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范文第1篇

“微博文画”专栏中的“关于子公司的文化沟通”,讨论得很有意义,评论得也相当到位,对于一些集团子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者有相当大的启发作用。确实,子公司与总部的关系相对好处理一点,但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权益如何分配,如何做到大局利益与部门利益的有效协调,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中外企业文化》不妨就这个课题进行深入探讨,推荐一些典型经验供企业参考借鉴。

《企业营销应尊重历史文化》一文,虽然说的是星巴克的事情,但对众多企业都有启示作用。这个事例说明,对于历史文化,只有在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加以引用,否则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练好民意调查基本功》一文的内容相当重要。时下一些部门出台的调查报告常常出现失真的现象,而要做到调查保真,就需要有科学精神和责任意识。同时,应该对失真的调研报告进行必要的问责。

司启

《练好民意调查基本功》一文立意高远,主题突出,论述清晰,很值得企业各级领导认真一读。民意调查是企业落实以人为本的关键环节。作者旁征博引,阐述道理,很有说服力。尤其提出的三项基本功――倾听民意的责任功、保真民意的机制功、回应民意的务实功,项项实在,可操作,易执行。最重要的恐怕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陈宇平

阅读了“微博文画”栏目感受很深。一是感受到了栏目形式新颖,有新鲜感,有时代感;二是感受到了内容虽短,但有思想,有深度,有互动;三是感受到了话题的选择正是大家关心的内容,有实践性,有启发性。另外还有一点是感受更深的,这就是每个话题后的点评,更显栏目主持的深厚功底。总之,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栏目。

吴惠民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范文第2篇

在过去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们接触最多的人就是老师和同学,单纯的感受到的是课堂内的氛围,没有利益的冲突没有竞争的压力,最大的要求就是把课本知识学习到位,没有太多对于做人和团队的协作的要求,但如果能让高职校学生更多的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精神,实际是对他们提早进行前期社会学的教育与培训,加强社会适应能力。

1.1企业的精神文化有利于高职院校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整体来讲按照社会的适应度还是比较单一的,是校园气息的一种延续,在教育理念上依然是理论占主导地位,一些大型企业和公司,他们能长期的红火和兴旺,企业文化是关键。学习成功企业的一些有效方法,可以效仿到教学过程中,例如项目教学、合作教学等,都是有利于开展课程教育的,最重要的是在对于企业文化的深入研究过程中,实际是在按照成功人士脚步来前进,激励学生们的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校园文化更有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1.2达到企业文化和高职院校思想教育的互补校园文化是有浓厚的学习和传统气氛的,从内涵上讲,校园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其原动力是一种使命感,追求的是理性品位,倡导的是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自由、个性的学术氛围和本身学生学习的大环境都是不尽相同的,而作为企业文化因为企业本身功能性不同、地域不同、实力不同、经历不同都会有不一样的文化和精神。教师们有责任培养学生的不仅是理论的、课本的,重点是要将他们推向社会,适应社会,真正地做到将学生从“学校人”逐渐转变的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2企业文化如何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教育

企业文化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将两者做到理想的融合,促进院校发展,也让学生更快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2.1以企业文化为主导,找到两者的衔接点

高职人才的培养主要目标是要实现校园内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衔接,以高职校园为主体、企业理念为主导,让企业精神、理念在高职校园内得到升华,更好地达成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和互融。很多企业是具有资金优势和专业优势的,其实可以通过在学校内设立专门项目的奖学金制度,设立专业性的实际操作项目让学生来完成,当然是在教师指导配合、同学协作下进行。有的公司和企业实际是缺乏创新意识的,可以通过集思广益的征集某个项目的创新点子和建议,学生的想法是非常活跃的,可以借鉴并使用,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真切的感受企业实际操作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为企业解决停滞的陈旧的项目问题,达到互惠双赢。

2.2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搭建企业文化与高职思想建设的桥梁

在对于企业文化的导入和融合时,不能只是一味的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更不能单纯的只是把企业文化强制性的融入到校园中,这样并不能达到和谐效果。学生在高职校园学习的内容虽然已经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但实际仍然以课本为基础,若企业文化只是空口光谈,那将不切实际,达不到融合的效果。学校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基础上,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共同参与,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并参与企事业单位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等,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2.3贴近企业,感受企业文化高职院校的学生一直接受的周围环境都是校园生活,比较单纯,对于社会的感受力不强,为了能更好的让企业文化渗透和感染学生,老师可以请以前已经毕业若干年的学长、

师哥师姐进行就业后的个人感受,叙述自己的就业经历和工作过程,也可以给学生在课堂观看一些企业文化的宣传视频、企业创始人的发家史、创业经历、收听一些成功企业家的生活感受和阅历分享,经常在校园广播站做专门的优秀企业的介绍和发展进程的介绍,耳濡目染中感受企业文化的渗透。

2.4进行企业实训

直接让学生接受企业环境的感染,最好的方式就是贴近企业,接触企业,通过寻求有相关专业性,相关宗旨,有朝气和生命力的企业进行沟通和合作,请到企业中人力资源或部门管理人员到高职校内直接创造和安排企业的实际训练,搬进校园,带进课堂。可以组织像公司企业的早会、晚会、周会等总结会,要求学生记录并分享,按照公司的纪律和制度考核,制定相关的类似于公司、企业的规章制度,像打上、下班卡,穿工作制服,当然也可以直接制定相关的合作项目要求学生来执行和完成,但必须要进行协作合作的项目布置,主要是让学生们提早进入到有节奏有约束力的合作关系的工作氛围和感受。

2.5加大企业和高校的互相合作

高职院校一直在通过尝试和改革推出了一套新的教学方式,将传统的以单一学课堂教学模式,高职学校的学生已经不单单是仅仅被限制于课堂内容的学习,同时应当将学生的视野扩大到企业的实际操作项目和公司的专业平台上。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决定这两种文化是要互相促进和协调的。高职院校要运用企业中的文化精髓来给学生建立良好的实训平台,给与精神文化的补给;同时高职校园文化又可通过毕业生为介质,对企业文化起到反向作用,带去青春活力,产生积极影响。

3结束语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企业文化素质 现状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25-03

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是指学生对企业文化内涵和基本内容的理解,对企业文化于企业和个人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对企业文化运作能力等了解而因此形成的职业素养。优秀的企业文化素质能使高职学生顺利实现从校园一员到企业员工无缝对接的角色转换,能为他们更好地服务企业、奉献社会、成就职业人生而奠定坚实的根基。为了解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现状,掌握实情,研究对策,寻求高职教育渗透与加强学生企业文化素质教育的路径,课题组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会等形式,面向区内5所高职院校学生组织了数次调查,以下为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课题调查自2011年9月开始。课题组先后在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筑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等数所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汽车工程、建筑工程、食品与生物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石油与化学工程、语文教育、艺术设计等10多个专业班级学生中开展了3次调查。调查设计意在了解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状况及其对高职企业文化素质教育的期望与思考。调查共发放问卷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52份,回收率为84%。接受调查的高职学生中一年级学生33人,占22%;二年级学生78人,占52%;三年级学生41人,占26%。其中,文科学生48人,占38%;工科学生94人,占62%。接受调查的高职院校学生抽选比例恰切,结构合理,层次均衡,反映出的高职院校学生企业文化素质的层面状况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二、调查分析

(一)学生企业文化素养状况

针对课题研究的座谈会、个别访谈与调查问卷的内容涵盖了高职学生于其专业、职业意识、最应具备素质以及企业文化内涵、企业文化建设途径等问题层面理解,内容涉及主要针对学生对企业文化知识的一般浅层掌握。

问及“对于自己的专业和将来的职业,您了解吗?”多数学生选择的是“有些了解”,仅38%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了解”。

对于“高职学生文化素质内涵是什么?”的问题,学生回答角度多以普通大学生素质角度作答,77%的学生认为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文精神”,56%的学生回答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自身修养”、“道德素质”、“职业精神”等,32%的学生认为是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文化品位、文化理念”等,12%的大学生认为是“职业技能”,等等。

对于“高职学生入岗就业首要素质是什么?”的问题,学生简明表述中出现最多的词语为“职业道德素质”、“吃苦耐劳”、“身心素质”、“责任心”、“创新能力”等,而学生的细化表述语多为“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讲信用、诚实守信”、“认同企业、忠诚企业、有团队归属感”、“时间观念强”、“敬业爱岗、积极向上”、“尊重他人”、“协调能力强”、“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等等,学生所表述词语内涵无一不归意于企业文化素质之内涵。

问及“高职在校,你实践调研过哪些优秀企业?印象最深的是什么?”68%的学生回答为“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管理模式”、“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等,43%的学生认为是“企业的团队精神”、“企业用精神凝聚团队”、“企业员工良好的精神面貌”等,32%的学生则对“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很强”印象深刻,28%的学生表述为“企业办公区整洁和谐,企业员工着装统一,言谈礼貌”等,其余37%的学生则表示“自己从未到过企业,无所感受”。

问及学生“谈谈你所理解的企业文化内涵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因多数问卷为各系部组织开展,面向的多为学习成绩较好、素质较高的优秀学生,问卷要求认真填写,多数学生经网络学习、查找资料完成问卷表述,因而就卷面而言,二年级以上高职学生回答都较正确,对企业文化内涵及建设途径等问题均能理解到位。而从学生座谈会以及针对学生的个别访谈而言,尤其面向一年级以及学习素质一般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上述两问题认识大多表示“没考虑过”,73%的访谈学生对“企业文化内涵及建设途径”等内涵理解茫然,答语表述往往词不达意、内容浅薄。

(二)学生对企业文化素质教育的期望与思考

问及“你认为有必要把企业文化融入到高职教育文化中吗?”7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仅11%的学生认为“没必要”,还有18%的学生回答“不清楚”。

对于“你对企业文化进学校,企业文化进教室,企业文化进教材的心声感受”的三项选择中,63%的学生选择“强烈”,30%的学生选择“一般”,仅7%的学生表示“无所谓”。

对于“高职学生如何提升自我企业文化素养?”的问题,62%的大学生表述为“应更多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实习和假期兼职打工,在实践中提高认识”、“要更多走进企业,向员工学习,感受企业文化”,38%的大学生认为“应加强学习,多读书,主动搜集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行业,关注行业企业现状和发展,提升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知识”,35%的大学生表述“在校应更多参加技能比赛,参加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常听讲座,提高素质”,9%的大学生认为“通过参加企业培训来提升大学生企业文化素质是最佳途径”,15%的学生则表示“还没有考虑”。

问及“你认为企业文化融入课堂的体现是什么?”66%的大学生尤其提及了“课堂上师生讨论、师生互动、交互性学习”、“师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等,62%的学生表述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程与企业工作相结合”、“教学内容与企业技能相结合”、“要强调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课堂要更活跃、开放,体现协作”,58%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应更多结合企业案例,内容要实用”、“应更多展示企业实物”、“要有如企业上班感觉,而不是一味提问、作业等”、“要更多关注企业动态、企业信息量要大”,34%的学生则认为“要体现企业严格的纪律意识”、“要展示企业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强制性”、“要体现企业文化内涵、文化性格”,等等。

而问及“你认为教师为提升大学生企业文化素质应具备怎样的风范?”82%的大学生首要表述语为“教师应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良好工作作风”、“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应大公无私、公正奖惩”、“应有高度责任心、工作认真、一丝不苟”、“以学生做朋友,互尊互学”、“要耐心,深入人心”、“以人为本”、“敢于自我否定”、“不断创新,不断学习”,67%的大学生表述了“教师要有丰富工作经验,要有企业工作经历,要有扎实专业技能”,65%的大学生则认为“教师应教学能力强”、“教师要讲求教学方式,应以企业化方式教学,要使课堂企业化”、“教师要做企业管理者角色”、“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素质”,等等。

对于“你所在学校经常开展校企文化交流活动吗?”的提问,5所高职院校68%的学生选择了“偶尔有”。

问及“对于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你对学校有何建议?”学生问卷显示,63%的学生表达了“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到对口企业参观,创建学生与企业直接交流的平台,使学生接触和认识企业文化”的意愿;31%的学生则强调“应举办各种活动,大力宣传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内容由多及少提到“播放企业文化视频,组织企业人士的讲座会、交流会,开展企业文化知识竞赛,开展主题班会,如‘父母供我上学,我上大学做什么’”、“开展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会、有奖竞猜活动、海报宣传等”,25%的学生同时建议要“开设相关教育课程,提高学生认识”、“严格校纪班规,加强校风学风建设”;14%的学生认为“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师生互动,教师更多引带和教育”;少部分学生填写的则是“不清楚,不知道”。

(三)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差的原因

1.自身因素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高职院校学生自身企业文化素质的培养无不与学生自身素质基础、求学目标、职业规划等因素息息相关。现实而言,属于高考生源末端的高职学生,其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普遍低下,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学习能力不够强,缺乏思想自律、道德约束、行为规范和良好习惯,尤其职业意识薄弱,职业规划盲目困惑,企业文化素质自我塑造意识不强,等等,一旦入职上岗,仅仅具有“做事”能力,局限于满足岗位基本技能要求的高职毕业生,就多因企业文化素养的差薄而无法接纳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无法将企业与个体合二为一而准确自我定位,从而无法在企业建设中发挥自身作用,更谈不上为企业建设做贡献,终至淘汰。

2.学校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大多建校时间短,文化底蕴沉淀不足,以至缺少文化传承的延续性和文化创造的生命力,更因其在教育价值判断上一直的困惑和摇摆而缺位高职文化应有的背景、品味、追求和路径,使大多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引导工作相对滞后,文化供给内容不丰富,精神文化滞后于物质文化,师生文化选择空间狭小,等等,高职院校的“文化滞差”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与现代企业和社会发展对接不切的瓶颈。

而从当前大多高职院校着力推荐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来看,他们也大多局限于校企合作实践层面的初步对接,诸如企业仅仅提供教学资源、教材、实习岗位等,高职学校的现行教育管理手段还使学生无法通过其管理行为领悟到企业管理,学生课程学习过程还无法感受企业组织生产活动的管理,校园文化氛围也无法感受企业文化,产学结合的学生实践课程中,也多因时间、条件所限,学生难以与员工感同身受,甚至企业文化课程完全缺席,等等。高职院校传统运行机制与其教育模式,终致企业文化难以有效渗透,呈现后滞脱节,高职教育文化与企业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还日现边缘,力显欠缺。

三、建议

(一)志存高远,自励成才

企业品质,名在文化;企业发展,重在人才。现代企业的创新超越更依赖于优秀的企业文化,现代企业选聘人才更注重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合作的企业精神。高职大学生必须正视自身素质与企业要求的差距,坐标未来优秀职业人,立足高远,激发动力,致力实践,积极增强企业的认同感、亲切感,增强危机感、使命感、职业责任感,宽厚职业知识、技能、文化素质储备,以“优秀员工素质”打造自我素质,以“优良职业品格”塑造自我品格,培育职业素养,磨炼职业意志,铸就职业精神,致力提升自我综合职业素质,自促成才。

(二)课程渗透,积极拓展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任务是育人,未来职业生涯学生最直接面对的将是“浅”文化因素层面。要实现企业文化与高职教育文化之间的衔接沟通,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立交桥”,就势必利用好实现这一目标的课程载体,既要注重工作过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等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模式的开发与应用,也要积极构建将企业文化纳入且优化于其中的科学与人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高职课程体系。

另外,学生价值观文化观的培养是多渠道全方位的,要立体多元大力拓展教育的空间,加大所有课程教学渗透力度。诸如,在各课程中有意识进行文化背景介绍和商业文化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并移植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将企业文化素质培养贯穿教学课堂细节,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等等。课程教育与课堂教学合力并进,使之更多地作为一种知识和载体向学生传递一种价值观念和方法论思想,为学生建立整体的科学方法论提供知识、思维、价值上的帮助,共同培育学生优良企业文化素质。

(三)企业实践,标范引领

企业文化素质教育不能仅停留于课堂传授,而应在此基础上训导和行为训练,“三管齐下”相互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实效。高职学校可将教学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模拟企业生产车间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按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融教室、实训、实验、生产为一体,营造仿真的职业氛围和环境;模拟企业管理模式,学生统一实训服,统一挂牌入岗,严格时间,明确纪律,分明奖惩。以校企协同管理模式共建实践基地,在企业实际生产环境设立实习性工作区域,以此为载体,营造企业研发氛围,使学生在企业化研发场景中完成项目开发,获得实际项目经验和技能,体验项目管理流程,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实训实习让学生练岗如上班,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工作制度使学生融入其中,真实而深刻感悟到企业文化的总体风貌和具体内涵,心树标范,坚定信念,更努力打造自我企业文化素质,以顺利实现自身向企业员工角色的转换。

(四)课外天地,文化陶冶

青年学生成长吸收力极强,需要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相谐融合,能创设一种唤起学生高尚的职业责任感,激发其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教育情境、精神氛围。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校企交流活动,诸如将企业制度、风貌、文化入校展示,邀请企业文化工作者、就业创业精英、劳动模范等开展专题讲座,宣传企业价值观与精神追求,提高学生的认同感;返聘优秀毕业生为客座讲师,这些历练企业多年并小有成就,而且最能体现高职教育文化与企业文化关系的践行者――优秀校友,回校讲授最新最真实的企业经验,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更能激励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立志奉献社会。此外,企业参观、企业文化主题班会、演讲会、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毕业生座谈会,等等。这种高职教育融合企业文化的教育熏陶,使学生视野开阔,耳目一新,它能将企业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感化熏陶尽化在“入芳兰之室,久而自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价值取向、思维特点和行为方式,激发他们的归宿感和荣誉感,提升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激励他们致力成为既具有扎实专业造诣又具有宽厚文化底蕴的新一代“T型”创造人才。

【参考文献】

[1]廖小平 宋笑月.高职学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

[2]张春生.高职教育中融入企业文化素质培养的思考[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王晓光.职校生企业文化素质培养探析[J].职教研究,2010(4)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72);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资助科研项目(201203YB212)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一、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简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情境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由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设成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而今我国的职业教育难以对校园文化进行全面建设,主要表现在偏重于物质文化建设、简单地把校园文化归结为学生的文体活动、照搬照套普通教育的模式、没有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等方面。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战略、职业道德、文化氛围及其他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总和,是企业精神的深化和丰富,是一种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的延伸。

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1、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方法跟企业的管理有着很大的差别,很多学生无法顺利适应企业新型的管理模式。他们所感受到的企业文化,跟原先在学校里所接受到的校园文化也有着天壤之别。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长期的养成教育,很难适应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文化。这样势必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达不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的成分,从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使之成为新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

2、是培养职业学校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的心理健康素质外,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当你的职业素养不能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时,就业难的问题就难以避免。而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职业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

3、是职业学校特色建设的需要。

由于社会上存在对职业教育认识的许多误区,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缺少品牌学校。这既是问题,也无形中使一些职业学校从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此时学校可以引入企业文化,凸现学校形象。这样,有利于凝聚师生,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向心力。也通过引入企业文化强化师生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另外,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招生、就业工作。如何做到“出口畅,进口旺”,除了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外,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树立学校的外部形象。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树立良好形象,有助于家长对学校产生信赖感,也有助于企业对学校的认同,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而广泛就业,又如同无声的广告,对招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产生联动效应。

四、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渠道和途径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这样两种文化的融合是可行的,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服务学生就业创业、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1、环境引领。一是将学校建成“准企业”,将学校的实习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即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实习室,并在实习室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使学生踏进实习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同时把学生包装成企业的“工人”,要求统一着工服、带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二是校园环境布置注重体现企业文化特色。在教室、宿舍、食堂、公共区域等位置的宣传标语,我们根据专业实际改挂本行业国内外或本地知名企业家、劳动模范、优秀技工的寄语;在学校建成“企业文化墙”,着重宣传与本校所开设专业联系紧密的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行业质量标准,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熏陶。

2、管理接轨。贯彻先进管理经验,引入科学管理模式。在遵循职业学校管理规律的基础上,我们制定教学区、实训区、宿舍区三大区域的管理要求和标准,以便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之中。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企业文化气息。我们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以企业的管理形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学习企业的管理手段每天组织晨会进行工作总结和点评。

3、课堂渗透。一方面,我们开设专门课程,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另一方面我们重视学科教学渗透,有意识地融入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企业文化教育。

4、活动对接。我们在课内教学活动中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法,以班内业已形成的班组为项目组组织教学活动,鼓励班组内相互协作,发扬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学习项目;鼓励班组间有序竞争,营造赶超氛围,提高学习效果。我们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体现职业文化,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

对于企业文化的感受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校园文化 现代企业文化 融合途径

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在当前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同步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高职教育的实际需要,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现代企业文化,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在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校园文化,它蕴涵学校的共同价值观,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教育引导高职生健康成长、全面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经营实践中,由企业管理者倡导,在员工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文化氛围、行为模式、企业形象等的总和。它反映一个企业特有并为社会所公认的品格、作风、素质、精神及公众形象等文化积淀,是企业的核心精神。两者虽有相似之处,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甚至矛盾和冲突,正是这种矛盾和冲突使高职校园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成为必然。

二、高职校园文化融合现代企业文化的积极意义

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合现代企业文化的优秀理念,对高职生的成人与成才、就业与创业具有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高职生成才。

通过直接接触企业及企业文化,亲身体会企业间、企业人才之间激烈的竞争现实,感受优秀企业文化中的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高职生可以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在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立足”的,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力。

2.可以塑造良好品德,有利于高职生成人。

现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其精髓在于“质量第一”、“信誉为本”、“顾客至上”等理念,它要求人们具有效益观念、质量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高职校园文化融合企业文化,能促使学生加深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责任感。

3.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高职生就业。

大学生人生阅历浅,心理不成熟,思维方式也过于理想化,再加上缺乏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使得不少高职毕业生很难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进入企业后无法找准自己的位置。高职教育应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去适应企业严格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同时感受企业员工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自我定位,提高对企业的适应能力。

4.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高职生创业。

只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才能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欢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能使高职大学生真正明白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和信心,提升和增强其创业素质和能力。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

1.学习认识现代企业文化。

学习企业文化的方式很多,首先,高职生可以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尤其是有就业意向企业的文化书籍;其次,将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在思政课和就业指导课融入现代企业文化的典型实例,通过活生生的事实让学生深切感受企业文化;最后,开设现代企业文化的专题讲座,邀请知名企业家为学生讲授企业文化在企业运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学生能深层次地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2.营造具有浓郁职场氛围的校园环境。

高职院校要创设具有浓厚企业氛围的宣传展示环境、职业现场情景环境、教师职业示范环境。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物质文化中,校内实训基地环境要设计得与企业工作环境一致,在校园醒目位置设置宣传合作企业的标志,等等;将企业文化融入制度文化中,要求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现实企业操作标准进行;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文化,在教学特别是专业课项目教学中引入企业文化理念。这种环境氛围将对学生成长起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

3.引入企业管理方式、管理理念。

企业管理侧重于纪律、效益、质量、信誉等观念,体现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为了加强学生未来的职业适应性,高职院校必须引入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建立仿真的企业管理平台,把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制度引入教学质量管理之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地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在学生管理中,引入企业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立严明的学生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强化学生适应企业管理制度,塑造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4.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校企之间全方位、高深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熟悉企业的职业规范、道德要求、团队意识等文化内容,帮助学生尽快成长。同时,又可将企业的职业知识、职业道德、职业文化等内容持续地融合到教学内容之中,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

5.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要依托规模大、技术强、管理先进的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到企业实习,能真切、客观地体会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亲身感受和体验优秀企业文化的魅力,加深对企业的职场文化、价值观、团队精神及社会责任感的理解,明确自己今后在行业内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在具体工作中践行企业理念,磨合并塑造匹配的价值观,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6.开展校企文化对接活动。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一是将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二是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到学生课外活动中;三是举办由企业冠名支持的学生科技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等企业文化内涵有效融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2011.

[2]雷久相.高职校园文化引论[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