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环保小论文

环保小论文范文精选

环保小论文

环保小论文范文第1篇

1政府职责

首先就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而言,经济考核标准的制定与相关考察因素的确定十分重要。换言之,政府在进行经济考核时不仅仅要注重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更应注重对一些民生指标的考核,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果某一地区官员的晋升标准仅仅以当地生产总值为衡量标准,那么当地官员在顺应这一趋势的同时难免会忽略掉环境恶化的现象及问题。目前已有很多因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进而导致环境遭受破坏的案例被媒体报道,为此,针对这种现象,政府在制定官员评价标准时一定要综合考虑环境发展问题。

2企业职责

就环境污染及破坏而言,企业无疑是导致环境逐步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政府针对这种现象出台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支持与鼓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污染严重产业的发展。然而,法律法规的制定终归还是要企业来实施执行,因此企业的自律性显得至关重要。可以说,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企业的自律性在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3公众的参与

环境遭受破坏带来的危害主要由居民来承担,可以说,环境破坏在很大程度上给居民的生产及生活活动带来诸多不便。此外,环境质量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到当地居民对当地政府工作的评价。为此,政府应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之中,进而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和谐有序发展。

二、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1逐步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管理体制中,政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建立与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而在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我们需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调节在这一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在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制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首先,可以建立相应的环境税,也就是针对一些对环境带来污染及破坏的活动征收的税款,通过环境价格体制的建立及逐步完善,环境资源的成本逐步由外部成本转化为企业的内部成本,这无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企业进一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及治理工作。(2)此外,对于一些新型市场,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也应积极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及法规制定特点,通过进一步结合我国新型市场自身发展的特点进而逐步建立与完善我国的碳排放等新型交易市场规则。尽管目前我国已有相关方案出台,但对于新型交易市场的建设与完善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与改进。(3)最后,法律法规的制定应进一步注重对环境保护惩罚措施的规范与推行,可以说,刑法惩治措施无疑是进一步确保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而目前尽管我国现有刑法中也存在相关的条款及规定,但其推行及可操作性却相对较差,这也就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刑法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及成效。为此,我们应逐步改善环境保护刑法的实施状况,这些惩治措施及手段无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及破坏的成本,进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执行与实施。

2保障公民的环境保护参与权

在环境保护方面,公民参与权的首要前提与基础是公民的知情权。没有环境知情权的保障,就谈不上公民的环境保护参与权,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公民的环境权。环境资源本身作为一种公共的资源及财产,其保护与相关工作理应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而目前我国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对公众参与权并没有诸多的涉及,一些法律法规即使有所涉及,其对公众环境保护参与权的规定也相对较模糊。另外,目前我国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成本也相对较高,在选择公众代表参与到环境保护决策中时的客观性依旧有待考察。而目前对于阻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决策及行为并没有对应的惩罚机制及措施,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降低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为此,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方面,我们应进一步明确公民的参与权,并切实加强对公民相关环境权利的保障工作及机制。

3进一步发挥媒体的监督权

环保小论文范文第2篇

在小城镇生态环保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前小城镇环保工作开展现状加以分析和探讨,能够针对水质污染严重、垃圾不合理排放和堆积、大气质量下降等情况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来对小城镇的生态环保工作进行科学规划。

1因地制宜

在小城镇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城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规划建设,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环境保护方式以及未来的行动指南等进行科学规划化的系统筹划,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实现预期环境保护建设目标。在因地制宜发展建设过程中,第一步就是对整个小城镇实施宏观规划和建设,第二步就是针对环境实现专项整改规划和建设。在对小城镇因地制宜环境保护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提高城镇人民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和规划方式,将该城镇的远期生态规划目标和近期要实现的生态保护目标相结合来对环境状况实施整体规划和建设,使得制定的保护措施更加符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发展情况,适应当地的经济发展趋势,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调节,能够为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2提高管理人员基本素质

环境管理需要充分人的管理作用,在对管理人员进行素质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提高管理人员对于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开展,能够在落实小城镇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基础上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进程,将辖区内的环境质量问题作为考核管理人员管理效果的主要指标,这样就能够在不断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加强管理人员的基本认识和基本素质,同时不断健全相关部门对于环境保护和规划建设的方针政策制定情况,提高基层环保组织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重视执法检查,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管理效率。

3完善环境基础设施

小城镇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加大对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和建设水平,能够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相结合,鼓励民营企业投资环保区域,加快小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设步伐,能够在对市场经济发展机制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垃圾处理管理机制,从而做好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工作,不断对城镇的工业废水进行回收利用和废水处理,由企业带头执行,政府部门及其相关单位组织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对生活污水实现统一的排放管理,逐步实现官网化操作,能够将废水集中处理。

4改变能源结构

在对城镇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推广当前的清洁能源,能够结合具体的本地实际情况,提高阳光、潮汐、风力等能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对沼气池等加强开发和研究建设,逐渐降低城镇空气污染情况,改善城镇环境,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5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在产业结构优化处理过程中,需要保证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小城镇在发展各项产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城镇自身的资源状况,对其产业发展结构进行科学调整,能够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业生态系统,将现代科学和传统农业相结合,建立高品质、高产量、高效率、低能耗的循环发展生态体系,大力的扶持当地的其他产业发展,推动无污染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形成农村、农业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结构,从而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产业发展,实现节地、节水、节能,实现了对我国小城镇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环保意识

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不断强化环境意识和理念,正确的处理好小城镇产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的识别眼前的利益和长远利益,更好的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多方面的增长和稳定,不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推动经济发展,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针对城镇企业污染情况严重、资金不足、生产工艺落后等特点进行有效的改善处理,提高城镇居民的环保意识,能够形成以城镇发展为主体,广泛深入的开展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使得居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能够有效的推动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结束语

环保小论文范文第3篇

1.1理论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保专项资金投入日益增加,学者对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研究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期刊从2007年195篇上升至2013年391篇,但总量还是相当有限的;同时质量水平也有待提高,一方面,相关程度低,以2014年期刊数为例,与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直接相关的研究相当有限,大部分都是与财政绩效审计直接相关;另一方面,所发刊物级别不高,所发刊物大都集中于核心B类期刊,审计研究仅仅有81篇,并且相关程度也不高。

(1)制约绩效审计的原因探讨

该类研究是早期研究的重点,学者从绩效审计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学者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审计范围狭隘,房巧玲、王宜成(2013)、郭建平(2008)、张颖燕(2014)等人认为我国的环境审计仅仅局于财务审计和合规性审计,面临的一个突出“瓶颈”是审计范围通常局限于微观层次,即以特定的环保单位和项目为审计对象,集中于资金运用过程的绩效评价基本上不涉及宏观、中观层面环保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对资金的配置活动这一前置环节导致审计评价只局限在资金的“运行绩效”层面,忽视了资金的“配置绩效”。绩效审计相对而言很少,这与国际环境审计的发展是相脱节的;②财务管理不规范,胡晋湘(2011)、林琨(2008)、宁波市审计学会课题组(2014)等人认为在项目的立项上,有的项目申报单位采取编造虚假申报资料、多头重复申报等手段,以套取国家环保专项资金为目的虚报乱报项目;③评价体系不完善,一方面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不完整,另一方面环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难以设计通用的个性指标[廖上林(2009)、宁波市审计学会课题组(2014)、万寅婧、潘铁山、季成富、林业星、潘旻阳(2014)、刘良慧(2013)]。

(2)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评价方法探索

房巧玲、王宜成(2013)、贾卉(2013)、黄溶冰等(2012)、Reed,John(2014)、Huang,Rongbing、Li,Yuhui(2013)等人基于指标分类角度的基础上,采用线性规划模型、专家评判、调查问卷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等方法,对模型的具体运用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期为环保资金的绩效审计从运行层面拓展到配置层面提供理论指导。

(3)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构建

学者基于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主要依据资金设立过程或者资金支持项目为分类建立定性、定量的评价指标。刘良慧(2013)结合逻辑框架法的逻辑层次来组合项目财政环保资金项目的绩效指标,使原本零散的指标之间产生逻辑上的联系,形成一套完整而明细的绩效指标体系;沈会山、潘南明、黄章富、杨琼花、李景杰、王淑君、卢创新、陈际帆(2012)采用目标预定与实施效果比较法,在将现行环保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分成六大类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当前我国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特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周丰(2010)采用“沃尔评分法”的基本原理对评价指标体系的路径进行了构建,围绕财政资金的投入、过程、产出和结果四个环节分析财政资金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但是对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研究往往与其他环境审计和绩效审计类型的研究混在一起,针对性不强,专门针对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研究屈指可数。其次,大多文献都集中于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但由于影响环境的因素多种多样,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研究的困难性,研究者所站的角度不同,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选取的指标也是不一样的,目前尚没有一套科学统一的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即只有财务指标,没有非财务指标;只有历史指标,没有未来价值指标;综合性指标多,单项指标少,缺乏“预警”指标。再次,与有关学科融合较少。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主要站在会计、审计的角度展开研究,但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发展不光与审计的发展息息相关,海域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环境法学等学科的发展密切联系。最后,在我国现有研究多为规范研究,缺乏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尤其缺乏对我国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实践现状和问题的调查以及深层次的案例分析。

1.2绩效审计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审计署基于审计流程展开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从审计署公开的2001年至2013年的审计公开结果来看,截至目前,环保专项资金局限于“合规性、合法性”审计,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涉及程度不够深入。同时早期的审计公告并没有专门一个板块阐述环境审计,大部分都与民生项目放在一起阐述,直至2008年才设立一个单独板块“环境保护专项审计调查情况”公开审计结果。从公开的具体内容来看,一方面公开数据不够完整,尤其是投入资金这一栏,只有五年公开了数据;另一方面从年数来看,2002年、2003年、2007年、2013年都没有相关数据,仅以文字的形式呈现。从审计结果来看,总结2001年至2013年审计公告中提出的问题,环保专项资金在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项目审查审批不够严格;二是挤占挪用补助资金,这点主要从违规金额数体现;三是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四是项目建成后未达到预期效果,以2011年为例,投资建立的污水处理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对环境起到切实的改进作用;五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缺乏科学的界定和计算依据。

2存在问题原因探析

2.1监管主体独立性差

环保专项资金往往由财政部、环境总局共同管理,财政部负责减排资金的预算和资金管理,环保总局负责减排资金项目的监督管理。其高层领导者之间的独立性有待考察,无第三方监管机构涉入,降低了监管的有效性。从挪用和占有环保专项资金的现状来看,以2010年审计署公告为例,一些地方少征、挤占、挪用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等专项资金24.89亿元,滞留、闲置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等21.46亿元。可见资金监管存在漏洞,环保总局可能存在趋于“关系”的压力而对财政部门与企业挪用资金“视而不见”。同时审计单位的审计经费来源受制于本级政府的管制,同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负责本级审计单位的经费来源,这种关系损害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降低了审计意见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2绩效审计观念欠缺

从环保专项资金审计现状来看,主要侧重中“合规性”、“合法性”审计,考察资金申请、使用是否合法;考察项目是否按时完成。对资金批复是否“经济”,项目执行过程中是否“有效”,完成后对环境产生的实际效果如何缺乏衡量。而环保专项资金的投入最主要的就是考察其在合理成本下的效果性,对环境所做出的改善,只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将大大降低审计监督的效力。

2.3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从围绕环保专项资金出台的法律法规来看,现有的法律法规主要侧重于三个方面:①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②主要污染物的法律法规;③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总量上相当有限,以主要污染物的法律法规为例,国家围绕着“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与主要污染物环保专项资金监管直接有关的还是相当有限的,并且相关制度细则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侧重于资金申请的管理,缺乏对资金的使用和后续的绩效评价。国家围绕环保专项资金审计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如《关于组织申报2009年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通知》和《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申报指南(试行)》(财建便函〔2009〕17号)指出环保专项资金的申请应该用于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国家重点治理方面,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以及投资需求的合理性等要求。国家从资金申请环节力抓监管,但缺乏对资金使用和后续的绩效评价,例如2012年财政部、环境保护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十二五”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中从完善资金投入机制—资金管理机制—项目管理三个方面加强资金的监管,却缺乏如何对资金使用和后续的绩效评价,仅是提到采取综合配套措施,不断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但细化程度却相当有限,缺乏指导意义。二是缺乏问责制度。从现有制度来看,缺乏环保专项资金问责制度,以2007年财政部、环保总局出台的《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减排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和挪用,提出对于违反本办法及有关要求,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的行为,财政部、环保总局将视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资金安排、取消申报资格等措施予以相应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制度中提到了财政部和环保总局共同负责违规(法)事项,但却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只有各部门落实了自己的具体责任,才能提高监管的积极性;此外“视情况”太抽象,制度不够规范化,财政部和环保总局保留权利的范畴太宽泛,导致相关部门与人员钻法律空子的情况出现。三是验收标准滞后。以水环境标准为例,在审计过程中主要依赖的审计标准为《污水综合排放指标》(GB8979—1996)、《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等国家标准。从时间上看,就可以发现我国水环境标准相当滞后,其中制定的不同污染物的最高排污量已经不适应如今水环境日益恶化的现状,而且投入与产出比也没有充分体现在标准之中,资金投入的多少势必影响到对环境的改善效果,如果标准不够完善,必然影响到对效果的判断。

3建议

3.1融入多学科,开展环保专项

资金绩效审计研究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是投入与产出之比的重要衡量指标,在研究其评价体系时,应融入“环境学”的相关课程,依据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借鉴统计学以及经济学的衡量方法,各学科通过更深层次的交流与融合展开研究;另外在开展审计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审计人员,适时聘请环境专家,尤其是在“效果性”审计的过程中,环境专家通过取样、分析,判断环境的改善程度和资源的运用程度,能更好地帮助审计人员判断“效果性”。

3.2完善法律法规合法性是企业以及相关单位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因此制度具有强有力的约束效力,完善环保专项资金制度,能为开展绩效审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1)细化制度,加强绩效评价。不仅要严抓申请立项,还要注重后期项目建设过程以及完成结果的评价,通过完善制度,使得资金的分配环节更具有效率性、科学性、公正性,考察财政及配套资金的到位率、拨付的及时性;在资金的使用环境,细化制度,发挥制度的约束力,是否合理地使用资金;后续的管理中,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判断资金的使用效果及效率。

(2)落实问责制度。根据单位和部门环保专项资金监管结果为依据,审计揭露的问题应进行相应整改和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进而建立环保专项资金监管的长效问责机制,发挥警示与威慑作用。以相关监管制度为准绳,对环保专项资金支出中存在的不真实、不合规、不合理以及效率低下等行为,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以及部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责任,对于企业作为下次申请环保专项资金的评价标准,对于行政负责人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3)完善审计公告制度。针对目前环保专项资金审计结果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公告的内容所含信息量有限,缺乏法律的强制约束。完善环保专项资金审计结果的公开制度,对环保专项资金的审计结果公开作出强制性的规定,同时以单独形式公开环保专项资金审计结果,不仅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扩大社会对审计结果的知情权,便于社会和舆论直接参与监督,将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形成监督的强大合力。

(4)建立健全环保专项资金的审计制度。受目前环保专项资金审计独立性差的影响,难以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环保专项资金投入比例日益增长的前提下,有必要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可以采用专项审计、专项审计调查或者结合型审计。在国家审计机关专项开展环保专项资金的审计前提下,上级审计机关对环保专项资金的监管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并在开展财政收支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等其他类型的审计过程中,融入环保专项资金审计。并在审计报告中专门说明环保专项资金管理与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效益性。同时,环保专项资金的相关监管部门在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的基础之上,委托会计事务所对环保专项资金监管制度和使用情况进行独立审计,以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3.3完善监管主体

环保小论文范文第4篇

在实际教学中,网络教学更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网络教学应有与其他内容的教学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而能够体现这种要求的教学形式之一就是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可译为结构主义,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网络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学会上网,不是为技术学习,而是为能力学习。

我曾经在五年级学生中做过这样的调查:学生中有60%的人在家里上过网,20%左右的人经常上网,当问及上网能做什么时,同学们说出了很多的内容,如看新闻、查资料、听音乐、玩游戏等等。于是,我为经常上网的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堂作业,在网上查找有关“环保”的内容,为一篇“环保”文章搜集素材,结果只有30%的学生找到了一些有关资料和文章,其他同学却不知道找什么、如何去找。可见,网络教学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如何上网。

在学生上网学习之前,有必要对学生做一些关于网络安全、互联网使用的道德规范的教育,让学生拥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例如:不轻易下载网上内容,不随便在网上不负责任的言论,不浏览内容不健康网页等等。这个环节是保证进一步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

网络教学应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上网,有目的的进行“网上冲浪”,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它大体可分为下面几个教学环节:明确主题、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我们以“搜集有关环保的内容,准备一篇环保小论文”这一课题为例,说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在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明确主题:教师首先公布本课的学习任务:在互联网上寻找有关环保的内容,为环保小论文准备素材。只有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才能为自己的学习确立非常明确的目标,为学习任务的完成打好基础。

——搭建框架、进入情境:如果把主题看作宝塔的金顶,这一步的任务则是构建塔的框架。教师抓住“环保”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具体问题与“环保”有关,如:空气污染、土地沙漠化、水污染等,把它们作为一个个节点,为主题搭建一个有具体目标的框架。

——独立探索:有了具体的目标,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到互联网上搜寻与主题有关的内容,并把找到的素材保存下来。此时,可能有一些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应适时、适当的给予辅导,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完成搜集任务。这个环节,是教学任务的主要实施阶段,教师要敢于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这样才不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独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从而找到获取信息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

环保小论文范文第5篇

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学习实践的机会,我校投入了9万多元,建成了占地14亩的“狮山一小科技园”。请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老英雄葛振林题词。科技园划分10个区域,供学生学习与实践。其中岭南百果区,种有60多个品种的果树;神农百草区,种有150多种中草药;蔬菜种植区,供全校各班同学实践种植;科技探秘区,有太阳能、气象观测;森林区,种有各种花草树木,供同学们观察;绿色走廊,各种瓜果吸引着学生;双荷叠翠区,荷花池中争艳斗妍的荷花,使同学们留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开;芭蕉区,婆娑芭叶迎风摆动;玫瑰区,鲜艳的玫瑰花使同学们欢欣雀跃。这里真正成为科学实践活动的基地。同时,科学观察实践课,科学教师组织学生到科技园实地上课,大大增加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二、开展科学课题研究

农村小学如何应对科学课的教学改革,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我校紧密结合本校实际,从2003年起用了三年时间,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从课堂教学、科普活动、校本教材、考察活动等多个角度开展了国家“十五”规划教育科学重点课题之子课题《农村小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开展课堂教学及其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的体验和真正的探究活动。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现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可操和性和推广价值,受到中央教科所的高度评价。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此课题并于2006年6月获南海区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成果一等奖。

三、开展科技制作活动

1、学校成立科技兴趣小组,设有科技室,有计划地开展种类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科技制作能力。如为了给学生学习和利用太阳能的机会,增强环保意识,科学老师和科技小组成员共同制作了两台700W的聚光式太阳灶,并成功地进行引点火,烧水。让学生认识太阳能的运用原理,提高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开展植物标本制作活动。为增强学生科学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发挥我校科技园植物种类繁多的优势,学校组织了全校同学参与植物标本的制作活动。全校学生踊跃参加,制作了一批质量较好的标本,共收到1000多件标本作品。学生通过制作活动,学会标本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开展观测、考察等实践活动

为了给学生提供亲身实践与体验的机会,我校进行了观测、考察实践活动。

1、成立学校气象观测小组。进行了长期的气象观测活动,积累了一批观测资料,锻炼了同学们参与科学实践的能力。

2、成立环保兴趣小组。有计划地组织小组成员对校内植物、校外河涌水、泥土流失情况进行调查或考察。学生经历了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如在调查狮北解放涌被污染的过程中,学生们亲眼目睹了因污染而导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知道污水和生活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和危害,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生的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3、聘请校外农艺师到校为学生传授盆景、植物栽培知识等。如05学期邀请三水的园艺工程师龚师傅、06学期邀请狮山种植大王黄强师傅到校为为学生上课,学生收获颇大。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掌握了更多的植物知识,懂得如何种植和保护植物。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对大自然植物的探究的兴趣。

五、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增长学生知识

1、进行科普知识比赛。

2、进行防震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防震知识。为了使学生掌握地震知识,认识地震的成因,提高师生的防震意识,学校结合时事,举行了防震知识擂台赛。

3、参加南海区第三届“詹天佑”杯科技创新大赛,成绩显著

南海区第三届“詹天佑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成绩显著,共有四项获奖:有黄焕昌、谢明娴同学的小论文《考察狮北解放涌》,陈燕怡、朱志鸿同学的考察报告《母亲河水质调查报告及整治措施》,黄焕昌同学的发明创造“新式的组合量角器”均获二等奖,环保小组的实践活动《汽车尾气排放探究》获一等奖。其中《汽车尾气排放探究》和“新式的组合量角器”均代表狮山镇参加了“刘诗昆”佛山市第2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取得了“零”的突破,获得了三等奖。

4、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竞赛。科技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增强动手能力,启迪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近两年我校组织学生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科学课》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小学生“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竞赛,成绩显著,共有四十多篇小论文获奖。

六、编写校本教材

科学组的教师编写了《校园植物与环境探秘》一本,作为校本教材,在三、四、五、六年级中人手一本使用。该书以校园果树、中草药为基础,详细记录介绍了100多种中草药生长特点和药用性能,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植物趣闻,引导学生学习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知识,参与保护环境活动。该书成为小学开展研究、发掘、应用、保护中草药,开展环保活动很好的乡土教材。

七、搞好科学实验室和仪器室的建设

我校重视实验室和实验仪器室的建设。近年来,尽管学校经费紧张,但还是购买了一定量的科学实验用品和仪器,与新教材配套的实验器材齐全,为科学教学提供良好条件,使科学课堂教学有更好的保证。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课,老师充分利用实验设备,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让每一个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探究兴起。

八、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总结经验

三年来,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每个学期都开展科学研究课,取得很好的效果。构建了科学课堂教学“观察---实验---研讨---运用”的模式,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参与性自主探究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起到很好促进作用。该模式在南海首届教育科研成果《自然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得到肯定。我校科学教师根据这模式设计的科学教学设计在南海区比赛中获三个一等奖,二个二等奖,两个录像课获南海区一等奖,一个说课荣获南海区二等奖;教学案例有两个获部级奖,两个获佛山市奖。老师们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教学总结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实录等,近年有多篇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实录分别在全国、省、区获奖。还有多个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获狮山街道奖。

通过课题研究,科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研究等活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学生与以往比较,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了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有的学生对动植物的观察与了解非常细致,学生喜欢猜想和想象;比如看到蔚蓝的天空,就猜测宇宙上有哪些外星人类;学生学习主动活泼,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做事喜欢标新立异、打破常规,能自行设计探究性研究;在生活中能灵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对所学科目更加喜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对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能与学习伙伴认真合作,积极动手、动脑。这说明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