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印刷企业监管

印刷企业监管

印刷企业监管

印刷企业监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印刷企业 内部控制 企业管理 成本管理

近些年来,随着原材料价格及劳动力人工成本的不断攀升,以及新媒体的不断涌现,这些都引发了诸多传媒集团(企业)越发地关注涉及新闻编采、印刷、广告发行等诸多环节的印刷成本控制问题。那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我国印刷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本文将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具体实施,从公司治理视角总结和分析目前我国印刷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主要问题,从而提出若干改进建议和措施,希望能抛砖引玉就教于各位同行。

一、目前我国印刷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剖析

众所周知,内部控制贯穿于印刷行业的各个经营管理流程,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且有助于最大程度地降低和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尽管诸多印刷企业意识到了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内部控制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内部控制的理念滞后

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具有片面性。一些企业将内部控制工作简单地归为应付政府政策监管的具体需要,把内部控制工作独立于业务环节,认为内部控制工作是财务部门需要完成的工作,并没有将其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结合起来。比如成本观念陈旧,将管理重点仅仅放在纸张损耗成本、油墨使用消耗及人员成本等方面,忽视固定资产折旧、销售费用与提成等环节,忽略了内部控制的目的是要防范风险,减少损失,从管理中要效益。

(二)内部控制的制度缺失

具体表现为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很容易造成资金和业务管理上的混乱,导致核算不实、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发生。比如印刷生产、业务及存储部门并未遵循相关岗位和人员分离的基本原则,就可能出现出入库时间和方式的肆意调整和修改,造成财务部门对印刷品的收发存数量很难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监督,最终出现账实不符的问题。

(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即便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也呈现出独立性受限的普遍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受企业规模的制约,大多数印刷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存在职责划分不清的缺陷,比如董事会与管理层人员配置重叠,出现执行与监督一人操纵的违规现象;一些印刷企业的内部稽核监督部门的权限受限,检查范围过窄,导致内部控制实施力度非常薄弱。

二、我国印刷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的若干举措

印刷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持续稳步的发展,就需要相应地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印刷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水平。根据上述若干问题的分析,基于如何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的基本思路,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树立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新理念

当前,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业界都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对于企业内部管控的重要意义,印刷企业因其产品品种多、更新快、时效要求高等特点,更加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求印刷企业树立内部控制的新理念,进行企业信息化的环境建设;在符合不相容岗位分工制度的基础上,设立专门的信息化部门,联合内部控制部门共同推动企业信息化,负责实施内部控制的信息化;不断加强成本管理,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战略目标相结合,实现物料采购、设计、印刷及售后服务等各个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二)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增强其执行力

为了更加有效地杜绝印刷企业“一支笔”的审批做法,建立多管齐下,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增强其执行力。建议不断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一方面最大程度地保障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生产及业务活动特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让内部控制制度更加缜密,在防范违规违法行为上,切实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加强目标管理,比如实施岗位责任制管理和目标考核制管理等主要的成本控制,引导企业关注管理结果,不断提高企业核心印务的经济效益。

(三)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内部审计是印刷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更是其获取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独立性:给予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的较高地位,从而保障内部审计的权威性。而且要求审计部门的人员既要了解并熟悉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又要精通财务知识,从而能够独立开展监督和评价各项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的审核;不断扩大内部审计范围:改变传统审计侧重于财务审计的状况,将审计范围延伸至重点业务环节,对企业的采购、销售及其他投资项目及费用预算做到事前审核、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的全过程管理;加大立案稽查的工作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处理,比如一定要加大对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的某些犯罪行为加大打击力度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已经成为我国印刷企业进行科学管理,有效经营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文就印刷企业纷纷实施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提出了三点建议,将对印刷企业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然而由于理论基础及实践调研的不足,还有待于在内控环境建设、内控管理沟通机制等方面进一步的深化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韩洪灵,郭燕敏,陈汉文.内部控制监督要素之应用性发展――基于风险导向的理论模型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2009(08)

印刷企业监管范文第2篇

Abstract: Quality is the life of the enterprises, the quality control is the key to win market, printing companies must establish the concept that the printing quality is the survival of printing industry. Print quality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odern printing enterprise i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necessary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knowledge that every management practitioners must master. Only every employee understands the importance of customers, can they have a conscious to meet needs of customers, and put good quality self-consciously. Only to meet customers' requirements, can be a win-win business with clients, can they remain unbeaten in the competition, and have the conditions of developing new markets and seeking new opportunities to provide broad prospect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taff.

关键词: 印刷;印刷质量;质量管理

Key words: printing;printing quality;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160-02

人均寿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印刷用纸消耗量是衡量国家发达程度的三大要素,21世纪的印刷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已发展成资本密集型的实用高新技术产业,与新科学新技术结合紧密,它紧随世界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尖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

就印刷企业个体而言,先进的设备使生产高度自动化和国际化,先进的技术使众多跨行业合作成为现实,科技含量之高、生产规模之大,但如何才能尽快赶上国内外同行中的先进企业,如何尽快提高印刷品质量并在竞争中获胜,就成为西北地区印刷企业所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印刷品质量由印刷品接近原稿的程度、印张与样品的接近程度、同批印刷品的合格率和同批印刷品之间的一致程度决定。

而在现代印刷业生产管理中,越来越注重过程质量的控制,这个“质量”并不单指印刷品的质量,更强调印刷服务的质量,即广义的“全面质量”。

印刷业是以来料加工为主的生产企业,其质量受客观因素制约较多,首要问题是选择合格的供应商。

在最经济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厂家,供应稳定可靠的原材料,兼顾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从供货源头上进行有效控制,以保障印刷质量的稳定。

其次要避免盲目进货带来的质量隐患,切实把好印刷质量源头关。

针对具体印刷任务,选择合适的油墨、版材、印刷用纸,加强印刷中的质量跟踪,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再者是要制定严密的工艺流程,根据印件特点合理选择印刷设备机型,认真校对菲林与印版,把好拼组版工艺关,科学安排印刷色序,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

不管是原材料选购、印刷工序制定,还是设备操作执行,都离不了印刷企业员工,所以对他们进行系统培训至关重要,不但要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还要提高印刷操作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这才是获得高质量印刷品的关键。

求得快速发展的关键,是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建立健全印刷质量监控体系,完善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印刷企业通过制定标准的文件化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规定“做什么、谁来做、在哪做、为什么做、怎么做”,使企业管理由“人治”向“法治”转变。以全员质量教育培训为手段,切实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合理配置资源,明确员工职责,“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工作有依据、结果有考核”,从而提高效率,减少成本浪费,实现效益最大化。

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提倡标准化生产,严格按规范进行,把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将“质量”概念深深植入人心,让员工自觉遵守规则,视自己的未来与企业的明天为一体,以保证印刷质量的稳定和优势为全体员工的工作准则。

每个印刷企业都会制定严格、明确的质量方针、标准等管理条款,并作为日常工作的准则落实到质检部门,并授予质量管理一票否决权。

作为一名优秀的质检员应该遵守以下规则:

(1)避免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印刷企业常面临这样的情况:生产任务突然增多、急件来了、加班赶工期,尤其是印制大批量的书刊产品时,质量监控经常会被人为地放松;在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冲突时,往往会优先考虑眼前效益;在企业领导的某种暗示或干涉下继续印刷或出厂,无视质检部门的存在。久而久之,质检员便学会对各级领导察言观色,质量标准慢慢也变成双重或多重的人为标准,对企业的发展有百害无一益。

(2)不可用错误的保姆型质量管理模式。

在中小印刷企业中,员工们的素质普遍不如规范的大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也有所欠缺,因此员工们容易形成一种误解,认为印刷质量的好坏靠技术人员、检查人员、质检员去监管,与我们基层人员无关,只要委派专门的质检员死盯各个工序和机台班组,遇到质量问题便可解决,就能印出优质的印刷品来。

印刷是一个系统工程,印前、印刷、印后加工的主要工序加起来起码有30多道,忙起来要三班倒连轴转,若采用专人盯梢方式,要配多少个质检员?这是不现实的做法。而这种错误的保姆式管理还会滋长机台人员的依赖性、懒惰性、不求上进、不动脑筋、不积累常见印刷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甚至成为推卸责任时堂而皇之的借口。

一旦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企业就只能坐吃山空,万一哪天质检员有事不能及时到场处理问题,就得工序停工、企业停产,岂不可悲。

所以一定要让全员意识到:印刷质量是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生产出来的,而不是靠质检员逐项逐个把关监控得来的。

(3)质检员的工作并非是到处走走逛逛。

许多基层操作人员及一般的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质检员的工作很轻松,是个闲职。质检员的日常工作就是瞪大眼睛,手拿测量工具,在各个生产部门这走走、那逛逛,晃晃悠悠过日子。

的确,质检员的工作是靠眼睛,但这眼睛里却蕴含了许多质检岗位必备的智慧和技能。

首先,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术素养,才能胜任日常各种印制品的质量检验、签样;

其次,熟悉印刷工艺流程、行业法规,了解各工序操作程序,明晰常见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并能提出纠正、整改措施;

再者,处理突发质量事故冷静、果断,敢于负责并承担责任,判定质量事故时不拖泥带水,能令人信服;

最后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要善于搞好人的关系,与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打交道,在工作上既要讲原则,又要注意方式方法,使别人感到质检员是来帮忙解决问题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整日找茬的黑脸判官。

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质检员在督促、检查一线人员的印制品质量时才能轻松应对,碰上疑难杂症也能及时与同事、领导沟通,妥善处理质量问题。

(4)质检工作要抓重点抓源头。

只有抓重点、抓源头才能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这也是过程控制的要求。

质量监控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各工序的数据化、规范化;

二是工艺设计和工作流程的监控管理。

前者是实行操作规范,重点看数据、看报表,不能光听汇报,要眼见为实。

后者是根据各工序的数据,监控工作流程和各工序的操作要求是否有偏移,及时纠正与预防。

这就要求质检员经常有目的地到生产部门走走逛逛,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对常出问题的工序加大检查力度,做好故障分析与排除预案,减少质量事故的频频发生,及时将质量缺陷控制并消除在萌芽状态。

(5)质检员的修养——忍。

质检员是企业的普通一员,然而其岗位又较特殊。其工作职责决定了质检员在工作中肯定要管事、管人,为企业的发展、为自己的前途,质检员不可能个个都能处理好,人人都能安抚好,难免会得罪很多人。

所以企业要为质检员树立威信,首先要靠企业领导和各方面的呵护,还要靠质检员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工作业绩去创建,质检员的内在素质是树立威信的关键。

在出现质量问题时,有些领导可能不了解实情,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质检员不尽责,让质检部门背上替罪羊的包袱,在这个时候,忍是冷静之举,积极想方设法纠正并有防范措施才是质检员的威信所在。

常言道:客户就是上帝。印刷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好坏最终要以客户的满意程度为标准,印刷接单与用户形成最直接的客户关系,接单与印前制作形成二级客户关系,印刷业客户不仅指消费者,还指下一道工序是上一道的客户,因此,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服务的思想。

印前制作与制版形成三级客户关系,制版与印刷形成四级客户关系,印刷与印后加工形成五级客户关系,印后加工将最终的印刷产品呈现给部门经理,由他代表企业与客户收验货,客户再将印刷品出售给消费者。

只有满足客户要求,能与客户获得双赢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员工懂得客户重要性,才会有意识的去满足客户需要,自觉自主地把好质量关,拥有开发新市场、寻求新机遇的条件,为员工进一步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小东主编.胶印质量控制技术[M].印刷工业出版社,2006.3.

[2]刘世昌.印刷品质量检测与控制[M].印刷工业出版社,2004.2.

[3]刘克谦.印刷业发展对纸张性能的要求[J].西南造纸,2002(3).

[4]刘红莉,王晓芳,刘冲.纸张印刷特性介绍与分析[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08(5).

[5]黄传常,冯燕云.会计信息化及其对企业会计的影响分析[J].经济师,2007(09).

[6]冯燕云,黄传常.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28).

印刷企业监管范文第3篇

药品电子监管码,即药品包装上的20位数字的条形码,可实现药品从生产到流通各个环节的全程跟踪,为药品安全提供保障。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CFDA)发出通知,开始在一些基础药品中实行电子监管码,至2016年1月1日起,扩展至所有药品。然而,2016年2月20日,CFDA了《关于暂停执行2015年1月公告药品电子监管码有关规定的公告》,宣布暂停药品电子监管码,服务的8年的药品电子监管制度突然被叫停,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药包印刷企业而言,从最初实施电子监管码购买相关设备到改变工艺流程,其中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因此,药包印刷企业陷入了恐慌、担忧的局面,对于赋码设备供应商亦是如此。

直到2016年7月20日,CFDA《关于修改的决定》(以下简称“GSP”新规),其中完全删除了所有关于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描述,增加了建立药品追溯体系的相关表达,强化了药品经营企业将会是可追溯体系的责任主体。这场围绕“药品电子监管码”的争议才终于尘埃落定。

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是药品电子监管码彻底退出了GSP管理的历史舞台,药品追溯体系取而代之,但其实药品电子监管码也是药品追溯手段的一种,GSP新规只是将其“唯一”的帽子摘掉了。

印刷企业监管范文第4篇

因此,2000年6月,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曾联合国家测绘局、新闻出版署和海关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加工贸易审批管理,严禁开展任何违法、违规加工贸易业务的紧急通知》([2000]外经贸管发第301号)。同时,在2004年8月,新闻出版总署、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又联合公告(2004年第2号),对加工贸易项下进出口只读类光盘审核做出了规定。

而前不久,为了更进一步加强对承接境外印刷复制业务的企业及加工贸易业务的管理,新闻出版总署、商务部、海关总署再次联合了《关于加强对承接境外印刷复制业务监管的紧急通知》,该通知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各审批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承接境外印刷复制业务的审批工作。各级商务、新闻出版等境外印刷复制业务审批管理部门,在审批对外承接印刷复制业务工作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严格把关,切实加强对从事该类印刷复制业务企业及加工贸易业务的有效监管,严禁印刷复制企业加工非法印刷品和录有内容的光盘和磁带。

二、各级出版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承接境外印刷复制业务的内容审查力度。根据《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和《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各级出版行政部门要严格遵守、执行印刷复制前内容审批、备案制度。尤其要加强对印制涉及政治、民族、宗教、性文化、人体艺术、地图、地球仪等具有敏感性问题的境外委托印刷复制业务的审查工作力度。

各级出版行政部门要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要加强与商务、海关、工商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主动将承接境外印刷复制业务的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决定书及相关材料抄送商务主管部门、海关和工商行政部门,以便相关部门据此及时调整企业管理类别,决定是否继续受理其加工贸易业务申请和备案,准确核定企业年检情况。

印刷企业监管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国家加快发展出版印刷事业,满足人民需要,成立新闻出版署、人民出版社,加强对出版、印刷、发行实行系统管理,并为编印发制订“二为”方针(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按统一要求,全国各省先后分别成立出版局(后改为新闻出版局)、人民出版社、新华印刷厂、新华书店,作为特殊行业管理,隶属宣传口,出版局为直接主管局,具体分工:出版社负责编稿、印刷厂负责印刷、新华书店负责发行。形成完整的编印发体系,销一体化,促进编印发共同发展,呈现文化市场繁荣的新局面。新华印刷厂是福建省党的政治宣传和文化教育的阵地之一,也是福建省编印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福建省最具代表性书刊印刷骨干厂,半个世纪来,不仅出好产品、同时出经验、出人才,有力促进福建省书刊印刷发展。新华印刷厂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基础上腾出资源支援组建福建彩印专业厂、三明省第二新华印刷厂,在技术和管理力量上积极支持福州军区印刷厂、福建省委印刷厂、华彩印刷厂、福州晚报社印刷厂、泉州晚报印刷厂等以及一些地、县印刷厂。技术工艺上,为福建省印刷发展积极推广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推陈出新,帮助兄弟单位成功进行几项重大技术工艺更新:许多地、县印刷厂自动排纸器是新华厂机修车间制造配备的,同时许多小改小革和科研成果毫无保守地献给同行共享、如研究成功塑料胶辊得到同行欢迎,有的小厂成为生财之道,作为副业生产成批出售、许多在发展中的非公有制印刷企业的管理技术和骨干基础来自新华厂,它为促进福建省出版印刷的发展繁荣起了积极作用。

二、出版印刷企业改制滞后造成的不良后果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从计划经济向为市场经济发展,本来是一件好事,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同国际WTO接轨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中要求,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管理上的重大变革。市场经济本来就是提倡平等竞,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因为国有书刊印刷企业同非公有制印刷企业在竞争中有许多方面不等:国有企业,党政机构遵纪守法,按章纳税,讲究信誉,不承接非法出版物,保证质量,诚信为先,员工社会保障完善,加上离退休员工企业保障负担沉重;非公有制印刷企业在这些面有一定的压缩空间,而且他们进退容易,可以随时减员或关门,所以他们成本不断压低乃至违背价值规律进行压价。在不平等竞争中业务扩散,出版社对书刊印刷特种行业性,定点书刊印刷淡化,业务扩散,不断降低工价,富了出版、亏了印刷,原书刊专业印刷厂生存困难,有的停滞不前,有的无法生存倒闭(如福建第二新华印厂倒闭出卖给非公有制企业)导致福建省书刊印刷从繁荣走向衰退。福建新华印刷厂是不平等竞争的重灾区,因为他们是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包袱重的书刊印刷专业厂,近十来年,在不平等竞争中,由于业务不足,又忙闲不均,工价不断下降,原辅材料提价,(在保证完成出版社任务时不惜一切代价)成本增加,效益下降,无力更新,设备老化,员工工资多年无增,造成员工工资同福州社会最低保障最低标准基本持平;在职工资同退休社保标准基本持平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