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标准农田建设汇报

高标准农田建设汇报

高标准农田建设汇报

高标准农田建设汇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田碳汇功能;设施蔬菜;生态补偿;补偿标准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6)02-0079-08

农业多功能性是农业及其发展的客观属性,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1]。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中,不仅要关注农业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更要关注农业的生态功能,这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要义之一[2]。在人类耕作管理活动的干预下,通过采用低碳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作物自身的光合作用,农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减排增汇潜力,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3,4]。但农田生态系统的这种碳汇功能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以至于人们往往过于关注农业的经济功能,而忽略了农业碳汇所具有的巨大的生态功能。我国于2009年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硬性约束性指标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这种情况下,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工业生产部门势必会面临越来越高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本,从而进一步拉高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最终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也进一步升高。

因此,如果农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机制缺失,工业生产部门的减排成本也部分转移到农业生产部门,这无疑将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蔬菜是我国种植面积仅次于粮食的重要农作物。随着日光温室等现代农业设施的推广及应用,我国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有较快增长,其在保障我国城乡居民蔬菜需求的同时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生态服务价值。因此,在减排压力日益增加和碳汇资源逐渐稀缺的背景下,构建设施蔬菜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推动我国蔬菜生产的低碳化发展和提高菜农的收入均具有重要作用。

一、文献综述

早在20世纪90年代,费孝通先生就提出:人类对地球竭泽而渔导致的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气候异常等问题在后工业时代必将引发人类对自己所创造的文明进行全面反思[5]。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生态服务的付费问题,也即生态补偿机制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一些学者从宏观视角对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参与主体、主导机制、政策工具、法律基础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定性分析[611]。另一些学者基于微观视角对森林、草原、湿地、流域等功能单元的生态补偿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1216]。上述研究成果为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有益借鉴,但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发达国家都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实证性及应用性的研究欠缺和生态功能单元拓展窄狭等突出问题。

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在缓解全球温室效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伯尼(Burney)通过美国农业部门1961年至2005年的数据分析得出,在此期间农作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汇减少了5.9亿吨的温室气体排放[17]。基于农田生态系统碳汇所具有的巨大生态服务价值,国内外已有一些学者对农业碳汇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为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 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国际经验对农业碳汇功能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运行机制及政策措施进行定性分析。理鲍多(Ribaudo)等人对美国温室气体减排、农田碳汇贸易及生态标签等农业生态服务的市场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该机制有效运行所必须解决的一些问题[13]。张新民依据对我国农业碳减排的必要性和减排增汇潜力的分析,提出建立和完善农业碳汇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18]。二是基于碳汇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正外部性对农业生产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穆雷(Murray)对美国农业和森林部门能够增加碳汇和减少碳排放的适用性措施进行阐述,并测算了这些措施在不同补偿水平下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率[19]。李颖等人从补偿原则、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方面构建了我国粮食作物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并以山东省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生态系统为例对补偿标准进行了设计[20]。但总体而言,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基于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机制问题的研究仍然不够系统和全面,已有研究对我国粮食作物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探索,但针对蔬菜生产系统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还尚未发现。鉴于此,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试图从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方面对我国设施蔬菜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系统的设计。

二、农田碳汇功能生态补偿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生态补偿机制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和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进行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6]。根据上述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并结合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汇功能的自身特点,本节对农田碳汇功能生态补偿的基本内涵和理论依据进行分析。

(一)农田碳汇功能生态补偿的基本内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用[21]。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大致包括供应服务、调解服务、支撑服务和文化服务,而调解服务则是农田提供的最多样的服务,其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生物及土壤固碳就是最为重要的调节服务之一[22]。农田作物及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进而削弱温室效应,抵制全球气候变暖,具有显著的碳汇功能。目前,针对农田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已经在美国、澳大利亚和哥斯达黎加等国家得以实施,只是生态补偿在国际上更为通用的叫法是生态服务付费(payment for ecological services,PES),这和我国的生态补偿(ecological compensation)内涵是一致的,均是指根据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向生态服务的提供者支付费用,用以弥补创造生态服务所需的成本或者使得生态服务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得以实现。因此,受益者付费,即生态效益的受益者应该向生态服务功能的供给者支付相应的费用,也就成为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和分配依据。具体到蔬菜生产系统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而言,就是要从该项生态服务受益的相关主体向提供该服务的蔬菜生产者进行付费。从经济本质上来看,农田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实际上就是将农田生态系统提供的碳汇功能所具有的外部正效应内部化,并将这种正的外部效益在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让渡,以实现经济利益再分配的过程。但由于碳汇本身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使得这种生态服务的让渡难以在市场上有效实现。因此,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理论也就构成了农田碳汇功能生态补偿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二)农田碳汇功能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农业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具有生态价值。农产品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础的必需品,其经济价值可以在农产品市场上通过交换直接实现。然而,由农田生态系统产生的碳汇所提供的生态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是典型的纯公共物品。在农田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机制缺失的条件下容易引发搭便车行为,从而农田碳汇的生态服务价值是难以充分实现的。这就使得农业生产的社会效益大于农户所能够获得的私人效益,也即是说农业生产的碳汇功能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特征(如图1所示)。

根据图1可知,正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农业生产的边际社会收益MSB大于边际个人收益MPB。在农田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机制缺失的条件下,农户仅能够获得农作物的经济价值所实现的个人收益,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户就会按照边际个人收益MPB等于边际成本MC的原则进行生产决策,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此时达到均衡时的农业产出水平是Q1。而要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最优,则必须遵循边际社会收益MSB等于边际成本MC的条件进行生产,此时达到新的均衡时的农业产出水平是Q2。因此,在农田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机制缺失的情况下,农业产出水平要小于实现整个社会福利达到帕累托最优时所决定的最优产出水平。农业生产正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场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不能通过价格机制来纠正成本与收益的偏差。因此,为了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最优,就必须通过政府的制度手段对农户从事农业生产而创造的碳汇所具有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付费或者进行经济补偿,使该公共物品所具有的正外部性内部化,从而纠正由搭便车行为所导致的市场失灵。

三、设施蔬菜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机制构建

生态补偿机制的主体框架一般包括补偿主体与补偿客体的明晰、补偿标准的厘定和补偿方式的设计三个方面。其中,补偿主体与补偿客体是基础,补偿标准是关键,而补偿方式则是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运行的保障。本节在前文对农田碳汇功能生态补偿的基本内涵和理论依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方面构建我国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机制。

(一)补偿主体

补偿主体的明晰是构建蔬菜生产系统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蔬菜生产系统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主体主要是与蔬菜生产行为有着直接、密切利益关系的群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生态补偿机制的权利主体是指由于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利用而受益的组织或个人,又称受偿者;生态补偿机制的义务主体则是指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者,又称补偿者。根据“受益者付费”原则,生态补偿的权利主体补偿者理应向生态补偿的义务主体受偿者支付一定的费用,以使得生态服务的正外部性内部化。蔬菜生产系统所具有的碳汇功能属于农业生态服务的一种,因此基于碳汇功能的蔬菜生产系统的生态补偿义务主体应该是所有碳汇功能生态服务的受益者。由于碳汇功能主要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有效抵制温室效应所导致的全球变暖,因此所有人都应该是该项生态服务的受益者。所以,中央政府作为全体公民的代表应该成为最主要的碳汇功能生态补偿的义务主体。另外,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产生了绝大多数的碳排放,是农业碳汇的最大受益者,因此也应成为该项生态服务重要的生态补偿义务主体。蔬菜生产系统的碳汇来自于蔬菜生产过程,碳汇的形成凝结了蔬菜生产者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因此基于碳汇功能的蔬菜生产系统的生态补偿权利主体是蔬菜种植户。

(二)补偿标准

补偿标准的厘定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和难点,也是决定生态补偿机制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合理的补偿标准能够充分调动生态服务提供者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以获得足够的动力和能力来改变原来落后的生产方式,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生态补偿标准的厘定是以内部化外部效益为原则的。借鉴粮食作物碳汇功能外部效益的计算方法[20],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汇功能的外部效益可表示为该系统所产生的净碳汇量与碳交易市场碳汇价格的乘积,计算公式为:

由于不同蔬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产出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省份蔬菜作物的种植结构也不相同,基于地区可比性和年际稳定性的考虑,本研究采用我国种植最为广泛的设施番茄和设施黄瓜2011-2013年三年平均的投入产出数据对我国省域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厘定。本文核算设施蔬菜生产系统净碳汇量的相关数据均来源于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和《中国统计年鉴》,其中各价值型指标数据均已通过以2011年为基期的相应的价格指数进行了调整。另外,根据中国碳排放交易网()的碳交易数据: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和天津五个碳交易试点二级市场的总成交量为44.55万吨,总成交额为2 491万元,平均碳汇价格为每吨碳55.91元(约合0.06元/kgCE)。则根据上述数据和计量方法可以得出我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汇功能的外部效益,也即补偿标准的厘定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我国21个设施蔬菜主产省区的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标准平均为21.37元/亩,相应的净碳汇量平均为356.14 kgCE/亩。其中,各省域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的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标准最高的是新疆为29.14元/亩,相应的净碳汇量为485.72 kgCE/亩;其次是甘肃,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标准和净碳汇量分别为26.67元/亩和444.50 kgCE/亩。农田生态系统碳汇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固碳,新疆和甘肃是我国平均日照时间最长和积温最高的地区,在设施生产系统良好灌溉条件的基础上尤其适合果类蔬菜作物的生长,进而产生的光合作用固碳量也最高。黑龙江省也是我国设施蔬菜生产系统亩均净固碳量较高的地区,为433.37 kgCE/亩,相应的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标准为26.00元/亩。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最东北部,虽然受低温气候影响设施蔬菜生产系统光合作用固碳量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土壤净固碳量却是我国最高的地区,且其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由要素投入产生的碳排放量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33%,综合以上因素使得黑龙江省设施蔬菜生产系统产生了较多的净碳汇量。设施蔬菜生产系统单位面积净碳汇量最低的是浙江省,仅为236.07 kgCE/亩。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湿热,平均日照时间偏低,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果类蔬菜的生长,从而导致设施蔬菜生产系统光合作用固碳量很低和农田土壤的净固碳量也偏低;而其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由要素投入产生的碳排放量却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以上因素使得浙江省设施蔬菜生产系统产生的净碳汇量处于全国最低水平,其相应的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标准也最低,为14.16元/亩。

(三)补偿方式

选择交易成本低、兼顾公平与效率又易于操作的补偿方式是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有效运行的保障。从生态补偿机制的运作主体上看,生态补偿方式可分为以政府为主导的补偿方式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补偿方式。出于公平性和执行操作的便利性,我国现行的生态补偿实践中多采用以政府为主导的补偿方式。两种生态补偿方式的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

以政府为主导的补偿方式是一种具有强制性和行政命令式的生态补偿方式,根据补偿途径不同又可以分为资金补偿、实物补偿、技术补偿和政策补偿。资金补偿是政府向蔬菜种植户实施的一种直接财政转移支付,其实质是政府作为全体公民的代表购买碳汇生态服务并无偿提供给所有使用者。由于资金补偿对受偿对象具有直接受益性的特点,该补偿方式是农户最为乐意接受的生态补偿方式。但资金补偿作为一种“补血式”的间接性的生态补偿方式,并不能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直接作用,且单个农户得到的补偿金额一般较少,对于农民家庭的增收效果往往也不明显。因此,具有“造血功能”的实物补偿、技术补偿和政策补偿应该得到足够重视。如通过向蔬菜种植户发放防虫板、配方肥等实际物品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直接帮助菜农减排增汇;通过向农户无偿提供低碳生产技术培训可以提高蔬菜种植户的低碳生产意识和低碳生产水平;通过对蔬菜主产区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可以为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持续动力。“造血式”的补偿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金补偿所具有的增汇效果不佳和补偿资金过于分散的缺陷,但也面临实物质量难以保障,技术培训形式化和优惠政策不够灵活等问题。采取多种补偿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克服单一补偿方式的缺陷,但往往需要更为复杂的配套机制和高昂的管理运营成本。

以市场为主导的生态补偿方式是指在各类生态环境标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的调控范围内,利用经济手段参与环境市场的产权交易。这种补偿方式可以随时发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发挥市场反应灵敏的优势,及时做出理性决策,可以有效避免政府主导下的机会主义和有限理性等缺陷。因此,创新生态补偿方式的设计理念,加强市场方式在农田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作用,能够使得多种补偿方式的供给与差异化、个性化的补偿需求在更高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湖北和重庆7个碳交易试点的二级市场,并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27]。相关部门只需建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汇的计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并允许此部分碳汇以碳排放权的形式进入我国的碳交易市场进行自由交易,即可完成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汇功能生态补偿机制的市场化。另外,由于我国蔬菜种植户的生产规模一般较小,单个农户参与碳交易市场面临交易成本过高和信息租金的问题,因此以区域为单位或委托第三方农业经营组织参与碳交易市场是比较可行和值得探索方法。

综上所述,针对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方式而言,以政府为主导的补偿方式与以市场为主导的补偿方式相比,其优势在于相对公平、操作简单和补偿方法多样;但其主要缺陷是不能够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对碳汇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另外,以政府为主导的补偿方式也往往受制于政府的财政预算和面临较高的管理运营成本。因此,我国在逐步完善和构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进程中,要更加重视以市场为主导的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方式,使碳汇的市场价格成为调节设施蔬菜生产系统减排增汇的有效手段。

四、结论与讨论

建立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于提高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汇的供给水平和推动我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对农田碳汇功能生态补偿的内涵进行界定和对补偿依据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补偿主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方面出发构建了我国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机制,并对2013年我国省域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厘定。通过核算设施蔬菜生产系统农田单位面积产生的光合作用固碳量、生产要素投入碳排放量和土壤净固碳量,从而得到净碳汇量,并将其乘以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碳汇价格,以此作为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标准。根据测算结果,我国省域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标准平均为21.37元/亩,相应的净碳汇量平均为356.14kgCE/亩。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很不完善,存在着交易价格过低、开发项目领域过窄等问题。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仍然以工业企业为主。由于工业行业之间的碳排放边际减排成本差异并不大,使得碳交易量和碳交易额均比较小,导致碳汇的市场价格持续低迷且波动较大。因此,根据目前我国碳交易市场碳汇价格厘定的补偿标准偏低。1980-2008年我国工业全行业碳排放的边际减排成本为每吨3.27万元[28],而2011年我国农业碳排放的边际减排成本则为1.91万元[29]。由此推算,我国工业和农业碳排放的边际减排成本存在着约每吨1.36万元的显著差异;但2013年我国碳交易试点二级市场上的平均碳汇价格却仅为每吨55.91元。因此,将农业碳汇纳入碳交易市场不仅能够使得碳汇的市场价格更好地反应供需状况,而且能够使我国农田碳汇功能的生态补偿标准更趋合理和补偿方式更为多样。

参考文献:

[1]尹成杰.农业多功能性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J].中国农村经济, 2007(7): 49.

[2]许广月.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学家,2010(10):7278.

[3]董恒宇,云锦凤,王国钟.碳汇概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72189.

[4]韩冰,王效科,欧阳志云.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及其固碳潜力[J].农村生态环境,2005,21(4):611.

[5]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225234.

[6]李文华,刘某承.关于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J].资源科学,2010(5):791796.

[7]方竹兰.论建立政府与民众合作的生态补偿体系[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0(11):4750.

[8]Pagiola S.Payments for Environmental Services in Costa Rica[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8,65(4):712724.

[9]Farley J,Costanza R.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From Local to Global[J].Ecological Economics,2010,69(11):2 0602 068.

[10]Kemkes R J,Farley J,Koliba C J.Determining When Payments are an Effective Policy Approach to Ecosystem Service Provision[J].Ecological Economics,2010,69(11):2 0692 074.

[11]董红.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1):135139.

[12]王欧,宋洪远.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5(6):2228.

[13]Ribaudo M,Greene C,Hansen L D.Ecosystem Services From Agriculture:Steps for Expanding Markets[J].Ecological Economics,2010,69(11):2 0852 092.

[14]庞爱萍,孙涛.基于生态需水保障的农业生态补偿标准[J].生态学报,2012(8):2 5502 560.

[15]付意成,高婷,闫丽娟,等.基于能值分析的永定河流域农业生态补偿标准[J].农业工程学报, 2013(1):209217.

[16]谭秋成.资源的价值及生态补偿标准和方式――资兴东江湖案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12):613.

[17]Burney J A.Greenhouse Gas Mitigation By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J].PNAS, 2010, 107(26):12 05212 057.

[18]张新民.农业碳减排的生态补偿机制[J].生态经济,2013(10):107110.

[19]Murray B C.Overview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GHG Offsets on the US Landscape[J].Choices,2004(fall):1318.

[20]李颖,葛颜祥,刘爱华,等.基于粮食作物碳汇功能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 2014(10):3340.

[21]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J].应用生态学报,1999,10(5):635640.

[22]蔡银莺.空间规划管制下群体福利均衡与农田生态补偿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5763.

[23]宋博,穆月英.设施蔬菜生产系统碳足迹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5,37(1):175183.

[24]王修兰.二氧化碳、气候变化与农业[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 712.

[25]陈琳,闫明,潘根兴.南京地区大棚蔬菜生产的碳足迹调查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9):1 7911 796.

[26]王艳.中国温室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3845.

[27]中国证券网. 2017年启动碳排放交易体系:打开万亿空间[EB/OL].[20051003].http:///a/20151003/14004442_0.shtml.

[28]陈诗一.工业二氧化碳的影子价格:参数化和非参数化方法[J].世界经济,2010(8):93111.

[29]吴贤荣,张俊彪,朱烨,等.中国省域低碳农业绩效评估及边际减排成本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0):5763.

高标准农田建设汇报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标准农田,上图,入库

 

一、引言:

根据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全省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公司有幸参与了湖州市吴兴、南浔两区的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工作,经历了前期准备、内业预处理、外业调查、内业处理、数据建库、面积汇总以及图件编制等多项工序,查清了两区范围内自1999年至2007年实施土地整理以来建成标准农田的详细情况,落实了省厅标准农田上图入库的各项技术要求,从而实现了标准农田与土地利用现状图件、数据及实地三者相一致的目标,形成了两区标准农田数据库及图件、文字等系列成果,达到了土地管理数字化、科学化的要求。

二、技术流程:

三、工作方法:

1、编写技术设计书

为了顺利开度工作,在技术设计书中,提出各个工作环节的具体要求和做法,明确技术标准,规定使用软件,以MAPGIS平台为主,MAPINFO、ARCGIS为辅的路线进行操作,并对技术人员的配备以及完成时间计划都作出周密的安排。

2、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和数据

收集分析已有资料和数据是准备阶段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收集了市国土资源局2007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CAD、MAPINFO的电子数据和吴兴、南浔两区1999~2007年土地整理项目以及储备项目的现状图、规划图、竣工验收图、验收批复文件等纸质资料,以及待置换用地与建设留用地两种用地类型范围线的MAPINFO数据资料。

通过分析已有资料,作出了以下几种情况的区分:

第一种情况,1999~2001年即早期土地整理项目,只有图件,无电子测绘成果。

第二种情况,部分土地整理项目虽有CAD格式的电子测绘成果,但均为独立坐标系。

第三种情况,已有的MAPINFO格式的电子数据,为北京54坐标系,需转成西安80坐标系。

第四种情况,待置换用地以及建设留用地范围线为MAPINFO格式,北京54坐标系,需转成西安80坐标系。

3、上图

通过已有资料的分析,即可确定上图的方法,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了以下几种上图方法:对于第一种情况的成果采用直接转绘法,即依据图件成果与尚未变化的境界线、权属界线以及线状地物为参照进行相对判读勾绘形成全封闭图形。在勾绘过程当中注意判读相关位置,以确保勾绘后图形和面积的准确性。

对于第二种情况仍以转绘为主要手段,在转绘前先将CAD格式文件转换成MAPGIS格式文件,再选取几个相应的明显地物点作为配准控制点进行定位校正,然后与现状数据库进行叠加,采集标准农田区块范围界线,形成全封闭图形。

在保证配准精度的基础上,当标准农田范围线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斑界线基本一致时,我们采用土地利用图斑界线作为标准农田范围线。当不一致的情况时,则仍以配准好的标准农田区块范围界线为准。

对于第三种情况为MAPINFO格式成果,北京54坐标系,因该成果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参照竣工图直接转绘而来,并非实地的勘测成果。在上图过程中,先将此数据由北京54坐标转换成西安80坐标,然后与现状数据库进行叠加后进行矢量线划采集,形成全封闭图形。

4、入库

完成标准农田范围上图后,对数据质量进行了全面认真的检查,同时对跨越行政界线(不含村界)、双线道路、双线河流的项目进行分割处理,并对标准农田范围界线进行严格的拓扑错误检查。

因有部分土地整理项目存在重叠情况,按照项目批准时间顺序,先批准的项目按实际范围上图。

标准农田范围区内的建设用地并不作为标准农田区块进行上图,故将这种用地从其所在的标准农田区块中扣除。

完成上述上工作后进行预处理,通过MAPGIS平台的空间分析功能将标准农田数据层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层叠加分析,获得各范围线内的各地类面积并对标准农田区块的属性字段进行赋值。

区块编号:在本次入库工作中,我们根据各区域范围按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时间先后顺序统一编号,将储备项目排在最后编号的原则。但考虑到吴兴区与南浔区分别有项目跨到对方区的特殊性,我们采取先对吴兴区的土地整理项目与储备项目从001依次进行编号 ,南浔区在吴兴区项目编号最大号的基础上依次往下编号。

验收文号、项目备案号与项目名称的属性字段数据已在标准农田区块范围界线上图时同时输入。对于土地开发整理后耕地不全是标准农田的项目,在项目名称后加注“FR”;对于储备的项目在项目名称后加注“(储备)”。

耕地面积通过计算各范围线内的地类面积,然后将耕地面积与可调整面积相加所得。

5、面积汇总

面积汇总工作通过MAPGIS平台的空间分析功能,将标准农田数据层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叠加分析,逐块计算出标准农田区块和范围线内各地类面积。所有面积均采用高斯平面面积计算。统计标准农田调查汇总表中的面积单位采用“亩”,不保留小数。

6、图件编制

利用2007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根据《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重新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然后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套合标准农田区块范围线,标注区块编号,编制输出乡级1:10000标准农田分布图,再以乡级1:10000标准农田分布图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和人工辅助制图,编制两区的1:50000标准农田分布图。

四、分析数据与研究问题

通过上图入库工作,获得土地整理项目总数及上图面积总数。而上图面积总数会与省厅核定数产生差异。这种面积缺失现象需要认真分析原因,如规划调整、建设用地占用、测量误差等均需按照省厅的要求整改。

此外,经过标准农田上图入库工作过程,我们也发现部分标准农田的质量和管理上的问题。主要有:①虽然在标准农田建设中对道路、渠进行了配套,但部分项目实施后,由于乡镇管理主体不是很明确,标准农田建成后的后续管理跟不上,路、渠存在一定的破坏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农田的质量。②缺少长效管理机制。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国土管理部门作为主管单位,直接参与项目的立项、验收。但项目验收通过后就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跟踪管理,造成后续管理跟不上。论文格式。③标准农田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论文格式。标准农田建设从1999年开始至今,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周期较长,尽管项目档案整理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按照信息化的要求还存在差距。论文格式。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①进一步完善和明确乡镇的管理主体,加大对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真正确保建成的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②建立规范的标准农田后续管理体系,确保标准农田建成后管理到位,真正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业生产效益。

五、上报的成果

1、标准农田层(E00格式数据);

2、标准农田调查汇总表(含Excel电子表格);

3、标准农田缺失面积汇总表(含Excel电子表格);

4、乡级1:1万标准农田分布图(含Geotif格式电子数据);

5、区级1:5万标准农田分布图(含Geotif格式电子数据);

6、工作报告(含Word电子文档);

高标准农田建设汇报范文第3篇

一、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原则

(一)依法依规,规范布局。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省基本农田划区定界规定和要求,组织开展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在经批准的乡级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结合“二调”成果,规范基本农田的落地布局。

(二)确保数量,提升质量。划定后的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尽量保留原有基本农田中的高质量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并且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应当有所提高。

(三)有序组织,明确责任。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工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在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组织实施,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村级组织配合,确保责任落实到户。

二、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开展时间和步骤

(一)成立县划区定界工作领导小组。年月中旬,县政府成立以由县国土局、县农办、县农业局、县财政局、县水利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全县划区定界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县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工作。各乡镇要加强领导,相应成立基本农田划定工作领导小组和具体的划区定界工作班子。

(二)完成基本农田内业数据采集。年月底,根据省实施基本农田划定工作要求,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和土地现状情况,分析、汇总基本农田保护区现状数据并完成报市工作。

(三)年月初,拟定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实施单位。

(四)年月,由县国土局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各乡镇召开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座谈会,收集相关资料,布置工作。

(五)各乡镇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年-月,各乡镇根据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在县划区定界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落实基本农田地块,确定保护标志,制定保护责任制度,并完善划区定界成果内容。

(六)成果验收工作。年月,完成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各乡镇汇总划定数据成果,编写检验分析报告和工作报告,完成乡镇自检并申请县级初验。

(七)年-月,完成县级初验和报市审核、省级验收。

(八)总结及材料归档。年月前,根据省、市验收确认情况,及时总结本次划区定界工作,整理完善资料,成果报备并及时归档。

三、工作任务和内容

(一)基本农田地块落实。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基础上,编制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逐图斑落实基本农田地块,明确基本农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质量等级信息以及片(块)编号。

(二)健全相关图表册。落实到地块的基本农田,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为基础,编制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分析图,填写基本农田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保护责任一览表并形成相应的统计汇总表。

(三)建立统一标识。基本农田划定后,根据《关于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及保护牌设立的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土资〔2008〕98号)的要求,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标识(保护界桩)。

(四)落实保护责任。划定的基本农田要按《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划定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167号)文件要求,落实到村组和承包农户,逐步将基本农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承包农户的保护责任,签订或更新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层层落实保护责任,明确基本农田的范围、地类、面积、地块、质量等级、保护措施、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奖励与处罚等内容。

(五)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为基础,根据划定的基本农田成果,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并实现省域内数据库联网互通。

四、基本农田划定职责分工

(一)县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统筹全县划区定界工作,召开会议,组织实施等;

(二)县国土资源局:具体负责审查各乡镇划区定界实施方案,合理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地块,设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落实基本农田地块责任人,汇总划区定界成果材料;

(三)县农办:负责落实人员参与划区定界实施方案会审及验收,并按职能做好审核把关工作;

(四)县农业局:具体负责划定基本农田的耕地质量评定,会同国土资源部门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设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标志,落实基本农田地块责任人;

(五)县财政局:负责落实划区定界工作经费,监管资金使用,落实人员参与划区定界实施方案会审及验收,并按职能做好审核把关工作;

(六)县水利局:负责明确基本农田保护区农田水利要求,落实人员参与划区定界实施方案会审及验收,并按职能做好审核把关工作;

(七)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村级组织:负责落实本行政区域基本农田地块,设立保护标志,制定保护责任制度,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落实基本农田地块保护责任人,并完善划区定界成果内容。

四、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成果内容

(一)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实施方案;

(二)基本农田划区定界检验分析报告;

(三)基本农田划区定界工作总结报告;

(四)基本农田数据库;

(五)基本农田保护图、表、册;

高标准农田建设汇报范文第4篇

一、独立完成大量的文字材料编撰工作

年,我承担了科室内大量的文字材料编撰工作,先后编写、装订了100页以上的送审材料5册和其它文字材料,累计字数达3以上。

(一)草拟烟叶生产、收购方面的考核管理文件

一年来,拟了《人民政府烟办烟草公司关于年科技兴烟的实施意见》、《关于认真抓好年烤烟育苗工作的通知》、《烟草公司关于认真抓好小组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认真抓好省优质烟示范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热风循环烤房”示范工作的通知》、《烟草公司关于印发〈年烤烟收购入户预检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年烤烟收购入户预检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和有关烤烟生产的传真、通知等文件材料。这些文件材料经领导审核后,发到了相关的种烟乡镇,为指导和规范烤烟生产收购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撰写和制作烟叶生产收购方面的工作总结及汇报材料

年,我撰写了《大田管理与收购工作并重确保担烟叶收购目标顺利实现—向全市第三阶段烤烟生产检查组汇报》、《“8.05”地震灾害情况汇报》、《年烤烟生产阶段性工作总结》、《年旱灾情况汇报》、《省优质烟示范半年工作总结》、《年烤烟生产科技推广工作总结》等总结性材料,草拟了部分领导的会议发言稿、先进材料,制作了省优质烟示范和“8.05”地震灾害多媒体汇报材料。特别是省优质烟示范多媒体汇报材料,我边收集素材料,边修改内容,历时数月,不知用了多少个周末,多少个日夜,最终做成了集声音、视频、图片、文字、动画为一体的电脑演示性汇报材料,省交叉检查组的同志观看后,均言在多年的省优质烟示范检查的多媒体汇报材料中,从未见过内容如此丰富的汇报材料。巧家“8.05”地震灾害发生后,受县政府的安排,我专程前往灾情发生地,收集、整理大量原始材料,制作了关于烟叶生产受灾情况的多媒体专题汇报材料,刻录成光盘交县政府,由县政府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三)编撰基本烟田可持续发展建设规划

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全国开展了基本烟田及配套水利、交通、站点、烤房、人才队伍、信息化等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规划,工作内容复杂、前瞻性强,需要收集整理的基础数据相当庞大,是一项跨学科、跨部门的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很大。在县基本烟田可持续发展建设规划领导组的领导下,我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边学习边干,独立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任务,既要草拟实施方案,又要参与各项个体工作,既要繁杂的基础数据,又要撰写大量的文字材料。经反复修改完善装订成册后,再报市公司审核。在其他同志的协助下,分别于月和月两度携自己主撰的《基本烟田可持续发展建设规划》,到市烟草公司汇编,每次均以最少的人力和最短的时间向市烟草公司上交了较完备的规划材料。送审汇编过程中,每天晚上都要工作至深夜两三点,第二天天不亮又得起床继续干,每天工作时间均在15小时以上。由于工作量相当大,以致有的同志参加了月份的送审汇编工作后,月份的送审,便不敢再去。面对艰巨的工作,我从来没有退却过,一切服从领导的安排,总是尽心尽力地干。单就基本烟田建设规划而言,个人撰写的文字材料,累计已达十万字以上。

(四)独立完成《巧家烟草志》——烟叶生产收购篇目的撰写

年,市烟草公司组织撰写《烟草志》,巧家烟草公司抓住这一契机,决定在完成市公司安排的编撰任务的同时,编写《巧家烟草志》,要求各科室完成相应篇目。生产技术科需要完成的烟叶生产、收购篇目,是《巧家烟草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我独立承担。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由于当时正忙于基本烟田与水利设施建设规划工作,因此只能挤用一些时间完成。近30年的档案资料,我一份一份地翻阅、搜集,提取有用的部分,录入电脑,然后进行整理汇编,最终完成了近字的初稿,将巧家自年开始引种烤烟以来有关烤烟种植、品种、区划、科技、烟水工程、基地建设、良种繁育、香料烟生产、收购价格及政策等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汇编,为《巧家烟草志》乃至《昭通烟草志》的汇编提供了宝贵资料。

(五)编写、整理和设计《优质烟生产技术操作要点》和《烤烟生产知识挂历》,从整体上提高全县烟农和烤烟生产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

年年初,根据公司领导的安排,我独立搜集、整理了图文并茂、字数近的《优质烟生产技术操作要点》,印发到全县所有种烟农户。年末,又独立编排、设计了《2006年烤烟生产知识挂历》,印发到县、乡、村各部门和广大烟农手中。两套技术资料的印发,为提高我县烤烟生产整体水平、促进烤烟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承担了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与实施的主要工作

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本属基本烟田建设的内容,但因其是基本烟田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它被另辟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加以开展。从年5月开展基本烟田建设规划工作以来,此项工作便作为一项独立的内容,一并加以开展。由于国家烟草专卖局和省烟草公司对基本烟田规划面积和投资标准不断进行调整,不断提出许多更新、更严的要求,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规划也就随之进行了“十一五”、“年”和“年”三次不同的规划,每次的规划既有总规,又有分年度规划,既要规划,又要组织实施。特别是年的烟水工程,边规划、学实施,既要完成分项目的文字材料,又要完成全县的总报告,涉及的报表和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报告、资金审计报告等文字材料多而复杂。工程建设既要与基本烟田规划紧密结合,又要与烤烟生产实际相结合,每件工程均要完备申请报告、资金预算报告、项目补贴合同、受益农户花名册、设计图纸、工程验收标志、图片、移交收据等档案材料,并按月上报工程建设进度,完工后必须以件为单位装订成册,以备国家局、省、市烟草公司检查。为保证材料与材料、表与表之间的数据、编码等不相互冲突、相互矛盾、具有逻辑性,因此大部分工作都得自己动手,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由于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在全市各县区中完成得较好,使我县基本烟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得到了市公司领导的充分肯定,大量的烟水工程资金向巧家倾斜。

年,省烟草公司分两次下拨昭通烟水工程资金,第一次23元,安排给巧家10元,第二次259元,安排给巧家25元,年,省烟草公司安排昭通591元,安排给巧家70元。巧家烤烟常年种植规模占全市6左右,所得烟水工程资金占全市12左右。市公司领导表示今后的烟水工程资金,还要继续向巧家倾斜,并计划年在巧家召开全市烟叶生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现场会。争取到大量的烟水工程建设资金,使造福巧家人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得以落实,也为加快巧家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我县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积极参与“先教”活动,提高自身政治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争做合格党员

年,党中央在全国开展“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烟草公司被列为第二批试点单位。在县公司开展的“先教”活动中,我积极参加党总支和支部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认真撰写了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通过学习,使自己政治思想和理论素质获得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加强,在年公司一支部支委换届选举中,我被选为支部委员。由于自己既是一名党员,又是工会委员,加之为人正派,与单位同事关系融洽,因此,在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之余,我积极参加了地震灾害损款、损资助学、参与组织和主持职工节假日娱乐活动等。通过参加社会和公益等活动,在锻炼提高自己的同时,为树立企业的对外形象、增加企业凝聚力、丰富企业文化生活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积极深入基层,为烟农服务

烤烟生产技术指导服务是生产技术科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一年来,我经常与其它同事一道,驻村入社,开展各种现场培训,帮助烟农和站点解决生产技术方面的具体问题。烤烟收购开始前,为全面推行烤烟收购入户预检制,我拟出《烤烟收购入户预检实施方案》和相关考核管理措施,并带队深入基层站点,开展了三个乡四个点的入户预检培训。设计、印制入户预检需用的一些标标签、卡片,购买双面胶、透明胶等材料分发到各收购点,使我县烤烟收购入户预检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按市公司的要求,实现了“六定”和“六个百分之百”的目标。

五、努力将外出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具体工作

年,受公司领导安排,我先后到等地参观学习,回来后及时将所学运用于实际工作。

一是在县内开展热风循环烤房试验示范工作。到江川参观学习热风循环烤房的安装与使用后,根据公司领导的安排,我立即与有关厂家联系,签订相关合同,购进了56套热风循环机,在县内推广应用。拟定了立式炉热风循环烤房建设实施方案,组织了安装使用培训,修改完善了热风循环烤房烘烤试验示范方案。通过试验示范,该型烤房具有省煤、烤房内温湿度更均匀、变黄与失水速度更趋一致、烤出的烟叶理化指标更加协调等优点,群从反响较好,为来年大力推广使用、加快我县标准化烤房建设改革步伐奠定了基础。

二是结合我县实际,在烟水配套工程建设中积极推行灌桩管网建设,先后参与了金塘、蒙姑两乡的沟渠和灌桩管网工程建设。为确保工程质量,自己多次深入实地,入驻工地,参与勘测、放线和施工管理。目前,沟渠工程和管网工程正按计划顺利进行,预计年月底前可完工。

高标准农田建设汇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程治理探讨

引言: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情况,非凡是1999年以来桦川县出现的大面积干旱,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治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难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桦川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且工程形式多样,管护好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是保障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一、桦川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浇灌和旱田节水灌溉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1、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某小型灌区,在没有专家认证前,乡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灌溉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浇灌,丰水期,水泛成害;

2、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治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如某乡田间浇灌渠道工程,属于农业开发项目,县政府负责治理,但没有配备专职治理人员,造成工程完成60%~70%,停工一年多也无人过问,该渠道内80%沉积大量淤泥;

3、治理粗放,建设标准低。前几年桦川县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治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县部分农业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治理,建成不到一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4、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治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某乡群众集资兴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队伍不规范,监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前期存在着质量问题,致使建设进度缓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治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治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治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治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1、建立治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治理水平

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治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治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2、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

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桦川县近两年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编制《桦川县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此,要求地方,如乡镇、村一级在拟建五万元以上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如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乡水管站报县水务局,县水务局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3、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标办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入证的三家以上企业或单位,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规范施工治理,明确工程投资,遏制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签定公证合同方可进入施工程序。

4、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治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以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非凡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治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5、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

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县水务局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治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年内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实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非凡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严厉打击,决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