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

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

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

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范文第1篇

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CCMVM)召开首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主题是“市值:资本新标杆”,在国内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关于市值的概念、因素、评价、作用等市值管理理论体系,首开国内市值研究先河。

在中心的首份年度市值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市值是衡量上市公司实力大小的新标杆;市值是考核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好坏的新标杆;市值是决定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能力强弱的新标杆;市值是影响上市公司融资成本高低的新标杆;市值是度量投资者财富多少的新标杆;市值是表现一个国家资本市场乃至经济实力的新标杆。市值标杆,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新视角。

随后,轰轰烈烈的资本市场发展与实践,充分论释了市值新标杆的力量。

2008年,CCMVM举办第二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并推出了“市值:管理新革命”的年度报告,高屋建瓴地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角度,提出了从产品经营到商品经营再到资本经营的“第三次财富革命”,并丰富、完善了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关联度等市值评价指标体系,开始着手构架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绩效评价。市值管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共识、共行动。

2009年,CCMVM继续举办第三届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高峰论坛,以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为核心内容了年度“创富报告”,推出了中国上市公司创富领袖榜、创富创新榜、创富IR榜、创富服务榜、创富百佳榜,受到广泛关注。创富,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最强音。

从资本新标杆到管理新革命,再到创富新时代,体现了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的敏锐探索,更契合了中国资本市场乃至中国社会的跳动脉搏。创富,已经成为引领中国发展的一个最基本原动力和最强大蒸汽机。

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范文第2篇

9月24日晚,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资本市场和顾问公司美林和凯捷公司第三年联合了《2008亚太区财富报告》称,中国富裕人数达到41.6万人,持有财富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这也是中国第一次超过了传统亚洲第一财富集聚的日本。

专注于研究富豪行为学的胡润百富榜创始人胡润曾在去年年底预测:“在未来的10到20年间,中国的财富积累和制造富人的速度都会是世界第一。”

中国入“百万亿美元俱乐部”

美林和凯捷联合的年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拥有逾6000名超富裕人士,他们拥有的资产超过3000万美元,而日本仅拥有5300名超富裕人士。显然,中国目前的超富裕人士数目已超越日本。报告称,这主要是企业家们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在富豪占总人口的比例上,日本依然胜出。日本的富裕人口数量仍占亚太区域的56%,更通俗的理解是,有150万日本人拥有100万美元以上的资产,而这些资产并不包括自住的房地产。尽管亚太区也多少受到了次贷风波的影响,但中国富豪阶层保持了增长最快的特点:中国富裕人士的个人平均资产为510万美元,并为全球富裕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富裕人士增加了20.3%。

在造富速度上,中国依然保持优势,2007年百万富翁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集中在“金砖四国”中的印度、中国和巴西,分别比2006年增加22.7%、20.3%和19.1%。

外资银行为富而变,新韩银行是个典型。曾经抱怨14年来没有在中国找到合适盈利模式的新韩银行,近期终于找到了最适合的方式――主打私人银行。“中国富豪年平均消费额接近9000万,我没有想到中国的富豪群体比韩国富有的多。”采访一开始,新韩银行(中国)产品开发部总经理金正泰就不断向记者表示出对发展中国私人银行市场的惊讶之语。私人银行业务是新韩银行的拿手好戏,在韩国排名第一。“从架构设计到人员招聘还在筹备中。我们希望推出的是带有中韩融合理念的私人银行服务。”新韩银行向本报公布了最新的私人银行中国计划,其特色之处还体现在客户关怀上,给富豪客户相亲是热门项目。

亚太将成全球第二富地

报告显示,亚太区富裕人士数目达280万人,较去年增长8.7%,高于全球6%的平均增速。亚太区占全球富裕人士总数的27.8%。虽然全球性放缓在短期内将影响经济增长,但是亚太区将会维持增长的强势。亚太区的富裕人士总资产预计于2012年达到13.9万亿美元,预期增长率为7.9%,稍高于全球预期增长率的7.7%。按照这种积极的趋势继续发展,美林全球财富管理环太平洋区总裁孔旭洪认为,亚太区有望取代欧洲,成为全球第二大富裕人士的财富集中地。

随着亚太经济的振兴,3年前美林和凯捷开始推出《亚太区财富报告》。参与报告研究的凯捷中国区副总裁曲向军总结:三年来的趋势,很明显看到了在亚太地区的人数增长和财富增长速度和绝对值上远远高于全球的增长,从富裕人数的增长量上,平均每年是8.5%。但他不得不承认,在次贷危机拖带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当下,全球财富已经大幅缩水。

研究全球财富的流转,成为确定投资的重要风向标。凯捷金融服务业资深经理Wayne Li说:“只要亚太地区能够继续创造财富,国内和国际投资者将会继续在这个地区寻找投资机遇。”

缩水后的配置变革

报告还传达出重要的市场信息:今年股市疲弱导致投资组合令人沮丧,本月又因全球金融危机扩大而令其投资组合承压。亚太区的富裕投资者们在过去12个月中不断减持股份及地产,并青睐于传统的现金存款以及固定收益证券。《2007年亚太区财富报告》曾指出,亚太区投资者固定收益配置高达47%,与全球先进投资理念有出入,造成收益相对保守。而今看来,正是这一保守配置,保全了亚太区免于次贷危机过分洗礼。按照最新预计,这一比例将上升至50%。

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范文第3篇

—、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方式的现状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披露方式有较严格的规定。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将要求公布的信息刊登在证监会指定的全国性报刊上”,“上市公司在依照前款规定公布信息的同时,可以在证券交易所指定的地方报刊上公布有关信息”。1993年中国证监会制定的《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细则》(试行)要求:“中期报告完成后,应立即向证监会报送十份备案,并将不超过四干字的报告摘要刊登在至少一种证监会指定的全国性报刊上。同时将中期报告备置于公司所在地,挂牌交易及其网点,以供投资公众查阅”。年报的披露也大体相同。另外对于重大事件公告、临时报告(含财务信息)的处理与年报相同,主要采用报刊这一新闻媒介来进行披露。

刚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三章证券交易第三节持续信息公开第六十四条规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作出的公告,应当在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报刊上或者在专项出版的公报上刊登,同时将其置备于公司住所、证券交易所,供社会公众查阅。”这是我国通过证券业最高权威的法规作出的关于信息披露方式的规定,财务信息披露也在规范之列。

综上所查,可以作出如下判断,现行财务信息的主流披露方式是报刊披露,尽管我们也能通过广播、电视以及交易网络获得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实际上,我们通常获得的较为完整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都是从报刊查阅来的。这种选择有其现实的理由,首先,当今报刊的发行尤其是日报发行,传播速度较快,传播面广,有一定的信息容量;其次,通过邮政服务网络,投资公众通过报刊获取财务信息很方梗,取得成本也低;再次,报纸通过印刷术传播现行的文本式和表格式报告清晰、准确,保真度较高;最后,它符合人们生活中阅读获取信息的习惯,下表给出了主要传媒的披露性能测试情况。

媒体 保真度 速度 覆盖面 接收 日常 媒体 分析 信息量

成本 习惯 语言

广播

中 快

较丰富 不便 中

电视

高 快

丰富

不便 中

报刊杂志 高 快* 大

不丰富 较便 中

交易网络 高 快

低* 不符

不丰富 较便 大

电话

中 快

不符

不丰富 不便 小

传呼

低 中

不符

不丰富 不便 小

邮寄

高 慢

不丰富 较便 小

注:*日报速度较快

*使用电脑的学习成本

可见,报刊披露方式能较好地满足前文提到的几项披露性能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它要远远优于其他媒体,以法规确认这种披露方式有其现实的必然性。然而,现行报刊披露方式有它固有的缺陷:①时效性仍然不太理想,离所谓的“即时信息”还差的很远;②在可接受性上,传统文本、表格式的财务报告对于投资者而言,尚不能直接使用。真正决策有用的信息还要再加工。通过报刊资料,再利用分析工具如软件加工信息,很费事,其中的手工作业和数据的搜寻与重复输入并不便利;③报刊的信息载量有限,带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先后之差,人为造成炒作,多家公司的财务指标也不易同时取得,不利于投资者准确地作出判断,影响市场透明度;④传播形式比较单调,不具有丰富的图文、音频和视频效果,缺乏多媒体的丰富的信息表达语言。报刊披露方式的这些缺陷,将导致现实采用披露效果更好的媒体,而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化为财务信息披露方式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美国,因特网技术已为市场所广泛利用,鉴于信息技术对于公司的信息披露以及筹资、交易市场所产生的影响,美国证监会已做出了反应。1984年,美国证监会开始制定一项试验性的计划:要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以电子文本送证监会备案。现在美国国内绝大多数公司都以电子文本向证监会的edgar系统(电子数据收集、分析与检索系统)报送资料。1995年10月,证监会了一项解释性公告,以指导市场参与者使用电子媒体实现信息披露的责任和义务,还提供了一份特定监管地区指南。公告允许使用电子媒体并将这种方式与所报送的纸质信息同等对待。从1995年起,开始要求所规定的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向edgar系统提交通用财务报告,而edgar系统又与internet连接,使每个能够进力、internet的用户都能十分便捷地获取信息。1996年7月,证监会公布了一项关于修订证券法中注册与信息披露条款的公告,征求改革意见,允许对1933年诞生的联邦证券法的框架加以改进,以充分适应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

但是,新技术的应用还在探索阶段,接触这种技术的公司和投资者还不广,许多大公司利用因特网向公众披露如经营总体情况和财务信息时,也只是将所需披露的信息粘贴在网页上。按证券法披露信息,绝大多数公司还是用纸制媒体文件,因特网仍不能取而代之。

展望未来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纵观信息技术相当发达的美国信息披露方式的动态,我们认为,未来的财务信息主流披露方式——网上披露已经初见端睨,从现在开始探索、尝试开发构建这一披露方式,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基本框架构想

1.监管。未来的财务信息披露方式如果采用网上披露方式,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可通过一定的广域网如internet、(chinanet建立专门监管网站,设置专门的披露主页,管理服务于信息披露的网上资源。在披露主页上,采用网络新闻等形式供上市公司注册、披露中报和年报等财务信息,并进行规范化管理。在一个较为完整的网上披露信息的框架中,信息披露监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主要应由以下几个方面来构成:

(1)监管者:《证券法》赋予监管权的证券管理部门,一般为证监会。

(2)监管目标:在证券法规所赋于的监管权下,在构建、推广以及维护以网上披露方式为主的信息披露框架上,为维护披露秩序和披露效率作出最大程度的努力,以此来增强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以期最大程度地实现有效市场。

(3)监管内容:①从技术上和制度上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网上信息披露的框架;②做好这个披露框架的宣传工作,使信息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都熟悉这个框架资源,如通过披露主页介绍披露框架,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向广大投资者提供披露网址;③就网上披露方式作出一系列技术性以及规范性的指南,如供披露用的网页、网址和管理,披露的电子会计报表的协议格式,网页制作的法定格式及其创意度的说明,还有网上cpa的审计要求,以及中报和年报上网披露的时间等规定,这些信息可以公布在披露主页,也可通过其他媒体传播给信息披露的所有参与方;④对于网上信息的安全性作出保障,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消除网上披露的风险(如披露资料被篡改,存在误导信息等);⑤与供给者、需求者或消费者进行沟通,为优化披露方式作出努力。

2.供给。

(1)供给主体:凡是要对外披露财务信息的上市公司都是网上财务信息的供给者,按照证券监管部门的披露框架在规定的时间提供规范的网上披露的财务信息。

(2)提供内容: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最终成果是产生电子介质的会计报表等财务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网页化加工,网页化处理,一要符合有关规范,如真实、客观等原则;二要使这些报表信息具有便于分析的动态格式,即能达到数据的可下载、可移植、可分析性而采用的符合一定协议标准的电子报表格式如html格式;三要加入较为丰富的多媒体语言,从既可视又可听方面使信息传播的形式多样化。最后,由网上cpa进行审计,才能成为可供网上披露的财务信息产品。

(3)提供方式:上市公司供给网上披露的财务信息有两种途径,一是公司组织内部有关人员进行加工;二是委托有关的软件公司来加工这些须符合网上披露规范的网页财务信息。这样才能生产出公司可在法定的网页上披露的制作准确、客观、公允,又不失精美、多彩的多媒体界面的财务信息。这种网页的制作,必须要有精通会计、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的人才的协调工作才能完成。上市公司把这些财务信息成品,通过网络传输到监管网站接受审批,进行注册,最后得到一定的网上空间,在规定时间,其财务报告便出现在监管网站披露主页或企业独立网站主页的财经公告栏中。

3.消费。

(1)消费主体:凡是需要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需求者都能成为这些网上财务信息的消费者,因为财务信息的披露是面向证券市场所有的参与者的。

(2)消费对象:对于提供在特定网址上的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实施使用行为,使用其中的图文资料以及视频和音频资料,以这些多样的公司财务信息作为采取决策的依据,这些财务信息即是消费的对象。

(3)消费方式:投资者等信息的需求方可以随时按监管网站提供的网址,按一定的访问权限在有关的网页上浏览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可以对网页上的财务信息进行查询、分析以及对感兴趣的财务资料进行下载,浏览器以及有关配套的财务分析工具使得这些工作极其方便。在网络上消费这些企业的财务信息产品会成为未来社会消费财务信息的主流方式,未来充分发达与充分普及的信息技术,会使得这种消费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成为投资者日常之必需,消费成本也很低。

三、财务信息网上披露方式的特征构想

1.其传播高度保真。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披露的质量极高,传播误差极小。

2.其传播极其快捷,范围更广。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财务信息传播可以瞬间完成。网络终端到哪里,网上的财务信息就可以瞬间到哪里。对投资者而言,所有的上市公司“远在天涯”,而他们所披露的财务信息却“近在咫尺”,这才是名符其实的“即时信息”。

3.界面逼真,易于理解。未来的财务信息是具有多媒体特征的信息。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单调的表格与文字等报表,它除了数字与文字资料外,还有语音说明、生动的图像、公司介绍,重大财务活动可以采用视频新闻的形式,一目了然。网页制作商可以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加工的财务信息的角本的基础上,制作出多媒体的网页信息,可听可视。

4.财务分析极其方便。网上的财务信息不是简单的纯文本意义上的传统财务信息,它应是特定协议标准格式如超文本格式(html的电子报表,所有数据,只要点击都可以被随意移植利用。网上的电子报表按照一定的协议标准格式编制,目的是为了能有相配套的财务分析软件把这些电子数据按你所设想的分析方法或直接采用网络所提供的财务分析软件加工出你想要的信息,这好比是餐馆既提供饭莱又提供使于进餐的餐具,这是传统披露方式所做不到的。在整个披露网络上,如果要作比较分析,便可以便利、迅速地调入公司的同期或者历史的财务资料,或其他同行资料,表中某一数据连结着其他相关数据,可以按需要调出,也可按访问权限使用。它超越了传统披露方式的分析在技术上、便利性上的局限。

5.当上网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时,通过网络获取财务信息的成奉不会成其为问题,实施消费几乎也不受时间限制,它的服务是全日制的。只要拥有或者找到一台上网的电脑,就可以攫取所需要的全部财务信息,对于大小投资者,其在获取信息的能力上没有什么根本性差别。

6.网上广阔的空间足以为所有的上市公司在同一时刻公布中报、年报,这给予投资者等信息需求方带来的便利性、信息的充分性是不可估量的,它使得公司与其利害关系方的信息变得通畅,极大程度地配合所披露的信息本身增强了市场的透明度。

7.通过披露网络,投资者、公司以及投资者之间,联系与沟通十分方便。这种超越空间的网上双向交流,财务等方面的公司信息会变得更加畅通,有利于增进市场的透明度。

以上构想的网上披露方式具有的诸多特征,将使得财务信息披露超越现有披露方式的障碍,使公司财务信息畅通无阻地披露给信息需求者。

四、需要做的工作

l.积极探索网上披露方式,尝试构建一个网上信息披露框架。一靠摸索,靠计算机领域、证券领域以及会计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开发这个框架,二要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已有经验,结合他们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研究它的最新披露动态及其相关技术和规范;

2.积极从软件上和硬件上创造条件,使新的财务信息披露方式成为现实,鼓励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开发此类软件,利用现有网络技术的成果,鼓励上市公司尝试这种新的披露方式作为主流披露方式的有益的辅助。

3.当这一披露方式被一定程度地采用并形成一定影响时,证券监管部门宜出台一些管理规范以及指南,鼓,励和规范新的财务信息披露方式。当然,如果网上披露方式已产生广泛影响时,即为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所接受时,宜通过具体会计准则来规范披露信息的生产,并最终在《证券法》及相关信息披露法规中确认这一披露方式的主流地位。

五、结论

在结束本文时,笔者拟作出如下结论

财务信息披露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标准,可以从保真性、及时性、便于接收以及易于理解等几个方面来考察,不同媒体披露性能存在差异。

主流披露方式由证券法规确认,实际操作中也有其他辅助方式并存。信息主流传播媒体支持着财务信息主流披露方式。

从现实角度看,当今的报刊披露合理地居于财务信息披露方式的主流地位,从发展的角度看,在未来其主流地位必将为具有强大优势的网上披露方式所取代。

及时、合理地确认新的财务信息披露方式,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披露效果,有利于资本市场的信息畅通,有利于增强市场透明度,极大程度地实现有效市场。有利于合理引导市场资金流向,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范文第4篇

欧美银行业个人客户服务的一般分类是:1大众银行(Mass Banking),不限制客户的资产规模;2贵宾银行(Affluent Banking),要求客户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上;3私人银行(Private Banking),要求客户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4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要求客户资产在8000万美元以上。

私人银行向客户提供的不仅是“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财富规划,还能帮助安排“从坟墓到天堂”的一切身后之事:通过提供遗产管理服务,以成立慈善基金的方式完成客户生前的愿望,延续其梦想。

约在一代人之前,私人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那些继承了大笔家族遗产的客户。迎合这些客户需求的规模较小的独立私人银行,以其贴身的个性北服务为荣。然而风水轮流转,私人银行近年来开始面对一批新型客户:他们通过其创业与经营活动积累了个人财富,而且乐于将资金投入到复杂的另类投资产品中。

个人财富的爆炸性增长,使得拥有私人银行业务、在企业融资和投资银行方面具有专长的全能银行成为主角。过去5年,大型金融机构致力于将其私人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更密切地融合在一起(表1)。

全能银行领先独立私人银行

总部位于伦敦的垒球性财富管理咨询公司Scorpio Partnership针对私人银行业的研究发现,垒球高净值客户的资产,有75%左右仍未交由私人银行管理。将私人银行业务和企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全能银行接触到潜在客户。

此外,那些希望多元化投资的现有私人银行客户也能从全能银行的投资银行和直接投资部门获益:有机会投资于初创企业或上市前(PreIPO)的公司。

全能银行在产品开发、合规及法律事务等一些领域拥有较大规模,可以为富人客户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

不过,中小型的独立私人银行也自有其优势,比如能灵活地回应客户需求,提供预约服务等。在人性化服务方面,他们有一种传统,即向客户提供建议,而不只是向客户推销产品。但较小的独立私人银行常常缺少采购外部产品的必需资源,更难于在银行之外开发产品。

在当前活跃的金融市场环境下,私人银行被视为一个增长行业,对垒能银行和规模较小的独立私人银行来说,都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富人客户通常将他们的资产放在2-3家私人银行,而不是托付给单一机构。因此,私人银行面对的挑战就是要赢得客户资产中的更大份额。

私人银行业务新突破

在世捐赠

美国钢铁大享安德鲁・卡内基(AndrewCarnegie)经常被引用的名言,对高净值富裕个人别具意义:“过剩的财富是一种神圣的信托,其拥有者要终其一生,为了同胞的最大利益,对之进行管理。如果一个人死的时候,还有数百万可以自由支配的财富,那么他将耻辱地死去。”

卡内基的哲学被越来越多的捐赠人接受――白手起家的一代新富纷纷寻求参与慈善活动,而不只是通过遗嘱把钱留给慈善团体或自己的家人。独立捐赠人组织Philanthropy UK的报告写道:“富人希望看到个人捐献的影响,体会施与的乐趣与回报。”

新一代慈善家的钱大多是自己赚来的,这带来更强烈的拥有感,所以他们热衷于更多地参与到自己资助的慈善活动中去。很多人希望参与设计自己资助的项目、监控过程、评估结果。

富人通过比以往范围更广泛的活动来回馈社会,利用其资源对引发社会变革施加影响:在垒球范围内改善医疗服务、消除贫困、进行学术资助等。

在世捐赠日益多见的另一个原因是,富人担心钱太多会毁掉子女的人生。他们最关心的,是留多少钱给后代才合适。创建私人基金会或捐赠者顾问基金(donor-advised fund)可以让亲属共同参与到一个项目中来,或是关注对家族具有重要性的问题,还有助于在资金管理、组织运作方面对子女进行教育。

还有一些人很早就创造了财富,退休时还年轻,但他们希望继续发挥作用。在世捐赠为他们的精力释放提供了一个着眼点。

在世捐赠潮流背后的另一个深层原因是自我表现――由于有钱人越来越多,豪宅名车已经不足以展示财富。捐赠是显示身份的另一种方式。

社会责任投资

在摆脱以避税为导向的私人银行理财方案的过程中,瑞士的私人银行纷纷采用特定的投资主题来吸引越来越具有社会意识的富豪家族――率先将资金投向水力、能源和“对社会负责”的投资项目。随着垒球富人变得越来越富有,他们也越来越关注社会和环境司题,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配置相当比例的社会责任投资(socialResponsibility Investments,简称SRI)品种。

美林(Merrill Lynch)和凯捷咨询(capgemini)共同编制的《垒球财富报告》(WorldWealth Report)指出,拥有逾3000万美元资产的超高净值人士将他们资产中的9%配置到社会责任投资中;拥有至少10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人士,在社会责任投资方面的配置比例紧随其后,达到8%。

投资者正拓宽思路,出资支持乙醇等新燃料和高级电池技术的开发。跟踪400家从事环境和社会责任投资企业的Domini 400社会指数,自1990年起的年回报率为12.71%,而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同期的回报率为11.48%。

欣欣向荣的亚太区市场

《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受益于中国香港、印度和中国内地股市的良好表现,2009年末亚洲百万富翁的财富净值(9.7万亿美元)首次超越欧洲富人(9.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资产不低于100万美元的富豪共有47.7万人,位列垒球第四。

预计到2013年,亚太地区将超过北美,成为垒球最大的财富集中地。其中,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增长有望刺激亚太区富裕人士财富显著增长。

巴克莱财富管理(Barclays Wealth)预计,金砖四国(Bric,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与中国)的百万富翁人数在未来10年将大幅增加。不过巴克莱认为,如果缺乏投资银行的支持,私人银行想要在新兴市场的新贵中发展客户,将颇费周折。

巴克莱财富管理的研究报告显示,在经济前景未明朗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富裕人士的投资态度较垒球水平更为乐观,更愿意投资股票、房地产等较为简单的投资产品。

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Unit,简称EIU)预测,到2017年,在家庭净财富总额的排行榜上,中国将从垒球第7位上升至第3位,仅落后于美国与日本;印度将从第

14位上升至第8位,俄罗斯将上升8位至第11位,巴西将上升3位至第12位。

金融产品创新与个性化

近5-10年是亚洲财富管理的高速增长时期,其中的原因是经济增长带来个人财富,无论是新兴的印度和中国,还是经济成熟的中国香港、新加坡或韩国,这些地区中新一代富豪对私人银行服务的要求不断增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服务范畴。

亚太区私人银行的财富管理专业知识(know-how)和理财产品源于向欧美成熟市场的借鉴。目前,另类投资已经变得甚为普遍。同时,客户对投资产品的理解能力提高很快,产品设计弹性及客户参与度均上升。如果客户对市场有个人观点,那么私人银行的职责当然不会停留在聆听的层面,而是扮演角色。

私人银行另一特色是“量身订做”,结构性产品可以应客户需要,将不同产品特点加以综合,改进产品结构,从而符合客户的风险和回报组合要求。在量身订做的产品以外,私人银行同时提品开放平台(open architecture)。

家族财富管理需求增加

私人财富管理通过引入投资银行为企业客户的购并和直接投资提供协助,成功的企业家或创业者在事业上都难免业务交接或转型的需要,由此产生了对投资银行的需求。如何顺利将财富交予下一代,涉及责任和权力等敏感之处,需要私人银行提供贴身的服务。

面对新一代富豪不断崛起,私人银行运作模式已有很大改变:私人银行能提供详尽投资方案(deal flow),加上专业投资顾可众多,具有效率。另一方面,客户参与意愿提高,而且传媒信息发达,对金融产品的认知能力上升,私人银行家的分析能力愈显重要。

进军中国财富管理市场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在2009年底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在垒球性金融危机中损失相对较小,中国拥有百万美元资产(仅指包括现金、股票和债券在内的金融资产,不包括房产和实业)的家庭数量达45万,已超越德国和英国,排名垒球第三位。其中,占中国家庭总数不到0.1%的富有家族,拥有45.8%的居民总财富。他们是私人银行的潜在客户。

美林和凯捷的亚太区财富报告指出,中国的富裕人士相对年轻,投资方式亦较为积极。相形之下,41%的日本富裕人士年龄超过66岁且偏好保守、低收益的产品,而属于这个年龄段的富裕人士在中国仅占2%。47%的中国富裕人士介于46-55岁之间。另外,只有4%的中国富裕人士的财富是继承而得,日本则占22%。中国富裕人士的这些特性,导致他们在追求最大回报率的同时,具备相对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这些特性也意味着内地富裕人士阶层具有惊人的成长潜力。

招商银行与贝恩咨询公司(Bain)共同完成的中国私人财富市场调查(表2)中发现,中国的超高净值人群几乎都是民营企业家。紧随其后的是专业投资者,他们中的大多数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私人财富的大幅增长;排名第三的是最近20年来成长起来的职业经理人、公司高层与专业人士群体;另有少数高净值人士则是全职太太、退休人士、演艺明星和体育明星等。总体而言,中国的高净值人群以可投资资产在5000万元以下的个人为主,可投资资产在1亿元以上的个人仍属凤毛麟角,企业家占了这部分超高净值人群的大多数。

经历了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和内地股市暴跌之后,内地富人更深刻地认识到投资的风险性和复杂性。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将近80%的超高净值人群考虑投资组合的进一步多元化。

本土银行试水股权投资产品

由于中国本土的私人银行起步较晚,以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等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下属的私人银行主要通过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私人股权投资等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实现专属理财产品的开发。

作为国内首家推出私人银行服务的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的开放式产品平台提供的私人银行产品主要包括4类:现金管理、固定收益、股权投资和另类投资。过去3年以来,招行私人银行的客户数量和管理总资产连续保持了近35%的增幅。

虽然银监会规定,商业银行的理财资金不能直接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但私人银行拥有其绿色通道。私人银行除了继续运作投资到股市的产品,也踏入了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的广阔天地。

2010年1月,招商银行与普凯投资基金(Praxcapital)合作推出房地产项目股权投资产品。该款产品将募集的资金成立4个平行基金,每个基金均独立以股权投资、债权投资或中国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投资于二、三线城市中以住宅为主体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同期,交通银行私人银行与上海六禾创业投资公司合作,推出投资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拟上市企业股权和上市公司限售股权。创司德同资本也通过民生银行私人银行,向其高净值客户募得近3亿元;最低投资额约为1000万元。

工商银行私人银行不但为客户定制多样化的外币理财产品;还与工银瑞信基金合作,发行由其担任投资顾问,由工行作为产品管理人的类基金形态人民币证券投资产品;工行规划的核心产品――“全权委托资产管理服务”,根据客户具体情况设计专属的整合资产组合管理方案。

尽管银监会规定银行理财产品不能投向私募的规定对私人银行例外,然而采用理财产品的方式意味着私人银行承担了信用风险,因此银行仍须谨慎从事。为避免风险完全由客户自己承担,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尝试对通过银行募资的私募基金将投资的项目进行风险溢价测评,如无法通过测评,该项目就会被放弃。

目前国内私人银行在募资中更多扮演的是“中介”的角色,但就海外经验而言,私人银行应考虑将客户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仅提供一个财富管理的选择,因此私人银行应对其推荐的私募基金做好尽职调查。

外资银行发挥综合服务优势

德意志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隶属于私人和工商企业银行部,从而可以全面地服务于中国的民营企业家。

2008年3月,汇丰银行在其本地注册一周年之际,正式在中国内地推出私人银行业务。很多外资私人银行在中国内地的目标客户都是相对年轻的企业家,风险偏好高,处于财富创造的初始阶段。汇丰则把目光投向了更为稳定的中老年成功企业界高层。

法国兴业银行于2007年10月在上海开设了该行在华的首家私人银行分支机构。该行计划“非常迅速”地进入中国大陆其它拥有1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法兴银行在华私人银行的目标客户是高科技、房地产和建筑等行业资产净值达1000万至2000万美元的民营企业家。

财富管理市场投资报告范文第5篇

在高于GDP年增长率8个百分点后,中国富豪的资产管理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8%的增速,进而掌控了70%的财富份额;尽管,这些家庭才占了总家庭数量的0.4%。财富的超出成熟市场20个点的集中率并不能妨碍金融市场的利益判断,理财市场看到了巨大的中国前景。正如,波士顿的邓俊豪所言,中国市场成为“必争之地”。

几乎在同时,2006胡润富豪榜又用一个个非常生动的事例与数据,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在个人财富领域里面增长的态势,从而触发理财机构对于财富管理领域的开发欲望。但是,从财富报告以及成熟市场传递来的信息说明,掌控这个市场却远非易事。

对中国市场而言,显而易见的难点是如何说服客户接受理财概念。投资渠道的单一化,大量的现金持有,表明了理财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尽管现在的情况有了大大的改观,但是如何取得信任又像是一堵墙挡在了众多理财顾问的面前。报告显示,75%的客户是建立在亲友推荐及与客户经理的私人关系基础上的,这对中国市场的粗放经营是很大的挑战,尽管这种粗放式经营是建立在人才捉襟见肘的前提下。

在理财市场刚刚启蒙,产品还是很单一的情况下,很难想象我们进行自理、参与、委托性客户的精细划分。也如报告所言,自理往往是专业行内人士,非理性的参与性客户对客户经理们来讲,往往就是一种灾难。投资心智的不成熟往往会使客户经理疲于应付。一方面是要解决市场的环境,一方面是要解决客户结构,不可谓不任重道远。

这个行业里面,最活跃的不是万众瞩目的富豪们,而是当今要面临种种挑战的理财顾问们,或者称之为客户经理。在众多的经纪人、理财规划师和保险人中,或许只有5%的人具备注册财务策划师(CFP)的资格,而具有CFP资格认证已成为担任优秀理财顾问的最基本要求。对于更高的财富管理要求,或许这个群体里还要有特许理财顾问(CFC)、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注册会计师(CPA)这类资格认证的专业理财人士。而在每个市场,具体的要求也不一样。在马来西亚,成为一位理财顾问必须具备当地等同于CFP、CFC的资格认证。但是,在美国,只需要一个地方能挂上自封的“理财顾问”的头衔即可。而在中国,理财资格认证还是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