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化人事管理制度

优化人事管理制度

优化人事管理制度

优化人事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事业单位;人力资源

“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从管理模式优化等方面出发,在制定制度战略的时候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确保制度体系建设能够在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得到合理的控制,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优化控制管理效率,这样就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和人员的有效调配创造良好的条件。事业单位的发展要从管理模式、人员薪酬、激励机制、薪酬机制等方面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提升人力资源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优化管理水平,为事业单位的全面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环境。

一、“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

“互联网+”模式是个优化的创新管理平台,在管理模式创新中起到融合性作用,通过互联网与人力资源的全面系统融合形成良好的资源管理优势,提升互联网人事管理效率与质量,全面加强人力资源互联网管理质量体系建设,为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和创造性模式形成营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其特殊的职能和性质,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从入口、在职、出口等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能够在职能优化控制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提升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为管理机制建设和管理战略的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经济学家吴敬琏、钱颖一、刘劲哲、郎咸平指出:“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要进行全面的优化,通过有效的方法控制和方案管理,这样就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的方法和作用能够得到全面的发挥,为人力资源优化管理方案和组织架构的创新管理营造良好的互联网平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方法会形成不同的管理方案,这样就需要从战略的高度进行人力资源创新服务和组织管理,为人力资源的模式化管理和机制化创新创造新的思路。

“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优化,通过对员工的全面了解形成合理的管理方案,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升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互联网+”战略下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使得人力资源的开发渠道更加广阔,需要从选拔人力资源的角度进行人力资源制度体系建设,为人力资源的制度模式创新和制度管理营造积极有利的因素,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发展管理战略,对整个制度体系建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制度管理必须从公平竞争的环境模式出发,在环境机制优化的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竞争环境,为人力资源的组织结构优化创造好的条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优化要从人才配置和市场资源优化结合等方面出发,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发展管理模式,为人力资源的全面性发展和综合性制度体系建设营造积极的平台。中国教授联盟主席、经济学家文力在中国经济高峰论坛上指出:人力资源在事业单位的管理环境要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优化管理,确保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具体工作中脱颖而出,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机制,为人力资源的发展创造条件,确保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案能够在互联网环境下得到全面的优化,从而可以提升人力资源的创造性管理水平。

“互联网+”战略下人力资源管理要坚持科学合理的配置,互联网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发挥先导性作用,需要不断融合二者的特点,营造互联网思维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想和新理念,这样就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的综合职能体系建设发挥战略性和关键性作用,从而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够得到有效的协调,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综合性创新管理战略,对人力资源技术类型和制度体系进行全面的研究,可以为科学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互联网+”战略下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实施与良好的制度管理是紧密联系的,需要从不同的战略管理思路出发,形成良好的制度管理模式,确保制度优化能够与制度模式创新结合在一起。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培训管理,确保各类人才能够在培训管理的环境下不断成长,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战略,为培训管理环境的优化创造良好的资源条件。经济学家刘彦海在世界经济论坛上指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培训体系建设与培训管理制度必须良好互动,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的各项职能能够在分配模式上进行细分,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创新管理环境,为创新管理积极性的提升营造良好的氛围。“互联网+”战略下人力资源的优化控制与积极性创造性形成是紧密结合的,需要从人力资源的过程化管理出发,确保各项工作状态能够符合人力资源战略化控制的要求,从而可以提升人力资源的过程化管理效率。

二、“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方案研究

“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进一步优化,通过对管理方案的全面分析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互联网管理模式已经渗透到事业单位管理的各个环节,需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形成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思维。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通过对服务理念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制度优化的过程中要与事业单位的具体工作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这样就可以为人力资源的全新管理思维形成营造良好的条件。“互联网+”战略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可以通过对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和模式创新,进而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这样就可以为人力资源的创造性管理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在事I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长期规划的基本原则,对各项管理战略进行全面的分析,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这样就可以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在人才价值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实现对人力资源的优化控制管理水平,为人力资源的决策性管理和日常服务营造积极的环境。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在过程化管理制度优化的过程中要对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形成良好的人力资源工作管理状态,确保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能够全面提升,为人力资源的质量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条件。“互联网+”战略下人力资源管理要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整管理模式,积极稳妥的进行人力资源的发展战略指导,确保人力资源发展与事业单位内部发展是紧密结合的,在制定人力资源评估管理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内部情况,同时要结合互联网管理环境的要求,推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升级,这样就可以为人力资源的合理决策和综合管理创造良好的机遇。通过深入研究互联网机制对事业单位管理战略的影响,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段不断优化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通过对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对管理机制的研究水平,确保各项管理能够在互联网技术的引领下得到有序有力的发展。

优化人事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控视角;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模式优化

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在当前社会发展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管理模式的改革,满足时展要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有效推进,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基础,促进自身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但是,在当前财政财务管理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对内控工作缺乏重视、内控制度不完善和岗位职责不明确等等,严重降低了工作开展的效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实事求是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满足日常工作开展要求,逐步促进公共服务效率的提升。通过优化财政财务管理机制、业务和组织,为管理模式的优化注入新的活力,顺应财政改革的潮流。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意义

首先,能够对行政管理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较高的行政管理成本,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通过对财政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能够有效保障其履行各项职能,实现工作开支的节约。其次,能够保障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制约机制的建立,能够防止国有资产的损失。管理机制的不断优化,是提升资产透明性的主要措施,同时避免了低价交易和铺张浪费等问题的出现。再其次,能够促进公共服务效率的提升。人民群众的自身利益与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密切相关,通过财政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能够简化办事流程,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促进运行效率的提升。最后,能够防止贪污腐败问题。监督检查力度的增强,能够保障工作人员的遵纪守法,防止贪污腐败问题的出现。同时,对于制度中的漏洞进行及时弥补,实现内控体系的逐渐完善。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淡薄

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的概念及意义缺乏认知,不能够有效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低下。领导人员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忽视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业务体系的优化,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计划的部署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管理人员与领导人员管理意识的淡薄,会导致财政财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很多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较为陈旧,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也会导致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存在较大阻碍。

(二)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财务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会决定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依旧存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较为匮乏。这种现象会导致财务管理中错误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管理人员没有主动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与管理技能,导致不能顺应时展潮流,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较大的不适应性。行政事业单位也没有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导致内部控制效果较差。

(三)内部监管缺失

政府监督与社会监督等,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的基础,有利于提升工作的公开性与透明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贪污腐败问题的产生。但是,由于内部监管力度的不足,会导致各项制度的执行遇到较大阻碍。审计监督部门的缺失,导致工作中出现中饱私囊等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存在较大风险。

三、内控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一)优化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优化,是保障财政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为此应该促进内控评价制度的建立,根据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对评价标准加以明确,实现内部评价指标的量化处理。这种方式有利于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对资金支出与审批制度进行不断优化,防止资金支出环节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加快内部与外部审计监督体系的构建,严格落实相关制度中的规定,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沟通,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促进反腐倡廉机制的建立,对于贪污腐败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能够确保资金的安全性。监督检查制度应该针对财政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确保考核问责工作的有效落实,并在内控整体效果评价中纳入考核结果,满足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为了确保评价内部控制的合理性,需要结合专家认证和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凸显评价结果的有效价值。借助于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监督检查制度的不断优化。比如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等,满足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在智能化预算管理系统中纳入单位资产与债务,实现财务工作的动态化管理。分类管理体系的构建,应该以费用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为基础,在硬性指标分类中纳入资产存量管理。

(二)优化业务体系

财务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其业务内容包括了非税收入管理、绩效管理、预算编审、债务管理、预算执行和资产管理等。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体系当中,各项业务内容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过对整个体系进行不断优化,能够切实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与质量。为了提升预算编审工作的实效性,应该以财务管理绩效目标为基础,并充分结合资产科目预算和采购预算编制等。结转资金与预算编审工作之间的合理过渡,需要以预算执行业务为前提,对于相关事项分类进行优化处理,确保采购工作在内部预算批复完成后进行。为了有效提升资产管理的质量,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开展需求,需要促进资产取得与资产处置意识的增强。领导人员应该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确保各个业务之间衔接的流畅性。通过财务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对业务体系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处理,避免财务风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负面影响。

(三)优化组织形式

财政财务管理体系的优化,是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形式优化的核心内容。为了分离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事权与财权,应该确保财务管理与财政预算管理的相对独立性。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当中,财务管理归口部门设计的缺失与财政预算管理协调性的不足,是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应该在财务归口部门设计和财政预算管理中遵循一体化的构建原则,实现具体业务与财政预算管理业务的良好对接。以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相关规定为基础,确保内部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前,应该确保得到财政部门的批复。资产管理和收支管理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内容,资产管理与收支管理的优化,需要在内控系统中纳入绩效评价管理,促进财政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效果的增强。比如在购买资产的过程中,就应该建立以财务部门、主管部门、单位和负责人为枢纽的组织体系,实现资产管理的动态化,统筹安排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

(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是关系到管理工作效率的直接因素。不仅需要使其掌握丰富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而且要增强其责任意识,保障内控制度执行的顺畅性。由专业人才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职位,确保酬劳与薪资的合理性,增强其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设置专项资金,用于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促进其职业精神的树立。与此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于财务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杜绝贪污腐败问题的出现。对工作中表现优异的管理人员进行精神与物质奖励,增强其工作的热情,为其他人员树立良好的榜样,确保其内控职责的履行。

优化人事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档案管理 优化 现代化路径

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是一项具有管理性、政治性和服务性的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难度逐渐的增大。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是对事业单位历史文件的科学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为了适应时展的需要,必须建立完善档案管理机制,拥有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运用专业的档案管理技术,来应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的不足,结合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本文从各个方面详细的研究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优化与现代化路径。

一、目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事业单位中缺乏科学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档案管理制度并不健全,不够规范,案卷标题、档案序号不够规范,组卷不系统,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时无据可循,有很多案卷都没有卷内目录,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不够明确,有一些管理方面的制度,但是疏于执行,归档工作不能按照规定进行,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保存管理等杂乱无章,严重影响了档案所具有的利用价值和真实性,严重影响档案管理的效率以及效果。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停留于表面功夫,有些事业单位即使有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不健全,实际工作中没有有效落实,比较随意,权威性不强。

长期以来许多事业单位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档案信息,档案利用率比较低,档案管理意识非常的薄弱,对于档案工作的专业性关注程度不足,宣传力度不强、范围不广,损失了可能档案管理应该带来的效益。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强,综合素质能力不强,甚至没有接受到专业的教育培训,有些工作人员由于是事业单位,竞争意识单薄工作消极散漫,应付了事,档案管理的效率直接受到严重的不利影响,不能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应用没有受到重视,相应的硬件设施都比较落后和老化,对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是极为不利的。如今是现代化信息时代,但是仍然有些事业单还在用手工来收集和检索,整体比较滞后,严重的阻碍了档案的利用。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的有效措施

需要有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将档案工作列入单位发展规划、管理中。完善档案管理所要遵循的规章制度,及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问题。完善档案管理所要遵循的规章制度,建立与单位工作相适应的综合档案资料管理机构,不断的发展更新管理手段,发挥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作用。把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进行分类,进一步确定有关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能,进行统一管理,明确职能,进行统一管理,建立起较为科学和系统的管理体系。文件形成单位实行予立卷制度。文件材料有关工作程序作为主要考核实绩的内容。根据档案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应聘用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配备档案专职人员,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鼓励工作人员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促进档案管理人员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随着现代化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积极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创建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开展档案的宣传工作,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的发展,积极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档案管理室进行优化建设,保证档案管理室的干净、整洁,一定要严格采用符合标准的档案装具,必要的设备也应该周到考虑,为档案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档案室应避免日光的直射,避免长时间用电发生火灾。

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现代化有效路径。

现代化的库房管理中,应用技术机技术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该建立现代化的管理系统,推广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为库房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即可以实时监控又可以控制干燥、潮湿等情况,档案资源的安全性得到确保。建立相对规范和标准的数据库,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把文字、图形等统一管理,为了方便检索和应用,把传统的纸质的档案文件换成现代的电子文档,工作人员对档案的检索时能够更加的方便。档案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因此要实现档案目录与检索的现代化,是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点。为了提高档案检索的准确率,应及时准确的划分不同的目录与之对应,原来传统的档案目录是手写的,现如今已经转换成了计算机打印的。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档案管理软件,对相关资料分门别类,输入计算机,进行统一整理。为查找和调档带来极大的方便,缩短了档案检索的时间,对档案数据进行检索、查询、下载,十分方便。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档案网络,首先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局域网,发挥网络本身的优势,档案管理也要与时俱进,突破传统,敢于创新,实现资源共享。另外,事业单位打档案管理过程中会出现新的档案信息,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档案的借阅和归还。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分析和统计,对档案存储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把握。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更加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等,但是在应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文档分离问题和网络安全问题。对网络要实施密码控制,安装杀毒软件等进一步确保档案的安全。

结束语:

在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传统档案管理方法是无法满足现在信息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档案管理对于事业单位有着极为重要作用。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更加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培养一批具有高技术、高水准的档案人才队伍,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学习和开发,使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及时更新知识,优化事业单位档案室的建立,创建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确保顺利实现档案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勇.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优化与现代化路径[J].福建质量管理,2016(3).

优化人事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发展

作为一个人才培养基地,高校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人才的培养状况,因此,高校管理工作十分关键。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管理制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培养优秀人才、推动高校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但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部分高校教职工队伍流动性大,导致很多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不利于高校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在新形势下,要求高校必须加快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以制度为保障吸引和留住人才。

一、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缺乏系统性的改革,导致很多问题无法彻底解决,也难以有效激活教职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其创新意识,提高教育实效性。加之部分学校盛行形式主义之风,导致分配不公,教职人员心态浮躁,无法彻底投入教研工作中。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不切实际,照搬照用,无区别。改革切忌照搬其他高校的方法、经验,而是必须结合自身校情、教职工情况来进行。但是,很多高校忽视了这一方面,无视是否具有足够的改革承受力,导致校内分配不公,财力不支,存在捉襟见肘等情况。

2、在进行改革措施的制定过程中,未事前进行科学调研,改革过程中未进行换位思考,致使旧弊端未除的同时,新矛盾频频出现。作为一个人才培养基地,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措施制定、出台与实施时,必须理性、稳健地推进,但很多高校充分进行调研,对于新问题、新矛盾未制定完善的方案加以解决,导致改革成效不大。

3、很多高校虽然推出了改革方案,但是朝令夕改、怪招迭起,似乎激活了一滩“死水”,但是却没有真正把握好改革的实质与价值,致使水越激越浑,有些高校人事改革方案及措施不断,但却“来匆匆、去匆匆”,导致教职人员不知所措,精神压力倍增。

4、改革措施单一化,更关注物质奖励,考核指标单一化。不少高校忽视教职人员的自觉性,将其视为单纯的经济人来对待,在开发其潜能方面过于单一化,只考虑到了物质需求,对于其精神需要则未涉及到。

二、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与发展途径分析

结合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推动其创新和发展,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1、树立现代化管理理念

必须转变当前高校人事管理中已经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与陈腐观念,树立同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一方面,促进人事管理朝着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转变,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标准化。转变传统高校人“人与事”的管理方式,朝着注重现有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重组、优化的管理方式,科学组织、安排高校人力,形成最优资源结构,继而提升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加快高校教职人员的身份转变,由传统的管理朝着岗位管理方向发展。岗位管理有助于打破教职人员身份终身制。依据“科学设岗、按岗聘任、以岗定薪、优胜劣汰、严格考核”的基本原则,构建同市场经济、高校办学特点相适应的用人制度。结合高校发展、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的需求,以科研、管理等多项任务作为基本依据,对各类岗位进行科学设置,并明确岗位的条件、职责,公开加以竞争,并依据岗位进行考核管理,基于教职人员相应的待遇。此外,还应转变传统经验式管理方法,朝着科学管理方向转变。为了促进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必须意识到人事管理的发展规律,采用现代化的科技对管理方法、手段加以改善,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同时,结合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等多方面理论、方法,借助于现代化管理手段,对信息、决策、执行等系统加以完善,构建科学的人事管理体系。

2、加快制度创新,推行科学管理

一方面,要求高校必须加快创新用人制度。实现人才的社会化、人才配置的市场化、人才素质的综合化发展。同时,构建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要求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其由固定用工朝着合同制用工方向转变,实现身份管理朝着岗位管理方向转变,实现行政性管理朝着市场法制化管理方向转变。全面落实聘用合同制,构建岗位聘任制,结合高校办学情况进行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等,公开竞聘优秀人才,聘任之后要求教职人员应同学校签订相应的聘用合同,以确保双方权、义对等,激发其潜能与主动性,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与科学配置。另一方面,加快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就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指导,为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发展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促进高校新制度的发展。此外,还应加快人才引进制度与考评制度的创新、发展。以教育理论为依托,促进考评制度更科学、更规范,满足各学科、岗位的特点,实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升教学质量。

3、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加快人事管理队伍建设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要求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必须争取到全体教职人员的支持与参与。人事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对象和主体,也是促进制度创新的主体,因此,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一方面,加快转变传统管理思想,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人才强校策略,实现教职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一方面,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注重加强学习和培训,提升现代化管理技能。采用新型管理方式、方法对人才加以科学管理。同时,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为教职工营造良好的教研环境。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应加快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和发展,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优化考核制度,充分调动教职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专业能力,提升教育质量。与此同时,要求高校必须结合自身办学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不断探索人事管理制度优化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结构改善,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刘笳.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J].沈阳建筑大学人事处,2007,23(10):503-506.

优化人事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军事化管理;人性化制度;电力企业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企业公司,是时代进步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目标,机遇和挑战时常并存,准军事化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非军事化管理人员所接受,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所谓准军事化管理,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和日常管理中,有机地引用军事管理所特有的组织形式、标准的行为准则、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严厉的考核手段,以军人的严明纪律培养员工的自觉行为,以军人的严整风纪培养员工的文明习惯,以军人的坚强意志培养员工的坚毅品格,以军人的团结精神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以军人的报国之心培养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促使企业全员在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中都有规范的行为动作、标准化的作业方法,使企业管理达到高度的统一,提高工作效率,取得最佳的工作效果。

一﹑在电力企业中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

1.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是建设一支敢于承担责任、高执行力、高敬业度、胜任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客观要求

高素质的人才是全面提升公司技术创新力的重要保障,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严格的高标准岗位要求,个人在遵守岗位职责的同时,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既可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改变行为习惯,杜绝不安全行为,又可以提升企业外在形象,这与国家电网公司内强素质,外强形象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2.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越来越多的机关、企业、学校等推行准军事化管理,强化工作标准科学化,纪律严明,注重团队合作。准军事化管理强调制度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军事化管理是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为企业文化保驾护航,保证指令的顺利执行。军事化管理改变人的生活习惯,从而逐渐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有活力、有创新意识的团体,注重团队合作,也是军事化管理的一个重大特点。

3.实施准军事化管理与“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相适应

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的生命线。电力企业担负着关系民生的重要职责,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正常运行的重要使命,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因此,作为一名电力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服行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改善企业形象与国家电网公司内强素质,外强形象的发展要求相适应。

4.实施准军事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的执行力

执行力的高低常常决定企业的成败,因此,准军事化管理的落脚点在于增强执行力。执行力不足主要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方面,军事化管理严格的制度规范,严明的纪律,直线指挥的方式,都有效的解决了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在任何企业,只有当员工自身的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时,才能提高企业的执行力,通过准军事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通过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实力,通过提高企业经济实力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和生活水平,最终使准军事化管理的成果惠及每位员工,将自身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将自身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视为一个整体,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得以实现。与此同时,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完美结合,将执行力提高到“没有任何借口”的境界。如果员工坚决服从领导指令,坚决执行企业的既定方针和策略,并且在执行中注重配合,讲究协作,那么这个企业就具有了超强的战斗力,就一定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转贴于

二﹑实施准军事化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1.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建立准军事化制度

实施准军事化管理,就要做到有“制”可依,先要确定计划的基石,建章立制,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要保证准军事化管理的正常有效运转,必须坚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形式。

(1)按照“整体布局、分步实施、逐步提高、形成特色”的思路,参考部队的体制,以大队、中队、区队、班、组为单位,由上到下,垂直管理,以直线指挥为主,建立一个快捷高效的管理体系,确保各项命令的直接执行。“军事化管理改变了商业思维。”世界上最伟大的经理人杰克韦尔奇这样描述军队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关系,一个企业的发展靠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靠的是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建立的一种秩序,靠的是稳健、卓越的企业文化,而不是靠企业偶尔的军事演习或者军事表演。企业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把领导的指令逐级下传,按照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保证命令的严格执行,电力系统把“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作为企业的基本工作思路,只有严格的执行领导下发的每一个任务和指令才能保证工作长期顺利开展。

(2)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考勤管理制度、会议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标准、日常行为规范、监督考核制度、奖惩量化制度等,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各项制度适当增减,以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应该在建立各项制度时,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到心情愉快,这样一来,其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将会大大提高,其员工的执行力也能大大加强。所有的规章制度要求每一个员工时刻谨记在心,做到事事有准则,人人有规范,制度在心,言行标准。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包含规范岗位的标准、员工的行为标准等,要提高员工个人素质,实行军事化管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演习或者操练就能达到目的的,要依靠企业全体工作人员每日从点滴做起,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企业规章制度,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企业的精神面貌将得到极大改善。

2.专门成立军事化制度推进领导小组,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下,逐步推行,循序渐进,加强礼仪礼节,强化服务意识

(1)进行理论培训,掌握军事化理论基础知识,以促进人员更好地掌握准军事化工作要求,从而为准军事化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行奠定了物资、理论、管理等各项基础,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工作,高质量完成领导交办的每一个任务。

(2)组织参观一些优秀窗口单位,与对口单位工作人员交流学习,借鉴优秀的先进服务理念,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沟通交流零距离,优质服务零障碍,对窗口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礼仪礼节培训,个人言行代表企业形象,秉承微笑服务原则,不卑不亢,提升企业外部形象。坚持服务至上,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深化优质服务,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这是电力企业的服务宗旨。“人心齐,泰山移”,现代企业的发展靠个人英雄主义是行不通的,团队合作是企业向前稳定发展的基石,对企业员工定期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每个职工的团队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办公室物品摆放规范化,日常行为标准化。细节决定成败,从日常生活做起,营造一个准军事化的生活和工作氛围,彻底摆脱拖拉、懒散的不良习惯。办公室要求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划一,无灰尘堆积的死角,无杂乱摆放的私人用品。劳动纪律监督员和着装监督员岗位督促不能存在松懈行为,每日实行监督考核,以保证准军事化管理要求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小细节,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流程当中去,使其成为固定化、常态化,细化标准,落实责任,将准军事化管理要求纳入绩效考核,实行奖优惩劣。

(4)对于一线生产职工,以安全为第一要务,很多电力企业的一线员工从事的都是高危工作,稍有不慎,轻则造成财物损害,重则造成人员伤亡,根据目前国际上最推崇的科学方法,推行“手指口述”法,即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的工作方式,要求员工深思牢记安全操作过程及作业要领,强化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自主保安能力,有效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目前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模式,这与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是和谐统一的。

3.实现军事化管理与人性化制度的和谐统一,实行考核和监督制度,严格考核,人性管理,责任和任务明确

军事化管理秉承的核心思想是:身先士卒。这就要求企业要自上而下的实行统一模式的管理,领导不搞特殊化。帕尔森曾经说过,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在军队。军事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精英管理,后者是民主管理。把民主管理按照一定的标准模式实行精英管理,将两者合二为一,达到准军事化管理与人性化制度融合的理想状态,是企业发展的最优标准状态。对信息的忽视是对发展的忽视,对人性的忽视是对管理的忽视,只有实行人性化管理,才能保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考核无特殊,标准统一,将所有的工作标准和生活规范都转化成具体分值,纳入到绩效考核,要把刚性的纪律与柔性的执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管理企业,既有军事化管理的约束机制,又有人性化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大地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