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经济学特征

网络经济学特征

网络经济学特征

网络经济学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经济;概念;特征;发展策略

网络经济当前已经受到了我国社会各界的热议,其在发展一段时间后,其发展态势与概念都广泛得到我国广大专家与学者的大力研究。与传统经济对比,网络经济的优势在哪里?网络经济的发展能力如何?如何促进网络经济发展?这都是值得公众普遍研究的问题。网络经济的诞生与发展,不但为传统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冲击,而且也给社会制度、政府机制、法律法规等带来了很多挑战,特别是对企业竞争对策与运作机制有着新的要求。在网络经济形势下,各大企业如何取得实质性的发展,这是我国各大企业急需要探讨的话题。

一、概述网络经济

所谓的网络经济,就是在网络基础上,借助互联网力量产生的经济总和。它是一种信息时代新的经济形象,表现为经济主体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如生产活动、消费活动等等,同时也包括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等经济行为,越多地借助于信息网络,既需要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也需要借助于网络实施决策,并且在网络上进行更多的交易行为。网络经济是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经济,这种经济形式以网络信息为主,利用最直接、便捷的方法拉近了服务目标与服务者之间的距离。在网络经济新的形式下,以前经济行为网络化越发凸显,网络已经成为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场所。

二、计算机网络经济的特征

1.具有较高的渗透性能。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网络技术,其都有着较强的渗透性。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下,使得信息服务业快速扩张,尤其是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扩张,实现了信息服务业、第一以及第二产业的迅速融合。对于以前的传媒行业与制造行业而言,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下实现了升级与改造产业内部。同时,在信息技术发展下,还诞生了很多边缘产业,如汽车电子产业、医疗机械产业等,在信息技术促进下,各大产业之间快速融合。2.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在计算机网络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将企业组织与经济主体有效联系,促使整个网络行业形成一种经济型系统,并对连接各大行业的方式实时创新,进而使整个网络经济系统形成了有些复杂、错综的系统。网络经济活动在时间的限制下,体现出即时性、便捷性等特征。在网络经济体系下实施交流,可以打破地域、时间等约束,并且也能降低经济活动彼此间的影响,并突破了空间的限制,网上成为了开展经济活动新的场所,扩展市场活动空间特别便捷和高效。在计算机网络作用下,构造出很多新型资源基础,可有效进行共享信息,使新时代下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特别广泛和普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3.边际效益递增性特征。边际效应递增性通常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经济具备增值性累积作用。在网络经济体系中,投资信息能够获得很多的增值与投资报酬,信息网络可以对加工处理信息后,形成质量高、互享性强的信息源,进而提高报酬。二是递减网络经济边际成本。信息网络成本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建设网络成本、传递信息成本、收集和处理信息成本。在建设与传递信息成本这方面上,不会涉及到边际成本,但会递减平均成本。在入网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收集与处理信息成本会不断增多,但平均与边际成本会出现下降情况。所以,信息网络平均成本会在增加入网人数下,而出现显著递减情况,而边际成本会慢慢递减,但在扩大网络规模下,其总体效益也会不断扩大。4.自我膨胀性特征。所谓的网络经济自我膨胀性突出体现在四大定律上,即马太效应、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梅特卡夫法则。所讲的马太效应,就是在网络经济体系中,在人们行为与心理反应下,并随着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强者愈强”的局面。这样的特性与网络经济时代下的主流化特征不谋而合。摩尔定律,摩尔是首位预测到单片硅芯片可以有较强的处理预算能力,每20个月就会提高1倍,并且价格相对降低。吉尔德定律,由乔治•吉尔德提出,即在互联网时代,通信网络系统总宽带将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梅特卡夫法则,遵循此法则,网络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会在增加网络用户形式下而不断增长。有关实践结果表明,这些预测都是非常准确、合理的。网络经济四大定律体现了网络经济具有自我膨胀性,也深入揭示出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征。5.稳定发展特征。网络经济作为一种特定的信息网络经济学,其与信息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关系可以算是前整体与布局的关系,从这个层面上而言,网络经济可以称之为知识经济的具体形态,为促进网络经济发展起到一种支撑作用。信息与知识二者具有分享性的特征,这一特征与实物有很大不同。通常在交易实物商品之后,买者就会获得实物,而在交易知识与信息后,买者获得了信息和知识,而出售人也没有失去信息与知识,而是形成了二者互享知识与信息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网络经济可以杜绝以前的工业生产过度消耗有形能源,导致出现了生态恶化、污染环境等危害,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三、网络经济发展态势

1.参与共享经济。所谓的共享经济,就是与他人共享自身闲置资源,强化利用资源效率,并在利用中获取更多的回报,所谓的共享经济理念就是一起拥有,但是小程度的占有,这是基于陌生人并在暂时转移使用物品权的一种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平台是在互联网时代的一大产物,在应用移动LBS、构建双方互评机制等,使得在共享经济平台中供给方与需求方实施交易。以凹凸租车为主的共享租车模式,这一模式不但达到了很多消费者“求而小得”的消费需求,而且也提高了汽车资源利用率。共享租车这一新型事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国民用车难这一问题。凹凸租车等共享租车平台整介是在对闲置私家车资源充分利用,可以提供出更为有弹性车源供给量,可以满足小同时期下出行高峰的多样化需求。虽然汽车共享行业是新诞生的行业,但在我国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其通过调查结果表明,不但在我国汽车共享行业发展前景可观,在其他国家这一行业也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2.虚拟购物。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下,为广大电商创造了新场景,促进了电商逐渐向精细化趋势发展。以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势必会促进电商行业的发展,创新出新的电商发展模式。为强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虚拟购物模式积极诞生。虚拟购物是利用虚拟现实这一新型科学技术,让广大消费者在网络上体验到如实体店一般的服务和待遇。消费者在虚拟购物中,可以不用出门就能买到称心的商品,还可以享受到实体店购物所不具有的体验和乐趣。但目前虚拟购物还有很多发展不足,体验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虚拟购物平台中的商品需要逐个建模,不但消耗体力,而且还非常耗费时间。与电商平台中各类商品而言,虚拟购物中的商品不值一提,可以供消费者选择的类型与形式并不多。在虚拟试穿这方面上,网上模拟的穿衣样式、身材、肤色等,都无法与消费者真实状况对比,有着一定的差距,从整体上而言,参考性有待于提高。

四、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1.大力培育新型网络经济主体。积极转型以前龙头企业,加大力度培育本土优势企业,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强化网信企业的责任感,形成发展网络经济的聚集效用。要大力支持企业成为“三大主体”,即产业主体、创新主体、研发主体,支持企业布局各项前沿技术,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把握住更多的发展机遇,勇于参与到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主动拓展发展空间和提高发展能力。2.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对网信基础设备的支撑作用与产品属性有着正确的认知,将建设网信基础设备强化到与一些先导性设备同等位置中,快速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备,为促进网络经济大力发展,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3.打造新型网络经济人才队伍。在21世纪的今天,其人才竞争尤为激烈。对于特殊行业应该有着特殊的要求,也要有着特殊政策,应构建出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结构体系,打造出集高素质、高水平于一身的信息技术人才,唯有塑造一支专业的信息人才队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才能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4.大力创新投资基金融资形式。在促进“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下,应对财政资金杠杆效用充分发挥,促使社会积极投资,培育新型“互联网+”创新领军行业,构建起层次多、覆盖面广的资本市场体系,促进产学研用的作用。在配置资源中,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作用,促进技术要素、资金要素积极聚中在信息行业中,明确提出加强引导资金、创新创业、研发技术、人才支撑等方面的政策举措。5.优化和整合网络经济环境。要以大力改革为主,构建起新型网络经济生态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提出强化统筹协调、促进共享资源数据、强化考核监测、完善法律规制、强化宣传引导等措施,真正在网络经济发展环境优化与整合中,积极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为网络经济环境的安全、高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中,科学技术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诞生,变革和发展了经济,并且经济的发展对网络有着新的要求。我们应重视网络技术,使其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仲华,宋秀芬.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大数据研究对比分析[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5,(4):89-97.

[2]吴关龙,冯潇洒.全球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变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50-58.

网络经济学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网络经济 特征

网络经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潮后似乎归于平静,然而网络经济却现实地发展着,关于网络经济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什么不同?网络经济的特征如何?网络经济将来的路在哪里等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思考。网络经济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对社会制度、法律、政府和人们的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竞争策略提出了迫切的更新要求。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网络经济就是基于网络尤其是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它是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产生的一种崭新经济现象,表现为经济主体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以及金融机构和政府职能部门等主体的经济行为,都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网络,不仅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经济信息,依靠网络进行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直接在信息网络上进行。网络经济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经济,它以知识为核心,以网络信息为依托,采用最直接的方式拉近服务提供者与服务目标的距离。在网络经济形态下,传统经济行为的网络化趋势日益明显,网络成为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主要媒介和实现场所。网络经济是一种在传统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的高级经济发展形态。基础是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

二、网络经济的基本特征

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这种新的经济形态正以极快的速度影响着社会经济与人们的生活。与传统经济相比,网络经济具有以下七个显著的特征:快捷性,高渗透性,自我膨胀性,边际效益递增性,外部经济性,可持续性和直接性。

1.快捷性

消除时空差距是互联网使世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之一。首先,互联网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地区界限,被网络联为一体,使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把地球变成为一个“村落”。其次,信息网突破了时间的约束,使人们的信息传输、经济往来可以在更小的时间跨度上进行。网上经济活动更少受到时间因素制约。再次,网络经济是一种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节奏大大加快了。因此,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应是对市场变化发展高度灵敏的“即时经济”或“实时运作经济”。最后,网络经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全球化经济。

2.高渗透性

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使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模糊,出现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三大产业分类法也受到了挑战。为此,学术界提出了“第四产业”的概念,用以涵盖广义的信息产业;信息产业已经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去了。对于诸如商业、银行业、传媒业、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来说,迅速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以迎接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种必然选择。

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高渗透性还催生了一些新兴的“边缘产业”,如光学电子产业、医疗电子器械产业、航空电子产业、汽车电子产业等。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业间的相互结合和发展新产业的速度大大提高。

3.自我膨胀性

网络经济的自我膨胀性突出表现在四大定律上:

一是摩尔定律(Moore's Law) :这一定律是以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戈登·摩尔命名的。1965年,摩尔预测到单片硅芯片的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而与此同时,价格则减半。实践证明,30多年来,这一预测一直比较准确,预计在未来仍有较长时间的适用期。

二是梅特卡夫法则(Metcalf Law) :按照此法则,网络经济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这说明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

三是马太效应 (Matthews Effect) :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劣势一旦出现并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垄断局面。马太效应反映了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中一个重要因素——主流化。“非摩擦的基本规律其实很简单——你占领的市场份额越大,你获利就越多,也就是说,富者越富。”

四是吉尔德定律(Gilder's Law) :据美国激进的技术理论家乔治·吉尔德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未来10年),通讯系统的总带宽将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长。随着通讯能力的不断提高,吉尔德断言,每比特传输价格朝着免费的方向下跃,费用的走势呈现出“渐进曲线”(Asympototic Curve)的规律,价格点无限接近于零。

网络经济的四大定律不仅展示了网络经济自我膨胀的规模与速度,而且提示了其内在的规律。

4.边际效益递增性

边际效益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会显现出不同的增减趋势。在工业社会物质产品生产过程中,边际效益递减是普遍规律,因为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都具有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效益递减的特征。与此相反,网络经济却显现出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增性。

(1)网络经济边际成本递减。信息网络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网络建设成本,二是信息传递成本,三是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与信息传递成本及入网人数无关。所以前两部分的边际成本为零,平均成本都有明显递减趋势。只有第三种成本与入网人数相关,即入网人数越多,所需信息收集、处理、制作的信息也就越多,这部分成本就会随之增大,但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呈下降趋势。因此,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则随之缓慢递减,但网络的收益却随入网人数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

(2)网络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在网络经济中,对信息的投资不仅可以获得一般的投资报酬,还可以获得信息累积的增值报酬。这是由于一方面信息网络能够发挥特殊功能,把零散而无序的大量资料、数据、信息按照使用者的要求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综合,从而形成有序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信息使用具有传递效应。信息的使用会带来不断增加的报酬。

网络经济学特征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循环经济;复杂网络;工业园区

中图分类号 N9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6)10-0061-08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10.008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2012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3年来全国已有100余市县申请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推进循环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提升园区竞争力、改善城市生态的重要途径。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的过程中,分析园区循环经济系统演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立有效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是重要支撑。

1文献综述

开展园区或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目前学术界和实践上通常有两类方法。一是设计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直接进行评价,例如曾丽君和隋映辉建立了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并对全国34个资源型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庞小宁和王柳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角度设计了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王茂祯和冯之浚提出了以循环经济创新效果为目标,10个准则指标共同构成的指标体系,项S等从经济发展、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污染控制和生态管理5个方面建立了由18个指标构成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二是从生命周期评价、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生态足迹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间接人手,从某一角度对园区循环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进行评价。应该指出的是,对于指标评价方法,在指标的数量、信息的覆盖范围和数据的获取难度上要达到最优比较困难;对于间接评价方法,受限于评价角度也难以获取全面评价效果。因此,对循环经济园区的改造、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需要借助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结构规律探索的重要工具,目前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热点。复杂网络的度分布、介数分布、平均路径长度、聚集系数等一般性的拓扑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航空网络特征分析、公路路网规划、科学合作网络分析、人口流动规律研究、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创新网络演化特征分析、社交网络特征分析、灾害链风险评估、因果分析等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因此,本研究将复杂网络模型引入园区循环经济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系统,从复杂系统分析和生态文明的角度,进行园区循环经济系统功能、结构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初步探索。

2园区循环经济系统复杂网络构建

本研究以江苏省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盐化工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产业集群内系统演化的改造前阶段、自主循环化改造阶段、园区总体循环化改造阶段和远期规划阶段(以下简称阶段1、阶段2、阶段3和阶段4)的盐化工项目及项目之间的能量流、物质流关联关系进行复杂网络模型建模,以项目为节点,以项目间的能量流和物质流关联为边,构造复杂网络。

为便于研究,本文将实际循环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能量流系统抽象成复杂网络时,做出以下约定:①流程简化,仅关心项目与外界的中观层面物质、能量交换,对项目内部微观的物质、能量转化过程进行忽略;②节点简化,对分布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同一项目的多条生产线作为同一个节点,如工业废水处理项目中的多条并行废水处理能力设施作为同一节点;③边简化,忽略各边的方向和物质流、能量流权重,形成无向无权复杂网络边。

根据对各阶段项目数量及其关联关系进行调研及数据汇总,得到的4个园区循环经济系统演化阶段对应的复杂网络模型如下:①改造前阶段为20个节点,11条边;②自主循环化改造阶段为34个节点,29条边;③园区总体循环化改造阶段为41个节点,42条边;④远期规划阶段为45个节点,49条边。使用Pajek软件对园区循环经济系统各演化阶段的复杂网络进行模型构建,其拓扑图形如图1所示。

3网络拓扑特性分析

为了分析园区循环经济系统复杂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和演化规律,本节从度分布、介数分布、网络平均路径长度、网络直径和网络聚集系数等网络参数的角度考察系统特征。

3.1度与度分布

度分布能够反映某一节点与其它节点相关联的水平,度值越大,节点与其它节点的关联性越强,在网络中的影响力也越大。度分布以离散的形式表示网络中节点的统计特征,这一规律直观、简单但极其重要。本研究中,从阶段1到阶段4,网络的平均度分布分别为1.10、1.70、2.04和2.18。在演化阶段1中,网络度值主要集中在0和1;在演化阶段4,网络度值主要集中在1、2及以上。运用柯尔莫哥洛夫一斯米尔诺夫(K-S)检验判定,4个阶段的网络度分布在0.05显著性水平下分别服从λ=1.10、1.71、1.83和2.18的泊松分布。

平均度分布水平的提高,表示随着园区循环经济系统深入演化,节点所表征的项目之间的物质、能量再循环的关联关系逐步增加。例如,在阶段1中,各项目之间物质流、能量流孤立或仅有极少较短的项目关联,能量、原材料输入对资源依赖较大,副产品、废弃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而在阶段4中绝大多数项目与其它项目建立了物质流、能量流的补链关联,实现了资源和能源的再循环。网络演化各阶段的度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3.2平均路径长度

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又称网络的特征路径长度。在无向无权网络中,任意两节点i和j之间的最短路径所含边的数目dij称为节点间的距离,所有节点间的距离的均值L称为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即:

(1)

其中,Ⅳ是网络中节点的个数。在园区循环经济系统所构成的复杂网络中,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代表网络中物质流、能量流构成的循环经济产业关联链条的平均长度。通过\用Pajek软件对4个阶段的园区循环经济系统复杂网络进行分析,得到各阶段的网络平均路径长度分别为L=2.02、3.61、3.50和3.58,随着系统逐步演化,网络平均路径长度呈现增长。

网络平均路径长度增长,意味着项目间的物质、能量再循环的合作关系逐渐充分,与园区循环经济系统演化中提高再循环水平的目标相契合,园区循环经济系统的演化水平逐渐高。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平均路径长度的最大值3.61出现在演化的第2阶段,而非第4阶段,这是因为网络平均长度的计算中,默认忽略度值为0的孤立节点,而这些节点在循环经济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分布规律在度分布中已进行过讨论。网络平均路径长度的演化分布如图3(a)所示。

3.3网络直径

无向复杂网络中任意两节点i和j之间的最大距离称为网络直径,一般用D表示,即:

(2)

在本研究中,由于是无向网络,网络直径取决于以下三种情况:①从1个起始项目出发的物质流、能量流到达1个终点项目前所流经的项目个数;②从1个起始项目出发的物质流、能量流经过分岔到达2个终点项目时所流经的项目总数;③从2个起始项目出发的物质流、能量流汇合到达1个终点项目时所流经的项目总数。通过运用Pajek软件对4个阶段的园区循环经济系统复杂网络进行分析,得到各阶段的网络直径分别为D=4、8、9和9。

随着园区循环经济系统演化水平的提高,网络直径随之增加,这表明从网络中任意两节点i和j之间的最大距离的角度分析,物质再循环、能量梯级利用的水平在园区核心产业链中得到了加强。网络直径的演化分布如图3(b)所示。

3.4介数分布

介数可分为点介数和边介数。某节点的点介数是网络中所有节点间的最短路径中包含某节点的数量比例,某边的边介数是网络中所有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中途经某边的比例。介数的定义,其思想体现了某点或边在网络中影响力。本研究以园区循环经济系统中的工业项目为分析的基础,因此关注点介数,即:

(3)

其中,njk表示最短路径的数目,njk(i)表示途经节点i的最短路径数目。在4个演化阶段中,节点的介数分布均呈现显著的长尾现象,即介数为0的节点数量占比始终最大,极少数节点能够取得介数值的极大值,并在网络中居于核心地位。在4个阶段中,介数值为0的节点数量占比分别为80.00%、58.82%、48.78%和44.44%,这体现了伴随园区循环经济系统的网络演化,越来越多的项目被纳入到物质流、能量流关联并占有一定地位。

通过点介数分布,还能够识别园区循环经济系统中的关键项目。在4个阶段中,介数值最大的3个项目分别依次为:阶段1的离子膜烧碱项目(0.15)、邻甲苯胺项目(0.04)和六氯环戊二烯项目(0.04);阶段2、3和4的离子膜烧碱项目(0.52)、盐氯水采集项目(0.30)和纯碱项目(0.24)。介数值最大的项目在系统演化中固化,体现了园区循环经济系统演化的涌现、分化和锁定特征。即是说,在园区循环化改造早期,针对区内项目的物质流、能量流现状进行的循环化项目引进和补链,一旦涌现出居于核心地位的项目(如离子膜烧碱项目、盐氯水采集项目和纯碱项目),物质流和能量流关联系统即被总体锁定,后续项目引进主要围绕既有系统的完善和优化进行,园区产业结构和优势产业项目难以再做结构性调整。涌现、分化和锁定是作为耗散结构的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典型特征,这表明随着园区循环化改造过程的深入,园区循环经济系统初步具有了生态系统的特性。网络演化各阶段的介数分布如图4所示。

3.5聚集系数

聚集系数也称簇系数,主要用于表征网络中的局部聚类现象。对于网络中的某一节点i,聚集系数的定义形式为:

(4)

其中,ki是节点i的相邻节点数,ki(ki-1)/2表示节点i与其相邻节点理论所能产生的无向边数,Ei是节点i与其相邻节点实际产生的无向边数。在节点聚集系数的基础上,能够得到网络的聚集系数,即:

(5)

网络的聚集系数用于反映网络总体的传递性。在本研究中,园区循环经济系统构成的复杂网络在演化的阶段1和阶段2中,由于节点的孤立特性较强,网络聚集系数趋近于0,在阶段3、4网络聚集系数分别为0.026和0.044。

较小的网络聚集系数、较短的网络平均路径长度和服从泊松分布的网络度分布暗示园区循环经济系统构成的复杂网络是一个E-R随机网络,这表明在拓扑结构上,物质流、能量流关联系统所构成的网络与传统的技术合作网络不同,而其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所构成的复杂网络的同构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4网络关联性分析

度分布、介数分布、网络特征距离、网络直径和聚集系数等网络基本拓扑参数反映了园区循环经济系统复杂网络的部分结构和演化规律特征。为了进一步描述网络的结构特征,需要考察度度相关、度介相关等网络关联性特征。

4.1度度相关

度度相关性反映了节点间相互连接和选择的偏好特征,如果度值大的节点优先选择连接度值大的节点,则称网络的度度相关特性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一般的,在社会网络中度度相关性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在技术网络中则是负相关。为了定量考察网络的度度相关,首先记网络中某一节点i的全部相邻节点的平均度值为:

(6)

其中,ki表示节点i的度值。通过考察ki与knn,i之间的相关关系,可获得网络的度度相关性。在量化计算过程中,一般采用Newman定义的网络节点度的皮尔逊相关系数方法计算:

(7)

其中,r为皮尔逊相关系数,ji和ki分e为第i条边2个端点的度值,M为网络的边数。当0

4.2度介相关

度分布通过分析节点所拥有的邻居数量反映了网络的局部特性,而点的介数分布从节点所占的网络最短路径的比重反映了节点在网络整体范围内的影响力,通过度介相关分析能够得到这两个网络拓扑指标间的相关关系。通过对阶段4中45个节点进行度介相关性分析可得,该复杂网络的中节点的度介分布在0.01的显著性水平呈现r=0.895的正相关关系。

度介相关的分析结果表明,园区循环经济系统复杂网络随着循环化改造演化的逐步深入,节点的异构性逐步体现出来,少数度值较大的节点,其介数值也较大,这类节点在物质流、能量流关联系统中居于最短路径分布的优势地位,网络以这类节点为核心,呈现出中心性;大多数度值和介数值都较小的节点,其引进和连接,均受到核心节点的物质、能量输入需要和副产品、废弃物再循环需求支配。网络中心性、节点异构性能够成为判断园区循环经济系统演化深入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和依据。网络的度介相关性如图5(b)所示。

5结论与建议

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的过程中,对改造效果进行评价十分必要。针对现有评价体系在评价系统性角度的不足之处,分析园区循环经济系统演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立系统、有效的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是重要支撑。基于此,本研究以评价园区循环经济系统的演化水平为根本目标,以复杂网络为基础模型,探索系统演化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如下:

(1)伴随园区循环经济系统演化,物质再循环、能量梯级利用逐渐充分。在本研究中,4个阶段的网络平均度分布呈现增长趋势,表明随着园区循环经济系统深入演化,节点所表征的项目间的物质流、能量流关联逐步增加;同时,网络平均路径长度由2.02提高到3.58、网络直径由4提高到9,这意味着项目间的物质再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的水平在园区的一般产业链和核心产业链中都得到了加强。

(2)伴随园区循环经济系统演化,网络中心性、项目异构性逐渐呈现。节点介数分布表明园区循环经济系统演化存在涌现、分化和锁定特征。在循环化改造早期,针对物质流、能量流体系进行的循环化项目引进和补链,一旦涌现出居于中心、支配地位的项目,其余项目即处于物质流和能量流关联系统的从属地位,园区产业结构和优势产业项目即被总体锁定。度度相关的负相关关系、度介相关的正相关关系也支持园区循环经济系统复杂网络以优势项目为中心且项目地位存在支配、从属异构性的结论。

网络经济学特征范文第4篇

【关键词】注意力经济 微博流行体 传播策略 社会心理

2012年各种微博流行体蹿红网络,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甄嬛体”、“元芳体”、“航母体”、“秋裤体”、“幸福体”等这些微博流行体进入公众视角,吸引网民注意力,抢占网络社会舆论高点,而后又悄无声息地退出虚拟场域。

一、注意力经济的兴起

“注意力经济是基于注意力这种稀缺资源的生产、加工、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新型经济形态。”①上世纪90年代末,“注意力经济之父”高德哈伯指出“信息时代”、“第三次浪潮”这些名词都不能清楚地表征这个时代所处的特征和生活状况,并举旗呐喊:“我们已经进入注意力经济时代!”网络社会是注意力经济实践的舞台。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过剩及人类的抢夺使得注意力资源稀缺。

据国内注意力经济的主要研究学者张雷教授在《注意力经济学》一书中归纳的注意力经济的8方面特点,本文总结为四点:(1)注意力是行为的先导。注意力引导行动,行动反映注意力指向。(2)非物质经济是经济的主流。“可以说一切非物质经济都是注意力经济”②,人们愈加追求精神的价值,重视生命的体验。(3)明星是注意力经济的银行。明星积聚了大量的社会注意力,一切生产活动都围绕明星机制进行,比起金钱,人们越来越重视名声资本,渴望得到和重视积累注意力,“名声就是一切”③。(4)心理因素发挥深刻效用。不同心理导致了注意力配置的差异。注意力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心理因素的考量。

二、微博流行体的概述

1、涵义

微博流行体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微博平台上被用户广泛使用的话语形式。它是当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类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源自具体的社会事件或媒介事件,形式简洁、具有娱乐性,内容多元且具批判性,句式固定、自创性强、生命力强、周期性短。在网民的广泛使用、再造和新老媒体的推动下盛行的一种网络语言。

2、发展机制及特点

首先,微博流行体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其发展大致经历五个阶段:“触发与显现——网络蹿红——传统媒介关注——磨蚀与淡出——显现新流行语中”。其次,作为一种网络语言,微博流行体既具备一般网络语言的规律,同时其特征又受到微博互动性、及时性、自由性等渠道特征的影响。因而,其特征主要有:时效性、高频性、动态性、交叉传播性和传播周期短等。

三、微博流行体传播的成因分析

1、传播特征分析

微博流行体的传播带有鲜明的注意力经济时代特征。随着对注意力竞争的加剧,微博流行语的创造更具意识性,编码呈现出“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单纯的解构重构某些语句到关注并积极参与社会热点事件讨论。”④其传播特征有:

(1)形式的娱乐性:注意力经济时代,非物质经济成为主流,娱乐是竞争的有效筹码,是网民们展现个性、吸引注意力的手段。但值得注意的是,娱乐性鲜明的流行体也消解了理性和批判的现实价值。网络一代“不仅解构了崇高,解构了卑微,而且把悲剧和喜剧全放进一个筐子,统统打碎。所有一切,最终都肢解为一长串造句的碎片,成为调侃对象,成为自娱自乐或自嘲自虐的素材。”⑤

(2)内容的易创造性和批判性:首先,微博流行体多采用问答式,内容可填充。此句式能激发网民参与的热情;通过吸纳智慧创造出更多的新奇。其次,不论“元芳体”的“元芳,你怎么看?”,还是“玛雅体”的“请问玛雅人靠谱吗?靠谱的话,我就……”,流行体传播的基本上是基于就业压力大、房价过高、物价上涨、官员腐败渎职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批判。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这些矛盾的批判能引起草根阶层的注意,产生强大的传播效果。

(3)传播途径的自下而上和渠道的交叉性:首先,中国网络话语权的社会阶层结构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结构”,即网络话语权集中在社会中间阶层,社会上层次之,代表社会下层话语权的最少。⑥底层的草根阶层为微博流行体的传播提供了众多主体和传播素材,满足草根阶层对话语权竞争的迫切需求。其次,传播渠道的交叉性表现为新老媒体对微博流行体的共同推动。交叉性推动拓宽了语言的传播面,提供了积累更多注意力资源的机会,对于延续微博流行体的生命力有一定的意义。

2、传播的心理动因分析

(1)使用主体。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网民结构中,青年学生群体占主体,也就是说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主体与该群体基本吻合,且该群体中大部分为80后、90后。”⑦在时代环境变革的影响下,这一代人追求新奇、娱乐、简洁,注重争取公共话语空间,相较于现实世界,更热衷于在网络社会进行生存竞争。

(2)使用主体的社会心理动因。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求划分为六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超自我实现。⑧在网络社会,注意力的配置更多方面反映在人类对于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上。微博流行体的传播是基于各种心理需求交汇作用下的注意力经济形态,其兴起与使用主体的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影响微博流行体发展的社会心理动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新求异心理。这一心理驱使人们向不同对象付出注意力,且能通过实施基于该心理作用下的传播策略,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资源。

第一,2012年出现了众多微博流行体,继一部宫廷剧《甄嬛传》上演而火爆互联网的“甄嬛体”后,“元芳体”、“幸福体”等自问自答的调侃语又蹿红网络,继而预示宣告末日将至的“玛雅体”又爆红了。微博流行体具备吸引注意力以释放强大生命力的威力,但并不能维持公众注意力以延长生命周期。网民们总是因求新求异的心理被下一个流行体夺走注意力。第二,就流变机制而言,不同阶段表征注意力资源不同程度的积累。“网络蹿红”阶段是求新求异心理的最大化满足,而“磨蚀与淡出”则体现了该心理的消极作用。第三,就微博流行语的语言内容而言,网民们通过智慧和对其进行二次创造,各类话语层出不穷。

②虚荣心理。注意力经济构筑了一个虚荣的二级市场。“虚荣不仅仅是获得他人注目的渴望,也包含着无数可以估计的东西。”⑨人们渴望成为明星,积累注意力资本,满足虚荣心理。

首先,基于群体认同的求同心理。日本学者岩元勉认为,群体的本质特征有两个,一是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二是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从这两个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出成员对其所在的群体在心理感受上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在网络社会,群体认同主要通过话语来表现。说什么样的话表征了主体关注什么样的东西,兴趣是什么,怎样说话体现了主体对群体规范的遵守程度。通过使用微博流行体更能拉近听、说双方的距离,制造群体认同。且求同心理越强,微博流行语的流行程度越广泛。

其次,基于实现自我价值的自尊心理。人类不仅重视对自身注意力的配置,而且渴望在他人脑海中构筑理想的形象,即对他人的注意力进行配置。这种形象的建构就是名声,实现了名声也就实现了自我价值。自尊心理在网民使用微博流行语的过程中发挥了推动作用,体现在:为保护或提高自尊而使用某些网络流行语来进行自我角色的时代性塑造,不至于落伍;通过使用或创造流行语以收获成就感。微博流行体中有很多是固定句式,网民在接受某个流行语式后可加以二次创作。比如“元芳体”,基于其基本句式——前面叙述一件事,后面必定加上一句“元芳,你怎么看?”,微博中出现了各个创造性版本,如:倾诉型——“今天为何不发工资啊!元芳,你怎么看?”;借机宣传型——“某酒业公司:最近×××推出了××系列酒,据说很受市场关注,元芳,你怎么看?”;⑩这种再创造不单单是娱乐心理的驱动,也反映出网民试图通过“二次创造”树立一个富有智慧、创造性的形象,吸引更多的社会注意力,达到对名声的构筑。

③宣泄心理。网络是信息的交换场所,思想的交锋地,更本质的说是话语权博弈的舞台。网络社会中各个主体进行激烈的话语博弈,以此争取自我权益,分配社会资源,确定权力等级。因此,微博流行体的传播从本质上来说是草根阶层在网络社会竞争话语权的结果,是对现实社会中难以得到第一阶层注意力的情感宣泄。而且,由上文对几种流行体内容的分析可知,流行语是草根阶层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宣泄。可以说,它不仅是反映变革期社会问题的一面镜子,而且一定意义上也是通过提供宣泄出口维护社会稳定一种手段。

结语

注意力经济时代,信息过剩,注意力稀缺,微博流行体的传播本质上是一种竞争注意力的形态,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娱乐性突出、新奇性鲜明、生命周期短等。注意力的竞争需求对微博流行体在传播方面提出了许多要求;作为语言使用主体的人的社会心理动因也与微博流行体的传播密切关联。总之,微博流行体的构筑和传播传递了社会注意力的导向。构筑什么样的微博流行体以及塑造怎样的话语秩序,这些问题关乎社会注意力的投放,关乎社会问题的解决,而且对于维持一个稳定的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①⑨张雷:《媒介革命:西方注意力经济学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②③张雷:《注意力经济学》,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④方毅华、罗鹏,《“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编码规律解析》,《现代传播》,2011(12)

⑤程寅、黄锦章,《网络造句背后的集体记忆和社会无意识》,《当代修辞学》,2011(6)

⑥⑦赵云泽、傅冰清,《当下中国网络话语权的社会阶层结构分析》,《国际新闻界》,2010(5)

⑧维基百科:http:///wiki/%E9%9C%80%E6%B1%82%E5%B1%82%E6%AC%A1%E7%90%86%E8%AE%BA

⑩曲瑞珠,《网络流行语传播的社会心理动因及社会影响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2

网络经济学特征范文第5篇

然而,人们震惊地看到:科学家在短短的年代中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给予了世界一个因特网络,给予了网络经济的运作平台,网络经济如此迅猛地在全球展开,然而经济学家却还没有来得及对其进行那怕是粗浅的研讨!这便是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的意义与初衷。

令人欣慰的是,在实证调研方面,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从1999年开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启动“全球互联网项目”(WorldInternetProject),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自1997年起开展互联网调查,迄今已公布了14次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中心从1999年夏天开始准备加入“全球互联网项目”,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实施了问卷调查并于2001年5月向社会了研究成果。

全文共分一个前言与五部分内容,前言是对本研究成果的一些约定与说明;第一部分“世纪之交:互联网引致网络经济”;第二部分“石破天惊:互联网的革命性昭示”;第三部分“互联共享:认识网络经济新本质”;第四部分“论道经邦:点解网络经济面临的难题与对应措施”;第五部分“传承经典: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挑战探微”。

“互联网”、“网络”概念,无疑是世纪之交的第一关键词。迄今为止,互联网的普及率,是以往任何一种事件无法比拟的。它是空间拓展远远超越时间的一个典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跻身于世界第二网络大国。全世界亿万个终端同在一个互联网上传递交流信息、运作种种事务,刹时间,前所未有的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网络教育、电子货币、网上资讯等核爆炸式地在互联网上展现,形成一种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壮观经济现象,真可谓石破天惊。网络如此快捷地结缘经济,新的网络经济现象如此快捷地在全球开展,新的理念、新的商务模式、新的经济机制如此快捷地被创造出来。在15世纪,全球人均收入年增长仅0.1%,在此后5个世纪中人均收入小有上升,在20世纪下半叶接近3%,而2000年美国在这一年就上升22%。这就是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辉煌,就是计算机网络时代的辉煌!事实上,世界正在进行一场计算机网络经济革命,这场革命给予了每个国家、每个区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千载难逢的挑战与机会。尽管经历了世纪之初网络经济的“寒夜”,但如今网络经济的辉煌再次闪耀。

网络经济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其根源在于国际互联网的革命性意义,那么它究竟给予我们何等昭示?第一,互联网络显示了前所未有的特征,它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的世界,一个崭新的统一的网络国际社会,大体可以从以下9个方面理解网络的神奇:无差别化,数字化,互联实时化,人本化或智本化,资源共享化,虚拟化,高速化,全球一体化,综合化。第二,基于这样的特征,它最终将成为带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引擎,它曾经创造了这样的奇迹,而今经历了重新融合后的网络经济正在创造新的奇迹。第三,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国际互联网络及其网络经济,之所以说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重要的产业革命事件,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透视它震撼全球的影响力:一是它的影响广度,它几乎布线于全世界各个角落;二是它的影响深度,它在微观上改变着人类行为各个方面,在宏观上改变着现行社会体制、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三是它的影响速度;四是它的影响长久度。第四,基于当代计算机、光缆通讯技术之上的网络经济,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伟大的产业革命,它事实上已经构成第三次产业的科技基础。几乎可以说,正是网络经济的出现与形成,使得自上个世纪初叶出现的三次产业分化真正完成。可以预料,扎根于新技术基础之上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前程似锦。第五,互联网产生的信息服务社会。如果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资本社会,那么互联网产生的则是信息服务社会,或者说是信息社会。

正是互联网产生的上述革命性意义,它给予了互联网络下的新经济获得新的本质,或者说发生着本质性嬗变。第一,一种崭新的网络企业诞生。所谓网络企业,是互联于因特网络中的各类企业,是由于网络经济拉动起来的企业系统。在网络经济中的企业,已经可以完全实现:“无论你在天涯海角,企业在你掌控之中”。第二,以网络企业为基础迅速形成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由于互联网的特征而有力地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革命。大量网络企业的诞生,大量网上经济活动的涌现,从而形成了一种史无前例的“网络经济”现象。所谓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由现代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切经济活动,即基于互联网基础上发生的经济行为以及网络的上游、下游经济活动。第三,比之传统经济,网络经济具有如下新的本质:它是人本经济,它是和谐经济,它是可持续经济,它是低成本经济,它是互惠经济,它是一体化经济。第四,在这个新兴的经济体系中,智慧资本、知识资本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值因素、倍增因素的重点在于智慧劳动。第五,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平台上,体现不出人们的社会差别(阶层、民族、区域、地位、性别、身份、年龄等等),它甚至跨越了时空界限,将劳动者之间的差别简化为人们能力的差别,简化为人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在这个平台上创造价值、服务企业的差别。这便为劳动者平等地、自主地展示能力提供了无拘无束的时空,就是说,劳动者迈向自主劳动的路途坦荡。第六,网络经济的发展,将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上打造出新的经济机制,而且最终会形成一整套与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机制系统。

基于以上对互联网及其引致的网络经济的探讨,我们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是,目前网络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很多,处境也是十分困难的。本研究论文中,作者对其中最为紧要的几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应对策略或者政策建议。第一,作者告诫,网络经济发展到今天,如果想减少市场的盲目性带来的损失,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需也必须介入了。必须制定给网络经济基础产业中的每一块均衡发展的政策,也就是说,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来调节网络经济丰厚利润与赶超利润的分配。第二,针对我国大批网络企业不能赢利的根源,作者强调,网络信息产品的商品化是关键,为此建议:对信息、网络产品要区别对待。软件、专用信息、经过研究加工过的信息,必须将其产品商品化。商品化的惟一出路是给出产品的边界,使其具有排它性、独有性。而对公众信息,不足以商品化的产品,要另起思路,不能勉强打包成品。目前成功的做法是,以公众信息为平台,提高点击率即赢得人气后,再以广告销售、网上产品销售为盈利点。第三,互联网经济决不是一个产业的“专利”,不是技术的副产品,更不是个别产业部门的特权。互联网将引发各行各业的变革,因为必须明确认识到,发展网络经济必须发挥传统产业的作用,只有当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了,网络经济才找到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第四,虽然网络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但决不能忽视自身的创新,而且网络经济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创新。第五,作者还对新近发表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若干重要数据进行了解读,并藉此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比如,加快农村与西部互联网络的发展,政策要倾斜;对.CN域名的开发战略要再认识;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加强研究投入;提高对网络信息利用的深度;网络企业要以诚信取胜。

另外,作者对网络经济引发的对政治经济学重大理论问题的挑战,给予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诠释与回应。面对网络经济,传统的经济学方法显得力所不逮,应当与时俱进地吸收西方经济学与其它科学的方法;知识、信息商品的出现,是对传统商品理论的补充与拓展;同时,也引起了对传统使用价值的补充与拓展;网络经济的出现,并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种种挑战都未能动摇这一理论的真理性;智慧资本、知识资本作为一种资本的新“品种”,丰富了资本理论;由于网络经济的调整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新机制的形成,已经构成对传统增长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的挑战,所以必须发展原有理论;在分配理论上,网络经济的出现与发展,为分配的多元化创造了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