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范文第1篇

基本判断之一:数字经济将助力定盘中国经济前行新方位。发展数字经济,发挥其优势和特征,促进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增强发展的全局性整体性,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打造平等参与的发展环境,从而推动践行我国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实现我国经济的新发展。

基本判断之二:数字经济将成为驱动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首先,数字经济将推动消费需求加速释放。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经济越发广泛地融入居民生活。其次,数字经济将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装备快速应用与发展,数字技术开始融入到传统产业之中,引领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再者,数字经济将促进新兴业态培育汛蟆J字经济领域不断孕育出新模式新业态,倒逼传统行业领域的变革,打破贿的产业发展格局,催生出越来越多的经济增长点。

基本判断之三:数字经济将推动构筑中国经济竞争新优势。全球产业与经济竞争愈发激烈,各国家和地区莫不抓紧机会构筑自身竞争优势。我国人口基础大、单位数量多,市场规模大,能够构筑起数字市场优势;网络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发展全球领先,能够构筑起数字基础优势;网民的数字消费意识强,对新模式、新业态的接受程度快,能够构筑起数字观念优势。综合来看,数字经济将推动构筑中国经济发展与竞争的新优势。

面向2017年与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将展现出七方面趋势:

一是数字经济内涵外延将持续陕速扩展。当前全球对数字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全球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等已非昔日可比,诞生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应用和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可以说,今天所说的数字经济,实际上是一种“新数字经济”。未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模式的创新和认识的提升,数字经济的内涵将进一步创新。

二是需求增长将鼓足数字经济发展动力。从消费层面看,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期,数字消费又是消费的重点。从产业层面看,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期,大数据正成为与土地、劳动等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智能制造正在引发新一轮制造业变革,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技术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将加快向传统行业渗透切入,产业升级需求将孕育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创新层面看,数字经济将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领域,具有规模的智力资源、资金资源将涌入数字经济领域,为其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三是政策创新将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后金融危机时代,各个国家都在数字经济领域发力,试图加快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在近两年持续推出了多个规划、指导意见,以加快推动大数据、互联网等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未来,国家对数字经济的重视,将推动相关产业政策的创新,从而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的发展环境。

四是数字经济发展将加速完善保障支撑。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需注重配套保障建设。在基础保障方面,将进一步推进宽带网络升级、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发展新型应用基础设施。在创新保障方面,将加快信息技术创新步伐,推动数字技术与各领域的协同创新,打造公共创新服务载体,优化创业创新孵化空间。在安全保障方面,将加快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强数据资源和用户信息安全防护。在统计保障方面,将探索建设适应数字经济特点的统计体系,使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可见、可观,为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鼓足干劲。

五是数字红利共享机制建设将加速推进。要实现共享发展就要让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实现普惠性释放,为此需要推进打造相关机制,比如数字就业促进机制、数字技能提升机制、数字精准扶贫机制、数字政府强效机制等。

六是数字经济与资本的关系将更加密切。信息技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已成为资本市场瞩目的焦点。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它与资本的关系更加密切。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范文第2篇

数字经济为全球经济带来新面貌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正处于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底志济作为发展最迅速、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泛的经济活动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

我们欣慰地看到,数字经济拓展了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新技术、新业态、新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世界经济正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欣慰地看到,数字经济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扩大就业、惠民立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欣慰地看到,数字经济营造了更加协同、灵活、包容、开放的市场环境,对于缩小国家与地区间的差别,推动世界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大力实施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据有关机构测算,2015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18.6万亿人民币,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浙江作为中国的网络大省,近年来加快了信息化发展步伐,做大做强信息产业,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浙江的发展实践也生动地折射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主席今年9月在杭州G20工商峰会上指出,要把握数字经济的历史性机遇,提升世界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二十国集团还了《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呼吁加强沟通合作,推动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协力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

中国将从五方面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愿从五个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发展以创新驱动为内核的数字经济。创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应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技术赋能不断丰富数字经济内涵,催生新业态、孕育新产业,为数字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创新空间。我们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普惠金融等,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们应优化政策环境、厚植创新土壤,充分调动互联网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各界的创新热情,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二是发展以协调包容为要义的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最能体现协调性、包容性发展的经济形态之一。我们应推动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农村地区互联网建设步伐,降低应用成本,消弭数字鸿沟,实现国家协调发展、地区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发展,让网络成为致富之路、幸福之路。我们应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子商务、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的国际规则和标准,为各国平等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全球数字经济更加均衡、更加包容发展。

三是发展以开放合作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开放合作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应发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和基础性战略资源的重要作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动数据资源有序流动、开放共享,让数字价值充分释放。我们应推动制定平等的数字经济贸易规则,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形成覆盖全球、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数字市场。中国将大力实施双边、多边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化合作。我们诚挚欢迎各国互联网企业和创业者在遵守中国法律的前提下,来华投资兴业,也希望各国市场向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放,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增长。

四是发展以安全可信为前提的数字经济。安全可信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命脉。我们应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建设安全可信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利用,促进可信、稳定、可靠的互联网应用。我们应坚决打击侵犯个人隐私、侵害知识产权等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打击网络犯罪司法协助,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我们应探索建立适用数字经济发展的监管新模式,完善网络社会信用体系、网络空间证照体系,营造公平公正、健康有序、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五是发展以造福人民为宗旨的数字经济。让亿万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是我们的根本目标。我们应加快互联网应用普及,帮助人们通过网络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就业创业,更多更好地享有互联网带来的好处。我们应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大力发展网络教育、远程医疗、网络文化,为人民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产品和服务。我们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帮助贫困人口过上更有尊严、更加体面的生活。中国正在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我们愿与世界各国分享经验做法,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范文第3篇

“数字经济”不仅作为热词,被去年9月举行的G20杭州峰会广泛提及,甚至被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其中提出要“推动‘互联网+’深入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让企业广泛受益、群众普遍受惠”。

这不但明示了数字经济作为当前新经济形态,正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与此同时也表明它已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数字经济大趋势

究竟什么是数字经济?首先从字面理解,就是基于数字技术的经济,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往往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难以分清,所以很多时候数字经济也常被称作互联网经济或网络经济。

彼时,就有不少关于网络发展的理论被引入数字经济中,像梅特卡夫法则就曾指出网络的价值等于其所有网络终端数量的平方。此外,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家、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曾以这个角度理解数字经济。他在以“数字经济”为主题的汉诺威IT展上曾指出,“与其说数字经济,不如说是数据经济。因为数据传输的缘故,各种数字经济活动皆有可能。”随后“数字经济”常被理解为因数据信息通过网络流动而产生的经济活动,此外还包含数字技术与各项实际产业的结合。

“伴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跨界融合,数字经济已成为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的经济活动,同时也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在2017中国IT市场年会上进一步指出,在扩展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带动创新等多个方面,数字经济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将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线。

智能化发展是主线

“基于数字化、网络化的智能化、自动化的智能时代全面来临,正在成为2015-2030年间信息化发展的一条主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强调,智能化不仅将促进像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人工智能、计算科学、系统理论等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会给全球信息技术和产业带来别开生面的、颠覆性的发展和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数字转型已经成为第四次产业革命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府,特别是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多国领导人在去年的G20杭州峰会上就曾共同签署全球首个数字经济政策性文件《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

倡议不仅指出了数字经济实现的创新、伙伴关系、协同、灵活、包容、开放和有利的商业环境、注重信任和安全的信息流动等七大原则,同时明确了宽带接入、ICT(信息Information、通信Communications和技术Technology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简称ICT)投资、创业和数字化转型、电子商务合作、数字包容性、中小微企业发展等底志济发展与合作的六大关键优先领域。

业内人士指出,正是这份倡议敏锐地把握了数字化带来的历史性机遇,为世界经济摆脱低迷、重焕生机指明了新方向,提供了新方案。

与此同时,面对当下数字经济驱动的产业发展大势,周宏仁特别建议那些走在产业前沿的优秀企业必须敢于面对创造性破坏,“特别是在传统产业的靓丽光环之下,应勇于寻找创新和创造的新出路。”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山也给出了更具导向性的观点――“智能时代是对信息时代从被动到主动的一次变革。”他认为,信息化时代让人类从“模拟量”转成“数字量”的处理,而智能化时代是对“数字量”进行加工后,给物理世界的机器、设备赋能,让它们可以主动思考。“这必然对世界带来新一轮的拓展和突破。”

确实,数据方面正经历着一场核爆炸式的增长。一组数据显示,到2030年,数据将比2016年增长10000倍,基于数据的原生产业,有可能会占到GDP的15%,除此之外,还可能衍生新的融合性产业,对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支撑。

就此,孙会峰预计表示,“数字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在十余年后对现有行业产生巨大冲击,并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他认为未来2030年数字经济的发展愿景有三大支柱,即智能的基础设施,海量的数据以及全新的新生业态。

打造“第三维”产业

基于未来世界所具备感知、智慧、行动和进化的特征,孙会峰认为,生态进化的“数字经济2030”将呈现全新智能设施――万物互联、全新驱动要素――数据核爆和全新交互模式――业态新生三个层面的变化;并产生产业融合、秩序重构和角色转化三个方面的影响;从而催生接入、数据和新生三个方向的机会。

具体来看,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ICT技术加速向各领域扩散,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而网络化、平台化、智能化的现代服务业会广泛兴起,进一步推动形成新的消费理念、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

“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未来以智能为特征的数字经济,将在更高维度上重构产业秩序,造就新生业态。”在孙会峰看来,2030年前后,ICT将实现群体性突破,催生以数字经济特征的“第三维”产业。

当然,这种颠覆性变革集中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首先,万物互联,万物皆有灵。“在全新的智能基础设施体系构建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将实现全连接,连接设备也会呈现爆炸式增长。”据赛迪顾问预测,未来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会达到100%。孙会峰将其视为信息从单向传输变为双向互动,从感知到反馈、智化的转变阶段,与此同时,智能自进化的连接体将大量涌现。

其次,数据核爆,数据无价。孙会峰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海量连接,实时交互过程中的“人、物、活动、环境”等主客体的高效协同,在实现信息无缝对接的同时,产生了“数据核爆”效应。“预计未来十年,第‘N+1’年产生的数据量将是过去N年的总和,量的几何级增长,使得全域数据的深度价值化空间无限放大,数据正成为驱动产业创新的核心要素。”

最后便是业态新生。孙会峰指出,在新技术支撑下,传统的产业边界将加快消融,产业生态呈群体式跃进趋势,原生业态加快升级迭代,以智能为主要表现的“第三维”产业快速崛起。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经济;管理转型;制造企业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5],具有万物互联化、知识智能化、数据要素化特征[6]。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的报告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有效推动了GDP增长,数据资源成为驱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企业管理转型的必要性

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体系完备,但仍存许多问题。传统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发达国家较弱,生产管理效率较低。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根据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内涵,现代制造业应该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相结合,促进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导制造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本质特征即信息流和工作流的数字化[14],企业需对数字化工作流和信息流进行有效管控,利用物流和资金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协同。因此加速高新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企业管理融合迫在眉睫,管理数字化转型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4]。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企业管理转型要素

为了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我国制造企业全力推进设计研发、生产服务等环节的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更加趋于网格模式,传统制造企业管理转型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在企业生产制造、销售物流、产品创新等环节的应用进行[8]。这样企业就能改善客户体验、创新价值主张、提升组织效能。基于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结合数字经济时代背景特点,企业管理转型涉及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供应链管理,建立与供应商、分销商之间快速的合作和交流的渠道,面向供应链以市场的观点对整个商务活动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的整体结构。供应链管理转型是以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为基础,以最低的整体成本满足客户的同时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二是生产与研发,关键在于优化生产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数据及其相关技术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用户的偏好成为企业产品研发的关键。客户管理关系中精准化营销模式倒逼上游生产体系发生变化,传统制造企业的生产模式、产品设计、研发模式均应有相应的改善。三是客户关系管理,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及其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利用数据信息改善客户关系管理成为关键。数据信息对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建立良好关系等起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数据信息改善客户关系成为传统制造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以上三方面相互联系协调,为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同时业务流程重组不断对企业原有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创新,则是对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的组织保证[15]。

(一)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供应链管理转型

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化的供应链平台成为供应链效率提升的支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数字化技术的逐步成熟有效解决了供应链上的链接、索引和交互等问题,实现了供应链不同环节的有机联合,供应链效率大幅提升。数字经济对供应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横向一体化、物流系统数字化等方面。第一,企业供应链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智能化等的支持。因此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转型需要利用大数据构建系统化的现代管理体系,搭建好信息供应链管理平台,以确保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顺畅。同时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工,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促进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1]。第二,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为了追求资源整合往往采用纵向一体化来实现高度控制。数字经济时代横向一体化成为主导,企业只需抓住产品方向和市场这两个重点,及时整合外部资源响应市场即可。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完整贯穿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的链条,链条上所有节点的企业都需同步、协调。因此供应链横向一体化程度也是影响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第三,数字经济时代,线上线下交易融合交错,物流成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其数字化程度对企业交易的完成度有重要影响。企业需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结合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建立适配的物流系统,使全范围、全过程的物流活动能够实现纵深化的管理和协调。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生产、研发管理转型

数字经济给企业带来生产技术创新的同时生产模式、产品设计、研发模式等也发生变化。第一,生产模式趋于模块化、柔性化。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及其相关技术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用户的偏好成为企业产品研发的关键。因此,数字经济背景下客户管理关系中实施的精准化营销模式倒逼上游生产变化,单一批量的生产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为了满足差异化需求,企业的生产需适合于定制化产品的模块制造,生产模式逐渐柔性化。同时数字经济降低了企业的搜索、复制、溯源以及认证等相关成本,企业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产模式优化中去[8]。第二,产品设计趋于版本化、迭代化。数字经济时代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加,用户识别、敏捷学习、迭代试错成为企业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重要能力[13]。迭代创新模式增加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多样性,也降低了资源禀赋约束[12]。迭代化的生产节奏有利于企业及时地适应供需两端的需求与发展,更加精确地感知新变化、把握新机遇。第三,研发模式趋于开放化、开源化。数字经济发展过程是全生态协力共进的发展,创新不只是部门内部的创新,更是整个生态的协力共进。企业需要不断综合不同领域的新知识、发掘跨界创新潜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凸显核心竞争力,拥有更多的选择、更稳定的系统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2]。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传统的业务流程中一项完整的工作会交交由不同的部门依次进行,信息传递路线较长,信息失真概率更大,导致组织内各部门交流、协调较为缓慢,生产效率与决策准确率较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业务流程重组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以企业战略为基础,涉及到组织结构和人文因素等诸多方面。第一,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组织结构具有复杂化、集权化等特征[3]。组织结构为适应精细化分工和数字化供应链平台等,逐渐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为了与业务流程相适配平台型经济形态也不断发生变化[16]。面对数字经济带来的企业环境快速变化、组织边界模糊化、组织创新多元化,网格制相对于科层制更具优势,也是数据驱动组织结构创新的体现。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规则和权力两方面。数字化技术改变了行动者规则,行动依据不再是科层制中稳定的公式规则系统,而是由原来的经验规则变为数据规则,数据、信息技术、知识等要素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形成以数据信息及相关技术为核心的规则体系[10]。开放的网络式管理模式和无边界的生态圈管理模式使得权力趋于分散,变得更加多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同一组织内的不同层级之间信息高度透明,组织和个人的信息权力越来越小,拥有大数据信息的大型平台组织和政府部门等成为权力集中地。第二,信息技术在业务流程重组中主要作用是提高信息决策质量和速度、简化管理流程[7]。其对业务流程重组的技术支撑主要是作为流程再造规划管理工具从整体把握项目的规划、进度、预算、评估等;作为成本分析工具分析项目所需资源与成本;作为人事计划工具来进行人力资源相关分析;作为集成工具、编程工具等管理系统开发工具。相对应的,业务流程重组也对信息技术有较大影响,促使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不盲目接受,而是注重人工和信息技术的配合与协调,为企业长久发展提供支持。第三,企业流程重组不仅涉及到技术,还涉及到人文因素。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深层的管理变革,原有企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将被重组。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制造企业需要进行企业文化变革,需要在创新协同的文化引导下,以客户为中心,团结协作进行业务流程重组。通过整体氛围的引导与激励,调整员工的意识行为、价值观等,以实现企业业绩的提升[17]。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构建新的价值体系与行为模式,使企业文化与业务流程重组过程相适应,两者相互交融,共同进步。同时数字经济背景下,智力价值不断提升,企业组织管理更趋于扁平化,权利也更加分散,企业人员的知识与能力、素养、态度等也需与之匹配[18]。第四,企业战略是业务流程的总纲领和指针。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业务流程重组实质上是结合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从业务流程出发挖掘企业潜能来进行战略构想[17]。传统制造企业需要结合数字经济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环境、市场、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企业战略进行更适配的调整。

(四)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客户关系管理转型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范文第5篇

互联网技术促进数字经济迅速发展

当前,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为代表的分享经济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发展,基于网络信用积分免押金租单车、租房等新兴方式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在杭州街头,一座座新出现的无人超市吸引了不少市民的目光――从闸机进店,扫二维码,将所需商品放入购物车,经过两道结算门就完成了支付。“不用带现金,商品拿了就走,这样的高科技很有趣,也让购物变得很方便。”一位女士告诉笔者,实际上,现在在杭州,无论是停车场停车还是上街买菜,都无需现金,只带一个手机就可以完成支付。

在电子支付领域处于全国领先行列的杭州,成为我国数字经济繁荣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我国,“互联网+”的热潮推动了数字经济领域形成一波创业创新浪潮,互联网行业在数字经济中的占比迅速提升。以2016年为例,我国信息通信服务业收入超过2.1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基于互联网业务收入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28.7%,占全行业比重由2010年的21%提升至2016年的63%,全面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在数字技术的带动下,互联网平台不断涌现,并渗入到商贸、生活服务、交通、工业等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在消费领域,支付手段从实体货币、信用卡到目前移动互联网支付手段日益普及;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催生了分享经济,单车、汽车、住房、雨伞、充电宝等分享租赁平台逐渐兴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

从世界范围来看,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全球经济形态逐渐发生变化,世界各国和企业纷纷开启数字化转型之路,发展通信基础设施,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经济实体迅速壮大。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中,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五家属于数字经济范畴。

腾讯研究院研究员周子祺表示:“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GDP,也能促进各个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就业结构优化,成为未来就业增长的重要领域和创新创业的重要空间。”

目前来看,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逐渐成为热点,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机器人工业、3D打印、生物识别、量子计算、再生能源等技术也有了一些实践。未来,技术的进步将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

当前,不少传统企业开启了数字化转型之路。传统建筑机械企业三一重工大力开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今已接入超过23万台设备,实时采集近一万个运行参数,能为客户提供精准的大数据分析、预测、运营支持及商业模式创新服务。

专家认为,产业融合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正在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增强融合效应,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新技术推动了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加速了线上线下融合,并引发数据爆发式增长。目前,海量的数据已经成为重要资源,创造价值的潜能大幅提升。

在制造业领域,网络物理系统技术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构建起虚拟产线、虚拟车间、虚拟工厂等,实现产品设计、仿真、试验、工艺、制造等活动在数字空间完成;在流通领域,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丰富了市场竞争手段,重塑了零售模式,也创造了大量新业态。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已成为主要工业国抢占国际制造业竞争制高点、寻求经济新增长点的共同选择。”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主任赵仲海指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倍增效应已开始显现,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新载体不断地涌现。”

除了传统企业外,社会管理治理模式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例如交通领域互联网企业掌握的交通实时数据、用户评价信息等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也在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使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更为优化。如教育方面,多地已经建成了覆盖广、多层次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85%;社保方面,以“电子社保”工程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社保服务向网络化数字化转变;“互联网+政务服务”在各地得到实践,网络平台让事务办理更加快捷、方便、透明。此外,数字基础设施的概念也在不断推广,例如安装传感器的自来水总管、数字化停车系统、数字化交通系统等也在探索实践中。

数字经济发展还有一些瓶颈

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出现。目前,存在区域、行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提升改造过程中,仍面临较高壁垒;由于市场发展领先于制度规范,还出现一些恶意复制初创企业模式、非法运营等不正当行为。

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既要激发市场活力,也要加强政府治理管理。由于数字经济发展跨领域、跨地区特点突出,平_企业成为新的主体,传统监管难以适应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这就需要规范企业平台责任,在市场准入监管等方面加强政府治理,通过法律法规建设填补立法空白,规范企业市场行为。

对于数字经济的区域、行业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不少专家认为,当前最大的发展瓶颈仍在于数据的互联互通。中央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缪荣表示,目前行业内、部门间、地区乃至国家间的数据融通难度大,政府部门应该首先克服体制机制障碍,开放共享部分数据,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为企业和老百姓提供更多便利。

目前来看,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加速融合,使得市场优胜劣汰机制发生巨大转变,企业面临的竞争市场更加复杂,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产生冲击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缪荣表示,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过程中,企业的信息化转型改造等需要专业人士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因此人才培养应当作为重点,这需要进行一定的政策性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