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作风建设进一步夯实

作风建设进一步夯实

作风建设进一步夯实

作风建设进一步夯实范文第1篇

一、工程概况

将乐积善110kV变电站工程总用地面积5094m2。场地由工业园区自然堆积回填,整个场地回填土为松散状态,填料以强风化粉砂岩碎块混坡积粘性土为主。厚度约为6.7-8.8m,回填土存在自重固结尚未完成、高压缩性及承载力较低等问题,其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上部建筑物施工阶段及正常使用阶段的要求,需进行软土地基处理。设计针对变电站工程设备基础多,对沉降变形要求高的特点,设计采用强夯法处理素填土地基。强夯施工于2010年6月16日开始至8月12日结束。强夯总平面布置见图1。

二、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

1、工程地质的主要特点

①素填土层厚度较大

场地普遍分布松散状态的素填土,厚度约为6.7-8.8m。

②渗透性好,素填土以强风化粉砂岩碎块混坡积粘性土为主,强风化岩块块径多为5-10cm,下层为砂质粘土,渗透性好,有利于排水固结。

2、地基处理方案

根据变电站上部结构荷载情况,建筑场地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180kPa,压实系数要求达到0.95,通过对当地施工技术力量、施工经验的考察,初步选择桩基和强夯两种方案,但桩基较强夯方案仅地基基础一项就高出造价35万元,且在高填土地基中,桩与填土地坪可能会发生较大沉降差引起地坪开裂,道路和电缆沟下沉,因此最后决定采用强夯方案,处理高填土地基。

三、强夯参数的确定

1、单击夯击能

本工程强夯处理的深度为6.7-8.8m,根据当地的机械能力,决定选取夯锤重15t。由Menard公式可知,夯锤的落距:

h≥(D/K)2X10/W

取K=0.6,则h=13.4m,设计取落距15m,夯击能3000kN・m.

2、夯击次数

根据在试夯场地试夯所绘制的锤击数和夯沉量的关系曲线,在11击和12击,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为3-5cm,实际施工中即以此作为最佳夯击能的控制值。

3、夯击遍数的确定

本工程采用三遍,第一、二遍为梅花布点,第三遍为低夯能(落距为6m)搭锤满夯。第一、二遍目的是处理深层,第三遍满夯的目的主要是处理表面土层尤其是夯坑之间的空隙。本工程经三遍夯击后,夯击面总下沉量达1200mm.

4、间歇时间

本工程采用的间歇时间定为7天,从检测的数据看,间歇时间缩短后没有发生异常现象。

5、最佳含水量的控制

根据确定的夯击能和夯击数,通过试夯,发现本工程填土在含水量为24%时,夯后干重度达到最大、孔隙比最小,即最佳含水量WOP=23%。因此确定施工含水量控制在22%-26%之间。

四、施工工艺

1、施工机械

强夯选用起吊能力为30吨履带吊机,吊钩为自动复位式脱钩器。施工机具主要由夯锤、起重机、自动脱钩器、滑轮组等组成。

2、强夯施工方法

施工时采用第一、二遍为点击,第三遍满夯,并按以下步骤进行:

a.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b.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c.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

d.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e.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f.重复步骤e,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g.重复步骤c、e,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h.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i.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内,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能满夯(锤印搭接1/3),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场地高程。

3强夯施工参数

强夯施工时夯点按3.5×3.5m方形布置,隔点夯击,点夯两遍。第一遍单点夯击击数12击,夯击能为300kN・m,第二遍单点夯击击数8击,夯击能为300kN・m,第三遍满夯,低能量,夯击能为1200 kN・m,挨点梅花形夯打锤印搭接1/3,挨点以夯锤直径为准,不得以扩孔边为准,夯后原地整平。

4、保证加固效果的关键施工措施

为了加快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避免形成橡皮土,提高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整个强夯区的排水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排水沟及集水井采用挖土机原土开挖,沟宽4m,底部低于起夯面1.5m,要求排水沟能保持流水畅通。

五、强夯效果的检测与评价

1、现场监测的施工效果分析

1.1孔隙水压力监测本次孔隙水压力观测共进行了16个观测点的观测。每个测点设3个孔隙水压力计,埋设深度分别为2m、6m、8m,埋设后的孔隙水压力计在处读数稳定后,再进行强夯施工。强夯施工过程中孔隙水压力每天监测一次。由现场监测的孔隙水压力结果分析来看,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较快,一般只要2-3天就能消散,即可进行第二遍夯击,达到了节约工期的目的。

1.2夯沉量监测本次强夯施工中对每一夯点的夯沉量及总夯沉量均在1100mm-1300mm左右。

根据现场强夯施工记录来看,第一遍强夯时每一击的沉降量较大,总夯沉量已达800-1000mm,说明原场地上部土层结构比较松散。

根据现场强夯施工记录来看,第二遍强夯时每一击的沉降量较第一遍夯击时稍小,说明经第一遍强夯后,软弱土层已得到初步加固。

根据现场强夯施工记录来看,第三遍强夯时每一击的沉降量较第一、二遍夯击时小,说明软弱土层已得到进一步加固。

2现场检测的施工效果分析

2.1夯后试验本次施工完成后对本软基处理工程强夯进行了瑞雷波、静力触探、静荷载、以及标贯和土工参数检测。通过检测可知经强夯处理后场地地质情况有了明显改善:素填土层的土工参数大幅度提高,静载荷试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10kpa;压实系数为0.95-0.96,填土层的自重固结已完成。

2.2在强夯完成后,展开独立基础的施工。从基坑开挖情况及看,地基土均匀密实,坚硬状,事故油池4.8米深基坑开挖现场边坡按1:0.25放坡,均未出现滑坡和坍方的现象,说明素填土层得到了压实固结。

2.3经过强夯法处理后,上部回填土得到压实,经静荷载试验,经强夯处理后,场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210kpa,因此本工程的所有建构筑物基础均采用浅基础,持力层为经强夯后的素填土层,道路和电缆沟道等设施不需采取其他处理方法,节约工程造价。

2.4本工程2011年2月竣工,竣工工半年后进行沉降观测,建构筑物基础的最大沉降量为13mm,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为0.0008l,均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02)所规定的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沉降量允许值120mm,沉降差允许值0.002l)。

六、结论

作风建设进一步夯实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强夯;试验;参数;工艺

中图分类号 U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07-0040-01

1 工程概况

某沿海一级公路路基填筑工程,线路长3 000m,路基顶面宽52m,设计时速100km/h。该路基填筑工程地处沿海,属冲淤积地貌。拟建路基基底主要为河海冲击而成的淤泥状粉、砂质土,线路跨经盐场制卤池段,淤泥状软弱土层厚度为3m~3.5m。

2 强夯施工技术应用

参考该工程地质勘探资料,如选用清淤后换填透水性填料,则需围堰后清理大量的淤泥,工期长,淤泥堆放场地选择困难,且花费较大;若直接采用抛石挤淤,考虑淤泥厚度,难以有效地挤除淤泥,将形成淤泥石料混填的情况,地基承载力难以达到要求。

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及现场实际情况,秉承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的原则,考虑首先用不小于30cm的片石抛填半幅,再进行强夯作业施工。每个填筑段完成后再进行另一半幅施工,以每50m为一个施工段交替进行,逐步向前推进,在排挤淤泥至路基两侧的同时,又起到对石料的压实效果,提高了地基及路基的承载力,能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考虑施工车辆交通组织及进度要求,先行在路基中间位置填筑10m宽临时便道,以确保强夯施工不影响片石填筑正常进行。

1)理论依据。强夯施工,是按照一定的夯击次数反复将夯锤提到预定高度,采用自动脱钩方式使夯锤垂直落下砸击地面预定点位,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和振动能量,从而改变地基土质物理结构,达到加固地基的效果,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等软塑―流塑的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地基处理。

2)强夯法的优点和效果。施工设备、工艺简单,安全可靠。一般采用履带吊配以自动脱钩装置、2~3种不同重量的夯锤即可。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机场、道路、港口、堆场和房屋建筑等工程场地的地基处理。加固效果好。夯后地基强度一般可提高2―5倍。工效高,施工速度快。每台设备每台班可处理1 800~2 500m2。

节约投资。比其换填、旋喷桩、搅拌桩等费用低。

3 强夯施工

3.1 施工机具

施工主要施工设备:采用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通过夯锤重量选择适用起重机)、圆柱体钢铸夯锤、135kW推土机等。

3.2 施工参数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强夯主、复夯点为矩形布置,夯点间距3m,主、复夯点夯击能采用1 600/kN・m,满夯夯击能采用1 000/kN・m,有效加固深度约6.3m,夯点满足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5cm。各夯点用1 600/ kN・m夯击二遍,最后用1 000/kN・m满夯一遍,满夯时夯击点位重叠夯锤直径的1/4,每遍间隔时间均为7天。

3.3 强夯试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设计要求的夯击能能否达到预计效果,应先进行试夯,规范要求试夯面积不小于20×20m。为了使试夯数据更具代表性,本工程选择50m长路基作为试夯。

1)试验参数.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选用夯击能。借鉴成功地区经验,为充分发挥履带吊功效,第一、二遍夯点采用锤重Q=17.2t,计算有效落距高度H=9.3m,夯锤高度0.45m,夯锤直径2.5m。满夯采用锤重Q=11.5t,计算有效落距高度H=8.7m,夯锤高度0.3m,夯锤直径2.5m。

2)工艺流程。(1)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用5×5m方格网测量夯前场地高程;(2)按照设计夯点位置用石灰标记(夯点间距偏差控制在±500mm以内),并测量夯击前该点位地面高程;(3)履带吊就位,起吊吊钩至有效落距高度(夯锤落距偏差控制在±300mm以内),将吊钩牵引钢丝绳固定,锁定落距(有效高度计算:从夯锤提升后夯锤底至地面高度);(4)将夯锤吊到夯点位置,测量夯击前夯锤顶高程;(5)吊机提升夯锤至计算有效落距高度,夯锤自动脱落垂直下降夯击点位,继续测量锤顶高程,记录本次夯击后下沉量;(6)反复进行第5步骤,直至达到设定的夯击次数,即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7)进行下一夯点夯击,重复第4~6步骤,直至完成全部标记点位;(8)用推土机将夯坑整平,同第1步骤中测点测量夯击1遍后场地高程,计算场地夯沉量;(9)第2遍及满夯均间隔7天后进行,重复第1~8步骤,直至最后测量满夯整平后路基面高程,计算累计沉降量。

3)夯击试验。为满足设计要求,每个夯点进行8击试夯。经试夯显示,击沉量依次为14cm、11cm、12cm、11cm、10cm、13cm、15cm、19cm,单点累计沉降量107cm,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17cm。从第6次夯击开始击沉量逐渐增大,拟采用夯击5次作为大面积试夯。

夯击5次,第1遍平均击沉量依次为14cm,11cm,12cm,11cm,10cm,坑位平均沉降量58cm,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10.5cm。第2遍平均击沉量依次为11cm,8cm,6cm,4cm,3cm,坑位平均沉降量32cm,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3.5cm。满夯后路基面平均沉降量为68cm。

4)强夯前后地基承载力检测。采用K30平板荷载仪分别在强夯前及每遍强夯完一周后进行地基承载力检测试验。地基承载力分别为:强夯前90kPa,第1遍强夯7天后为165kPa,第2遍强夯7天后为210kPa。

5)试验评价。选取约2 500m2作为强夯试验,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为3.5cm,路基整体沉降量为68cm,地基承载力达到210kPa,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可在相同地质、地段按照试验参数及配套的机具、施工工艺流程组织实施。

6)施工工况。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先按照由中向外的顺序抛填片石逐步往前推进。考虑运料车载重达到100t,前期填料运输能达到一定的压实效果,故先规划中间道路逐步向两侧改道,提高了一定的地基承载力,确保后期履带吊行车安全。

为满足工期要求,经估算强夯施工功效,在路基填筑完成前约1个半月进场2台套强夯设备,避免设备进场过早造成闲置。经实践,每台套设备平均每个月可完成约1 060m(折约5.5万m2),最终40天共完成3km路基的强夯施工,最终工期满足要求。

4 施工注意事项

1)为确保履带式起重机安全,考虑起重提升重量及速度等因素,低夯能级尽可能选用低吨位夯锤。2)起吊、落锤期间司索、测量等作业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履带吊驾驶室挡风玻璃外采用钢筋网片防护,防止飞石。3)单点夯击时,同路基压实顺序,从中间往两侧进行,以便有效的排挤淤泥,达到加固地基和进一步夯实填料的目的。4)路基两侧1~2个夯击点位会出现夯锤歪斜或提升夯锤困难,以致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应将坑位铺填填料继续夯击。5)专人全程跟踪测量夯前地面、每次夯击锤顶、每遍夯击整平后地面高程,及时分析数据,数据波动较大时,及时分析调整参数。6)强夯施工可采取挖设减震沟等方式降低冲击震动对周边建筑物及重要设施的影响。

5 结论

总之,利用强夯法对卤池段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选用合适的夯击能、夯击次数、夯点间距等尤为重要,是对地基有效加固深度的重要指恕8据夯能选用适用吨位的履带起重机和配套夯锤,是施工进度的关键。跟踪测量,实时掌握夯击沉降量,及时分析数据,及时调整夯击次数等参数,是确保施工质量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山西省机械施工公司.CECS279:2010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作风建设进一步夯实范文第3篇

关键词:软土地基,强夯置换法,施工技术

 

0前言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软弱粘性土、泥炭、液化粉土等饱和细粒土中,它是利用强大的冲击力破坏软土的强度使土体由夯锤下强行被挤至旁边,给墩体占去空间。强夯置换加固软土的方法是80年展起来的,我国自1987年以后发展迅速,已有一系列工程采用强夯置换处理软土或液化地基。强夯置换法具有施工简单、节省材料、快速、承载力高及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噪声和振动,因此不适合在城区采用。

1工程概况

大连某厂区位于某地区沿海盐田中,拟建建筑物为水泥库、水泥汽车散装、石灰石予均化堆场、配料站、联合储库、等各种水泥制备设施等30多栋。占地面积为37万m2。

2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地层结构特征由上至下分别为:

2.2.1素填土: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页岩、灰岩碎石及粘性土组成,碎石含量为80%以上。

2.2.2淤泥质粉质粘土:灰黑色,湿—饱和,软塑—流塑,含有贝壳,局部夹有薄层粉细砂。

2.2.3中砂:黄褐色,湿,松散—稍密,含有少量石英质砾石。

2.2.4粉质粘土:黄褐色,稍湿—湿,可塑,含有铁锰质结核及少量石英质砾石,局部夹有薄层碎石。论文参考网。

2.2.5红粘土:红褐色,稍湿—湿,可塑,局部含少量石英质砾石。

2.2.6全风化灰岩:黄褐色,稍湿,岩体全风化呈土状,干钻可进尺。

2.2.7中风化灰岩:青灰色,坚硬,岩体呈中风化状,节理裂隙较发育,表面有溶蚀现象,方解石脉充填。部分钻孔有溶洞,溶洞内充填软塑~流塑状态的红粘土。

3自然地理及水文、气候条件

施工区属北半球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降水集中的特点。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0.2°C。多年平均降水量658.7mm,降水多集中在七、八、九月份,约占全年的降水量60%左右,最大日降水量171.1mm,年降雪日数12天,最大积雪厚度37cm。年平均相对湿度67%,多年平均蒸发量1548.1mm,最大冻土深度93cm。最大风速28~30m/s。

该区主要为海水,水量较丰富。水位埋深0.25~2.50m,水位标高-1.04~1.59m,受潮汐影响变幅较大。地下水化学类型为氯化钠型水。

4技术要点

4.1技术要求

4.1.1在现有地面标高处,进行地基强夯置换处理。

4.1.2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70kPa。

4.1.3强夯置换墩穿越淤泥质粉质粘土,到达红粘土层。

4.1.4置换墩点布置按设计图纸进行,墩点间距2.5m,墩直径≥1.4m。强夯范围界线为建筑物轮廓线外延5.0米。论文参考网。

4.1.5强夯置换墩墩体材料采用级配良好的块石、碎石、矿渣等坚硬粗颗粒材料,粒径大于300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30%。

4.1.6地基开挖后,墩顶铺设一层不小于500mm厚压实垫层,其范围与强夯范围一致,垫层材料与墩体材料相同,粒径不宜大于100mm,压实垫层顶标高与基础垫层底标高相同。

4.2强夯置换

4.2.1试夯

强夯置换正式施工前,由监理工程师在石灰石预均化堆场西北角选择20m×20m的场地进行试夯,通过水准仪监测夯击点,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小于50mm为控制标准,以确定施工参数。

试夯采用履带式吊车:QU-20;铁质置换锤,锤重20t,锤径约1.25m;强夯置换单击夯击能2000KN·m,夯击次数由试夯确定。

4.2.2强夯置换施工工艺

强夯置换施工流程

(1)准备工作

(a)进行技术交底,

(b)收集、分析施工场地的地质资料,

(c)按设计要求准备相应的设备,

(d)按建筑设计平面图进行强夯置换夯点的测量放线,将置换墩布设在实地。

(2)施工过程

(a)施工顺序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顺序施工。

(b)按设计图纸布置强夯置换夯点,施工标高按强夯置换设计要求进行,保证夯锤直立,吊车就位,夯锤对准桩位起吊夯击成孔,单点夯击能2000千焦。

(c)装载机向夯孔内填入碎石,继续夯击。

(d)重复步骤(b)~(c),经多次夯填,直至最后两击夯沉量小于50mm,完成全部碎石桩的施工。

(e)满夯一遍。论文参考网。满夯单击夯击能1000KN·m,布点按强夯设计要求进行。

4.2.3垫层施工

垫层应分层铺设和压实,垫层压实方法一般采用碾压法或人工振捣法。

碾压法采用8~12t压路机牵引4t重平碾分遍碾压(也可用6~10t振动压路机碾压);每层铺设厚度为25cm,用推土机推平后,往返碾压4~6遍,每次碾压均与前次碾压后轮轮迹宽度重合一半,行驶速度为3.5±0.2km/h,碾压时适当浇水湿润,碎石含水量控制为2~4%,以利密实。每层碾压最后两遍的沉降落差应小于1mm。

振捣法系用振幅在0.4~0.8mm,振动频率不小于2800r/min,电动机功率不小于2.2KW,重量大于65Kg的平板式振动器往复振捣,每层铺设厚度为25cm,单位面积上振动时间不少于60s,振捣遍数3~4遍,每遍间隔不少于40min,作到交叉、错开、重叠。

5施工检测

强夯置换施工中采用超重型或重型圆锥动力触探检查置换墩着底情况。强夯置换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地基处理施工结束后间隔28天方能进行地基检验。承开力检验除用单墩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采用动力触探等有效手段查明置换墩着底情况及承载力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强夯置换地基载荷试验检验和置换墩着底情况检验数量均不应少于墩点数的1%,且不应少于3点。

6强夯置换桩的效果及其体会

经有关部门检测,本工程地基承载力满足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要求。强夯置换不但具有施工方便、操作简单、造价低等特点,而且还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工期,得到业主及有关专家的好评,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刘惠珊 徐攸在 地基基础工程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年3月3

作风建设进一步夯实范文第4篇

关键词:强夯;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一、 加固机理

强夯法是处理松软地基土的一种有效的加固方法,它是在过去"重锤夯实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而又与该法截然不同的一种软土地基加固方法。强夯法加固多空隙、粗颗粒、非饱和土时,是基于动力压密的概念.即以很大的冲击能量作用于地基上,使土体产主较大的瞬时沉降。这样夯坑深度可达lm左右,土体中孔隙可减少60%,土体强度可提高2~3倍。而强夯法处理细粒饱和土是借助于动力固结理论,以巨大的冲击能在土中产生应力波.破坏土体原状结构,使土体局部发生液化并产生许多裂隙,增加了排水通道,使孔隙水顺利流出。待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土体固结。由于软土的触变性,强度得到提高。

二、强夯施工机具

(一) 起重机械

起重机械是在工程中实现强夯技术的重要机具,强夯施工中选择合理的机具对于施工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首先应当考虑的是工程要求,然后是使工程费用尽量降低。基于满足工程要求的角度,选择单击夯击能则应当以设计要求的地基处理深度为依据,进而确定起重机械。砂土、碎石土地基的单击夯击能范围为1000knm至6000knm,对应有效加固深度范围为5m至9.75m,所以需要通过单击夯击能的大幅提升实现加固深度的增加。根据实践经验,单击夯击能大于3000knm时,施工费用和单击夯击能呈正比关系。同时,强夯施工费用多为机械台班费,所以要想降低施工费就应当选择台班费较低且性能良好的起重机械。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要想提升经济性应当将我国的软地基强夯施工中的单击夯击应当控制在3000knm以内,所以施工单位应当采用一机多用的办法。

(二) 夯锤

实际当中处理深度和起重机的起重能力综合决定夯锤重,进而影响夯击效果。当前各种图纸、能级、处理深度、处理目的要求通过分体组合式夯锤、一体夯锤都能够得到满足。我国当前采用的10只25吨重的夯锤,最大重量为40吨。夯锤平面形状是否合理也会对夯击效果产生影响,实际当中多采用圆形,能够有效解决正方形锤无法保证夯击夯坑有效重合的问题。由于对于夯击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夯锤的性能也需要得到相应的提升,所以应当尽量运用铸钢夯锤。最后,夯锤排气孔的设置也对夯击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应当在锤底设置于上表面联通的排气孔,进而最大限度降低坑底吸引夯锤的力,提升夯击效果。

三、强夯在软土地基中的施工技术要点

(一) 试夯

正式施工之前,需要依据初步设置的强夯参数,进行现场具有代表性场地的试夯。然后应当对比夯前测试数据和测试数据,进而判断最合理的工程强夯参数。如果与设计要求存在差距,则需进行设计参数的调整。同时也可采用不同设计参数方案进行试夯,通过比较选择最优。

(二) 场地平整

应当对强夯后可能产生的平均地面变形进行预先估计,进而获得夯前地面高程,在接下来的凭证环节中需使用推土机进行。与此同时,还应当对强夯范围内的各种地下管辖位置、标高和地下构筑物进行明确,在强夯施工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小对它们的破坏。否则就应当根据可能产生的影响范围,通过相应的措施避免产生实质性破坏。

(三) 铺垫层或降低地下水位

强夯前应在地表铺设一定厚度的垫层,垫层可采用碎石、矿渣等坚硬粗颗粒材料。对于地下水位较高、地表层为细粒土的软土地基。在形成硬层后软土地基就能够有效支撑起重设备,这样机械施工和通行就能够顺利实现,另外还能够实现地表面和地下水距离的增加,进而预防产生夯击时夯坑积水或夯击效率降低的问题。

(四) 抛填片石与强夯施工

(1)工程概况

龙街互通K89+400~K91+020.163段,龙街互通立交区位于澄江坝区,均为水田,地表常年积水,地下水位高,地下水较丰富,表面为2.0~3.0米厚的淤泥质土,特殊路基处治工程治理面积为169552 m2,原设计图纸上对软基处治主要采用强夯处理方案。段落地下水位高地段方案,挖除2.0米软土换填2米片石至原地面后强夯强夯沉降量部分采用片石分层填筑至原地面。

(2)强夯的深度检算

根据实际称量夯锤重22.48t,夯击能2500KN.m,底面直径2.4米,底面积4.52平方米,锤底静压力为49.7KPa;落距12m计算,其加固深度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其加固深度达到11.5m,能满足对下部土层的加固作用。

H=0.73(mh)1/2=0.7×(22.48×12)1/2=11.5米

式中:

H-加固深度(m);

M-锤重(KN);

h-落距(m);

α-修正系数(0.35-0.7)。

(3) 夯击遍数及间歇时间

夯击遍数根据试验段数据,具体击数以最后一次夯击下沉量不大于5cm为限。采用点夯两遍,满夯一遍。根据底层土为砂粘土,介于砂性土和粘土之间,砂性土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一般只有3~4min,而粘土一般为2~4周,两遍点夯之间间歇时间确定为15d。

(4)片石选用、加固范围及夯点布置:

片石选用直径大于0.3m,厚度大于0.15cm,且不易风化石料。本段抛填片石采用左所石场,该石场片石贮量丰富,材质良好,经项目部中心试验室检验,符合要求。

加固范围为全部路基范围,考虑线路左侧为水田,布点时向内侧回收0.5m,夯点布置采用正方形布点,间距5m,两遍之间夯点交替错开。

用夯击能为2500KN.m的强夯机对基底进行强夯处理,使地基承载力达到≥180kPa的要求。主夯点间距5米,相邻四个主夯点中心连线的交战设副夯点。强夯法施工步骤:①清理并平整场地②测量放夯点③设置检测④测量标高并标现主点位置⑤夯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测量夯前锤顶高程⑥将夯锤提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⑦重复步骤⑥,按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⑧换夯点,重复⑤~⑦步骤,完成第一遍夯点的夯击达到规定时间后,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标出副夯点位置重复⑤~⑦步骤,完成第二遍副夯点的施工达到规定时间后用推土机推平进行满夯用推土机进行平整,并测量标高现场进行压实度检测等试验进行下道工序路基填方。

(五) 强夯振动

根据实践经验,只要强夯施工与一般建筑物之间保持距离不小于10到15米,那么就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建筑五对振动具有特殊要求或者其中具有精密仪器设备,那么就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将强夯造成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际当中可以利用的深度大于影响建筑物基础深度、宽度m1的隔振沟降低强夯振动的影响。

结语:

本文分析了强夯法在软土地基中的运用,以求为提升我国软土地基施工水平贡献绵力,但本文仍存在一定局限,希望行业人员能够提升对强夯法运用的重视,进而提升软地基施工处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作风建设进一步夯实范文第5篇

关键词:强夯法;建兴高速;路基施工

现阶段,强夯法已经被很多施工单位重视,并且随着建筑工程数量的增加,强夯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其原因在于强夯法存在很多方面的优点,如成本的投入较低,施工工艺简单快捷等等,这些优点的存在使得该方法的地位在工程建设施工中日益提升。该方法在当前也已经被应用在高速公路路基的施工当中,由于该方法的应用,使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更加高效,同时其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为整体高速公路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1 强夯法的特征、原理以及强夯法施工技术注意事项的分析

由于强夯法自身优点的存在,使得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强夯法自身的特征与原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强夯法的特征

强夯法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较为显著,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期间,应用强夯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施工加强效果。强夯法在应用期间,比起预制桩等路基加固方法,不会消耗材料,在节省施工材料费用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强夯法在减少噪音污染方面相对于其他路基加强方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强夯法的应用还能够保障施工的安全性,在保障工期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之上,避免延误工期的情况发生。强夯法施工路基有效地提升高速公路路基建设的综合效益,为此该施工技术得到了很多施工单位的重视,也被广泛地应用在工程施工当中。

1.2 强夯法的原理

强夯法的施工原理包括很多方面的原理,如动力固结原理、密实原理以及动力置换原理。高速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通过强夯法施工技术能够对路基产生极大的冲压作用,改变路基土层结构压缩变形形式,最终确保土体结构更加密实,实现了有效地提升路基的承载力的目标,以满足车辆通行方面的要求。在施工期间,常常利用重锤进行施工,受到强大压力的作用,改变了土层结构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使得土粒间的接触面积得到进一步的加大,使得土粒之间的空隙变得更小,路基土层也变得更加的紧密,最终有效地提升土层的压实效果。

动力固结主要是对饱和土压缩,将土层中的有机物进行相应的分解,对土体体积进行相应的压缩,使得土层变得更加紧密,最终有效地提升路基的压实效果。在动力置换方面,存在两种置换形式,一种为整式置换,另一种为桩式置换。其中整式置换主要利用强夯的重大力量,将碎石通过压入的方式将其压入到淤泥当中,最终实现加固地基的目标。而桩式置换主要应用强夯的作用将碎石整体压入到整体土体当中,并且将碎石柱间隔夯进软土当中[1],使其能够形成碎石桩与碎石墩,对地基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通常在实现加固高速公路路基的目的基础之上,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更加稳定,从而提升高速公路的整体质量。

1.3 强夯法施工技术的注意事项

第一,不仅要充分掌握工艺施工流程,还需要对于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加强管理力度;第二,如果在施工期间遇到了雨天,则需要遮盖夯坑,同时还需要通过相应的措施,对路基的表面积水进行清理,从而为强夯施工工序顺利的进行创建条件;第三,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夯点、夯距以及夯击的次数进行严格的控制,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第四,为了能够有效避免施工期间现场出现灰尘与飞石带来不利影响的现象,在施工期间需要安排工作人员适当地对施工现场进行洒水,避免现场出现尘土飞扬的情况。

2 强夯法在建兴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运用实例分析

凌源至绥中高速公路建昌至兴城支线(以下简称建兴高速),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境内,项目路线全长90.019公里。路基基本形式分为整体式路基和分离式路基两种,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4.5m。路基第一合同段路基工程共20353m,路基填方310万立方米,路基挖方313万立方米,平均填筑高度8.32m。属于标准的4车道类型,设计时速为120km/h。为了能够有效地减少路基沉降现象的出现,提升路基承载力,最终实现保障高速公路建设质量的目标,因此施工单位利用强夯法施工技术对该高速公路路段进行相应的处理极为必要。通常在应用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明确强夯法施工技术工艺流程

通常应用强夯法施工技术,首先需要确保场地平整,然后实施测量放线工作,之后实施点夯施工工作。在该段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保障施工场地的平整,才能够确保测量放线更加精准,夯点布置工作也会更加有效的实施。

其次做好强夯机就位准备工作,确保夯锤能够与夯点对准,对夯前锤顶相对高程进行精准的测量,满足满夯条件、场地平整后实施检测验收工作[2]。这与唐玉合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强夯法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的观点极为相似。

在完成上述工作以后,需要提升夯锤至设计的高度,并且能够满足夯锤自由下落的条件;在重复上述步骤以后,满足规定夯击次数或者沉降量方面要求以后,要完成对一个夯点的夯击工作;更换夯点之后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对全部夯点夯击工作。

最后,完成上述所有工作之后,需要通过推土机的应用,推平夯坑推平。在所规定的时间间隔之后,还需要严格地根据其步骤完成全部的夯击工作。之后需要实施低能满夯工作,夯实在表面的松土,在此之后需要利用推土机将其推平,并利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其表面层。

2.2 明确强夯法施工技术的施工方法

通过强夯法施工技术进行施工,需要掌握各个施工环节,如:

2.2.1 掌握夯点测量

在实施测量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进行施工。换言之,需要按照业主所提供的控制点坐标与夯点布置图,在施工路段测放场内各控制点,在此过程中需要确定控制点的数量,而数量需要依据施工场地的大小给予相应的确定,之后依据相应的控制测放点将各方点的具体点位确定下来,并且对施工现场地面的高程给予相应的确定。

2.2.2 确定夯锤落距

在确定夯锤落距的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应的设计关键点,将夯击能与所应用的夯锤重量确定下来,依据单击夯击能=M×h的公式对夯锤的落距进行准确的计算。当强夯主机和夯锤就位以后,需要针对夯锤的落距情况,展开相应的复测工作,同时需要通过有效的措施,调整夯锤的落距[3],确保每击均能与设计单位的夯击能要求相符合。文章的工程实例所应用的夯锤重为10t,提升高度为10m。

2.2.3 掌握点夯施工要点

在点夯施工中,需要起吊夯锤至预定高度,在完成这项工作以后还需要进行自动脱钩工作,通过夯锤对地面展开夯击,并且测量夯锤顶面的标高,将夯锤就位时的顶面标高减去,最后得到的值便是该击的夯沉量,经过反复夯击直到达到夯沉量的标准。

2.2.4 实施夯坑回填工作

完成点夯工作以后,需要利用推土机将夯土推至周围的夯坑之内,使夯坑内的土体高于坑周围土体约5-10mm,然后利用重型震动压实设备实施压实工作[4],确保在下雨之前将坑内土体震动压实到规定的压实度和平整度,从而方便下一步施工工作的实施。

2.2.5 完善满夯施工

在满夯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实施夯点布置与夯沉量观测等方面的工作,仅仅需要通过控制夯击数与夯锤落距、夯印搭接等来了解各个方面的情况。在完成满夯施工之后,需要利用推土机进行整平、碾压等工作,确保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

2.2.6 实施夯后检测工作

在完成强夯施工以后,还需要通过夯后检测工作的实施来完善其施工作业。当完成强夯施工后,需要定期地对地基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5],在检测碎石土与砂性土地基期间,需要确保其间隔时间为1-2周,低饱和度粘性土和粉质土地基可取3-4周。与本工程实例相结合,当强夯施工工作完成以后,七天后检测地基加固的质量。

2.3 控制强夯施工质量

在控制强夯质量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3.1 控制点夯施工质量

在进行坐标及标高复测,确保各项指标满足允许偏差要求后,可进行夯机就位。强夯主机和夯锤就位后,要对夯锤的落距进行测量,并采取措施,使其在夯击过程中不被改变,确保每击均能达到设计单击夯击能[6],同时测量就位后的锤顶面标高和地面标高,锤顶面至自然地面的高度,为计算每击的夯沉量和夯坑深度提供依据。

2.3.2 控制满夯施工质量

在满夯施工期间,不再进行夯点布置,仅需要对夯击数、夯锤落距和夯印搭接情况实施有效控制即可[7]。

2.3.3 控制夯坑回填质量

当完成点夯施工以后,需要通过推土机将夯坑周围土推至夯坑内,使夯坑内的土体高于坑周围土体约5-10mm,之后利用重型震动压实设备,压实夯坑,提升其压实密度。在下雨之前将坑内土体震动压实到规定的压实度和平整度[8],以方便下一步施工。点夯后平整场地时应使场地标高高于设计标高0.1m,然后进行满夯。

2.3.4 完善各工序检查及竣工验收工作

在完善各工序工作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好自检工作,之后由项目总工会和质量经理组织各工序负责人共同完成高速公路内部验收工作,在确保关键部位自检合格之后,由质量经理办理相应的验收手续,完成验收工作,并保证验收的整体质量。

其次,在施工期间需要由项目总工、质量经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循环检查,同时也需要对各个工序进行自检工作[9],一旦发现问题,则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

2.4 做好质量检验工作

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后的质量检验工作极为重要,在检验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地按照检验的标准规范实施,具体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在检查强夯施工期间,需要对各项测试数据与施工记录进行严格的检查,一旦在检查期间发现存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时候,需要实施补夯工作,或者可以采取其他的有效措施解决[10]。

其次在结束强夯施工以后,还需要利用现场灌砂法对其密实度进行严格的检验。

3 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应用强夯法的效果

为验证强夯法施工效果,通过试验段施工,该类段落只需进行强夯补压即可达到压实效果。试验段选在K709+500-K709+600右幅,设计为填土路基。在填筑1.5m后,进行强夯补压[11]。观测点为20m一个断面,一个断面设置三个沉降测量点。

实测强夯沉降数据如表1所示。

按照设计要求,单点夯击下沉量的夯沉量不大于50mm,根据以上强夯后每点夯击遍数下沉量观测数据的分析,强夯夯锤夯击满足设计要求的夯沉量值。冲击碾压只有前5遍沉降量较为明显但不足1cm,之后几乎再无沉降。因此,项目确定将强夯补压,通过及时观测和反复试验,结合现场情况,确定了强夯法施工路基有效的提升了高速公路路基施工的质量[12]。当完成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工作之后,还需要相关部门安排专门的检测人员对其质量展开严格的检测,在做好数据采集工作基础之上,最终使得高速公路路基质量与规定的标准要求相吻合。对于保障整体公路的施工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4 结束语

文章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方面分析强夯法的特征、原理以及强夯法施工技术注意事项的分析,第二方面分析了强夯法在建兴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运用实例,第三方面分析了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应用强夯法的效果。通过分析明确,现阶段强夯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工程施工当中,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施工效果。强夯法的施工工艺较为简单,能够节省施工材料,同时还能够降低施工成本的投入。但是在应用强夯法施工期间,工作人员需要注意的是,要对路基表面进行彻底的清理,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够确保施工的整体效果等。

参考文献

[1]宋立龙.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强夯法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4,5(1):12-56.

[2]唐玉合.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强夯法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7):29.

[3]王钢.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强夯法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5(24):235.

[4]郎彦涛.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强夯法技术的运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5(4):94-95.

[5]王春鸣.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3):155.

[6]张建斌.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24):23-78.

[7]高克强.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5(1):172.

[8]贺超楠.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37(9):23-56.

[9]郎彦涛.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强夯法技术的运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5(4):94-95.

[10]张亮.强夯法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城市建筑,2015(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