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教学效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36-01

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使他们在参与中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新课改要求把教堂变为学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点往往表现得兴致勃勃,他们体验着思考的喜悦,获得知识的满足,发现真理的惊讶。由于老师给他们带来的欢乐,他们也更加喜欢老师,从而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促成教育活动的良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帮助下,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借助作用于视觉、听觉、肤觉等感官的图画、音乐、动作等,再现教材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语文课文中的某一角色,经历情感的体验,产生深切的感受,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还可以运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描述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保持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竞争中体现自我价值,更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真诚地为学生服务,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二、教师提高语文专业素养

良好的语文专业素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备条件。高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理论素养”。只有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老师才能适应现在教学工作的需要。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首先要努力夯实本学科的知识面,充实自己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当成为语文的一部分。一些学校学生之所以反感语文,还在于个别语文教师知识贫乏,学识干瘪,授课拘泥于教材,文学底蕴不厚,人云亦云,教学缺乏深度和厚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老师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才有可能上好一堂语文课。比如,语文教师需要掌握常用的古汉语、现代汉语知识,并加强文学名著的阅读,扩大自己的“内容”,这些语文知识的储备必将带来让老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同时,教师还要加强自己说、读、写能力的锻炼。语文教师要懂得语言的奥妙,还要具备欣赏语言,熟练驾驭语言的能力,让自己的语言具有文学的魅力,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需要锻炼一副好口才。语文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呈现知识,主要来自于语言表达,这需要老师经常动口。无论讲解也好,朗读也罢,都应该成为语文教师吸引学生的亮点。另外,语文教师写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对于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教师一定要抓住这块阵地,最好自己动手和学生一起习作,相信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练习写作的兴趣。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要调整心态,在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道路上,有的放矢、按部就班,相信经过努力,一个具备了良好语文素养的语文教师一定可以成为学生百读不厌、书香四溢的大书。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教学

一、中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分析

中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生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学习兴趣不浓厚,态度不端正,行为比较散漫。文化课基础较差,特别是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出现上述现象,笔者认为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偏科现象严重,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时就出现偏科情况;二是对学科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在大多数学生观念里,大家都认为中职院校就是学技能的,只要技能过硬,语文教学无关轻重;三是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人偏科,不喜欢学习语文,就是因为对语文这门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一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与日常观察,发现中职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一些教师年龄偏小,资历有待提升,经验有待丰富。种种原因导致了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升。教学经验的缺乏,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单一,不能把语文教学与所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与态度不满意,但是又经常把这些问题摆在比较次要的位置,虽有要求,却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和培养学生,也没有把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作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三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待提高。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曾说过:“一个多读书的人,其视野必然开阔,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着。”也就是说,多读书,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而且还能使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执着的追求。可见阅读在日常学习中的重要性。而现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很多学生课外都和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联系密切,很少主动去和书本打交道。有些学生迫于老师或者家长的要求,心不甘情不愿地拿起书本,有的甚至为了交差而抄写作业,达不到任何读书的目的。

四是在平常的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选用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磨灭。

五是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设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没有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进行合理的安排,而是以为目标越多越好,唯恐有遗漏和疏忽的地方。其结果却适得其反,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与困难。

六是现有的中职语文教材吸收了近年来教育界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技工教育的实际需要及趋势,为教学安排了更为丰富的语文内容。但是在技工院校中,语文课多以考查课的形式出现,学校安排的课时又较少,以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能很好地去开展语文教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方法

1.良好学习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养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多读、多写、多说。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兴趣。具体来说,就是要开展养成教育,对学生的书写、听课、笔记、阅读、写作等学习品质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引导。

养成教育的实施比直接给他们传授知识和方法更为重要。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积累,积累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只要我们从点滴做起,积累基础知识,积累写作经验,积累学习成果,我们就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笔者认为,良好的书写习惯应该作为重点工作来培养,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认识生活,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情感,积累相关素材。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说法,不正说明了阅读的价值吗?作为教师,要想法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求;注重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和方法的指导,把生活感受和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变成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血液。[1] 学生只有养成了这些习惯,教学质量的提升才会事半功倍。

2.养成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的习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笔者在没成为教师之前经常听见别人说老师上课之前必须备课,当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等到自己成为一名教师之后,才明白课前备课的重要性。

上课之前教师都会根据所教专业、所在班级合理安排自己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安排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必须周密地思考自己所讲的知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怎样的印象,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难以理解一些知识,面对这种情况时教师就需要“思路点拨”,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启发学生,积极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答案。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但是课后总结,即“课后反思”也非常重要。课后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和重要途径。通过课后反思,教师才能逐步提高自我监控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水平。所以说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非得在“课后反思”上下功夫不可。

3.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中招考试不理想或者高中时期辍学的孩子,这就造成了他们出现内心自卑、无上进心、心理素质较差等问题。在这个时候若教育不当,就容易让他们误入歧途。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师本人和作家作品两个方面来实现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认为职业院校没有大学好,没有大学生有前途,他们缺乏自信心,对前途深感迷茫。因此,在讲授李白的《行路难》的时候,可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及面对未来时那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来说就是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就业水平做好铺垫。因此,中职语文教学既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又要从学生的特点与社会需要出发,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更多种恰当的方法,从各个方面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发现语文教育的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应把语文教学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将来适应市场人才竞争需求,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3]

参考文献:

[1]彭 莉.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4).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写作;体验式教学;阅读

一、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内涵

通常来说,体验式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体的情境,而这些情境往往是和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在课堂中所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在初中语文写作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探索新的事物,勇于思考,善于动手操作。在写作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写作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写作内容,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2.善于合作,在合作中体验学习乐趣

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育学生,即教书育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交流、去合作,共同找到写作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生活的角度入手理解写作内容,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要参与社会生活,熟悉生活环境,丰富生活阅历

写作水平和学生实践活动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只有不断参与社会实践,才会有更多的生活阅历,这对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是有利而无害的,而且丰富的阅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中的理论知识。

4.积极进行阅读,扩充自己的知识内存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生的知识储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不断进行阅读,并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去阅读,扩充自己的知识内存,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生活素材,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体验式教学是科学的,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知识的规律,它是将学生的知识和经历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生活过程中理解并应用知识,尤其是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这样的方法必将推动我们的教育飞速发展,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阅读能力 兴趣 激发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6-0081-02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阅读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手段,阅读能够开阔视野,使知识更具体、更充实,为理解新问题提供依据。有人说:“语文教学中阅读就是一切。”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阅读能力是一种感知、吸收、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一 培养兴趣,激发阅读的内驱力

“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所以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享受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1.巧妙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学与人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材多为以文叙事、以文抒情、以文状物等,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可以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分组朗读等,把静止的文字形象化,使文字所写的生活现象活跃在课堂上,体现在学生的身上。这样通过把握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课堂情境,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升华。此外,教师可以把某些表面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置于适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富有趣味的教学环境中,如为了修改病句,教师可以在板报中设计一个“病句医院”专栏,把学生易出现的病句用彩色粉笔写在专栏内,作为“病人”。让学生自愿报名当“医生”,给病句“治病”,并找出“病因”,对难辨的病句,还鼓励“医生”们“会诊”。这样“治愈”一个“病人”就消灭了一个病句,而且“家喻户晓”,根治能力强,“毛病”“不易复发”。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积极投入,思维活跃,既提高了学习效果,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材具有生动的特点、富有艺术魅力。教师要利用学科特点把握学生的心理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如引人入胜的讲述、扣人心弦的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要随机指导、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氛围。

3.在成功的体验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精心备课,不拘泥于教师用书、标准答案,对学生的成功和进步要善于发现并及时肯定,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乐趣;优秀的教师总是精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都有答对的机会,不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落伍者”。而不是一味的“敲警钟”,施加精神压力。

4.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络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要克服孤立地讲授新知识,要善于深刻地把握教材,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如识字教学中以基本字代合体字、形近字比较、同音字归类等,句子成分的分析与扩句、缩句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进行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5.利用迁移规律培养学生的兴趣

迁移可用于动机的培养,也可以用于兴趣的培养,如句子的仿写,作文片段的仿写、续写,请假条的书写,课外活动中板报的编辑等,都可以使他们逐渐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 在教学中潜移默化,依托教材,授之以渔

1.整体把握,巧用信息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阅读课文后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的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注意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2.确定区域,圈点批注

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课后思考题目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内容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养成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3.抓住关键词句

离开了原材料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问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问题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三 挖掘语境,联系上下文

在阅读中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多数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但迁移能力较弱,特别是对有关字、词、句的语境义以及作用之类的题目感到为难。这就需要在挖掘语境,也就是在联系上文这个细节中下工夫。

1.字不离词

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时,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道听途说”中的“道”,指道路;“志同道合”中的“道”,指道理。“和盘托出”中的“和”,指全部;“和风细雨”中的“和”指宜人的东西。

2.词不离句

在综合阅读中,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主要是一词多义现象。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他收到远方朋友的一封信”中的“封”是作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密密层层的树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中的“封”是封闭的意思,表示枝叶繁多。再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见教”,称“岳父见教的是”。在文言文中更是常见的。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

也即,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位置。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不知所云。

4.段不离文

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有偏差。

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授之行之可效的技巧,那么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将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参考文献

高中提高语文的方法范文第5篇

口语交际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对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组织构思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由于寻找素材难,教学方法不多等因素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新的更多的方法技巧。俗话说得好“脚是江湖,嘴是路”,只要靠着一张嘴和两条腿就可以走遍天下。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需要运用交流而开展社会活动的口语社会,初中语文承担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最终的高度。在九年的义务教育时间里,由于小学生知识量不够丰富,组织构思能力不够强,而初中学生却正处于语言感知能力强,口语表达能力好的黄金时间,因此,初中阶段开展口语交际教学是最好的时间段。那么,要能更好地提高初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需要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呢?

一、积极做好胆量仪态的训练

胆量、仪态对口语的表达效果有直接影响。很多的学生心理素质不是太好,只要一讲上台,心理就开始莫名地紧张,会出现脸红冒汗等现象,甚至有的头脑一片空白,不知无措。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进行胆量和仪态的训练。初中语文教学中,多留出时间来,让学生多上台,上台前给予鼓励,结束后给予肯定,并共同查找问题,次数多了,学生自然就有了胆量,仪态也就好了。

二、积极做好情境创设的训练

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孟母三迁教子、断织教子就是两个典型的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学生实际情况,创设适当的情境,营造口语表达的氛围,帮助激发学生情感和思维,让学生从敢于表达、勇于表达变为渴望表达。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在良好的教学条件,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创设让学生想说的口语表达环境,让学生不自觉地深入到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交流表达的欲望,从而主动与同学、教师开展口语交流。

三、积极做好心理障碍破除的训练?

在初中语文交际教学中要破除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如懒惰、自卑、胆怯等心理。而自卑是初中学生最大的一个心理障碍。有些学生怕回答问题,怕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往往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或怕其他人说自己“爱出风头”。中国人一向有“枪打出头鸟”的恶习。这种恶习也在纯洁的学堂中盛行,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的悲哀。一个民族没有人敢出头,就有许多发明创造、新思想在沉默中灭亡,这个民族也将在沉默中衰败。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有一个奇怪但又很常见的现象:同样是叫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小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回答;初中生寥寥数人主动举手;高中生都深深埋头学习,无人举手,老师只能点名抽学生回答了。老师的思维习惯不变,学生的思维习惯要变就很难。笔者认为要使口语交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好贯彻激励的原则。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能语言组织不流畅,所答非标准答案,老师都不该指责训斥,而是要从中找到其优点,加以鼓励。有的学生的观点可能不符合教材答案但有独到的见解,要适当鼓励,以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能力。老师没有权力扼杀学生的思想,有的学生思想有点偏激,老师只能引导。同时要教导学生不要迷信权威。青年学生必须有敢说、敢想的勇气,要有志气,有抱负,破除迷信,大胆地向权威挑战。因为任何权威都是有时代性的,都不是永久的。只有超越了权威,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特别是在语文学科,其主观性很强。有的问题的答案并无定论,有的老师对答案要求过死,将出题人给的参考答案定为标准答案或唯一答案,长此下去就会使学生的思想僵化,失去自主思想形成习惯性思维。习惯性思维是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表现在学习上就是学习动机、态度、方法、策略等方面长期形成的固定模式和习惯。习惯性思维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要克服不好的习惯性思维就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努力突破现成模式,特别是当思维处于山穷水尽的地步时,要跳出原有模式。

四、积极做好运用恰当态势语的训练

人们在交际中仅用纯语言来表达是不够的,还要靠态势语来辅助。这也是学生口语交际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在口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还应该在面部表情、手势和姿态等方面加以强化,以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效果。在训练时要给学生说明态势语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面部表情、手势、讲话的姿态等方面注意。同时要将这几个方面进行系统训练,才能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的效果。通过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做到一皱眉,一举手,一投足都能恰到好处地传情达意。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多种途径,但仅仅依靠在语文课堂教学和限于教学计划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不是简单的说话,而是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展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细节,留心观察,并积极参与社会的各种交际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