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行业发展机遇

医药行业发展机遇

医药行业发展机遇

医药行业发展机遇范文第1篇

刚性需求充足整体发展平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学会理事长桑国卫介绍说,医药产业是当今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医药工业是第四大创利产业。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平稳,2008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幅为25.7%,2009年前4个月同比增长18.29%。

去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侵蚀不断深入,医药产业受到影响,我国医药产业也受到波及,特别是医药出口受冲击比较严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医药进出口总额112.41亿元,同比增长3.57%,医药出口出现负增长(-0.45%)。其中,西药原料药出口下降了8.8%,中成药出口下降了13.74%,中药材及饮片出口下降22.61%。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拉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仍未改变,在医药产品的刚性需求以及新医改政策带来市场扩容的机遇下,我国医药产业整体前景比较乐观,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

一方面,制药工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我国现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738家,去年制药工业百强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达到40.59%,比2007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医药工业呈现集中度提高态势的同时,工业企业的销售规模也进一步加大,市场竞争能力增强。

同时,医药工业盈利水平保持增长。2008年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实现利润708.9亿元,同比增长28.4%。2009年前2个月,我国医药工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111.6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18%。尽管由于外销受阻,化学原料药工业的利润仅增长6.9%。但生物制药工业的盈利水平较高,1-2月的增幅为43.4%,显示出生物技术产业高增长、高回报的特征。

另一方面,医药商业购销增长稳定。2008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累计购进约3450亿元,同比增长11.45%,累计销售3330亿元,同比增长13%。2009年一季度,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购进总值933.21亿元,同比增长9.81%,销售总值为1036.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1%,增幅比较平稳。

医药产业发展呈现新亮点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最主要是化学类药品,由于上游原料价格上涨,导致这类药品利润空间变小。然而由于我国中药资源比较丰富,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同时,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快,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亮点。

以长白山脚下的吉林省为例,坐拥长白山这个“立体资源宝库”,吉林省的医药产业在金融危机中并未受到太大冲击。2008年吉林省医药产业实现产值400多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196亿元,同比均有大幅增长。在其他工业产品出口萎缩的情况下,吉林省医药产业出口却实现大幅增长。据海关统计,去年吉林省医药产品出口达到1.7亿美元,同比增长62.2%。其中中药产品占了不小的比重。

同时,我国药物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已经建立起从药物靶标发现、新药发现到新药开发的完整药物创新体系。

盐酸安妥沙星及制剂是中药创新药物的一个代表。该药是由源自中药的石杉碱甲设计开发的创新药物,对多种动物的多种认知障碍模型有恢复效果,具有抗早老性痴呆的作用。目前,生产该药的上海药物所已经获得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专利授权,Ⅱ期临床研究在法国、瑞士、南非等6个国家35家医院展开,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生物制药是金融危机下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的又一个亮点。尽管起步较晚,但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达7730亿美元,而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实现总产值近7000亿元,接近全球的15%。

受去年以来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不少生物制药巨头都出现了利润下滑,但长春金赛药业公司却逆势上扬,创纪录地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作为一家从事生物制药的企业,金赛从成立之初就把强化自主研发的重要性,国内第一支用于矮小的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第一支专利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等产品都是在这里研制成功的。这也让金赛药业在金融危机中尝到甜头,目前公司正在研发重组人胸腺素,预计上市后使用人群至少80万,产品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500万支。

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表示,生物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生物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科学院已于2008年成立了医药产业创新联盟,加速创新药物研发过程。目前,联盟企业共120余家,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共吸引意向性的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逾25亿元。”李家洋说。

紧抓机遇危中寻机

一些专家表示,金融危机既让我们进一步看清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也为我国医药产业实施产业升级带来机遇。我国医药产业应紧抓这一机遇,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破解融资难题,实施产业结构升级。

桑国卫认为,医药工业应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下游深加工领域延伸,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及时跟上和满足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当前制约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缺乏创新能力和潜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导致在国际医药分工中一直处于低端。提高产品高附加值能够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抢占国内高端医药市场。

同时,随着医药政策和标准的提高,应加速产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在国家重大药物创新专项和医药技术改造专项推动下,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生物制药等具有高回报率医药行业的扶持力度,组织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提供服务,加大力度引导和支持外包企业进行深度市场拓展,强化品牌建设。

金融危机对医药企业最直接的一个影响便是突然失去了廉价的贷款和融资渠道,而药物研发是一个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过程。这就需要国家新增贷款既要投向生产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和国家扶持的国有企业,也要投向那些融资遇到困难的生物医药企业。

医药行业发展机遇范文第2篇

截至2008年1月28日,雨雪等极端天气已造成安徽等14个省(区、市)数千万人受灾。、等国家领导人纷纷奔赴抗灾一线,部署具体的抗冻救灾工作。卫生部部长陈竺、党组书记高强先后多次对全国卫生系统做好雪灾天气的医疗卫生救援等卫生应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卫生部指导灾区卫生部门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认真落实各项卫生应急措施,全力组织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病得到及时的救治。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紧急动员,有效应对,采取了切实有效的卫生应急保障措施,对受灾人群展开积极的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病工作。

这种罕见的自然灾害同时也影响着我国医药经济市场。据《证券时报》报道,在历史上,无论是“非典”,还是洪灾、旱灾,以及最近的雪灾等自然灾害,我国各大医药公司均要义不容辞挑起抗灾的重任。近日,因雪灾造成感冒药等紧缺的现象,在全国部分城市日渐突出。暴雪天气造成交通运输中断,加上天气寒冷,感冒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数量增多,感冒药、心血管药物、抗风湿类药物热销,加剧了药品的短缺。有媒体报道,由于交通中断,一些产地在河南、河北、湖北、安徽的银杏叶等药品难以运到广州,目前部分医药连锁店已经有20多种药品出现断货,有部分药品已经是零库存。此外,吉林、安徽等地的药品也开始缺货。

在股市上,自然灾害在2008年伊始就把医药股推上了前台,2008年医药行业由此也将继续成为股市的主流热点。《证券时报》认为投资者可逢低布局优质龙头个股,重点关注品牌突出普药类上市公司,比如新华制药。新华制药是亚洲乃至远东地区最大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尤其在中国解热镇痛药领域无出其右。该公司主打的抗风湿药布洛芬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首位,在全国不少地区遭遇寒灾时感冒和抗风湿药缺货的背景下,新华制药无疑面临着较大的发展机遇。

此外,进入2008年之后,我国医药卫生行业将出台新一轮的医疗卫生改革政策,看来医药股注定是2008年市场最为关注的投资话题。虽然具体方案目前尚未出台,但国家已经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计划,同时加大了对社区和乡村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投入。可以说,2008年医疗新政将重塑医疗行业未来的增长轨迹,政策驱动以及行业结构性调整将使一批优质企业在未来几年成倍增长,尤其是品牌普药在医疗市场急速扩容的背景下,将面临高增长的机会。

据《证券时报》分析,市场主力机构也在2007年第四季度对医药、消费等品种展开重点布局,作为市场最大的主力,基金的投资策略转变,将直接影响市场热点的发展。医药之所以受到主流资金的青睐,一方面是由于医药板块相对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国家政策的扶持,可以规避风险,各种不确定因素也加速了资金进入医药类防御性产业。另一方面,医疗体制改革深化,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之消费升级加速,使得行业增长超预期,尤其是品牌普药在医疗市场急速扩容下面临高增长的机会,投资者可逢低布局优质普药龙头个股。

另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由于近期南方出现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现象,直接影响了到部分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多家公司停产减产。地处灾区内的上市公司不断发出停产公告,农业、电力、交通旅游等行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保证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表示待形势缓解后,尽早恢复生产,以求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而监管部门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证券期货监管系统各单位,完善应急机制,督促辖区内所有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建立灾情报告制度。

证券业内人士表示,此次雪灾导致相关行业的损失目前无法统计;他认为,一般情况下短期灾害对上市公司全年业绩的影响非常有限,但在暴跌行情中,这些灾害的确会造成市场恐慌效应,放大股票价格的跌幅。

医药行业发展机遇范文第3篇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家加大医疗保障和医药创新投入,以及入世带来了多种机遇,医药行业保持着良好发展态势。根据相关数据,2014年1至9月中国医药制造业增速继续放缓,但利润增速环比有所改善。各子行业中,化学原料药盈利下滑,化学制剂增速放缓,中成药和生物制品表现较好。2014年1至9月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1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2.50%。2014年1至9月,化学原料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70%,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77%;化学制剂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02%,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29%;中成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7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06%;生物制品营业收入13.0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77%。

二、入世对中国医药行业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我国对加入WTO在医药行业所做的几点主要承诺

1.保护药品知识产权。WTO对于知识产权方面的保护十分严格,加入WTO后,我国将落实对100多个成员国都要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药品同样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例如,按照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条款,在专利期内仿制某种新药,开发方有权索取4至10亿美元的赔款等,这将使以仿制新药为发展手段的我国制药业面临巨大的挑战,知识产权协议生效后,就会因仿制构成侵犯专利权行为;同时,还会带来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资金、人才和信息不足,以及医药生产经营企业体制不适应的挑战。但另一方面,对药品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主要是为我国医药行业努力发展高科技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能够鼓励创新,有利于调动新药生产、研制、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产权问题可能是加入WTO对国内医药行业最大的影响因素。

2.降低药品进口关税,承诺药品进口关税税率从1999年的14%逐步降低到2003年的6%。同时我国将逐步取消限制药品进口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全面实施贸易自由化和开放流通。因此,加入WTO后,进口药品可能会因关税下降、性能价格比提高而冲击国产药品。例如一些注射器等常规性质的品种,随着关税的下降,与国外产品抗衡的竞争力也会逐渐降低,而不利于国内企业。但是由于我国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本身价格差距就很大,进口关税下降空间也并不大,即降低关税之后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价格差距仍然很大,故降低部分关税并不能造成很大的改变。因此,总体来说,进口药品因关税下降而剧烈冲击国产药品的这种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3.开放药品分销服务和开放医疗服务的市场。中国承诺在2003年1月1日开放药品的分销服务业务,外商可在中国从事采购、仓储、运输、配送、批发、零售及售后服务。同时,承诺开放医疗服务,外商可开办合资、合作医院,并可控股。这一点将对我国第三产业,特别是医药流通领域、医疗卫生、保健、保险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但同时也将为我国医药服务业竞争力提高和医药服务业现代化创造条件,对推动我国医药服务业发展无疑是积极的。

4.2001年取消进口大型医疗设备的行政管制,这一点对于我国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医疗设备的企业影响将是较大的。

(二)WTO在医药行业方面赋予中国的主要权利

1.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指的是缔约国双方在通商、航海、关税、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相互给予的不低于现时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特权或豁免待遇。中国可在120多个成员国中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这将使中国医药产品在最大范围内享受有利的竞争条件,从而促进医药产品出口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普惠制。普惠制是一种关税制度,是指工业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关税制度。其具体含义是所有发达国家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都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同时,发达国家应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做出特别的关税减让,而不要求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给予同等待遇。入世将使中国从更多的会员国、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享受到这些优惠。例如中国的中药,过去,由于不能享受WTO成员国之间的普惠制,我国中药出口不是受到各国法律上的限制、认证标准上的苛求,就是被高关税挡了回来。因此加入WTO是我国中成药企业走出国门的一个好机会。

3.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目前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有日益增加的趋势,入世后中国就可以通过世贸组织特设的贸易争端解决机构和程序,比较公平地解决此类贸易争端,维护中国的贸易利益。

上述条款都将为我国医药产品迈向世界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应对入世的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各种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目的是创造顾客,获取和维持顾客,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市场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价格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因此市场营销策略也被称为4Ps。

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医药行业完全是依照计划经济在运行。在这一背景下,医药市场是按照区域划分,实行“三级批发,一级零售”,药品经营企业实行全国统一规划,省以下统一管理,一级站调拨给二级站,二级站调拨给三级站,逐级调拨,至终端消费者。所以计划经济年代的药品销售根本谈不上营销,更谈不上营销策略,而仅仅是一种“购销”。 改革开放之后,医药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药行业逐渐脱离了三级批发、统一调拨的经营模式,而面对的是市场经济激烈残酷的竞争局面,医药市场明显供过于求。企业为了在困境中生存,营销理念也在不断的转变和创新。很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要找出对公司利润有巨大贡献的重点顾客,为其提供更多更好服务,与其建立良好关系,使之成为公司的忠诚顾客,这便是所谓的“关系营销”。但是这种过度的“关系营销”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造成了药品营销当中的“回扣”、“红包”现象泛滥,影响了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如前文所述,加入WTO继续改变着中国医药行业所处的环境,中国医药企业必须要考虑现行的营销理念是否能够继续适合自身的发展要求。 1.产品策略分析

产品策略是4Ps营销策略的核心,其自身又包括很多内容。制定产品策略要解决的第一问题是产品的标准化和差异化问题,因为我国医药企业大多数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不可能为了不同的消费者而生产不同的产品,所以一般不适合采用差异化策略。同时,加入WTO后,随着医药产业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更是加大了外资医药企业对国内中小企业的竞争。因为国内企业很难通过标准化达到经济规模而降低成本,所以采用标准化策略既发挥不了其自身优势,也使其竞争不过大型外资企业,因此国内企业应采取密集性市场策略,针对某一部分消费者或少数几种产品,更加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资源进行生产。这就要求国内企业经营者能看准市场行情,多方面了解相关信息,灵活应变。

2.价格策略分析

我国大多数国有医药企业采用的是低价渗透策略,即以低价位来快速和深入地进入市场,从而快速吸引大量的购买者并赢得较大的市场份额。较高的销售额能够降低成本,从而使企业能够进一步获利。现在的相关价格政策是,大多数的进口药品可以自主定价,而国有企业的药品价格大多数都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同时不能随意调整,导致了国有企业生产的药品与进口同类药品的价格相差甚远,国有企业很难与外资企业竞争。再加上国内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匮乏,低水平重复生产等因素,众多国有医药企业也只能采用低价渗透定价方法。当然,在打入市场之后,随着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状况提高调整价格,实现盈利的目标。

3.渠道策略分析

这是中国国内医药企业使用最多的一种渠道。所谓多家制,就是在一个较大的市场上或较大的区域内选设两家以上的商,由他们分别去“布点”,形成销售网络。这种方式能够减少销售中间环节,帮助生产厂家迅速铺货,占领市场的速度较快,加强了营销的针对性,鼓励了商之间的竞争,提高了效率。但产生的问题是商之间可能因供应范围的界定不清而产生“过度竞争”,导致低效率。另外,这种渠道的管理也更为复杂。医药企业应注意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与商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区域市场医药品牌的打造,实现销量的提升。另外,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完善,国内医药企业正在也应该抓住机会积极试点医药电子商务这种渠道。医药电子商务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一部分,应通过实践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总结经验,示范推广。

4.促销策略分析

医药行业发展机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医药产业;专利权;质量问题;发展前景

一、我国中医药产业的现状

虽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是目前中国在中医药产业达到的总产值却大多依靠中药材以及基础的粗加工和制作,而非经过研究开发并且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此外,即使是基本的药材也会有金属含量超标的质量问题,例如四川有味药材出口德国,经德国检验6次均不合格,被销毁。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严重的质量问题,是因为药材种植基地躲在中国西部和中部地区(例如四川、安徽等地),这些地区相对东部发达地区,缺少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种植方式,仅仅依靠农药维持药材日常的生长,所以会造成很打的质量问题。我国的医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就决定了不能投入份额相当的研发经费,致使我们的一些中成药都是基本的加工制作,科技含量低。如此一来,竞争必然也是打价格战,伤己伤敌。二、专利权意识薄弱。由于我国在过去的两千多年是一个人治国家,常常会有法力之外还有人情的一贯想法,于是我们大家的法律意识薄弱,遇到事故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导致某些国家钻了空子,抢先注册我们国家固有的经典古方。日本早在20世纪就已经十分注重我国的古方开发,并且成功开发出救心丸并且返销我国。近十年来,境外在我国申请的中医药专利数量达到中医药专利申请总量的10%以上,其中日本、美国和韩国申请量最多,中药这种国宝正以惊人的速度流失。三、由于中医药的无序开发导致中医药的持续发展已成问题。过度开发,没有有效保护,导致我国珍贵的中医药资源导致急剧减少。植物草药甘草产量从建国以来急剧减少。动物资源黑熊取胆液问题近来也是闹得沸沸扬扬,很多黑熊就是被禁锢在跟自己身体大小相当的笼子里,身体伤口处也严重发炎,被这样利用过的黑熊他们何去何从?四、对于中医药的系统研究和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有这样一组数据:2004年我国中医人员只有西医人员的五分之一,中医院数目只有西医院数目的四分之一,中医院在校生只有西医院在校生的五分之一,我国高水平的中医大夫屈指可数。同西医相比,中医处于萎缩状态。

二、我国中医药产业面临的机遇

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增值空间。现在人们渐渐萌生养生意识,在疾病未出现时积极预防疾病。中药与西药相比,有着更健康的理念,所以无论是亚健康的人群、对保健品有需要的人群以及病患,对中药产品都有着巨大的需求。美国医疗卫生产业占美国GDP产值的百分之十七左右,而我国目前只占百分之五左右,所以医疗卫生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升值空间,相应的给予了西医和中医巨大的生长空间。此外,甘草原料价格一公斤六元,加工成“甘草酸”就是上万元:红豆杉种植成本每克十六元,制成高效药物“紫杉醇”就上升为六万元等等,所以巨大的升值空间也吸引了很多商家的眼球。二、国家政策的扶持。中医行业发展已被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计划。国务院已经颁布实施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这是国家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为我国的中医药的发展提供重大的发展机遇和重要的保证。三、中医药的发展与我国的医改政策不谋而合。如今,医院还是各种排队挂号,排队就医,在我国医疗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医患需要。即便能满足需要,昂贵的检查费用大部分人还是难以支付,尤其是目前仍占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令人欣慰的是,广大农村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医改是为了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病,中医药正好可以满足这个需要。在西医未进入中国以前,中华儿女都是靠着草药治病的,可以这样讲,现在的经济绝对不会比康乾盛世的经济发展状况下差,当然百姓肯定也会更富有,那个时候中医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现代中国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发展中医药,让我们老百姓有更多的选择?

三、针对我国中医药现状及机遇给予一点建议

一、中医药产业化。主要是针对种植和中成药企业。单一的种植户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引进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只能采取基本的种植管理技术,导致农药残留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进行规模化的种植管理,由国家统一因地制宜的传授种植技术,并且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合格检验然后才给予出口合格证明。对于药企,把中小企业合并,使其研发资金集中,更快的研制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目前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缓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未重视各种新型中成药的研制。二、国人的法律意识薄弱,我们需要普及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鼓励企业明确自己的专利权,防止类似唯冠公司和苹果公司的专利之争。我国经典的中药药方的专利注册,保护的不仅仅是药企的利益,更多的是保护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三、合理开发我国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使其能够持续发展。四、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发展中医药产业,关键在人才。上文已经提到,我国中医药人才数目只占西医人数的五分之一,中医呈现相对萎缩状态。我们要推进中医药产业的人才培训和引进工程,尽快开发人力资源,按照需求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在中医药研发、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人才,来支撑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此外,优化我国中医药领域环境,只有种的梧桐树,才能引得金凤凰。

参考文献:

[1]尚秀花,试论医药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医院管理杂志,2003

[2]杨蒙莺,我国医药行业投资机会浅析[J],当代财经,2003

[3]赵刚,寻找中国医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J],市场周刊,2003

医药行业发展机遇范文第5篇

记者提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对此,王国强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再次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方针,强调发挥中医的特色优势,强调要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力度”。

记者提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医药发展依然是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对此,王国强表示,“这更让我们从中深切感受到做好中医药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两会”代表、委员极大关注中医药发展,充分肯定了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取得的新进展,对中医药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热情建言献策;他们针对中医药发展问题,提出了很多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王国强说,他在参会期间十分注意收集整理各方意见建议。他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对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和建议,认真研究,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同时加强与代表、委员沟通,进一步听取意见,推动工作。

谈到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问题,王国强认为,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越来越好,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王国强表示,当前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来说,已形成了两个“倒逼机制”,中医药行业要认真思考,积极应对。

王国强委员进一步指出,在这两个“倒逼机制”中,首先是中医药发展良好环境形成的“倒逼机制”。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包括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都对中医药工作、特别是对中医药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对中医药工作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全国中医药系统的同志们,特别是中医药科研临床工作者,须加倍努力,不断提高中医药继承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和疗效,特别要在危害群众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新发传染病防治中有所作为,做出贡献,比如像中医药积极参与防治甲型流感并取得明显成效那样,“这样才能更好地回报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帮助和关切”。此时,中医药系统处理好“有为”和“有位”的关系。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有了地位,就要有更好地作为。其次,则是外部世界形成的“倒逼机制”。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更加关注和重视中医药,我国与外国政府间的中医药合作交流广泛开展,中医药走向世界步伐不断加快。世界上发展中医药的需求和热情,对我国中医药发展形成挑战和机遇。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原创性科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继承创新,大力弘扬,并在维护世界人民健康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王国强提出,中医药事业要想更进一步地发展,还要讲“包容”,善于学习融会理论新知,借鉴先进技术方法,为中医药创新发展服务,不断加快走向世界步伐,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药。

王国强说,当前中医药系统要在深化医改中积极探索实践,在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奋发有为。中医药改革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前景可期。推进中医药立法、创新中医医院发展模式、建立中医药补偿机制、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针对重大疾病科研攻关等,一系列工作需要探索,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深化医改中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把党和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推动中医药持续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努力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