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1-0095-1

0 引言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国,农田的规划建设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合理高效的进行农田建设成为了新的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势在必行。2012年10月11日,国土资源部召开加快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工动员部署视频会议,要求加快建设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至此,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已经上升为中央决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问题

1.1 地形地貌复杂,零散耕地整合难度较大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相当复杂。除去少量平原地区,多为丘陵及山地,耕地形态细碎、零乱,田坎比例高,耕地平均地块大小仅为0.087公顷。类似美国农场式的集约化生产在我国很多地方难以实现。田块太小不适合使用大型农业机械开展规模化作业,对于农民来说,地块分散,耕种起来也极为不便。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也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巨大障碍。

1.2 主管部门联系松散,综合效益难以发挥

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基层农林水路等各个站、局及部门统筹规划建设,但现在多数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战,联系松散,没有形成应有的合力,而且往往造成了重复投资及各部门计划相悖的情况,造成了管理资源及投资的浪费。

1.3 管护跟不上,工程寿命缩短

很多项目竣工后没有形成完善的管护体制,管理主体往往并不明确,且管护资金无法及时到位,所以管护效果并不理想,工程设施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重建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无视后期管护的重要性将使得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投资效果大打折扣。

2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点

2.1 目的地水文及地质特点

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等是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北方平原区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灌溉比较普遍,一般需种植农田防护林,以防风固沙。南方丘陵地带水资源丰富,田块与田块之间高度差距较大,整治后多以梯田为主。配套工程则以明渠明沟灌排为主,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修建池蓄水。农田建设不能单一地追求设计上的美观,应把实用性排在第一位,结合本地区特点进行方案的设计。

2.2 资金渠道

2.2.1 政府财政拨付 各地政府应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专户,专款专用。

2.2.2 探索市场化模式,吸引民间资本 投资人投入前与当地先行签订土地预流转合同,建成后流转给其使用,在流转使用费上给予优惠。

2.2.3 金融机构参与 各地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开发多样的低息或无息贷款,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2.3 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强化各级政府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组织作用,领导协调国土、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人员,负责该行政区内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二是要引导农民自愿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项目实施,采取问卷与实地调查、咨询和座谈会等形式,提出公众参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程序、时间和期限等,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信息的公开、参与、反馈一体化机制。

3 结语

近年来,在党中央及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国土资源部门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切实保护耕地的有关方针政策,建设了一批与现代经营方式和农业生产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综合功能还未完全发挥,机制建设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不断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动全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规划设计;效益

中图分类号:S28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包括经过整治后达到标准的原有基本农田和新划定的基本农田。本文以沈阳市法库县冯贝堡镇为例,简要分析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的内容和要点。

1.项目概况

项目区位于法库县东南部的冯贝堡镇,项目区涉及冯贝堡镇周家沟村、富拉堡村、务名屯村和工夫屯村。项目区为平原区,基本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为93.33%,以农业生产为主。经过实地调查踏勘得知,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灌排基础设施不完善。项目区的田间灌排基础设施缺失较为严重,耕地灌溉缺少水源井,现有设施长期无人维护,不能适应高标准基本农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

(2)田间道路通行条件较差。项目区现有田间道路多为土路,而且部分路面偏窄,农业机械作业很不方便,加之无人管护,路面凸凹不平,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出行困难,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2.项目总体布局

根据《法库县冯贝堡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项目区实际情况,本项目总体布局如下:对务名屯及工夫屯的两处新增耕地地块进行土地翻耕并加有机肥提高地力;对富拉堡、务名屯、工夫屯共8个区块的旱地配套机井、水泵等农田灌溉设施,变为水浇地;对务名屯、工夫屯两处排水沟进行清淤;在富拉堡修建农桥一座;在包括周家沟在内的4个村修建涵洞共71座;在务名屯的高效农业区配备高、低压输电线及变压器;整修四个村的田间道和生产路,部分田间道改造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3.建设内容

3.1 土地平整工程

项目区内总体地形变化不大,地势比较平坦。考虑耕作的需要,需对项目区内0.65公顷新增耕地进行土地翻耕,翻耕厚度为0.30m。每亩地加有机肥100kg。主要采用机械翻耕,将一定深度的紧实土层变为疏松细碎的耕层,从而增加土壤孔隙度,以利于接纳和贮存雨水,促进土壤中潜在养分转化为有效养分和促使作物根系的伸展,促进耕地形成良好的耕作层。

3.2 灌溉与排水工程

3.2.1 水源工程

根据项目前期勘察取得的勘探成果及探水孔资料,本区为岩石裂隙水,含水量一般,单井出水量取10m3/h。

本次规划对项目区内花生种植区进行灌溉,根据项目区以往实践经验及管护方便,均采用水泵从井中提水,由输水软管直接引到田间地头进行灌溉。

管井井深决定于含水层埋深、水位变化幅度、设计水位降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井深基本到基岩不透水层。参考勘探成果资料,设计井深采用35m,施工时按实际地层情况,以进地层“中风化花岗岩”3m为准控制井深。

管井设计开口孔径为φ600mm,井管采用钢管,选配QJ型潜水泵,泵的最大外径200mm,考虑安装水泵方便,井管内径应比泵体外径大100mm~150mm,由机井设计手册表8-45查选井管内径采用350mm,管长最小900mm。终孔为600mm。

井管采用钢管,外径377mm,壁厚10mm。其中,0~5m为井壁管,采用不透水管。5m~32m为滤水钢管,钢管为条形孔,长150mm、宽10mm~15mm,表面积达到20%~25%,滤水管每眼井不得小于10m。滤水管外部缠绕8-10目铁纱一层,20目尼龙纱布一层,下入不含土的混砂滤料。下部32m~35m为沉淀管,采用不透水钢管,沉淀管的用途主要是为了在管井运行过程中,使随水带进井内的砂粒沉淀在管内,以备定期清理。井壁管及沉淀管回填黏土球厚111.5mm。

项目共新打管井113眼,井深35m,井台为砖砌,均配备圆形钢筋混凝土井盖,输水管道采用涂塑软管,每眼井均配套潜水泵及柴油发电机组。

3.2.2 排水工程

项目区的排水体系比较完善,但部分排水沟由于多年未清淤,淤积严重,沟内淤泥、杂草等杂物较多,水流不畅;为了保证排水效果,对项目区淤积较严重的931m的排水沟进行清淤,清淤断面为梯形断面。

3.2.3 渠系建筑物工程

项目区规划建设农桥1座,6m长、6m宽,下部结构为浆砌石墩台,上部结构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矩形板式桥。

根据项目区地形情况,在排水沟与田间道交叉处需布置过路涵洞,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项目区共规划71座涵洞,结构采用管径内径Φ=1000mm及Φ=800mm的涵管,管壁厚度为70mm,单节涵管长为2m,接管处设置伸缩沉降缝和止水。底部铺设0.3m厚浆砌石基础,0.1m厚砂石垫层。管身下设置浆砌石基础。涵洞进出口布置200mm厚M7.5浆砌片石防护,宽度与基础宽度相同,长度为1m~3m。

3.2.4 输配电工程

项目区务名屯村中约有2000亩旱地,规划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该区域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较强,交通便利。为促进冯贝堡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快速发展,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规划在该区域架设高压输电线1.5km左右,低压输电线2km左右,配备250kVA变压器1台,以满足该区域内作物灌溉用电的需要。

3.3 田间道路工程

3.3.1 田间道

项目区共整修田间道69条,共计35495.05m。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田间道12条,共7241.57m,宽度4.5m、5m;砂石路面田间道57条,共28253.48m,宽度3.5m。

3.3.2 生产路

项目区共整修生产路20条,共计14029.53m,均为砂石路面,石渣路基,宽度均为3m。

4.效益分析

4.1 社会效益

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农民热切盼望解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党的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获得根本性的改变,农业生产将会有突猛进的发展。本项目的成功建设,将会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对其他乡镇甚至周边县区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2 生态效益

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建设,减少了旱、涝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改善了土壤质地。通过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水利、农业、林业等配套措施以及田间道路工程建设,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改善农田小气候,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农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和型社会的形成,将收到良好的生态效益。

4.3 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设规模为1242.13公顷,总投资为2370.64万元,亩均投资为1272.35元。经过测算,项目区耕地年新增净产值可达202.42万元。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本项目是经济合理的,耕地经营管理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显著的,另外,如果考虑到项目实施后,种植结构调整和升级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本项目的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

结论

通过对沈阳市法库县冯贝堡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分析,该项目实施后,对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项目投入使用后,应加强对项目区各项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保障各项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

一、前言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制定全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多渠道筹集资金,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建设。国土资源部印发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首次从国家层面规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2012年4月,全国新建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已经分解下达至31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一系列政策文件的下发充分体现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站位高、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如何才能按计划保质保量地完成该项任务、在开展建设工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已成为相关专家、学者探讨的重点。

二、历年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一味追求图件美观、投资比例合理,忽略了设计方案的实用性

相比一般的土地整治项目,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的基本特点是:耕地集中连片,具有一定的规模;耕地质量相对较高,骨干设施较好;已有田间基础设施的雏形,便于出具设计的初步方案,等等。在项目设计阶段,受时间、测量图纸准确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项目区情况了解不够透彻,有时设计方案过于迎合对图纸美观的要求,在编制预算时受投资比例的约束,从而忽略了方案的实用性,这对后期项目的实施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重设计轻监管,施工阶段变数较多

项目立项、设计等工作一般都较严格和规范,而施工及其过程中的监管和质量验收却容易被忽视。重设计轻监管的现象较为普遍,加上对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不够严格,导致了部分施工工序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反复次数较多,对变更材料的审查难度较大。

(三)整治后的权属调整难度较大

为了能够实现规模效益,基本农田项目一般是以大田整治为主,所以会涉及多个权属单位,权属调整则成为了整治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另外,农村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导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耕地主要散落在各农户手中,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新修工程占地、改变原权属界线走向等情况出现,各农户对此往往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整治后的权属调整工作难以开展,土地整治项目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和效益。

(四)后期管护跟不上,工程寿命缩短

后期管护主要包括工程管护及土地质量检测等。其中,工程管护是指对修建的农田水利及农村道路等设施进行及时地修缮,延长其使用寿命,使基本农田整治工程的实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土地质量的检测,尤其是对新增耕地部分的检测,宜采用动态检测的方式,定期对土地质量进行有效监管,根据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以满足耕作物生长的需要。

目前,很多项目竣工后主要是将项目移交给所在的村委会管护,因土地整治工程后期管护的制度不够完善,管护主体及权责不明确,管护资金无法落实,所以管护效果并不理想,“重建轻管”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沟渠路工程被破坏、设施丢失等。无视后期管护的重要性将严重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意义将不复存在。

三、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分析

笔者认为,要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落到实处,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在保证建设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创新模式,循序渐进。现根据历年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经验及各地区相关学者的见解总结如下:

(一)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因素

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是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它直接影响着项目规划方案的可操作性。以南方丘陵地区为例,基本农田的分布特点与北方平原地区的是截然不同的,在规划设计方面应有所区别。如北方平原区因地下水位较低,地表水资源匮乏,因此井灌比较普遍,且多为大田整治;为防风害,一般需种植农田防护林,以起到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的作用。而南方丘陵区水资源较丰富,但地形相对复杂,田块之间高差较大,整治后多以水平梯田为主。与之相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则以明渠明沟灌排为主,为避免过度冲刷,沟渠多配套跌水或消力池;部分地区为抬高水位,需修建陂头(小型拦水坝);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一般修建蓄水池蓄水,通过管灌的形式解决田间灌溉的问题。

综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能为了达到路宽、渠直、田块整齐的硬性要求,一味地追求外观设计上的美观,应以实用为主,充分结合项目区特点进行方案的设计。

(二)农田建设与水利建设相对接

近年来,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投入巨额资金修复农村小水利设施、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不少地方,小水利建设与土地整治工程不能有效对接,无法保证每一块地旱涝保收。作为小水利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确保耕地得到有效灌溉,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应将农村小水利建设和土地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国土、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同力协作,将“最后一公里”的任务落实,以小资金获取大效益。

(三)注重施工工程质量把关及验收

工程施工及验收阶段是影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质量的重要环节,与项目的立项、设计同等重要。为了防止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成为质量差的“豆腐渣”工程,必须严格审查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把握好质量检验和工程验收工作。

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同步进行动态监督检查,将施工方与监理方的质量检验资料分类建档;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工程变更,按相关规定做好变更设计材料,及时上报备案;工程验收时结合普检与抽检、初验与复验、内业与外业检验等验收方式,对重点隐蔽工程、阶段性工程加强验收与监督,确保工程质量总体达标。只有注重施工工程的质量及工程验收的环节,才能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这一民心工程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四)明晰产权,确保农民权益

权属调整涉及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前后的产权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项目实施后的权属调整问题,应做到未雨绸缪。在项目规划设计的实地踏勘阶段,应将权属作为调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设计的初步方案需要到实地征求国土部门及村民代表的意见,并确认项目实施后权属调整是否可以落实,在此基础上,对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如此才能保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才能确保农民的权益不受损害。

(五)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大,所需资金的投入量较多,单靠政府财政出资无法满足项目所需全部资金。因此,拓宽筹资渠道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能够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在资金筹措过程中,除政府财政外,还可增强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另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也可考虑引导农村闲散资金投入,试行农民先行投资,后期根据投资比例免收使用税费等优惠政策。

(六)加强项目后期管护,提高综合效益

高标准基本农田不仅要建设好,还要管理好。建设与管护并重是土地整治项目开展和实施的必然趋势,因此,为保障项目实施后新建的田间基础设施能够长期有效地投入使用,保障实施后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发挥应有的综合效益,必须加强项目的后期管护。同时建立健全后期管护体系,落实工程管护措施,使后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关于后期管护经费,个人认为应将其纳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预算中,并在设计方案中明确后期管护的相关措施以及管护主体的职责,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有始有终,能够发挥其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瑷玲,赵庚星.我国土地整理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土地经济与管理,2005(4).

2.王颖,李江风.浅谈土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23).

3.蒋胜强,匡春峰,郭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变更问题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1(2).

4.冯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土地权属问题[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1(3).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施工企业;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问题

1 认真做好实地踏查和调查工作,慎重投标

注意招标公告信息,选派有施工经验的人做好现场调查和工程量清单核准工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施工首先由招标单位在国家认可的媒体上招标公告,施工单位应注意搜集相关公告信息,特别是搜集本地区本行业的招标信息,及时购买招标文件。文件购买以后,根据文件内容、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做投标文件。在文件编制之前,应按照文件指定的联系方式积极联系建设单位,派有施工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实地踏查和调查。了解施工区域的通讯、交通、电力和水资源情况,调查施工人员生活设施能否落实。施工现场应达到通讯畅通,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电力供应方便,生活设施满足需要就可。其次调查建筑材料的价格、机械费、人工费单价,风土人情及社会治安情况。调查清楚以后,写出调查报告,交由公司讨论。对不利施工的现场情况要及时沟通,协调甲方给于解决和保证,把不利因素降低到最低。达成协议后把甲方答应满足的条件落实到合同内。技术人员要仔细研究设计图纸和工程量清单,把漏项和计算错误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招标单位或建设单位。这些做好以后,开始做工程投标预算,根据工期和资金占用情况充分计算资金利息。按常理,施工利润达到10%即可考虑投标。

2 仔细研究关于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方面的合同条款

一旦企业中标就需要签定施工合同。一般的施工合同大部分是通用条款。法人或其授权人往往不注意合同条款内容,建议施工单位一定要请公司法律顾问或咨询律师仔细研究工程合同条款,特别是资金拨付比例、履约金和保证金的返回时限,特别是设计调整和变更以后如果出现不利于企业施工情况下应如何给与补偿;安全事故、质量事故双方的责任,违约后补偿等方面的条款也必须认真研究,把合同条款修订到有利于企业施工、又利于工程建设的情况。

3 中标后认真做好工程施工准备工作,合理使用资金,技术、设备和人员

准备充分才能保证施工正常进行。施工队进场以前,要派专人到现场做好施工准备工作。首先建立项目经理部,落实施工队的生活设施,采购建筑材料,调运或租赁施工机械等。到施工现场确定工程主体的平面位置,签订各种合同,完善开工手续。其二要根据农时特点和材料供应情况,提供详细的施工计划。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批准以后一定要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搜集资金拨付、农时和气候和其它不可预见的信息,及时调整和修正工期计划。

施工单位要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对分包形式的工程要签好合同。首先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除上交必要的工程保证方面的资金以外,还必须有施工启动资金。按常理,工程启动资金应达到合同额的30%左右,如果资金缺乏就要融资或贷款。融资要慎重,必须签好融资协议和进行必要的利益分配说明,防止产生经济纠纷。资金使用不可帐外循环,即使自有资金也要专户储存。申请工程款要及时,避免资金链断掉。在设备配置方面主要是根据工程需要尽量配备自有设备。自有设备不足、运输和管理不便的情况下,就要雇用或租赁设备签好租赁合同。特别注意不能新购置设备,因为这需要占用大量资金。在人力配备上,合同签订之日起,就要召集人力。为保证临时雇用人员不流失,一种建立基本工资制度,就是在休工的时候也要开工资,保证人员不流失;一种是施工期间加班奖励制度,以保证工期质量。还有一种是包工制度,这种制度可能保证不了质量,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同时要注意资金安全并确保农民工工资。

4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避免窝工,造成工期延误

根据工程量清单和工程性质在工期内合理确定每个单项工程开工和竣工时间。一般来说,在水田种植区,农田水利中的沟渠工程应集中在秋季施工,秋收前后是最好的时机。建筑物工程避开雨季和沟渠利用期施工,以减少导流费用,但要特别注意在10月末前完工,防止低温影响工程质量。道路工程务必在6月份开始施工到秋收前结束,避开雨季,此时段施工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不影响交通。其它工程也要根据农时和天气情况适时选择合适的施工时间。施工时段确定以后就要认真研究施工组织,合理搭配人员,设备和材料。小型建筑物工程建设的关键是备料和材料运输。材料运输受天气和道路情况影响,会出现运料困难,甚至会出现与道路施工争嘴的请况。小型建筑物工程材料运输分两种,一种是集中搅拌混凝土后再运输到工地,优点是不受天气限制,可随时制作混凝土,缺点是如果距离太远容易引起骨料离析,影响混凝土质量。一种是现场搅拌,缺点是运料困难,浪费严重,混凝土搅拌质量没有保证。有经验的施工管理队伍雇用或自制罐车运输,解决了所有问题,但成本较高。所有施工均应根据工序采取流水线方式作业,各司其职,互相制约,避免窝工。例如建筑物施工,可分为材料运输,定位定线、基坑开挖、支模绑筋、混凝土浇筑,拆模、回填等工序。道路工程也要分为土方整形填筑,石料运输,摊平碾压,整形等工序有条不紊进行。

5 特别注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保证农民工工资

任何时候,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和保障农民工工资都是大事。安全生产方面,首先是根据合同,划清责任,一旦出了事故按合同约定执行。为防止出现安全和质量事故,必须加强管理,规范操作,避免人为事故。对于意外事故,则要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降低风险。农民工的使用,除考察其技术技能以外也要充分考虑其道德素质,防止进入讨薪陷阱。无论是安全还是农民工问题,都必须以合同约束,哪怕是雇用一天,也要签好协议,明确双方责任,防止陷入工资纠纷,分散企业精力,影响工程建设。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不能以包代管,发现窝工怠工现象要及时纠正,或马上解散工人。作为弱势群体,农民工上访仍然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做法;思考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业也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然而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紧缺的国家,农业发展的好坏对我国的影响是重大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使我国农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

1、科学规划

科学规划是项目建设的基础, 规划设计标准的高低决定着项目建设水平的高低。一是科学设定项目区。 坚持在农田基本保护区选择项目区,依据土地资源潜力大, 有一定的生产基础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条件,搞好项目区设定,以创现代农业粮食生产高效平台。 二是合理工程布局。 按照基本达到“土地平整条田化 、道路相通硬质化 、沟渠相连衬砌化、桥涵配套通达化,农田作业机械化、农田防护林网化,农业措施现代化”的建设内容,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水系、村庄等内外部条件,进行项目区灌排、交通、林网等工程的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工程的全覆盖作用。

2、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综合配套,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基本做法。 丘陵山区以小流域为单元, 以水系建设为核心,以土方工程建设为先导,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推磨转圈,大搞土方建设,一年一小片,多年如一日,土方到边到位,旧貌变新颜,在提高农田建设标准的同时,又新增了耕地,增长率在2%左右。

3、连续投入

集中资金办大事,突出重点搞开发。坚持连续投入,不断扩大地域范围,实现集中连片治理,提高规模开发效益。连续安排土地治理项目,把一般项目与规模项目、产业化种植基地项目与土地治理项目、“三资” 项目与国开项目结合起来,围绕有机米、有机藕等重点产业,大力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4、整合资源

以农业开发项目区为平台, 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和“三资”项目,是建设高标准农田及高效农业园区的重要途径之一。 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跟进和统筹做好通达工程、碧水工程、科技工程、优质粮工程和财政小农水工程建设,把田容田貌、村容村貌的改造结合起来, 把生产设施与新农村生活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一并考虑、统筹安排,相互补充、科学管理、各计其功,整体推进项目区的现代农业建设。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1、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分散,存在着重复建设现象

高标准农田建设包括农田建设的诸多方面,如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等等,近年来,各相关部门按照有关部门工作职责都提出要建设高标准农田,但是对高标准农田的理解各不相同,投资侧重点也不同。

2、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重表面轻地力

目前建设中的一些这些项目往往集中在重复建设沟、渠、涵、路等硬件基础硬件设施,以“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作为高标准农田的标准,而忽略了耕地土壤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甚至导致地力短时间内下降,影响粮食生产产量:一方面,为了使“田成方”,项目将一些边边角角的生地规划进来,同时,项目又需占用一些熟地建设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从而影响农田的整体地力;另一方面,为了使农田田面平整,应加铺生土平整田面之后再铺设一层熟土以保证耕地土壤质量。

3、高标准农田管理缺乏合理制度安排

近年来,各部门的农田基础建设项目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 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标准农田使用管理制度缺位。在投入上,很多项目没有配套的修护资金;在使用上,很多项目是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建设、农业部门使用,项目建设与使用脱节;在管理上,政府没有明确的责任部门。

4、高标准农田持续使用上缺乏一定的保护

近年来,高标准农田用地与建设规划用地、工业用地的矛盾呈上升趋势。由于基础条件比较好、建设成本低、示范效果好等因素,高标准农田一般建设在城镇周边。但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这些地方往往又是建设用地、工业用地首征之地。一旦农田被征用,前期建设项目也随之被毁。

四、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建议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拥有充足的耕地资源,而高标准农田是耕地的精华部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总理指出:“保护耕地,就是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护耕地最要紧的是保护基本农田。”目前,不少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

2、建设高标准农田要树立“高”的理念,不可与中低产田改造的模式相等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中低产田改造工作的提升,中低产田改造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借鉴意义。但高标准农田建设不能与中低产田改造工作画等号,用中低产田改造的思路来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

3、因地制宜,科学开发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要把耕地、道路、防护林、排灌渠道、机井、抽水站、输电线路等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全面规范,合理安排,以达到改善和提高农业条件,更大程度地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根本目的,又要注重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设施建设。

4、加大资金投入,集中资金保重点

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应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自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区域性和按照项目管理的优势,主动搭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资金整合平台,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和“资金渠道不变,统一规划,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思路,统筹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加强部门和项目间的有机衔接,形成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巨大合力。

5、整合项目,综合资源

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复杂,任重道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财政支农资金为引力,以县区为整合平台,以涉农项目为依托,坚持综合开发的原则,坚持规模建设的原则,坚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则。

五、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几点思考

1、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一个系统工程

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林网、土壤肥力等方方面面,涉及到农业、水利、财政、发改委等多个部门。无论是哪个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不断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用系统的观点来看高标准农田建设,系统目标就是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任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都应该服从服务于这个目标,因此,在建设的主体上,鉴于目前单个部门不具备完全实施高标准农田全部工作的职责,可以由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最切身相关的农业部门牵头、多部门协作,引导和聚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统筹使用,切实提高各项资金综合使用效益。

2、建设高标准农田需要一个可持续性机制

目前,高标准农田主要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不仅由于没有明确的管理责任部门致使农田在后期使用中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益,而且由于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无法持续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机制创新。目前,可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土地确权工作、土地流转工作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土地转出者和转入者之间利益分配机制,在保证较大土地面积和较长承包期限的基础上,鼓励种粮大户、合作社投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3、建设高标准农田要因地制宜,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

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耕地资源禀赋条件不一样,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高标准农田建设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规划统筹、分步推进。推动地方政府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地方政府牢固树立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发展各项事业、进行各项建设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地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处理好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粮食生产和林牧渔副业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