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西节日文化比较

中西节日文化比较

中西节日文化比较

中西节日文化比较范文第1篇

一、中西方节日比较,民俗文化巧渗透

在进行7A Module 1 Unit 3 Halloween课文内容讲解时,我着重将中西方每年最为隆重的节日“Spring Festival”与“Christmas Day”进行了比较。在介绍“Spring Festival”时,我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远古时期一种叫做‘年’的惧怕元宝形状食物的、吃人的凶猛怪兽。当时人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每隔365天窜出来一次,而且在天黑后才出没,待到天亮,它便返回山林。于是就有了除夕夜吃饺子、放鞭炮、熬夜守岁,初一大清早走亲访友、拜年、收压岁钱的风俗。”

介绍“Christmas Day”时说:“为了纪念耶稣诞生,基督教徒将每年的12月25日定为Christmas Day。从12月24日至翌年1月6日为新年假期。节日期间,人们制作圣诞树,买圣诞礼物,小孩临睡前在床头挂袜子盼望圣诞老人把礼物装进袜子里……Christmas Day既是基督教徒的节日,也是全民参与的西方新年,类似于我国的Spring Festival。”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饶有兴趣。

中西方国家除了新年这个最为隆重的节日外,还有很多别具特色的民族节日。比如,我国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保留的Dragon Boat Festival,吃汤圆、赏花灯的Lantern Festival,起源于嫦娥奔月典故、喝雄黄酒、赏菊、吃月饼的MidAutumn Festival;西方每年4月1日的April Fool’s Day,每年11月第4个星期四的Thanksgiving Day……民俗不同,因此节日庆祝方式也不同。学生们在了解了各国节日历史背景后,就会深刻感悟中西方国家的文化内涵。

二、中西方建筑比较,地标文化一览无余

中西方国家所经历的历史、工业革命进程,以及现代文明发展程度、文化渊源都大不相同,因此双方在建筑领域,尤其是地标建筑领域的民族特色就在所难免地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通过“差异比较”教学法,使学生能对中西地标建筑文化有直观的认识。

中西方文化背景迥然相异,其地标建筑风格也不一而足。因此在开始授课之前,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在进行《牛津初中英语》 7B Module 1 Unit 1 Dream homes中Countries and Capitals内容教学时,我通过多媒体PPT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了各地久负盛名的地标:中国的the Great Wall,Suzhou gardens;法国的the Eiffel Tower;意大利的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英国的Big Ben;美国的the Statue of Liberty等。综观世界各国,有着不同文化底蕴的建筑在风格上多姿多彩。通过对各国地标建筑进行了解,极好地拓展了学生的人文知识。

三、中西方饮食比较,饮食文化美不胜收

我在开展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托新课标,立足现行《牛津初中英语》教材,特别注意就课本中收录的西方饮食文化内容介绍进行科学合理的文化渗透,使学生能在熟知西方国家饮食风俗文化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英语语言素养。

各国各地的百姓日常饮食喜好、节日饮食习惯都大不相同。因此我在进行《牛津初中英语》7A Module 2 Unit 4 Food部分“What is your favourite food?”内容的教学时,就启发学生对中餐和西餐的食物种类、烹调、食物风味进行了细致比较。

中西节日文化比较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节日文化;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一般意义上,每一门外语的学习都离不开对其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和学习。就拿现在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来说,其中很多试题不乏有反映英美当地风土人情、、艺术追求、婚丧嫁娶和节日庆典等文化方面的考点。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却严重缺乏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始终穿插这些知识点的传授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1 西方节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动力来源于喜爱和兴趣,学习热情的长久保持离不开学习兴趣的培养。英语这门异国语言,它与西方文化息息相关。语言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来源于生活意境,学生通过感受生活,能够深深地体会到英语对他们来说所包含的意义,只有身临其境学生才能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异国文化的憧憬和新奇是在所难免的,学习文化背景是学习语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门”的打开,“国人”纷纷崇尚和迷恋国际潮流,西方节日备受“国人”追捧,然而我国本土传统节日却越来越“低迷”。[1] 在我国充斥了各色各样、形式各异的中西方节日。据我国社会调研所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年轻人中,大约有90%的人表明今年有过圣诞节的意愿,有近40%的人表示每到12月份就开始筹备圣诞节的相关事宜,与筹备元旦和春节几乎没有两样。此项调查共选取了14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等,采取电话访问的方式,其中受访者大约有两千余人,而且大部分受访者都是年轻人[2]。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方式逐渐西方化,西方节日在我国也日渐流行和风靡,节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加深,很多西方节日深受我国国人的追捧和热爱,像圣诞节、愚人节等。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对西方节日表现出了痴迷和热衷。西方节日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了西方人的民族信仰、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和精神意志[3]。通过中西方节日的传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乏是一个上上之策。

2 中西节日文化比较可以加强学生求知欲

节日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不一样的习俗,它同各个国家、民族以及地区之间的经济、政治及宗教等方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对中西方不同节日文化的了解,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英语这一学科产生学习兴趣。虽然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节日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同,但是不可避免的都存在着共性,那就是都和宗教、庆典以及聚会等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大多数节日都会伴随着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或传说,同时也会通过不同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比如中国元宵节的元宵、春节的春联、中秋节的月饼等。中国传统节日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大多数都具有家庭团圆、和睦、纪念先祖等意义,比如春节和中秋节的内涵就是家人团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西方人和中国人的过节方法存在着差异性,他们过节的目的就是为了放松身心。他们或者是和全家人一起过节享受团圆所带来的乐趣;或者是独自外出旅游,追求个人身体和心灵上的解脱,对于西方人来说节日等同于开心和快乐。西方文化的构成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节日和纪念日,人们的文化情感需要节日和纪念日这些寄托载体。虽然中西方节日的主题存在着差异,但是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每一个节日都为家人或朋友的团聚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传达了相互间美好的祝福

求知欲是对学习、了解、掌握新知识的渴望,是促使学生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进行学习的助推力,对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起着关键性作用。求知欲同学生在学习期间所产生的趣味性或者是所学对象的特点有着直接的关系,它能够使学生将学习看做是一件有趣的活动,而不会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只有对所学对象产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才会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求知欲。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的让学生通过了解中西方传统节日的不同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学习兴趣。总而言之,只有学生对所学对象产生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才能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利用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来吸引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一定的兴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3 节日文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老师利用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成功引起学生对所学对象产生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后,要及时的引导学生对所学对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从而达到学生以学习为主的目的。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对节日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利用熟悉的诗词歌赋对所掌握的节日文化内涵进行巩固,然后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节日文化进行了解,通过比较来发掘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性。老师可以通过三步走计划即由“听说中学”发展到“活动中学”最终实现“探究中学”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了解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比如互联网搜索、文献查询等。英语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教学成效,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生动有趣的图像欣赏。为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对不同国家所具有的不同文化习俗和不同节日文化所具有的不同内涵的探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 结论

总而言之,在进行英语教育时穿插中西方节日文化内容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彰显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完美结合。同时,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在注重在英语教学中融会贯通中西方文化,一方面有利于凸显节日的魅力瑰宝,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体会节日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敏.浅谈中国的西方节日热[J].改革与开放,2009(6):15-16.

[2]陈科峰.西方节日的文化底蕴与跨文化交际[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4):45-46.

中西节日文化比较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大学生;构成要素

1中国传统节日的构成要素

1.1习俗活动

习俗活动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主要构成要素之一,这是区别一般节日的主要特征。在深层次的内容上,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重点的表现了我国民间的文化思想,代表着人们的愿望和喜好。一般情况下,这种思想文化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人们所进行的一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相应的传达了人们所崇拜的观念。比如,社日活动的开展,就是集中而明显的将人们对土地的信仰表达出来了,这些所进行的活动中主要包括盖社屋和用社肉社酒敬神等。同时,习俗活动还相应的传达了一定的文化观念,是有效的进行文化观念传达和表现的仪式。这主要是因为习俗活动本身具存在非常重要的仪式活动,能够有效的起到象征性的作用。比如,端午所进行的赛龙舟表达的是送瘟疫的意思,重阳节登高所表达的意思就是送灾的意思。总的来说,习俗活动在其本身存在的基础上就具有一定的仪式,能够起到象征性的作用,而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只有通过习俗活动的开展才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

1.2节期

在通俗的概念理解下,节期指的就是节日的时间,代表着传统节日所进行的具体日子。在节期的特点上,主要表现出一定的长度和相对固定的特点,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总体上是不会改变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国的传统节日都相应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其表现在节期上的变化就是出现了由时间较长向时间较短的发展过程,同时节期的不固定也逐渐的朝着固定的方向发展。但是,在这演变的过程中,促使其发生相应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为的安排。比如,传统节日中比较久远的节日伏日、春秋二社和腊月等,时间就随着社会发展逐渐的变得越来越短,最后直接就被人们定在某一个具体的日子。总之,节期是作为传统节日的一种时间表示形式而存在的,是其主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2高校传统节日的现状

传统节日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比较形象的体现出我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同时,传统文化节日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对于我国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但实际上的情况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在高校的大学生当中,正在逐渐的遭受淡化和削弱的惨况,相应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活动形式被无情的遗忘。就算是比较重要的春节、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在大学生的观念里也渐渐的成为了一种以“吃”为主的节日,认识层面只简单的体现在表面的内容上。除此之外,大学生在西方节日方面,却表现得异常活跃,其出现的比较新颖的内容和节日的表达方式,逐渐的占领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力的满足了我国高校大学生急需释放情绪、张扬自我个性的心理。这种现状的出现,充分的说明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已渐渐地失去了与时代相容的趣味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传承。比如,西方国家中所进行的情人节,每年的2月14日就成为了大学生或年青人最活跃的一天,各种各样的求爱方式层出不穷,琳琅满目的商品也撩人眼球。可是相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就冷淡的多,大学生或年青人较少的庆祝,有的甚至干脆不过。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对于我国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会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为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中国传统节日的逐渐淡化应当成为目前重点考虑的问题。

3中国传统节日对大学生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节日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也就是拥有文化功能。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功能,对于现在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3.1传承人伦社会礼仪,培养大学生的修养

中国传统节日中所涉及到的民俗、信仰、美学观和道德伦理等,都是相互统一和发展着的,共同的存在于传统节日的文化当中。其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儒家伦理,这种伦理观念下所充满的都是人伦和仁爱的理念。那么,在这种重视科技发展、轻视精神教育的社会,高校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使大学生能够从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中,获得人伦和仁爱思想的熏陶,就能够有效的提高自身修养。同时,通过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也能够提高自身多方面的素质,从而改正对于西方文化的一些错误的认识,重新的回到良好的社会发展轨道上来。

3.2安顿身心构筑内容,调整大学生的心态

中国的传统节日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最终保留下来的文化一定是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涵养的。在我国的岁时节目中,传统节日中存在的一些节目也是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个共同的体系。中国传统节日节期的安排,是依照自然变化规律来进行,在其本身具有人文性的基础上又具备规律性。这方面的特性表明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具有安顿身心的力量,能够起到神性的构筑意义。那么,在高校的教学中融入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具体的了解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真、善、美,就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并激励学生去思考、观察,最终起到“养心”的作用,有效的调整大学生的心态。

4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节日是我国古老社会文明一直流传下来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我国的传统节日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相关素质方面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的重视传统节目文化的教育意义,让大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并形成对西方传统节日的正确认识。

参考文献:

[1]计东邦.以传统节日激扬现代文明——宁夏开展“我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共产党人[J].2011,(05)

中西节日文化比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意识

总所周知,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英语课程标准》中说到:“……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可见,跨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针对新课标提出的文化意识的目标要求,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充分认识到英语教学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词汇及语法知识,能阅读英文文章,而且还必须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然而长久以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没能得到足够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然而在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中西文化的差异的情况下,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实践中,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以致语用失误,交际失败。而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更应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的环境中,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这样才能使英语教学不失其完整性,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一、激活教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语文化内涵

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英语思维与汉语思维间的区别是学生误用、错用英语的重要原因。在人们的交流与交谈中,中英文化差异大量存在。如问候、称赞、致谢、道歉以及委婉语、禁忌语乃至身势语等。因此教师应该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中英文化比较,帮助学生领会中英文化中的异同。比如在教授牛津英语3A第七单元时,教师可以借此告诉学生,中国人和西方人面对“赞赏”表达方式是不同的,中国人受到别人的赞赏时一般会“谦虚”地说“没什么”以示礼貌,而西方人则常常会高兴地回答“Thank you.”另外是英国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是截然相反的。英国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并会当面打开礼物加于称赞,所以在教学present(礼物)这一单词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的现象,并通过在课堂上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用所学英语开展交际活动,进行中国人与西方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交际片段对比让学生在生动真实的语境中将这个特殊的方式牢记心间。如:“今天是你的生日,你的衣服真漂亮!”“哪里哪里。”“这是为你准备的生日礼物,请收下。”“不用这么客气。”而西方人往往会这样表达:“Today is your birthday. Your dress is beautiful.” “Thank you!” “Here is a present for you!” “Oh, what’s this? ” “Oh. It’s a watch. Thank you!”

二、深入挖掘教材,在文化比较中培养文化意识

语言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对于该国文化的学习。“Learning about the culture of another country is the highest purpose of language teaching” (1904 Jespersen).而最能代表文化,反映民族习惯的是各种节日和庆典。因此英语国家的节日是英语教学中重要部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不但要挖掘教材的文化内容输送给学生,还应适当扩展,对中英文化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在比较分析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如在学习小学牛津英语6A Merry Chrismas !时,教师事先用圣诞树、长筒袜、礼品盒等来装饰教室,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浓烈的圣诞节氛围。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教师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传说,并组织学生学唱圣诞歌曲等等。同时,教师可以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然后比较两者的不同,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

三、在英语活动中,体验文化差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在牛津小学英语6A新授节日时,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国四个节日的时候,我设计了“以旧带新”的环节,用“Happy New Year”与“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两首歌曲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再通过多媒体出示一系列以往所接触过的中西方节日的图片,如Spring Festival, Christmas and so on.并请个别学生对这些节日进行简单的一句话介绍,如此很自然地将旧知识渗透进新知识的教学中。

在教完后,由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话,用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来猜测好友最爱的节日,好友可用与图片相关的短句或者通过相应动作表情来提示,但不许出现该节日的英语说法,进行交流。这是一个拓展性的活动,其目的是在真实情景中灵活运用新知识进行口语交流,使学生能主动表达自己,学会正确地谈论中西方文化,同时也学会倾听与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让英语课堂真正生活化。学生在交流与板书的过程中,自主发现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异同点,在回味各种中西方节日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学生更坚定了学好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决心从而体现了拓展学生文化意识,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语言所传递的文化信息是英语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注重语言教学,还要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际中游刃有余地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2001.日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 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西节日文化比较范文第5篇

一、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当前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不少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无法处理好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之间的关系,仍然比较注重讲解句子含义和分析语法结构,忽略了对文化背景和文化内容的渗透,导致教学行为片面化。其次,要想真正落实文化教学离不开高素质的高中英语教师,不可否认,大部分教师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不过部分教师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较为有限,他们通常将英语当作一门普通的知识课进行教学,将文化与语言进行隔离。再次,考察评价中缺失文化内容。无论是在平常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布置中,还是在考试中,从高中英语的考察重点来看,真正考察文化方面的内容较少,很多教师也没有设置专门的文化类作业或试题,文化渗透渠道被弱化。

二、解决高中英语文化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1.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渗透

在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解决好文化教学中的问题,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文化渗透,帮助学习转变语言学习思路,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汉语规则的影响,真正运用英语思维方式进行学习和表达。为此,高中英语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信息内容,深度挖掘隐含的文化因素,让学生受到英语文化的熏陶,使其在恰当场合准确运用英语语言。

比如,中国人在见面打招呼时经常会问:最近工作怎么样?工资多高?年龄多大?这些都是中国人喜欢闲聊的日常话题,不过在英语文化中,收入、年龄等则属于个人隐私,不喜欢被别人询问。在西方,人们喜欢谈论轻松的话题,如How is the weather today?How was the holiday?What sports do you like?在英语文化中,比较注重个性和自由。教师应向学生渗透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避免他们在日常运用中发生文化冲突。

2.灵活运用多种文化教学手段

文化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特殊部分,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从不同渠道帮助学生理解英语文化内涵,让他们感受到中英文化之间的不同。所以,高中英语教师需灵活运用多种文化教学手段,采用当前比较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优势渲染文化氛围,采用符合文化意境的画面或音乐,让学生感受浓郁的英语文化气息。

例如,在进行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教学时,本单元的阅读内容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主要介绍的是世界各地不同主题的节日和庆祝活动,这里面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此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一些节日的图片或视频,包括文章中涉及的盂兰盆节、万圣节、端午节、哥伦布日、感恩节等,重点是西方文化中的万圣节、感恩节和复活节。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行更好的文化渗透。

3.开展对话交流,模拟英语情境

为培养高中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模拟英语情境让他们开展对话交流活动,将语言应用与文化信息有机整合在一起,进一步提升其交际能力。为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真实的西方文化对话情境,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知识积累和所学内容在情境中进行交际训练,使其亲身感受到英语文化信息,并掌握正确的运用方式和技巧。

比如,教师可针对中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营造对话情境,西方人比较关注的是吃得好、吃得简单,在吃饭时准备的菜量比较少,即使是在请客时准备的菜也不多;中国人在招待客人时,比较喜欢追求排场和面子会准备大量的菜肴,与西方饮食文化差别较大。学生通过在具体文化情境中进行对话交流,可张扬个性、解放思维。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对话交流并不是纯粹地为学生传授英语基础知识,而且启发其思维,帮助他们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应用技巧。学生在对话交流中可逐渐掌握正确的英语搭配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文化交际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