

[4]Jenkins, R. Environment al Regula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 review of Literature and Some European Evidence [J].Discussion Paper Series, 1998.

[5]张三峰,曹杰,杨德才.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率有好处吗-来自企业层面数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1,(05).

[6]王俊豪,李云雁.民营企业应对环境管制的战略导向与创新行为_基于浙江纺织行业调查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9,09.

[7]郭朝先.我国环境管制发展的新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07,(27).

[8]吴军,笪凤媛,张建华.环境管制与中国区域生产率增长[J].统计研究,2010,(01).

[9]杜凯,徐盈之.我国制造业环境管制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

环保企业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财务;管理模式;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前言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保护意识在各个国家发展起来。绿色概念备受全球关注。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利用绿色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自己的经济发展水平。联合国在此影响下推出了保护环境的提议,全世界各个国家开始关注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理念,因此绿色的财务管理模式由此发展起来。为了适应新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企业的财务部门要做出适宜的发展规划,其管理模式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而变化。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出现,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那么企业在利用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时具有哪些问题,又该找出怎样的对策与之呼应,这是本文要分析的问题重点。

一、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内涵分析

我国对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目前存在的状况是很多学者对我国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认识不够统一,没有达成共识。我国经济学家孙佳认为,企业中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是把保护环境的概念引入到公司的财务管理中,使我国的财务管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在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时,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作用。而吴金波和范永太则认为,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理念是对企业有限的物质资源和社会效益进行考虑的,使企业的生存环境得到保护,维持生态平衡才是企业盈利的前提条件。刘淑华认为,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物质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方面,对企业资金的运转做好规划,协调好企业发展和财务资金之间的关系。还有经济学家认为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主要以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环保经济为主,绿色财务管理的特征倾向于低碳、环保以及高效率,要从企业中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入手进行分析,合理的调节财务关系,把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为环境效益服务,企业作为社会上“一类人”也要对社会发展负责,履行自己的社会公德义务,实现社会和生态的良性发展。作者认为,这些学者和经济学家的分析都有各自的道理,只是在表述上不尽相同,其思想的本质都是以绿色财务管理观念来提升环境保护,提升社会的健康发展。其实,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首先;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综合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概念。其次;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是对循环经济环保低碳行为的有力实践。最后;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是以“社会人”的角度出发而进行的财务管理模式,而不是“经纪人”。另外,绿色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追求以环境效益为首的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当今时代新兴的一种管理模式,分析这种模式的内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它是绿色财务的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管理模式起到导向作用。绿色财务管理理念具有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经济循环发展的理念、企业经营的绿色理念以及社会责任感理念。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主要是人类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子,有保护生存环境的义务。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理念要求企业在发展自己的事业时,不但要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还要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活动是否对生态环境的正常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另外企业在财务管理中,要从成本、效益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从节能减排、废物再利用、节约能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在企业绿色财务理念中,发展循环经济要在节约原材料的基础上减少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做到低投入高产出。把用过的产品回收再利用,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垃圾。绿色经营理念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绿色设计、绿色生产、绿色包装和绿色经营,因此企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也被称作绿色效益。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理念是把自己看成一个社会人,把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理念,为社会的健康发展负责,最终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减少浪费。

其次,是绿色财务管理的内容。绿色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在绿色筹资和绿色投资管理两个方面。绿色筹资是指企业在进行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时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主要用在保护绿色能源和绿色成本支出上。企业的绿色筹资方法可以是政府拨款、绿色债券的发行和银行贷款等。企业把这些绿色筹资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绿色投资管理,是指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不仅仅要考虑到自己的项目收益还要考虑到对绿色因素的投资,这充分说明,企业在对一个方案进行审核时,要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作为共同对象进行分析。企业对收益进行核算时,要把循环经济所作的贡献融入到企业效益的核算中,企业对风险进行评估时,要把投资方案可能产生的环境破坏作为基本的风险进行分析。

二、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基本问题分析

(一)我国企业绿色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

企业在运行和管理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才能使企业的发展有章可循。目前,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在制度方面有很大的缺失,虽然我国在财务管理方面出台了很多的文件和章程,但是这些规章制度都是针对企业财务行为的规范和管理的,没有针对绿色财务管理作出相应指导,企业也很少自觉的去建立相关的绿色财务管理制度,所以制度的缺失,阻碍了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应用,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对企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有阻碍作用。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特点是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虽然我国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是很多地方发展以GDP为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很多地区为了追求GDP,出现了高污染、高消耗的企业,这种企业在发展中根本不存在绿色财务管理观念。

(二)我国的绿色财务管理理论还不成熟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理论的存在是为了指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方法。企业在实行绿色财务管理模式上不可缺少理论的指导。我国在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环境效益计量、绿色筹资、绿色管理、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等等方面都没有一定的理论来指导实际的企业生产经营。这样的现象产生的后果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实行绿色财务管理模式,但是缺乏一定的指导,所以一再搁置,莫衷一是。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落后的另一个原因是对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监管处罚力度不够。政府以及相关的监督部门是环境保护的监督者和执行者,要对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但是在此方面我国相关部门没有突出的执行力。例如,企业在经营前,一定要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核才能进行生产经营,但是我国缺少这种审核力度和环境监督工作。

(三)我国企业对绿色经营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

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已经经历了工业化给社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清楚这种问题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所以在经过一系列痛苦后能够深刻的意识到环境保护的作用。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自觉的拥有绿色发展理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些工业生产正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环境保护的作用,也没有足够的绿色意识去经营管理自己的企业,经常出现的现象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

企业缺乏实行绿色财务管理的能力。企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模式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企业对市场和环境的投资,这种投资在一定的时间内会使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有所降低。一些生产技术落后,刚刚起步的小型企业尤其惧怕这种投资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企业愿意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愿意对环境保护作出贡献但是因为企业本身没有实力进行科学技术的更新,使这些企业的愿望只能称为空想,不能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实现。因此说,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实力,让企业难以承受绿色财务管理模式。

(四)我国企业缺乏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基本技能

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在我国是一种新的发展要求,一些企业对这种发展模式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并且目前我国在这方面没有形成定性的理论,不能给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做出相应的指导,所以企业对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缺乏基本的技能,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依旧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管理,没有开展绿色财务管理的方式方法,因此,因为基本技能的缺乏,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在发展中受到严重的制约。

三、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路径

(一)在企业中建立绿色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只有有了相应的制度才能给发展提供动力,因此建立绿色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实行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重要前提。建立绿色财务管理制度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建立环境会计的相关制度。企业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实施,需要一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支持。其次,对现行的会计制度法规进行完善,加强关于环境在会计制度方面的条款。再次,对企业的财务评价体系进行革新。以前的财务评价体系只是注重经济的增长,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因此在新的评价体系中要加入绿色资产、绿色信誉、绿色发展动力方面的评价。建立绿色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的绿色生产经营,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环境。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针对环境保护提出的解决策略。落实这一政策就要改变我国国民经济的审算方法,把国民生产总值改成绿色国民生产总值,每一部分都加入绿色的生产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经济行为。其次,需要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企业的发展现状,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变粗放型经济为集约型经济。依靠科学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提升能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只有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了才能促进我国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实现,为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加强绿色法制建设

企业的绿色发展,财务的绿色管理模式都离不开法制环境的支持。加强绿色法制环境的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现行环境制度和资源开发进行法制保护。我国在资源开采及环境保护方面虽然有一定的法律章程存在,但是这些法律还不完善,对于污染环境的企业处罚力度不明确,执行力差;一些地方实行地方保护政策,有法不依,不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实行正规的生产经营。因此对于这种现象要不断的加强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力度,让法律在重污染企业面前发挥实力,形成一种强制力和威慑力。其次,加强我国的绿色税收建设。很多发达国家在税收制度方面倾向绿色税收,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的绿色发展观念,遏制污染企业的发展。例如,澳大利亚对本国一些污染低的企业实行三年内免税政策,对污染高的企业加大税收政策。我国在税收方面还没有实行绿色的税收制度,因此需要借鉴他国的做法,建立健全绿色法规法规,促进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

(四)鼓励政策的实施

企业实行绿色的财务管理模式要设定专门的绿色资金平台,对企业中绿色投资和绿色经营部门进行财政的补贴服务。其次,制定绿色信贷政策。这种绿色信贷政策是支持企业开展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有效手段。在2008年,某地的兴业银行开始实行对贷款项目的环境效益评估,这就是绿色信贷的典型例子。再次,政府的支持。政府在进行产品采购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实行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企业,提高这些企业进行绿色生产的积极性。最后,政府及相关部门建立起绿色审计制度。让全社会都了解实行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企业,同时也让全社会了解那些不注重环境保护的企业,让高污染高消耗企业在社会人民面前曝光,通过这两种企业对社会不同的影响力来鼓励和改变他们的生产经营模式。

(五)提高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能力,加强绿色理论的研究

企业增强自己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首先要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者在绿色生产和绿色管理方面的意识,提高整个企业成员的绿色发展意识从而提高社会责任感。为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奠定思想基础。其次,企业发展绿色财务管理模式需要企业提升对生态绿色企业文化的认识,在企业文化中加入绿色理念,使绿色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正确的实施。再次,加强企业高水平科学技术的应用,减少能源的浪费,发展循环经济,为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奠定生产基础。最后,在思想方面,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财务人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加对环境会计知识的学习,对绿色财务管理理论和相关的绿色财务方法有深入的认识,为企业建立起一支能够支撑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积极开展绿色投资和绿色运营评估,完善评估体系,为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打下组织人力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从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和内涵出发,分别对企业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现状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我国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提升我国绿色管理的水平,减少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参考文献:

[1]吴金波.绿色财务管理叹息[J].财会通讯,2012,(12).

[2]刘淑华.关于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院报,2013,(5).

[3]郭海芳.企业绿色财务管理之探析[J].财会研究,2013,(3).

[4]彭丽.构建循环经济型企业绿色财务管理通道[J].会计之友,2013,(5).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