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念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政治课堂 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 方法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当然,随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的原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

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价值规律》一课时,我受《老汉杀鸡》漫画的启示进行了《蛋市》情境创设,我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结果,“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议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2、时事简评

新课程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的统一,时政教育不仅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互相补充,而是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在对高三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我最喜欢的选修课”调查中发现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时事点评”这门课感兴趣,这使我意识到加强时政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兴趣的重要途径,并且在时政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我结合高三政治课堂教学特点,在每节政治课开始的前五分钟进行“时事简评”,让同学们对近年来发生的时事进行简要评述。

3、组织讨论

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二哲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二、合理组织,及时引导,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

伴随着学生兴趣的提高和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怎么办?学生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要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正确发挥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营造氛围要适度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

2、因势利导要及时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状态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当发现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否则课堂教学效益就会降低,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例如在我前面提到的《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讨论教学中,前15分钟小组讨论时,我就到各个小组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并简要地作了些指导。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36-1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否恰当、妥当则是衡量教学改革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些不良现状表现为: 第一,教师主宰课堂。教师决定课堂教学的一切, 形成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中心,教学讲授以教材为中心,学生学习以接受为中心,教学价值以应试为中心。第二,主客体错位。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教师仍然占着主体地位。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有效教学效果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政治课程学习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就有所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方面,还是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都需要一些具有较高政治素养的学生,这对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文化生活》时,针对国务院的2008年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三个民族节日为国家法定假日这一方案,适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节日,对传统文化加以继承与创新。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里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自然发生则说明教师的教学本身就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基本内涵

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和落脚点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它不在于教师讲了什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什么、学了多少。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分难易繁简,“知无不言”,每一节课自始至终“勤政爱生”,这样的教学就不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进行教学后,学生能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从教学对象看,学生通过反复做题、反复练习,甚至是过度练习来获取知识,这种千锤百炼式的学习方式虽然也能产生一定的“有效”性,但这种学习并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效学习,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低效学习,使得本该充满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变成“不公平交易”和“强买强卖”的过程。

三、政治课堂要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措施

传统的学习方式割裂了学习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关系,过分甚至仅仅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结果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厌学逃学等不良后果。真正的有效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并以所学的知识原理为工具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它要求学生在向老师“拿来”的过程中自己要有所“生成”。

1.教师对教材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把握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先准备一桶水。也就是说,我们政治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认真设计出教学过程和教学详案和简案,并设置教学手段,选择教学方法。没有精心的准备,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精心的准备,先进的教育理论就没有了实践的场所。

2.恰当有效地运用讨论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交流与合作,让学生探究有关思维活动和行为表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获得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讨论法不失为适应新课改要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交流为主要形式。

3.积极实施主题探究活动

通过主题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从自己的周边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通过主题探究活动,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

4.充分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是贯穿整个课堂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无疑也是这样的。因此,提问在我们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的提问能力,所问问题的质量都会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活动的展开,进而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1)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2)提问应具有层次和梯度,逻辑严密。教师在突破重点、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层次推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教师若能重视课上的有效提问,善加指点,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新课程理念呼唤开放性教学,当前,开放性的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关系到未来祖国的兴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呼唤开放性教学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作为标准制定的,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规律和国际形势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符合时代特征的劳动者的教育目标所制定的对高中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性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经过科学论证的,符合当代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求,其内容最具有科学性。开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按照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来实施课堂教学,组织教学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要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基本精神,以本咬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新标的基本理念,表达课程改革的基本追求,反映高中阶段教育的特点,体现德育课程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决定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为出发点,具有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面掌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和成为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坚持马列主义基本观点与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注重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二、思想政治课开放性教学的基本策略、开放师生关系。

    “人本化”教学理念与以往那种教师走在学生的后面,手里拿着一根无形的鞭子-一分数,驱赶学生往前走的传统的“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是截然不同的。它适应了新时期的教学需要,为新课程改革幼苗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特别是对处于人文与社会领域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起了根本保证作用。

    罗杰斯认为:“人具有非常优异的先天‘潜能’,教育无需也不应该用指导性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什么,这样会压抑‘潜能’的自然实现,适得其反。.教育要为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使之能在‘内驱力’的本能驱动下自动地形成,充分地形成。”.要形成这种“宽松、和睦的心理环境”,就需要立足于“人本化”教学理念,调整教与学两主体之间的关系,树立一种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其中,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日共同发展、新的学观就足把学生吞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正在发展成长中的人。它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树立生本意识,学生个性意识。

    2、开放教学过程。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引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源泉,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通常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从而导致学生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受到压抑,能力也得不到较快的发展。为了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想方设法创设“融洽”的问题情境,激起矛盾,促使他们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动力,是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关注的。

    3、开放教学内容。

    《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一”这一要求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用生活的眼光看政治,用政治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政治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政治的有趣和有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面向生活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搭设一个生活的“舞台”,让学生有操作实践的机会,从而使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性材料,实现知识的学有听用。

    4、开放反馈评价。

    著名的心理学家多伊奇认为:“合作是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协同行为”。政治课堂是一个微型的“联合体”,是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交流政治思想的场所。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多数都是像一个发射塔,而学生就像接收知识“讯号”的接收站。他们极少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于是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创新思维也就谈不上什么发展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多角度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使每一位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成功,在逆境探索中体验交流的乐趣,拥有主动参与的丰富而真实的经历。

    5、开放教学关系。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实现这一理念,必须建立一种和浩、平等的帅关系,使学生“亲其帅,信其道”教师要学位学生,即善用“赏识教育”一一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教师只有民主、平等、科学地对待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才能自由地和谐地主动地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才有可能。

    三、实施思想政治课的开放性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开放性教学是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政治课的传统教学是一种封闭式、保守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但与素质教育相对立,同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相适应,其存在的主要弊端是:(1)“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这样的课堂教学给学生可自我支配的时间很少,空间太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利被“剥夺”,根本谈不上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在教学方法上实行单一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书本知识,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抑制了学生的爱好、兴趣和个性特长的发展。(3)右教学于段下,多数教师仍停留在凭借根粉笔、一块黑板当教具、·张嘴巴讲到底的“满堂灌”、缺乏付现代教学技术的认,掌握和使用,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枯燥乏味,感受不到学习的丰富意义和价值。

2 思想、政治课的开放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既是一种综合素质教育,又是一种创新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知识经济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那种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还抑制了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因此,面对挑战,思想政治课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实行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3、思想政治课的开放性教学是未来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人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中学生必须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才能学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很显然,新世纪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不会学习的状况有着深切的认识,早就提出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还有的教育家指出,如果传统教育约用80%的时间来传授知识,用20%的时间来获得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话,那么现在应从根本改变这个比例,这个比例应倒过来。的确,在知识和信息的产生和变化日益快速的现代社会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独立地获得知识,改变那种让学生跟在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了。教给’f:生的学习方法.优如配给他们一把多功能的钥匙,知识的宝库和科学的大门,使其终生受益占人云:“授人以鱼,可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因此,摆在我们政治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实行开放性教学,为学生开辟新的学习方式,提供吸纳新知识、新信息的多渠道和广阔空间,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四、对开放性教学的思考

    1、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改革首先要从观念人手,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开放性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封闭、落后的教学模式,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育思想和陈旧的教育观念没有根本转变。《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由此可见,我们只有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冲破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建立开放、多元、民主和谐的教育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飞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启动多年,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应努力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优化的课堂结构和富有可操作性的崭新的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三种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讨论为主线的探究教学模式、以场景再现为依托的情境教学模式、以平等交往为前提的互动教学模式。

引人注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已经启动,并且已在部分省份展开,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五大基本理念,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这五大理念,归纳起来就是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时代特征鲜明、思想性极强的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理应站在课改的前列,从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做起,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作出战略性规划。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应努力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优化课堂结构和富有可操作性的崭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那么,如何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呢?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一、探究教学模式

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的新高中课程计划出现了“探究性学习”这一概念,要求通过探究型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探究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以问题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点和延伸。以问促思,以思促疑,以疑促学,以学促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交流学习,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发展。

2.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促进者。而学生也由知识的被动建构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内驱力的作用下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

探究教学模式共有五个基本教学环节,即设置情境,确定主题,自主发现,合作探究,总结升华。上述教学模式体现了“活动—体验—表现”三个要素,即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探究过程,领悟探究方法;并在探究活动全过程中充分展现和发展自己的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适应性。如笔者在《商品的价值量》教学时,出示了三幅漫画:漫画一,拿破仑用银碗宴请宾客,而自己用铝碗;漫画二,沙皇奖给门捷列夫一只铝杯;漫画三,第28届奥运冠军刘翔高举金牌。在出示漫画时,用故事的形式加以叙述,通过生动形象的漫画,调动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迅速进人学习情景。再从漫画情景中唤起学生注意:漫画涉及哪些东西?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研究谁与谁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回答,引出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等概念,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在学生初步建立了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概念后,进而设问价值量的大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生独立探究后,教师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遗留的问题和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相互交换,发表见解,使同学形成一种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治学作风。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后,教师及时汇总学生的探究情况,让学生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提出在探究中发现的问题。

教学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或由合作探究发现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

探究课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怎样设计恰到好处的探究性提问。二是如何进行探究性讨论。讨论的问题首先要具有开放性;其次,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为主要目的;再次,要重视小组合作,强调学生整体参与。

二、情境教学模式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情境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模式以场景再现作依托,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受到学习的鼓舞,享受到学习的决乐。

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础上,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可以用不同的手段来创设情境。常见的有:激情表演法、媒体展示法、语言描绘法、悬念引导法等。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使学习水到渠成。

三、互动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互动教学模式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发生在师生双方间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从形式上看,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个人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小组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师师互动等;从内容上看,有情感上的互动、智力上的互动、思维上的互动、认知上的互动等。

“师生互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的习惯,这样才能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才能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趣引“动”。以趣味引发学生互动兴趣,即用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如寓言、典故、幽默、漫画、时政材料等,把他们带人课堂知识的学习中,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浅显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以问激“动”。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可采用问题来激发互动,需要注意的是问题应由师生双方交替提出,若问题仅由教师提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互动”。例如,在“一国两制”的教学中,分析时,教师可提出有关台湾的历史方面的问题展开互动交流,并一起分析台湾的现状,剖析“”的实质和危害性,使大部分学生对此问题都达成共识。

以情乐“动”,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乐于参与互动。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主要是引发学习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始至终和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鼓励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发展创造能力。问题情景应源于现实生活,紧扣教材,短小精悍,且有启发思维、激发兴趣等功能。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理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概念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9―0178―03

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两个含义接近、联系紧密的概念,在我国高校教育理论及实践中,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两个概念的理解很不一致,两者有时相互交叉、相互涵盖,有时甚至一种内涵有两种表述。在《实践论》中指出,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由此可见只有对概念的含义、来源及相近概念的区别有明晰的认识,才能准确把握整个事物的本质。明确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厘清它与相近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逻辑起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解读

长期以来,人们对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无法准确辨析,经常混淆使用。尽管在改革开放以后,学术界已经从学理上准确鉴别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概念的关系,但直至今天,仍有很多人对这几个概念使用混乱,甚至相互替代。只有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纲――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一个清楚的理解。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溯源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去教育社会成员,是自古以来各个阶级社会所共有的实践活动。中国自古就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虽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和实践活动古已有之,但并非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我们可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形成和演变历程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概念林立阶段。政治工作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活动进行描述的概念,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给黄埔军校的学员讲授《论军队政治工作》的理论时,就将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在政治工作中,利用政治工作这个概念来阐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为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明确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和任务,我们党开始加强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也开始对政治工作进行翔实地阐述。如1938年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这篇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的重要论著中就明确分析了政治工作的地位、内容和方法。后来伴随着军队政治工作的加强,理论上开始广泛使用“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概念。以后又多次使用“宣传工作”、“政治思想工作”等概念。虽然此时政治工作、政治思想工作、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等概念都已出现,但总体而言,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主要使用的概念还是政治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后,概念的使用开始发生变化,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概念开始应用,1951年,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天,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更加提高了,更加需要加强党的思想领导。1957年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他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在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进行论说的基础上,他在文中逐一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内容、方法问题。这是对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概念的进一步阐述。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分析,还在这篇文章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虽然截至1957年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表述的各个概念都已出现,但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直到1960年,除军队始终统一使用“政治工作”这一概念外,其他各条战线则呈现出交错使用或同时使用“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思想工作”等提法的局面。到1960年,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和统一提法并未形成,处于概念林立混杂使用阶段,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与当时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内涵的把握不清是直接相关的。

第二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统一提法形成阶段。从1960年开始,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标准提法是政治思想工作,此概念与思想政治工作相比更加强调政治教育,侧重于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为避免将政治加以泛化,忽视社会成员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的倾向,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取代政治思想工作,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域较为普遍和统一的提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内涵

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这几个概念,尽管内涵互相交叉重叠,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亦被相互替代使用,但实际其内涵是不同的。笔者对这组概念进行简单分析,这一系列概念中的最高概念是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泛指人类社会实践中有关政治方面的全部实践活动。思想工作则是为提高社会成员思想素质而进行的工作,目的是促使人们树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工作中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政治部分的总和。很多人根据字面意义简单化的推断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内涵,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思想工作加政治工作,其实这种理解扩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

与思想政治工作含义最为接近的概念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虽紧密联系,但也有内涵上的区别,1983年7月,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纲要》指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指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由此可见,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范围要大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的思想政治实践和组织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那么究竟何谓思想政治教育呢?一般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所有阶级社会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健康运转而进行的思想上、政治上和道德上教化人的实践活动,是通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来培养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思想政治观点和行为品格的教育工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普遍性,尽管很多国家不使用甚至公开攻击无产阶级政党实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但实际

上任何国家、任何政党,要想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行都必须开展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不过是在其他教育名目下开展了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已。如美国开展的公民教育,英国开展的宗教教育,实际上执行的就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当然这是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本文指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概念解读

本文所指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研究的是在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下从课程名称、概念内涵和课程设置三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名称演变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在高校中开设了政治课,当时这门课并没有一个标准和统一的名称。如1949年10月8日,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颁布了《华北专科以上学校一九四九年年度公共必修课过渡时期实施暂行办法》,规定了公共必修课开设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包括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包括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史),文、法、教育(师范)学院毕业班学生必修政治经济学。因此,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思想教育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公共必修课就是今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1956年9月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程的规定》中又将政治课称之为政治理论课程,以后又出现过共同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等名称。1995年10月2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意见》中第一次出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标准提法,《意见》指出: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深入进行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的教学改革,根据两年来“两课”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经验,提出如下意见……自此我国高校的政治课便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两课”)的统一名称,并一直沿用到2004年。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也就是中央16号文件,16号文件下发后,“两课”统一改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这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名称由来。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党重大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以及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过了一个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在其历史沿革中有三个至关重要的转折,这就是198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方案、1998“两课”方案和2005思想政治理论课方案的提出和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2006年9月全面实施"05方案”(2005年通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经过调整后,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变为四门,也就是说,目前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具体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四门必修课,同时开设形势与政策课。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概念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在学校中开设的课程,是运用授课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其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增强抵制错误思潮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任何一个概念的演变都必然经由一个从模棱两可到精准透彻的过程,且其演变还会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认识水平的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两个概念的辨析,使它们各自的研究领域更加明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涉及的范围较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化,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纲,正所谓“纲举目张”,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就抓住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当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坚持全员育人的理念,学校、社会和家庭都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但毕竟学生以学为主,因此课堂教学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环节。

[参考文献]

[1]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王勤,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建国以来文稿:第六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5]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李传华,中国思想政治工作全书:上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