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碳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碳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碳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碳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新疆,低碳经济,碳排放,经济发展

一、引言

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尤其是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新疆经济将更是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在当前这个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研究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对于新疆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低碳经济”这个概念,是在2003年英国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首次提出的。低碳经济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持续的重视。

目前,低碳经济已经在欧美掀起了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发达国家已经陆续制定了一些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与制度。

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新疆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耗能型产业结构特征明显,经济增长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问题突出,能源利用率不高,浪费严重,使得新疆经济中碳排放量居高难下。然而新疆生态环境脆弱,但却具有发展新能源得天独厚的条件,且在全国各省份对口支援新疆的条件下。分析新疆经济中的碳排放问题对于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虽然关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已经有很多的文献,并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差异较大。但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碳排放不会脱离人类活动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四个环节。具体到经济发展中就是产业结构的变动、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这三个方面,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新疆经济中的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二、碳排放总量与经济发展理论模型

卢卡斯(1988)的内生增长理论:

,()

其中:是总产值,为物质资本存量,是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比例,是以教育水平衡量的劳动力平均质量,是劳动力数量,定义为人力资本,为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是常数项。

类比卢卡斯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并考虑到经济发展过程不外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阶段,进一步归结,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即: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技术水平,笔者用类比,用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因素代替,用经济增长中的结构因素代替,制度因素代替。

于是关于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模型可建立为:

其中,表示碳排放总量,市场化率表示制度变迁,工业增加值表示产业结构,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代表技术水平。由于研究与实验发展费用具有一定的时滞,模型中取了3年作为研究与实验发展用于实践的周期。这基本就是卢卡斯模型的原型,仅做了几项小的变动。

为了更好的拟合制度因素、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中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笔者将模型进一步扩展为:

其中:为碳排放总量,为工业增加值,为科技资本存量,这里用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代替,为市场化程度,以非国有经济的工业总产值代替,为国内生产总,为人口自然增长率。

三、实证检验

本文采用自1995年到2009年15年的新疆经济发展中的时间序列数据,并根据《新疆统计年鉴》验证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中的制度、技术和结构的关系,这些数据涵盖了新疆经济中15年的基本状况,因此具有一般性。

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新疆经济发展过程中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回归得到工业增加值、研究与试验经费、非国有经济的工业总产值、GDP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对碳排放之间的关系。

图1:碳排放和各影响因素的散点图

由图1可知,碳排放水平和GDP高度正相关,即GDP越大对于碳排放的影响越大,人口自然增长率对于碳排放影响不显著,而科技资本存量(pk)和碳排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在工业增加值和碳排放的关系中工业增加值每上升1%则碳排放增加1.09%,非国有经济在经济中的比重越高则碳排放水平越低。

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组不回归:

.swregEGDP-ngr,pr(0.05)beginwithfullmodel

p=0.9090>=0.0500removingyear

p=0.3687>=0.0500removingngr

Source|SSdfMSNumberofobs=15

-------------+------------------------------F(4,10)=410.46

Model|13.915246543.47881162Prob>F=0.0000

Residual|.08475376810.008475377R-squared=0.9939

-------------+------------------------------AdjR-squared=0.9915

Total|14.0000003141.00000002RootMSE=.09206

------------------------------------------------------------------------------

E|Coef.Std.Err.tP>|t|[95%Conf.Interval]

-------------+----------------------------------------------------------------

GDP|1.091023.23176484.710.001.57461841.607427

pk|-.4116887.1083732-3.800.003-.6531593-.1702182

inv|1.039544.24133224.310.002.50182241.577266

mkt|-.7361574.2973834-2.480.033-1.398769-.0735458

_cons|1.73e-08.02377030.001.000-.0529634.0529635

------------------------------------------------------------------------------

图2:回归模型系数(regressionmodelCoefficientsa)

由图2得出回归模型为:

t4.71-3.84.31-2.84

由模型知影响新疆经济中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为研究与发展经费、非国有经济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和GDP,亦即技术水平和制度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于影响不显著被模型剔除。

技术水平每增加1%则碳排放减少0.412%,非国有经济比重增加1%碳排放减少0.74%,工业增加值每增加1%则碳排放量增加1.04%GDP增长越高碳排放水平越高,GDP对新疆经济中碳排放的影响说明了新疆粗放型经济的结构还没有得以扭转。

下面对影响新疆经济中碳排放的因素进行分析:

图3:能源消费总量和GDP的关系图4:新疆研究与实验经费占全国的比重

由图3看出新疆能源消耗量长期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尤其是2001年以后能源消耗量更是呈加速上升趋势,这和新疆2001年开始济急速发展和能源的加大开发有关,也就是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高能耗的基础之上,但就新疆自身发展而言,依靠能源开发与与能源消耗固然是新疆一个“现成”的优势,但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目标必须依靠培育更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不是一味的依靠高能耗。

由上图4可知新疆科研与教育经费投入长期以来只占到全国的0.3%,这是一个极低的水平。研究与实验经费的偏低或缺失,说明了新疆科技创新水平的不足,科技创新水平的不足,对于新疆经济中的碳排放放有着长期的影响。对此有必要提高新疆经济中科技教育项目的投入。

“十一五”期间,新疆实施推进新型工业化战略目标,新疆新型工业化进入加速推进阶段。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806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预计完成820亿元,比2005年增长112.4%,年均增长16.3%;工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00亿元左右,增长186.5%,年均增长23.4%。但新疆工业增加值主要还是依靠石油、煤炭、化工等来推动,从而也是的其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新疆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严峻。在非公有之经济方面,新疆在市场化改革是应注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产业应加以限制,以减少新疆经济中的碳含量。

四、结论与启示

由上文分析可知,新疆经济发展过程中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科技水平、制度因素、经济增长速度,具体到是新疆经济中就是新疆经济中的技术水平越高碳排放越少,新疆经济发展越是快速碳排放越多,新疆经济中非国有经济成分越高碳排放越高。新疆作为一个高能耗地区,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新疆经济发展的动力。归结可以有如下几点关于新疆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碳排放的政策措施:

第一,提高新疆经济中科学技术含量,推动科技创新是减少新疆经济中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政府行为。由于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且投资周期较长,所以必须由政府主导。具体就是加大对科研教育经费的投入,培养专业的高科技人才和奖励专项发明。

第二,加速新疆的产业结构优化,在第三部分分析中产业结构因素在碳排放上影响显著,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避免重化工业过度发展带来能耗高、物耗高、碳排放高等问题,尤其是新疆,其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对碳的容量较小,于是在新疆我们需要发展高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首先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二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降低GDP的碳强度。

第三,在注重经济增长的同时强调循环经济的发展,新疆经济中GDP的增加对碳排放的增加影响显著,GDP每增加1%碳排放将增加1.09%,这说明新疆的粗放型经济的特征还没有改善,于是新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从传统的线型经济到循环经济的转变,这也是新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四,成立专门机构和完善相关法律,减少碳排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例子,2009年6月26日,美国通过《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旨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英国2008年通过的《气候变化法案》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而建立具有法律约束性长期框架的国家。中国应在相关方面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樊纲、王小鲁、朱桓鹏. 中国经济增长转换和经济增长可持续性[J]. 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2 马艳、严金强. 经济发展方式与低碳经济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 经济纵横,2011年第1期.

3 国家统计局. 历年:《新疆统计年鉴》[M] . 中国统计出版社.

碳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动态效应 影响因素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环境问题,特别是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放所引起的全球变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政府将较2005年GDP碳排放降到40%~50%作为为期10年的发展目标。同时,2015年9月27日国家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领导人工作午餐会强调,中国政府已经将应对气候变化全面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由此可知研究碳排放影响因素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关于工业企业碳排放差异的文献综述

近几年,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加剧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问题,CO2排放加剧的主要贡献能源是化石能源。各行业碳排放量又各异,关于工业企业碳排放差异的分类,吕可文(2012)经过分析河1999~2010年

12年间工业行业碳排放,发现工业直接碳排放逐年增长,并没有出现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脱钩现象。采矿业的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制造业和电力-天然气-水生产和供应业直接碳排放率已经放缓的趋势;王常凯等(2015)利用1991~2012年与电力行业相关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的碳排放情况,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与GDP正向变动,这表明电力行况业碳排放量的减少对经济发展有密切影响;朱俏俏等(2014)分析了两大行业(制造业资源型产业与)与工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得出主要依靠资源发展的产业碳排放量较大,并且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主要使用资源的企业比工业企业碳排放量大对于经济的阻碍作用也较大。

三、关于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外学者已从不同视角采用不同方法分析了碳排放强度及其动因。Greening 等分析了100个OECD国家不同部门的碳排放强度,得出影响碳排放强度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部门碳排放强度较大;Schipper等利用因素分解方法探讨了13个IEA国家9个部门的碳排放强度,并对其下降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Obas和Anthony研究非洲一些国家的碳排放强度,得出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能源结构类型,经济结构,能源强度等等。Bhattacharyya通过研究得出降低能源强度能够降低碳排放强度。Simone运用卡地亚公式比较分析奥地利和捷克两个国家的碳排放强度得能源结构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然而,Nag和Ang等通过研究发现碳排放强度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人均收入。

自我国提出碳减排目标以来,中国的碳排放强度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高度关注,针对碳排放强度的估算、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岳超和谭丹等使用泰尔指数方法分析得出我国碳排放量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中西部;赵泰基于1997~2007年我国碳排放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各省碳排放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东部与沿海地区相对于西部地区碳排放较稀疏。陈诗一通过输入和中国的工业两个38位数行业输出面板数据的分析,认为技术进步,能源和资本是中国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刘清春和孔令辉等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通过建立模型将制造业的碳排放分解为部门结构、产出规模和能源结构等,得出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因素为产出规模,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微乎其微;李建和周慧选用28个省市2001~2008年排放量数据以及三次产业的相关数据研究三次产业与我国各省碳排放量的关系,对碳排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主要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四、结语

当前学者们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减少碳排放量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内学者主要研究的都是单一产业对碳排放的影响,应将研究角度转到研究几个重碳行业碳排放的碳排放严重的原因进行研究并将其进行对比已找出问题。对于在此背景下,我国应该担负一个大国的责任,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第二产业的转型,完善与我国第二产业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从源头解决我国碳排放的问题。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向节能型 、高级化发展,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争取到2020年实现我国碳减排的目标。

(李莱单位为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汉景林单位为吉林省通化市实验中学数学组)

[作者简介:李莱(1993―),女,湖北荆州人,武汉工程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NO:CX2015096(Supportted by Graduate Innovative Fund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O:CX2015096)。]

参考文献

[1] 刘清春,孔令群,安泽扬.中国制造业能源相关的碳排放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2):14-18.

[2] 李健,周慧.中国碳排放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1):7-14.

[3] 范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MDI-PDA分解法[J].中国环境科学,2013(09):1705-1713.

[4] 刘广为,赵涛.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的动态效应分析[J].资源科学,2012

(11):2106-2114.

[5] 吴玉鸣,吕佩蕾.空间效应视角下中国省域碳排放总量的驱动因素分析[J].桂海论丛,2013(01):40-45.

[6] 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

碳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国际经济法;低碳经济;新能源;可持续发展;转变

低碳经济是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工业化时期出现新的经济形态,这种经济模式可以高效的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以及生态能源,并且具有清洁、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的特点。发展低碳经济,其主要是为了能够解决全球出现的气候变暖现象以及自然资源浪费的现象,通过对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对能源的使用机构,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发展低碳经济不但可以有效的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同时也能够促进整个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但是在这期间,也会影响到国际经济法中的一些相关法律制度,并且对国际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国际经济法能够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适当地进行改革,以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

一、低碳经济贸易与国际贸易法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目前,无论是从国际上来看还是从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上来看,都在为缓解全球变暖这一现象不断进行经济体制上的变革,从此也不难得出,生态环境对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政策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衡量低碳经济的标准也越来越多,例如碳足迹、碳标签等等。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法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大潮,也积极地参与到变革的潮流中来。碳标签的对低碳环境的衡量,是一种新型标注形式,它是将所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以及投入使用的这个阶段内,所排出的碳量标注出来。然而,碳足迹则是通过它的大小,来体现产品在整个生产与消费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碳足迹越大说明碳排放量越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大,全球变暖的现象就会越明显,自然,对人们生活的危害也就越严重。

(二)低碳贸易与自由贸易化之间的关系

在国际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的贸易交流应该是自由平等并且没有任何歧视的。但是,受到低碳贸易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国家之间自由贸易往来的进程。碳标签的出现影响了非关税贸易的政策,成为了在贸易之间经济自由往来的障碍。由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在测量碳足迹的技术上还不够成熟,所以,就必须要从发达国家中花费大量的资金去购买测量碳足迹的技术,这样一来,也就失去了成本上的优势。同时,发达国家也在利用各国之间技术上的差异,在用自身高端的科技来压制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正常往来,在破坏国际自由贸易的同时,也充分体现出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上的歧视。

(三)国际贸易法的变革

近年来,国际贸易正在逐渐向低碳贸易、低碳经济的方向发展。在低碳理念与国际贸易自由往来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可以利用国际贸易法来进行调节,但是,在国际贸易法进行调节工作时,也需要自身的不断变革与进步。首先,在制定《京都议定书》以后,明确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时对低碳经济以及循环经济所应该履行的责任。并且,一些发达国家也不能利用各种手段来对高端的环保技术进行垄断,发达国家有义务将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传授给发达国家,实现国家之间共同拥有,并且共同建造低碳环保的经济局势。第二,发达国家应该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低碳经济贸易的标准,给发展中国家留有一些能够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促进国际贸易的整体发展进程,让低碳经济逐渐转变为国际间进行贸易交流的核心。

二、跨国低碳经济投资与国际投资法

跨国的低碳经济贸易可以在向国际上其它国家进行资金投资的时候,利用低碳经济的投资方式,这样的投资方式,无论是在针对本国对外投资还是国外对内投资上,都会达到良好的投资效果。目前,就碳投资的热点话题而言,这种投资方式主要是侧重于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生态能源的保护和一些环保产品的制造。深入研究低碳经济的发展对投资法产生的影响,就拿我国的经济发展而言,随着大量的三资企业加入中国市场,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企业大多都是以产品加工的贸易为主,然而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特点正是重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加之我国是贸易大国,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国家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不惜破坏生态环境。在国际投资法当中,各国的国内立法也被包含在其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严格控制碳排放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也不断地出台各种相应的法律制度以及管理手段。例如,碳排放的交易机制、单独的碳税收取制度以及对一些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企业进行整改,甚至对一些问题严重的企业进行取缔等等。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在实行低碳经济方面就仍需加强,并且改变以往的投资方式以及利用外资发展本国经济的渠道,同时,也要对那些在加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企业在进驻本国市场时提高入驻的标准。其一,禁止发达国家中带有高碳排放量的企业进驻到本国市场,从源头上控制碳污染转移的现象发生。其二,鼓励那些具有清洁环保能源、低碳排放量的企业进驻本国市场。其三,加大自身的科技水平,研发新型环保的低碳能源,与此同时,也要创新思维,多方引进对本国低碳经济有益的外资企业,让它们融入到本国市场的发展中来,并且能够互相交流制造新能源的研发技术以及使用方法,共同努力减轻经济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压力。

在低碳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国际的投资法也在发生着变革。这种经济模式以及理念上的转变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国以往的、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也控制了在进行对外贸易往来时所带来的碳污染,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除此以外,国际投资法的改变,也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绿色、健康,改变了发达国家将碳污染排放到发展中国家的现象。

三、低碳经济对国际税法的影响

在世界经济发生变化,向发展低碳经济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国际税法势必会受到全球经济变化的影响。在发达国家中,它们会为了发展低碳经济,降低对产生化石能源的需求标准,与此同时,也会将国内的碳排放量企业进行重新的分配,把碳排放集中区域的一些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此来减轻国内的碳排放压力。同时,也加强了国家之间工业生产的技术交流,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技术上的支持。在企业转移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一些国际上的税收问题。然而,在国内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针对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例如征税、补贴等等,这些政策会在不同程度上给国内的税收问题带来影响。在国际低碳经济发展中,国际税法也随着这种经济体制的形成,依据生态能源、自然资源、碳排放量等因素制定了碳税率以及纳税种类,并且,一些与之相关的税法内容也依据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做了进一步调整。碳税率通过对一些碳排放量高的企业区提高税率,以此来抑制这些企业的碳排放量,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碳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四、低碳经济对国际金融法的影响

在《京都议定书》中已经规定了为碳排放提供的交易市场体制,分别为国际排放交易、联合机制、清洁发展等。其中国际排放交易主要是指在一些发达国家之间针对碳排放的制定机构要求进行碳经济的发展,实现节能减排。联合机制则是指发达国家之间互相进行技术上的交流或者碳排放量的分担来降低碳排放量。清洁发展,主要针对的是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国家,通过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给予的帮助,来使发展中国家可以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能够完成节能减排的工作,改善整个节能环保工作的流程,改进降低碳排放量的技术。随着低碳经济模式的逐渐形成,在国际金融上对于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金融市场也在发生的转变,各项金融法律体制也在不断地完善中。

当前,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这种经济形式也在逐渐促使国际经济体制向环保、循环经济迈进,金融的投资方向也更加注重于发展低碳排放、清洁新型能源。在投资方向转变的过程中,受到新的经济体制的影响,国际金融无论是从法制上还是从市场上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变化也使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士乐于投资一些低碳环保的企业,银行也发行了一系列的碳经济衍生品,比如碳期货、碳证券、碳基金等。在国际低碳经济的市场当中,银行具有对碳经济信贷资金的约束以及配属的责任,其中碳基金就是整个金融交易中的主体,它承担着一定的金融价值,随着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碳金融与国际金融之间的结合也会越来越密切,这样一来,相应的国际法律也要进一步完善。

碳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 国际经济法 变革

低碳经济是一种后工业化社会出现的经济形态,以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开发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为基本特征。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为了应对环境、能源和气候变化挑战,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是技术创新、提高能效和改善能源结构等[1]。低碳经济不仅涉及气候变化问题,它已渗透到全球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不可避免地对国际经济法律体系的各项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

一、低碳贸易与国际贸易法的变革

1.低碳贸易的发展现状

当前,环境与贸易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为有效缓解气候变化,新的贸易政策工具不断被采用,导致了国际贸易法的变革。碳足迹、碳标签等贸易政策工具对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及国际贸易法带来重大影响。

碳标签作为一种将商品生命周期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标识出来的方法,能直接告知消费者该产品的碳信息,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和厂商和生产决策。碳标签基于对碳足迹的计算,碳足迹又称“碳耗用量”,测定碳足迹,能了解碳排量。产品的碳足迹,可通过计算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再以碳标签的方式告诉消费者。碳耗越多,碳足迹越大,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越大。碳标签通过影响具有环保理念的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实现减排目的。

2.低碳贸易与贸易自由化的冲突

贸易自由化要求各国在贸易往来中采取非歧视待遇。低碳贸易中碳标签的出现,将成为非关税贸易壁垒,影响国际贸易中整个产品的制造与供应链,使得自由化进程放缓。由于许多发达国家设置了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标志要求。未来可能建立的碳标签准入制度,会要求商品显示碳足迹,加注碳标签。发展中国家由于不具有核心的低碳专利技术,无法控制碳足迹测算标准,在国际贸易中会因被迫购买低碳技术而丧失成本优势。

3.国际贸易法的变革趋势

倡导低碳经济、开展低碳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低碳理念与贸易自由化的冲突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法的变革来协调。第一,根据“共同而有区别”原则,发达国家应主动承担二氧化碳的减排义务。在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方面,发达国家不能从独占市场的角度出发,以专利或技术标准的方式垄断先进的环保技术,而应积极向发展中国家转让低碳技术,促使发展中国家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发展中国家减排责任的明确,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规模将受影响。第二,发达国家在涉及低碳贸易的国内立法时,在高碳产品的准入方面应有一个渐进的推进过程,不应以低碳经济为借口阻断贸易自由化进程。第三,通过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国际贸易公约,使得国际贸易逐步向低碳贸易转变,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能从低碳经济的贸易模式中受益。

二、跨国低碳投资与国际投资法的变革

跨国低碳投资是指运用国际投资发展低碳经济,具体包括本国的对外低碳投资和本国接受的外国低碳投资。跨国低碳投资主要流入三个低碳行业,包括可再生能源、循环再利用、与环保技术相关的产品制造等三大领域。

低碳经济的发展对国际投资法产生影响。以我国为例,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中国因为国际制造业的转移产生了大量的隐性碳排放。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大量加工贸易为主的三资企业的进入,加剧了对环境的破环,使我国成为隐含碳排放的净出口国。国际投资法体系首先包括了国内立法,从资本输入国的外国投资法看,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各种措施,大幅提高国内高碳行业的环境成本,比如碳税政策、碳排放交易机制、对高耗能企业的限制与整改等。

三、碳金融与国际金融法的变革

低碳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国际碳金融市场。碳金融市场,主要从事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及相关的各类金融活动。《京都议定书》建立了三个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国家间的“国际排放权交易”,指的是在发达国家间就分配到的减排单位进行买卖;发达国家减排工程项目的“联合执行机制”,指的是在发达国家通过帮助其他发达国家建设减排项目而获得减排单位;发展中国家减排工程项目的“清洁发展机制”,指的是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而获得核准减排单位。

碳排放市场机制下形成的国际碳交易有两类,即基于项目的交易和基于配额的交易。在配额交易市场中,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为主。根据欧盟对《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于2005年1月1日启动。EUETS下,各成员国以国家分配方案(NAP)确定本国的碳排放总量和分配给各个设施的排放权(EUA),如果企业的实际排放量小于分配到的排放许可额,可以销售余额以获利;反之,它必须到市场上购买排放许可额。 2003年成立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也有一定影响力。CCX是一个自愿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并对减排量承担法律约束力的先驱组织和市场交易平台,但在国际市场总成交量中占有比例不高。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发展碳金融,目的在于谋求掌握未来碳交易的全球定价权。

四、碳关税与国际税法的变革

随着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发达国家从国内征收碳税开始,税收的管辖权逐步扩大到具有跨国性质的征税对象,即在国际贸易中对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 以美国的《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为例,该法案要求对中国在内的不采取碳减排行动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同时考虑在时机一旦成熟就提议将“碳关税”纳入国际贸易规则,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贸易壁垒将对国际税法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为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应主动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双边协定关于碳关税的谈判,在世界贸易组织法中增加发达国家保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条款,并通过有约束力的法律规定来确保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的实现。对于世贸组织法中为发达国家推定为绿色贸易壁垒法律依据的软法,应避免在今后的涉及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谈判中出现。

碳排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对外贸易;低碳经济;协同发展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不但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还可以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加速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对外贸易是促进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在全球低碳运动的背景下,对外贸易与低碳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相关理论研究

Wyckoff and Roop①分析了1984-1986年6个最大的OECD国际进口商品内涵碳排放,指出由于进口产品占国内消费的较大比例,所以,国内减排措施的效果可能会削弱。Mongelli and Notarnicola②以产品部门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意大利的隐含碳,验证了“污染天堂”假说以及实践上各国之间容易通融的全球变暖协议和“碳泄漏”之间的组合效应两个理论,从而为制定正确的能源环境和国际贸易政策提供了依据。Wang and Watson③的研究表明,中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速度远远快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速度,导致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净出口。Li and Hewitt④应用Shui and Harriss⑤的计算模型分析了中英贸易产生的碳排放影响,研究表明进口中国商品使得英国国内碳排放总量降低了近11%,但却使得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1.17亿吨。

二、对外贸易对低碳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国外贸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发生作用的,作用的结果有时具有不确定性,而要视其特定历史条件下作用强度与作用方向而定。

1.供给效应

这里的供给效应是指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为了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排放产品的生产,不影响国内市场的供求关系,通过从国外进口国内减少或停止生产的高碳产品,既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同类产品的需求,也实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双重目标。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对外贸易的调节作用,注重进口的供给效应,在保持国内市场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逐步将产业结构的调整向着高效、优化、低碳的目标迈进。对外贸易的供给效应还可以在改变消费观念、引导消费升级方面发挥导向作用,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动力。

2.产业效应

产业效应是以规模经济为基础,通过对外贸易的出口环节,拓展了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使新型产业得以形成并快速发展。任何产业的发展是以市场为导向,对外贸易能够突破国内市场狭隘的制约,开拓更大更广的市场空间,从而刺激和诱导低碳产业的成长与壮大。以欧美日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积极倡导低碳经济,并以低碳技术的发展作为摆脱金融危机的重要支撑。它们率先在国内推行“碳足迹”、“碳标签”等贸易制度,形成了国际贸易的新“门槛”,在客观上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较大冲击。例如,沃尔玛已要求10万家供应商必须完成碳足迹验证,否则视为不合格的供应商,将中止与沃尔玛继续合作的权利。在10万家供应商中,中国的企业为数不少。这一决定已经给我国的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中国企业的“低碳化”经营已迫在眉睫。

3.物流效应

物流效应是指对外贸易的物流活动对低碳经济产生影响。产品从出口国到进口国的指定地点要经过远距离的运输,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耗与排放显然对于发展低碳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通过改进对外贸易物流的方式与路径,可以缓解对外贸易物流对环境的污染。它一般通过三种途径对低碳经济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第一是尽量选择能耗小、排放低的交通工具进行国际贸易运输活动,从而降低能源的消耗与碳的排放。第二是尽量设计和生产轻便、小巧、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包装,减轻对外贸易运输的压力。第三是优化运输路线,在保证国际贸易运输安全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最短的运输距离,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

4.技术效应

发展经济学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积累与技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国家或地区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该国的研发能力(R&D)和对各种可能技术溢出的吸收。中间产品的贸易是对外贸易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通过进口国外先进的低碳产品可以提高一国最终产品的低碳技术含量。贸易伙伴国的R&D活动可以产生新的中间产品,当进口这些中间产品时,进口国企业便可以利用其含有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应的研发成果来提高自身的生产力。此外,国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摸索、了解和吸收国外同行的知识和技术窍门,逐步掌握了生产这些含有先进技术或研发成果的产品,最终使企业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三、低碳经济对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

1.低碳经济影响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

由于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不同,凝聚在贸易产品之中的生产要素的比例存在差异,它决定了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竞争优势的来源与结构。出口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主要使用本国相对充裕的能源,那么这种出口产品就具有价格优势。因为本国相对充裕的能源较之其他国家而言要相对便宜些,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产品的成本就越低,因而越具有价格竞争优势。

例如我国煤炭资源总量远远超过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煤炭生产成本正在并将继续降低,因而出口产品在价格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冲击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

2.低碳经济影响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

首先,在原有的劳动力、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要素之外,又要多出一个碳要素,各国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所拥有的比较优势也会发生重大变化。其次,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各国对碳关税的理解与实施也不尽相同。许多国家特别是近些年来已经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发达国家,以限制碳排放为名征收碳关税则有可能成为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重要借口。再次,随着未来碳排放权交易的日益扩大,碳排放权有可能像劳动力、资本、技术、自然资源等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跨国流动,因此,碳排放权的交易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替代一部分货物贸易,而成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改变着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与贸易方式。

3.低碳经济影响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

围绕发展低碳经济而采取的态度和措施则各有不同,不能排除一些发达国家借“低碳经济”之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因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为各国实施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

四、促进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协同发展的措施

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企业和公民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政府是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主体。“十二五”时期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转变政府职能,因此只有把发展低碳经济和转变政府职能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1.合理设定目标,制定发展规划

编制低碳发展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科学引领和指导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制定低碳发展规划过程中,应当注意规划的目标和发展的路径要与湖北省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相适应。在发展目标制定方面,既要保证实现国家的强制性指标要求,又要利于建立节能减排的市场机制。

2.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下转第10页)(上接第8页)方面:第一,碳生产力指标体系,即单位产出的碳消耗量或单位碳排量的产出量,主要包括每万元GDP的碳排量、冶金、化工、建材等主要产业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第二,碳消费量指标体系,即地区人均碳排量和排放总量;第三,低碳资源使用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零碳资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碳捕获和碳封存能力、单位能源消耗的碳排量等;第四,低碳政策指标体系,具体包括是否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能源效率标准体系等。

3.建立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

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式发展低碳经济所有政策和措施的基础。统计监测是评价的基础,评价的结果是政策和措施实施的依据。2010年2月,为切实保障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提出了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监测分解考核体系。尽管在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方面还存在很多技术性的障碍,但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4.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市场机制

通过强化节能减排指标约束,创造碳排量的交易需求;通过设立较低的强制性指标、鼓励自愿减排的政策,增加碳排量的供应;通过鼓励新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引导企业进入低碳产业;通过建立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惩罚的约束机制,逐步探索并完善碳排放交易的定价机制。

注释:

①Wyckoff.A.W,Roop.J.M.The embodiment of carbon in imports of manufactured products;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on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J].Energy Policy,1994,22,187-194.

②Mongelli.Tassielli G,Notarnicola B.“Global Warming Agreements,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nergy/Carbon Embodiments;and Input-Output Approach to the Italian Case”Energy Policy,2006,34(1):88-100.

③Wang T.Watson J.Who Owns China’s Carbon Emissions[Z].UK.Tyndall center,2007.

④Li Y,Hewitt C N.The effect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K onnational and glob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J].Energy Policy,2008,36:1907-1914.

⑤Bin Shui,Robert C.Harriss.the Role of CO2 Embodiment in US.China Trade[J].Energy Policy,2006,34:4063-4068

参考文献:

[1]焦芳.低碳经济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N].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02.

[2]刘春梅.湖北省外贸竞争力分析及对策探讨[J].国际商贸,2012,10.

[3]周吴伟.低碳,以契约之名——浅论契约视角下湖北省经济社会低碳发展[Z].经济视角,2011,2.

[4]王玉宝,杨柳.基于熵权法的湖北省低碳经济评估研究[Z].商业文化,2012,11.

[5]刘再起,陈春.湖北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