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草莓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

草莓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

草莓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

草莓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范文第1篇

1 发展现状

1.1 栽植面积由小到大

山西省临汾草莓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2年临汾果树场从河北保定地区引进鸡心品种栽培,随后平川县市开始也少量引进了香玉、美珠等品种进行栽培,但一直处于零星露地草莓栽植阶段,全市草莓栽培面积仅有200~300亩。到2000年,草莓栽培面积得到较大增加,全市栽培面积8000余亩,大部分县市均有栽培,栽培品种有全明星、宝交早生、丰香、红颜、童子1号、甜查理、卡麦罗莎等,此后,逐年较大面积发展,到2011年底,全市草莓面积达到1.813万亩。

1.2 生产模式由单一变多样

目前,临汾草莓生产已由过去单一的露地栽培模式变为以露地覆膜栽培为主、塑料大棚和日光节能温室栽培并重的多种栽培模式,如霍州市在大张镇靳壁村建设冬暖式日光节能温室79个,在大张镇下乐平镇建设塑料大棚20个,在西张垣建设日光节能温室290个,全钢架无支柱温室11个,设施栽培面积570余亩。襄汾县在新城镇沙女村建设了5个日光节能温室草莓采摘园。一般设施栽培草莓每棚可产1500~2500千克,好的产2500~3000千克,2011年草莓上市早,每棚产值2.8万~3.2万元。在露地覆膜栽培中,也由单纯栽植草莓变为与瓜菜套作的模式。如襄汾县景毛乡草莓和西瓜套种,每亩草莓收入7000余元,西瓜收入2000余元,比单一栽培草莓提高经济效益30%左右。尧都区乔李镇发展600亩露地草莓,并与药材、蔬菜进行套种。

1.3 栽培技术从土到新

过去,由于本市草莓生产处于零星栽培状态,在栽培管理上基本上是粗放管理、土法管理,产量一直较低。采用设施栽培草莓生产后,一些县市果业部门开始重视草莓新技术的推广,举办培训班为果农传授草莓育苗、种植、防病治虫、土壤消毒等技术,培养了一批吃苦耐劳、肯钻肯学的农民技术员,逐步掌握了大棚草莓科学管理、莓果瓜菜套种等科学技术,积累了草莓生产高产高效经验。

1.4 草莓市场从无到有

目前,临汾生产的草莓,80%的就地消化,20%的远销周边地市及省城太原。就地消化的草莓已由农民自产自销变为市场化批发销售,在尧都、侯马、霍州等农贸市场已有专门的草莓批发零售区域。

2 存在问题

2.1 栽培面积小,技术推广普及率低

临汾市草莓产业发展起步迟,主要集中在平川县市,到2011年底全市草莓栽培才1.813万亩,仅占全市水果栽植面积的1.06%。草莓生产上主栽品种仅3~5个,不能满足市场对品种多样性的需求。由于面积小,果业部门不重视推广新品种配套技术和不同作型技术规程,使新品种、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普及率低。

2.2 单个种植,产品质量体系不健全

本市的草莓生产除少量“农超对接”的草莓基地外,大部分是一家一户种植,独立经营,缺乏种植管理技术,管理不到位,凭经验和感觉施肥、浇水、打药等管理,只片面追求产量,忽视果品质量,草莓质量难以保证。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和加工滞后,绝大部分草莓用于鲜销,以统装混销为主,很少进行分级商品化处理。

2.3 基础设施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除近2年新建的大棚、节能日光温室外,多数草莓种植户仍对大棚设施投入不足,大棚设施简陋,结构不尽合理,没有滴灌设备、加温设备和补光条件,经不起大风和雪压,一遇到连阴天气,风险很大,产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2.4 苗木质量差,植株生长势弱

草莓栽植多采用2年一栽,或3年一栽制,单位面积用苗量大,从外地调苗成本高,种植户采用自繁自育种苗,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保障,原种苗经多次繁育后种性退化,造成苗木质量参差不齐,达不到优质苗标准,导致植株生长势弱,结果能力差,果个小,畸形果多,品质差,产量低,抗逆性差,病虫害逐年加重。

2.5 施肥量不足,不重视有机肥的施入

大部分草莓种植户有机肥施入量不足,特别是多年种植的草莓园,有机肥施入量更少,更谈不上配方施肥。再加上多年的重茬种植,养分失衡,毒素积累,导致病虫害多发,果实质量变差等。

3 对发展草莓的建议

3.1 扩大栽培面积,生产无公害草莓

在草莓生产发展中,建议果业部门要像发展苹果生产一样,发展草莓生产,有目的地进行区域化和规模化草莓生产建设,应选生态条件好,远离污染源,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产品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的地块建园,通过政府推动,快速扩大草莓栽培面积,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

3.2 引进新优品种和推广应用新技术

引进草莓新优品种,扩大草莓新优品种生产规模,提升产业档次。在尧都区、霍州市、侯马市、曲沃县各建立100亩草莓精品基地,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栽培和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大力推广草莓脱毒苗应用技术,草莓连作土壤消毒处理技术,节水、滴灌技术,放养蜜蜂技术,增施有机肥和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植物、矿物、性诱剂、熏蒸和烟雾剂等无公害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研究节能型保护设施和保护地环境调节等技术。

3.3 大力发展设施栽培

草莓种植户在以露地栽培为基础的条件下,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栽培,如小拱棚、大棚、日光温室栽培。通过设施栽培来提高或延后果品上市期,保证草莓周年供应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达到丰产、质优、高效。

3.4 建立健全草莓无病毒种苗繁育体系

为提高苗木质量,保证果品质量安全,尽快建立健全草莓无病毒种苗繁育体系,采用组织培养脱毒育苗技术开展无病毒苗生产,推广无毒种苗,并采用专圃扩繁,从源头上解决草莓苗的随意留种、引种问题,促进草莓产业健康、持续、稳步发展。

3.5 优化草莓土壤条件

草莓保护地栽培保护设施固定,很容易产生连作障碍问题。生产中应大力推广增施无害化处理的优质有机肥、日光温室消毒、秸秆生物反应堆和植物疫苗等技术,及时优化草莓土壤条件,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病虫害,提高抗重茬能力。采收结束后,应及时接膜淋雨清除草莓植株,轮作其他作物,避免加重连作障碍。

3.6 创新生产模式,应用多种轮作模式

开展“苹果园间作草莓”、“日光温室葡萄与草莓轮作”、“草莓套种西红柿”、“草莓套种青椒”、“草莓套种西瓜”等模式,如日光温室葡萄与草莓轮作栽培模式,草莓元旦、春节上市,葡萄7月份上市,使土地、能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发挥最佳效益,增加草莓种植户收入。

3.7 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型草莓园

发展草莓休闲采摘、草莓观赏盆景、草莓农家乐等旅游方式,通过发展休闲观光草莓园,不仅对全市草莓产业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还能提升临汾市的旅游休闲和消费档次。全市拟在尧都区、侯马市、霍州市等郊区建立3座观光型果园,与尧庙、晋都、陶唐峪等相近旅游景点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果园生态旅游的新路子。

3.8 注重开拓草莓市场

草莓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有机草莓;栽培技术;无公害

中图分类号:S668.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110

有机草莓是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和农药。有机草莓具有高营养、高品质的特点,是安全环保性非常高的农产品。通过对有机草莓栽培的研究,可以为草莓的培养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有机草莓的推广。

1 品种选择和搭配

有机草莓的栽培选种一定要选择优质、抗病、高产的脱毒一代种苗。红颜草莓植株长势比较强,结果产量高,果实的质量十分优异;甜茶理属早熟品种,产量稍逊红颜;童子一号属于花序发生量多,开花结果期较长的品种,果实饱满坚挺,可以长时间保存。

2 园地选择与整地

2.1 园地选择

有机草莓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生长地最好选择在远离污染源,且大气、土壤和灌溉水源都符合国家标准的地方,同时地面环境适宜种植,受光条件良好。土壤必须松软肥沃,不能过硬,以及合适的土壤酸碱度。

2.2 整地起畦

种植之前对土地进行翻耕,把土地铺平弄实,最好是细土,不能出现太多土块。把优质农家肥和土壤混合均匀,作畦起垄,再稍微用水压实。垄的大小需有一定的标准,具体参照国家规定标准或者当地的栽培标准[1]。

3 种 植

3.1 繁殖育苗

草莓结果期,选择长势良好的草莓品种的植株作为母株,用它的匍匐茎苗来繁殖种苗,种苗的定值密度要科学,不能过于拥挤造成种苗的死亡。

3.2 选苗定植

最好选择没有病虫害、生长根系发达的幼苗定植,这样的幼苗的存活率较高,一般脱毒的优质苗也适合定植,最好选择较大的优质苗。秋分至10月中旬是定植较好的时期,可选择阴天、多云、小雨天气或傍晚栽苗。

3.4 栽植密度

栽苗距离以株距20cm和行距25cm为标准,基本每畦可以栽2行,苗的大小应该分开栽种,这样的种植方法有利于草莓苗的生长,各个苗之间不存在争取营养的问题,采光也不受到影响,同时也方便后期的采摘工作。

3.5 栽植方法

栽植时先将幼苗放到土坑内,用细土埋根,然后稍微上提幼苗,最后把土压实。幼苗不宜过深也不宜过浅。注意给幼苗补足水分,防止出现幼苗渴死现象[2]。

4 田间管理

4.1 肥水管理

秋季天气温度较高,需要对草莓及时灌溉,保持充足的水分并且起到降温的作用。后期成长到开花和结果的时期尤其需要补充大量的水分,保证土壤湿润,但是也要注意草莓受涝灾的影响。定期补充优质农家肥,为草莓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

4.2 地膜覆盖

草莓容易受到土壤的污染,通过覆盖地膜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问题,同时对抑制幼苗病虫害的发生有很大帮助。覆盖时期一定要合理,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多在花序显露前。盖膜之前需要先清除杂草并浇水。

4.3 植株管理

对草莓植株上的病叶及时清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在保证适量的植株用于培育幼苗,其余的草莓的植株可以摘除匍匐茎,不然会影响草莓的生长,产品的质量也容易降低。

5 病虫害防治

5.1 物理防治

通过物理装置对害虫进行驱赶或者消灭,除虫手法尽量不要对草莓本身有副作用,这样才能保证有机草莓的质量不受到损害。

5.2 生物防治

多培养对草莓无害,但又是病虫天敌的生物,这样既可以减少病虫伤害,还可以避免使用化学农药污染有机草莓的品质。甚至生物还能有助于草莓的生长传粉等。

6 果实采收

科学采收,防止出现采收之后不便保存导致草莓腐烂的现象。如果气温较高草莓达到7~8成熟的时候进行采收;如果外界温度较低则可以等到草莓快熟透的时候进行采摘。避免在雨水天气采摘,以便影响草莓的品质。有机草莓是健康有营养的水果,所以要加大对有机草莓的科学手段的研究,提高草莓的生产产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为今后有机草莓的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薛瑞长.温室有机草莓高产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13(21):16.

草莓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草莓;无公害;设施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8.4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088-02

草莓富含氨基酸、果糖、蔗糖、葡萄糖、柠檬酸、苹果酸、果胶、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矿物质钙、镁、磷、铁等,这些营养素对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老人、儿童大有裨益。草莓中的有效成分,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每100 g草莓含维生素C 50~100 mg,比苹果、葡萄高10倍以上。科学研究已证实,维生素C能消除细胞间的松弛与紧张状态,使脑细胞结构坚固,皮肤细腻有弹性,对脑和智力发育有重要影响。饭后吃一些草莓,可分解食物脂肪,有利于消化。草莓的设施栽培就是人为打破草莓的生长规律,打破休眠,冬季促进草莓生长、开花和结果。随着浠水县观光旅游业的发展,设施化草莓成为迫切需要。现将草莓无公害设施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丰产性强、抗逆性强、品质好、早熟、适应性强的品种,如晶瑶。

2 严格栽培制度

严禁连作重茬;前茬作物以蔬菜(番茄、辣椒和 马铃薯等除外)、豆类、瓜类、小麦、水稻等较好;番茄、马铃薯、茄子、甜菜等作物与草莓有共同的病虫害,不宜作为草莓的前茬。

3 土壤消毒及整地做垄

草莓主要病害有黄萎病、根腐病、芽枯病。土壤消毒方法是提前3个月用98%棉隆微粒剂750~900 g/100 m2砂土,或用98%棉隆微粒剂900~1 050 g/100 m2黏土进行土壤处理,撒施或沟施,可杀灭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1-2]。

3.1 土壤选择

由于草莓根系浅,喜光且耐遮荫,喜水且怕涝,喜肥又怕干旱的特点。草莓园地应选择地势稍高、地面平整、排灌方便、光照良好、有机质丰富、保水力强、通气性良好的肥沃土地。

3.2 施肥

3.2.1 施肥方针。测土是基础,增产增收并保证提高地力是前提,“三结合一配套”是核心(即:有机肥与无机肥、氮磷钾微肥、肥料与调节剂相结合,施肥技术与栽培技术相配套)。

3.2.2 施肥原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控磷、减氮和增钾。底肥施用油菜饼1 500 kg/hm2、复混肥料(有机质-氮-磷-钾分别为20-10-4-6)750 kg/hm2、45%氮磷钾复合肥120 kg/hm2、磷肥450~60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

3.2.3 做垄。垄的规格是垄面上宽35~40 cm,下宽70~80 cm,高30~40 cm,垄沟宽达25 cm。

4 定植

假植苗,当顶花芽分化的植株达80%进行定植,通常是在9月中旬,定植过早,会推迟花芽分化,从而影响前期产量;定植过晚,会影响腋花芽的分化,出现采收期间隔时间,从而影响整体产量。非假植苗,在顶花芽开始分化的前7 d左右定植,一般是在8月下旬至9月初定植,缓苗期正赶上花芽分化,由于正在缓苗的植株从土壤中吸收氮素营养的能力比较差,所以有利于花芽分化。

5 种苗标准

采用无病虫侵染的幼苗;生产苗根系发达,叶柄短粗,有4片展开的新叶,新根发育良好,叶色浓绿;生产苗平均鲜重达30 g以上;忌用叶柄过长的徒长苗;不要使用清水浸泡时间过长的幼苗。

6 定植适度

适度栽植幼苗,移栽大田的土壤要精细耕整,做到土松草净,上虚下实。移栽幼苗时使苗心的茎部与地面持平,苗心不被土壤盖没。定植深浅的标准为“深不压心,浅不露根”。栽苗后要将细土压紧,使根土紧贴,防止吊气失水造成生理死苗。

7 定植后管理

栽后及时浇透水,随即查苗补苗,发现漏栽或栽植方位不正确的要补栽和重新调整苗的方位,调节大田湿度,做到避过高温天气栽苗,尽量选择阴天或早晚栽苗,突遇高温时要盖草遮荫或用遮阳网降温,充分利用高畦栽培,排明水,滤暗水,保持墒情适度。

8 扣棚保温及地膜覆盖

8.1 扣棚时间

扣棚是在外界最低气温降到8~10 ℃时进行,保温过早,棚内温度高,植株徒长,不利于草莓的腋花芽分化;保温过晚,植株进入休眠,不能正常生长结果,从而影响植株的产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扣棚前一定要做好防病防虫的工作。

8.2 黑地膜覆盖

黑地膜覆盖是草莓设施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覆盖黑地膜,不仅可以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降低棚内的空气湿度,减少病虫害和杂草的发生,而且能够提高土壤温度,促进草莓根系的生长,从而使植株生长健壮,鲜果提早上市。此外,覆盖地膜还可以使花序避免与土壤直接接触,防止土壤对果实的污染,提高果实商品质量。覆膜时要求边盖膜边破膜提苗。

8.3 温湿度管理

8.3.1 温度管理。温度是对草莓设施栽培成功与否的限制因子。根据草莓的生育特点,扣棚保温后的温度管理指标为现蕾前:白天温度保持在24~30 ℃,超过30 ℃要及时开棚降温,夜间保持在15~18 ℃,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可保证草莓植株快速生长。现蕾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 ℃,夜间保持在8~12 ℃。开花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4~30 ℃,夜间保持在8~10 ℃,开花期若经历-2 ℃以下的低温,会出现雄蕊花药变黑,雌蕊柱头变色现象,严重影响授粉受精和草莓前期的产量。果实膨大和成熟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 ℃,夜间保持在5~10 ℃。此期温度过高,果实膨大受影响,造成果实着色快,成熟早,但果实个小,品质差[3-4]。

8.3.2 湿度管理。湿度管理在草莓设施栽培生产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扣棚后,棚内的湿度比棚外的湿度大。通常湿度在一天中凌晨达最大值,随着太阳升起湿度逐渐变小,12:00―14:00是一天中湿度最小的时候,傍晚太阳落山后湿度又逐渐增加。当空气湿度在40%~50%时,草莓花药的开裂率最高,花粉的发芽率也最高,若空气湿度达80%以上,则花药的开裂率很低,花粉也无法正常散开,花粉的发芽率亦低。因此,在草莓开花时期棚内湿度应控制在40%~50%的范围内,以利于花粉散开和花粉发芽。

8.4 水肥管理

草莓植株在大棚中生长周期长,对水分和肥料需要较多,因此要充分地、不断地供给水分和养分,否则会引起植株早衰而造成减产。

8.4.1 水分管理。生产上判断草莓植株是否缺水不仅仅是看土壤是否湿润,更重要的是看叶片边缘是否有吐水现象,如果叶片没有吐水现象,说明应该灌水。灌水方式:对于南方塑料大棚设施栽培,定植后应及时灌水,一次性灌够,定植1周内浇足水,扣棚前灌透水,扣棚后膜下灌溉。保温后的灌水总体上做到“湿而不涝,干而不旱”。

8.4.2 肥料管理。草莓设施栽培,除了在定植前施入基肥外,在整个植株生长周期中还要及时追肥,以补充养分的不足。一般追肥与灌水结合进行,注意肥料中氮、磷、钾的合理搭配,每次用复合肥对水通过滴管追施。追肥的时期分别是:第1次追肥在顶花序现蕾时,此时的作用是促进顶花序生长;第2次追肥在顶花序果开始膨大时,此次的施肥量可适当加大;第3次追肥在顶花序果采收后期;第4次追肥在第1腋花序果开始膨大时。植株会因结果而造成养分大量消耗,及时追肥可弥补养分亏缺,保证植株后的正常生长[5]。

8.5 植株管理

从定植到采收结束,大棚设施栽培草莓植株的生长发育时期很长,在此期间,植株一直进行着叶片和花茎的更新,为保证草莓植株处于正常的生长发育状态,具有合理的花序数,要经常进行植株管理的工作。摘老叶、病叶,掰芽,摘匍匐茎,花序整理。

在草莓设施栽培中喷洒赤霉素,可以防止植株进入休眠,促使花梗和叶柄伸长生长,增大叶面积,促进花芽发育,可以在保温后植株开始生长时向苗心处喷赤霉素,浓度为5~10 mg/L,每株喷约5 mL。赤霉素的处理时间以保温后1周为宜。

棚内养蜂能显著提高坐果率,减少畸形果,对提高设施栽培产量和质量有显著效果。

9 采收

采摘时要求草莓8成熟以上。销往外地的草莓一般下午采摘,晚上运输,第2天销售;本地销售上下午采摘均可,但上午采摘要在露水干后进行。

10 参考文献

[1] 刘美红,郭秀丽,黄丽,等.草莓设施栽培周年生产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7):151.

[2] 刘瑞平.安丘市石埠子大棚草莓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85.

[3] 彭海.大棚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4(7):147.

草莓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从品种选择、繁殖、整畦施肥与适时移栽、田间管理、病虫鼠害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草莓小拱棚栽培技术,从而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的多年生植物。草莓露地栽培易发病,不仅不利于无公害生产,且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滨海县蔡桥镇农技站多年来进行地膜覆盖栽培试验,产量可达39t/hm2,比普通栽培产量提高22%~28%。现将小拱棚栽培草莓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选择具有丰产、抗病、质优、适合于本地区栽培的品种,主要有丰香、鬼怒甘、春香和女峰、鸡心、新明星、巨早、五月香、明宝等。选苗应选母本圃而不用生产圃的苗。

2繁殖

采用匍匐茎繁殖,选用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4月中下旬摘除母株上的老叶、病叶和花茎,带土移植到土壤肥沃、没有种植过蔷薇科作物的地上,株行距80cm×100cm,约种1.5万株/hm2。

3整畦施肥,适时移栽

选择排灌方便的壤土或砂壤土的地块,施厩肥75t/hm2或鸡粪肥30t/hm2、过磷酸钙1 500kg/hm2、石灰1 500kg/hm2作基肥。按畦宽50~60cm、畦高15~20cm、沟宽20cm整畦。草莓移栽前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雾1次,带药移栽。整畦后,种植穴及周围土壤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浇消毒。合理密植,株距为25cm、行距为25cm双行种植,种植6.75~7.50万株/hm2。单株有4~6片叶的分蘖苗在花芽分化的基础上尽快移植,定植时间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

4田间管理

4.1适时覆膜保温

种植15d后,用幅宽1.2m的黑色地膜覆盖;初果时(约种植30d后),搭棚覆膜保温,冬季可通过掀开畦两头的塑料薄膜来控制棚内温度。

4.2肥水管理

草莓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进行4次追肥,可确保收成4档果。第1次为催苗肥,在定植后2~3d施,以氮肥为主;第2次为催果肥,在开花前施用含硫的三元复合肥150~180 kg/hm2;第3次在第1、第2档果采收后进行,施用复合肥150~180kg/hm2;第4次在第3档果采收后进行,施用复合肥120~150kg/hm2。在草莓定植后至现蕾前,可沟灌水,后掀膜通风;现蕾至开花前,一般不必灌水;开花期以后,土壤的含水量不能低于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0%;果实膨大期,土壤中的含水量不低于最大持水量的60%。春季多雨,应注意排水。

4.3植株整理

每株以保留2~3个花枝为宜,并保留12~15片健壮叶,及时摘除老叶和病叶,各档花保留9~13朵。各档花序在果实快采收时,应及时摘除,以刺激新花序抽生。

5病虫鼠害防治

病毒病是危害草莓生产的重要病害。目前世界各地已报道的草莓病毒及其类似病害有25种。草莓病毒是以蚜虫、线虫为主要传播媒体,危害面广。病毒病的防治方法:①培育和栽培无病毒秧苗。培育无病毒母株,栽培无病毒苗木,实行严格的隔离制度是防治病毒病的根本措施。无病毒苗在生产中要2~3年更新1次,在病毒侵染率高的地区及大棚、日光温室草莓园每年都要更新。为了防止栽培的无病毒苗被蚜虫传病毒侵染,无病毒苗的栽植区应离老草莓园2km以外。②病毒检疫。在引种时,要严格进行检疫,提高检测手段和技术,实施引种隔离检验制度。③防止蚜虫传播。蚜虫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蚜虫的活动高峰为5~6月,在这个时期喷药,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可显著地减少草莓病毒病的发病株率。也可利用蚜虫回避银色反射光的特点,用银色聚乙烯薄膜覆盖母株防治蚜虫。④及时进行轮作和倒茬,尽量避免在同一块地上多年连作草莓。⑤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在田间如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烧毁,减少侵染源。灰霉病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50%扑海因2 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用10%世高水溶性颗粒剂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蛴螬、地老虎用90%敌百虫450g/hm2对水750kg灌根;蚜虫用10%吡虫啉1 500倍液喷雾防治。田园灭鼠用7.5%杀鼠谜鼠剂配制成毒饵毒杀。

6适时采收

一般在花谢后约30d可采收。以采鲜果食用为目的,质地软的品种,在果面着色80%、即8成熟时采收;肉质细密品种,则可以在近全熟时采收。采摘果实时连同果柄一起摘。

参考文献

[1] 张付伟.草莓保护地栽培技术要点[J].山东蔬菜,2007(1):27.

草莓的栽培技术及管理方法范文第5篇

荆门市地处湖北省中部,丘陵面积较大,黏性土壤较多,种植草莓开沟起垄采用人工操作,劳动量大且起垄的质量难以达标。荆门市金袁集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草莓大棚种植,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摸索出水旱轮作机械开沟起垄多层覆盖栽培草莓技术,实行轻简化栽培,省工省力,生产效益高。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1 茬口安排及效益

草莓于9月下旬定植,大棚+中棚保温防寒越冬,11月下旬始收,次年4月下旬罢园,每667 m2产量1 500 kg,产值3万~4万元,投入0.5万元(不含劳务);水稻5月上旬直播,9月中旬收获,每667 m2产量600 kg,产值0.15万元,投入0.05万元。每667 m2全年产值可达4.15万元,除去生产成本,纯收入3.6万元。

2 草莓机械开沟起垄技术

使用旋转式开沟器起垄,旋转式开沟器由10~12个长臂旋耕犁刀片均匀环形排列,配备一台10匹(1匹=735 W)或12匹柴油机传动。水稻收割后先用机械全田旋耕1~2次,再用石灰按0.90~0.95 m间距划线,开沟机械沿灰线行驶,旋转式犁刀片可将下层板结土壤切割成碎土并堆积在两侧的栽培垄上,然后用铁锹人工清理沟中少量的泥土堆积在栽培垄上即可。栽培垄规格:包沟宽0.90~0.95 m,沟底宽0.25 m、沟开口面0.4 m,垄顶宽0.50~0.55 m,垄底宽0.65~0.70 m,垄高0.30~0.35 m。6 m跨度大棚开沟6条、起垄7条,为便于搭建中棚,两侧靠大棚骨架的1条垄加宽0.15 m,8 m跨度大棚开沟8条、起垄9条,力争田平土碎。

3 草莓多层覆盖栽培技术

3.1 栽培设施

①水泥骨架大棚 跨度6 m,顶高2.2 m,由2根水泥预制拱杆对接(螺杆链接并固定)成半圆拱,骨架间距0.8~0.9 m,长度因田块而定,以50~60 m为宜。三层覆盖(大棚+中棚+地膜),水泥骨架上覆w大棚膜保温,厚度0.06~0.07 mm为宜,越冬前在大棚内用钢管或竹片、毛竹搭建一个中棚,宽度比水泥棚减少0.4~0.5 m,高度比水泥棚低0.2~0.3 m,冬季中棚覆盖农膜保温防寒,农膜厚度0.05~0.06 mm为宜,栽培垄及垄沟覆盖黑色地膜保温并减少地面水分蒸发。

②钢架大棚 跨度8 m,顶高3.3 m,拱杆间距0.8 m为宜,长度因田块而定,以50~60 m为宜。棚内搭建中棚,覆膜方式方法同水泥骨架大棚。

3.2 栽培要点

①培育壮苗 4月上中旬选择优质、高产、适宜本地栽培的品种,如红颜、晶瑶、晶玉、章姬等,选择栽培田内无病虫优良单株,打掉老叶、摘除花枝,移植至育苗圃,成活后加强杂草清除、浇水、追肥等田间管理,夏季覆盖遮阳网遮荫,培育壮苗。如果草莓品种栽培多年,退化严重,应购买原种苗或组培苗进行繁育。

②整地施肥 9月中旬中稻收割后用旋耕机全田旋耕1~2次,深度10~15 cm,旋耕前每667 m2撒施45%复合肥(N-P-K=15-15-15)75 kg,优质腐熟有机肥2 000~3 000 kg;起垄前每667 m2撒施硫酸钾15 kg、硫酸锌0.5 kg、硼砂0.5 kg。

③定植 9月中下旬,选择阴天或傍晚定植,每垄栽2行,株距0.15~0.20 m,靠大棚边的1条垄定植1行,每667 m2定植6 000~8 000株。

④田间管理 a.遮阳网覆盖遮荫。定植前2~3天覆盖遮阳网遮荫降温促进成活,定植后覆盖7~10天至成活后揭除遮阳网。

b.及时浇水追肥。定植后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保证成活。草莓成活后每10~15天叶面喷施0.2%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采收1~2批果实后,每667 m2随水冲施速效性钾肥8~10 kg,以后每采收1~2批果实后施肥1次,用量同前。

c.清除杂草。定植后覆盖地膜前气温较高,杂草生长较快,及时人工拔除,慎用百草枯等除草剂。

d.覆盖地膜。定植成活植株具有一定大小(株高10~15 cm),每畦地面覆盖两幅0.7 m宽地膜,垄顶重叠10~15 cm,地膜开孔将苗引出。

e.及时整枝。清除老叶、病叶、病果和匍匐茎,带到棚外堆置处理。

f.蜜蜂传粉。开花期,每个大棚放置一箱蜜蜂,次年4月上旬撤除。

⑤覆膜保温防寒 10月上旬以后,气温逐渐下降,及时覆盖大棚膜,大棚两侧各安装0.5 m高的裙膜并用卡槽固定,6 m跨度大棚覆盖9 m宽顶膜、8 m跨度大棚覆盖12 m宽顶膜,厚0.06~0.08 mm,每隔2~3 m安装一道压膜线。冬季中棚覆盖农膜防寒,晴天将中棚膜收起,阴天、夜晚覆盖。棚温达到25℃以上时通风降温除湿,保持棚温20~25℃为宜。

⑥病虫防治 草莓易发生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和蚜虫。炭疽病发病初期用25%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灰霉病发病初期用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灰霉一号(嘧霉胺)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病发病初期用70%甲硫・乙嘧酚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5 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或挂黄板诱杀防治。

⑦采收与保鲜 11月至次年4月及时采收上市,采收时用手指捏住已成熟果实,轻轻转动使果柄与果实脱离,轻拿轻放,防止损伤浆果表皮,失去商品性。采后按大小分级包装,采用泡沫箱保护运输。

4 水稻直播种植技术

4.1 播前处理

5月上旬,草莓罢园后清除田间杂草,每667 m2撒施30%复合肥(N-P-K=15-8-7)30 kg,灌水旋耕,达到田平泥活。

4.2 播种

①播期 5月上旬播种为宜。

②播前准备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晒种后进行泥水选种捞出空秕粒,再用25%咪鲜胺乳油2 000~3 000倍液浸种6 h,用清水反复清洗,然后催芽2~3天,谷芽长1.0~1.5 cm,催芽过程中掺适量湿沙防止芽过长相互缠绕。

③整地 直播水稻的田面一定要整平,畦面高低相差不超过3 cm。每隔3 m左右开1条畦沟作为工作行,以便于施肥、打农药等田间管理。

④播种 常规稻每667 m2播种3~4 kg,杂交稻每667 m2播种1.75~2.00 kg。为保证播种均匀度,可以采用定畦定量的办法,先稀后补,即先播70%的种子,再用30%的种子补缺补稀。在播种后20~25天要及时进行田间查苗补苗工作,移密补稀,使稻株分布均匀,个体生长平衡。

4.3 田间管理

①水分管理 播种至三叶期水不上畦面,保持畦沟里有水,但如果畦面出现丝裂,则可在傍晚或清晨灌“跑马”水;三叶期至分蘖末期间歇灌溉,分蘖中后期及时晒田;幼穗分化期遇低温或高温灌深水保护,孕穗至抽穗期灌寸水;灌浆期干干湿湿管理。

②除草 播后选用直播水稻田专用封闭除草剂及时进行土壤封闭。在小秧3~5叶期,杂草出现第1高峰期,抢晴天及时用药,针对田间杂草谱广,每667 m2用2.5%稻杰(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50~60 mL/防除。用药前田间排水,及时喷药,药后上水护苗,保水3~5天。

4.4 病虫防治

做好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曲病及二化螟、三化螟、稻v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参考文献

[1] 刘建军,许洪富.水稻―大棚草莓轮作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2012(10):37-38.

[2] 陶福英,周海东.大棚草莓―丝瓜高效栽培模式技术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15(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