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大概念

高中语文大概念

高中语文大概念

高中语文大概念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概念隐喻;词汇教学;隐喻性词义

一、引言

目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方式单一枯燥;教师不厌其烦地带领学生朗读单词,了解词性,对与课文相对应的义项进行造句释义。这种孤立讲解词汇的结果是学生每节课虽然学习了大量的词汇,但对所学词汇的理解缺乏具体感,在实际写作和阅读中往往不能活学活用;而且对词汇的记忆也不牢固。加之,高职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薄弱,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他们的词汇量往往不能达到要求。

学习者词汇量的大小及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英语水平的高低。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词汇量的提高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可见词汇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语言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作为语言诸要素之一的词汇变化尤其显著。对于每一种事物、每种感觉和经验,人们不可能创造出完全独立于其他词汇的单词。大量的词义演变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进行的;隐喻在词义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可以使词汇教学方法更加符合认知规律,并提高教学效率。Www.133229.Com本文拟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现存的问题出发,结合概念隐喻理论,探讨其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二、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首先出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lakoff & johnson 1980)一书中,而后在“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lakoff 1993)一文中得到系统的阐述。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主要是以隐喻为特征,所以人类的认知系统是隐喻构造的。概念隐喻是从日常表达式中归纳出来具有典型性的认知机制, 可反映客观事物,尤其是反映一些抽象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概念隐喻在一定的文化中又成为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整体,即概念隐喻体系。在隐喻结构中,人们利用对两种毫无关联的事物进行感知的交融,实现从源模型向目标模型的映射。

(一)概念隐喻类型

根据lakoff&johnson的分析,以认知功能为依据,概念隐喻大致可分为三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

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种概念。例如,基于概念隐喻time is money,“money”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一个概念,所有用于谈论money的词语都可以用于time这个概念。于是产生了“节约时间”,“花费时间”和“浪费时间”等说法,时间被视为象金钱一样宝贵。

方位隐喻是参照空间方位而建立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空间方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包括前—后,上—下,中心—边缘,里—外,深—浅等。通过方位隐喻,人们可以利用日常熟悉的空间方位来理解其他如情绪、身体状况、数量及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英语中,用表示方位的词语来表达抽象概念较为常见的概念隐喻有:happy is up;sad is down,more is up;less is down,high status is up;low status is down等。

在实体隐喻概念中,人们把抽象、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一些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而有形的实体。在这类概念隐喻基础上,无形的概念可以被量化,分类,识别其特征和原因等,从而达到便于理解的目的。例如,现实生活中的“inflation(通货膨胀)”是个无形的抽象实体,可被看作是具体的物质(entity),于是就产生了概念隐喻inflation is an entity,也使以下表达方式不难理解:how can we deal with inflation?;inflation is backing us into a corner[1]等。实体隐喻最具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

(二)跨域映射

跨域映射是理解概念隐喻的关键,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形成一系列本体或认识上的对应,用源域的结构和知识体验去谈论和思考目标域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将源域内的概念特征投射到目标域上,使目标域内的大量实体具备源域内概念的特征从而达到认识理解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概念隐喻中,源域内的概念为人们所熟悉且便于理解,而目标域概念较抽象、难理解。跨域映射关键在于确定两个不同概念域的相似性。

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可作为探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新视角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加客观地了解其认知机制,下面用实例来具体说明。在英语国家,人们谈论抽象概念“life”时,不自觉地会运用概念隐喻life is a journey。根据上文所述的认知机制,源域(journey)的基本结构包含travelers, destination,changes, impediments等实体;而目标域(life)的基本结构则包含people living a life,life goals,movements,difficulties等实体。

两个概念域之间的实体可以构成系统的对应关系。源域中的认知结构可以粗略地描述成:一些旅行者跋山涉水前往目的地,途中经过了一些不同的地方也遇到一些困难,有时难免会失去方向。通过跨域映射,我们就不难理解:he’s gone through a lot in life.(生活中他饱经风霜。)旅途中,地点不停地变更意示着生活中的变化经历。通过概念隐喻life is a journey的认知映射,类似的表达可得到较好的理解,如give him a good start in life. i’m at a crossroads in my life. he’s over the hill. she’s without direction in her life. i was in dead-end job.

三、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语义学角度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纬度。该理论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重视基本词汇隐喻意义的教学

英语中基本词汇使用频率高,义项丰富,并且与其它词汇搭配数量众多。它们用于指代那些与人们有最直接接触的基本范畴事物。人们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不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与表达,而是不断地认知、思考、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思想。为了完成这一过程,人们并不是无止境地创造新的词语,而是将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认知的具体事物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利用已知事物来思考、表达新概念,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投射,这种隐喻性思维发展了词汇的语义。大部分隐喻性思维是由基本范畴等级发展而来。词汇语义的变化使一个词具有了多义性。sweetser(1990:19)曾指出,在词义的变化过程中,隐喻起着主要的构建作用。它直接导致语言新颖性的产生,间接导致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2]多义现象是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通过隐喻手段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

如上所述,大量的词义演变都是通过隐喻的方式来实现。词义的这种演变方式非常普遍。概念隐喻将词义的扩展加以认知化、系统化。词义的一系列隐喻性扩展是由两个认知域的相似性所产生,根据其相关性由一个个概念隐喻统辖。[3]表示人体部位的词语都有隐喻含义,部分隐喻含义可以由概念隐喻people are objects衍生而来。例如“head”在人的身体部位中位于最上端,通过隐喻引申为表示空间的词语如head of stairs(楼梯顶端)、head of page (页面顶部);再进一步通过概念隐喻延伸出蕴涵“重要、领头”的意思,于是就有了以下表达:head of government (政府首脑) 、head of the family (家长)。除了人体部位的词语,常见的动物名称(老虎、狮子、狼、狗等)、颜色的词语(红、黄、蓝、绿等)及花草树木等也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能积极使用的词汇量仅停留在高中水平。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向学生灌输一种理念:词汇不是任意获得新的意义,而是通过人们的认知建构获取;建构方式主要是概念隐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基本词汇意义理解所蕴涵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找出两个概念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使其提高词汇水平。

(二)重视英汉概念隐喻文化内涵的分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意义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隐喻是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共同属性,所以隐喻与文化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隐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文化的反映。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概念隐喻的普遍运用一方面说明了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和不同民族认知间存在的共性;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表示抽象思维的隐喻表达法都是相同的。比如:人类在幼儿时期就形成了方位意识,在语言输入中,表达方位的词语很多也容易被理解,其中不乏隐喻的方位表达,这已经形成了定势思维。例如英语国家人们形成了这样的概念隐喻“good is up;bad is down”,汉语中也不乏此类表达如“情绪低落、视力下降、身体每况愈下、地位提高”等。

另一方面,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隐喻概念也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理解隐喻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背景,在英语学习中对概念隐喻的正确理解必须要了解目的语社会文化知识。例如对句子 “she spoke with a touch of vinegar.” 的理解关键在于vinegar的隐喻含义。汉语中“醋”的隐含意义是“忌妒”;而英语中vinegar的隐含意义却不同,表示“尖酸刻薄”或“不高兴”。另外,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中有关颜色的隐喻理解也不一样。汉语中嫉妒别人常表达为“得了红眼病”,而英语中则说green-eyed。

处于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有着不同的概念系统、认知结构、认知方式和认知习惯,不同的价值观和民俗心理,因此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隐喻的理解文化背景尤其重要,它影响着对词汇隐喻的理解,因而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应把跨文化知识传授融入到词汇教学的方方面面,只有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跨文化知识,才能正确推断词汇的隐喻意义。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地构建概念隐喻

由于概念隐喻是系统的跨域映射,具有系统性,所以可对其进行分析和构建。它的系统性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从语言层面上看,系统性是指由于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存在着系统的部分对应关系,一个概念隐喻会衍生出大量的、彼此和谐的语言表达(如time is money可衍生出waste your time、spend your time、 save you hours等表达);从概念层面上分析,不同的概念隐喻又共同构成了一个协调一致的网络体系,影响着人们的言语和思维。[4]它包括内部和外部系统性。首先,概念隐喻之间的蕴涵关系(如time is money, time is a resource, time is a valuable commodity)或同一目标域通过不同的源域实现(如love is war, love is magic, love is a journey, love is madness等),从而构建起一个协调一致的概念隐喻体系。其次,对于由相同源域来实现的概念隐喻形成了系统的概念隐喻表达体系。最常见的例子是方位隐喻(如 happy is up, high status is up, ra tional is up, conscious is up等构成了一个以up为中心语义网络)。

学生日常阅读中自主地构建概念隐喻,形成丰富的积累,使单词记忆趋向形象化,有助于提高词汇习得能力。

高中语文大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成语 概念隐喻 《唐顿庄园》 隐喻表达

中图分类号: G7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6-0126-01

一、引入

在过去一百多年里,现代语言学发展迅速。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为现代语言学奠定了基础,韩礼德和乔姆斯基竞相发表论著,在语言学领域掀起了轩然大波。随着现代语言学逐渐完善成熟,一些分支科目相继形成,然后具体的理论也得以衍生出来。认知语言学就是其中之一,而当下研究颇多的概念隐喻则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上世纪末,Lakoff和Johnson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Lakoff的专著《女人,火与危险事物》的出版都是划时代的,如同语言学界的惊世春雷,标志着概念隐喻理论的诞生。人们对隐喻的研究从传统修辞转向隐喻思维!因此现在很多学者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行动方式,语言只是概念隐喻的外在表现形式。

在中文里,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这次比赛高手云集。”句话里,将“很多高手”和“云”进行类比,是隐喻修辞手法,所以这句话可以看成一个隐喻性表达,但是它也应了一种概念隐喻 ― 云很普遍。再举个英文例子,如果你对一个手舞足蹈的朋友说“You are so high!” 那么实际上你意思是“你很高兴嘛!”这个情况中的概念隐喻就是“HAPPINESS IS UP.”

声名鹊起的英国电视连续剧《唐顿庄园》里有很多地道的英语习语。为了更好地欣赏这部充满英伦气息的影视作品,理解剧中每个人物的话语是很重要的,而隐喻表达对非英语观众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从概念隐喻理解开来,然后扩大到更多的隐喻表达,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概念隐喻理论

人的大脑是怎样进行隐喻性思维的?概念隐喻理论发挥着潜在指导作用。这一部分将介绍概念隐喻的定义和其工作机制。

1.概念隐喻的定义

在认知语言学中,概念隐喻(或认知隐喻)指的是通过彼概念来理解此概念,比如通过方向性来理解数量(如:价格在上涨)。概念隐喻往往需要一定的中间物来建立两个事物的可比性,所以彼此两个概念是具有实在相关性的。

2.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

概念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因此,有三个要素需要指明,即事物A,事物B,AB间的关系。首先,我们从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谈起。

2.1 概念隐喻和隐喻表达

前面我们提到了这两个概念,在这里我们将它们进行区分。

第一,概念隐喻是基于经验主义的哲学术语,而隐喻表达只和语言学有关。第二,在英文中,概念隐喻的每个字母都需要大写,而隐喻表达只需要遵从常规书写。如,TIME IS MOTION就是概念隐喻,而“We are getting close to Christmas”则只是隐喻表达。最后,概念隐喻是拔高的抽象概念,而隐喻表达是实实在在,印证抽象概念的语言学结构(词语、表达、句子等)。

以下是一个例子:

(1) LOVE IS A JOURNEY

(1)是一个概念隐喻,而下面三个则是附属的隐喻表达。

(1)a. We’ll have to go our separate ways.

(1)b. We’re just spinning our wheels.

(1)c. I don’t think this relationship is going anywhere.

2.2源域和靶域

源域即是我们得到隐喻表达的概念域(概念隐喻“LOVE IS A JOURNEY”中的“The JOURNEY”)。

靶域即是我们试图去理解的概念域(概念隐喻“LOVE IS A JOURNEY”中的“THE LOVE”)。

又如一下这个例子:

(2)He 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 in my argument.

显而易见,例(2)是一个隐喻表达,我们也很容易得出它的概念隐喻 ― ARGUMENT IS WAR, 这里的源域是“WAR”,靶域是“ARGUMENT”.

2.3 映射

映射是源域和靶域组成元素间的一组系统对应。这个系统建立在源域元素和靶域元素的相似性的基础之上,所以映射的两端具有逻辑推导性。完全理解一个概念隐喻则要明白映射是怎样连接源域和靶域的。

下面这个表格则完整展示了Anger Model中概念隐喻不同元素的关系。

Table 1: Three Elements in Anger Model

三、典例分析 ― LIFE IS A JOURNEY

“生命就是一段旅程”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话语。同时,LIFE IS A JOURNEY是众多概念隐喻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下面我们通过“social climber”来分析概念隐喻的妙处。

Example:

Anna: A frenetic social climber like him won’t rest until he reaches his goal.

安娜是《唐顿庄园》中的一位女仆,她和庄园主人的贴身男仆贝茨先生有着浪漫的爱情故事。在这句台词里,安娜将托马斯称为“趋炎附势者”。托马斯是庄园里的一号男仆,但是他对其他仆人极其苛刻,同时他不惜一切代价来提升自己身份。为了取代贝茨的位置,他竟然恶意诽谤贝茨,并且陷害任何他觉得可能阻碍他前程的人。智慧的贝茨先生心宽体胖,忍气吞声,并没有直接和托马斯起冲突。甚至当安娜为贝茨叫屈,并将托马斯形容为“狂热的趋炎附势者”时,贝茨依然极力维持庄园里的平和景象。不可否认,托马斯在这部剧中坏事干尽,他最后也自尝恶果,身败名裂。在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里,这种人并不稀少。一定程度上,他们是聪明人,但可惜的是他们把自己的聪明用错了地方。

Social climber这一习语将社会比作垂直的东西(比如一架梯子或是一个陡坡),将向上移动比作攀升的动作,这样的联想很容易在我们脑海中产生。随着人的阅历和经验的丰富,我们都会形成这样的思维模式 ― 晋升是向上运动,降级是向下运动。所以,这个习语是“人生就是一段旅程”的衍生表达。一个攀爬者在他的人生之旅中不断往高处爬,而他所攀爬的载体就是社会等级的层级。

从概念隐喻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爬山是一件消耗体力的事情,有时候甚至是危险的,比如攀岩。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也是一样的。那么当我们看到一个如此生动形象的概念隐喻时,脑海中自然会呈现一个社会攀登者的样子。

基于上述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表格:

表2:LIFE IS A JOURNEY

四、总结

这篇文章介绍了概念隐喻理论,及其重要元素:源域、靶域和映射。通过概念隐喻理论,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唐顿庄园》中的习语。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分析英文习语还是比较新的领域,在未来这方面肯定会有更多的研究。

放眼未来,语言学者会逐渐意识到习语和概念隐喻的联系。习语反映了特定文化的思维方式或者是社会个体的思维习惯,因为概念隐喻都是根植在人的大脑中的思维模式。如果语言学研究能够更广泛,更有效地开展,我们有信心相信概念隐喻将是通往人类认知世界的一扇大门,这也将造福于其他专业领域,比如医学,史学研究等。

基于英文习语进行概念隐喻研究让习语具有更高级的价值,也让概念隐喻有了更多实体性的依附,相得益彰,但最终还是要让概念隐喻的实用性得到诠释。

参考文献

[1]Lakoff, 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0.

[2]Lakoff, G. and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1980].

[3]The Scripts of Downton Abbey King, K.《把握英语脉搏习语中的习语》.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高中语文大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概念语法隐喻 写作质量 名词化 动词化

一、引言

Halliday在1985年创立了语法隐喻理论。与传统的修辞词汇隐喻不同的是,语法隐喻是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这两个类别分别代表了一个给定意义的两种表达变异,即直白式(congruent)和隐喻式(metaphorical)。Halliday(1994)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和人际语法隐喻两类。本文将重点分析概念语法隐喻。

二、研究方法

1.语料来源与收集。本次研究所需的30篇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写作样本选自文秋芳、梁茂成(2008)《中国学生口笔语语料库》,体裁议论文,作文题目为“Nowadays,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rent apartments and live outside.Is it appropriate? State your opinion about it.”。随机选择30篇,然后参考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作文的评判标准对这30篇作文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30篇作文分成好作文组和次作文组。

2.概念语法隐喻的认定标准。概念语法隐喻的表现形式和评判标准目前尚无统一定论。Halliday(1994)指出名词化是唯一有效的创造隐喻的方式。但是,胡壮麟认为名词化这种唯一性只存在于词汇层面上。黄国文(2000:27)认为隐喻也可以通过动词化、形容词化和副词化来实现。朱永生(2006)进一步指出概念语法隐喻不仅指的是名词化,也包括形容词名词化和动词名词化。本研究采用朱永生对概念语法隐喻的评判标准,即概念语法隐喻在写作中体现为名词化和动词化。

a.名词化(nominalization)。朱永生(2006:84)认为名词化指的是把某个过程或特征看做事物,具体包括动词名词化(verbal nominalization)和形容词名词化(adjective Nominalization)。

b.动词化(verbalization)。语义层看,动词化指的是把不是过程的成分当做过程处理;形式层看,是通过用动词替代其他词类表达不是由动词表达的意义(朱永生,2006:86)。动词化具体形式包括副词短语(adverbial phrase)和形容词短语(adjectival phrase),这二者指的是用非限定分词短语替代原先的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

每篇作文中语法隐喻数量的统计为人工完成,然后将统计结果输入到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进行数据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首先,这30篇作文按分数高低划分为好作文组和次作文组,划分标准是将分数在中数之上的划分为好作文组,其余为次作文组,两组均为15篇。通过均值比较,两组在质量上有显著差异(p=.000)。

然后把这两组样本每T单位中所使用的各类概念语法隐喻手段进行对比。

好作文组写作中名词化和动词化出现频率均高于次作文组,SPSS均值比较的结果显示,两组样本在名词化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5),在动词化这一指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670)。

上述结果表明,好作文组使用概念语法隐喻的频率明显高于次作文组,本研究假设得到验证。二语学习者遵循了从直白式到隐喻式的发展规律,这也体现了个人认知水平的提高。在概念语法隐喻的两种表现形式中,学生使用名词化的频率最高。名词化在直白式向隐喻式转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唯一最有效创造隐喻的方式(Halliday,1994:352)。

此外,概念语法隐喻还有增加语篇客观性的功能(朱永生、董宏乐,2001)。直白式表达中动词体现过程,有其参与者。转化为隐喻式之后,过程参与者会被省略,语篇客观性增加。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30篇学生英语作文中的语法隐喻与写作质量关系的研究分析,发现写作质量高的作文中概念语法隐喻的使用频率高于写作质量低的作文。这验证了学生使用语法隐喻的频率与写作水平呈正相关这一假设,说明概念语法隐喻是影响写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次研究结果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认识这种语言现象;了解语法隐喻的概念、种类和语篇功能;认识到语法隐喻是提高写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对比分析法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有意识的使用隐喻表达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最后,本次研究只限于议论文体,且抽样样本仅30篇,对于研究结果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2]董宏乐.概念语法隐喻与作文能力的提高[J].国外外语教学.2002(3):30-34.

[3]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268-274.

[4]文秋芳.王立非.梁茂成.中国学生口笔语语料库[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高中语文大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概念隐喻 大学英语 词汇教学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统映射;隐喻是思维问题,不是语言问题;隐喻是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概念隐喻理论的革命性观点促进认知语义学的整体发展。

一、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就是通过一个概念域理解另一个概念域。例如“LOVE IS JOURNEY”就是通过“旅程”的概念域理解“爱情”的概念域,一般用A IS B的形式表示概念隐喻。

隐喻无处不在,不但在我们的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中,我们的概念系统建立在隐喻之上。隐喻概念大致可分为三类:(1)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构造另一种概念,如“TIME IS MONEY”;(2)方位隐喻,指参照空间方位而建立的一系列隐喻概念,如“HAPPY IS UP”,“SAD IS DOWN”;(3)本体隐喻,指表示实体的词汇表达另一无形的概念,代表是容器隐喻,如记在脑子里、放在心上等。因此,隐喻其实就是用一个领域的经验理解和经历另外一个领域的经验。

二、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概念隐喻的理论进行词汇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将给词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通过隐喻理论,教师可以解释语言意义的发展过程,以及词汇意义之间的联系。扩大词汇量和增强词汇意义认知是词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隐喻作为一种认知工具,促进词汇意义的理解,也会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

1.重视基本词汇的隐喻意义

日常语言中有很多的隐喻,隐喻意义比较丰富的大部分是基本范畴词。它们使用频繁,并且常和其他词语搭配,所以在日常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部分隐喻思维和语言都是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发展的,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用法,它们扩展隐喻意义的使用频率高,对词汇教学有重要的意义。例如,heart(心脏)经常被用来隐喻一些相关活动的词语:heartbunrning(嫉妒),heartfelt(真诚的),the heart of a city(市中心),a change of heart(变心),with a heavy heart(心情沉重地)等。所以,教师在讲解词汇基本意义的同时,也要重点讲解基本范畴的词汇隐喻意义。

2.注意隐喻的文化内涵

隐喻是以我们的身体经验和日常知识为基础,所以隐喻映射不是任意的。词汇的应用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隐喻认知的共性可以从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都用隐喻理解隐喻语言这一事实中体现出来。

人类社会背景的相似及共同的认知结构使得英汉语言的词汇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例如,汉语文化有“时间是金钱”、“人生是舞台”等隐喻,英语中有“TIME IS MONEY”,“LIFE IS STAGE”等隐喻,但是隐喻体现着各民族文化差异。汉语中,“龙”喻义神圣、尊贵,汉语文化的词汇中体现着“龙”的正面意义,例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乘龙快婿”等。但在英语中的“dragon”却是吞云吐雾的怪物,象征着凶险和罪恶。又如在汉语文化中狗是听别人使唤的象征,有“走狗”、“狗仗人势”等表达,而西方文化中,狗是忠诚友好的象征,于是有“lucky dog”、“love me,love my dog”等。

3.利用隐喻思维理解一词多义

多义词是指一个词具有多个意义,某些多义词各意义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基于概念隐喻的关系。例如:

(1)He went up the stairs,so that we can see him.

(2)He spoke up,so that we can hear him.

两句中,up分别是“upward”和“more intensity”的意思。语言学家认为这两个意思是通过概念隐喻MORE IS UP联系起来的。许多词的概念都是利用他们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隐喻的认知方式表达的。一词多义现象的出现是隐喻化语言表达方式促成的。例如:the hand of a clock(表针),the foot of a mountain(山脚),talks between Washington and Moscow等。

4.利用概念隐喻联系词汇

人们经常用自己熟悉的概念域理解抽象的概念域,所以人们往往就会用一个概念域的词语描述另一个概念,例如隐喻ARGUMENT IS WAR。人们用war这个概念理解argument这个概念,所以ARGUMENT可以和indefensible,attack,win等词一起使用,通过这种思维的转换揭示属性“争论是战争”,例如Your claims are indefensible.

通过隐喻思维,两个概念域就相互联系起来,学生更容易记忆这些词汇。所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联系两个概念域,也可以通过表格方式对词汇进行总结对比,帮助他们在语言交际中更准确、更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把隐喻理论引入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表层结构下的深层思维模式,促进词汇的深度学习,弥补传统词汇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及英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灵活地利用各种方法促进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若干问题和研究课题.外语研究,2002(2).

高中语文大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科技文本翻译;概念隐喻;过程;功能成分;词汇语法层

1 概念隐喻

Halliday在《功能语法入门》一书中专门论述了语法隐喻问题,他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隐喻(ide.ational metaphor)和人际隐喻(interpersonal meta—phor)两种形式,并认为语法隐喻从语法层面上降低了句法阶级(down in rank)。(Halliday,1985/1994)系统功能的级阶理论认为概念意义依据其语义的复杂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order):1)复合体(语义序列[sequence]),词汇语法层由小句复合体来体现;

2)构型极(语义的构建[figure]),词汇语法层体现为小句;3)基本成分级(语义成分[element]),词汇语法层体现为小句的成分(词组或短语)。(Halli—day,1999)这是概念意义在语义层和词汇语法层的一致关系。当这三个层级转移(rank shift)到词汇语法的其他层级时,就构成了概念隐喻。胡壮麟认为,概念隐喻是通过过程转换、功能成分转换和词汇语法转换来实现的。概念隐喻中过程(process)的转换主要体现在及物(transitivity)系统中六种不同过程之间的转换,包括物质(materia1)过程、心理(menta1)过程、关系(relationa1)过程、行为(behaviora1)过程、言语(verba1)过程和存在(exis—tentia1)过程。每个过程都有其相应的参与者(par.ticipant),如在物质过程中,参与者为“动作者”(ac.tor)和“目标”(goa1);心理过程的参与者为“感觉者”(sensor)和“现象”(phenomenon),关系过程的参者为“载体”(carrier)和“属性”(attribute)或“被认同者”(identified)和“认同者”(identifier等。随着过程的转换,各小句中的功能成分,如参与者、环境因子(circumstantial element)可互相隐喻化,被转换的功能成分在词汇层上体现为从一个形式(如短语和词类等)隐喻为另一个形式。(胡壮麟,2004)一个概念在词汇语法层(1exical grammar)既可以通过一般情况下的“一致式”(congruent form)来体现,也可以是通过转化之后的“隐喻式”(meta.phorical form)来实现。在一致式中,语义和形式、语义和语法之间存在“自然”的关系,如在及物系统中,过程由动词词组体现,参与者由名词词组体现。而在隐喻式中,语义和语法之间存在“非自然”的关系,比如过程和特征可以由名词词组体现,逻辑关系由名词词组、动词词组和介词词组来体现。简而言之,隐喻式指一个小句中含有较多的语义长而复杂的词组和短语,而同样的语义在一致式中可分解为较多简明的小句。概念隐喻是由一致式向隐喻式转移的过程,是对一致式的偏离(deviation)。(严世清,2004)

2 名物化

概念隐喻的各个过程之间的隐喻化都是在语义功能层次上发生的变化,这些语义范畴要经历“体现”(realization)过程才能进入词汇语法。也就是说在词汇语法层次上也存在隐喻化,最常见的就是“名物化”(nominalization)。概念功能词汇语法层中表达经验意义的动词、形容词、小句以及嵌入句(im.bedded clause)发生级转移(rank shift),在词汇语法层体现为名物化,经验意义被抽象化。通过名物化,一致式中表达过程的动词和作为特征的形容词被隐喻化为名词,它们的作用己不再是在小句中充当过程或属性,而是以名词词组的形式表达“事物性”。(高志清、石云霞。2007)如:technology is getting better is impaired by alcohol impairment描述事物时,名词化结构能有效地提高文体的客观程度。首先,名物化能够尽量摆脱动作执行者、环境成分对过程的影响,增加文本的客观性。比如一致式中的参与者可能会在隐喻式中变成名物化过程的修饰语,或在隐喻式中被省略。其次,名物化还能尽量减少句子中人际功能的发挥,能增加文本的客观性、公正性。Halliday认为语言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种纯理功能。在正式语体中,经验功能突显,人际功能应尽可能被抑制。名物化过没有限定成分(finite),使得叙述不依附任何具体的时间、场合,显得更加客观。此外,名物化过程没有语气的选择,使得叙述具有不可协商性(non—negotiable)。(Halliday,1985/1994)名物化结构也是提高语篇信息度的一个有效途径。一个语篇的信息度可以通过词汇密度(1exicaldensity[指一个语篇中的实词项与小句之比])来衡量。语篇的词汇密度越大,该语篇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名物化可以使语篇以较少的语言表达出更多的内容,具有囊括(encapsulation)和浓缩(condensa—tion)的功能(Thompson,2000)

3 概念隐喻和科技文本翻译

科技文本是语言中的一种功能变体,其主要文体风格体现在客观性、正式性和信息高度密集性。那么,在科技翻译中如何充分体现科技文体特征呢?我们认为,为实现特定的语义和文体功能,译者需要采取一些特定的语法手段,而概念隐喻正是实现科技语篇的文体功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科技翻译过程中,译者根据语境变量和文体特征选择一致式或隐喻式来表达语义概念以实现科技文体功能。以下从过程、功能成分,词汇语法和文本信息等层面发出,分析如何借助概念隐喻促使译文从一致式转变到隐喻式以实现科技文体的客观性、正式性和信息高度密集性等文体特征。

3.1 概念隐喻和科技汉语英译

Halliday认为科技英语为了表达更负责的经验和更高度的认知,其句型基本上是隐喻式的。他还认为,科技英语概念隐喻化的趋势是“事物化”(thingization),体现在语法上是“名词化”(nominal—ization),因为名词化使得构造技术术语的层次关系成为可能。(Halliday,1985/1994)科技英语中的概念隐喻包括高级阶的语法隐喻综合症(higher rank名物化advance in technologyalcohol impairmentsyndromes)和低级阶的语法隐喻综合症(1ower ranksyndromes)。前者如从表达序列(sequence)向句子组合(clause nexus)向小句的转换。简单地说,就是从一段文字向复合句简单句的转换。后者主要指名物化现象。(严世清,2003)以下分析如何借助概念隐喻将一致式译文中简单的小句“打包”(pack)成词组,将两三个小句“打包”成一个小句,从而转换为隐喻式译文以实现科技英语的特殊文体功能。

例1.检查后发现机器存在一些功率损耗一致式译文a:① After we tested the ma·chines,② we found③ that some power was lost inthe m achine.隐喻式译文b.A testing of the machines revealedsom e power loss.

首先,从小句层面上看,译文从一致式到隐喻式转变中发生的过程、功能成分和词汇语法转变有:一致式译文a的小句① “Aftcr we tested the machines”中的参与者“we”被省略;其中表达物质过程的动词“tested”被名词化为表示个体的名词“testin”,整个状语从句被隐喻化为名词词组”A testing of the ma—chines”;小句② “and we found”中的感觉者“we”消失,表达心理过程的动词“f0und”变成了表关系过程的动词“revealed”,标志着译文从主观心理过程转变成了客观关系过程;宾语从句③ “that some power islost in the machine”中表物质过程的动词“lost”被名词化为个体名词“loss”,充当主体的名词“power”被喻化成了表属性的形容词,从而使得一致式译文中由7个单词组成的宾语从句③ 被名物化为仅包含3个单词的名词词组“some power loss”,极大地浓缩了语义,但经名物化浓缩后的语义却同样丰富,因为“ some power loss”所含的语义仍然是“a loss of powerin the machines”。其次从整个句子过程的转换来看,一致式译文由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组成,以人称代词“ we”做主语,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而概念隐喻后,译文仅包含物质和关系过程,省略了主观心理过程,而且抽象名词替代原来的人称代词做主语,从而使句子的语体显得更客观、正式。最后,从文本信息度讲,一致式译文a是由3个小句构成的复合体序列,其词汇密度(实词项与小句之比)为8/3,隐喻式译文b是只包含1个小句的简单句,词汇密度为5/1。显然隐喻式译文b的信息度大于一致式译文a的信息度。概念隐喻是个高度概括、浓缩信息的过程,经过概念隐喻后的译文显得更简洁、实质概念意义更突出。此外,从概念隐喻对信息的重组引起语句结构的变化来讲,一致式译文 读起来较口语化,句式冗长,形式上比较零散缺乏严谨性。经过概念隐喻后的译文 显得更严谨、更规范、更正式,符合科技文体的正式性特征。

例2. 实验分析揭示了工艺的复杂性

一致式译文a:① We analyzed the experiment⑦and what we found③ made US realize④ thatthe technique is quite complex.隐喻式译文b: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showed technical complexity.首先,科技英语的客观性特征要求小句的主位即整个小句的出发点应该是客观事实,而不是动作的过程的执行者或心理过程的感觉者,因此一致式译文a中小句① “We analyzed the expenment”中的参与者“we”和② “and what we found”中的感觉者“ we”及表示现象的名词“what”,以及③ “made USrealize”中的感觉者“US”在隐喻式译文 中都被省略。主语的消失引起了相应的谓语动词的变化:①中表示过程的动词“analyzed”被喻化为表个体的名词“analysis”;其中表示目标的名词“experiment”被喻化为表性状或属性的形容词“experimental”,这样小句① “We analyzed the experiment”就被名词化为词组“Experimental analysis”。表达关系过程的小句

④ “that the technique is quite complex中的载体“thetechnique”转化为表性状的形容词“technical”,原来表属性的形容词“complex”则转化为表实体的名词“ complexity”。名词化后,整个小句被名词短语“technical complexity”替代,即由关系过程转变为抽象名词所体现的个体。小句③ “made US realize”中表示心理过程的动词“realize”被隐喻化为表示关系过程的动词“showed”。这样,第一人称主语“we”的消失,名物化过程引起的带有主观色彩的主语的省略和主观心理过程到客观关系过程的转变都使得隐喻式译文显得更客观。此外,从整个句子来看,抽象名词替代原来的人称代词做主语使得句子的语体更加正式。

其次,从概念隐喻引起的过程变化和信息重组角度看,一致式译文a是由物质、心理、心理和关系过程构成的包含4个小句的复合体序列,其词汇密度为9/4。而经概念隐喻后的译文b则变成了只包含物质、关系过程的简单句,词汇密度为5/1。这样隐喻式译文将更多的信息结构融于一体,表达更加细密,极大浓缩了语义,使得隐喻式译文信息高度密度化。如小句① 中表物质过程的小句被隐喻化为名词词组“Experimental analysis”;包含6个单词的小句④ 被名物化为由2个单词组成的名词短语”tech。nical complexity”,使句子显得更加精练严谨。此外,译文a较口语化语义相对松散,而译文b较正式、严谨。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虽然一致式译文 和隐喻式译文 都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语义,但经过概念隐喻后的译文 不论从语旨、语式还是信息度上看都更符合科技英语的客观、正式、简洁等特点。 3.2 概念隐喻与科技英语汉译

科技汉语重事实的叙述,语法结构严密,用语力求客观、准确、简洁。科技汉语也存在概念隐喻,即将句子打包或压缩,使级降后的成分可以起和上一级单位一样的语义功能。(林芳,2002)

例3.Repetitive brief coronary artery inflationresults in less electrical instability of m yocardium .一致式译文a:因为冠脉球囊内的短暂、反复的扩张,所以心肌细胞的电不稳定性减少了。隐喻式译文b:短暂反复的冠脉球囊扩张可减轻心肌细胞的电不稳定性。

上面提到,科技英语是将简单小句打包成词组或将几个小句打包成一个小句的过程。汉译过程

中,首先要理解原文中的概念隐喻,因此需要经历一个“拆开”(unpack)的过程。在此例中,首先,名词短语“coronary artery inflation”本身是概念隐喻的产物,其一致式表达式应该是表示环境成分的介词词组“the inflation in coronary artery”,隐喻化后的“cor—onary artery”变成了表属性的类别词(classifier),起限定作用。汉语中也存在类似的概念隐喻,即将表环境成分的介词词组喻化为表属性的形容词。所以此例不宜直接翻译成“在冠脉球囊内存在的扩张”而要将一致式中作为环境成分的介词词组“在冠脉球囊内”隐喻化为“冠脉球囊”作为修饰语。其次,原文小句“result in less electrical instabili—ty of myocardium.”中的过程动词“result in”是由表关系的连词“SO”,通过概念隐喻转化而来的。同样,汉语也将表关系成分的连词概念隐喻为表过程的动词。因此,汉译过程中我们要将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为,⋯所以⋯ 减少了”隐喻为过程动词“导致⋯的减轻”即“减轻”。因此经过概念隐喻后的译文b更符合科技汉语的正式、信息密度较高等特点。

例4.Higher pad temperature occurred in theupper guide bearing of som e pum ped storage powergenerator unit.一致式译文a:某抽水蓄能机组的上导轴承存在偏高的瓦温。隐喻式译文b:某抽水蓄能机组的上导轴承瓦温偏高。高质量的科技翻译要求译者采用符合译入语习惯的表达方式,使译文读起来通顺、易懂。此例中,若译者不借助概念隐喻将“Higher pad temperatureoccurred”中“occurred”这个表过程的动词进行转化,就会得出一致式译文a“⋯存在偏高的瓦温”,不仅读起来很拗口,也不符合科技汉语的简洁性特点。概念隐喻将表过程的动词词组“存在偏高的瓦温”转变为表属性的形容词后补短语“瓦温偏高”,保存了科技文体的简洁性风格。

例5.Television is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images of moving objects by radio waves.一致式译文a:电视是通过电波对运动着的物

体的图像的装置的发送和接受。

隐喻式译文b:电视是通过电波发送和接收运动物体的图像的装置。翻译科技文献时,对原文的透彻理解是非常关键的。此例中,“transmission”和“reception”都是名物化的产物,是从表过程的动词“transmits”和“re.ceives”经概念隐喻转化而来的,译成汉语中表过程的动词“发送和接收”。

4 小结

概念隐喻通过层级转移把由若干小句构成的复合体喻化为一个小句,把小句喻化为一个实体或属性,使隐喻后的词语具有高度概括性。(丁建平,2006)名物化使一致式中由动词体现的过程转而由表个体的名词来体现,省略了一致式中动作的主语,使得文本更加客观、正式、高度概括。可见,科技文本翻译中采用隐喻式的译文比转化成一致式的科技语言有优越性,它能充分体现出科技语言的正式性、客观性和信息高密度性等文体特征。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 Limited,1985/1994.

[2] Halliday M A K.& C.M.I.M.Matthiessen.Construc—t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A Language 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M].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 ,1999.

[3] 胡壮麟.认知隐喻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 严世清.语法隐喻理论的发展及其理论意义[J].外国语,2003,(3):51—57.

[5] 高忘怀,石云霞.英语名物化的功能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2):121—125.

[6] Thompson 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