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际礼仪的基本内容

交际礼仪的基本内容

交际礼仪的基本内容

交际礼仪的基本内容范文第1篇

一、学习社交礼仪的目的和任务

众所周知高职高专学生生源参差不齐且素质普遍偏低,文明礼貌修养较差,道德水平较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个人而言,礼仪修养的缺失,严重阻碍了个人素质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在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下,缺乏市场竞争力,缺乏科学的就业观,造成大量学生就业困难,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整体形象,对职业学校的发展非常不利。

礼仪教育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这既是满足学生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职业技能教育长足发展和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礼仪课程的学习不仅是开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美丽融洽校园气氛的基本条件,更是具有塑造学生职业形象,提升学生自身修养,实现理想高效就业等诸多方面的现实意义。礼仪看起来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极为普遍的细小的事情,但它却代表着一种深刻的道德力量,它将会成为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它能够弘扬正气,增强凝聚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学习礼仪对于巩固和发展校园秩序,推动社会和谐,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礼仪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道德情操,气质修养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协调人际关系方面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涉外礼仪活动,不仅能够加深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交流,还能够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一弘扬。学习礼仪有利于维护,提高企业形象,对于打造学生良好职业形象,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这些方面来看,开设礼仪课程,提升礼仪修养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二、学习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

对于个人来说,礼仪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丰富和魅力,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内在学识和文化修养。礼仪可以帮助学生“规范言谈举止,学会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尊重;架设友谊桥梁,通向成功之路”。礼仪又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学生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高专礼仪课程教学目标要以培养学生的礼仪知识和技能为主,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的内容有:1.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礼仪知识、人际交往技巧,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2.积累与人交流的经验、培养为人服务的美德、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和职业价值观,为职业素质的形成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对礼仪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正确分辨善恶美丑,坚持正确的礼仪行为;4.使学生自觉提升自己的形体美、气质美和精神美;5.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作风、高尚的团队合作精神,营造校园讲文明、懂礼节的和谐文化氛围。

除进行课堂教学外,努力拉近与其他学科的联合教学,如与形体训练课教学、美育德育课教学、院校礼仪社团活动相结合,共同完成全育教学目标。

三、学习掌握礼仪课程的主要内容

礼仪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礼仪的对象化,也就是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中,对礼仪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大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选择、有计划、科学的制定教学内容。

礼仪课教学内容基本包括个人礼仪(仪表、仪容、仪态、服饰)、日常交往礼仪(见面、交谈、做客会客、馈赠)、学校礼仪(师生、同学、集会、宿舍礼仪)、餐饮礼仪(中餐、西餐)、职场礼仪、通信礼仪、仪式礼仪、涉外礼仪等内容。礼仪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礼仪基本概述和学校礼仪,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礼仪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情感,坚定学生学习礼仪知识的信心和信念。通过学校礼仪知识的介绍,如待师礼仪、学生之间的礼仪、课堂礼仪、集会礼仪、宿舍礼仪等,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校园的学习生活,促进校园和谐。二是社交礼仪,通过社交礼仪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交礼仪的一般要求和基本原则,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能力。三是面试和职场礼仪,学生通过面试礼仪和职场礼仪的学习,掌握职场所要求的礼仪规范,为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活、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礼仪教学的手段和深化实施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做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大胆创新,把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学习社交礼节这一部分内容时,设计多种社交情景,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学习使用各种社交礼节。例如:介绍礼节、握手礼节、名片礼节等。在模拟情景中学生们或是社会名流、或是企业老总、或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大家在表演的过程中,在体会的过程中提高。这样一来不仅轻松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社交礼仪”知识与实现生活结合起来,把“社交礼仪“知识变为自觉的行动,达到了礼仪教育知行统一的目的,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再比如学习交谈礼仪这一内容时,每个学生都要完成这样一项作业:想一想自己平时对父母说话的态度有无需要改进之外,并认真去做一做,写一份体验报告。体验报告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平时都认为熟不拘礼,和家人没必要讲什么礼仪,他们认为父母为自己做任何事都是应该的,所以从来都没有想过对父母说声“谢谢”,有些学生甚至还经常为一点事和父母闹翻,当他们去完成作业时,才发现自己的一句话会给父母带来那么多快乐和感动。

交际礼仪的基本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礼仪教育;内涵;策略;探索

一、礼仪教育的内涵

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在当今中国社会,伴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根本改变,礼仪也被赋予了全新的现代意义。传统意义上的礼是一种涵盖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社会行为规范,今天的礼仪则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体现了人的素养,并涉及穿着、交往、沟通、处世等各方面的内容。礼仪教育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教育学生尊重人,关心人,是礼仪教育最基本的内容。礼仪教育的关键在于尊重和尺度,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掌握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尺度。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身体、树立自己的形象,维护自己的名誉;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情感,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等等。对此,不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舆论,都应当加以重视。

二、实施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1)实施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2)实施礼仪教育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大学等于半个社会,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都导出同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大学生如能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及知识,掌握基本的交往技巧,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平等友爱等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建立起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3)实施礼仪教育是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礼仪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实施礼仪教育的策略探索

(1)学校是建设实施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应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行为素质,使他们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做到举止美、语言美、外表美、心灵美,这必将对社会风气的净化和学校德育工作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2)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实施礼仪教育的基础。实施礼仪教育必须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交往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大学生的风范。(3)设置礼仪教育课程是实施礼仪教育的关键。利用课堂教育,向学生传授关于礼仪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礼仪训练。可以将礼仪教育作为学生德育课程重要内容,也可以将礼仪教育作为单独的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把自己的主导作用寓于学生主体活动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活跃、充满激情的课堂中接受了文明礼仪教育。不论是上课还是自由活动时间,每个教师都能从自身仪表、语言举止、文明诚信、热爱劳动等方面影响、熏陶着学生,在教师的以身示范作用下,学生的语言举止等也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4)增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良好的社会风气起于家风,关键在于所有家庭都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5)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礼仪修养教育实践。网络环境下的礼仪修养教育有助于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校园网主页,鼓励德育工作者个人设立网页,制作生动直观的德育软件用于礼仪教学,采取“网上”聊天、辩论和咨询等方式,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健全其人格。

交际礼仪的基本内容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礼仪教学的实践性较强,要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学好并能学以致用,笔者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结合高职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地改革礼仪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礼仪素质。  

  

交际习俗与礼仪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逐步渗透礼仪文化意识,尤其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需要了解丰富的礼仪知识。因此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其具体方法可以如下:  

一、开设相关的礼仪课程进行专门的礼仪训练  

笔者认为可以开设《社交礼仪实训》和《商务礼仪实训》这两门课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礼仪知识,并能够学以致用。具体做法可以如下:  

(一)改革教学内容  

1.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安排课程内容。掌握礼仪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学生个人修养与气质是实训课程教学的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等章节为主要内容,其余章节或自学,或以书面作业的形式完成,这样既能保证教学的重点,又能兼顾知识的系统性。  

2.教学内容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社交礼仪实训课程上加入西方礼仪习俗训练;商务礼仪实训上侧重介绍在商务场合上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商务活动时需要注意的礼仪。  

3.礼仪实训因其时间短,及其课程本身具有较高的形象、视觉要求,有些内容仅靠理论讲解难以让学生感受到具体的礼仪要求,为了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在课堂上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光盘结合观摩分析的方法,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理论知识的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力求系统生动地向学生讲授现代礼仪的基本知识。  

4.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穿插丰富的案例。  

(二)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任务驱动法、演练法、互动法、直观感受法、对比互评法、情境法、课内外结合法等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开拓动手操作的渠道,可让学生学以致用,使能力与素质得到提高。在各种阶段性训练的基础上可举办一次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面试情境模拟表演”,模拟表演的内容由学生自定题材、人员自由组合、自选角色、自写台词、自设场景,进行精心准备并公开在课堂上表演。通过情境模拟表演,可使学生真正处于教学与实践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并能将所学的内容更好地应用于实际。  

(三)改革考试方法  

传统的考试方法主要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死记硬背,融会贯通与实际运用的能力较差。因此,应对传统的考试方法进行改革,将重点放在实践操作的成绩上,结合实训报告、课堂表现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成绩评定。礼仪实训教学应当由课堂延伸至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举办形象魅力大赛,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礼仪的魅力。  

二、将礼仪教育渗透到相关的专业课程中  

文化因素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交际习俗与礼仪如:打招呼、称赞、称谓,访友做客等都是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适时进行礼仪教育,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好地掌握并准确运用英语语言。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注重“礼貌原则”。礼貌是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礼貌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原则,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差异,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礼貌的话语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因此将礼仪知识的讲解渗透到不同的专业课程中,使学生在不同的话题学习中比较中英礼仪文化的异同点,渗透礼仪文化意识。  

学习和掌握礼仪知识是现代商务组织和个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应及时发现礼仪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礼仪课程教学环境必将得到有效改善,形成良好的礼仪实践范围,提高礼仪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交际礼仪的基本内容范文第4篇

1992年,胡文仲教授首次撰文提出了“文化教学”这一概念,即在外语教学中将语言教学与所学语言国的国情、文化知识及语言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融为一体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把商务英语本科课程划分为四大模块:语言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并由此构成商务英语专业三大课程体系:语言类课程、文化类课程和(全英)商务类课程。可见我们在培养商务英语人才时要以语言、商务知识与技能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应该要突出对学生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虽然在我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中,英语文化类课程所占比例较少。但实际上,这三大课程体系有交叉融合的部分,通过改革现有的语言类和商务类课程的教学,合理融入商务文化的内容,也能有效地实现对学生国际商务文化知识的传授。 笔者在担任大四上学期商务英语专业《商务人力资源管理》(英文)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招聘和甄选,设计了从工作描述到模拟面试的情景教学实践环节,学生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和考试中来。 当时多数学生正在找工作或实习,后来应学生要求又补充了一些商务礼仪方面的知识。随后的访谈和问卷表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而忽略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于是笔者便开始尝试在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如在语言知识和技能课内创设相关的文化实践环节,既能让学生探究文化知识,实践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又能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兼顾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一、论商务英语口语课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整合 (一)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知识现状调查 笔者在2009年10月以班级为单位抽样调查了商务英语专业和汉语言文学(商务秘书方向)学生商务礼仪知识了解的状况。问卷设计了20道判断是非礼仪知识测试题和8道学习动机及个人信息问题。1.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开设《社交礼仪与文化》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得分较高。礼仪课在工商管理学院和文学院作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选修课等均有开设,但并未在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问卷中,有97.65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开设商务礼仪课;100%的学生认为学习商务礼仪知识有助于提升个人形象,对目前找工作和参加面试和未来的工作很有帮助。100%学生认为学校应开展礼仪培训,并赞成学习礼仪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实践而不是理论学习。 2.本调查对学生礼仪文化知识掌握程度与学生的语言专业学习成绩①进行了相关性的研究,发现学生的礼仪文化成绩与个人的语言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可见,学生的语言水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文化。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的基础是语言教学。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水平,才可能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并实践外国文化。 [1](P19—20)问卷结果表明,学生有学习商务礼仪的需求,良好的语言水平有助于学生的文化学习。在目前我校商务英语专业没有开设商务礼仪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语言学科教学中融入商务礼仪文化内容。在跨文化商务交往中,不可能有不讲究商务礼仪规范的纯粹的商务语言交际,也没有脱离语言交际的纯粹的商务礼仪,因此有必要在口语课中融入商务礼仪的实践。并且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在短期内提高商务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 (二)传统商务口语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局限性 1.目前商务英语教学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的口语比较标准而流利,但却不能很好地和外国人沟通,特别是在一些国际会议和商务谈判场合,他们的英语沟通能力可以说是逊色于那些口音浓但英语沟通能力却很好的印阿人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nBrembeck曾说过:采用只教语言,不教文化的教学法,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的大傻瓜。Birdwhistell的研究证实: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高达65%-70%的信息是通过无声语言获得的,有声语言传递的信息仅占30%-35%。[2](P50)并且,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失误往往比语言方面的错误导致的后果更严重。 可以想象,一个不怎么会说英语的人在和英语国家的人交谈时,对方往往会包容、谅解其语言方面的错误;相反,若一个人英语流利,在交谈过程中易给对方造成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交谈的“错觉”,而当双方的非语言行为出现冲突时,往往会造成交际失败。传统的商务英语口语课堂操练侧重于商务基本词汇和语言技巧,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盲点,这就导致了学生交际能力的片面性,即:语言交际(verbalcommunication)能力较强,而非语言交际(nonverbalcommunication)能力欠缺。只教语言而忽略非语言的交际的课堂,就不是完全的和成功的教学。 2.国际商务礼仪文化的课程内容很多地涉及到前面提到的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但礼仪实践课在许多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并未开设,即使有开设,侧重的也是礼仪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操练,学生实践技能的语言也主要以汉语为主。用汉语进行以英语为主要工作语言的国际商务规范训练,是忽略英语语言规则的,不全面的跨文化交际教学。 (三)整合口语和礼仪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课程整合 (CurriculumIntegration)指的是在原来相互分裂的各门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基础上,将这些课程综合化。 1.整合两门课程的实践内容是实现对学生全面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许多教学研究告诉我们,语言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教学。[3] 同时,文化教学必须跨越文化知识层达到文化理解。[3]文化实践教学能有效地实现文化理解,因为让学生在文化实践中体验文化,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从而学习理解文化,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1](P19-20)#p#分页标题#e# PatrickR.Moran认为要进行文化实践,就必须巧妙地使用语言①和非语言②。 只有当学生语言行为正确、地道,非语言行为能正确、得体、自然地传达和接收交际信息时,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一方面,在交际中,脱离非语言配合的孤立语言行为往往难以达到有效的交际目的(传统商务口语课的弊端);另外一方面也要认识到非语言行为只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表达明确的含义,而且它只有与语言行为或其他非语言行为配合,才能提供明确的信息。Widdowson说“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交际能力”。[5](P50) 交际能力应当是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的结合。整合商务口语课和国际商务礼仪课的实践内容,在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加入非语言交际考察的内容,保证了学生同时使用英语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完整性,能有效避免顾此失彼的传统教学的尴尬。 2.商务情景是整合两门课程学习的共同载体 主题式语言教学(Theme-basedlanguageinstruction)是内容教学法(ContentBasedInstruction)的三种基本模式之一,是目前国际商务礼仪文化和商务口语课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普遍采用的教学法。考察教学实践内容,就会发现这两门课有着一个共同的语言、文化知识学习的载体,即商务情景。我校外贸口语采用了由陈准民编著的《实用经贸英语口语》,这本教材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设计有意义的商务情景让学生多讲多练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来实现的。 语言学习是重点,商务情景是语言学习的载体。本书设计的多数商务场景载体和一般的商务礼仪课程选取的客户的接待与拜访、商务宴请、商务会议、特定商务活动的主题教学场景一致,因篇幅有限,表二以《实用经贸英语口语》前三章内容为例,列出在同一商务场景中语言知识技能实践过程中涉及到的礼仪培训的内容。表二表明,基于同一个商务交际场景,我们可以整合两门课程中与该交际场景相关的语言知识技能和非语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商务礼仪文化知识,并能在随后的模拟商务场景中同时操练语言技能和商务交际技能。这样课程整合,使得原本需要两门课教学才能实现的培养目标在同一门课程中便可实现,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和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 3.现代教育技术为课程整合提供了保障 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课堂的有效延伸与拓宽。一方面,《实用经贸英语口语》课后有丰富的自学材料和剧本录音,原本必须在课内讲解的部分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外自学,由此节约出一部分课堂时间来进行文化教学。另一方面,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课堂,便是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体验文化。课堂上的引导,是为了课外学生更好的自学。口语课堂不能保证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系统的礼仪文化教学,所以在阅读剧本和观看录像时,教师主要是围绕交际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了语言表达过程中涉及到的国际商务礼仪知识点和技能点。对于商务礼仪知识的详细信息和技能要求,则需要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参考教材,登录教师提供的电子课件和精品课程网站进行学习。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商务礼仪》和天津对外贸易职业学院《商务礼仪》网上精品课程是我们推荐给学生课外学习商务礼仪的主要资源,学生普遍反映收益很大。另外,学生课外而不是在课堂上排练情景剧,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搜集语料和礼仪知识,即保证课堂呈现的质量,又为课堂的文化学习和实践争取了时间。 课程整合后,学生普遍反映整合后的课堂为他们实践语言和礼仪规范提供了场所,并强化了他们课外自学的习惯,为日后的工作做了有益的积累。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和改进,本课题研究认为基于同一商务交际场景将两门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采用主题式教学方法,以实际商务交际内容为依托,在侧重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商务礼仪文化的学习和实践,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商务英语口语课和国际商务礼仪课程的整合设计和实施 (一)融合语言与文化、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设计 (二)融合语言与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实施细则 1.坚持语言教学为基础 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水平,才可能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并实践外国文化。[1]本研究(表一)证明了该观点。围绕经贸英语口语的基本词汇与语言技巧这一教学重点进行的示范和操练在新的课程设计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与传统的口语课堂不同之处在于:词汇记忆和剧情了解安排学生在课外借助教辅材料进行,课堂则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从单词接龙、看谁表达多、剧本朗读和剧情报告四方面考察学生课前语言学习的成果。小组竞赛的形式,学生是活动的主角,改变了以往操练中教师控制为主,学生被动练习的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课外预习、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课堂语言操练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也为文化教学节约出了课堂时间。 2.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课堂 文化教学的基础是语言教学,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交际课堂,即文化内容要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紧密相关。融入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强调“学习引导”,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去寻找文化信息。本研究在原有的以熟悉剧情和经贸用语为目的的“剧本讨论”教学环节中,设计了“礼仪文化探究”这一新任务。学生在阅读剧本时,需要探究语言表达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以客户接待(表二)中的介绍为例,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只满足于要求学生掌握一些称谓、职位的专业词汇,操练“Pleaseallowmetointroduce…”“Thisis…”这些句型,而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剧本中读出国际商务文化和礼仪规范。如如何、何时做自我介绍,应该由谁来做集体介绍,集体介绍时要遵循什么样的顺序等等。另外,介绍过程中伴随的握手礼仪、致意礼仪和名片礼仪、引导礼仪等涉及到的非语言交际规范也贯穿了商务交际的全过程。#p#分页标题#e# 但这部分非语言交际规范不像语言交际规则那样,可以从剧本中获取。为了弥补这一不足,课题组选取了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商务交际情景的视听录像,或作为内容导入,或作为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观看讨论交际过程中的语言技巧和非语言文化信息。如接待过程中,引导者在上下楼梯时、出入轿车、进出电梯时都有不同引导规范,这些没办法从剧本中获取的礼仪,学生可以从录像的观看过程中学习到。 影视剧中也经常有涉及交际礼仪的片段,如《公主日记》《风月俏佳人》里的诙谐片段都可以作案例讨论的资料。“文化探究”的设计和“文化对比”(表三),引导学生从被动阅读和观看转到主动、积极阅读和观看,当探究形成一种习惯时,学生便成为了有意识的文化学习者。 3.创设体验性文化实践课堂 知识只有通过应用才能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学生通过一单元课内和课外的学习,积累了特定商务交际场景所需的语言、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设置商务活动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商务活动中的有关角色,即通过体验式学习演练,才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了解到国际商务礼仪文化,并把语言和非语言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际的交际能力。 以第一单元商务接待情景剧为例。 表演前学生必须了解商务接待前的准备工作内容,接待工作具体实施细节和相关的礼仪规范,并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自行设计情节,实践语言表达和语言技巧,并同时进行礼仪规范演示。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能让学生置身有意义的跨文化交际中,小组成员在排练中会不断地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不同国籍来宾的设计要求学生收集商务交往中不同国家的礼仪习俗,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适应力。还有很多学生反映,情景演练使自己开始关注自身和同学们的举止仪态,举手投足,以前忽略的问题在实践中忽然显得重要起来。 体验性的实践活动,不再只停留在语言表达层面,也考察了学生整体协调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模拟情境,使学生提前体验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进行解决。试想,如果我们的教学只停留在语言层面上,学生在非语言交际方面没有太多的积累,那么在今后实际的商务活动中,他们肯定要碰到很多但很实际的跨文化交际问题。这些细节对他们交际势必造成干扰,甚至导致交际的失败。从上述例子可见,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规则,还要教授外语文化的交际规则,而交际规则既包括语言交际规则也包括非语言交际规则。[6](P164)因此,融入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还要为学生提供文化体验实践的课堂,训练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与手段进行跨文化交际,使他们成为积极的体验者。 4.改革评价体系 融入礼仪文化教学的口语课程评价体系因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改革,也应做相应的调整。首先,评价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每单元的角色扮演是学生单元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应占过程考核成绩的80%,过程考核成绩占学生总成绩的70%。期末占30%。其次,评价要体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考核。考核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占60%),而且还包括角色扮演中的礼仪规范程度(30%)学生策划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10%)。 三、对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两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商务英语专业三大课程体系(语言类课程、文化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之间有很多有机联系的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有效地实现语言、文化和商务专业知识的融合,提高课程设置合理性和课堂时间的有效分配。英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是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的结合。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体验性的商务文化实践课堂,引导学生成为有意识的文化学习者、积极的体验者、理性的分析比较者,[1]使他们真正成为语言、文化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主体,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当然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材创新的要求。目前市面上商务礼仪教材大多侧重商务礼仪知识介绍和商务技能的操练,实践语言为中文。礼仪教学录像也多为中文,重点在礼仪规范而较少涉及英语语言表达的跨文化实践。编写一本专门为商务英语本科生量身定做的,配合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内容并配有有丰富英文影像资料的商务礼仪实践教材,是提高商务英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迫切需要。 (二)“双师型教师”的需求。目前教授礼仪的老师大都不是英文老师,所以在礼仪实践教学中,中文是实践语言,同时商务英语专业老师很多又缺乏礼仪方面的系统训练,这便很难实现对商务英语学生的全面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双师型”教师是课程改革对商务英语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三)改善教学环境的要求。假设表二中宴请现场模拟表演如果能在中西餐实训室里进行的话,学生便不必借助PPT来呈现道具了。许多兄弟院校都建立起了配合语言实践教学的实训室,如英语情景教室、礼仪实训室、模拟商务接待室、模拟商务谈判室和商务英语资源数据库等,这些实训室设施配套齐全,实训目标明确。运用商务语言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我校的外国语学院是空白,我们迫切希望学校能尽快进行这方面的建设,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物质依托。

交际礼仪的基本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文明礼仪教育 高中《经济生活》教学 学科渗透

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表现形式,是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又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是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地中小学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开发资源,建立机制,礼仪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人的全面素质的要求,面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任务,迫切需要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提出系统性和规范性要求,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教育部近日颁发的《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学校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将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中小学要利用《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等课程中涉及文明礼仪的内容重点讲述,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公民。

一、高中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内容诠释

依据《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高中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1.个人礼仪

(1)了解礼仪的功能与作用,理解礼仪的内涵与实质。

礼仪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到历史传统、风俗影响、、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既为人们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仪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其实质是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个人来说,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社会来说,是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社交礼仪作为人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必然具有其内在的职能。现代礼仪主要有四大职能:第一是塑造形象;第二是交流信息;第三是联络感情;第四是增进友谊。

(2)理解礼仪与自身素养的关系。

礼仪是指一个人内在的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人们在各种社交活动中形成的用以美化自身、完善自我、修身养性、敬重他人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人际交往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表达心意、促进了解的一种方式,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剂和联系纽带。礼仪无处不在,它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风度和魅力,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内在学识和文化修养。礼仪是一张人际交往的名片。礼仪是帮助我们获得成功,创造幸福的通行证。所以说:知礼懂礼,注重礼仪,是每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们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

(3)掌握不同场合谈吐和仪容仪表的原则与艺术。

人们在不同场合的待人之礼仪,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敬是礼的实质;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以已范,检点自己的言与行;三是适度的原则,注意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以诚待人,言行一致。

2.交往礼仪

(1)掌握各种场合介绍和自我介绍的礼仪要求。

介绍是把一个人引荐给其他人相识沟通的过程。其礼仪要求:介绍者在作介绍时,态度要热情友好,语言清晰明快,应抬起前臂,五指并拢,手掌向上倾斜,指向被介绍者。介绍人在介绍时要先向双方打招呼,使之有思想准备,介绍语言应简明扼要,分寸恰当,使用敬语。其顺序应先将男性介绍给女性、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将职位低的介绍给职位高的。介绍时,男性应礼节性地起身,女性则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男性年纪大得多,年轻的女性则应礼节性地起身表示致意。自我介绍的礼仪要求: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名字、单位和身份,同时递上事先准备好的名片。自我介绍时要注意把握好时机,如初次见面的时机或对方有兴趣的时机。内容繁简要适度,实事求是,态度要谦虚,注意礼节。时间一般以半分钟之内为宜,如对方有认识自己的意愿可以继续介绍。

(2)掌握各种场合握手的礼仪要求。

握手是一种常见的见面礼节。基本姿态是注视对方,微笑致意,大方地伸出右手用手掌和手指用一点力握住对方的手掌,通常以三秒钟左右为宜。正式社交场合的握手,应注意的基本礼仪是:上下级之间,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伸手相握;长辈与晚辈之间,长辈伸出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男女之间,女士伸出手后,男士才能伸手相握;握手时不可以把一只手放在口袋。

(3)掌握演讲、辩论的礼仪要求。

演说或讲演是当众所进行的一种正规而庄严的讲话,旨在向听众就某一事件、某一问题,发表个人见解或论证某一观点。其礼仪要求:在声音上,应抑扬顿挫,有所变化,借以突出重点,表达感情;在语言上,应尽量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多使用名言警句;在内容上,应言之有物,力戒陈词滥调,无的放矢;从结构上讲,应由开场白、正题与结束语三部分构成。演讲的“重头戏”,务必放在正题之上;在表情与动作上,应是当喜则喜,当悲则悲。演讲者应当站着演讲,辅以适当的手势亦可;在时间上,应力求点到为止,短之又短,三至五分钟即可。

辩论是一个讲风度和礼仪的过程。辩论只有做到赢“理”不失“礼”,才能征服对方的心,从而收到最佳效果。其礼仪要求;一是尊重主席、对方辩友、评委和观众。只有当主席说完之后,才可发言。当获得发言批准时,应先用“谢谢主席,谢谢对方辩友”等礼貌用语,在对方辩友质询的过程中不可打断,不可反问。辩论中严禁人身攻击、粗言恶语。观众提问环节,必须认真回答观众的问题,切忌草草了事。二是发言时要注意次序,严格按照辩论赛制。除攻辩环节以外,场上只能有一名辩手站立发言,他人发言时,注意倾听。三是吐字清晰准确,声音洪亮。

(4)做到在排队、乘用电梯等公共场合与人保持恰当的距离。

在需要排队时自觉排队时并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是基本的礼仪要求,随意加塞是不文明的表现。乘用自动电梯应靠右侧站立,为有急事赶路的人空出左侧通道,并主动照顾通行的老人、小孩和行动不便的人乘扶梯。乘用箱式电梯时,上下电梯时应礼让,做到先出后进,依次进出,尽量让老人和妇女先行,先上的人尽量往里站。目光自然平视,不要四处张望或盯着某一个人看。

公共场合与陌生人保持一定的距离,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一般情况下,在双方相距1.5米左右是人的心理安全距离,小于它,就有一种被侵犯的不安全的感觉。当然,这个距离也不是绝对的。在拥挤嘈杂的公共汽车、电梯上,在人潮涌动的集市上,你同别人之间的距离并不是由自己的意志决定的,这个距离就失去了意义。

(5)掌握基本的涉外礼仪。

由于涉外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因此与之对应的礼仪要求也内容广泛。但下列原则是在涉外活动中都要特别注意遵循的。

一是以礼相待。涉外交往中待人接物,应弘扬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热情坦诚、以礼相待,以诚相待。与外国人交往时不卑不亢,平等交往,这也是国际礼仪的重要原则。

二是尊重隐私。在交谈中应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任何话题。要做到“五不问”,即年龄、婚否、去向、收入、住址等,同时也要避免与人谈及自己的隐私话题。对外宾的关心照料应热情有度、把握分寸,以不使他们觉得受到限制,甚至以影响私事和自由为度。

三是信守约定。涉外交往应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积极兑现承诺。对于因难以抗拒的因素而无法履行的承诺,尽早向有关各方通报致歉并承担损失。

四是尊重习俗。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差异,文化习俗有别,思维方式与理解角度也往往差别较大。因此了解其礼仪文化差异,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不同风俗习惯、和交往禁忌,并给予尊重,是国际交往中一条很重要的礼仪原则。

五是女士优先。其核心是要求男士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都在行动上从各个方面尊重、照顾、帮助、保护妇女。在社交场合遵从女士第一的原则,可以显示男子气质与绅士风度,更是一种国际惯例。

二、《经济生活》教学过程中礼仪教育的渗透

《经济生活》的基本逻辑结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在一个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从事“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等经济活动,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基于《经济生活》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礼仪教育要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随心所欲地想在哪节课上进行就在哪节课上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的渗透,可以充分利用“综合探究”的教学内容进行礼仪教育。

如在进行“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的综合探究活动中,可以结合择业应聘模拟活动,适时进行礼仪教育中的介绍和自我介绍、握手、演讲及在排队或乘用电梯等公共场合与人保持恰当距离的教育。学生作为应聘者,进入人才招聘市场,要同招聘人员接触,介绍和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也有可能会出现握手的情况;招聘人员在看你的应聘材料的同时,可能会与你有交流,进一步了解你的个人情况与对应聘岗位的理解,以下就有一个类似于演讲的问题;人才市场作为一个人群密集的场所,有一个公共场合与人保持恰当距离的问题,还有可能使用电梯等情况。此时进行关于介绍和自我介绍、握手、演讲及在排队或乘用电梯等公共场合与人保持恰当距离等方面的礼仪教育,就显得自然而贴切,也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在进行“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综合探究过程中,可在开展提高效率的意义和促进公平的意义辩论前,适时讲述关于辩论的文明礼仪。

在进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综合探究过程中,可进行涉外礼仪教育。

关于个人礼仪方面的教育内容,可以利用高一新生入学后的上课与下课礼仪进行讲述。鉴于这一部分内容的详细讲述内容较多,不必在一节课中全部完成,可以分专题进行讲述,也可以把一部分内容放在交往礼仪的讲述过程中一并处理。

三、《经济生活》渗透礼仪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文明礼仪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要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增强教育的效果,就必须处理好下列几个问题。

1.思想重视

教师特别是学校的领导要真正认识到礼仪教育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把礼仪教育提高到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为他们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的高度,扎实而富有成效地进行礼仪教育。

2.合理设计

礼仪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做到与学科教学内容上的有机结合,形式上浑然一体。学校应统一规划,分学科实施,在可以安排礼仪教育的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渗透礼仪教育的内容,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增强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以身垂范

教师要将文明礼仪教育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班主任、各学科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都应成为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施者。结合江苏省教育厅开展的“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文明礼仪,通过教师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促进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