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范文第1篇

党的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为切实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按照“依法依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的要求,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全面提升农田保护水平,努力实现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并重。深入开展“保护责任社会化、基本工作规范化、日常管理制度化、执法监察网络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基本农田保护的功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二、工作任务

(一)落实基本农田地块。在第二次土地调查所形成的土地利用和基本农田保护现状成果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将永久基本农田逐一落实到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为单位的地块,绘制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底图,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以及片(块)编号。

(二)健全相关图表册。落实到地块的基本农田,以第二次土地调查底图为基础,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填写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并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基本农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农田地块和保护片(块)的空间位置和编号,加注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等信息。依据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的综合信息及评定保护等级,逐级汇总相关数据,形成能充分反映基本农田保护地块所在村社、图幅号、图斑号、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号、土地利用现状、等级、利用状况、保护责任人及承包人等基本台账。

(三)设立统一标识。基本农田划定后,按《基本农田与土地调整表示使用和有关标识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304号)的要求,在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牌和标识。

(四)落实责任。层层签定保护责任书、落实保护责任人,全面建立保护监管机制和保护补偿机制。全面调查核实基本农田保护地块土地承包状况,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地块的基本责任人。划定的基本农田按国土资发【】167号文件的要求,落实到村组和承包农户,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级试点工作,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层层落实保护责任,明确基本农田的范围、地类、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奖励与处罚等内容。

(五)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按照国家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标准,以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修编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为控制,充分采集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基础数据,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要素与基本农田专题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和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的规范要求,基本农田专题要素采用《基本农田数据标准》的规范要求,实现县域数据库联网互通。

(六)成果汇总。一是数据汇总。在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的基础上,逐级汇总各级行政辖区内的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形成层级成果台帐。二是图件编制。利用数据库管理和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术,依据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按照永久性基本农田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地块为基本单元绘制基本农田保护图。三是成果分析。根据基本农田调查、划定结果,结合相关资料信息,对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状况综合分析,评判基本农田保护程度,预测变化趋势,提出保护建议,编制形成全县基本农田划定专题报告。

三、工作原则

(一)永久性原则。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在保护时效内,即不能占用,不得通过规划修改将永久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农田,除对国家经济社会有重大影响的重点交通、水利、能源、军事项目外,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作为非农业建设用地。

(二)统筹兼顾原则。划定工作中,既要保证高质量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又要充分考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规划划定时要综合考虑、留有余地。

(三)质量保证原则。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要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相结合,与建设用地合理布局相联系,确保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数量充足、土壤肥沃、地力上等、设施配套完善、生态环境良好。

(四)科学协调原则。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要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次土地调查、农用地分等定级等成果为基础,并与城市规划、村镇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相协调。要充分利用先进测绘和信息化技术,努力提高成果质量。

(五)实事求是原则。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工作实行行政主导,部门协作。划定工作中,要充分征求民意,并实行严格的考核验收制度,防止盲目追求保护指标和以次充好。

四、组织方式和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包括组织宣传准备、资料收集准备、图件准备。在县政府领导下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国土资源、农业、财政、统计、水利等部门人员组成,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要建立联络员制度,各司其职、能力协作、密切配合,认真做好本行政区域农田划定工作。国土资源局负责业务指导、编制实施方案、制定技术要求及实施细则、成果预验收,并会同县统计局负责数据统计和分析处理;财政局负责经费落实;农业部门负责提供农业承包资料,确认耕地质量等级;各乡镇负责配合专业技术队伍做好土地利用现状图斑和基本农田地块的调查摸底,组织落实保护责任人,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在实施之前,要展开广泛的政策宣传和群众动员,营造党委政府重视、部门紧密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环境。收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使用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图件和资料,同时,要收集整理现有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资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现行的各行业规划资料、农用地分等定级、产能核算、农业土壤等方面资料。

(二)等级评价及区块划分。采用最新的土地调查成果图作为工作底图,通过全野外调查、评价,将基本农田范围、区块和评价等级成果转绘上图后,进行综合评定,划定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并对每个图斑内的农户数、承包面积等信息进行统计。统计每个图斑土地质量、承包情况、保护责任人等,并进行数据汇总。

(三)设置界桩及固定标示牌。根据标绘永久基本农田的成果图,实地踏勘,按片块拐点埋设界桩。然后采用GPS实测界桩拐点。永久性基本农田与基本农田分界桩暂不作实地埋设,只在图上标注。在基本农田保护标示牌上,要标注永久基本农田范围。

(四)内业校核并完善二次调查基本农田库及发放保护明白卡。建立相应的图、表、册和台账,在此基础上,与各级组织签订保护责任书;向基本农田承包经营户发放保护明白卡。

五、工作要求

(一)确保数量和质量。划定后的基本农田应不低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尽量保留原有基本农田中的高等级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划定后的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坡耕地的比重应有所降低,平均质量等级应高于规定前的平均质量等级;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应当有所提高。要杜绝基本农田“保远不保近,保劣不保优,保山不保川”等问题。

(二)确保地类符合要求。新划定为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现状必须是耕地。按照县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要求,将现状基本农田中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不可调整的、达不到耕地质量标准的农用地划出。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将纳入各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履行情况考核的重点内容,各级报备成果复核结果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并及时兑现奖惩。

六、时间安排

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农业部门组织实施。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全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完成有关准备工作,包括编制划定实施方案,完成业务培训和舆论宣传等工作。对二次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进行审核,与原基本农田成果比对,分析划入和划出基本农田数量和范围。

第二阶段:完成外业调查工作,包括制作外业工作底图、耕地质量调查、基本农田的承包情况调查、外业成果检查工作。

第三阶段:完成数据库优化完善工作,数据库的更新,等待成果验收。

第四阶段:落实保护措施,签订保护责任书、设置界桩及保护标志、建立相应保护制度,成果报备。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顺利开展,成立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股,由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联络员制度,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认真做好本行政区域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各乡镇也要确定一名工作能力好、责任心强的副科级以上领导专门负责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协调配合,同时乡上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各驻村干部、村委会主任具体负责,全力搞好协调配合。

(二)落实工作经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按照经费由省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共同分担的要求,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经费由县财政在每年留存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解决。

(三)落实作业队伍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技术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需选择信誉高、技术力量强的专业技术队伍完成基本农田的划定、上图、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台账、图件编绘、数据库的建设、承包经营户发放保护卡等工作。

(四)确保工作质量。本次划定工作执行严格的分级检查验收制度。要求采取措施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数据、图件与实地三者一致,严禁弄虚作假和篡改成果。对虚报、瞒报基本农田数据的,一经发现,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八、成果报备

(一)报备要求。基本农田划定成果经省级验收确认后,将基本农田保护信息逐级备案,实现乡、县、市、省、国家五级备案。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业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备案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负责。

(二)报备内容。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包括电子信息和纸质资料信息。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相关工作报告等纸质资料信息备案到省:数据库等电子信息备案到国土资源部,同时抄送西安督察局。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严格保护耕地的有关精神,通过千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基础工作,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监管体系,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建设促保护,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区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加强保护,重在提高的原则。通过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稳定基本农田数量,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科学规范,探索创新的原则。在进一步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规范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提高管理工作的科技水平。积极研究探索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的新办法、新途径,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三)示范引导,稳步推进的原则。合理布局,以点带面,积极稳妥地推进示范区建设,为全面开展基本农田建设的科学规范管理积累经验。

(四)效益兼顾,综合发展的原则。把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考虑社会效果,又要注意投入产出效果,还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五)永久保护,以奖代补的原则。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经划定,原则上必须永久保护。除重点项目和特殊原因,不得随意占用。辖区各镇及涉农办事处应当制定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措施,把基本农田保护与经济利益挂钩。按照区、市鼓励基本农田保护和整理复垦的政策,进行以奖代补。

(六)政府主导,广泛参与的原则。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协调配合。同时,这项工作又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利国利民的德政、惠民工程,需要政府和基层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关注、积极参与、广泛支持、进行监督。

三、目标任务

根据《市百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方案》,争取区和市建设资金,各镇及涉农办事处配套或投工投劳,通过5年努力,全面开展区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工作,落实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的保护面积、责任、制度、标识。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提高现有耕地质量,增加有效灌溉耕地面积,提高基本农田质量。重点对辖区个区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全面实现“四化”建设,成为全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样板。

(一)严格实施规划,确保基本农田数量。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的总体要求,完成基本农田调整。根据区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主要指标分解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号),结合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万亩基本农田落实到图斑、农户、地块,做到图、表、册相符一致。

(二)以建设促保护,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基本农田标准化,基础工作规范化,保护责任社会化,监督管理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按照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号)的要求,通过至年综合建设,在区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全面实现“四化”建设,并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严格保护耕地示范区、高产农田建设示范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三)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工作,提高现有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进一步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政府要有计划地将土地出让金平均纯受益用于农业开发的资金投入到基本农田建设。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对基本农田进行土地平整、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林网、道路等建设,保证基本农田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

(四)坚持质量保护,实行永久性保护。为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调整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中,对高等别耕地、集中连片耕地,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高产、稳产、优质耕地实行永久性保护。

(五)稳定投入渠道,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重点探索责权利相结合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和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的稳定、集中的投入机制。加大基本农田保护资金投入,将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用于农业的部分,主要用于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基础工作。各镇及涉农办事处要根据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指标,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图斑、地块、村组和农户,做到面积和区位与规划相符,图、表、册与地块相符。基本农田保护图件应做到清晰准确,反映基本农田现状。应以土地利用现状、农用地分等定级、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依据修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绘万村级、乡级和万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基本农田保护区要以村为单位,按图斑逐一登记造册,同时要求按户逐一登记造册。按基本农田建设的相关数据、表格建立登记统计制度,完善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台账,建立变更统计制度,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做到图、表、卡、册等与现状一致,对涉及基本农田调整和补划的应进行规划调整并在用地文件下发后及时更新。对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统一组织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实地勘测定界。统一印制发放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统一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识。

(二)努力实现保护责任社会化。要利用好基本农田示范区这一平台,构建资金保障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要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进一步完善县(区)、乡(镇)、村、农户各级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体系,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动态巡查制度,建立健全基本农田巡查网络。要求每个村确定一名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员,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发现、纠正和查处涉及基本农田的违法案件。

(三)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要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质量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监督检查制度、占用基本农田严格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动态巡查制度、基本农田保护档案管理制度、基本农田保护碑设立制度等。各项制度应提请区人民政府颁布,并严格执行。

(四)建立基本农田集中投入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粮食主产区和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建设、农田林网建设等资金,按照区政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部门管理、项目运作的原则,向基本农田倾斜。积极鼓励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提高基本农田的生产能力。

(五)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基本农田保护区要以基本农田整理复垦项目为载体,按照国家和区土地整理复垦标准要求,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复垦。政府投资的土地整理复垦项目要向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落实基本农田整理任务。要因地制宜建设高标准、有特色的基本农田。在土地整理复垦的基本农田项目区内做到田块规整,无零星分散建构筑物、无废弃地、闲散地。

(六)统一基本农田保护标识。经调整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区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识,予以公告。应在主要交通沿线、城市和村庄、集镇周边集中连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明显位置设立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标识。原则上每个村至少有块基本农田保护标识牌(双立柱)。每个乡镇至少建块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碑,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置块大型宣传牌(擎天柱)。要建立标识的管护制度,明确专人,落实管护责任,对标识牌定期进行管护。原有标识牌已破损的,要进行维修和翻新,新建的标识牌要符合区颁布的标准和规范。

(七)加快基本农田信息化建设。利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和基本农田管理信息化系统。逐步建设以数据库为支撑,以系统软件为保障,建立数据采集、输入、分类、统计、决策等基本农田保护信息化系统。建立以基本农田保护区基础数据、动态利用变化数据等为主要内容的电子台账。要制订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数据更新、信息、更新上报等日常更新和维护制度,明确办事程序和责任。要求定期准确报送基本农田利用、变化、监管信息。为基本农田审核、补划、执法监察、统计分析等提供依据。

五、方法步骤

(一)实施方法

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采取全面推进,突出重点的办法。

1、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作为区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一项基础工作,在年3月底以前全面完成。按照市《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工作方案》,制定《市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工作方案》,指导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工作。其间进行专项督查、检查、初验并提交区区人民政府终验。

2、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作为区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重点,在年底以前完成,根据市《市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制定《市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指导各地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工作。其间进行专项督查、检查、考核初验并提交区人民政府终验。

3、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复垦作为区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贯穿始终,在年月底以前全面完成。

基本农田整理复垦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进行高标准土地整理复垦;划为永久性基本农田的、耕地等别较高、具有良好水利设施的,进行较高标准的土地整理复垦;其它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综合性整治和维护。

按照区制定《区基本农田整理复垦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指导各地基本农田整理复垦项目管理实施,实行以奖代补。

(二)实施步骤

1、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年月至年月)

要求辖区各镇及涉农办事处根据区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主要指标分解方案的通知》,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工作,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万亩基本农田落实到图斑、地块、农户,做到图、表、册相符一致,确保新调整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责任、制度、标识“四落实”。做到区、镇、村三级基本农田档案、图件、数据齐备,可查可核。乡(镇)级基本农田保护图件要在区、市和区逐级备案。

依据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考核奖励办法,进行考评奖励。

2、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年月至年底)

要求个区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全面开展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在年底以前完成建设任务。

(1)落实示范区建设方案及编制、管理专项经费,加大示范区建设的投入力度;

(2)开展示范区基础情况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统一技术要求;

(3)完成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建设,运行维护基本农田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

(4)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

(5)组织编制以土地整理复垦为主要内容的示范区建设方案,报经示范区所在区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区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审核、备案;

(6)各示范区根据现行试点经验,按照批准的示范区建设方案,全面实施示范区建设工程,完成示范区建设任务。

依据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考核奖励办法,进行考评奖励。

3、基本农田全面建设(年月至年月底)

(1)在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

(2)实施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复垦项目,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增加有效灌溉耕地面积;

(3)完成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建设,运行维护基本农田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

(4)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5)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识;

(6)逐步建立基本农田监督管理信息化;

(7)逐步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

4、全面总结(年月至年月)

总结区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工作,表彰区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先进单位、个人。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现部门联动。成立以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由国土资源、财政、农牧、水利、林业、扶贫、农发等有关部门及两镇、涉农办事处一把手组成的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基本农田建设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分局,承担基本农田建设具体工作。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协调配合,搞好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基本农田建设相关工作。

(二)组建工作班子,制定实施方案。各地要组建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专门班子,抽调责任心强、专业素质好的同志组建工作班子,专门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确保工作落实。

辖区各镇及涉农办事处应根据区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方案,制定各自的实施方案。首先,制定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对总体工作进行细化,明确工作要求,确定完成时限,确保责任到人。其次,制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工作实施方案,分解工作,按时完成;第三,按照区批复的示范区建设规模,制定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区基本农田保护范区各项建设工作;第四,基本农田保护区示范区以外的基本农田,制定基本农田整理复垦项目实施方案,区分不同标准,通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对基本农田进行全面整理和维护。基本农田整理复垦项目要覆盖基本农田保护区域。

(三)落实建设资金,保障资金投入。各地要将土地出让金平均纯收益的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作为启动资金,确保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启动和开展。加大基本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专款专用,保证基本农田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四)制订技术标准,提供技术保障。各地要与金土工程、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变更调查相结合,按照统一的技术平台和技术标准,优先对示范区部署基本农田信息化建设工作。制订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各项技术要求、基本农田保护数据库及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具体标准的指导意见等,为基本农田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五)加强工作指导,严格监督考核。市国土资源局分局要定期对基本农田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工作指导。要加强与区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的沟通和联系,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汇报。市国土资源局分局每半年对基本农田建设工作进行检查总结,总结报告分别于月、月上旬以前上报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和农牧局。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和农牧局于月下旬、月下旬定期组织对基本农田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通报。

为了指导工作,交流经验,市国土资源局分局每月向区国土资源厅报送“千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工作动态”等信息不得少于篇。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范文第3篇

丰富的海涂资源构成了慈溪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来源。在慈溪,高于零米以上的滩涂面积达55万亩,是我国长江口以南最大的滩涂资源。慈溪市也于2006年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部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到2008年底,慈溪市耕地面积69.25万亩,其中基本农田62.67万亩,保护率达89.3%。

农田标准化:土地整理功不可没

驱车走在慈溪宽阔的大路上,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块块“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树成行、电力设施配套”的标准农田。真让人难以想象,若干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大海。在慈溪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毛群谊对记者说,我们的所在地是一塘,在唐宋时代还是大海,现在的海涂围垦已经到了十一塘。十几年前,慈溪的农田大多还是高低不平、地类紊乱、河道弯曲、排灌不畅。如今,慈溪的基本农田状况已经大大改观,这一切都得益于近几年开展的大规模土地开发整理。

1999年,浙江省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对每个县市下达了“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建成标准农田”的任务,同时规定增加的有效耕地可以折抵成建设用地指标,这为破解土地紧缺这道难题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

慈溪市土地整理中心主任周文建向记者罗列了这样一组数据:从1999年至今,慈溪市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完成土地整理项目60个,整理总面积41.37万亩,建成标准农田41.02万亩,新增耕地4.9万亩;实施开发造地37个,总面积4.77万亩,新增耕地3.87万亩,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完成了52个村庄整理和建设用地复垦,总面积2558亩,新增耕地1933亩。十几年来,累计新建机耕道路1567公里,新开挖河道266条,新建桥梁605座,铺设三面光渠道和地下网管15万余米,架设电力线路近350公里,土地平整率达45%以上。这些基础设施的建成,对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全市建成的标准农田亩均可增加产出400元~1000元。

在枯燥的数字背后,是慈溪近10年来土地整理的一系列成绩。周文建说,通过开发整理,慈溪共获取8 96万亩的净增耕地,除了为慈溪市连续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作出了贡献外,还拓展了10万亩的建设用地空间。

按照慈溪市滩涂围垦规划,3年内将实施近7万亩的围涂造地工程,今后10年间,还有近20万亩的滩涂围垦面积可供开发整理成耕地。

以规划和制度促基本农田保护

慈溪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城市,用地量非常大,尽管有丰富的海涂资源,人均耕地仍只有0.65亩,不到全国人均耕地的一半,日益凸显的人地矛盾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慈溪的基本农田保护就是在这种市情下进行的。

毛群谊说,对保护基本农田,我们主要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以规划促保护,以整理促保护,以制度促保护。

首先紧紧抓住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根据1999年10月浙江省政府批准实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土资源部《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划定工作验收办法》,2000年,慈溪市共有23个镇开展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各镇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解落实到图上、地块、村组,自查测算了地块面积,做到图、表与地块相符;镇、村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按要求设立了基本农田保护牌、界桩。在全市23个镇中,共划定基本农田1022块,保护面积62.67万亩;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761份,设立基本农田保护牌51块,界桩1472个。

除此以外,还要抓土地用途管制,强化对保护区内农业结构调整的管理。慈溪规定,保护区内耕地主要种植粮、棉、油、菜等,对耕地不得随意改变用途,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基本农田改种多年生作物或挖掘养殖。严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建厂、建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超标准排放、倾倒污染物等毁坏耕地的行为。

其次抓土地整理。在这项工作中,慈溪市注重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按照标准农田的要求进行建设,土地种植适宜性明显增强,农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再次是抓制度建设。通过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具体落实到地块,并设立明显的界桩界牌。同时将基本农田保护成果图上墙公布,引导广大农民共同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领导,将基本农田保护列入考核目标,实行行政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片分级负责,落实相应负责人,并逐级签订责任书;制定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基本农田转变用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的,经法定程序上报国务院进行审批,占用基本农田后必须同质同量进行补划,并根据《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征收耕地开垦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收取耕地开垦费。

示范区建设:农田保护踏上新台阶

2006#3月,慈溪市被国土资源部列为部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自此以后,慈溪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踏上了一个新台阶。

当年4月,慈溪市成立了以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为组长的慈溪市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同时下设办公室。确定由国土资源局承担具体的建设任务。为此,慈溪市国土资源局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议,明确局内各相关科室配合做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的编制工作,并于当月拟定了建设方案。

毛群谊说,本着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的原则,慈溪的示范区建设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是对基础性工作查漏补缺,对基本农田保护的档案资料进行补充完善,看图纸、文字、表格、数据是否齐全,是否与实地相一致。对基本农田保护标志进行检查,该修的修,该补的补。   二是完善各项保护制度。坚持基本农田保护公示制度,通过媒体宣传咨询等活动,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的宣传力度;完善保护目标责任制,实行行政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片分级负责,落实相应负责人,并逐级签订责任书,保护责任书签订率达到100%;建立完善基本农田巡查制度,及时查处占用和破坏基本农田的现象;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长效机制,制定有关基本农田保护的优惠政策。   三是加强基本农田监督管理信息化工作。以基本农田基础资料和土地变更调查为基础,逐步建立基本农田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

“既然叫示范区,就要有高标准”

5月初,在慈溪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利用科科长张建土的陪同下,记者走访了该市的几个基本农田保护区。只见平整的土地上,每隔几百米处就矗立

着某某镇某某街道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牌子,牌子上面,保护区的四至范围、图标、责任人、保护面积、举报电话等应有尽有,田与田之间是水渠和机耕路。

张建土说,既然叫示范区,就要有高标准。现在的慈溪,农田大多达到了耕作条件的高标准化,但以前却不是这样。站在田里,他打着手势对记者说,以前,就从你我这么近的地方走过去,都要绕一个大圈子,因为地势高低不平,积水很多。

接着。张建土详细介绍了这几年慈溪市建设基本农田示范区的做法。他说,主要是注意三个结合:

一是结合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基本农田标准化。

从1999年算起,10年来,通过田间道路的加宽硬化、灌排水沟渠的垒砌和田块的平整,绝大多数基本农田达到了“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要求,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慈溪全市已建成标准农田41万亩,基本农田标准化鞑到65.43%。

二是结合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做好基本农田示范区规范化及信息化建设工作。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基本农田和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的通知精神,慈溪市重新设计制作了镇级、村级基本农田保护牌和宣传牌,并在基本农田示范区进行全方位的界牌桩的设立工作。同时,根据《浙江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规定》,各国土所专设了基本农田保护资料档案室。对保护标示牌分布、基本农田保护图、基本农田面积统计表、保护责任书、基本农田控制分解落实表、基本农田保护区登记表、基本农田落实到户清册、地块用途修正登记表等相关材料进行分类整理、统一归档、统一管理。

此外,慈溪还建立了基本农田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明确基本农田保护区位置、图斑、面积、质量等级、地类、权属、经营者、责任人信息,实现了基本农田保护基础信息与日常更新的网络化管理,使管理人员能快速准确掌握基本农田现状与利用变化情况。 三是结合违法用地清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社会化工作。到去年底,慈溪市集中查处违法案件176件,发出处罚文件119件,涉及土地面积5.99公顷,耕地4.3公顷。开展行政及参与司法行动50起,涉及土地面积3.7万平方米。拆除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

保护和发展能双赢吗?

采访中,慈溪市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不止一次向记者讲到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的困难:

――保护任务的落实越来越难。这主要是由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布局的突出矛盾造成的。近几年来,慈溪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非农建设用地增长相当快,而当地的基本农田保护率却高达89.3%,剩余可利用的空间极为有限,较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往往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任务的艰巨,使一些乡镇领导对基本农田保护产生了畏难情绪,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和政绩考核的需要,部分乡镇领导甚至忽视了基本农田的保护,对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的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土地整理项目的落实和实施难度越来越大。慈溪市现有基本农田62.67万亩,其中35万亩已进行了土地整理或农业综合开发,达到了标准农田的要求,在剩下的基本农田范围内进行土地整理则有很大的难度。主要原因:一是城镇规划范围较大,部分基本农田已纳入城镇规划范围,若进行土地整理,将难以进行规划调整;二是现有基本农田内的土地整理项目净增耕地率较低,而整理技术标准和要求却越来越高,政策补助提高一时难以跟上,目前,乡镇对开展土地整理的积极性已大不如前。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范文第4篇

1、保质保量完成了2010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建设任务,通过市级验收并得到验收组一致好评。2010年是我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开局之年,为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与进度,我办在项目建设招投标的同时,安排了专业队伍进行施工放样,保证了格田规格标准统一,坐标方向统一,开工时间统一,施工顺序统一。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赢得了施工时间,确保了工程如期开工建设,显示了区农发工作的特色与亮点。市验收组在反馈意见的座谈会上对这一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认为应在全市推广。做好了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扫尾工作并及时交付给项目区群众使用。

2、提前完成了2011年度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及支持少数民族乡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工程项目的机械土方及配套建筑物工程建设任务,工程建设进展顺利。2011年度值夏芳洲垅、东固浪田垅共计高标准农田面积1.575万亩,在工程建设任务重、涉及范围广、施工战线长、人员极其少、天气又恶劣的条件下,我们以拼命三郎的旺盛斗志和实干精神,领导靠前指挥,工作人员常驻工地督导,及时掌握与协调施工中的问题,使工程建设任务如期完成,责任田及时交到了项目区农民手中,确保了不误来年农事活动。

3、与时俱进,成功申报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为在产业化经营项目上有所突破,我办认真摸清国家、行业投资动态,及时捕捉争资信息,在学懂吃透农业开发扶持农业产业政策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做好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掌握分析我区农业产业及龙头企业的现状、优势和不足,及时与企业传递信息,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并指导所选企业编制高质量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成功争取到我区首个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目前中央财政贷款贴息资金28万元的计划已经批准,计划得到落实。

4、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编制申报了“十二五”高标准农田规划报告、“十二五”示范园区建设专项规划报告、“十二五”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及“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报告。2011年是“十二五”首开之年,为切实做好我区“十二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发展与规划工作,我办及时组织人员,对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的规划做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认真组织编制向上申报了“十二五”高标准农田规划报告、“十二五”示范园区建设专项规划报告、“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报告及“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报告,确立了全区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的方向。

5、201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及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过省级评审并获得通过。为使201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及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安排更科学、合理,我办主要领导和水工人员长时间深入项目区,主动与项目区乡(镇)联系,走访项目区村干部与群众,吸纳项目区干部群众对工程项目建设方案的意见,使201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及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更具科学合理。

6、精心编制招标标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确保施工招标顺利进行,我办组织人员精心编制工程施工招标标底,聘请有资质有经验的招标机构做好中介工作,为10月中旬召开农业综合开发办招投标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7、完成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1及时捕捉相差信息,全力投入招商引资,目前进园项目正在与客商洽谈中;2落实社区帮扶资金2万元;3完成新工业园区招工任务;4做好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下步工作安排:

1、2011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提前实施201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项目的机械土方工程及2011、2012年度支持少数民族乡建设工程项目将于9月下旬挂网公告,争取10月中旬进行工程施工招标。

2、招标后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做好施工准备并开始施工,要求次年3月底全面完工。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范文第5篇

一、认清新形势,增强推进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农村基础薄弱,受资金、技术等诸因素的制约,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水利、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亟待进一步加强。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科技和生产相结合,推动现代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效能,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各镇(街道)、区直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加快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信息桥梁、发展现代水利的信息之窗、实现农民增收的有力举措,努力打造推动全区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的信息平台和服务网络。

二、明确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建立以区级农田水利工程信息服务平台为枢纽,以各镇(街道)信息服务站为节点,上联部、省、市、区,下联村级信息服务点、农村供水协会等。要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重在应用,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以用促建,面向需求、服务群众”的原则,加快实施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争取到年底全面完成全区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任务,即建立电脑、手机和信息机三套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平台,完善区、镇(街道)两级农田水利工程信息服务中心,各村普遍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点,培训农村信息员600人。

三、突出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平台建设

(一)建立和完善区、镇(街道)两级作业信息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区农田水利工程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各镇(街道)在年底前建立一处农田水利工程信息服务中心。区、镇(街道)农田水利工程信息服务中心要强化水利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

(二)加快农田水利工程信息服务点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信息服务点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各镇(街道)要加快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信息服务点,力争在2年内达到每村1个服务点,在全区建立起信息快速传递到村的互联网络体系。

(三)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要以上级有关业务部门为技术依托,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利用现有的测绘成果、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和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逐步建立包含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土地资源、基本农田、标准农田、土壤环境、地力状况等内容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四)加强培训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员。要把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培训列入“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区农田水利工程信息中心负责农村信息员的培训。农村信息员的选拔对象重点是: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管护人员等。要加大培训力度,确保到年底,每个村都有1名以上经过专业培训的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员。

(五)充分利用网络公开有关信息资源。要利用现有的信息网络平台,向社会公开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管护、技术人员等信息。同时,大力宣传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必要性,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投身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涨热情。

四、进一步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工作的领导

(一)加强领导。各镇(街道)、有关部门要把推进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作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措施来抓,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领导协调机制,明确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工作的职能部门。区政府确定建立区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水务、农业、发改、财政、科技、通信等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有关部门要搞好沟通协调,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高效工作机制。

(二)加大投入。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要科学规划,充分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根据需要增加财政投入,重点保证信息应用推广、信息化培训、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系统维护等方面的资金。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行政机制、公益机制、市场机制,建立稳定有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健全队伍。各有关部门应明确专门机构承担信息化工作,并配备专职人员。各镇(街道)要明确一名信息、网络专管员,开展农田水利工程信息化工作,指导村级信息服务点,开展信息应用服务。镇(街道)水利技术人员是基层信息服务的重要力量,应熟练掌握电脑、网络等信息化工具的基本技能,并作为其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职业技术资格的重要条件和年终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