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化印刷工艺

优化印刷工艺

优化印刷工艺

优化印刷工艺范文第1篇

1扬州市雕版印刷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原因

1.1雕版印刷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雕版印刷术是运河文化和商业都市文化结合的产物,是扬州一张独特的名片,有“活化石”、“中华一绝”之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态和技艺,雕版印刷术兴于唐,延续于宋、元、明三代,繁荣于清,在我国版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国外的传播主要以佛经为载体。据记载[1],唐代鉴真大师在日本运用雕版印刷术印刷了律宗三大部,奠定了印刷术在日本发展的基础。扬州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重镇,也是国内唯一保存全套古老雕版印刷工艺的城市,其生产的印刷类图书书写工整、镌刻秀丽、装帧精良,声名远播。目前,扬州藏有近30万片明清以来的古籍版片,并采用雕版印刷术出版了大量的古籍线装书籍,成为全国最大的线装书加工基地。建国后成立的广陵古籍刻印社拥有陈义时、陆文彬等一批雕版印刷技艺传人,运用传统工具手工操作,整理、雕刻、出版了一大批珍贵古籍,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方面起了重要作用。2003年以来,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相继成立,传统的雕版印刷技艺得到最大化的保护和发展。然而,受铅字印刷、工艺传承、孤本雕版保护等方面的约束,扬州雕版印刷发展十分缓慢,且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首先,面对信息化、无纸化的冲击,雕版印刷术手工技术繁杂,成书速度慢,成本高,色彩较为单一,逐步被西方的先进印刷术挤占,且难以适应知识化和信息化时代快速阅读和高效率的要求。随着各种高科技印刷手段的运用,扬州雕版印刷术几乎退出了市场竞争,雕版印刷的消费者也从普通读者变成了收藏者或者游客,销售量大幅下降,市场潜力很难挖掘。第二,作为非遗保护重要环节的传承人,雕版艺术大师们多已年过古稀,且所剩无几。年事已高的老艺人经验虽多,但精力不足;而年轻人因收入得不到保障,又不愿意从事雕刻和印刷工作,导致扬州雕版印刷行业后继无人。作为传统文化的携带者,老艺人的逐渐离开凸显了这一民间工艺形态灭绝和消亡的危机。曾经创造扬州雕版印刷业辉煌的“师徒制”传承方式已不能适应早已改变的经济基础,必须建立新的、开放的传承方式来取代旧的、封闭的传承方式。第三,保护费用高,致使经费短缺。价值2亿多元的20多万片孤本雕版系梨木所制,每年需熏蒸杀虫保护,其费用约10万元。扬州市政府虽采取各种方式拨款资助,但仍杯水车薪,珍贵的版片腐蚀加剧,“孤本活化石”式的保护、保存状况令人担忧。受经费的限制,营销宣传乏力,雕版印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高,市场占有率小,且影响新产品的开发。第四,目前主要由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和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两个文化事业单位来传承和保护雕版印刷术,但由于文化事业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机制缺失、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未能实现有效的市场互补,扬州雕版印刷产品在国内市场开拓方面效率较低。第五,由于优秀的雕刻制版艺人和印刷艺人缺乏,传统的雕版制作工艺技术开始退化,出现雕版制作工艺退化和质量逐步下降的问题。部分小作坊为降低成本,迎合市场需求,改用低廉的现代化学颜料,追求刷印数量,简化工艺,大量出现错位、重影、跑色等严重的质量问题。传统工艺的退化导致雕版印刷产业的衰落。

1.2雕版印刷产业发展濒危的原因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使得非遗保护失去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而开放性的世界体系促成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冲击,文化的全球化、农村文化的城市化使得年轻一代更容易接受社会大众追捧的文化,对非遗之历史文化价值知之甚少,对古老的传统文化失去兴趣或不感兴趣,更遑论发扬和创新。再加上地方政府保护意识淡薄,保护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非遗的保护面临重重困难,很难在短期见效[2]。作为扬州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雕版印刷术之所以处于濒危的境地,除以上普遍原因外,还有以下特殊原因。

1.2.1市场定位不清晰,未能有效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市场分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个主要支点,也是文化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和主攻方向。非遗的生产性保护过程也应着重区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各自的属性,保证市场细分条件下的各司其职。从性质上讲,文化事业单位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的特征,承载的是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而文化产业则具有经营性和市场性的特点,以向社会提供盈利性的文化产品为目的,具有追求市场份额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除存放30万古籍版片外,还陈列有雕版文物工具,着重展示全套古籍雕版工艺流程和整个中国古代雕版印刷史,承担的是公共文化展示、宣传和教化的功能。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是我国雕版印刷技艺的世界非遗传承单位,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古籍线装书生产基地和完整传承雕版印刷技艺的单位,主要开展古籍翻印、修复、传统版画印刷、传统装帧形式的现代书籍印刷以及线装书加工等业务,但由于其市场目标定位不清、市场潜力挖掘不够、产品丰富度不高,直接导致其市场份额的下降。扬州雕版印刷行业中文化事业单位发展较快,而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在不同行业、阶层、教育背景和职业愈加细分的背景之下,文化产业却未能满足多元性需求,是扬州雕版印刷行业濒危的重要原因。

1.2.2市场信息不畅,传统技艺与现代工艺美术思想未能无缝对接目前,市场上的雕版印刷产品主要以线装书、家谱、地方志、佛经、名人诗词集和书法作品为主,虽有部分市场需求,但作为传统文化与技艺相结合的产物,其市场消费容量极其有限,产品的消费方式也多以官方礼品赠送或私人收藏为主,渠道偏窄;且在运用配色加工、图形创意、工艺品设计等方面受限,特别是后现代主义的工艺美术思想领域(如对艺术的“当代崇拜”、折衷主义、人体工程、生态设计、绿色设计等)未曾涉足,难以满足多样化的新兴市场需求。

1.2.3传承方式不开放,“传承无人”的难题难以破解在非遗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从业人员数量的多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传承的效果和创新的频率。历史上手工艺人的技艺传承多采用“一对一”的师徒制或家族内部沿袭的方式[3].而今由于就业很难保障、收入水平较低、工作较为辛苦等原因,年轻的从业者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很容易放弃,导致雕版印刷行业后继无人。而对雕版印刷有兴趣或有志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则受“拜师”的限制,很难入行。

1.2.4市场监管力度不够,雕版印刷行业的质量和效益难以两全推进非遗的市场化,进行“生产性”或“机器化”的保护,可能会破坏非遗项目的手工独创性,甚至因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导致传统技艺本真色彩的丧失。扬州雕版印刷行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容易抹杀产品和地域特色,在形形的产品中很难分辨是苏州印刷、还是扬州的雕版印刷,雕工和制作良莠不齐,无法保障消费者的新鲜感和满足感。作为新兴市场形态,雕版印刷行业监管制度不健全、力度不够是直接原因。

2扬州市雕版印刷的生产性保护及与文化事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根据《扬州市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精神,“十二五”期间,扬州将着力打造国家低碳文化产业特色区、江苏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地和宁镇扬都市圈文化产业增长极,振兴文化创意产业、文化旅游业、文博会展业、工艺美术业等产业,发展扬州智谷文化创意产业园、扬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扬州工艺美术集聚区等十个园区。而加快推进雕版印刷的“生产性保护”,就是以低碳经济为前提,将雕版大师、学徒工人、题材和材料方面的创新产品、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从技艺传承、艺术品设计、实践基地打造、展览营销、创意刻印、品牌推广等多个环节紧密结合的多层次产业链条。雕版印刷行业的“生产性保护”不仅是历史文化厚重的扬州彰显时代气息的有利时机,更是促进扬州文化事业协同发展的有效方式。促进雕版印刷行业的生产性保护与文化事业的协同发展[4],应该着力构建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关键支点,高校、科研院所与两个支点紧密协作,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全力配合,以雕版大师、学徒工人以及专业优秀人才组建的人才队伍共同推进产品创新为主要内容,以艺术品设计、展览营销、创意刻印、品牌推广等多个环节为发展方向的新路径。具体而言,应从以下策略领域着手。

2.1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共同发展文化事业的发展会为文化产业培育良好的文化土壤和消费人群,并通过文化活动的熏陶,感受精神愉悦,从而自觉消费文化产品;同时,健康的文化产业也会带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当雕版印刷类文化产品成为文化事业单位进行重点宣传的载体时,两者的价值追求便实现了有机统一。在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的同时,应形成文化科学发展的意识,着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广陵古籍刻印社、扬州雕版印刷博物馆、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传习所为载体,发挥其公益性文化阵地的作用,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采用现代传播手段,加快雕版印刷术的数字化转型和网络化覆盖。就文化产业而言,应注重采用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并将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补充,整体规划,同步发展。此外,应建立面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将群众评判、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同时,通过普及高雅艺术工程、低价售票等方式发挥文化事业单位的资源优势。2.2有效发挥合作平台作用,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紧密结合应鼓励文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组建创新型组织,发挥扬州大学、江海学院等扬州高校的创意潜力,用文化创意提升文化企业,丰富产品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进而拉动相关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同时,积极支持企业吸引相关知名高校如中央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天津美院、广州美院、重庆美院等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并聘请专家、教授对雕版印刷产品的配色、选料、构图等给予专业指导;且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吸引这些院校的毕业生来扬工作,从而优化人才结构,进一步解决艺术内涵缺乏的问题。

2.3加快整合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业和工艺美术品产业的协同升级“十二五”期间,扬州市将发挥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东关街、运河名城博览会等品牌的带动作用,发展多种旅游方式,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其着力点之一就在旅游产品的丰富性和特色性方面。而通过雕版印刷行业的产业化运作,刻印市内各大风景名胜区代表性景点的雕版,形成精美印刷宣传册,销售或者赠送给游客,不仅体现浓郁的扬州文化气息,也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其对于丰富旅游产品,促进文化与旅游的紧密结合,提升旅游内涵,扩大消费,提升文化品位和文化形象,进而助推文化旅游业的升级具有积极作用[5]。雕版可以通过拍卖的方式进入私人收藏或者景区收藏的程序,将最大限度地发挥雕版印刷的价值,并保障其文化特色的原汁原味和利益最大化,促进文博产业的发展。不仅如此,通过文化创意,促进新文艺内涵在雕版印刷产品中的传承,将有助于工艺美术品市场的火爆,促进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2.4努力开放传承方式,促进传承人与优秀人才的同步集聚通过制定雕版印刷生产性保护传承人的培养计划,为代表性传承人生产、授徒传艺和展示交流等活动创造条件。针对年老体弱的代表性传承人,抓紧开展抢救性记录工作,详实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精湛技艺和工艺流程。建立传承人培养激励机制,增强代表性传承人履行传承义务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对传承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传承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学艺者采取助学、奖学等措施,鼓励其学习、掌握传统技艺等。与此同时,其传承方式也应有所创新,除了“口传心授”之外,应与省内外设有雕版印刷专业的大学和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建立实习基地,定向培养学生,并对这些学校毕业学生的留扬工作给予奖励和补贴。鼓励对雕版印刷感兴趣的爱好者学习传承,逐步形成学校教育、培训、实践基地为主,传统师徒制培养为辅的新的传承方式;加快传承人与具有雕版史、印刷史、出版史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集聚,缓解雕版印刷术后继无人的窘境。

2.5加快展演基地建设,促进雕版印刷的生产性保护与文博会展业的优势互补2012年2月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成果展”不仅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工艺作品,而且还有各项技艺传承人现场向参观者展示如何手工织布、制陶、绘画等。这很值得扬州学习。建立扬州“雕版印刷传习展演基地”,不但能成为非遗交流的平台,满足国内外文化交流的新需求,同时亦能拓展内外文化、文物交流渠道。艺术家、艺术团体和青少年及广大游客可以在“展演基地”亲身感受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形成区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从而满足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从供给主体来看,可以由企业承担,也可以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承担。企业的展演基地以研发、试验、实践、创意交流为主,而文化事业单位的展演基地主要承担欣赏、了解历史文化传承的功能。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单位在展演基地定位方面的错位发展,可以有效满足消费者和从业人员多元化的需求[5]。同时,充分发挥已有设施的作用,积极开展宣传、展示、传习等活动,有计划地征集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代表作品,妥善保存和科学展陈传统工艺精品、传承人代表性作品。鼓励开展雕版印刷生产性保护的企业、单位和个人根据自身条件建设非遗展示馆(室)和传习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遗生产性保护设施建设,进而通过积极承办国际性、全国性重大会议、展览展示活动,充分盘活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的场地与行业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扬州市会展业发展水平,拓展其发展空间。

3扬州市雕版印刷生产性保护与文化事业协同发展的保障措施

3.1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法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提出对不同价值的非遗采取不同的措施,但她只是非遗保护领域一部基本法律,仍需其他配套法规和制度的落实,特别是地方性保护应在深入分析非遗的特点和内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符合地方非遗保护特点的相关条例。因此,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基础上,扬州市应加快和施行《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法》,对保护的方式、传承人的知识产权、资金使用和管理等进行明确界定。

3.2进一步优化政府、社会、艺人和专家的良性互动机制首先,政府应尽领导之责,行政主管部门须将传统工艺保护纳入重点工作日程,采取诸如以精神与物质奖励艺人、减免税收、专款扶持、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措施,有效促进手艺传承及其振兴。第二,社会和艺人应在政府统一规划与指导下发挥主体作用,提升自身素质,恪守职业道德,积极开拓市场、锐意创新,在条件具备时建立行业组织和制订行规,收徒授艺,选送年青艺人到大专院校深造,为手艺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第三,专家、学者要帮助社会和艺人提高对传统工艺价值内涵的认识、树立文化保护的自我意识,并为其改进设计制作、提高产品质量与包装、沟通销售渠道、建立品牌、转变经营机制、开拓市场等提供咨询与指导。政府、社会、艺人和专家的良性互动将有利于形成全社会保护雕版印刷非遗的良好氛围。

优化印刷工艺范文第2篇

【关键词】UV印刷 包装 应用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包装上所使用的一般材料,如铝卡纸、塑料片等一些表面非吸收性的承印材料的应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而UV印刷工艺则能很好的解决这方面的问题,UV印刷主要是一种紫外线技术,这种工艺的印刷速度快、效率高、使用面非常广,正是由于这些优势和特点,使得UV印刷工艺在人们生活中迅速普及,并且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

1 UV印刷在外包装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UV印刷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产品包装方面,本文主要分析UVEP刷在包装方面的应用。传统的胶印与UV印刷相比,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普通的胶印在生产包装时,需要消耗的原材料比重比较多,并且,生产时间比较久,一般需要几个甚至更久的时间。待胶印上的油墨彻底干燥之后,才能继续进行加工。但是,UV印刷则不需要消耗这么久的时间,在印后加工寸,使用紫外线扫描工艺,顺利将标志或者条码印刷在包装盒表面,保存时间非常久,更具有实效性。其次,普通胶印在印刷时,如果油墨没有干燥的情况下就开始加工,此时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包装质量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整个印刷加工的周期比较久,尤其是承印材料表面性质会发生质量变化,就彻底报废、无法挽救。但是,UV印刷中的油墨可以在忽略不计的时间内瞬间干燥,达到完全固化状态,尤其适用于非吸收性的承印材料,如金卡纸、银卡纸、珠光纸、透明不干胶、塑胶、PVC、PE、光栅等。并且,UV印刷更加注重色彩以及外表印象,坚持以靓丽色彩为主,承印材料也非常特殊,深受广大客户的喜爱和认可。随着这种工艺的普及,该工艺已经在我国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不仅如此,UVEP刷还能被应用在标签、化妆品以及护肤品等包装的加工制作方面,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2 UV印刷应用效果及工艺分析

UV印刷中的油墨是紫外线光引发连接料进行聚合固化干燥的油墨,其中包括:预聚合物、颜料、感光单体以及添加剂等,这些共同构成UV油墨,由于这些特殊的原材料,使得UVI~P刷中使用的油墨具有一些特性。(1)UV油墨注重色彩,其色彩亮丽,但是,UV油墨印刷时,其色彩浓度比较低,在生产加工中,严格按照标准浓度指标,并且低于普通油墨的厚度,节约原材料,是一种绿色生产理念的体现。(2)UV油墨的黏性比较大,流动性能比较稳定,这就说明油墨在印刷中容易干燥,不会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3)UV油墨中油性成分比较少,印刷性能比较敏感,在印刷时,一定要使用卫生手套,避免刺激性材料伤害到员工皮肤。(4)水墨平衡,UV印刷非常注重水墨平衡性,在印刷中要严格控制水墨剂量,避免因水墨不平衡,乳化不够精确,导致印刷物表面不够清晰,其透明度不能达到相关标准,影响紫外线光辐射能的通过率。发生这种情况时,将无法达到最佳的印刷效果,因此,在加工印刷中,一定要保持水墨平衡,提高油墨干燥速度。(5)印刷套准,UV印刷的套准直接影响着产品加工质量,UV灯管下,通过紫外线的高温照射,给承印材料带来变形,所以一般最后一色印刷完毕之后,1min之后再使用UV灯管进行加热和照射,这样就能确保精确性,提高产品加工质量。(6)附着力,普通的胶印应该使用塑料片材,但是,这种材料的渗透性能非常差,无法很好地吸收印刷使用的油墨。而UV则能很好地弥补普通胶印无法控制的质量问题,对油墨的吸收性能非常好,能瞬间固化油墨,并且还能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包装色序,及时做出调整,控制水墨平衡,附着力是UV印刷的一个优势和特点之一。除此之外,UV印刷还具有很多优势,正是由于这些优势和特殊性能,使得UV印刷在很多领域都得极大地推广和应用,并且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UV印刷的进一步推广和研究值得生产技术人员思考和重视,将成为未来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深入研究中,进一步验证和提高UV印刷的生产质量和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UV印刷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推广具有一定的优势,UV印刷成本比较低、污染小、速度快、效率高,极大地提高单位的生产质量和效率,能为单位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其市场开发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闯进。研究UV印刷工艺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相关人员重视和思考,尤其要注重研究UV印刷的优势,兼并其缺点,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UV印刷工艺的进一步推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强.UV印刷烟包VOC问题的探讨[J].印刷技术,2010(02)

[2]葛巍.浅谈UV印刷[J].印刷杂志,2011(02).

优化印刷工艺范文第3篇

生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最关键的步骤之一是在硅片的正面和背面制造非常精细的电路,将光生电子导出电池。这个金属镀膜工艺通常由丝网印刷技术来完成――将含有金属的导电浆料透过丝网网孔压印在硅片上形成电路或电极。典型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从头到尾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中需要进行多次丝网印刷步骤。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工艺分别用于电池正面(接触线和母线)和背面(电极/钝化和母线)的丝网印刷,见图1。

多年来,太阳能丝网印刷设备在精度和自动化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具备了在微米级尺寸上重复进行多次印刷的能力。这一发展开创了全新的先进应用,如双重印刷和选择性发射极金属镀膜。Baccini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在微电子领域开发了丝网印刷技术,并在20世纪80年代将这一技术扩展到太阳能金属镀膜领域。今天,Baccini公司已成为应用材料公司Baccini集团,以多项先进技术引领业界的发展。

2基本的太阳能丝网印刷

印刷过程从硅片放置到印刷台上开始。非常精细的印刷丝网固定在网框上,放置在硅片上方;丝网封闭了某些区域而其它区域保持开放,以便导电浆料能够通过。硅片和丝网的距离要严格地控制(称为印刷间隙)。由于正面需要更加纤细的金属线,因此用于正面印刷的丝网其网格通常比用于背面印刷的要细小得多。

把适量的浆料放置于丝网之上,用刮刀涂抹浆料,使其均匀填充于网孔之中。刮刀在移动的过程中把浆料通过丝网网孔挤压到硅片上,见图3。这一过程的温度、压力、速度和其他变量都必须严格控制。

每次印刷步骤后,硅片被放入烘干炉,使导电浆料凝固。接着,硅片被送入另一个不同的印刷机,在其正面或背面印制更多的线路。所有印刷步骤完成后,将硅片放入高温炉里烧结。

3硅片正面和背面的印刷

每块太阳能电池的正面和背面都有通过丝网印刷淀积的导线(见图4),它们的功能是不同的。正面的线路比背面的更细;有些制造商会先印刷背面的导电线,然后将硅片翻过来再印刷正面的线路,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损坏。在正面(面向太阳的一面),大多数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设计都采用非常精细的电路(“手指线”)把有效区域采集到的光生电子传递到更大的采集导线――“母线”上,接着再传递到组件的电路系统中。正面的手指线要比背面的线路细得多(窄到80μm)。正因为如此,正面的印刷步骤需要更高的精度和准确性。

硅片的背面和正面的印刷要求是不同的,技术上也不那么严格。背面印刷的第一步工序是淀积一层以铝为基础的导电材料,而不是非常细的导电栅。同时,能够将没有捕捉到的光反射回电池上。这一层也能“钝化”太阳能电池,封闭多余分子路径,避免流动电子被这些空隙所捕捉。背面印刷的第二步是制造母线,和外部电路系统相连接,见图5。

4新一代丝网印刷的应用

如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平均转化效率是15%,业界的发展目标是将转化效率提高到20%以上,丝网印刷设备能够提供多种方法帮助实现这一目标。实现更高的转化效率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电池工艺(创造出能够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有效区域)和金属镀膜(形成导电金属线)。

5双重印刷

电池正面导电线路的一个负面效应是阴影:导线阻挡了少量阳光,使其无法进入电池的有效区域,从而降低了转化效率,见图6。为了将这种阴影效应降到最低,导线必须尽可能做到最窄。然而,为了保持足够的导电性,线条的高度必须增加,这样才能保持同样的横截面积。实现更细,更高导线横截面的解决方案就是将多条导线重叠印刷。这就意味着丝网印刷机必须能够高准确度、高重复性地印刷非常细小的线条――当前的标准线条小到80μm――相当于人类一根头发丝的平均厚度。

现在大多数导线烧结后的尺寸是110-120μm宽,12-15μm高。这样尺寸的线条由于阴影效应带来的转化效率损失大约为1.29%。要减少这一损耗,导线宽度必须降低;同时,需要增加导线横截面的高度,以此优化导电性能,见图7。导线横截面尺寸从110μm宽/12μm高转变为80μm宽/30μm高之后,潜在的转化效率绝对增益为0.5%。

应用材料公司Baccini的方法是用两台不同的印刷机将两种材料进行重叠印刷。这一最新的工艺在实际生产环境下实现了80μm宽、平均30μm高的导线横截面尺寸。这种方法减少了大约20%的阴影损失,相应的也降低了电阻系数。通过在现有生产线上增加一台额外的丝网印刷机和烘干炉,就能非常方便地以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实现多次印刷工艺。

导线双重印刷(和其它的先进印刷应用)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对准精度,因为第二层印刷物必须非常精准地置于第一层之上。应用材料公司Baccini的最新研发成果使第二层印刷物的对齐精度达到±15μm。这一技术采用了新型的高分辨率照相机和新的软件算法,具有自动调整程序,并可以在印刷初始阶段进行额外控制。此外,浆料配方和丝网设计必须经过仔细的共同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丝网印刷的硬件和工艺效能。

6选择性发射极

另外一个新兴的应用是选择性发射极技术――在丝网印刷的金属线下精确地制造一个重度掺杂的n+区域,以便进一步降低接触电阻,从而实现转化效率的提高,见图8。

制作这些发射极区域有好几种技术。每一种都要求高精度和高重复性的多重印刷步骤。此外,发射极区域必须略宽于上方的金属线:对于100μm宽的金属线来说,最优化的发射极区域宽度为150μm左右。很关键的一点是后续的金属线必须非常精确地直接放置在发射极区域之上,否则,就会失去它的效率优势。应用材料公司Baccini的丝网印刷技术在成熟度、对准精度、低成本和高速度方面都具有优势,是实现这种电池工艺的理想选择。

7丝网印刷的生产力

随着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工艺步骤越来越多(以获取更高效率),很多问题――包括高产量和处理更薄硅片的能力等――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工厂的产量约为1500硅片/小时(每条生产线),业界的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至少3000硅片/小时。这需要使用非常先进的机械自动化技术以最小的破片率高速处理硅片。

这就意味在丝网印刷工艺中如丝网放置,浆料涂布和刮刀移动都需要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同时,线条的宽度和对齐方式必须保持原有精度甚至更加精确。

硅片越来越薄(因此更加易碎)的趋势推动了“软”处理技术的发展,以此保持低破片率和高良率。应用材料公司Baccini以其高速软处理技术和最低破片率成为享誉业界的领导者。拥有数十年经验的工程师团队正致力于开发多项技术创新, 从而保持Baccini丝网印刷设备在超薄硅片处理领域的领导地位。

8结论

优化印刷工艺范文第4篇

覆膜工艺的发展

覆膜工艺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进我国的,首先引进的是油性溶剂型胶黏剂即涂膜覆膜工艺。由于溶剂中的甲苯对人体有危害且对环境污染严重,后来改用水性胶黏剂即涂膜覆膜工艺。

覆膜工艺在我国书刊及食品盒、酒盒等包装装潢加工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受到了广大印刷企业的青睐。覆膜给印刷品带来了很多优点,覆膜后的印刷品不仅耐磨、耐压、耐湿、耐拉伸等,而且覆膜可以弥补印刷中的缺陷。但覆膜后的印刷品不易分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2010年9月,环境保护部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同签署了《实施绿色印刷合作协议》,正式拉开了实施绿色印刷的序幕。毫无疑问,绿色印刷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模式的特征之一。倡导者,政府扶持;不理会者,必将面临关停的危险。

覆膜工艺的优点以及覆膜产品给印刷企业带来的利润不容忽视,但怎样才能既利用其优点,又尽量减少其危害呢?众多企业也是绞尽脑汁。如果说印后覆膜工序不能省,那么寻求尽量环保的工艺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在欧洲,为了实现环保,90%以上的企业都已淘汰了即涂膜覆膜,而改用预涂膜覆膜工艺。在中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发展现状不同,受成本的限制,预涂膜覆膜工艺还没有被广泛应用。

结合创新发展探讨新技术、新工艺

转型升级是近年来印刷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印后覆膜领域也不例外。近年来,面对即涂膜覆膜工艺暴露的环保性差,即涂膜覆膜时容易造成产品卷曲、质量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企业开始考虑覆膜工艺的升级改造。而此时预涂膜覆膜工艺凭借独特的优势引起了行业的强烈反响。

(1)绿色环保:预涂膜覆膜工艺采用的EVA热熔胶是国际认可的比水性胶黏剂更环保的产品,对环境和使用者都无危害,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任何污染物。

(2)工艺简单:预涂膜覆膜工艺操作简单,生产前无需控制涂胶量,只需控制好温度、压力、速度即可。

(3)质量稳定:预涂膜覆膜工艺采用固态的EVA热熔胶,故无溶剂残留,且具有很强的黏结力,覆膜牢度高,质量更加稳定。

(4)管理便捷:预涂膜覆膜工艺在操作时自动化代替了人工化,避免了人工操作时的不稳定性。

(5)成本节约:预涂膜覆膜工艺比传统即涂膜覆膜工艺更加环保节约。预涂膜覆膜工艺既省时又节省胶黏剂的存储空间,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预涂膜覆膜工艺的优势远远大于即涂膜覆膜工艺,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温度、速度、切纸不易控制等。我们必须找出问题的症结,以促进印后覆膜工艺的发展。

康得新作为国内首批涉足预涂膜覆膜工艺的设备制造企业,在走访了许多客户,并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康得新的设备精心采用了电磁热压辊、热熔刀切纸、自动收送纸等一系列操作。电磁热压辊采用电磁加热系统,受热均匀,解决了温度的控制难题,从而很好地实现了高质量覆膜;热熔刀切纸是在高温下将纸张搭口薄膜烫断,分切非常精确,没有尾膜。康得新一切从客户的利益出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正如康得新销售总监邵志元所说,“只有与客户交流,才能知道客户的需求;只有认识到客户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客户的满意。”

康得新覆膜工艺领跑印后覆膜市场

康得新作为覆膜设备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一直致力于覆膜设备的研发、技术创新、生产销售等,对印后覆膜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传统印刷遭遇到重重困境,包装行业的颠簸、数字印刷的动荡,印后覆膜领域亦如此。康得新意识到要想在这个领域独领,在重新洗牌的局势下获得胜利,必须放长眼光、拓展思路,结合新技术、新工艺,开辟新天地,实现企业业务的完美增长。为此,康得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率先应用、研发、升级了预涂膜及纸张表面工艺设备,尤其增加了专利技术的智能恒温辊、热熔断膜系统、CPU+运动控制系统+多伺服控制等多项技术覆膜装备,不仅开创了中国预涂膜覆膜设备达到欧洲工业4.0标准的先河,还一改国产设备因材质、机械结构等原因造成的弱势地位,使中国的覆膜装备技术也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

KMM-1050/1220D等系列覆膜机是康得新与其合作伙伴世界顶尖覆膜机生产商意大利某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设备之一,该设备具有多功能、高效率、技术领先等特点,其速度最高达90米/分钟,非常适合大批量工业覆膜生产,并适用于OPP、PET、尼龙等多种材料及工艺。

KS-1100等系列紧凑型预涂膜覆膜机也是康得新引进欧洲最先进技术而推出的一系列设备,不仅外观漂亮,其热压辊采用电磁加热系统,温度均匀,使覆膜质量更高、更完美;切纸刀配有热熔刀系统,断纸更精确。设备操作简便,占地面积小,效率高,是印后覆膜领域的良好选择。

康得新KMM、KS系列产品因卓越的性能、稳定的表现获得欧美、日本、南美、非洲等海外市场客户的青睐,为中国覆膜装备争得了荣誉。

畅想未来新趋势

优化印刷工艺范文第5篇

丝网印刷工艺以其简单易学、可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历来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根据杉浦康平先生提出的“书籍五感”理论,“嗅感”、“触感”的实现势必要通过印刷或手工做出实物。在学时紧凑的课堂教学中,丝网印刷成为快速实现书籍成品制作的首选工艺。

本文旨在探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在书籍设计课程中通过丝网印刷教学环节的科学统筹,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丝该工艺并将其应用到书籍设计中。

丝网印刷的教学定位

在吕敬人先生提出的“书籍设计/3+1(BookDesign 3+I)”概念中,一本完整的书籍设计要求设计师完成装帧、编排设计和编辑设计三个层面的工作,这是一个信息视觉化再现的过程。丝网印刷可定位在装帧环节。

丝网印刷的教学环节在书籍设计课程中的学时比重是相对明确的,以其教学需要来看,该环节少则4学时,最多也只能分配8学时,更多实训操作只能靠课下训练作补充。在学时量占比小的情况下,任课教师更需明确:丝网印刷的教学定位务必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书籍设计课程重在基础性概念和设计技能的讲授,丝印工艺教学也应定位于技能培养,通过强化实训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该工艺制作出美观的书籍实物。

丝网印刷的教学定位取决于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但它在书籍设计课程中的功能定位是不变的――丝网印刷是一种把书籍设计创意转化为实物形态的专业技能,这种技能可有效传达作者和设计师的思想内涵,传递书卷的美与韵昧。

丝网印刷教学环节的设计

1.丝网印刷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以多媒体教学、案例解读和课下自学形式,让学生掌握丝网印刷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丝网印与书籍设计之间的关系;以现场演示、实训指导和课下训练的形式,让学生掌握丝网印的操作技能,能够根据不同设计意图选择合适的印刷形式,并印制出效果丰富、富含美感的印刷品。

教学重点:在“课堂8学时模式”中,重点是丝网印刷基础概念和理论的讲解,每项环节工艺操作技能的实训指导;在“课堂4学时模式”中,重点是丝网印刷的流程的讲解和“丝网印刷工艺环节”的实训指导。

教学难点:手工操作过程中经验性、技巧性的操作体会要靠学生大量实践才能获得,单一的理论讲授较难实现。

2.丝网印刷教学模式的设计

(1)课堂8学时模式

书籍设计课程总学时在64学时以上时,用“理论4学时+实训4学时”的模式是比较可行的。

(2)课堂4学时模式

书籍设计课程总学时低于64学时,可以尝试“理论2学时+实训2学时”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时间短促,应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丝网印刷的流程,掌握“丝网印刷工艺环节”的操作技能――同时辅以大量的课下训练时间。受学时限制,其他环节的工艺如制版、晒版等可以外包给专业的印刷公司完成。

丝网印刷在书籍设计课程中的教学体会

1、重技术更要重思想

丝网印刷是一项技能和设计形式,为了丝网印而去丝网印的书籍设计终究沦为形式,只右赋予了深刻的设计思想,恰到好处地借用丝网印刷的特性传达韵昧的书籍才更易被人们记忆。教学中更应强调设计的思想性与创新性,强调书籍设计立意与视觉形式的统一性。

2、应保留丝网印刷的手工特质

手工作坊式的丝印工艺在个性化、手工特质的书籍制作方面有着先天优势,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丝网印刷从无到有、亲自体验的参与感,近距离感知纸张油墨等元素而独有的经验感,都将是机器印刷和数字化阅读无法实现的,丝网印因其不可复制的独有性而富有美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书籍设计课程中保留丝网印刷工艺手工操作的特质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