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德育 方法

高中语文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而且还要进行德育教育。但语文课毕竟有自身的特点,不能等同于政治课和班会课,直接单纯地进行德育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呢?下面,笔者做一下初探。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在教授李密的《陈情表》时就强调文中蕴涵的赤子的哀哀孝心;教授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时就注意让学生体会文中流露的至亲至爱之情;教授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时注意阐发文中表现出来的至情至性,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然后发掘自身不足,再加以改正,最终实现对广大学生的无形教益。

还通过学习《游褒禅山记》,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以及对当今改革开放时代的借鉴意义;学习屈原的《离骚》要使学生在诗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那洋溢的爱国热情;学习《蜀道难》,要让学生感受到李白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峥嵘挺立的人格尊严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一个语文教师若能经常坚持挖掘语文教学中这样的德育启发点,这对学生一定会起到很好的德育熏陶作用。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作文教学时,我通过反复斟酌,决定选择与高中生思想实际紧密相关的三个题目《中学生打工利弊谈》、《谈男女生的交往》、《上网利多?弊多?》来大做文章:第一步,先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明辨是非,提炼出旗帜鲜明的、正确的中心论点。通过此步教学,同学们初步形成了如下观点:1、中学生可以利用假日适当打工;2、中学阶段男女生交往,只限于纯洁的友谊;3、平时上网弊大于利,但可在假期适当上上学习网,且不可过度伤身。可见,通过讨论,学生的认识提高了,是非明确了。第二步,要求学生找论据,既要从身边找,又要从报纸等新闻媒体上找;既要找正面论据,又要找反面论据,而且必须找到反面论据。然后,要求同学们把各自找到的论据进行交流。交流时,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使大家深受教育,特别是有学生长时间上网而猝死网吧的事例,还有黑网吧因失火而使一些中学生葬身火海的事例,给同学们的心灵以及大的震憾。第三步,再点拨议论文的写作技巧,这时,一切已水到渠成,学生自然心领神会,写出的议论文观点鲜明、正确,论证严密、充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便于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德育熏陶。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后来,我用同样的方法对《中学生该不该看武侠小说》、《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两个作文题进行教学,同样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

第三,利用家庭作业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项脊轩志》时,我引进朱自清的《背影》,比较分析了两文饱含深情的细节和生活场面以后,布置作业:周末回家在父母不觉察的情况下观察他们半个小时,注意一些细节和言语,写一段文字。结果大部分学生的文字都充满了真情实感,不再是无病了。这时再趁热打铁,设置争鸣题:焦母真的可恨吗?假如你与父母有了矛盾怎么办?有了前面的分析和观察作基础,学生大多能认识到焦母的做法也是一种爱,只不过是荒唐、愚昧、错误的爱。但这是她自身不能认识的,根源在于那个社会的观念对她的影响。在谈到自己与父母时,许多学生表示先从父母的角度想一想,再想想自己,要理解父母,不能敌视,更不能有一些伤感情甚至不理智的做法。

第四,通过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第二课堂活动是整个语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融入德育内容,深化素质教育,也是语文这门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且行之有效的途径。

在教学鲁迅小说《药》时,为了使学生深入领会上世纪初中国国民的不觉悟以及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同时也感悟一下鲁迅先生那为国为民而不断思索的拳拳爱国之心,学习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不失时机地布置了第二课堂活动:请同学们把《药》改编排练成话剧。之后,我一直关注着同学们这一活动的发展动向,不时地指导他们如何把握华老栓愚昧麻木的内心世界、刽子手杀害革命者的凶残、革命者夏瑜没有充分发动民众的悲哀,要求他们要充分理解鲁迅先生对这种革命悲剧的痛心思考,告诉他们只有深刻把握这些内容,才是改编和排练成功的关键。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人物和作品主旨,我还让学生观看了电影《药》。这样,学生在语文第二课堂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革命历史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当然,第二课堂活动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只需准确把握时机,巧启发,妙诱导,在开发学生智力,掌握语文基本知识的同时,有机地渗透德育内容。

第五,在言传身教中进行德育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 德育工作

一、首先正确把握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文因道存,道以文显”,语文教学内容是言语作品,在言语作品中,思想内容决定语文形式,语文形式表现思想内容,文和道密不可分。德育因素在学科中很少是显露的、直接的,往往借助于文学形式间接地表现出来。德育因素寄寓于描述的故事情节、刻画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观事实等具体的艺术性、形象性的文学内容之中。

就教学内容文体而言,语文教材的三大常用文体中,记叙文、议论文及说明文都具有思想性,都能在德育方面发挥影响。并且语文作为表情达意的信息载体,它又是涉及到思想感情的一切领域的,负载着一定社会理想、政治信念、阶级观点、人生哲学、道德情操等等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德育成份,并且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训练中也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的教育。

二、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方法与艺术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在教学中要主次分明,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因此德育教育在渗透中要讲究艺术性和操作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

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在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受到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深刻的体会。

例如:讲解鲁迅小说《〈呐喊〉自序》一文时,有些学生对于“日本人惩戒为俄国做事的中国侦探”这一羞耻的场面无动于衷,认为不值得一提,我在向学生讲解当时背景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朗读本段内容,在朗读中体会当时看客们的麻木,借此教育学生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是由她的人民素质和经济基础决定的,进而教育学生要想使我们的祖国富强,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地位,必须现在就努力学习,将来好为祖国强大做贡献。

再如:在讲解《师说》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理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让学生理解教师的含义,体会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师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思想基础。这就是语文德育与智育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说明语文学科的德育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进行,要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这种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远远超出了课文语言文字本身。

(二)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意志、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

例如:针对有些学生沉迷于某些谈情说爱、情意绵绵的情节,便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有关文艺理论的书籍,引导学生了解任何作品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离不开时代特点的,并且教育学生在阅读文艺作品时不能片面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三)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在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

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民族文化;爱国教育;高尚品格

一、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汉字之美

汉字积淀着我们祖先的睿智、文化与精神,给学生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就是继承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提到“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些对语言文字的关注,是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落脚点。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运用,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表达语言输出环境,激发学生言语表达的兴趣,教授言语表达方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习得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

2.引导学生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体会词语的作用,学生才能发现语言文字的表达奥妙。

3.在学生懂得语言文字的妙用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开展造句或小练笔等实现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方法。

二、利用教材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的永恒主题,语文学科蕴含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如,在教学《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人民那种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的气势,当学生为之震撼时,再启发引导学生:今天,人民生活幸福,祖国繁荣富强,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巨人的雄姿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可是,我们怎能忘记那过去的一页,为了中国的解放,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对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成长在和平环境中的新一代人,无疑是一次战争的洗礼。又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寄托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那么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又该如何对待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呢?给学生以启发,教育学生爱国并不空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就是爱国的行动。

三、活用写作教学,培养高尚品格

写作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教师如能在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的过程中,适当地点拨、渗透德育,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其作文的同时,更要注重指导其做人。要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的意识和能力。须知,只有人的思想修养提高了,他写出的文章才能远离低俗、拒绝丑恶,进而走向崇高,渐渐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品即人品。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人品,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必须具备敏锐的嗅觉,善于开掘和利用各种德育资源,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引导,鼓励学生“事事留心,处处在意,做生活的有心人”。深入挖掘,学会“小题大做”。郁达夫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粒沙”“半瓣花”确实小得不能再小了,但这“小”中却能“见世界”“说人情”;朱自清的《背影》取材并不“高大”却令人潸然;鲁迅通过《风筝》中一些平凡的小事进行自我剖析与反省,这些足以提示我们的学生:面对大千世界不能采取浮光掠影的态度,要学会“小题大做”,要从身边琐事体味市井百态,去关注社会,去感悟人生。

四、开展课外活动,进行德育熏陶

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语文课外活动的类型多种多样,例如举办文艺作品欣赏会、故事会、辩论会等,这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很受学生欢迎。

总之,语文学科是集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只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创新路径,渗透德育,并恰如其分地把二者结合起来,努力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那么学校的德育工作一定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第4篇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关 键 词】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6-0144-02

中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深挖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进而实施德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涵特征

德育渗透就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所学的知识内容和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一种思想道德品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水平。德育渗透的实质就是寓德于学科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同步发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和教学内容,借助于各种教学载体和教学平台,形成一定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从而实现德育润物细无声的功能。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具有渐进性、持久性、隐蔽性、主动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因此,在学科教学中要寓教于无形的德育渗透中,从而实现德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教材中的知识和所蕴含的思想充分联系和结合,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文化的熏陶,通过语文教材、创设教学情景、语文综合训练、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无形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1. 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道德素养。而当前有些学校和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常常出现注重知识技能教学而忽视学生德育的现象,这与素质教育目标相背离,严重影响了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德育渗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素质教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把德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思想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逐步顺应新课改发展的需要。

3. 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需求。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其自制力又较差,对于一些事情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想道德的影响,常常会走向人生歧途。因此,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内容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典范,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

三、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德育渗透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利于提升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在新课改形势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采取有效策略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1. 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语文教师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者,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语文教师本身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一定的感染力。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教育,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举止,不断提升自身魅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折服学生,使学生愿意模仿教师的行为,听从教师的教诲,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行。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学习有关理论知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对于学生取得的进步要及时进行表扬,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熏陶。

2. 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佳阵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是语文教师开展寓德于教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精华,包含着优秀的思想道德,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好素材。学生在阅读这些内容的时候,就是接受德育的过程,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不断激发学生积极追求真善美,对社会生活中的假丑恶进行大力批判,从而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语文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语文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人格,从而不断增强语文的德育功能。

3. 创设教学情境实施德育渗透。创设教学情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空洞的说教式德育很难产生良好的效果,无法实现以情动人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特定的教学氛围,给学生真实的、切身的感受,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并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渗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积极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进行德育渗透,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而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等诸多优势,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从而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渗透,实现陶冶中小学生情操的重要目的,使德育渗透产生最佳效果。

4. 语文综合训练中实施德育渗透。语文综合训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方式。语文综合训练主要包括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教师要注意在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各个环节中渗透德育,使学生的道德水准不断提高,不断增强德育渗透的效果。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在朗读教学中渗透德育,让学生通过整体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深藏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阅读教学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反复仔细地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到作者和作品人物思想情感的熏陶。此外,教师要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写作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身边一些事情中往往蕴藏着深刻的社会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作为素材进行作文创作,通过写作发现生活中一些事情的本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实施德育渗透。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因此,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演讲比赛、评析会、作文比赛等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活动过程中渗透德育,实现能力培养和德育渗透的有机结合,寓德于语文课外活动中,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有效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在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针对性、全面性和层次性等特征。同时,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要充满正能量,要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充分发挥语文课外活动的德育功能。

总之,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师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在语文教学的情境创设、综合训练和课外活动中积极进行德育渗透,从而实现春风化雨的德育渗透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10-01.

[2]冯磊.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以安阳市故城中心小学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05-27.

[3]任晓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05-16.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081-01

进行德育渗透是我国中职教育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提升自我道德素养和促进中职学校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1]而中职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别相比,其语文教育更突出德育的内涵。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必须把德育渗透在其语文教育教育过程的始终,努力探寻中职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内容、目标和具体措施,并能够以身作则,发挥楷模作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1完善中职语文教育德育渗透的内容

教学内容是进行相关教育的有效载体和主要依据。为了使中职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所提升,就应该不断完善德育渗透的内容,以此促进语文教学质量向高水平发展。

第一,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自身道德的重要标签。中职语文教师可以根据书本内容并联合现实生活的实际,着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三观"教育,不断引领学生朝着社会所要求的道德素养靠近。

第二,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中丰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明史、近代不屈的抗争史和现代的复兴史,不断使其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对党领导的信任,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进行"四德"教育。所谓"四德"教育,是指中职语文教育要把社会中所倡导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有机地融入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够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只有有效地将"四德"内容进行有机合理的融合,才能使广大中职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业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健康发展。

2明确中职语文教育德育渗透的目标

中职语文教学的德育目标是引领自身学科和其他教学学科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激发教师和学生不断提升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中职语文教学要想真正取得德育渗透的真正的成效,就要树立科学的目标来驾驭语文书本中的基本的思想内容。要知道,中职教师甚至是一切类别的教师今天所做的每一项有益的教育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终极目标而奋斗的。所以,中职语文教师要根据这一总体目标,还要相应地设立一些具体目标,列如可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团队意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注重强化学生情感世界和理性思考,借此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是语文教师明白,只要根据学科教学的规律,采用富有人情味的教育教学方法,我们就能够要促使广大中职在学生热爱真理、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奋勇前进,为美好的未来理想而不懈拼搏。

3探索中职语文教育德育渗透的具体措施

科学的方法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所以,中职语文教育德育渗透要想取得有效的结果,就要不断探索德育渗透的具体措施。

首先,对语文课与德育课要做区别的对待。中职语文课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只是对具体德育课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将德育课代替。要知道,中职语文课有其自身的教学内容、方法和目标,这就有要求教师在中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过程中,对书本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循循引导学生发现和感悟语文书本内容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道德规范。然而,语文课并不能代替德育课,语文课只能是在内容和形式上蕴含着德育部分。有人指出:语文"因其表达的艺术性丰满了德育,增强了文章内容的'含金量';也因为表达的艺术性,语文坚持了自身的品格,养成独立的学科性质,而不是德育的附庸。"[2]所以,语文教学只是具体德育课程的有效补充而非替代,如果语文教学中没有渗透德育内容,那么语文教学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其次,以身作则,强化德育示范作用。俗话讲,"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就是说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生存的本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养,使学生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对语文教师更是如此。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环节过程中要树立表率的形象,以自身的切实行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进而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要态度亲切,举止有度,还要能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以人格的魅力给学生树立良好的"人师"形象;另一方面,在课堂之外,要走近学生生活,与学生进行真诚沟通,做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准确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能够及时发现和排解学生的心理困结,鼓励他们做一个品德高尚、身心和谐的人。

最后,强化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教学。实践是强化认识的重要途径。语文课教学的德育渗透效果要靠实践来检验和强化,反过来,实践活动也是进行中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有效形式。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将语文的课堂教育演化为现实生活教育的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语文教学,使其在学到书本知识的同时获得道德上的启迪。比如,语文教师可以把作文写作课搬到课堂之外甚至是校园之外,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在感受大自然中陶冶性情,开发思维,进而体会生活真知,提升道德素养。当然,写作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等实践教学都是进行中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对学生德育工作有益补充,积极探索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也将成为今后中职语文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当然,将德育渗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各位致力于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仁人志士共同努力,以期迎来中职语文教学和中职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