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富管理投资风险

财富管理投资风险

财富管理投资风险

财富管理投资风险范文第1篇

中国的财富积累具有典型的时代性。20世纪80年代,小商小贩是第一批发家致富的群体,人称“个体户”:90年代,市场经济到来,“搞外贸”的一批人在全球化浪潮中实现了财富积累;而进入21世纪,似乎再没有比房地产投资更加容易积累财富的行当了。不管愿不愿意承认,这就是中国人财富积累的节奏,它带有明显的时代律动,它隐含在了中国的经济脉络中。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财富人群,他们往往藐视投资风险,直奔投资收益。显然,这部分人的思维还停留在财富积累的阶段――我要积累,我要有更多的钱!似乎“有更多的钱”才是财富管理的终极目的。

财富管理不只是赚更多的钱

然而,时代在悄然转变。正如中国经济在急速奔驰了几十年后,也正在悄然地进入经济转型阶段。大家开始渐渐意识到:财富积累是越来越多了,但生活品质并没有因此而提高。不合理的财富管理心态导致资产规划和配置得不合理,进而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因此,对于中国的富裕人群,他们的财富管理的心态只能、也必须从单一的“财富积累”过渡到一个新的阶段――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

“很多人认为的财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都局限在,你怎么帮我赚钱,我怎么挣更多的钱,让我的钱更快地升值。实际上财富管理的最终目的不只是为了挣钱,更重要的是有一个良好,或者不断提高的生活品质。这就好像做一盘菜不是为了看,而是为了吃。理财只是提高生活的第一步,但是它不等于说可以转化为更好的生活品质,转化为您更高的家庭幸福感。”宜信财富首席财富管理专家吕骐表示。

据了解,宜信财富自2006年成立以来,已在全国40多个城市拥有千余名资深理财顾问,为数万可投资资产在10万美元至100万美元之间的大众富裕阶层提供了财富管理服务。目前中国的财富管理服务需求庞大,宜信财富正是凭借着“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财务状况、家庭结构等因素量身定制理财规划和财富管理服务。

谈到青岛当地的投资需求,宜信财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岛有相当多的市民有投资的意愿,但投资的方式不够科学,往往不能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2009年,宜信财富进驻青岛,4年的时间,已赢得众多投资者的信赖。作为国内知名的财富管理机构,宜信财富在传递正确的理财观念的同时,还将国内外优秀的类固定收益类、公益理财类、股权类等产品服务通过科学的资产配置带给青岛的投资者,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建立长期业务观念

赢得客户的认可必须要通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做到。

“就财富管理机构来讲,前期还是处于一种推销产品为主的模式,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管理。”吕骐表示,成熟的财富管理应该以服务管理为主,销售为辅。以客户的利益和客户的需求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我们是想做客户财务方面的家庭医生,做他的家庭管家”。

对于财富管理业务,吕骐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比如我遇到一位客户,他通过投资房地产赚了很多钱。现在他的子女准备要去国外念书了,他可能也要移居海外。到了国外他不知道是否也要继续现在的投资模式。我们所做的不是单一推荐他什么金融产品,而是根据他的风险和现状,以及他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进行一些量化的分析,给他提出全面的投资建议。”

他表示,在中国,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必须要产生一种做长期业务的想法,为客户提供不止一代,而且是几代人的服务,应该努力提升自己和客户的黏性,且把自身利益放在客户的利益之后,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赢得他们的信任。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随着财富人群进入第二代,也随着人们忙碌的脚步逐渐慢下来,我们会看到中国财富管理将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也许这个台阶的迈进一晃就是十年二十年,但当中国的第一批财富人群渐渐老去,回头看时,他们会感慨终于把他们曾经的“新钱”变成了“老钱”,所谓的“老钱”,那是守得住才是真的赢!

多重防线的风险管理能力

股神巴菲特说过,投资的第一要素就是不要亏损,第二还是不要亏损。可以看出,投资者在打理自己的财富时,首先考虑的是投资风险。

宜信财富一直非常重视风险管理工作,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了严格的信用评估以及核查制度和流程,并引入了国际最领先的信用分析和决策管理技术提供商FICO(费埃哲)的信用评分技术,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投资者资金的安全。

同时,宜信财富有一批专业的,接受严格、全面财富管理培训的理财规划师团队,分布在全国40多个城市的千余名理财规划师结合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等多个维度,通过科学的资产配置工具为客户进行财富体检,根据客户的需求和风险偏好推介合适的产品信息,并给出专业、定制化的财富管理方案,有效地把整体风险水平控制在2%左右,并通过设立风险金使得客户尚未出现过任何本金损失。

财富管理投资风险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产管理;保险;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F84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2-0078-04

一、 引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企业和个人财富的积累,居民财富呈“井喷式”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 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大幅增长,见表1。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中产阶级群体继续扩大, 根据美林公司和凯基公司的2010年全球财富报告,中国拥有可支配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人数已经超过50万人,自2002年以来,中国居民财产以25%的平均复合增长率在增长。

居民财产的不断增长, 使得居民对于个人财产的关心和对于财产管理服务的需求都得到了显著的增长。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险集团作为一类稳健的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保险集团的资产管理是保险精算和投资的结合, 保险资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产与负债的匹配,包括时间上的匹配和投资收益的匹配。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具有较强的保障功能, 这是其他资产管理业务所不具备的,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做好了,会吸引更多的人来选择投保而非进行储蓄或者购买风险更高的证券产品。[2] 同时资产管理也是保险集团获得财务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更关系到保险集团的产品设计、定价和风险管理。保险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保险集团的利润水平, 更关系到保险集团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如何构建保险集团资产管理价值链, 适应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和居民财产管理理念的变化, 成为摆在各保险公司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中国居民财产管理具备了条件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居民养老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投资渠道的畅通,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 中国居民财产管理理念迎来一个新的时代,那就是从储蓄时代转向财富管理时代,投资目标从财富积累变成财富保值增值的时代。

1. 财产管理、投资作为金融文化内涵,正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传统文化体系是由农耕文化转化过来的, 所以对居民来说投资、资产配置、财产管理都较为生疏。但是经过2002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全国的房价2002~2007年约上涨了5~7倍, 居民感受到了巨大的财富效应;自2000年的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沪市从998点上涨到6000点的行情当中, 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懂得了投资和投资收益; 当股市从6000点回跌到1600点过程当中,居民懂得了什么是风险。所以在文化体系的重构当中,在居民的意识当中逐渐形成了财产管理、金融资产、投资、资产配置,包括风险等等这样的一些理念。当这些理念深入到居民家庭的时候,一个投资的时代,一个财富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

2. 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社会保障体系是确保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的“平衡器”,它的建立和完善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走过“十一五”,我国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住房保障和社会慈善事业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在城市,我国建立了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险制度,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全面建立, 正在不断地扩大覆盖范围, 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新农保起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发挥着经济运行“减震器”、社会稳定“安全网”和收入分配“调节器”的作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覆盖面持续扩大,保障水平连年提高,解除了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加了居民投资的积极性。

3. 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资本市场投资渠道的畅通, 为居民投资和财富管理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环境建设和服务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金融市场不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努力,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功能和作用日益显现。同时资本市场投资渠道更加广泛,我国已经建立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了原生产品市场和衍生产品市场并举的局面,形成了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共同发展的局面。相信随着各类市场的发展,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整个金融市场的开放,这个平台会越来越大,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更低的投资成本。

4. 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居民财产管理的坚实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金融机构加快转型,越来越重视居民理财产品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居民财产管理部门和居民财产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更值得一提的是, 中国居民的财产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 经验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财产的不断增长,金融机构资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居民财产管理行业必将迅速发展。

三、保险集团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承保业务与保险资产管理是保险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随着我国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见表2),保险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成为保险业增强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 促进金融市场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与紧迫任务。[3] 从目前保险集团资产管理现状来看, 我国保险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保险资金运用规模持续增长,运用渠道逐渐多元化,运用收益水平快速提升,保险资产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同时,保险资产管理外部环境逐步改善,表现为保险资金运用政策不断放开, 宏观经济的稳定为资本运营提供了有利环境, 保险资金运用和保险业务销售也实现了良性互动。然而,由于我国监管当局长期对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实行严格限制, 使得保险资产管理在整个保险公司业务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被列为保险公司的兼营业务。我国保险资产管理的这种定位使其无论在监管制度的建设上, 还是保险公司的业务扩张上,都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导致保险公司普遍轻视资产管理,保险资产投资效率低下,保险资产管理过程中风险增大等诸多问题。

1. 保险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的保险资产管理业是在保险业规模迅速扩大,保险行业竞争加剧,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才出现的。 与国外保险公司相比,由于我国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摸索阶段, 在投资技术、 投资理念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对内我们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和完善的监管体系;对外我们缺乏在国外资本市场投资的经验。出于安全考虑, 政府对保险资产管理采取了严格监管的手段,具体表现在对保险资产投资渠道的限制上。我国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只允许保险公司把其资产投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等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上, 这就在客观上使保险公司不需要进行投资组合的预测、监督以及绩效评价,只是简单地把承保业务获得的资产按比例投资于这些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上, 由此导致保险公司长期疏于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缺乏积极、良好的资产管理意识。

2. 保险资产管理模式落后。 保险公司的资产组织架构应该与其资产规模、 投资领域以及保险资金运作的特点相适应。 [4]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保险公司基本采用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模式, 这对于规模小、运作历史短、资金管理简单的保险公司来说具有合理性。但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司可运用的资金规模迅速扩大, 部分保险公司的投资资金规模从数十亿元到上千亿元不等。 目前这种内设投资部门的管理已不能适应保险资金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投资业务量、投资品种快速增长的需要,特别是今后还将可能进一步扩大投资领域。 保险公司内设投资部门的架构, 很难为保险公司投资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及制度保证,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保险资产管理运用的效率, 成为阻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

3. 投资管理能力尚待提高。 经过多年的专业化建设,保险公司的投资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与国外先进的保险公司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对保险投资潜在风险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缺乏必要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风险量化管理手段; 部分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部门与资金运用部门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使资金运用与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和绩效考核相脱节; 许多保险公司还未建立关键业绩指标评价体系和分析系统, 保险公司在资金运用方面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投资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的技术和经验已经不再适用, 当前中国保险业投资不仅面对着与国内银行、证券业的合作与竞争,也面对着同国外机构的合作与竞争。显然,国内保险公司在这一方面还有待提高。

4. 保险资产管理人才缺乏。 保险资产管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合格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投资专业队伍比较单薄,市场研究力量存在较大欠缺。 保险业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大, 现有的管理模式不易吸引到高水平的专业人才, 长期以来粗放式经营的理念使保险业在选人用人方面机制僵化,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导致“人不能尽其才,才不能尽其用”,使有限的保险人才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四、适应居民财产管理需要,构建新型保险资产管理价值链

保险集团资产管理价值链的构建, 实际就是在居民懂得了投资和风险的基础上, 怎么给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适合各种人群投资的保险产品, 并将收取上来的各项保费进行多种投资,包括证券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房地产等实业投资, 以期达到资金运用、获取收益,并与保险公司的负债匹配,来满足居民财产管理的需求, 保障投保人的利益和促进保险公司的长期发展。 保险资产管理是一项全新的金融业务,是保险公司乃至保险市场、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建立以专业化资产管理为主、 其他方式为辅的混合资产管理模式。 这既是我国保险业发展不平衡的必然选择, 同时也是保险公司适应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展的需要。建立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模式, 可以促使保险资产管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建立专业化的投资团队,培育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分工协作、相互制约,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加强保险公司对投资风险的严格控制; 有利于我国金融体制实现从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向混业经营、统一监管的平稳过渡,提高保险资产管理的监管水平。

2. 调整保险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收益。投资收益的快速增长使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并改变了新生公司的盈利周期。投资收益开始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收益, 并推动保险资产总额快速增长,特别是改善了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使快速发展中的偿付能力压力大为改善。 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保险公司从注重负债管理向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并重及协调发展转变。而且,推动了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产品的价值链得以延伸,保险公司的综合优势得以有效发挥。 [5] 保险投资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拓宽投资渠道,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包括直接股票投资和股权投资, 优化投资结构, 改善投资负债匹配情况,坚持价值投资的总体思路。保险集团资产管理应把握市场机会, 逐步形成风险收益水平呈梯度排列的产品线,包括权益类产品、债券产品、QDII、指数产品、保本产品、货币产品、股权计划、债券计划、房地产投资基金等具有高风险、中高风险、中低风险等类型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完善的产品线将成为继投资业绩和管理规模之后, 投资者评价保险集团资产管理的又一标尺。另一方面,要增加投资的主体,扩大投资的范围,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考虑到我国长期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市政、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将得以持续,这些项目投资期长、回报稳定、风险较小,是保险资金理想的投资对象, 也是解决资产负债匹配问题的有效途径。此外,保险公司要树立科学的投资理念, 在坚持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基础上优化投资组合, 在积极有效管理投资风险的前提下提高收益。

3. 加强制度、体制、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和控制保险资产管理风险。 由于我国保险资产管理行业起步较晚, 相对于其他保险市场较发达的国家还面临较多的风险。从外部来看,保险公司资产管理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缺乏对风险控制监管出现问题的处理和事后持续监测的制度;从内部来看,保险公司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不尽合理, 资产负债期限匹配不合理。[6] 因此,加强保险资产管理制度、体制、机制建设, 有效防范和控制保险资产管理风险意义重大。 首先应完善保险资产管理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优化股权结构,建立责权利相互制衡的机制;其次要建立保险投资管理体系,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准确地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资产管理风险,构建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新型风险管理体系。

4. 加大保险资产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与其他金融行业相比,保险资产管理起步较晚,整体实力差距较为明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十分重要。保险投资领域扩大,交易对手增多,交易产品增加,市场环境变化,尤其是金融竞争加剧,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7] 保险集团要用发展的眼光,从战略的高度,考虑未来的人才规划, 以积极开放的心态,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培养精通保险资金运用的专业人才,调整人才结构,完善用人机制,不断吸收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加盟,满足资产管理快速发展的需要,建设优秀的资产管理团队。

参考文献:

[1]苏媛. 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J]. 现代经济信息,2009(3).

[2]江小震. 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品牌战略[J]. 中华商标,2009(7).

[3]章磊. 析保险资产管理模式之选择[J]. 市场论坛,2005(12).

[4]千麦. 保险资金运用将专业化、规范化[J]. 中国保险,2004(5).

[5]方秋霞. 论强化保险资产管理[J]. 保险研究,2008(1).

财富管理投资风险范文第3篇

明智投资讲的是投资理念,既要承担风险又能回避或分散风险。在美国财务管理公司对投资者的调查中,富人将明智投资作为他们能够成功积聚财富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财富不多的人则把积聚财富的重点放在节俭生活上。依据调查,在中产阶级家庭,有66%的人认为明智投资是积聚财富的主要方式;而在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的人群中有76%的人认为明智投资是积聚财富的主要方式;在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中,有81%的人认为明智投资是积聚财富的主要方式。

进一步的调查则显示,中产阶级家庭将节俭、接受良好教育和辛勤工作视为增加家庭财富的三个最主要因素。而在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他们将明智投资、接受良好教育和辛勤工作视为增加家庭财富的三个最主要因素。因此在积聚财富上,中产阶级更多是避免风险,依赖省吃俭用来扩展财富。而富有家庭则是更多地进行风险性投资,并从中获得较高的回报。60%的富有家庭认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是他们金融市场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在中产阶级家庭,只有40%的人认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是他们金融市场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

富人更加敢于冒投资风险

中国人常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上面简略谈到富人和中产阶级在投资上的差异,而其中最主要之点是越是富有的人在投资上对风险的承受度越高,由于他们拥有资本多,因而也相对有能力去承受风险。而小民百姓则相反,资本少,经不起折腾,在投资策略上也较为保守,对风险的承受度自然也低。

在对美国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富人的调查中发现,他们中28%的人将自己视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的人,14%的人认为自己比较能够承担投资风险,约有一半的人认为自己是可以承担投资风险的人。相比之下,在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之间的人群,有20%的人将自己视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的人。而在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之间的人群,将自己视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的人数比例为16%。到了净资产10万至100万美元之间的人群,将自己视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的人数比例更是降到14%。

从调查数据还可以看出,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之间的人群大多数为退休了的人,按理说在投资上应当比年轻人更加保守。但大概由于拥有的资本足够多,因此在投资上他们却能够不惧风险。但资本多并不是富人敢于冒风险的全部原因,事实上,要想成为富人,在人生很多时刻需要承担风险,这是一种对事物的判断,也是一种面对生活挑战时的态度。美国富人中有51%的人表示,敢于冒风险并不仅仅是体现在投资上,而且在人生遇到重大抉择时,他们也同样敢于冒风险。

富人的资产和投资组合

如果观察美国富人的投资组合,就可以发现美国人致富的基本规律就是以钱赚钱,搞资本主义。根据统计,美国家庭净资产100万美元的人群,他们所拥有的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超过六成,而且拥有越多家庭净资产的人群,可投资性资产所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越高。在家庭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的人群中,他们拥有的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62%。在家庭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的人群中,他们拥有的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68%。在家庭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中,他们拥有的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69%。

可投资性资产其实就是钱。资本市场是一场玩钱的游戏,谁能够在股票、证券、债券市场上投入更多的钱,谁发财的机会就越大,赚的钱也会越多。对于大多数中产阶级而言,也会进行投资,但他们的投资主要是以退休基金投资为主,这主要是为了保证老年生活质量不受到影响。美国大多数民众拥有的家庭资产主要为住宅,升斗小民的家底更多体现在住的窝上。拥有可投资性资产是衡量美国富人和普通民众的一个主要指标,所谓富者愈富、穷着愈穷,穷人翻不了身的原因之一是差钱,自然也无力用钱来赚钱。

从表1可以看出,拥有家庭净资产1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他们自用住宅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例不高。在家庭净资产100万美元的人群中,自用住宅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为15%,而在家庭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中,自用住宅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仅为4%。有钱人不是不往房子上投资,但他们更注重在能为他们赚钱的房地产上投资,这包括商业房地产和出租的居民住宅。尤其是家庭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房地产投资占全部资产的比例高达10%,远远超过对自用住宅的投资。

富人的可投资资产组合

可投资性资产真实地反映了美国富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富人,而穷人却难以致富的一个残酷现实,因为可投资资产是最快而又最易致富的一种手段,也就是抱着金鸡等着下金蛋。从投资的角度看,富人在投资上所奉行的基本信条是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由于富人的可投资资产在全部家庭资产中所占比例较高,有资本胆子自然就大了,因此富人投资的重点还是在股票和债券上。在美国富人中,投资股票和债券的份额占可投资性资产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一。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的人群中,股票、债券投资占可投资性资产的24%;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的人群,股票、债券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高达 30%;而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股票、债券占可投资性资产的比例反而下降到24%。

富人投资的另一个特点是聘用专业的投资经纪人来管理投资。除了股票、债券,富人专业管理账户上的投资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也很高。在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人群中,专业管理账户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为18%,仅比共同基金在可投资资产中所占比例少一个百分点。而在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人群中,专业管理账户占可投资资产比例高达24%,比共同基金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高出9个百分点。即使在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中,专业管理账户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也为20%,比共同基金占可投资资产比例高出6个百分点。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人群的中位年龄在所有富人中是最高的,这些人比其他富豪更依赖专业投资人士来管理金融资产。

都说美国人不攒钱,那得看是谁。穷人不攒钱是因为没钱,而富人有钱,那攒钱的积极性就十分高涨了。美国富人可投资资产有一部分是保守性投资,那就是储蓄存款。在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人群中,储蓄存款占可投资性资产的12%。到了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人群,情形就不同了,储蓄存款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下降到10%。而在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储蓄存款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又上升到13%。

另类投资是指在股票、债券及期货等公开交易平台之外的投资方式,包括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地产、矿业、杠杆并购、基金的基金等诸多品种。进入另类投资基金,过去最少需要100万美元,部分基金甚至要求500万美元。另类投资一直是有钱人小圈子内的游戏,风险高、透明度低。但是另类投资基金在过去30年平均年回报率达到24%,远高过共同基金的11%和过去l5年对冲基金的14%。即使在美国富人中,真正玩另类投资的人也不多,富人中只有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在投资组合中为另类投资留下一席之地。

房地产投资是聚财的手段

在普通民众生活中,房地产是其家庭财富的主要部分。一辈子辛辛苦苦,有了窝才叫家,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成了房奴,收入中很大一部分资金要用来偿还房屋贷款。美国这几年房市暴跌,至今还没有恢复元气,似乎投资房地产赚钱越来越难。不过从长远的角度看,投资房地产依然是成为百万富翁的一个途径。

美国人在过去几个世纪一直秉持一种观念,购买住宅是积聚财富的的好办法。然而随着房地产价值的缩水,有不少民众所购买的住宅不仅没有增值,反而成了“溺水屋”。事实上,大部分人购买住宅是为了居住,而较少考虑到这是一种长期投资。因此,在美国民众多是购买一套自用的住宅,在房市景气时,房屋价值会上扬,而到房地产不景气时,房屋的价值也随之下跌。

如果观察美国富人投资房地产的特点可以发现,除了自用住宅外,富人更注重在商业性房地产上投资。根据统计,在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的人群中,有12%的人拥有出租类的住宅,其平均价值为326000美元。4%的人拥有商业性出租房地产,平均价值为394000美元。9%的人有其他项目的房地产投资,平均价值为177000美元。12%的人拥有未开发土地的投资,平均价值为239000美元。应当说,在这类人群中,对于商业性房地产的投资充满了多样性,尽管人数比例不算太高,而投资出租类的住宅和未开发土地的人数比例最高,各为12%。

但在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的人群中,投资商业性房地产的人数比例大大提升。根据统计,在这类人群中,有20%的人拥有出租类的住宅,平均价值为744000美元。13%的人拥有商业性出租房地产,平均价值为980000美元。15%的人有其他项目的房地产投资,平均价值为412000美元。20%的人拥有未开发土地的投资,平均价值为346000美元。从以上两类家庭净资产人群在商业房地产商上的投资趋势可以看出,拥有净资产越多,在商业房地产上的投资也就会水涨船高,而这两类人群在商业房地产上的投资还偏好在出租类住宅和未开发土地上的投资。

与人们心目中美国富人住豪宅的印象有些不同,很多富人在自用住宅上的投资并不算太多。相反富人们更喜欢在能够增加财富的商业性房地产上投资。为什么富人在美国房地产不景气之时投资商业性房地产的人数会上升,这主要是他们在投资这类房地产时不是寄望于短期致富,而是放长线钓大鱼。同时,投资商业性房地产等于是为增加收入打开了一扇门,更关键的是,这些富人拥有众多的商业房地产,主要是将这些能带来收入的固定资产传给子孙后代,让子孙们可以坐吃山不空。

理财顾问管理财富有道

无论如何,穷人也好、富人也罢,理财是每一个家庭过日子必不可少之道。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日子,钱不在多少,就看如何理财了。富人积聚财富的方式本文已有介绍,但作为富人还有一个特点需要提出,那就是富人在财富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依赖专业人士来管理财富就成为他们财富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整体而言,在美国家庭净资产超过百万美元的人群中,有七成以上的人是靠专业人士来管理财富,而在500万至2500万美元家庭净资产的人群中,依赖专业人士管理财富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79%。

财富管理投资风险范文第4篇

明智投资是富人聚财之道

明智投资讲的是投资理念,既要承担风险又能回避或分散风险。在美国财务管理公司对投资者的调查中,富人将明智投资作为他们能够成功积聚财富的一个主要因素,而财富不多的人则把积聚财富的重点放在节俭生活上。依据调查,在中产阶级家庭,有66%的人认为明智投资是积聚财富的主要方式;而在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的人群中有76%的人认为明智投资是积聚财富的主要方式;在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中,有81%的人认为明智投资是积聚财富的主要方式。

进一步的调查则显示,中产阶级家庭将节俭、接受良好教育和辛勤工作视为增加家庭财富的三个最主要因素。而在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家庭,他们将明智投资、接受良好教育和辛勤工作视为增加家庭财富的三个最主要因素。因此在积聚财富上,中产阶级更多是避免风险,依赖省吃俭用来扩展财富。而富有家庭则是更多地进行风险性投资,并从中获得较高的回报。60%的富有家庭认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是他们金融市场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在中产阶级家庭,只有40%的人认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是他们金融市场投资成功的关键因素。

富人更加敢于冒投资风险

中国人常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上面简略谈到富人和中产阶级在投资上的差异,而其中最主要之点是越是富有的人在投资上对风险的承受度越高,由于他们拥有资本多,因而也具有一定承受风险的能力。而小民百姓则相反,资本少,经不起折腾,在投资策略上也较为保守,对风险的承受度自然也低。

在对美国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富人的调查中发现,他们中28%的人将自己视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的人,14%的人认为自己比较能够承担投资风险,约有一半的人认为自己是可以承担投资风险的人。相比之下,在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之间的人群,有20%的人将自己视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的人。而在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之间的人群,将自己视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的人数比例为16%。到了净资产10万至100万美元之间的人群,将自己视为敢于在投资上冒风险的人数比例更是降到14%。

从调查数据还可以看出,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之间的人群大多数为退休了的人,按理说在投资上应当比年轻人更加保守。但大概由于拥有的资本足够多,因此在投资上他们却能够不惧风险。而资本多并不是富人敢于冒风险的全部原因,事实上,要想成为富人,在人生很多时刻需要承担风险,这是一种对事物的判断,也是一种面对生活挑战时的态度。美国富人中有51%的人表示,敢于冒风险并不仅仅是体现在投资上,而且在人生遇到重大抉择时,他们也同样敢于冒风险。

富人的资产和投资组合

如果观察美国富人的投资组合,就可以发现美国人致富的基本规律就是以钱赚钱,搞资本主义。根据统计,美国家庭净资产100万美元的人群,他们所拥有的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超过六成,而且拥有越多家庭净资产的人群,可投资性资产所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越高。在家庭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的人群中,他们拥有的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62%。在家庭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的人群中,他们拥有的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68%。在家庭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中,他们拥有的可投资性资产占全部资产的69%。

可投资性资产其实就是钱。资本市场是一场玩钱的游戏,谁能够在股票、证券、债券市场上投入更多的钱,谁发财的机会就越大,赚的钱也会越多。对于大多数中产阶级而言,也会进行投资,但他们的投资主要是以退休基金投资为主,这主要是为了保证老年生活质量不受到影响。美国大多数民众拥有的家庭资产主要为住宅,升斗小民的家底更多体现在住的窝上。拥有可投资性资产是衡量美国富人和普通民众的一个主要指标,所谓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穷人翻不了身的原因之一是缺钱,自然也无力用钱来赚钱。

拥有家庭净资产1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他们自用住宅资产在全部资产中所占比例不高。在家庭净资产100万美元的人群中,自用住宅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为15%,而在家庭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中,自用住宅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仅为4%。有钱人不是不往房子上投资,但他们更注重在能为他们赚钱的房地产上投资,这包括商业房地产和出租的居民住宅。尤其是家庭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房地产投资占全部资产的比例高达10%,远远超过对自用住宅的投资。

富人的可投资资产组合

可投资性资产真实地反映了美国富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富人,而穷人却难以致富的一个残酷现实,因为可投资资产是最快而又最易致富的一种手段,也就是抱着金鸡等着下金蛋。从投资的角度看,富人在投资上所奉行的基本信条是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由于富人的可投资资产在全部家庭资产中所占比例较高,有资本胆子自然就大了,因此富人投资的重点还是在股票和债券上。在美国富人中,投资股票和债券的份额占可投资性资产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一。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的人群中,股票、债券投资占可投资性资产的24%;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的人群,股票、债券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高达 30%;而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股票、债券占可投资性资产的比例反而下降到24%。

富人投资的另一个特点是聘用专业的投资经纪人来管理投资。除了股票、债券,富人专业管理账户上的投资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也很高。在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人群中,专业管理账户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为18%,仅比共同基金在可投资资产中所占比例少一个百分点。而在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人群中,专业管理账户占可投资资产比例高达24%,比共同基金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高出9个百分点。即使在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中,专业管理账户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也为20%,比共同基金占可投资资产比例高出6个百分点。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人群的中位年龄在所有富人中是最高的,这些人比其他富豪更依赖专业投资人士来管理金融资产。

都说美国人不攒钱,那得看是谁。穷人不攒钱是因为没钱,而富人有钱,那攒钱的积极性就十分高涨了。美国富人可投资资产有一部分是保守性投资,也就是储蓄存款。在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人群中,储蓄存款占可投资性资产的12%。到了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人群,情形就不同了,储蓄存款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下降到10%。而在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群,储蓄存款占可投资资产的比例又上升到13%。

另类投资是指在股票、债券及期货等公开交易平台之外的投资方式,包括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地产、矿业、杠杆并购、基金的基金等诸多品种。进入另类投资基金,过去最少需要100万美元,部分基金甚至要求500万美元。另类投资一直是有钱人小圈子内的游戏,风险高、透明度低。但是另类投资基金在过去30年平均年回报率达到24%,远高过共同基金的11%和过去l5年对冲基金的14%。即使在美国富人中,真正玩另类投资的人也不多,富人中只有净资产2500万美元以上的人在投资组合中为另类投资留下一席之地。

房地产投资是聚财的手段

在普通民众生活中,房地产是其家庭财富的主要部分。一辈子辛辛苦苦,有了窝才叫家,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成了房奴,收入中很大一部分资金要用来偿还房屋贷款。美国这几年房市暴跌,至今还没有恢复元气,似乎投资房地产赚钱越来越难。不过从长远的角度看,投资房地产依然是成为百万富翁的一个途径。

美国人在过去几个世纪一直秉持一种观念,购买住宅是积聚财富的的好办法。然而随着房地产价值的缩水,有不少民众所购买的住宅不仅没有增值,反而成了“溺水屋”。事实上,大部分人购买住宅是为了居住,而较少考虑到这是一种长期投资。因此,在美国民众多是购买一套自用的住宅,在房市景气时,房屋价值会上扬,而到房地产不景气时,房屋的价值也随之下跌。

如果观察美国富人投资房地产的特点可以发现,除了自用住宅外,富人更注重在商业性房地产上投资。根据统计,在净资产100万至500万美元的人群中,有12%的人拥有出租类的住宅,其平均价值为32.6万美元;4%的人拥有商业性出租房地产,平均价值为39.4万美元;9%的人有其他项目的房地产投资,平均价值为17.7万美元;12%的人拥有未开发土地的投资,平均价值为23.9万美元。应当说,在这类人群中,对于商业性房地产的投资充满了多样性,尽管人数比例不算太高。而投资出租类的住宅和未开发土地的人数比例最高,各为12%。

但在净资产500万至2500万美元的人群中,投资商业性房地产的人数比例大大提升。根据统计,在这类人群中,有20%的人拥有出租类的住宅,平均价值为74.4万美元;13%的人拥有商业性出租房地产,平均价值为98万美元;15%的人有其他项目的房地产投资,平均价值为41.2万美元;20%的人拥有未开发土地的投资,平均价值为34.6万美元。从以上两类家庭净资产人群在商业房地产商上的投资趋势可以看出,拥有净资产越多,在商业房地产上的投资也就会水涨船高,而这两类人群在商业房地产上的投资还偏好在出租类住宅和未开发土地上的投资。

与人们心目中美国富人住豪宅的印象有些不同,很多富人在自用住宅上的投资并不算太多。相反富人们更喜欢在能够增加财富的商业性房地产上投资。为什么富人在美国房地产不景气之时投资商业性房地产的人数会上升,这主要是他们在投资这类房地产时不是寄望于短期致富,而是放长线钓大鱼。同时,投资商业性房地产等于是为增加收入打开了一扇门。更关键的是,这些富人拥有众多的商业房地产,主要是将这些能带来收入的固定资产传给子孙后代,让子孙们可以坐吃山不空。

理财顾问管理财富有道

无论如何,穷人也好、富人也罢,理财是每一个家庭过日子必不可少之道。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日子,钱不在多少,就看如何理财了。对于富人来说,依赖专业人士来管理财富就成为他们财富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整体而言,在美国家庭净资产超过百万美元的人群中,有七成以上的人是靠专业人士来管理财富,而在500万至2500万美元家庭净资产的人群中,依赖专业人士管理财富的人数比例最高,达到79%。

财富管理投资风险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主权财富基金 风险 监管

主权财富基金的设立最早可以追溯到1953年,而真正的增长高峰却先后出现于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和20世纪90年代。前后两次增长高峰代表了当今主权财富基金的主流。

最初,成立主权财富基金的国家均非政治经济强国,随着中国、俄罗斯等国成立主权财富基金,并开始透过这一工具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其投资风险和监管需求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

一、主权财富基金的风险分类

主权财富基金来源于国家的外汇储备,归属于主权国家,具有一定政治性。尽管实际上,绝大多数的主权财富基金还是遵照商业原则,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但主权财富基金的主权归属决定了其运营将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这一特殊的性质使得主权财富基金可能导致几方面风险。

首先,具有主权性的投资基金易沦为政府的工具。主权财富基金中的一部分以战略性投资为经营目的,可能会出于政治或者其他非商业目的对东道国的某些产业、企业进行恶意收购,进而阻击他国货币,从而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安全。

其次,缺乏对主权财富基金的有效监管。主权财富基金具有政府背景,同时也是普通的市场参与者,其角色的双重性导致了对主权财富基金监管的困境。政府既是监管者又是市场参与者,这可能引发一系列监管问题。而且,在国际层面上,也不存在专门针对主权财富基金的监管规则和监管机构。

再次,主权财富基金背后隐藏着主权违约风险。主权财富基金大量参与高风险交易暗含了主权违约风险。由于主权财富基金追求高收益,而市场上的高收益和高风险一直如影随形,因此,主权财富基金面临的风险远远大于外汇储备面临的风险。

二、主权财富基金监管的激烈斗争

1.监管与放任之争

首先,拥有大量外汇盈余的国家反对对主权财富基金施加任何额外限制,要求在现有规则下使得该类基金自由流动。

其次,要求对主权财富基金进行严格监管的国家又包括两大集团。对于需要引入主权财富基金的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地区,一方面想引入该类基金刺激本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对其潜在的风险忧心忡忡。这些国家在引入主权财富基金时都比较谨慎,且对主权财富基金的监管现状表示出了强烈不满,要求加强监管的呼声不断增强。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则担心主权基金缺乏监管,动摇全球市场的稳定,希望有规则去保护其政治上、战略上敏感的公司、资产免于成为被收购目标。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分析,中国和俄罗斯推出主权财富基金后,通过这一金融工具,获得在全球金融体系的话语权,意味着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体系内崛起,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修改国内立法,加强对外国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的审查和监管力度。

2.一般性监管与严格监管之争

(1)一般性监管

一般性监管主要是控制主权财富基金的不合理流向,但不限制主权财富基金的进入,具体内容大致包括如下方面。

①明确的投资目标和投资策略。主权财富基金的跨境投资行为应该有清晰的政策目标和投资策略,包括这些基金是如何注入投资机构、投资收益如何使用或者分配、所投资的资产范围、所投资资产的运营管理及其运营责任的承担、相关的投资政策和风险管理政策以及以上因素修改的程序等都应该在基金的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

②清晰的治理结构。一方面,要在相关的章程中明确确立基金及董事会与股东的关系,与央行和财政部的关系,与政府其他部委的关系,与金融监管当局的关系,以及与旗下投资对象尤其是与由其参股控股的子公司之间的关系等;另一方面,要规定政府和相关投资机构及其经理人的角色,哪个机构负责制定政策,这些政策如何执行、以及相关的责任安排等。

(2)严格监管

采用严格监管的国家往往通过国内法的规定单方面限制主权财富基金进入国内金融市场,是一种抵制性的歧视态度。

①互惠要求。有国家主张,主权财富基金在其国内投资的领域和灵活性要以投资来源国给予其同等的待遇为前提。实际上,发达国家是想以此作为要求拥有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中经济体开放国内市场的筹码。

②拥有公司股权比例限制。美国等国家认为,主权财富基金不同于私营资本,其投资目的只是为了获取利润,而不是为了控制相关的公司,因此要求其持有公司的股权不能高于一定比例。

三、对我国的借鉴

1.解除货币政策内生性束缚,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货币政策面临内生性束缚的根本原因是货币政策效力发挥已经超越了自身的“管辖范围”,已变成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附庸。因此,要解除货币政策内生性束缚,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首先改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资源节约的集约式经济发展道路。

2.多管齐下,合理疏导国内闲置金融资源和外汇资产

针对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大量的金融机构存款和央行票据,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合理疏导、分流,使之更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推动国内金融资源与外汇资产的双向转换,改变外汇资产对国内金融资源的边际递增单向流动状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挥资本市场对闲置资金的吸收力与配置力,增加金融产品供给,尽早推出创业板市场;加强信贷窗口指导,鼓励绿色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与三农贷款。

3.加强外汇资产运用与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过多的外汇资产游离于我国实体经济之外,强化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阻碍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外汇资产并不是一国最佳的财富储藏手段。我国金融资源的闲置归根结底在于外汇资产的闲置,因此要减少金融资源的浪费与闲置,就要加强外汇资产的运用与管理,提高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