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学科管理

医学学科管理

医学学科管理

医学学科管理范文第1篇

(一)医学科技档案的专业性较强

考虑到现代医学学科门类繁多、交叉领域广泛,因此医学科研的课题也是按照各专业门类来进行分配的。如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可以细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不同的科目;而在基础医学研究中,又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生化、病理、药理等专业。而医学科研活动都是在相应的专业科目内进行的,很多时候这种科目分类还可能进一步细化。这就造成医学科研内容的专业性很强,相应的医学科技档案的专业性也较强。

(二)医学科技档案专题突出,系列化强

医学研究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一般都是突出地以一个特定的专题作为研究对象。而且在对该专题进行研究时,着重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系列化、完整性的研究。这就使得相应的医学科技档案具有专题性强、重点突出的特点。同时,对研究对象的多层次完整化研究,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成套化的科技文件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层次分明但又联系紧密,可以作为一个系列进行利用。

(三)医学科技档案的学科综合性强且项目协作多

医学科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其跨学科、跨专业现象非常普遍。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医学研究本身就包含了众多的专业门类。同时在新形势下,大量的新兴科学技术和专业不断涌现,各学科的研究前沿领域正在不断发生交叉融合,医学研究也不例外。现代医学为了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地利用别的学科领域的有利条件,加强彼此的协同合作。特别是现在许多医学科研课题的综合性非常强,需要汇集多个学科的知识进行研究攻关。这些反映到医学科技档案,也使其具有学科综合性强且项目协作多的特点。

(四)医学科技档案载体形式多样且数量庞大

医学研究由于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造成研究结果的记录和保存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医学研究可以通过保存对象的标本或其组织切片来直接记录研究结果。同时,又可以利用各种音视频资料、化验单及仪器检测结果来间接保存。因此,医学科技档案资料的形式多样,记录医学科研成果的载体也非常丰富。

(五)医学科技档案具有保密性

医学档案资料与医学科研成果密切相关。作为医学档案记录的主要对象,医学科研成果往往包含了研究人员的心血和付出。这些成果具有知识产权,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必然要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对于记录了具有特殊价值的医学报告、临床资料及相关的文献等档案资料,需要根据国家保密法为其设置相应的保密等级,确保这些医学科技档案在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保密及限制保护措施。医学科研档案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对有关医学研究的资料、成果等进行收集、系统分类和编研,其基本原则一方面是要确保医学科技档案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要最大程度地开发好、利用好医学档案的价值,为医学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的健康提供帮助。

二、以用户需求为最终目的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建立

为此,依据本部门的工作状况,并结合笔者多年的科技档案工作经验,理解相关文献,对以用户为最终目的的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方式的建议和探索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提高档案意识

有意识才会有自觉的行为,才会有目的的行动。首先,我们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不仅需要重视档案的保存和管理,更需要对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有明确的认识。档案管理部门要更新服务模式,努力开发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并建立相应的平台(如数据库和网站等),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档案室还应积极主动地向外界宣传馆藏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可利用的档案资源,以广泛吸引潜在的档案利用者,使档案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二)完善管理体制

所有的行为必须要有规范,而管理体制就是这些规范的保证。要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率,就必须要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的有力保证。立足于档案利用者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档案服务机制,丰富档案利用服务手段和方法,为各类人群提供多样和个性化的服务。我国各档案室为人们提供的服务主要有档案信息查询、借阅以及信息加工等,相对比较单一,也不够简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服务中,可以使得档案信息的查询和利用更加方便,也更符合当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可以有效地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医务工作人员等用户人群,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

无论是保存、管理还是利用,基础建设都很关键。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也是提高医学科技档案利用效率的有力措施。各档案管理部门应采用多种手段强化基础建设,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档案室基础建设。

1.优化档案室环境

安静、整洁的环境可以让医学档案利用者更专注地研究档案中的资料和信息,而宽敞明亮的场所也使档案室可以同时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服务。在合适的地方为用户们提供打印、复印等服务也可以为有需要的档案利用者提供便利。

2.增加馆藏资源储量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医疗实践中产生的医学科技档案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一些科研人员的需求。各档案室应注重资源共享,引进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重要档案资料供研究者使用。

3.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化是未来医学科技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可以显著缩短档案利用者查询相关信息的时间,获取资源也变得更为简便。通过建立专门的档案资源网,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检索和利用档案室内的资源,而不用到档案室,省去了不少麻烦。档案利用效率得到了提高。

4.对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

科学分类可以使用户的检索更加准确快速。档案室应充分了解各个档案的内容,并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分类。对于医学科技档案,应根据专业、学科的差别对其进行详尽的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功能全面的检索系统。通过这种方式,档案利用者可以对各类档案有初步了解,并根据自身需求,准确定位需要查询的档案资源,避免了无谓的时间浪费。

(四)调整档案编研体系

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利用效率还需要重视档案的编研工作。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对于医学科技档案的编研提出了新要求。档案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掘医学档案的潜在利用价值,并根据当时的医学研究发展情况,适时提出相关编研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挖掘各类档案信息资源,编研出一系列具有高利用价值的成果。这些编研成果应具备高度的实用性,可以对医学科研和医疗实践进行指导。

(五)重视人才培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知识大爆炸,现代科技的发展深刻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知识型管理人才是强化医学科技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利用效率的重要基础。随着档案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技术的发展状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档案管理局面,提高医学科技档案的管理水平。医学科技档案包含的信息量丰富,只有熟练掌握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利用医学科技档案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帮助科研人员迅速准确地搜索到其需要的信息,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六)建立面向用户的新型应用平台

医学学科管理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康复医学科变得尤其重要,其主要是通过一套合理的、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对患者提供最为满意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康复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更快康复。本文研究中主要对2013年与2014年康复医学科实施不同护理管理,探究满意度,详细报告如下,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对我院2013年康复医学科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同时,对我院2014年康复医学科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其中,我院康复医学科护理人员一共有12名,男性护理人员与女性护理人员所占比例分别为1:11,年龄在26岁~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14±0.57)岁,工作时间在2年~16年之间,平均年龄为(10.41±1.11)年。另外3名护理人员为本科学历,7名护理人员为大专学历>2名护理人员为中专学历。

1.2研究方法

对2013年我院康复医学科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即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能力进行分配工作、合理排班等。

对2014年我院康复医学科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即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性格特点分配合适的工作岗位,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学习有关康复治疗的知识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2013年以及2014年我院康复医学科实施不同护理管理后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的差异性。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使用(3E±s)表示,采用f检验比较。

2.结果

由数据可以看出,2014年医生、护理人员、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2013年,具体数据详见表1。

3.讨论

康复医学科主要是对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的病痛、促进患者的健康,同时,还需要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使得患者能够恢复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研究中主要对2013年以及2014年我院康复医学科实施不同护理管理>2014年康复医学科采用优质护理管理,其医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2013年康复医学科(采用常规护理管理)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优质护理管理主要是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性格特点分配合适的工作岗位,监督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31,之后还需要定期的针对康复治疗进行讲座,从而有效促进护理人员、医生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个别残疾患者,例如偏瘫、语言障碍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利用每次空闲的机会与患者进行交谈,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学会交流技巧的合理运用,偏瘫、语言障碍患者反映比较迟缓,因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在交流的过程中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避免增加患者内心的自卑情绪。同时还应该注意语言通俗易懂,尽可能的让患者真实的了解到相关知识,从而使得患者的机体功能能够尽快得到有效改善。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该针对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及相应的预防方法与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并告知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尽可能的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降低护患纠纷。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告知患者治疗的方法与预期目的,同时多向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从而使得患者能够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从而促进治疗效果。

医学学科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学科建设;指导

医院学科建设主要是指医院采用科学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实现对学科的规划管理,更大地发挥学科在促进和加强医疗实践探索进步的积极作用,当前医院学科建设主要包括人才培养、学科管理、医疗服务、科学研究以及开展新的技术以及新的设备软件等内容。在医院学科建设工作中,需要其根据医院管理的现状,展开对学科资源以及建设的相互交叉作用管理[1]。当前随着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发展,医院的学科建设情况也必然是同现有的管理制度相适应,达到“1+12”的医院管理的效果。

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背景分析

随着健康中国建设理念的提出和发展,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已经成为当前医院建设发展的重点所在。这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医院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局面,若是无法实现对现有的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对医院管理活动的优化改善,则势必无法满足现代和谐社会建设的标准所在。第一,医院的发展管理活动具有双重性特点。医院是医疗服务的主体所在,其工作管理首先是具有福利性特点,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又要求医院管理活动能够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该性质影响下,医院的管理制度就要求能够实现优化升级,迎合时展的需求情况。第二,医院的诊疗人数不断增加。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医院的门诊人数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需要为社会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而随着工作任务的加重,如何实现对医院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的提升成为当务之急。传统医院管理制度以及医院学科的划分情况已经不再满足当下的医院建设发展的需求,也严重制约着医院服务以及护理的质量和效率。对此需要展开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优化建设[2-3]。

2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医院学科重要性

根据对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现状可知,当前情况下,我国所构建的中国特色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具有以下的应用特点:①现代医院管理活动具有多主体参与的特点;②现代医院的管理工作覆盖的范围和传统的医院管理不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需要展开对医院的学科划分,医院的服务职能等的管理和建设;③现代医院管理重视对治理结构和框架的设计,其强调在一个系统的规范的环境下完成对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使得医院能够提高运行效率,增加活力,提高管理能力。由此可知,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中,医院的医疗环境,医院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等体系都实现了变化。同时医院学科建设涉及到医疗、教学、学科队伍、科研研究、科研基地等多个要素内容的建设,其也会随着医院管理制度的变化而发生转变。如医院的科学研究需要医院的管理层能够重视科研研究,为其提供专项资金。展开医院的学科建设是提高医院发展的基础所在。具体来说,医院学科建设是医院结构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医院管理以及医院品牌打造的根本所在。实现医院学科的建设发展需要提高医生的临床诊疗能力,加大医院的科研成果产出和高层次的精英人才队伍的培养,这一切举措都能够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3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医院学科建设方向

3.1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医院学科建设的基本特征

第一,医院学科建设的要素内容。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医院实现了人性化、专项化发展,其学科建设发展也同小康社会建设的发展理念相适应,通过重点培育某一学科的方式来带动整个医院的所有学科的优化发展。因此医院可以根据每一个科室的人力资源、硬件资源以及其他的资源情况,重点突出某一个专业的学科,提高对重难疾病的诊疗能力。第二,医院学科建设的主要规律。按照医院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建设发展情况可知,当前实现对医院学科建设的优化创新,其必须能够具有以下的规律特点,如此才能够确保医院学科建设的发展性。首先是要求医院学科建设能够朝着专科化、综合中心化转变,确保医院的各学科都具有充足的人力资源、硬件资源和其他资源;要求能够由专业技术特色朝着功能化的趋势拓展转变。对于大多数的医院学科建设而言,其都是以专业技术为发展的重要支撑的,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多样化、综合化发展,实现医院学科建设的功能化发展也至关重要;实现由依靠学科带头人向学科带头人与合理人才梯队并重发展的转变。医院管理制度的多主体化发展趋势下,为医院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的发展的动力支持。如,原本医院的科研项目是由医院的管理层也就是医院的学科带头人所带领的,在如今可以实现学科带头人带领各学科下的技术人员进行创新。

3.2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医院学科建设的思路和理念

现有的医院学科建设的特点和方向必须能够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相互适应。当前在医院的学科建设中,其必须能够做到以下的几点,如此才能够确保所划分构建起来的医院学科是符合现阶段的发展要求的。第一,要求构建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学科管理体系。只有系统规范的管理机构、管理制度,才能够确保医院学科建设工作的有序性和科学性。当下要求能够基于现代医院的管理模式,在医院的行政管理活动中,专门设置一个“学科建设工作管理委员会”,由医院书记、院长作为管理的主任,对医院学科建设工作进行双岗双责管理,要求医院的各科室主任任工作组小组成员,负责执行和落实医院学科建设的工作内容。并且根据医院的学科建设工作设置工作规章制度,展开对医院的各科室的科研、医疗等方面的考核评价,确保能够不断地对学科各项指标进行适宜调整,使其在总体平稳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的学科的进一步优化[4-5]。第二,要求构建具有现代化、信息化的学科管理系统平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在医学的管理以及诊疗当中的应用已经是趋势所在。对于医院学科建设而言,也要求其适应时代的发展,构建起网络交流平台。如,构建起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平台,能够整合所有的医院的临床经验展开对医院的疑难危重疾病的诊疗的水平。如对建立起全国的远程卒中救治网络平台,通过整合所有医院资源优势的方式,探索出心血管疾病的联合救治模式,提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整体的救治水平。与此同时,构建起交流平台,还能够提高医院的科学研究结果的转化效率。一方面是在医学学科建设中,展开科学研究成为重点所在,通过沟通结合各种资源实现对医院的相关工作的科学创新,之后还可以根据医院的临床资料进行科研成果的实践转变。第三,要求能够实现学科建设的多重评价管理制度的建设。事实上,医院的学科建设需要拥有系统化的管理监督,如此才能够确保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以及建设模式是符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求的。这就需要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学科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明确学科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情况,充分调动学科内的各级别人员的工作探索的积极性,在医院学科内部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科文化氛围情况。另外还要求能够在院级层面上进行学科建设、发展与评估活动的推动和管理,如要求学科与学科之间能够加强沟通合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更好地发挥学科之间的联动机制。当前众多的现代化医院构建了学科合作诊疗模式,其能够定时定期的展开某项疾病或是病人的临床多学科会诊,从而提供更加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实现医院管理发展工作的综合化系统化发展,对于缓解当下的医患矛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学科的构建划分是相对的,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挥以及人们对于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而不断产生变化。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和发展的趋势下,合理开展医院学科建设规划发展,使医院学科建设朝着信息化、综合化、科研创新化等新趋势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新形势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创新的实践路径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4):97-98.

[2]高宇,闫文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两个基本问题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243-244.

[3]姚超,杨俊体,武新颖,等.基于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机制的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7):99-101.

[4]宋林子,杨敬,赵国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医院学科建设初探[J].中国医院,2017,21(10):43-45.

医学学科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医院感染; 管理; 预防控制

本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全院各科的危重患者,其患者特点是病情危重、变化快、病因复杂、症状严重[1],这对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ICU科室工作的特殊性,医院为其配备了大量的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为危重患者抢救和治疗、获得生命的再生创造了条件。但在抢救和治疗的过程中由于侵入性操作和应急的抢救时机比较多,很容易发生医院感染,而一旦出现医院感染则又可明显的增加危重患者死亡的危险性,这也是造成治疗的失败关键环节之一[2]。因此,加强对ICU的科学管理,研究和分析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发生率,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措施,是保证ICU危重患者抢救和治疗成功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在危重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院通过对2010年1月-2012年6月入住ICU抢救的685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保证ICU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资料为2010年1月-2012年6月入住本院ICU的患者685例,经统计其发生院内感染人数为159例,其中男96例,女63例,年龄19~92岁,平均58岁。院内感染诊断依据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患者感染均发生在入住ICU 48 h后或转出ICU 48 h发生,且入院时不存在感染也不处于潜伏期。

1.2 方法 由本院感科专职人员将医生确定的医院感染的159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按“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对医院感染病例患者的年龄、感染部位、疾病名称及危险因素等进行分类统计。

1.3 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相关规定进行。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临床相关因素情况 本组ICU住院患者共685例,其中159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23.21%,其主要危险因素侵入性操作而致感染,其中使用呼吸机、留置导尿、PICC置管术5例、气管切开、口腔感染8例;共发生医院感染204例次,例次感染率为29.78%。年龄>60岁的医院感染患者125例,感染发生率为26.82%,≤60岁的34例,占15.53%,临床相关因素构成比见表1。

2.2 医院感染的部位 医院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感染,其中呼吸机相关肺炎94例,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52例;其次是泌尿道感染21例,PICC置管术后感染5例。

3 管理措施

3.1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制 成立医院感染科,由1名院长直接领导,ICU科内由科主任、护士长、医师1人和护士1人组成科室院感领导小组,加强对医院感染有关方面制度及院感知识的宣传学习,使ICU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护工、保洁员在内)认识到控制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严格遵守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到最小。

3.2 落实院感制度实施院感监控 医院对ICU医院感染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ICU院感小组反馈,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协助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科室领导对全科工作人员每月组织感染知识学习,增加医务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制定相关侵入性操作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及告知制度,如呼吸机相关肺炎、气管切开患者的管理、留置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PICC、中心静脉压测定等操作的感染和预防措施。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做各项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手的消毒的有关制度;进行侵入性操作前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拔管; 留管期间认真做好管道护理[3]。

3.3 加强ICU环境的管理 病区内保持空气新鲜,病区内配备了空气净化消毒机,每日定时消毒2次,每次一小时,患者所用桌、椅、床等用物及地面每日用含氯制剂擦拭消毒3次。每月对病室、治疗室进行空气细菌培养监测一次;医院对细菌监测结果进行检查,控制空气细菌数

3.4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在进行各种穿刺、导尿、PICC、吸痰、换药、冲洗等操作时,要自觉的遵守无菌操作原则[6],特别是吸痰时一定要戴手套,吸痰管一次一更换,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严格遵守吸痰操作规程,轻柔操作[7],防止污染。笔者对ICU使用呼吸机的管理加大了力度,设专人负责呼吸机的消毒与管道更换;呼吸机接头、湿化罐、螺纹管、呼吸囊以及吸引器等一般医疗设备遵循专人专用原则,每周对呼吸机螺纹管进行消毒更换;尽量使用一次物品,防止发生交叉感染[8]。

3.5 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对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日进行尿道口消毒2次,每日更换尿袋1次,按尿管厂家规定时间更换留置尿管,每日进行1次膀胱冲洗[9];对高热、昏迷、留置胃管和禁食、气管插管的患者每日2次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舒适。定时为患者做翻身叩背和吸痰,防止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氧气湿化液-蒸馏水每日进行更换,对长期吸氧者每周消毒更换湿化瓶;对于各种穿刺部位及管路严格尊守无菌操作规程,定时消毒更换,保持无菌状态,控制感染发生[10]。

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直接相关的作用和影响,也是医德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5],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而ICU是医院危重患者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发区。因此,加强ICU医院感染的科学管理,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危重症患者的安全、提高临床医疗和护理质量,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郑玉华.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医院感染[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6(中):234-235.

[2]黄妮娜,胡靖青,麦敏玲,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防护培训效果分析[J].现代医院,2011,11(8):115-116.

[3]徐亚鹏,牛会.ICU监护过程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5):91-92.

[4]李伟娟,卢晓燕,周静仪,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与护理干预[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119-120.

[5] 吕亚. 医院感染管理的关键环节探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6(22):102-103.

[6] 赖春霞,姚吐娟,刘丽华. 三甲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教育培训效果评介[J].中外医疗,2012,(2):141.

[7] 刘朝芹. 感染控制策略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2012,(2):127-128.

[8] 杨柳,李宏.医院感染管理控制的现状及发展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09,16(11):253.

[9] 徐丽华,钱培芬.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70.

医学学科管理范文第5篇

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智慧,探索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联系或规律,从而发现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发现疾病预防与治疗以及提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医学科研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科研思维形成的过程,在医学实践中通过大量查阅文献,提出科学问题,形成医学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设计、调查分析、统计分析来验证,对所获得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和逻辑判断。医学科研以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为思维形式,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多种逻辑思维方法进行操作,以达到探求临床诊治/业务实践规律的最终目的[1]。医学科研以研究课题为对象,经过细致拟定研究方案,科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解决医学活动中的问题。

医学科研具有探索性、创新性、继承性、连续性等特点。在医学科研过程中,科研活动所取得的成就依赖于正确的思维方式。科学研究是创造性活动,要求研究者具有首创精神,开拓创新,见人所不见,发人所未发。科研人员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在现在科学研究中尤为重要。要争取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创新成果,注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因为创新是高质量科研的基础、核心与灵魂。本院中心实验室大力引进质谱技术,率先在医院系统开展质谱技术的临床药物分析和临床实验研究,对于开发专利技术、培养创新科研能力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具有先见之明的重要举措。因此创新思维是医学科研人员最为重要的素质之一。科学研究是从发现科学问题、立项研究到发现科学事实、进行理性思维的加工创造的过程,科研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具备科学思维,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必须有事实依据和科学理论根据。从实验设计到实施,都必须遵循普遍认可的科学原理、实验方法和分析方法,选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随机化、实验对照、盲法、重复等实验设计,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的每一个过程,不捏造数据,不杜撰结果,科学求实,确保科研过程的科学性和科研结论的真实性。医学科研虽然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但是科研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是相对的,医学科研工作者应当对前人的论文结果批判性地继承,具有质疑思维。科学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就是合理的怀疑精神,要依据事实思考,勇于怀疑一切现实的权威意见,许多伟人就是因“怀疑”而创立了新的科学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由怀疑神创论而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源于怀疑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科学理论不是神圣不可触犯的宗教教条,去伪存真是科学研究的精髓,怀疑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2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面广

医院行政管理工作涉及各方面的管理工作,主要起着上下协调、横向联系、内外沟通、承上启下、上传下达、沟通信息的枢纽作用。依赖于日常工作中的摸索和积累,不断总结、提炼经验,以适应新形式、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全面提升行政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行政管理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按规矩办事,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上级部门的“红头文件”或者领导的请示批示报告处理事务,承担着制订计划、下达指示、作出决议、进行安排等基本职能。

医院行政管理工作大多数都是与人打交道的事务性工作,因此要求管理者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本思维,医院的发展需要每位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同时需要医院管理者注重自身修养,增加人格魅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扩展知识面,博采众长,开拓创新,提高医院行政管理者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吸引力[2]。行政管理是一门艺术,管理工作绝对不是机械化的每天的重复性劳动,因而可变性强,具有明显的时效性,这就要求行政管理者在处理事情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思维,善于根据事物的变化,学会变通,改变思维的角度,摆脱常规或错误的思路,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行政管理工作按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来执行,因此要求行政工作者在处理事情时要有原则性思维,工作中以原则为出发点,遵守基本规则。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考虑灵活性,即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合情合理地处理事情,大事讲原则,小事讲灵活,“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思维运用的完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