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医药产业现状 分析政策 建议

一、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参见《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I》。

二、存在问题

(一)缺少核心技术,科研能力还需加强

目前,江苏省医药产业在新药研发投入上还是以跟随战略为主,多为仿制,没有研发出完整知识产权的药物。97%的化学药是仿制药,生物药整体产业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中药天然药物停留在原有基础上。从研发投入上看,江苏省内医药制造企业平均科研支出仅占销售额的3%,即使是研发导向型的生物医药公司研发投入最高也只有销售额的5%~8%。[1]总的来看,研发多为政府直接投资,民间资本由于风险承担能力弱,投入严重不足。[2]而国外跨国医药巨头在研发上的投入达到了15%,印度药企也占到了8%~10%。[3]

(二)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政策是影响医药产业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需要给予积极的产业扶持。如上海市政府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制定了《关于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针对相关扶持政策的具体细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4]山东作为医药大省,也出台了相关的扶持政策,从融资、补贴、奖励、土地等多方面开展政策扶持,促进了行业的发展。虽然江苏省各区域都认识到了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重要性,并将资源投入其中,但和上海、山东等地相比,相关扶持政策力度不足。

(三)人才外流

虽然南京市医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喜人态势,但是南京高等院校的医药类优秀毕业生大量外流。以中国药科大学为例,2016年毕业的博士离开南京的占毕业总人数的47.54%、硕士60.57%、本科生58.32%,作为全国医药类人才培养的中心,却出现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流失,导致本地企业在人才的选用上捉襟见肘,这个问题需要得到重视。[5]

(四)产、学、研脱节现象严重,导致技术创新链条断裂

江苏省的医药产业在产、学、研结合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目前南京市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学研链条,但是在产学研交接的部分却做的不是很到位。特别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制药企业间存在着各自为政、重复劳动、合作交流少的问题。产学研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不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就不能发挥交叉的优势。高等院校主要是将科研的精力放在知识创新上,科研机构则侧重将已有的知识转化为可供实际应用的技术,而企业是研发成果的需求者,企业的任务是将可行的技术成熟化、工业化,做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并进入市场中销售。

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科研大多偏向于理论,缺少对于市场的关注。企业从成本效益多方位考虑,又不可能维持同高校、科研机构一样的理论研究能力,三者的脱节往往就会导致科研成果和实际应用的脱节。长此以往,缺少市场的检验,科研就失去了动力。[6]

三、对策建议

(一)切实加强政府引导,科学组织医药产业发展

医药产业是永恒的朝阳产业,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我国,都是优先发展产业。但是,正因为其重要性使得各地的众多高新医药产业园纷纷建立,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加强医药产业的政府引导,提高产业的组织程度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十二五”期间,江苏医药产业有发展规划、重点市有医药园区,但政府统筹认真抓规划落实不太到位,有的规划实施无人问津,制定的优惠政策很原则而不能落实,致使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状况严重,已经与山东、上海等省市有明显差距。建议省政府协调好医药产业重点产区的市政府,共同统筹安排医药产业建设与发展中的各项重大议题。[7]

(二)加大对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为江苏医药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医药产业是个特殊的民生产业,政府必须给予积极地扶持。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对民用经济产业发展政府干预很少,但对制药产业却制定了完备的法规政策。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医药大国对医药产业规划、资金支持、税收减免、人才培养等均有明确的规定。

我国各省市对医药产业的发展都制定了许多扶持政策,其中上海的政策措施比较完善和更具操作性。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4-2017年)》,市发改委、市科委印发的《关于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对上海医药产业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医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如上海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化资助基金,给出了补贴、减税、免税、奖励、优先纳入医保目录等各种各样的优惠扶持政策。

积极推进江苏医药产业的发展,应当认真借鉴上海等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已有的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展开改进。建议省委省政府及省有关部门结合江苏的实际情况,拓宽政策支持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江苏医药产业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如在土地资源利用、银行信贷、科技资金投入等方面明确优惠政策措施,加快培育一批重点医药产业群和成长性中小医药企业。[8]

(三)加快转变医药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江苏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事关医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事关医药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也是经济领域的又一场深刻变革,是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医药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注意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改变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是实现产品转型。为此,一是要加快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改造,例如江苏在中医药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优势,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是保持优势乃至扩大优势的必由之径。二是要加大节能减排措施,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医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应当权衡医药国际市场的分工,在加大节能减排环境治理的同时,大力推进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将原料药生产控制在一定的份额内,彻底改变“产品出口,污染留下”的落后状况。三是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要在加强研发、制造环节的同时,注重流通、使用环节的开发完善。

(四)加强创新研发,把江苏t药做大做强

医药创新对江苏医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是由于医药开发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工程,目前医药研发不足,致使医药产业长期以仿为主,成为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必须突破这个障碍;另一方面,当今江苏医药产业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成熟期,需要通过提升产业的生命周期曲线,从而跳跃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层面。

加快江苏医药创新研发,一要建设好、发挥好南京“药谷”及医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新药研发的主力军作用,完善新药研发、检测的全省性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药谷”新药研发的核心带头作用。二要重点扶持泰州、苏州、无锡、连云港等四大研发板块的(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作用,合理规划各个板块的研发重点和产品结构。三要加强和改善新药研发的下游服务,提高新药临床试验的服务水平,完善药物评价服务体系,加强新药研发的基础性建设。四要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医药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新药研发的主体地位,加快医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五要加强医药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他们创造条件,特别要充分吸引和组织海归医药人才队伍,在研发保障和政治、生活等多方面接纳人才,充分发挥领军人才的优势和作用。

(五)提高医药产业集中度,提升江苏医药的竞争力

规模经济在医药产业中占有重要优势,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产业集中度是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而且高度聚集的产业具有超长的生命力,可以延缓产业衰退。提高产业集中度,必须全力培植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从形成到壮大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由之径,同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产业链才能不断延伸和快速膨胀。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医药企业的联合、重组和兼并,改变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状况,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大医药,促进优势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医药骨干龙头企业的培育发展,需要政府加强对辖区企业的综合服务,出台等各方面的扶持政策,设立产业发展规划,积极鼓励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发展。[9]

(作者单位为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简介:沃田,男,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医药产业。通讯作者:陈磊,中国药科大学讲师。]

参考文献

[1] 吴哲明.我国制药企业创新药物研发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

[2] 石斌.南京市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互动关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3] 曾铮.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概况及其趋势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32):4-38.

[4]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制订的《关于促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2014版)》的通知[J].上海市人民政府公报,2014(18):29-31.

[5] 中国药科大学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EB/OL].中国药科大学,http:

///s/1/t/96/7e/a0/info32416.

htm,2017-01-11.

[6] .坚持产学研一体化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J].求是,2006(09):39-41.

[7] 贾晓梨,王贵辉.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10):12-13.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蒙药产业化 蒙药现代化 蒙药发展 经济发展

一、引言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医疗基础卫生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国内医药行业发展迅猛。蒙药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问题值得关注。首先,从文化角度来看,蒙药是蒙古族人民在与疾病斗争和适应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积累和精选出来的经验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不断显示出其独特的医疗价值、研究价值及产业前景。其次,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蒙药产业既可为内蒙古发展新的绿色经济产业链,又可为内蒙古实施可持续科学发展提供长期物质资源支撑,这与自治区“十二五”规划中确立的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目标相一致。

到目前为止,对蒙药进行研究并分析的学者不是很多,总体可分为单纯的医药研究型和经济研究型两类。前者主要从医药学方面,针对特定的一种或几种蒙药进行成分、药效及副作用等进行研究,指出其存在的危害或者优势,如吴双玉、月亮、梦宝鲁(2002)、明珠儿、刘振国(1994)、阿古拉、朱昱、于兰英(2005)等。这些文章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者并未从实际的经济发展方面考虑蒙药生产及需求问题。经济研究类文章大都以文字叙述的形式,指出蒙药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品研发能力弱,基础研究落后,经济总量小,质量存在问题等,并相应地给出建议。这类文章存在的问题在于研究时考虑的因素太多,泛泛而谈,针对某个问题不够细致深入;其次,学者并没有站在需求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指出消费者对蒙药的认识及态度。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结合之前学者研究的成果,并补充一些不足的问题,将研究建立在内蒙古自治区整个医药行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消费者需求、蒙药生产企业供给以及蒙药产业化现代化发展这三个方面指出蒙药的发展现状。同时,通过把医药研究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从蒙药宣传、产业链条以及科研能力三个方面挖掘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该现状的原因,最后给予一些政策性建议。

二、内蒙古蒙药的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内蒙古医药事业发展速度不断上升。2000-2009年,医药制造业总产值与当年内蒙古GDP的百分比在0.60-1.36之间变动,并呈上升趋势。其中,内蒙古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在全国占比由2000年的1.15%上升到2009年的1.19%,内蒙古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在全国占比由2000年的0.52%上升为2009年的1.4%。这说明,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人们保健支出的比例在逐渐加大,内蒙古医药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目前,内蒙古医药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并呈上升趋势,这为内蒙古医药制造业的发展传来了一个喜讯。另一方面,通过跟全国数据对比发现,内蒙古医药行业占GDP的比值是偏低的,表明我区医药制造业的发展慢于全国水平,这说明其发展空间较大。

(二) 国内蒙药需求现状

1.从供给方面看

截至2010年, 呼和浩特市中蒙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占呼和浩特医药工业的比重由10%提升到30%,利润总额达到5亿元。表1摘录了2005-2008年内蒙古主要蒙药生产企业的收入情况。从中可以看到,2005年3家企业总收入最高,为467458;而2008年的总收入下降很大比例。由此看到,内蒙古医药产业发展稳中求升,发展空间很大。在内蒙古医药行业整体上升的趋势下,蒙药发展却有些吃力。同时折射出的问题是,国内蒙药需求仍然较少,甚至在缩减。

2.从消费者对蒙药的接触度看

目前,蒙医药的覆盖面狭窄。复旦大学孙畅等人对呼和浩特市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蒙药情况的调查显示,高达72%的汉族人民并不经常接触蒙药,基本没有接触或听说的人员占24.2%,使用蒙药的主要人员仍然是蒙古族人民。由此看到,蒙医药仍然没有被广泛接受,传播力度不大,消费者对蒙药的了解也并不深入(如表2)。

(三) 内蒙古蒙药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0年,大型蒙药研究所共有6家,拥有蒙药生产企业6家以上;全区现有蒙医药专业技术人员5000多人,蒙医药专业人员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4%以上;在蒙药材方面,蒙药材品种达1300多种,目前己拥有300余种蒙药制剂品种、11种蒙药剂型。由此看来,蒙医药规模在不断地发展扩大。

1.蒙药发展战略转换

蒙药从萌芽时期到发展时期已经长达15个世纪。进入本世纪,蒙药的发展战略重点已经由最初的垄断生产逐渐转变为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然而,其转变并不成熟和彻底。

(1)蒙药产业化

蒙药产业化是指立足蒙药特色资源,坚持市场经济下的市场主导,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科研技术,加速蒙药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通过构建蒙药科研机构、医疗机构、药品生产企业为基本要素的蒙药产业集群,将蒙药从种植到市场营销等诸多环节紧密联系到一起,形成支柱产业并获得利益。到2010年,呼和浩特市中蒙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占呼和浩特医药工业的比重由10%提升到30%,利润总额达到5亿元。目前,内蒙古拥有规模较大的蒙药研究所和声望相对较好的蒙药生产厂,如通辽蒙药厂、乌兰浩特市中蒙药厂、库伦蒙药厂等,并拥有专业科研人员和技能人员。

然而,蒙药现代化进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两点现状:第一,蒙药产业各环节相互独立,并不能很好联系并构成完善的产业链;科研所研究出的蒙药与生产企业相脱节,导致生产部门不能满足销售环节和广大顾客的需求;第二,专业科研人才的缺乏和理论体系的薄弱又不能满足蒙药研究所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此外,由研发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保障程度和蒙药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

(2)蒙药现代化

在蒙药现代化进程中,质量标准是最关键的问题,蒙药制剂的现代化是根本任务。建立蒙药的系列标准和规范,做到蒙医药标准化、规范化,是推进蒙药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区蒙药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已经起步,《经穴部位标准》、《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已被列入国家标准。蒙药现代化进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蒙药学研究人员和蒙医临床工作人员的比例不协调;蒙药材来源不稳定,蒙药机理及副作用不明确。概括地说,可归结为专业科研人才的缺乏以及科研技术的落后。

2.蒙药发展和地方政府政策

内蒙古在加强蒙中医工作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自治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蒙医中医事业的决定》等多个文件,在经费投入、机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组织管理等方面为蒙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值得一提的是,内蒙古将蒙医医院人员经费100%全额列入财政预算,为蒙医医院发挥特色优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8年,内蒙古确定了蒙医工作十一项重点,强调了蒙医药建设力度、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及提高科研水平。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强化及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蒙医药发展势在必得。

三、蒙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对蒙药需求现状和蒙药产业发展现状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

(一)传播力度不够,产业链条相脱节,生产研发落后是蒙药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二)蒙古族生活习性、文化主要为内蒙古地区居民所了解。无疑,蒙药目前现状也是如此,其很多药品种类不为人知。此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对蒙药了解不透彻,导致购买时存在疑虑,这是蒙药销售的瓶颈。因此,目前蒙药产品并没有广泛进驻一线城市及没有少数民族的地区,导致蒙药发展受阻。

(三)在研发方面,自治区拥有的蒙药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大部分集中于医院,科研人员所占比例甚少,因此科研水平低下、科研经费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均导致科研进程的缓慢和滞后;另一方面,由于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透彻,导致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不符,生产和科研相脱节,产品与消费者需求相脱节。在销售环节,蒙药没有直接商,导致蒙药的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掠夺。这些问题最终导致整个蒙药产业链条的不完善。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提高科研水平,建立强大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生产和销售的坚强后盾。在全区最大的七个蒙研所中,雇佣员工共计1610人,不及一个大型IT公司的雇佣人数。没有足够的规模,蒙药企业就不可能产生规模经济、赢得更广泛的顾客。

四、政策建议

(一)生产与科研一体化,巩固分散行业

任何一个产业在产业链条不完善的情况下,都不会有长远的发展,蒙药产业同样如此。因此,整合分裂的产业链条,合并分散的企业,形成整体的、统一的蒙医药队伍是当前蒙药发展的重点。另一方面,需要建立直接完善的销售基地,保证蒙药直接销售。通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蒙药产业的利润,还可以降低购买者的价格,促使消费者增加购买量。

(二)传播蒙古族文化、推广蒙药产品

对于目前所存在的营销局限问题,蒙药企业需要通过加强营销策略,如在不同的地区开办加盟店、连锁店,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增强品牌知名度。依靠企业现已形成的核心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发挥自治区医药、保健品已有的营销网络优势,加快市场营销网络的建设速度。提高销售队伍的素质,以优质的服务、创新的营销策略抢占医药市场的制高点,将产品做大、做强。另外,为不同地区蒙药药店配备专业蒙医从业人员,运用蒙药二次配方法,不拘泥于固定的药物试剂,针对不同的情况药师进行二次配方,充分发挥其蒙药药效。

(三)提高药品质量

对于消费者而言,最关心的是产品质量问题。由于蒙药机理和西药有很多不同以及蒙药材的天然特点,使得蒙药具有药力强劲、荮效奇特、可以治疗疑难杂症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如果蒙药生产企业能够保证蒙药产品质量,这将为蒙药的发展提供更强劲的优势。蒙药产业应该严格运用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建立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严格检测药品成分及副作用,为消费者提供高效、安全、放心的蒙药。

(四)政府重点扶持并发展

内蒙古的六大特色产业为乳业、煤业、纺织业、硅资源、马铃薯、重要口岸,唯独没有蒙药产业。政府将蒙药产业发展定位为发展少数民族经济问题,而非整个自治区的支柱产业。蒙药产业具有潜在的发展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并通过政府财政支出扶持蒙药行业快速发展,让广大消费者感受到蒙药产业的重要性。因此,政府应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助、加快专业人才培养、设立必要的保护政策;另一方面,为保护蒙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蒙药生产公司必须和自治区政府合作,共同推动和实施保护知识产权、完善司法解释透明。

参考文献 :

[1]内蒙古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nmgtj.省略/.

[2]徐天平.内蒙古产业现状与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J].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2009(6).

[3]孙畅等.呼和浩特市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蒙药情况调 查[J].中国药事,2011(1).

[4]娜拉.蒙医药业得产业化发展要求[J].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5).

[5]乌力吉特古斯,那顺达来.蒙药产业化发展现状与设想[m]. 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2003(10).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江苏;医药产业;产业集中度;竞争力

张伯伦、罗宾逊夫人在垄断竞争理论中提出:“一产业由产业集中度指标所体现的市场结构状况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的产业集中度所体现的市场结构都会导致较弱的产业竞争力。”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的主流观点也认为,决定产业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就是产业集中度,市场结构决定产业市场行为,进而决定产业市场绩效。而产业市场绩效是市场地位的集中体现,是较为综合地体现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产业集中度能直接体现产业竞争力。

一、医药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中度是用来衡量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在某一产业中市场份额控制在少数大企业手中的程度。产业集中度是针对特定产业而言的,它是判断产业内企业集中分散状况即垄断、竞争程度的指标。它一般是以某一产业中前若干家企业的某些指标的合计数占整个产业相应指标的比重来反映。

目前一般用CRn指数来衡量产业集中度,由于CRn指标计算简单,直观易懂,获得所需资料容易,因而它在市场集中的实证研究中被广泛应用。CRn指标一般是以产业中最大的n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累计数占整个产业市场的比例来表示。设某产业的销售总额为X,第i个企业的销售额为Xi,i企业的市场份额为Si(Xi/X),又设CRn为产业中最大的个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之和,则有:

利用这一指标,根据某产业的CR1、CR2,…CRn数值绘成曲线,可以反映和比较特定产业大企业的规模分布状况。目前标准的CR4是计算前四位企业市场份额占市场销售总额的比重。

医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在医药产业中高集中度的市场结构容易产生垄断,导致高价格和低产量,由于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从而扭曲了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此外,处于高集中度状态下的大企业由于很容易获得垄断利润,因此对R&D以及品牌建设的投入缺乏动力,造成医药产业竞争力水平低下;而低集中度的市场结构容易引起医药产业内医药企业间的过度竞争,医药企业不能发挥出规模经济效益所带来的好处,企业组织内部效率降低,使得医药产业内许多企业处于低利润甚至负利润的状况,造成医药产业竞争力水平低下。因此,医药产业中适度集中的寡占型市场结构最具有竞争力。

二、江苏省医药产业集中度现状

伴随着医药企业的改制、兼并、联合、重组等,江苏医药产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调整。江苏省现有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骨干作用日渐突出,主要经济效益开始向优势地区、优势企业集中。通过基地和园区建设使得产业集中度提高,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其中泰州、连云港和无锡三地的集聚效应最强。基地和园区内较好的研产结合又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知名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在产业集聚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江苏省医药产业的竞争力。

由表1和表2可见,近三年江苏医药产的产业集中度都在20%以上,相对比较平稳发展,但有下降的趋势,和上海、广东和河北相比仍然较低。到2009年底,全省477家企业,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的只有扬子江药业,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的从2008年起只有1家。排在第一位的扬子江药业对江苏省的产业集中度贡献率非常高,占有绝对的比重和优势,销售额超出其他三家的总和,可见有发展突出的企业,但这些企业的发展不均衡。早在1993年英国医药产业的CR4为35%,1991年德国医药产业的CR4为28%,美国制药业2000年销售前20名的公司占了美国药品市场份额的82%,其中前10名占了61%。从世界医药市场结构看,2000年世界上前10家领先制药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为40%,前20家领先制药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为60%。与发达国家相比江苏医药制造产业集中度仍然很低。

三、基于集中度的江苏省医药产业竞争力分析

以产业集中度为基础,从研发、品牌、人才和政府四个方面对江苏省医药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构建一个基于产业集中度的医药产业竞争力模型(见图1)。医药市场的垄断程度以及市场内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与企业的R&D活动和品牌建设密切相关,从而影响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同时,医药人才对医药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这不仅体现在人才对R&D活动与品牌建设的促进作用上,他们通过创新、管理、学习实现所在企业的持续发展。最后,政府行为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制定和实施医药产业政策,促使医药企业充分利用人才、加强R&D活动、加强品牌建设,更重要的是政府能够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

1、R&D

研发能力包括技术引进能力、消化吸收能力、技术改造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产业结构的变化要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国民经济增长水平、资源条件、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经济政策等,产业结构升级就是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其中R&D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医药产业是典型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因其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的特点规模经济的作用显著。通过各种形式的兼并和重组集中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才能更好地发挥产业优势提高经济效益。所以医药产业实现适度集中,少数大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上投入越多,就越容易研发出新药品,新药品销售收入的贡献就越大。产业内的优势企业通过新药研发实行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增强了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大型跨国制药企业的研发费用往往占整个销售收入的15%~20%。罗氏制药每年将全球销售收入的15%投入新药和诊疗体系的研发,德国拜耳制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8%。江苏省新药的研发经费支出从2004年的4.53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7.74亿元,不仅增长迅速,且在全国各省市中一直名列前茅,但总体上仍存在R&D投入不足的问题,全省医药企业平均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仅为3%,和世界上一些医药跨国公司占销售额15%的研发投入相比明显不足,新药研发能力薄弱,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R&D的投入是影响医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培育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通过加大R&D投入是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2、人才

人才作为第一资本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医药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技术经济特征赋予了该产业“大研发、小生产、大营销”的产业链特点,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对于医药产业尤为重要。产业内的优势企业依靠人才的创新能力、营销能力、管理能力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客观上也发挥了人才的辐射作用,提升了整个医药产业的竞争力。

2009年,江苏医药产业中进入百强的企业有16家,其中扬子江药业销售额在全国名列第五,居江苏之首,在江苏进入百强的16家企业中占有绝对优势。象扬子江药业这样的大企业更有能力吸引到高层次人才,促进企业在研发和销售方面取得成功。一个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几家这样的企业往往能够吸引行业中的高端人才,从而取得研发、生产、营销上的成功,促进一个产业的发展。而分散的小企业却因为资源有限、管理不规范、人才意识薄弱等原因不能招揽到优秀的人才,从而造成发展的恶性循环。

3、品牌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外部体现,在一定条件下,作为无形资产的品牌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比有形资产更大。经验表明,大企业往往比中小企业具有更强烈的品牌意识,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品牌建设,所以在集中度较高的产业中往往更容易形成知名品牌,同时,一个产业中形成几个名牌产品恰恰是产业竞争力的体现。医药产业生产特殊的商品,因其关系民众的身体健康,相对于其他产业药品品牌的作用尤其重要。

江苏医药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涌现出扬子江药业、先声药业、恒瑞药业、康缘药业等一大批知名医药企业,产品品牌中也出现了扬子江药业的护佑、经前平颗粒,先声药业的必存、恩度、必奇,康缘药业的桂枝茯苓胶囊等一大批国内驰名商标。江苏虽然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名优产品,但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创新能力低的产业特征仍然比较明显。其中,新药研发仍以仿制为主,特别是化学药品97%以上为仿制品。原料药品种老化、附加值低,缺少有自主知识产权;中药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但中药现代化起步较晚,两效、两小和两方便的产品较少,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不明显。相当一部分医药企业技术开发的主要形式基本属于模仿或仿制,品牌优势没能凸显,从而限制了江苏省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4、政府

由于市场机制固有的缺陷和消极方面,客观上要求政府在产业经济发展中有所作为。政府对产业经济发展发挥职能作用主要通过市场体现出来。政府对医药市场的作用表现在:为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监督医药市场保障其正常运转;实施导向性的医药产业政策引导医药市场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江苏省医药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下,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区域集聚已初具规模,南京“药谷”、中国(泰州)医药城以及南京、连云港、苏州、无锡、常州5个省级医药特色产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一谷、一城、五园”的格局。在产业集中上,江苏省政府重点支持扬子江药业集团、济川制药、苏中制药等企业率先发展,夯实产业基础,通过规模企业和优势企业的发展带动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医药大省,江苏除了要为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发挥监督作用,对产业内的部分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大企业对产业发展的作用,进而提升产业竞争力。

以产业集中度为基础,从研发、品牌、人才和政府四个方面对江苏省医药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分析,为提升医药产业竞争力提供了基于产业集中度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顾海,卫陈.中国医药产业集中度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6(11).

[2]韩娟.我国医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3]李建青,黄泰康.提高我国制药产业竞争力之探讨[J].中国药业,2007(18).

[4]申俊龙,朱玲娴.江苏医药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机制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45-02

医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是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也是我国主要的国民经济增长点。自1997年以来,随着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业之一。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国巨大的医药消费潜力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球制药行业的广泛关注。医药行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一般受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小,全国药品工业企业利润率水平保持稳定发展。因此,国际上知名的医药企业纷纷抢滩中国的医药市场,我国的医药产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一、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形成与发展现状

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强劲。自上世纪90年代市场营销作为一门课程传人我国后,国内各大学已普遍开设了该专业。目前国内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概括为四种:综合性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模式、财经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模式、理工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模式和医药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模式。各个模式特点各异。医药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模式开设课程除了经济管理类之外,还涉及医药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对医药市场调查、分析、预测能力的医药行业营销人才。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强化医药营销方向,突出医药行业特色,但由于医药院校设置市场营销专业时间较晚,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无法达到医药企业用人要求。中国加入WTO后,医药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又有医药企业营销及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会逐渐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要求从事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才必须是医药专业知识和营销技能双方面的行家。但作为新兴产业,一方面由于准入条件较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整个医药企业的薪酬水平和其他行业相比没有明显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学科教育的交叉性不强,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对医药产业的流程“一窍不通”,而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营销及管理方面的技能又不过硬,因此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据最近的调查,目前国内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600余万人,其中医药企业营销人才又成为行业内最紧缺人才。

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层次是为适应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兴起的,学制四年。该专业主要培养能系统掌握管理、营销理论知识及一定的医药卫生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医药市场营销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它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与医药卫生科学管理有关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及与医药企业管理有关的经济学、营销学、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初步具有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研究的能力。长沙医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设在管理系,开设于2008年,属于本科专业,由于起步较晚,在该专业人才能力结构培养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

二、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结构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的背景及可行性分析。从长沙医学院背景看,市场营销专业开设较晚,该专业在培养学生能力结构和课程设置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因此很有必要对这方面进行调查。长沙医学院地处湖南省府长沙,因此,就业单位的调查选取为长沙市的一些医药企业。本论文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是对就业单位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选取为长沙市的一些医药企业;另一份是对长沙医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对上述两方面的调查对象,本调查分析对于他们都意义重大,保证了这两项调查的可行性。

2.以“本专业学生”为对象的问卷调查的实施。当今医药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中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就是需要好的医药管理人员。因此,好的经济市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以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按照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此,笔者对长沙医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在校本科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

3.以“就业单位”为对象的问卷调查的实施。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笔者又对长沙市的一些医药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与市场需求存在着较严重的错位现象。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匮乏的问题,目前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才的短缺,并不是总量上的短缺,而是懂得建立在企业管理平台上医药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性人才的短缺。

4.问卷调查的可信度及评价。在开展本次调查时,笔者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查询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并通过对调查问卷等方法获取的资料进行统计,为使制定的探索结果更加切实有效、具有可操作性,广泛征求各医药企业管理人员和教学管理岗位人员的意见,尤其是征求教务处、高教研究室等部门的领导意见,然后对前期获得的资料进行总结,最终得出了上述结论。

三、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1.调查问卷的统计。按照科学的方法挑选了一部分长沙市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医药企业的所有者或高层管理者为代表填写问卷,本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然后收集调查资料并且严格按照统计原则对结果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80份,答卷的有效率为95%。

2.调查问卷的综合,比较与分析。通过对本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调查资料的综合、比较,发现普通高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在长沙市场上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多为2500~3500元,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较为扎实,但对医药卫生管理方面的流程“一窍不通”,而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管理方面的技能又不过硬。湖南省内目前很少有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层次的毕业生。而通过对“医药企业对本科市场营销类专业人才能力结构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尚不科学,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与市场需求错位的弊端。作为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医药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传统教育模式遗留下来的问题,如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许多院校不能清晰地界定所培养人才未来的就业方向,多数院校培养目标宽泛,不符合中国目前市场对专业人才的专业性、实用性需求。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是现代市场营销专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医药企业的很多高级市场营销人员没有接受过市场营销专业系统的知识学习,做市场营销完全靠经验的摸索,市场运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不强。这种状况已经难以适应国内、国际不断提高的市场竞争水平。因此,医药企业急需具备系统营销知识和医药医学背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论与展望

当前,世界著名的医药公司已纷纷进入中国,并增大在中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试图抢摊中国市场。与国际大型医药企业相比,我国的医药企业不仅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少,产品技术含量、研发能力、管理能力低,经济效益不佳等,还表现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一批高素质的营销及管理人才。因此,加强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医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与手段。培养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能力的创新人才,这既可以满足医药市场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资源优势,增强专业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医药院校的持续发展。

总之,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医药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企业现有人才流失的问题,在医药企业各方面人才普遍缺乏的前提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对医药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关系着我国医药企业能否在与国外知名医药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医药企业对既有医药知识背景,又懂得营销售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是非常旺盛的,这无疑为医学院校大力发展市场营销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参考文献:

[1]耿冬梅,谭巍,汪晓凡.高等中医药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调查研究[J].中医教育,2008.

[2]董圆圆.医学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管理素质培养的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9.

[3]潘金云.论我国医学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D].沈阳:东北大学,2006.

[4]刘振华.提高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5]刘颖,贺加.探讨医学本科教育开设管理课程的必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

[6]洪炎生,王春雷.论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7]戎华刚.新时期地方医学院校的定位与发展战略[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26(6).

[8]岳海玉,商广喜.浅谈医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新战略”[EB/OL].中国医药营销网,2006.

[9]傅兰英,左玉华,林克明,朱小平.高等医学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

[10]陈洁.高等医学院校创新教育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的研究与干预[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8.

[11]林超岱,陆建伟.美国高等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特点[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3,(1).

[12]李勇.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比较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5.

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然而,就*市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而言,与国内一些医药发达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所拥有的政策优势、地域优势、人才优势等医药产业的资源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为进一步整合我市医药优势资源,加强医药产业的内涵建设,使得医药产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分析国际国内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若干建议。

一、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一)全球医药产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1、全球医药市场扩张迅速

据报到全球处方药销售额*年至*年分别为3218亿美元,3642亿美元,4060亿美元,4663亿美元,5180亿美元,预测*年将达到5878亿美元,到2010年可达到7600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0%左右,远高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3%左右)。

2、全球医药企业并购浪潮此起彼伏,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及医药市场的迅速扩大,世界医药产业通过大规模兼并重组和国际资本市场运作等手段来提升产业规模和实力,扩大生产与销售网络、增加市场份额,这已成为当今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如美国辉瑞(Pfizer)公司以850亿美元并购了沃纳—7立伯特公司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公司,*年又以600亿美元收购了法码西亚公司,估计合并后的公司年销售额达到480亿多美元。预计全球前70家医药生产大型公司,到21世纪中叶经过兼并重组成为15家特大型制药企业集团。

3、全球化学原料药生产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随着环保意识日益增强,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些国家的医药企业,除生产专利药品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外,所需的大量化学原料药产品,纷纷以合资或合同生产等方式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中国与印度化学原料药产业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世界原料药出口大国。

4、新药开发难度加大,R&D投入增多

当前国际上开发一个新药平均大约12年时间,耗资平均约3亿美元以上,研发投入平均占销售额的15.7%,而且近年被批准的新药越来越少。*年至*年新批准上市的新药(新的活性物质NAS)分别是33个、32个、26个、35个、23个。在可见,开发一个新药难度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投资越来越多。

当然一个品种一旦研发成功,通过专利可独占市场十几年,使企业获得丰厚利润。如美国辉瑞公司开发的西地那非产品*年销售额达到60亿美元。另一个专利药立普妥(阿代他汀)*年单品种销售额达到120亿美元。

5、生命科学的发展拓展了新药研发的新途径

各国科学家及医药产业围绕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充分利用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创制新药开拓新的途径,特别是在人类基因组工作完成后,后基因组时代的功能基因组学、药物蛋白组学给寻求新药作用的新靶点,进而为发现新作用机制的新药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众多医药企业以研发新药为目的,以生命科学新发现为基础,以生物技术为手段,展开了新一轮的新药研发竞争。

(二)我国医药产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我国医药产业主要由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品制剂、生物制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加工、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等行业所组成。

1、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医药产业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快速发展时期,已成为世界制药大国之一。*年有企业4979个,工业总产值(不变价)4050亿元,现价为3062亿元,与*年同比增长19.86%,*年销售额为2937亿元,同比增长17.5%。*-*年全国医药总产值平均增幅为21.2%。据*年销售额及我国人口推算,当年人均消费药品金额约为225元人民币,约相当于28美元。*年北美人均消费药品金额约560美元,日本约457美元。我国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增长,对药品的需求会迅速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2、我国医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我国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经济总量占全国的60%。通过兼并重组已建立起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生产经营集中度不断提高,60家大型企业集团销售收入占全国销售收入的三分之一。全国近*家小型企业因未通过GMP认证被淘汰出局。

3、国际资本技术向中国转移

一些跨国制药公司基于拓展中国市场,降低制造成本等方面考虑,纷纷在中国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目前全球前20名的跨国制药企业基本上都已在中国以合资、独资等方式办厂,把中国作为自己的生产中心。

4.国家为促进医药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继“九五”的1035工程之后,“十五”期间除继续资助“973”、“863”项目外,国家又专门设立了“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并支持一批创新药物研究技术平台建设,如新药筛选中心,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和新药临床试验中心等。

二、*市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1、总体概况

*年*市医药产业共有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7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58.4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化学药品制造业38家,完成产值34.8亿元,同比增长3.2%;中药制造企业13家,完成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3.2%;生化制药企业11家,完成产值2.6亿元,同比增长2.3%;医疗设备及卫生材料制造企业11家,完成产值6.4亿元,同比增长22.7%。

2、“十五”期间*市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1)“十五”期间,现有的医药工业企业经过彻底改造、改建或异地搬迁重建等,通过了国家GMP认证,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一批重大项目开始建设或投产。东药集团的“百亿企业”计划已开始实施,Vc生产能力已从“十五”初期的1.5万吨/年扩产至2.5万吨/年;于*年1月已在沈注册成立的*市诺亚迦俐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诺亚荣康生物制药技术有限公司计划到2010年产值达到123亿元;新民医药工业园拟建设形成医药产业集群,计划至2010年达到50亿产值,其中已有3家通过GMP认证并投产,其他企业正在建设中;国家抗艾滋病药物生产基地正在*筹建;*天成生物技术公司计划到2010年产值达到30亿至50亿元、*诺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鸿宇制药有限公司等也都在加速建设中。

(二)*医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十五”期间*医药产业就总产值而言还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4.7%的增幅,不仅落后于全国的增幅,也落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2、*医药产业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大型跨国制药企业尚未在*落户。

3、*现有的医药产业除东药集团外,尚都是小型企业,规模小,产值低,利润少,难以开发新品种,更无能力吸纳技术水平先进、附加值高的新品种,只能生产附加值很低的老品种,重复生产。特别是经过GMP改造后,普遍存在流动资金不足,企业发展受限的问题。

4、国有大型医药企业集团还未完成股份制改造,还缺乏良好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

5、企业技术人才老化,知识更新速度缓慢。目前,我市高水平人才流失严重,本市医药类学校毕业的研究生每年达数百人,但绝大部分流入到东南沿海城市。

三、加速发展我市医药产业的意义与建议

近二十年以来,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竞相争艳。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极大促进了产业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世界上产业结构和布局的极大调整。发达国家已将或正在开始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含量低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诸如加工制造、原材料等工业,向发展中或非发达国家转移。而为之所替代的则是现代的、技术密集型的、低耗能低污染的产业类型。诸如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等。

目前,辽宁经济增长主要靠传统产业推动,整体经济仍然是以原材料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原材料工业占49.8%,装备制造业占25%。其他新兴电子、通讯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只占25.2%,增长缓慢,比重较低,尚未成为主导力量。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战略中,辽宁和*已经将“重要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制造装备业基地”作为未来十几年的发展目标。从眼前辽宁和*工业的现状分析,这样的发展目标是现实的。然而,纵观世界产业发展模式与趋势,这样的目标在客观上自然使辽宁成为了世界发达国家产业转型的二传手。如果不从更长远的战略角度考虑发展更具有成长性和竞争力的新兴产业,诸如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以完善或接续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战略,不久我们可能会看到,我们就会失去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意义,并再次失去与世界科技与产业同步发展与竞争的大好机遇。

纵观国内外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考虑到我市医药产业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我市医药产业在全省是主力,占全省医药产值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但在我市的国民经济中是个小产业,容易边缘化,未引起重视。建议成立由市领导牵头,产业办参加的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主要解决政策问题和发展战略问题。

2、制订和落实高新技术产业优惠政策。*医药产业要发展,科技要先行。要制订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对医药产品的创新,使企业生产实现由“仿”到“创”的转变。尤其是帮助解决医药企业的“疾苦”,解决当前企业经过GMP改造后的流动资金少问题、贷款难等问题。

3、创造和改善国内外企业在沈投资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加强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合资、独资,甚至合同加工等不同方式,将国际大型跨国制药公司以及国内有影响的企业引到*来。同时要引进人才、引进产品,加速对国有大中型制药企业的股份制改造。

4、建立*医药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新品种的研发和企业的贷款补贴等。应成立基金管理小组,决定基金使用和投向。

5、化学原料药是我市的优势领域,也是我市医药产业发展的龙头。应趁国际跨国制药公司化学合成原料药向外转移生产的时机,承接国外化学原料药的生产;同时,我市的化学药产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应加强源头创新,加强创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化学合成药厂开发和生产新品种。

6、根据我市化学原料药企业的现状,要抢仿一批专利即将到期的药品,可以选择我国急需的抗艾滋病以及心血管用药,呼吸系统用药等。

7、我市药物制剂企业在国内都有较大影响。但多年来一直重复生产老品种、无竞争力的“大陆货”,产值少、效益低下,很少有更新换代产品。建议应充分发挥*第一制药厂的制剂生产和药科大学的制剂研发优势,加速我市药物剂型改造,投产一批新剂型的产品。

8、中药行业是我省的劣势。我省*中成药工业产值位居全国第23位,吉林、广东和四川位居前三名。然而我市的研究基础、产业布局等方面优势仍存在,应加强产学研的联合,快速推进我市中药产业发展。在中药种植业方面,应在有关专家论证基础上,按GAP要求在康平、法库和新民市的农村种植甘草、麻黄、黄芩、苦参、枸杞、远志、知母等地道药材。

9、生物制药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途的产业,特别是基因工程产品。我市的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处于全国的先进行列,三生生物医药公司是我国在此领域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但困扰我市基因工程药物产业发展的因素是全国该类药厂生产过剩,一个基因工程药物品种只要1-2个企业即可满足全国需求,但我国有20多家,供过大于需而形成恶性竞争。应该创造条件使这样的企业在*做大做强。另外要提供政策环境鼓励企业研发自己的专利产品。对其他企业应大力开发预防用各类疫苗和诊断用各种酶类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