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草莓育苗技术

草莓育苗技术范文精选

草莓育苗技术

草莓育苗技术范文第1篇

为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推进新时期长丰草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草莓产业开发区规划为引领,以品质保证、品牌保护、综合效应提升为重点,创新种植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引进示范推广草莓新品种,创建著名农产品品牌,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健全草莓工厂化育苗、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商品化加工产业体系,全面提升草莓科技水平、标准化水平、质量效益水平和市场营销水平。

二、目标任务

到十二五末,全县草莓设施栽培面积达20万亩,优化区域布局,壮大产业集聚区,产品质量安全达100%,健全营销流通体系,打造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草莓产业基地。

三、工作重点

(一)壮大草莓种植规模。大力实施草莓南进工程,提升北部水湖镇、罗塘乡、左店乡、杜集乡草莓老区;壮大中南部义井乡、朱巷镇、庄墓镇、下塘镇、杨庙镇、陶楼乡、造甲乡、双墩镇、岗集镇草莓产业发展新区,培育一批千亩以上“一村一品”特色示范村,建设集中连片规模生产基地和精品园区,逐步形成产业集聚群。

(二)推进草莓标准化安全生产。按照科技草莓、绿色草莓的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农残检测室建设向草莓专业合作社和批发交易市场延伸,实现生产、销售环节全覆盖,明确职责,确保草莓质量安全。依托草莓专业合作社和企业,有效推行“十户联保”制度,建立基地档案和追溯制度。创新草莓现代化营销方式,在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等各个环节上推行全程监控,通过标识标志、条形码等手段,建立产品的“身份证”,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

(三)大力推广草莓脱毒种苗。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借助农业物联网技术,提升草莓脱毒组培育苗技术,引进专业化公司开展立体种苗繁育,建立规模化育苗基地;充分利用农技示范性项目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方式,引导农民使用草莓脱毒种苗,提升草莓单产和品质。

(四)抓好草莓市场营销。以促进销售、做强品牌、服务莓农、宣传长丰为宗旨,精心筹划和举办好一年一度中国长丰草莓文化节,积极参加全国性农交会、农展会等节会活动,广泛宣传推介,拓宽销售市场。做好草莓客商引进服务工作,确保草莓销售渠道畅通。

(五)发展草莓采摘观光旅游。大力发展草莓休闲观光产业,做好草莓休闲观光的策划、组织、包装,创新营销方式,广泛利用互联网、报刊、电视、广播等多种新闻媒体和农业展会等活动,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宣传推介。鼓励引导草莓休闲观光基地园区建设,在县城水湖以及岗集、双墩等乡镇建设高档次草莓采摘观光园。

(六)成立长丰草莓研究所。聘请一名国内著名草莓专家领衔,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参与,以政府为主导,成立长丰草莓研究所,纳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管理。促进长丰草莓产业技术研发,开展草莓品种选育,“五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草莓深加工产品研发等,加强与国内外草莓专家交流合作,为长丰草莓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七)建设长丰草莓展览馆。为展示长丰草莓发展历程和发展成就,发展丰富长丰草莓独特文化,在水湖镇草莓产业集聚区设计建设长丰草莓展览馆,积极对外宣传展示“中国草莓之乡”、“设施草莓第一大县”、“魅力长丰”美好形象。

(八)设计草莓精品包装。围绕一线城市高端市场,依托专业营销公司,策划营销模式,设计精品包装,实行分级采摘、分级包装、分级销售,提升长丰草莓品位、价值和品牌效益。提高规范使用“长丰草莓”标志标识水平。对伪造、冒用、超范围、过期使用“长丰草莓”标志标识及包装物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不断提升“三品一标”的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

(九)开发草莓产品精深加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开展草莓酒、草莓酱、草莓果脯等高附加值草莓产品的加工销售,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我县草莓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及可持续性。

四、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建设一批草莓精品园。按照部级园艺标准园创建标准,借鉴北京昌平区连栋玻璃温室设施栽培展示模式,在草莓种植集中区的水湖、罗塘、左店等乡镇创建2-3处面积300亩以上的精品园。具体为,水湖镇在现有部级标准园的基础上,南延西扩,提升档次和规模;罗塘乡在高速公路连接线、左店乡在合水路沿线,选好位置,各建设一处草莓精品园,集技术示范、文化展示、休闲观光、采摘旅游等综合功能于一体,提升长丰草莓文化内涵和品位,形成集聚展示效应。

(二)加强草莓批发交易市场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为引导,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在水湖镇新(扩)建规模150亩的草莓批发交易市场,增强服务保障功能,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立草莓精品包装销售区,引导高端销售市场,规范交易,推行电子结算方式,并把县城水果批发市场一并纳入管理。

(三)建设草莓物联网。利用省气象局项目资金,依托合肥市艳九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草莓标准化示范基地,建立草莓物联网试点基地200亩。采用目前国际上先进的连栋温室大棚进行生产,温控、湿控、药喷、滴灌全程自动化,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全程化管理。按照物联网建设标准和操作规范,配备安装有线网络系统、气象遥感监测系统、传感信息收集系统、系统总台监控系统、手机视频模拟控制系统等。引进以色列最先进的物联网集成控制设备,确定专人负责管理,建立草莓质量安全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可追溯机制。

(四)出台优惠政策。

1、草莓设施装备奖补:草莓精品园区采用玻璃或阳光板材料建设连栋温控大棚的,每平方米奖补200元。

2、草莓立体育苗奖补:新建8米宽钢架大棚,开展立体育苗或高效立体栽培展示,集中连片10亩以上的,每平方米奖补30元。

3、设立草莓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机具等科技推广应用补助资金100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草莓产业提升行动的组织领导,县成立草莓产业提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四个专项工作组,即以县农委牵头的生产发展工作组,以县工商局牵头的市场管理工作组,以县质监局牵头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组,以县公安局牵头的市场治安工作组。建立健全草莓产业发展体制机制,草莓主产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负责草莓产业提升行动建设实施工作。

(二)落实扶持政策。全面宣传贯彻落实省、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以项目为抓手,按照农业产业化、特色种植业、农业园区等项目申报条件,加大项目申报力度,积极争取省、市政策资金支持,促进草莓产业加快发展。

(三)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预算安排草莓产业提升行动专项资金,重点用于草莓育苗、草莓精品园区、批发市场建设、科技推广应用、办节和参展参会等方面。有关乡镇(区)也要按照一定比例配套草莓产业提升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草莓产业发展力度。

草莓育苗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观光农业;电子商务;融合

目前,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国民闲暇时间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观光农业正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农业产业实现“农游”合一、生产与生态并重成了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观光农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现代商业的方向和全新商业模式,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但是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局限,除了一些干果和土特产外,大多数生鲜农产品因为不利于长途运输或物流成本太高,只能选择微信订单、同城配送等近距离的网络销售模式。观光农业的休闲旅游和农事体验活动,正是提升当地特色农产品在局域内的知名度和认可度的有效途径。因此,实现观光农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将是未来观光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成县观光农业的现状

成县观光农业起步较晚,多是以农产品采摘体验和农家乐为主,功能单一,产品开发层次低,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全县除了成县晨兴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无公害蔬菜采摘、草莓采摘以及广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樱桃采摘外,其余都是前些年的农家乐,只有餐饮功能,没有农业生产功能。而在已实现农产品采摘的晨兴园区和广丰园区,也因为生产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生态景观不足,只能满足采摘体验,而不能满足旅游观光的需要,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观光农业。因此,在该县今后观光农业的发展中,应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开发乡村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资源,养生、健身和回归自然的内容,从而使休闲农业向高品味、高层次、多功能方向发展[1]。2020年鸡峰镇在鸡心村打造的休闲娱乐基地,集观光与娱乐为一体,成为该县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基地,通过抖音、快手平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二、成县电子商务的现状

成县做为全国电商百强县,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直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建有高标准的电商孵化园,与阿里巴巴等多家大型电商平台合作,电商发展水平在全国贫困县中名列前茅。电商农产品以核桃和土鸡蛋、土蜂蜜、手工挂面等土特产为主,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为该县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蔬菜、鲜果等生鲜农产品方面,因为季节性较强,且受物流的限制,产品的电商化程度依然不高。蔬菜、鲜果等生鲜农产品又是实现观光农业不可或缺的支柱产品和重要经济增长点。因此,打造功能完备的观光农业园区,并将观光农业与电子商务相融合,通过电商带动农产品的销售,通过销售做大电商,是实现农产品价值最大化、农业产业效益最大化和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双赢途径,也是该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打造合格的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

2018年起,成县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对传统农业进行产业化升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和经营基础的成县晨兴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优美、质量安全、功能完备的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园。并依托该县农业电商发展较好的优势,促进观光农业与电子商务融合,达到通过电商带动农业,通过农业做大电商,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成县晨兴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店村镇新村,合作社现有示范种植基地面积4.33hm2。建有现代化新型材料大棚59座,主要用于育苗的新型材料日光温室大棚1座380m2,连栋智能温室1座1036m2,建成面积6600m2的13连栋大棚和一个年育苗能力达到500万株以上的集约化育苗场,3个库容300m3的果蔬保鲜库。合作社主要致力于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和推广,无公害蔬菜产业覆盖店村镇新村、大寨、卯堡、张寨等主要蔬菜产区。合作社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产地认定面积333.33m2。黄瓜、西红柿、辣椒等获得产品认证。采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农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产发展模式,通过名、优、特等绿色无公害蔬菜品种引种试验,筛选出适宜成县栽培的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并大面积推广。辐射带动店村镇黑山、石关两个贫困村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动全镇贫困户110户以上,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

(二)技术优势

合作社示范种植基地利用新型材料日光温室大棚育苗、采用育苗穴盘、现代化立体栽培、精准配方施肥、自动化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等育苗设施进行标准化育苗,利用新型材料大棚进行春提早、秋延后反季节栽培,采用水肥一体化节水滴灌设施和太阳能杀虫灯、诱虫黄板、防虫网、精准配方施肥等技术进行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种植,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产品,使用有机肥,严格控制化学肥料用量,整个生产过程都有详细的生产记录和生产档案,所有蔬菜产品由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定期检测,真正做到产地可追溯,质量有保证[2]。生产的主要产品种类有黄瓜、番茄、辣椒、甘蓝、水萝卜和草莓等。合作社还开展无公害蔬菜和草莓的采摘体验活动,深受当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每年元月,草莓上市时,正赶上学生放寒假,父母平时比较忙刚好利用这个时间带孩子在采摘园体验农事操作的快乐,让孩子亲近自然,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同时也为合作社的草莓找到了出路,同时还给合作社的采摘体验农事活动做了宣传。

(三)人才优势

成县晨兴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农技中心农艺师汪勇牵头领办。2017年,成县农技中心又选派3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2名)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开展技术指导工作,充分调动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该县农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推广工作探索出新的模式。

(四)发展打算

1.做大做实核心农产品生产,找准效益增长点。以合作社高标准的无公害蔬菜和无公害草莓生产为基础,做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以产品采摘体验促进观光旅游,以观光旅游带动产品销售。2.完善生产基础设施,打造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增加休闲、娱乐、养生、健身和回归自然的内容,提升观光农业的品味和功能。3.提高科技含量,开展立体种植、无土栽培、名优新特品种引进示范,以高新农业技术措施增加观光农业的新鲜感和吸引力。4.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园区的产业引领作用,并增加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促进观光农业与电子商务融合

(一)利用品牌优势开发电商产品

利用合作社已经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优势,加快商标注册,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选择适宜的产品包装,进行产品分级和精细包装,开发适合短距离运输和同城配送的电商产品。发挥品牌优势和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影响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

(二)搭建网销平台,提高网销比例

通过与成县电子商务中心合作,利用全县发展成熟的农产品电商网店销售合作社产品,增加产品的网络销售比例,扩大知名度,提高经济效益。

(三)完善同城配送网络

扩大与微商、外卖等同城销售平台的合作,加强宣传,增加订单量,提高优质特色无公害农产品的社会认可度,同时扩大园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宣传优势

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的宣传优势,通过组织网店促销活动、网络投票活动、集赞送奖品活动等,开展互动参与,全面宣传园区观光农业的特色和优势,吸引社会各届关注和体验,使农业休闲观光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综上所述,成县的观光农业虽然起步晚,发展水平低,与电子商务的融合程度也还很低。但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还是积累了一些有用的经验,总结了一些发展思路。相信通过几年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农业产业效益最大化,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使农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孙艺惠.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济地理,2007(5):835-839.

草莓育苗技术范文第3篇

20*年*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98.8万亩。其中,水稻是我市播种面积最大的种植业,也是我市第一大粮食作物,负有确保全市粮食供应安全的重任。蔬菜是我市农业产值最高的种植业,是发展最快,农民受益最多的主导产业,也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主要亮点。近年来,我市农作物育种技术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如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研究达国内领先水平,单产已突破834千克。目前,我市已选育出10个杂交粳稻品种,早籼稻及晚粳稻新品种2个;选育出瓜菜新品种15个;选育出杂交抗虫棉新品种1个。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重大战略任务。在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竞争等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我市主要农作物种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育成品种市场竞争力不高。生态适应区域范围太小,大量出口创汇蔬菜良种依赖进口,育种缺乏优质专用型种质资源;二是育种手段仍以常规为主,高技术育种技术急需建立,一些关键育种技术有待突破;三是种子产业化水平低,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种业企业。因此,充分发挥我市主要农作物育种的优势,提升农作物育种创新能力和育种水平,通过实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重大科技专项,有效地保持和发挥我市在水稻、瓜菜、棉花育种领域国内先进地位,对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民增产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总体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推进我市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自主创新为核心,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品种和品质,提高效益、安全为中心,以实施本专项的重大攻关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抓手,通过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的有机融合,选育优质高效品种,结合新品种繁育、中试(示范)、推广,进一步增强水稻、瓜菜等主要农作物产业的创新能力。为*乃至全国的粮食、瓜菜等农产品的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全面提升我国水稻、瓜菜等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我市种植业向优质、安全、高效方向跨跃发展。

2、发展目标

建立和完善新型的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市水稻、瓜菜、棉花等品种培育持续创新能力。通过攻关,使我市的籼粳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常规水稻品种和瓜菜品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获得1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和发明专利;培育优质、安全、广适应性新品种8-10个,其中具有重大推广前景的品种5个,获得新品种保护3个;组织实施重大成果转化项目3-5个;建立一批规模化的种子生产基地,新品种累计推广500万亩以上。

二、发展重点与主要研究领域

(一)重点研究领域和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1、水稻育种技术

籼稻、粳稻、糯稻种质资源收集,构建核心种质,有利功能基因的挖掘;理想株型及强光合生理功能晚稻、早稻、常规稻新品种定向培育技术;优质、安全亚种间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技术;水稻褐稻虱、条纹叶枯病抗性资源的创制及利用技术;光温敏型雄性不育系选育和利用技术;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2、瓜菜育种技术

芥菜类、瓜类、豆类、茄果类、草莓等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分子评价技术;核心种质资源构建、重要新基因发掘与重要性状功能基因克隆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和定向杂交育种技术;功能型与加工专用型新品种选育技术;特异种质材料的创建与雄性不育系的开发利用技术;瓜菜高产、优质、抗病、抗逆育种技术;高亲和性瓜类嫁接砧木种质资源的创制技术;草莓杂交育种技术;优质鲜食、加工草莓品种选育。

3、棉花育种技术

棉花种质资源收集和鉴定评价与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选育技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聚合育种技术、杂交和系统选育技术;抗黄萎病、抗棉铃虫筛选鉴定技术;抗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棉铃虫、棉蚜、抗干旱、盐碱及除草剂、提高棉纤维长度、强度及改善纤维柔性、细度等定向基因转化技术;三系杂交棉育种技术。

4、水稻高产稳产配套栽培技术与制种技术

水稻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超级稻环保型栽培技术;水稻节本增效轻简精准栽培技术;抗(耐)逆境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水稻持续高产、超高产理论与栽培模式;水稻两熟或多熟制持续生产关键技术;适宜机械化制种技术;确保种子纯度的繁种技术。

5、瓜菜高效安全产业化配套栽培技术与制种技术

瓜菜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精准栽培技术;主要病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瓜菜专用育苗基质和土壤连作障碍克服技术;主要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利用雄性不育系高效杂交制种技术;创汇蔬菜良种配套栽培技术;瓜菜及砧木高效省本制繁种技术;草莓标准化栽培技术。

(二)中试、示范和成果转化

1、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推广与产业化。

重点推广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甬优6号、甬优9号等;推广杂交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实施新育成品种生态适应性鉴定及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力争有一批新品种通过国家、省、市的审定;优质稻谷加工与大米配色技术。

2、高效、安全水稻新品种选育及推广。

重点推广早籼新品种甬籼69;推广优质、安全晚粳稻新品种宁03-88,宁04-81等品种;重点推广省本高效的单季直播、机械插秧等技术;育成新品系参加省、市各级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育成能作主栽的新品种。

3、优质瓜菜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

重点推广已育成的芥菜类、瓠瓜、甜瓜、豆类、茄果类等功能型、加工型新品种;瓜菜产后加工、保鲜与贮运技术;新育成品种在省内外作生态适应性试验示范。

4、棉花育种技术

重点推广抗虫杂交棉新品种慈杂1号在浙江棉区及长江流域等适棉区种植;研究慈杂1号主要栽培因子肥料与密度构建的主要技术指标,完成高产优质低耗的配套栽培技术;选育的慈杂5号和慈杂6号参加浙江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力争育成我省主栽品种。

5、主要创汇蔬菜品种国产化及标准化生产技术

重点推广已育成的刀豆、榨菜、加工甘蓝等新品种及其配套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创汇蔬菜品种高效制种技术;新型生物农药、性诱剂推广等。

6、优质鲜食草莓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安全栽培技术

重点推广日本引进的新品种“红颊”和自主选育的新品种“凤冠”;建立良种繁育资源圃;试验示范遮荫避雨育苗技术和示范推广专用育苗地育苗技术;示范推广土壤杀菌、草莓专用有机肥、微滴灌灌溉、蜜蜂放养、温湿度调控等多样化增效技术。

7、水稻高产稳产配套栽培技术与制种技术

水稻重大农业生物灾害性病虫预测与控制技术试验与示范;制定水稻节本增效轻简精准栽培技术规程;抗(耐)逆境高产栽培关键技术试验与示范;水稻持续高产、超高产理论与栽培模式试验与示范;水稻两熟或多熟制持续生产关键技术试验与示范。

8、瓜菜高效安全产业化配套栽培技术与制种技术

瓜菜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精准栽培技术试验与示范;瓜菜专用育苗基质和土壤连作障碍克服技术试验与示范;主要蔬菜工厂化育苗技术开发与示范;创汇蔬菜国产化良种高效制种技术。

三、重点项目

根据本专项目标,未来5年,应组织实施8个重大专项。

1、安全、优质、广适超级杂交水稻育种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研究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创制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新材料;选育广适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研究超级杂交水稻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超级杂交水稻种子标准化规模生产关键技术,制定超级稻种子生产技术标准;研究超级杂交水稻稻谷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制定超级杂交水稻稻谷生产技术标准;研究和建立超级杂交水稻种子产业化的经营体制。

预期目标:

育成适宜于长江中下游不同生态稻区不同栽培季节种植的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3-5个,在省级以上区试中比对照增产15%以上,单季百亩方均产超800千克,连晚百亩方均产超700千克,米质达国标优质稻谷3级以上标准,抗1-2种主要病虫害,对穗期高温和低温的耐性达到常规稻水平,最适宜种植区域由目前的两个纬度带扩大到4个纬度带。育成组合的应用面积由目前的100万亩发展到200万亩;育成不同遗传组份、不同形态类型和不同生态类型的水稻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各3~4个;力争在不同遗传组份的早、中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选育上有重大突破。

2、安全、高效水稻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

研究内容:单季晚粳(糯)稻新品种选育;双季晚粳稻新品种选育;特早熟晚粳稻新品种选育;早籼专用稻新品种选育;功能型晚粳(糯)稻新品种选育;安全、高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各种特异性状种质资源创制。

预期目标:

育成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2~3个,新品种要求比同类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或较抗稻瘟病(3~5级)、白叶枯病和褐稻虱(5级),稻米品质达到部颁优质稻米标准3~4级;新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审定;总结制定一套与新品种相配套的安全、高效的高产栽培技术。建立早晚稻新品种百亩示范基地3-5个,年推广面积50万亩,累计推广面积150万亩。

3、优质抗病瓜果类及瓜类砧木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甜瓜种质资源收集、鉴定、创新;采用杂交育种和优势育种手段,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育系列优质甜瓜新组合;采用杂交育种和优势育种手段选育西瓜、甜瓜和黄瓜专用嫁接砧木品种;进行整枝、嫁接、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等配套高效生态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制定甜瓜无公害栽培技术标准;研究甜瓜及砧木高效制种技术,提高种子产量及质量;草莓加工、鲜食专用品种杂交选育技术研究;对现有品种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攻关;选育的新品种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研究。

预期目标:

收集甜瓜种质资源100份,并建立甜瓜种质资源圃1个;育成优质甜瓜新组合2-3个;网纹甜瓜品种要求座果容易,平均单果重1-1.5千克,网纹美观,中心糖度15%,较抗白粉病;洋香瓜选育生长前期较耐高温强光照后期耐低温的秋季专用品种;薄皮甜瓜较*海东青增产12%以上。

选育瓜类专用嫁接砧木品种1-2个;要求耐重茬,对枯萎病等主要土传病害的防效达到90%以上,嫁接后不影响品质;新品种申请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总结配套高效生态关键栽培技术措施,制订一套甜瓜无公害栽培技术标准;建立新组合推广示范及高效生态栽培技术示范基地3个,累计推广示范面积3000亩。

选育鲜食草莓新组合1-2个,要求育苗和大田栽培容易,果实圆锥形,色泽鲜红,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以上;果皮不易破损,较耐贮运;果实大,平均单果重15克以上,产量较当前主栽品种“丰香”高10%以上;在长期低温条件下连续结果性强,畸形果少;较抗(耐)炭疽病、白粉病等主要病害;总结出一套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

4、主要创汇蔬菜良种国产化与配套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收集研究小松菜、高菜和其他叶用芥菜、刀豆等种质资源;利用航天育种、杂交育种等手段,选育系列适宜加工的小松菜、高菜和刀豆新品种;制定小松菜、高菜和刀豆无公害栽培技术标准;分析小松菜、高菜和刀豆等蔬菜品种中主要营养成分,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对其营养成分和商品性状的影响;探索降低腌制高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并制定加工操作规程和技术质量标准;研究小松菜、高菜和刀豆等高效制种技术,提高种子产量及质量;建立技术示范基地,进行良种推广应用。

预期目标:

育成能替代进口品种的小松菜、高菜、刀豆等加工蔬菜品种3-4个;制定小松菜、高菜和刀豆等无公害栽培技术操作规程;试验总结出小松菜、高菜和刀豆等蔬菜品种高效制种技术;建立良种生产基地1个,面积为200亩以上,年提供蔬菜良种1万千克以上;建立创汇蔬菜示范基地2个,累计推广良种与配套技术5000亩次。

5、加工型芥菜类蔬菜新品种选育及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

从国内外引进鉴定、评价芥菜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毒病的田间自然鉴定,为培育优质、抗病、丰产的芥菜新品种筛选抗源;创建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变异材料,以榨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不育源,通过变种间杂交和回交的方法,转育叶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创造新的雄性不育材料,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航天育种、化学诱变等手段创造及筛选变异材料;采用杂交育种和优势育种手段,选育系列芥菜品种,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制繁种技术研究和繁种基地的建立,种子销售网络、售后服务体系建设;芥菜新品种(组合)无公害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预期目标:

收集加工型芥菜(榨菜、雪菜)种质资源150份,建立芥菜种质资源圃1个;筛选获得抗病毒病的芥菜(榨菜、雪菜)材料2-3份;育成优质、高产、抗病、适宜加工的芥菜新组合3-4个;制定芥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综合防治病毒病措施及降低腌制芥菜亚硝酸盐含量的技术体系;建立新组合推广示范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基地2个,累计推广面积3000亩次。

6、地方特色蔬菜品种资源搜集、保存、创新与利用

研究内容:

搜集脆瓜、菜瓜、葫芦、黑油茼、矮抗青、茄子、豇豆等地方种质资源,鉴定其生物学特征特性,通过提纯复壮,保存种质资源;采用杂交育种和回交转育等手段,创造特异种质材料,选育新品种;研究适合*地区高效、生态、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和高效制种技术。

预期目标:

搜集、鉴定与纯合脆瓜、菜瓜、葫芦、黑油茼、茄子、豇豆等地方品种20个;创制高抗白粉病种质脆瓜及耐高温茄子材料各1份;选育脆瓜、菜瓜、黑油茼青菜、茄子、豇豆等新品种6个;总结制订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规程和高产高效制种技术;累计推广地方特色蔬菜新品种1万亩次。

7、设施栽培蔬菜新品种选育

研究内容:

适宜我市设施栽培的专用甜瓜、黄瓜新品种选育;专用茄果类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优良新品种设施栽培专用育苗基质、栽培季节、肥水管理、温光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土壤连作障碍克服措施;设施专用蔬菜新品种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

预期目标:

育成设施栽培专用甜瓜、黄瓜新组合各1个,要求甜瓜耐低温弱光性好,早春坐果率高,中心糖度达15%以上,较抗蔓枯病、白粉病等主要病害;育成设施专用番茄、茄子、甜(辣)椒新品种各1个,要求番茄果实圆形,皮色鲜红,单果重15g左右,糖度8~9度,品质好,较耐贮运,甜(辣)椒果型大,单果重120g左右,果肉厚7~8mm,产量较当前主栽品种“中椒1号”提高8%以上。

8、高产、优质、低耗型棉花新品种选育

研究内容:

征集不同生态类型的棉花种质资源及亲本提纯;选育不同特色的杂交棉花新组合;创制大桃型及优质型棉花新种质;继续进行棉花抗虫育种;研究制定抗虫杂交棉花高产优质低耗的模式栽培技术;研究抗虫杂交棉人工制种技术标准。

预期目标:

通过抗虫转基因安全性评估1份;育成适宜于浙江棉区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棉区种植的棉花新品系1~2个,要求产量比对照杂交棉湘杂棉2号增产10~15%,棉花品质的主要性状比强度达到30cN/tex、纤维长度达到30mm,马克隆值达到国标;育成不同类型的棉花新品系2-3个参加省级或省级以上区域试验;力争杂交棉花品种在优质、大桃和高产类型上有所重大突破。

四、创新平台建设

为加速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创新体系建设,创建“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杂交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蔬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建设海南水稻、蔬菜育种基地等一批育种与良种繁育基地。

1、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建设*市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主要开展水稻、蔬菜、瓜果等种质资源的调查、引进、搜集、鉴定、评价、长期保存及DNA指纹图谱研究。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为我市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推广等服务。

2、*蔬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建设*蔬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开展地方瓜菜种质资源搜集、鉴定、利用等;选育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及高效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瓜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瓜菜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瓜菜产后商品处理及加工技术研究应用。

3、杂交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整合我市在杂交粳稻育种方面的优势资源,着力建设杂交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中心开展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新材料的创制,研究超级杂交水稻育种技术,选育广适应性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

五、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管理

由市科技局和市农业局、市农科院成立专项领导小组,领导本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工作,协调处理专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农业部门和相关种业企业要积极参与专项的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咨询委员会,负责专项总体方案及实施计划的制订,对专项实施的项目组织评审、项目承担单位的遴选,监督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开展项目的跟踪管理及绩效考核。项目采用课题负责制和首席专家负责制的方式,以择优委托或公开招标确定项目承担单位。

2、多渠道多方位加大科技投入

水稻、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涉及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主导作用,着力加大对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专项的资金投入。市科技经费以及其它各类支农经费将作相应安排,支持本专项的组织与实施。各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农业部门也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支持本地区开展涉及本专项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及成果转化资金、浙江省科技厅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资金的支持。今后五年,在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经营能力的同时,提取一定的经费反哺科研工作,同时,设立种业发展风险基金,每年从杂交水稻种子经营收入中每公斤提取0.2元,瓜菜种子销售利润中的10%作为风险基金,提高本专项实施的风险抵御能力。

草莓育苗技术范文第4篇

1品种选择

选择耐热、优质甜瓜品种甬甜7号。其为小哈密瓜杂交一代品种,脆肉型,中熟。果实椭圆形,白皮浅橙肉,网纹细密。具有耐高温耐湿性强、高抗蔓枯病、综合抗性好、不易裂果的优点。单果质量1.8~2.3kg,667m2产量2500kg以上。含糖量15%以上,肉质细腻,脆甜爽口。

2播种育种

2.1催芽种子用50~55℃温水浸泡30min,并不断搅拌,待水自然冷却继续浸种2.0~2.5h,然后捞出后用湿毛巾包裹好,毛巾以半干半湿为宜,置于28~32℃环境下催芽。约24h后,种子露出胚根即可播种。2.2营养钵制作采用基质育苗或营养钵育苗,使用50孔穴盘。可购买瓜类育苗专用基质,也可自制营养土,要求营养土疏松透气、不易破碎、保水保肥力好、富含各种养分、无病虫害。一般取未种过瓜类作物的大田土打碎过筛,每1m3拌入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5∶15∶15)1.5kg,混匀后使用。2.3播种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中下旬进行播种育苗,苗龄10~20d可定植。催芽种子播于苗床1~2d后即可出苗,1叶1心时移栽至营养钵,2叶1心时定植于大棚中。基质育苗直接播种于穴盘,待2叶1心时定植于大棚。若设施内温度较高,1叶1心时即可定植,可提高成苗率。2.4苗期管理播种到幼苗出土,棚内温度较高,早晚浇水,避免高温期浇水。浇水时一次性浇透,减少浇水次数。出苗后温度不能过高,可覆盖遮阳网降温,注意控 制浇水次数,水分多易造成徒长。越夏栽培苗期较短,可根据苗期长势用药1~2次,主要做好猝倒病、炭疽病的预防工作。

3定植

3.1整地作畦可接茬草莓等夏收作物,也可与草莓套种。一般667m2施有机肥500kg、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5∶15∶15)30kg、过磷酸钙30kg,其中有机肥2/3翻地时撒施,1/3与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及过磷酸钙混合后开沟施入,作畦后浇透底水,畦上铺设滴灌带,覆上银灰双色地膜待栽。爬地栽培,畦宽2m,沟宽30cm;立架栽培,畦宽0.7~0.9m,沟宽30cm。因浙东地区雨水充足,应重视排水工作,一般采用深沟高畦形式栽培,并在大棚四周开深沟。3.2定植爬地栽培,双蔓整枝,株距为50cm,栽培密度600~800株/667m2;立架栽培,单蔓整枝,株距40cm,栽培密度1200~1400株/667m2。定植前用制钵器按一定距离在畦面破膜打孔,将幼苗栽于孔内。定植后浇混有杀菌剂和肥料的定根水。一般选择晴天下午定植,定植后2~3d如温度过高、光照过强,可在大棚外侧或内侧覆盖遮阳网,以提高成活率。

4田间管理

4.1整枝留果整枝贯穿甜瓜整个生育期,伸蔓期甜瓜生长速度快,应及时整枝,一般每3~5d进行1次,把握前紧后松的原则。整枝宜选择晴天进行,同时配合用药防病,以利伤口愈合,减少病菌感染。留8~10节侧蔓坐瓜。结果蔓于授粉前留l~2叶摘心,非结果蔓全部摘除。瓜长至鸡蛋大小时,每蔓选留1个果形周正且无病虫害的幼果。若采用多批采收,第2批瓜坐果节位为17~19节。主蔓22~25节时打顶,多批采收适当延迟打顶。在整枝过程中,主蔓和侧蔓打顶后,往往又会抽生许多侧蔓,要及时摘除,以防养分消耗流失。

4.2温度管理越夏栽培温光充足,植株生长期间,注意通风降温,也可采用铺设遮阳网降温,以免植株灼伤。若秋季上市,在甜瓜生长后期,可适当关闭大棚侧帘和前后门保温。果实成熟期采用适当措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果实积累糖分。

4.3肥水管理甜瓜伸蔓期,667m2追施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5∶15∶15)5kg;甜瓜坐瓜7d左右,幼瓜开始迅速膨大,667m2滴施适量蔬菜专用速效肥或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5∶15∶15)5kg;坐瓜18d左右,喷1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和叶面肥,667m2滴施适量蔬菜专用速效肥或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5:15:15)5kg1次;坐瓜28d左右,喷施1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和叶面肥。不同的甜瓜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也不同。苗期温度高,需及时补充水分,定植时浇定根水;伸蔓期视土壤湿度情况浇1次水;定瓜后结合追肥浇膨瓜水1次,但水量不可过大,以免引起病害;采收前10~15d停止浇水,以利于增加糖分积累。

4.4授粉应采用人工辅助授粉、蜜蜂授粉,或喷施0.1%氯吡脲可溶液剂。人工辅助授粉一般在8:00~11:00进行,授粉后标记日期。蜜蜂授粉可选用耐高温性较好的意大利蜜蜂。氯吡脲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雌花开放当天或开花前1d,稀释后涂抹瓜柄或喷施在授粉雌花的子房上,使用浓度为10~20mg/L,氯吡脲使用的浓度与环境温度有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说明书来灵活调整。

5采收

当果实表面转为白色,结果枝叶片失绿变黄,即预示着果实进入成熟采收期。可根据运输距离确定采摘成熟度,一般于八九成熟时采收。采收时将果实带叶剪下,宜选在清晨或傍晚采收,瓜的温度低利于保鲜。

6病虫害防治

由于越夏栽培温湿度高,甜瓜易发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蔓枯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煤污病、黄化褪绿病毒病;虫害有烟粉虱、蚜虫、蓟马、菜青虫、红蜘蛛、潜叶蝇、黄守瓜。及时关注植株田间长势,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以预防为主,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早发现,早防治。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在果实采收前15d禁用农药,防止农药超标。

参考文献:

[1]林德佩.中国栽培甜瓜植物的起源、分类及进化[J].中国瓜菜,2010,23(4):34-36.

草莓育苗技术范文第5篇

1•1模式运行

杭州三叶蔬菜种苗公司是市农科院下属的集科研、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为一体的国有专业种子公司,成立于1990年。公司围绕蔬菜产业发展,以蔬菜研究所自主选育的新品种为重点,努力探索“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示范推广”的科研示范和推广应用模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种子种苗工程,已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叶”牌杭茄系列茄子和“采风”系列辣椒,自繁自育蔬菜品种20余个,为杭州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优良种子和优质服务。2007年公司组织科技人员申报科技攻关项目、种子种苗工程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9项,立项6项,到位资金52万元;引进萝卜、西兰花、春甘兰、辣椒、花椰菜、樱桃番茄等新品种30个,安排各类品种对比、观察试验6组,筛选出适合杭州市种植的新品种9个;在杭州本地和苏北等地建立成果转化基地(种子种苗基地)27hm2;在淳安、桐庐、建德、临安等地建立采风三号、杭茄一号、杭茄三号等蔬菜新品种示范基地200hm2;以项目为基础,以品种为突破,以种子为抓手,以示范促应用,加快成果转化和科技推广。2006和2007年度,公司累计销售各类蔬菜良种28.4t,销售额318.7万元,良种推广应用面积25500hm2,产值175048.1万元,用种农户可增效97370.3万元;其中公司自产品种数量22.3t,占经营数量的78.5%,占销售额的90%以上。

1•2适用范围

该模式适应于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或产品的商业化推广和转化。推广和转化的范围不受行政区域和对象性质的限制,推广、转化的面积、范围、规模大小不定。

2科研+农村专业合作社———院水产研究所+杭州天和水产合作社

2•1模式运行

杭州天和水产合作社批准成立于2005年8月,目前有社员114家,联系农户200余家,社内有养殖池塘650hm2,涉及养殖面积达800hm2。拥有温室、大棚、环道、孵化池等配套齐全的虾苗、鱼类繁育设施,年可供虾苗3.5亿尾,普通鱼苗3.8亿尾,名优新特鱼苗2.0亿尾左右。2005年杭州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将其列为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基地,与合作社共同开展技术研究、推广和成果转化工作。合作社成员原来以养殖四大家鱼、鲫鱼、鳊鱼、河蟹、罗氏沼虾、珍珠蚌、甲鱼等为主。开展合作后,水产所首先积极指导成员调整养殖品种,迅速推广引进开发的新品种。水产所向合作社提供名优新特品种三角鲂、杂交太阳鱼、长吻、杂交鳢、翘嘴红、蒙古红、花、唇、丁、梭鲈等新品种20多个,并协助引进和开发新品种,如花鲈、湘云鲫、日本中华鳖等,目前合作社年养殖产量达2400t;其次帮助成员拓展养殖范围。在提供优质苗种的同时,积极指导发展日本锦鲤、金鲫、朱纹锦等观赏鱼的养殖,现合作社年产日本锦鲤等观赏鱼500万尾以上,为合作社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第三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与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的难题。共同申报和编制了萧山区和杭州市的地方标准《无公害三角鲂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长吻生产技术规程》并在合作社内和其它养殖单位应用,使标准化无公害养殖技术迅速得到推广。第四是科研协作攻关。共同开展了《三角鲂高产健康养殖技术及示范》、《太阳鱼规模繁育及示范推广》、《长吻苗种繁育及产业化》、《观赏锦鲤引种及选育研究》等项目的科研协作和攻关,极大地促进了新品种、新模式的生产、开发能力,也为这些技术和成果的下一步推广、转化打下了基础。

2•2适用范围

该模式适应于种(养)技术要求高,更新换代快,经济效益明显的产业或品种。通过合作,科研部门能较快、较好地完成科研任务,出成果,出技术;应用单位也提前介入,为科研成果和技术的推广、转化打下了基础,迅速使成果和技术在一定范围内率先转化应用,从而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双方合作共赢,互惠互利。

3科研+研究或推广项目———院蔬菜研究所菌种站+“利用桑枝条屑栽种食用菌”项目

3•1模式运行

江、浙地区素有“丝绸之府”之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桑园面积大。以往每年春蚕饲养结束后,由于桑枝条的韧皮部较厚,既不是很好的燃料,也不易加工粉碎,因此往往有大量的桑枝条被丢弃田间、地头(杭州市15200hm2桑园每年修剪下来的桑枝条就达10万多吨),既影响农事操作,又污染环境。2005年浙江省及杭州市农技推广基金会同时将杭州市院蔬菜研究所菌种站“利用桑枝屑栽培食用菌”研究列为资助项目。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以项目为抓手,开展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工作。首先以桑枝粉碎机的研制为突破口,解决桑枝粉碎难的问题。由于桑枝条的粉碎一直沿用传统的杂木粉碎机进行,一天只能加工粉碎桑枝1000~1500kg;而且每隔20min必须更换一次刀片,刀片极易损坏,既严重制约了栽培规模的扩大,又给农户增加了生产成本。为此,课题组人员专门外出考察,并与机械制造企业联合开展桑枝粉碎机的研制工作。目前新研制的粉碎机每天可粉碎桑枝5000多公斤,已供应菇农使用30余台,深受欢迎。其次是以培训为基础,精选落实科技示范户。2007年分别在杭州市农科院、淳安县威坪镇、梓桐镇和建德市大同镇、梅城镇等地举办6期“利用桑枝屑栽培食用菌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450余人次。在杭州市蚕桑主产区落实利用桑枝屑栽培食用菌的科技示范户8个,栽培各类食用菌200多万袋,带动了近百户农民,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第三是狠抓菌种质量关,开展巡回技术指导。菌种站首先确保了生产用原种的质量,2007年累计供应优质原种3000多瓶;同时在各菌包生产大户制作菌包阶段,到制作现场进行指导,使生产成品率达95%以上。在出菇管理阶段,除派专人赴各地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外,还进行蹲点服务,现场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受到了广大菇农的好评。2007年在杭州地区淳安县、建德市、临安市、富阳市、桐庐县等的19个乡、镇示范、推广食用菌栽培384万袋(其中黑木耳137万袋、香菇90万袋、秀珍菇等157万袋),预计可采收鲜香菇480t、秀珍菇(姬菇、小白菇)550t、黑木耳85t(干),可新增产值1180万元,农民可增收570多万元。

3.2适用范围

该模式适应于实用性可物化项目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推广。针对生产中的关键难题和制约瓶颈开展立项攻关并迅速推广和应用项目成果。应用覆盖面广,带动范围大,农民收益高。

4科研+推广示范基地———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部级保护地草莓脱毒组培苗繁育推广示范基地

4•1模式运行

1998年杭州市院引进试种草莓新品种“红颊”,2006年1月通过浙江省新品种认定。2007年种植面积达420hm2,占杭州市草莓栽培总面积的25%以上,并辐射到省内、外草莓产区示范种植70hm2。为了加快“红颊”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我们以主栽区———建德市的部级保护地草莓脱毒组培苗繁育推广示范基地为示范点,致力于草莓良种三级繁育体系建设,从源头狠抓草莓种苗质量,以种苗促推广。由于莓农对组培苗缺乏认识,外加组培苗的价格偏高,莓农购买能力弱及不舍得成本投入,杭州市草莓种苗原来都是莓农自留自繁,导致种性退化、品质下降和产量、经济效益滑坡。为此,我们决定推行日本、欧美等众多草莓生产大国成功的经验———建立草莓良种三级繁育体系,在院本部建立原种苗圃,年繁原种种苗2.5万株以上;在推广示范基地建立一代苗繁育基地,2004~2007年共建立了157hm2的一代苗繁育基地,繁育了675万株的一代组培苗供繁殖用;最后将一代苗繁育基地繁育的二代子苗销售给莓农,从而促进了草莓组培子苗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同时注重抓示范工作,建设精品示范园,以示范促推广。通过扶持草莓栽培大户和育苗大户的形式,以提供组培原种苗、技术指导和帮助销售以及蹲点技术指导等形式建立育苗和高产栽培示范基地,累计建立了150hm2的优质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平均667m2产量1600kg,667m2产值1.4万元,667m2增收7053.6元,合计增效1622.328万元。

4•2适用范围

该模式适应于实用性可物化项目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推广。以基地作为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转化平台,辐射指导和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点多,面广,量大,范围、面积和效益等都呈放射状逐级放大。

5科研+科技培训、宣传———院科技处+科技培训、科普宣传

5•1模式运行

科技培训和宣传是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的主要工作之一。我们始终从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按照“学得会、用得上、有实效”的要求开展科技培训和科普宣传工作。2007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4期,受训5906人(次);组织和参与综合性科技下乡和科普宣传6次,组织参加农产品安全、农业新技术宣传、展览4次,展出图板41块,发放资料50余种19300多份,科技书籍100余册,提供蔬菜新品种40余种1550多份,全年接受咨询5000多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学员的好评,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肯定和支持。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对各区、县(市)农技推广人员、种养大户、园区、龙头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人员等农技骨干的培训采用“请上来”方式,由院科技处负责举办全市性农业实用技术短期培训班,以杭州市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市场信息、当前农业生产重点推广的新品种及先进实用技术等综合性内容为培训重点,增强他们指导农业生产和到生产第一线推广技术的本领。2007年举办了全市蔬菜、食用菌、水产、新农村建设等内容培训班4期,培训377人次。对农民的培训则采用“走下去”方式,由院各专业所(中心)负责,根据当地主导产业开展培训,主要是以单项实用技术为主,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和操作水平。如通过举办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培训班,为杭州市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培养了22名技术骨干和一大批社员、菇农,2007年学员栽培高温型秀珍菇新菌株—“闽秀”143万袋,共计采收鲜菇560多吨,产值达400万元。建德、余杭、淳安等地的学员通过培训,引进高温型珍稀食用菌新品种—金福菇31.2万袋,新增产值150万元,菇农增收50万元左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