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常见效应

管理学常见效应

管理学常见效应

管理学常见效应范文第1篇

1.1临床管理见习根据我校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学生在第5学期共有2周临床集中见习时间,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和护理管理学等已开设课程的见习。与学院教务管理部门协调将见习时间安排在护理管理学20学时理论授课结束后,不占用课堂授课学时。教师在见习前与教学医院护理管理部门、有关科室进行沟通,告知护理管理见习目标与内容要求,请其有效配合。学生根据管理见习目标观察带教护士长的管理实践工作,并就见习过程中发现的管理问题访谈带教护士长,在参与具体的护理管理实践过程中获得感悟与体会,发现问题还可与带教护士长以及见习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反思日记,并在见习结束前以“走进护理管理———管理职能或方法的临床实际应用”为主题形成管理见习心得体会。

1.2见习后讨论汇报学生见习结束后安排2次课堂讨论时间,共计4学时。学生以见习小组为单位发表见习感想,介绍护士长的优秀管理经验,对各项管理职能及管理方法在护理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总结汇报,并上交见习报告。

1.3课程效果评价课程结束后学生综合成绩评定为终结性评价(期末理论考试,占70%)和形成性评价(见习后小组汇报及见习心得体会,占30%)二者结合,比较2009级(226人)和2010级(272人)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学生考试试卷由教研室统一制定,难度相当。另外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调查,访谈内容包括对该教学模式及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否能激发学习兴趣,是否能加深对护理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等。

2结果

2009级、2010级护生《护理管理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1.84±7.07分、83.29±6.87分,两年级学生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学生见习后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活跃,汇报内容丰富,包含计划、组织、领导等各项管理职能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对管理者工作的感悟与深刻认识,例如护理管理者的角色内涵,他们是如何发挥职权作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如何排班,如何授权,如何根据不同级别的护士开展培训,如何应用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等,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随机抽取学生访谈,也显示学生对该教学组织形式十分满意,认为可变被动的抽象理论学习为主动的具体的管理经验和知识学习。

3讨论

护理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国内外在不同层次的护理教育中都有开设专门的护理管理培训项目,最终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护士的管理和领导实践行为以及技巧。国内郑红引导学生在管理理论教学后直接进入临床担当实习护士长,参与病区管理,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有效促进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国外研究也显示本科护生接触管理实践的机会越多,今后的职业准备就越充分。护生能够深入对护理职业的理解,还可通过反思及早认识到自身是否具备领导者或管理者的特点,从而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或领导力。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管理实践能力,我校改革护理管理学课程,取得了满意效果,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1认识管理者优秀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学生通过访谈认识到了管理者所应具备的素质,而管理者往往是行业中优秀护士的代表,因此也为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榜样和示范。例如有学生在见习报告中写到“火车开得快,全靠车头带,护士长在护理单元中就发挥着火车头的作用,工作责任重大,涉及面广,琐碎而繁杂”;护士长应“德才兼备,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需要具备管理协调的经验、良好的沟通技巧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树立起威信,以自身的魅力让护理人员钦佩信任,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小组汇报过程中也有不少学生通过工作中发生的小故事来说明护理管理者的闪亮之处。有的被护士长在清晨交接班时亲自为患者翻身处理压疮的不怕脏不怕累的表率精神所感动,有的被护士长在给年轻护士培训时的自信和侃侃而谈所折服,有的对护士长在为病患和家属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细心、耐心表示钦佩尊重等。护理管理者不再有距离感,学生非常自豪地说“我的护士长是某某医院最好的护士长”,在对管理工作加强理解的同时也对护理工作多了一份认识与热爱。

3.2理论联系实际,熟悉临床基本工作流程以往护理管理理论教学时,虽然也有临床教师授课,但在课堂的环境氛围下很难体会临床真实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此次在临床见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必须主动复习课堂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认真观察临床护理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并积极与其沟通交流,以理解掌握所学习理论知识的临床实际应用。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强迫性的死记硬背式学习变为积极的轻松愉快的学习。例如通过参与科室质量控制检查评价活动,理解了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通过参与护士长排班、护理人员业务学习与培训、科室员工绩效考核等,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同时树立毕业后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

3.3培养综合素质,增强人际交流及沟通技巧管理方法和技巧的学了专业应用外,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也提供了帮助。例如学生灵活地将计划的程序、时间管理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考试复习安排、就业计划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传统管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单向流动的,而理论—临床教学模式中知识与思想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临床管理者、学生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思维能力,也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密切。

管理学常见效应范文第2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心理 效应 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9-0170-01

在班级管理中,现已有越来越多的班主任重视和运用心理效应来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然而我们在运用心理效应的同时,还应该注意避免一些心理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 马太效应

《圣经》中“马太福音”一章里有这样一句名言:“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著名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即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也往往不予承认。他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我们的班级管理也经常陷入“马太效应”的误区。表现为在班级中有问题的学生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帮助,而好学生却备受关注,经常受到表扬,有更多做事的机会。比如在自习课上一优等生和一学困生说话,扰乱了课堂纪律,班主任发现后常见的做法是:当众批评两个学生后,又单独与优等生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地进行教育,唯恐优等生“学坏”;而对待学困生则完全不同,缺少进一步的引导。这些类似的现象在班级管理中随处可见。

可见,班主任在处理同样事情时,出现了截然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优等生得到过多的偏爱,学困生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这种暗合“马太效应”的做法容易使学困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造成“破罐子破摔”的恶果,而优等生的“有恃无恐”也容易滋生一些毛病,从而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利影响。

二 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的一项实验。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以该实验为基础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理论认为:若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班级管理中的“破窗效应”也是造成班级混乱的因素之一。在班级管理中我们经常遇到以下现象:班内某同学上学没穿校服,班主任不予理睬,过两天我们就会发现班内不穿校服的学生越来越多;班内某同学脚下有一张废纸,我们不去提醒,结果地面上就会出现更多的废纸;班内个别同学在课堂上开小差,自习课上闲聊、喧哗,老师不及时加以制止,不久班级就会像一个无序吵闹的市场,一发不可收拾。

班级一旦出现“破窗效应”,接下来问题就会层出不穷,班主任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状态。所以,班级管理无小事,班主任有时需要“小题大做”,防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及时修补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玻璃”,做到抓好每一件小事,不放过每一个小错,使“破窗”难成“效应”。

三 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常见于班级工作的表扬与批评中。如对于班内某学生犯了错误,我们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后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这时班主任唯恐学生认识不深刻,继续喋喋不休地进行说教,这种重复的刺激只会使学生听不进去,甚至出现顶撞情绪。同样对某一学生表扬过多,听惯了表扬的学生也会漠然置之,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为了避免“超限效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出现,班主任应对学生本着“犯一次错误,只批评一次”,“有一次成绩,只表扬一次”的原则,不作更多的重复批评、重复表扬,更不能老账新账一起算。如果觉得实在有必要重复,可以灵活地把握,注意分寸,尝试换个角度、换个说法。

四 禁果效应

“禁果”一词源于《圣经》,讲的是夏娃被神秘的智慧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效应,称之为“禁果效应”。后指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要得到手。禁果效应最常见于班级管理中的早恋问题和网络问题。如对待男女生交往过密的问题时,我们经常会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扣上“早恋”的大帽子,苦口婆心地劝说,甚至对他们的交往加以控制,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班主任越是强调中学时期早恋的坏处,学生就越有尝试的冲动,造成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局面。因此,我们在处理类似问题时,不能将问题简单化,不要把不好的东西当成禁果,以至于增加了这些东西对学生的吸引力。更不能一味地禁止、堵截,而应做好引导工作。

多元的社会文化让现在学生的心智过早地成熟,心理也变得更为复杂多样。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学会运用科学地方法管理班级,还要巧妙地用心理学知识为班级管理服务,并不断地结合班级管理实际,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反思,避免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陷入误区。

参考文献

管理学常见效应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儿; 慢性支气管炎; 有效性;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21-02

小儿慢性气管炎多与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常继发于鼻炎、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炎症。秋冬季节小儿上呼吸道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感染,当气道清除功能发生障碍时,鼻咽部病原微生物入侵从而引起支气管炎症反应[1-2]。本研究笔者探讨了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儿,均有干咳症状,或伴有少量黏稠痰,肺部可闻及哮鸣音、湿音,部分患儿出现发热、消化道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范围,X线片检查结果提示肺纹理增粗、模糊,沿肺纹理分布小点片状密度增高影。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37例。A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2~8岁,平均(4.14±1.25)岁;体重10~22 kg,平均(15.73±2.65)kg;病程15~50 d,平均(20.32±2.14)d;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7例,大专12例,高中15例,初中3例。B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1.5~9岁,平均(4.27±1.30)岁;体重9~25 kg,平均(15.62±2.54)kg;病程14~28 d,平均(20.46±2.25)d;患儿母亲文化程度包括本科6例,大专14例,高中13例,初中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母亲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物理降温等;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病情严重者经静脉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呼吸道梗阻者给予吸氧;体温升高至39 ℃以上者给予退热药物[3]。B组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片(山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0 mg,国药准字H20083372),5 mg/次,临睡前顿服[4]。连续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10 d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消失,安静时呼吸频率、心率正常,肺部哮鸣音、湿罗音消失;有效:治疗10 d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好转,肺部哮鸣音、湿音减轻,安静时呼吸频率、心率基本正常;无效:治疗10 d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未见好转,甚至加重[5]。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10 d后,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A组(n=37) 12(32.43) 17(45.95) 8(21.62) 29(78.38)

B组(n=37) 15(40.54) 21(56.76) 1(2.70) 36(97.30)*

*与A组比较,P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以胃肠道不适较为多见,症状均较轻微,未影响疗程的完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组别 胃肠道不适 过敏性皮疹 头晕头痛 合计

A组(n=37) 3(8.11) 1(2.70) 1(2.70) 5(13.51)

B组(n=37) 4(10.81) 2(5.41) 0 6(16.22)

3 讨论

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与成人慢性支气管炎有所不同。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在小儿中少见,一般与慢性鼻窦炎、感染、物理化学性刺激、过敏等有关。小儿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免疫功能相对低下,在气候变化时易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一般以病毒感染较为多见。病毒感染是导致小儿慢性支气管炎发生的重要原因,易引发继发性细菌感染、呼吸道黏膜受损,加之在各种外界环境因素刺激下引起支气管炎症反应,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刺激性烟雾、被动吸烟、粉尘、大气污染等损害了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尘埃、尘螨、细菌、真菌、寄生虫、花粉等均可以成为过敏因素而致病。变态反应引起支气管收缩或痉挛、组织损害和炎症反应,继而发生慢性支气管炎。小儿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喘、炎、痰四大症状为主,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流涕、咯痰等症状,病程日久者还可见发热、咯血等临床表现。

目前临床对于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案以抗感染、降温等对症治疗为主。在日常生活中须注意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对鼻窦炎、增殖体炎等相关病因应及时根治。重视季节性变化时的保健,避免可能存在的过敏原,减少各种诱发因素。临床治疗时重视控制感染,根据致病菌药敏试验选用合适的抗生素。症状轻微者可口服抗生素,症状严重者采用肌注或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常用抗生素包括青霉素G、红霉素、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但要注意防治二重感染或产生耐药菌株。新诺明干糖浆,2~5岁,1~2包/次;6~12岁,1~2包/次,3次/d,口服。同时进行祛痰、镇咳治疗以改善症状,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溴已新、维静宁等。合并哮喘整张者给予氨茶碱、特布他林口服或沙丁胺醇、糖皮质激素等吸入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患儿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其中半胱氨酰白三烯是支气管炎发病的重要介质之一。孟鲁司特钠是一种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有效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介导的支气管收缩、黏液分泌、血管通透性增加和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等生物学效应,促进咳嗽、咯痰等支气管炎症反应症状的缓解[6]。

本研究中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者总有效率高达97.30%,明显高于仅接受常规治疗者,提示孟鲁司特钠可促进慢性支气管炎患儿症状的改善,与常规治疗方案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具有确切的有效性。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其症状均较轻微,提示加服孟鲁司特钠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中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家辉,肖良.儿童支气管炎临床表现及DR的特异性诊断[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1,34(4):419.

[2]郑伟.小儿慢性支气管炎156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3,6(2):22.

[3]黄利成.孟鲁司特钠佐治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527-528.

[4]张群,史艳平.儿童毛细支气管炎510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2):209-211.

[5]胡明煜.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3):135-136.

管理学常见效应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制度化管理 系统维护 常见故障处理

计算机作为现代技术的应用工具,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实训在中职院校所有专业中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掌握计算机离不开上机、离不开机房,因此计算机房成为中职学校重要的公共实训基地,由于机房使用率高、上机人员具有流动性、应用软件时有更新等特点,使得机房管理与维护日益重要。本人结合多年来机房管理的经验,就机房日常管理、系统维护及常见故障处理表述如下。

1 机房日常管理——制度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使机房管理有章可循,必须加强机房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机房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切实有效地执行是做好机房管理的关键,机房日常管理根据实际需要,针对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学生制定相应的制度,如《机房管理人员岗位职责》、《机房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制度》、《机房环境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任课教师职责》、《学生上机守则》等。在机房上课时,不同的人员针对各自不同的岗位和职责,依照相应的制度各尽其责,认真执行,违者必究。从根本上避免教学事故,减少损坏设备的行为发生。

2 系统维护——技术化

除了加强机房的日常管理外,还要进行计算机专业技术上的系统维护。

2.1 硬盘保护卡还原技术的应用。学生在机房实训期间,时有因误操作或病毒等导致应用程序损坏和系统瘫痪的现象。利用硬盘保护卡还原技术可以快速、简便、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在日常维护过程中,只需安装一台电脑作为发射端,其他电脑作为接收端,接收端不用安装任何软件,只要局域网网线接触良好,发射端电脑即可将系统完整地传输到接收端的每台电脑上,大大提高安装和恢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效率。

2.2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为了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将机房设置为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则是机房中必安软件之一。此类软件使得教师机具有广播教学、学生演示、监控转播、屏幕录制、分组教学、屏幕肃静、文件分发、电子教鞭、系统设置等功能;学生机具有电子举手、提交作业等功能。上课时,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教师机的广播教学进行实例操作演示,学生通过学生机接收观看并记忆操作过程,使学生享受网上授课的课堂模式,亲临手把手教学的意境,如有问题可利用电子举手功能进行现场提问,教师现场解答,在学生自由上机练习操作期间,教师可随时对任何学生的操作进行屏幕监视,如出现违规操作可及时进行警告,也可以对学生中存在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操作;机房管理人员或任课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上述网络控制功能分发传送文件、远程复位、远程关机和系统锁定,使机房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轻松、快捷。

3 常见故障处理

3.1 启动时出现“No fixed disk Present”、 “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或“Hard disk install failure”表示没有检测到硬盘或硬盘的电源线或数据线可能未接好或硬盘损坏引起的。这时可打开机箱盖,将硬盘的数据线和电源线重新连接,再开机启动观察,仍出现上述提示则需修理或更换硬盘,若听到硬盘有“咔咔……”的异常声音,则硬盘确定损坏。

3.2 网络不通是机房最容易出现的故障,学生无法共享他人的资源。主要原因有:网线的接头松动,插紧就行了;网卡与主机板的接口不紧密,打开机箱,把主机板上的网卡重新拔插一次;若计算机开机时显示ip地址有冲突,则需右键单击“网上邻居”“属性”“tcp/ip协议”,在ip地址栏中输入未使用的有效地址,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

以上是我校在机房管理与维护中实施的方法、措施及常见故障的处理,机房管理与维护工作即重要又繁琐,所以管理维护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位计算机教师不断地探讨各种适合不同情况的管理和维护方法,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使机房更好地为学校教学实践服务。

参考文献:

[1]中职学校机房管理与维护刍议[J],《科协论坛》.赵艳峰,2009.5.

管理学常见效应范文第5篇

然而,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学校管理中过分注重统一性和服从性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这种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已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有很多学校虽在抓常规管理方面花了大力气,但收效甚微,甚至出现了负效应。

为什么同样是抓常规管理,不同的学校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呢?只要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一些学校在常规管理中违背了学校管理的客观规律,使常规管理步入了误区。

误区一:忽视了管理的民主性。我们看到,在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育管理、教育实践中,有些学校存在着许多不民主的问题,甚至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种不民主的教育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教育理念和体制上没有处理好常规管理与其他各项管理的关系,存在着将教育功能仅仅看作是筛选,忽视了管理的民主化,认为学校领导的职责就在于监督教职工按常规办事,不重视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仅习惯于用制度对教职工硬性控制,进行“管卡压”。有的领导甚至动辄训人,出现了许多严而有余、严而过度的管理现象,导致把自己推向教师的对立面,完全依赖于制度和所谓的规范。搞得教职工人人自危,唯唯诺诺。作为教职工民主参与渠道——教代会有名无实。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

误区二:政治思想教育被淡化。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政治思想教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实施常规管理过程中,政治思想工作被简单化了,工作中往往重惩戒,轻教育。在有关管理的配套措施中,教育手段很少使用,而经济手段却常被滥用。这样使教职工的心理受到压抑,有的教职工甚至采取破坏性的行为加以反抗,使常规制度难以内化为行为习惯。

误区三:常规管理形式化。有的学校在建立制度时,往往只注重行文的新颖、上口,不重视其本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我们常看到,一些制度定得十分完善,而执行起来却十分困难,甚至没有可行性。不少学校墙上挂的和实际执行的之间有很大差距,制度成了对外的宣传品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这必然大大削弱管理的权威性。

误区四:目标不明确,缺乏协调性、一致性。在常规管理中,有的学校领导对学校目标不明确,没能使常规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目标协调运转,没有始终突出教学管理的中心地位,常常发生工作的漂移。有些学校,当工作中心漂移到某个方面时,便会动员所有力量来突击这方面的工作,其他方面的工作则被束之高阁。等到某个方面出现重大问题时,又将工作中心漂移过去。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是常规管理缺乏计划性、系统性、一致性和协调性的必然结果。常规管理变成了解决学校存在问题的“滞后管理”。

误区五:忽视了常规管理的实效性。常规管理的绩效体现在学校育人环境的优化上,其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些学校在常规管理中却混淆了目的与手段之间的区别,不考虑本校实际,机械地实施常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由于缺少对学校的科学评估标准,也人为地促使学校“重形式,轻实效”的不良风气滋长,致使学校在工作中避实就虚,摆花架子。例如通过检查教案来评定教师的备课质量,通过检查教师的各种笔记来评价教师的业务、政治学习,这种机械的评价自上而下,助长了形式主义,而务实工作的人吃亏。一些教师的教案写得十分工整、规范,而课堂教学却马虎过关,教案与课堂教学形成了“两张皮”。学校领导为了给上级领导留下较好的印象,把大部分精力花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上,治表不治里,把学校管理只当作“副业”来抓。

怎样走出常规管理误区,发挥其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1)重视常规管理的民主激励性。常规管理的目的是要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的发挥,所以学校必须注重民主激励性。为此,应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通过教代会,树立群众观点,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让师生员工了解学校重大问题的实际情况,并鼓励他们发表意见,采纳群众的正确意见,防止迁就错误、极端民主化的不良影响,把有关规章制度转化为全体教职工的集体意志。校规的建立,奖惩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要打破由领导者个人专断的局面,通过“自下而上”的步骤,由教代会把教职工的意见集中起来,上报学校领导,再通过由学校各方参加的联席会议确定。在贯彻中,领导者要一沉到底,深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学校还应定期召开校务会议,研究常规管理中出现的情况,做到随时反馈信息,及时决策,及时解决问题。这样,使每个教职工始终处于管理者的位置,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自己的意见受到了重视,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能动性,强化了执行常规制度的内驱动力。作为学校领导,必须做到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良好言行和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教师。

(2)重视常规管理的教育性。孟子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悦而诚服也。”可见,在常规管理中必须深入细致地做好教职工的教育、引导工作,把学校管理常规内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为。在建立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它的教育性,体现教育优先的原则;在制度确定以后,必须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自我对照,力争使每个教职工都能明确制订制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在贯彻制度中,要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严格要求,对事不对人,一碗水端平,体现管理育人的原则,用榜样的力量去教育、激励教职工自觉养成遵规守纪、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反对那种重处罚、轻教育的做法,使处罚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并服务于教育。

(3)重视常规管理的可行性。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使常规管理切实可行,学校在执行教育法规的前提下,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先由部分骨干教师酝酿,再拟好初稿后再经全体教师大会讨论通过,制定出本校的常规、制度来。常规,制度定得不能太低,也不能过高了,经过努力仍然做不到,势必会挫伤其工作积极性,同样也不能发挥常规、制度的作用。同时,制度本身要简明扼要,责任明确,便于考核,切忌过细、过严、繁琐和含糊其辞。要辅之以情感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管理的规范化、人性化。概而言之,尽力追求教学常规管理的不断优化,在不变中求变,在常规中出新。

(4)重视常规管理的协调性。常规管理的头绪多,内容杂,应抓住中心环节,并协调好其他各方面的工作。由于学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常规管理必须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在工作中要突出其中心地位。为此,学校领导应经常不断地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研究教学。与教师交流教学心得,引导教师建立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观念,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围绕一些教育教学课题进行广泛的研究。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管理上,帮助教师提高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经常分析制约教学工作不能取得实效的有关因素,协调好各项管理工作,为教学管理这项中心工作服务。

(5)重视绩效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绩效评价不仅能保证反馈信息的正确性,也能更好地促进常规管理。学校绩效评价可分为三种形式,即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上级行政部门对学校进行评价时,特别重视形成性评价,力求评价工作呈动态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是进行评价的前提,必须尽力做好这项工作。学校为了使常规管理工作取得成效,也要做好本身的诊断性评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各项子目标的评价,还要注重各项子目标的整合一致。只有这样,评价才能对教职工的工作起正确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