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作风建设的关键

作风建设的关键

作风建设的关键

作风建设的关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干部作风建设 党群关系

新形势下,在革命成功、党的历史地位发生变化、社会物质条件极大改善、自律失去许多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党的建设也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压力,尤其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了一些与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相协调的尴尬局面。“端起碗来吃肉,丢下碗骂娘”和时有发生的大规模,充分说明干部的作风问题值得深思和研究。

第一,干部的作风是干部思想面貌的外在反映,一个干部如何理解党的宗旨、党的政治目标,怎样看待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中地位以及党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关系,最终必不可免地要通过具体工作作风显现出来。如党之所以要推行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国家现代化,究竟是顺应民意要求的结果,还是出于对人民怜悯而施予的恩赐?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中,人民群众究竟是依靠的主体,还是只供驱使的工具?这是截然两个不同的出发点,是前者必然会体民情、察民意、关注民生,就会处处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称不赞称,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为自己工作得失的标准。如是后者,则必然会高高在上,摆出一副“我为你们谋发展”的“救世主”的姿态,什么“社会成本”“人民承受能力”一概在所不计。有了成绩是我的“恩赐”,有了挫折是你应缴的“学费”。

第二,干部作风往往是一个干部领导能力的外在体现。一个干部有无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各种复杂事务敢不敢和善不善于脚踏实地地深入实际,会不会做耐心细致地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一个政治立场、思想觉悟问题,也是一个工作能力问题。无数事实证明:喜好强迫命令、违法行政,热衷花里胡哨弄虚作假,讲话夸夸其谈,外表盛气凌人往往与其缺乏真功夫有关,这类干部往往说话没有感召力,遇事没有判断力,出了问题又无担待力。他们之所以不敢深入实际,是害怕碰到棘手的实际问题,之所以要弄虚作假是他压根就拿不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真实政绩,之所以要装腔作势,是因为内心空虚,之所以热衷于强迫命令,是他们无法让人民与自己同心同德。

第三,干部作风是人民群众认同党的纲领、目标、任务的直接窗口。党本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由许多人自愿结合而成的政治组织,在这个政治组织中由于各级干部处于主导地位,代表着他们思想水平、工作能力的工作作风直接代表着党的形象。凡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都会知道:人民群众对党的纲领、目标、任务的认同往往并不是来自字面上的条文,而是直接与他们接触的干部言行和经得起他们检验的政绩。尽管他们不会把个别干部一时一事的错误与整个党联系起来,但普遍长时期的干部作风却是影响他们接受党的主张、完成党的任务、实现党的目标、形成与党的关系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第四,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之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剿而不灭、浴火重生,进而赢得全国执政地位,就在于人民在实践中通过我们党各级干部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作为而选择了我们党。

综上可见:干部作风在贯彻落实党的政治主张,实现党的目标任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中确实有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狠抓干部作风建设是密切党群关系的不可绕过的关键抓手。如何抓干部作风建设,笔者有几点非主流的粗浅之见,以供商榷。

首先,重新认识“监督”的意义。多年来我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将监督视作“教育”的补充,甚至将其与“惩罚”一并看作是“治标”之策。实际上“监督”不属独立于教育之外的补充,也不能与惩罚划等号,它应是贯穿于教育和惩戒之中的前提和保证,没有监督的教育和失去监督的惩戒都是没有意义的。前者必然会流于形式或转嫁对象,起不到任何“自律”作用;后者则往往会沦为打击报复、排斥异已的手段,也起不到“戒除”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解决有效监督问题,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其次,监督要有人民群众参与。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是两种互不能替代的监督。没有前者就会失去理性形成暴民,就是教训;没有后者前者就会失去基础,失去应有的威慑,就会沦为“聋子耳朵”甚至异化为它用。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许多案例都是很好的说明。专业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实质就是党的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在监督问题上的统一。割裂这种统一、企图单靠某一种监督解决问题,不仅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也是行不通的。

作风建设的关键范文第2篇

振兴辽宁,根本靠干,关键在人。干部品质的优劣、能力的高低、作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以及全省各项事业的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都是要硬碰硬的,甚至是要“动奶酪”的。只有好的作风,才能凝聚人心,才能在挑战中把握机遇,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从而激发和汇聚起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巨大发展合力,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总书记关于推进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论述

要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发展必须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论述。总书记强调,“政治生态污浊,就会滋生权欲熏心、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一系列问题,侵蚀党的思想道德基础”。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辽宁经济面临困难,与过去一段时间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有着直接关系,是政治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以后的具体折射。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充分认识抓好政治生态的极端重要性,像珍惜自己的生命那样珍惜政治生态,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坚决肃清拉票V选案造成的恶劣影响,坚决整治和防止“圈子文化”,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用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来涵养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

要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关键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的重要论述。总书记强调,要“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贯穿干部工作全过程,形成选人用人靠工作、靠实绩、靠人品、靠公认的风气。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让不作为的人‘坐’不稳,让‘忽悠’的人没有前途,让跑官要官的人没有市场,让买官卖官的人受严惩,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选人用人导向正确,党内政治生活就会正气充沛,干部就会见贤思齐、心齐气顺;用人不公,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就会邪气横生、人心涣散。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把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鲜明地立起来,把实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深入整治不正之风的力度凸显出来,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全省人民信得过的干部队伍。

要深刻理解总书记关于广大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到“三真三实”的重要论述。求真务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的优秀政治品格,也是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总书记强调,“经济数据造假,不仅影响我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而且严重败坏党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败坏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广大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讲真话、察真情、报真数,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没有水分的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成绩”。实践证明,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是否坚持求真务实,是决定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彻底扭转“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坏风气。

――把推进作风转变的要求贯彻落实到辽宁振兴发展的实践中

要认真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让辽宁的干部队伍更加清正,让辽宁的政治生态山清水秀。

严格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主体责任,从严管党治党,是各级党组织的根本职责。实事求是地讲,当前的确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这种问题越往下情况越突出。要真正把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切实让各级党委特别是党委书记把主体责任担当起来。

固本培元,夯实信仰之基。信仰是人生的总闸门、原动力,一些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之所以滑落到犯罪深渊,归根结底还是信仰大堤的崩塌。要加强干部教育,系统学习党规党纪,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日常化、制度化的学习,筑牢党员干部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不忘初心,不违宗旨。要抓住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个关键,坚决把被践踏的纪律规矩严实起来,把被误导的思想认识和价值理念扭转过来,把被带坏的党风政风修复过来。

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辽宁拉票贿选案的发生,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党内政治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必须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使之成为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抓手。要抓好干部的思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不懈贯彻民主集中制,切实做到“四个服从”,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要使党内政治生活真正严起来、实起来,坚决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增强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作风建设的关键范文第3篇

廉政风险防范关键是要防患于未然,在加强政府自身的建设上下功夫。今年初,云南省下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政府自身建设201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深入实施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健全完善行政行为风险防范监督机制,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促进政府自身建设取得新成效。随后。又了《关于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决定》及《云南省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实施办法》,在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全面推行以行政绩效管理、行政成本控制、行政行为监督、行政能力提升为内容的效能政府四项制度。按照行政行为监督制度规定,各级行政机关要通过实施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的监督、规范重要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三种方式,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另外。3、4月份。该省又接连下发《关于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行政行为监督制度的工作方案》《关于做好明确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行政机关以表格形式直观、清晰地反映确定的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风险表现形式及对应的监督防范措施,拉开了全省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序幕。

云南省以行政行为监督制度为载体,以关键岗位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为重点,通过开展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监督、规范政务中心建设和重要公共资源交易行为、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等方式,防范廉政风险,初步建立起防控廉政风险、规范权力运行的工作机制。

“地毯式”查找,亮风险

今年年初,云南省制定了《关于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行政行为监督制度的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云南省成立了行政行为监督制度协调推进领导小组。针对行政管理、干部人事、司法、财政税收等方面,以及云南桥头堡建设中交通、能源、金融、水利、环保等重点领域。在41个省直行政机关以关键岗位业务流程为载体,围绕执法、审批等环节。认真梳理排查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业务流程等廉政风险点,并对各单位报送的《云南省行政机关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登记表》进行审核,制定监督防范措施。今年上半年,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共确定关键岗位24949个、重点环节34600个,查找风险主要表现形式57551种,制定监督防范措施66570条。

“阳光式”政务。减风险

为满足社会公众多渠道获取政府信息,5月3日,云南省政务信息岛正式开通。“信息岛”与云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政务信息查询96128专线共同形成“一网一线一屏”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新格局。

2010年底挂牌成立的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行“政府领导、统一进场、集中交易、行业监管、行政监察”的运行管理模式,制定了交易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凡涉及省级工程建设项目、矿业权交易等公共资源均进人中心统一集中交易,要求中心各部门窗口岗位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化、程序规范化、文书标准化、工作阳光化”要求开展工作。8月24日,云南省召开的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工作会议指出,2012年底前建成覆盖全省的四级公共资源交易网络。而随着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在市、县也实现了全覆盖。目前,该省省级政府部门全部建成办事大厅或集中对外服务窗口,16个州(市)和129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建成。

“全景式”防控,控风险

有效预防腐败的关键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为此,云南省着力加强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目前已初步建成集视频监察、网络监察、统计监察为一体的电子监察系统,可对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窗口岗位工作情况进行统计监察:对省级24个行政机关服务窗口和33个市、县级政务服务中心进行视频监察:对24个省级行政机关网上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网络监察。

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云南省通过加强动态评估分析,从举报、经济责任审计、案件分析、干部考察、述职述廉等方面收集廉政风险信息。定期进行分析、研判和评估,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可能出现的腐败苗头。

相关链接

作风建设的关键范文第4篇

自1998年中央颁布《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以来,我区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并推动各级各部门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狠抓落实。总的看,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扣紧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思路不断拓宽,举措不断创新,反腐倡廉建设机制保障作用日益突出。但对照中央《规定》,对照市委、市政府20__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见》,各单位工作还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存在被动落实多,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少;常规抓法多,源头治理的思路办法突破创新不够,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抓教育、抓制度和机制深化、抓有效监督主动性不够,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对新形势下反腐倡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问题,有对党风廉政建设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保障作用认识不清、摆位不够的问题,也有因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点多、面广,对工作格局理不清,不会抓、不知怎么抓关键的问题。但认真分析,最根本的症结:

1、“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和作用发挥不到位。客观上毋庸置疑的是,各单位“一把手”总揽全局、谋划发展、亲历亲为担当关系全局的重点发展建设任务和稳定责任,压力大、任务重,在许多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上,由于对如何履行“第一责任”思路不清,都演变成了“谁主管、谁负责”,哪项工作上级抓而不放,哪项工作主要领导投入精力大的工作模式,从某种角度讲这无可厚非,但弱化“第一责任”倾向的问题是必须坚决避免的。在党风廉政建设上,弱化“第一责任”,就会使其全局谋划落实的保障力降低,就会使非“一把手”亲历亲为不可的工作不到位,就会使该落实的工作和效果无督促而打折扣,特别是关系全局性、带有根本性的源头治本之策不能及时提出、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因此,解决各单位“一把手”总揽全局中履行“第一责任”思路不清问题,是强化“一把手”的“第一责任” 和作用发挥的关键。

2、推动有效落实的机制不完善。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三个关键环节。在结合实际、突出关键、合理有效搞好责任分解的同时,加强责任考核是强化责任追究的前提和依据,是推动责任制落实的关键。过来工作中,尽管也有检查考评,但由于机制不完善,使“点多面广”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检查考核,常常“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考评力量整合不够,全局层面各项日常考评成果综合运用不够,促总结、找问题、给压力、促整改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强化;导向性不强,工作着力点和用力方向不明确;考评方法与时俱进不够,考评预期实现效果不能持续。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必须解决好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机制上找出路,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个人认为,当前应着力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机制。

(一)要明确考评的目的意义

1、以考评促进责任制落实,强化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保障。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带有全局性的根本工作制度。加强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考评,就是要通过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严格执行和有效落实,进一步促进“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五年目标圆满实现。

2、以考评强化责任主体意识,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党委(党组)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加强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考评,就是要推动各乡镇委局党委(党组)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切实认清责任、履行职责,从思想和工作实际出发,强化“四个意识”、解决好“四个问题”,即:强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解决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各项建设发展任务“两张皮”的问题;强化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意识,解决好党风廉政建设齐抓共管合力不够的问题;强化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意识,解决好制度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缺乏创新,源头治理深度、广度不够的问题;强化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意识,解决好权责不明、失责追究不力的问题。以“四个意识”的强化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整体环境的改善,以“四个问题”的解决带动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

3、以考评明确工作导向,增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通过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考评,进一步明确工作导向,促使各乡镇委局围绕加快发展大局,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更准确地抓住党风廉政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和工作重点,更有针对性地选取工作着力点,找准用力方向,卓有成效地保障和促进“干成事、不出事”。要通过考评机制完善,引导出与自身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抓落实的意识,引导出围绕“干成事、不出事”目标真履责、出真招、求实效的落实之风,引导出“常规工作抓规范,重点工作抓突破,自身工作抓特色”,扎实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工作格局。

4、以考评推动“三个环境”建设,为全区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加强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考核,就是要推动各乡镇委局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发展的平台上来认识和把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合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勤政廉洁的作风环境、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环境,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为全区“提升大环境”作保障。

(二)在机制设计上应抓住五个关键环节

1、围绕强化“一把手”的作用和责任设计考评要素。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一把手”处于关键位置。因此突出乡镇委局主要负责同志的关键作用和第一责任,才会促使主要领导履行“第一责任”到位,才会健全“两手抓”的工作格局,才会形成“一岗双责”、层层落实的责任格局,才会使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从全局高度改革创新,才会使领导自律和履责有机结合起来。

2、紧密联系__实际,抓重点、抓关键。要着眼正在做的和必须做的,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最现实、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抓住重点、突出关键,纲举目张、以点促面,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兼顾与反腐倡廉建设系统性、导向性和目的性的统一,使考评同阶段性推进工作相结合,同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求阶段性效果相统一,同保障服务发展大局相融合。

3、体现齐抓共建合力。

综合运用领导班子和干部考察、村民自治巡视督查、政风行风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专项检查、考核、考察、评议等工作的成果,实现有机衔接,使“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从考评角度落到实处,形成整体推进合力,避免以往考评工作的“单打一”,避免“一考定终身”、不全面,避免重复考评、加重负担。4、强化考评的实际效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肯定成绩、解决问题为主,不排名次,不分档次;实行单位自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通过机制设计,促使各乡镇委局把自查的过程作为认真总结分析、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和问题、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的过程,坚持务实求真,不走过场、不文过饰非、不弄虚作假。重点抽查主要着眼于验证成果、总结经验、找准问题、督促整改,用机制推动各单位自觉将责任制工作摆上位、主动抓,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做好考评结果的运用,特别要坚持依纪依规严肃责任,失责必究。

(三)考评内容和程序

对乡镇委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的考评总体框架:以强化主要负责人的关键作用和第一责任为主导,以抓班子、抓基层(机关)、抓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三个层面”工作情况为考评主体,兼顾惩防体系建设“六项任务”(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的系统性,兼顾“四个要素”( 部署工作抓落实、重点工作抓突破、制度机制抓创新、科学发展抓结合)的导向性,兼顾“两个效果”(制度机制创新和干成事不出事)的目的性,形成“四位一体”考评体系。

1、考评主体

乡镇委局围绕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要求,抓领导班子、抓基层(机关)、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三个层面”工作情况,是责任制考评的主体内容。

领导班子:

①班子勤廉建设措施和总体情况,督促班子成员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措施和基本情况(以相关文件和记载、组织部门班子考察、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民主生活会资料、举报和案件查处情况等为依据);

②组织班子开展反腐倡廉专题学习教育情况,班子总结、分析、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以相关记录、记载等为依据);

③按“一岗双责”要求,督促班子成员在建设发展重点工程(工作)中落实“干成事不出事”要求情况(以记录、记载、制度文本等为依据);

④主要负责同志对班子成员实施廉政提醒、警示教育、个别谈心谈话等情况(以相关记载及当事人核实为依据);

⑤按照全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责任分工》和年度任务部署,区直牵头单位或配合单位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情况(以工作督查、相关记载、相关文件、资料等为依据)。

基层(机关):

①落实区委《关于进一步强化村民自治制度落实和机制规范运行的意见》(津武党发〔20__〕23号),履行指导把关职责情况(以村民自治巡视督查结果为依据);

②有针对性地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情况(以相关制度文本、资料、记载、日常督查、行风评议等为依据);

③对村街班子及主要负责人、机关科所站负责人加强教育、廉政提醒警示谈话情况(以相关记载、资料和当事人核实等为依据);

④加强对党员、干部党纪条规、弘扬新风正气等教育情况(以党日活动、“”、相关会议记录、资料为依据)。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①对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加强制度建设,深化源头治理,强化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保证权力干净运行的情况(以相关制度文本、资料等为依据);

②“三重一大” (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集体讨论做出决定情况(以会议记录为依据);

③在涉及国家集体投资、工程企业化运作的项目建设中,强化“干成事不出事”保证机制、措施情况(以相关制度文本、记载、资料和案件举报查处为依据);

④加强财务管理及国有和集体资产监管制度机制完善落实情况(以相关制度、案件举报和查处为依据)。

2、考评兼顾取向

在对“三个层面”工作的考核中,兼顾反腐倡廉的系统性、导向性和目的性“三个取向”:①是否体现围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系统推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项任务”;②是否体现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部署工作抓落实、重点工作抓突破、制度机制抓创新、科学发展抓结合,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勤政廉洁的作风环境、优质高效的行政服务环境上,富有新特色新成效;③是否体现针对体制机制和工作薄弱环节,解决措施上有深化和创新,并在各项工作和发展建设中,实现了“干成事不出事”的综合效果。

3、考评程序

一是单位自查自评。为避免单位自查流于形式,要对各单位自查材料的框架、内容等提出具体要求,并特别设定“自查报告须经党政领导班子集体通过”的环节,通过集体把关,促使各单位深入研究和解决存在问题,明确工作方向。

二是重点抽查考评。抽查对象可随机抽取,凡自查报告质量较低,或综合分析(班子考察、行风评议、举报及案件查处等)反映出的问题较多的单位应作为抽查的重点。同时,着眼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帮助完善提高,对各单位的亮点工作可进行专项考核。通过以上方式进行考核,既可避免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造成的“走马观花”现象,又可避免由于不分重点、笼统检查造成的“埋没亮点”问题。

三是汇总报告。旨在通过总结分析被考核单位工作落实情况,为今后制定措施,深入落实责任制提供依据。

作风建设的关键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大型投资建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立大型投资建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配合整个投资项目的管理计划,制定风险管理的有关制度、方法,明确风险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的职责,有计划地安排各项风险管理活动,同时安排好保证为风险管理活动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时间,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一、建立大型投资建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依据

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各种存在于项目周围并对项目成功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与制度。

2、历史经验教训

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运用成熟的管理经验。

3、项目合同

项目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投资的目标、合同相关方的职责范围以及对风险和风险管理的要求。

4、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管理计划把所有分项计划规定、协调和综合成为一个项目管理计划。项目管理计划的内容因项目的所在行业和复杂程度而异。项目管理计划确定了执行、监测、控制和结束项目的方式与方法。风险管理计划从属于项目管理计划,应与整体项目管理计划相协调。

二、构建大型投资建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1、构建大型投资建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构建预警系统的目的是在警情发生的上游设定防范监控措施。因此,首先应根据警情的不同将大型投资建设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归纳分类,确定防范管理的目标。在此基础上针对警情发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因素,选取其关键因子(与风险的发生和发展有主要关系,并能影响危机过程的人或其他重要因素)作为警源指标,确定防范管理的具体内容,从而构成预警指标体系。

2、设定预警指标等级

在预警指标体系中,各预警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是不同的,基于此,可根据指标变异对投资建设影响的严重程度、关键因子的发生概率,从最重要到可忽略,从很高到很低依次排列,将预警指标划分为关键指标、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等三个类别。

根据风险评价矩阵方法,将风险程度分为微小风险、较小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和重大风险五个等级,其中重大风险指标为关键指标;较大风险指标为主要指标;一般风险、较小风险、微小风险指标为次要指标。按此标准,可将融资风险设定为关键指标。资金短缺、或者资金不到位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进程,导致建设工期拖长,工程造价升高,原定投资效益目标难以实现。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变化,包括设计的变更、技术的变更、市场的变化等导致需要追加资金,如果不能解决追加资金的要求,很可能导致项目无法继续进行,以至失败。可将社会风险、市场风险、组织管理风险、技术与工程风险、合同风险等设定为主要指标。社会风险是指由于对项目的社会影响估计不足,或者项目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给项目建设带来困难和损失的可能性。有的项目由于选址不当,或者因对利益受损者补偿不足,都可能导致当地单位和居民的不满和反对,从而影响项目的建设。社会风险发生造成的影响较大,作为主要指标。市场风险,如由于市场条件的变化,人工价格和材料设备价格随市场而变化,当超过合同约定变化幅度,工程造价将发生改变,对项目效益产生了一定影响。组织管理风险,如项目管理模式不合理,项目组织不协调,即业主和设计方、施工方以及监理方的不协调,主要管理者道德水平等,导致投资大量增加、项目不能按期建成投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技术与工程风险,如设计内容不全、设计缺陷、错误和遗漏,规范不恰当,未考虑地质条件,未考虑施工可能性等,可能导致项目工期延长、造价增长。施工工艺落后,不合理的施工技术和方案,施工安全措施不当等可能导致施工质量达不到标准,施工工期拖延。合同条款遗漏、表达有误,合同类型选择不当,承发包模式选择不当,都有可能引发合同索赔、纠纷等,导致工程造价增加。环境风险可作为次要指标。环境风险,如火灾、爆炸等情况,如果平常施工中加以管控,一般不会发生,故作为次要指标。

3、确定预警等级原则

根据三类指标的不同情况,可将预警等级划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预警。每一等级的预警原则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规定。低度预警的预警原则可设定为:关键指标正常,主要指标有一项或次要指标有两项发生异常;中度预警原则可设定为:关键指标未出现异常,主要及次要指标有两项以上发生异常;高度预警原则为:关键指标出现异常,或主要及次要指标有三项以上发生异常。

三、风险对策

任何经济活动都可能有风险,面对风险人们的选择可能不同。应对风险的对策一般包括风险回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

1、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贯穿于建设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但是通过发包方的详细调查和协调,在发包前是可以控制的。

2、 自然与环境风险的对策

针对自然灾害、气象条件和火灾、爆炸等风险,我们应该选择适合工程项目环境的风险对策。

1) 选择工程保险这一风险转移对策来降低风险损失, 将风险有意识地转给与其有相互经济利益关系的另一方承担。

2) 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对火灾、爆炸等风险源加强监控和现场管理, 规范操作。

3、 组织管理风险的对策

合理设计项目的管理模式,选择适当的管理者和加强团队建设是规避管理风险的主要措施。完善项目各方的合同,加强合同管理,可以降低项目的组织风险。

4、合同风险的对策

工程风险与施工合同不严密、不完备、不规范密切相关。规范合同签订,可以减少合同条款缺陷带来的风险, 施工合同既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文件, 也是工程项目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一个主要的防范措施。

5、资金风险的对策

在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 资金风险是一项重要风险。主要管理人员应该提高风险意识, 强化对合同的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要强化对洽商、签证、索赔等的管理, 尽量避免由于资金不到位而造成的窝工损失。

6、 技术与工程风险风险的对策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投资项目采用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行必要的论证分析。

在设计阶段,要求设计单位重视设计方案优化,设计方案不但要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

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 加强对工程物资的管理, 采用合适的施工机械并加强管理。

因此,我们应不断强化大型投资建设风险管理理念,提升危机防范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璐璐等.浅谈建筑工程中的风险管理.《建筑工程》,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