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分层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270-03

分层教学最初体现在不同年龄段上,要求学生齐头并进。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差距,这种分层逐渐暴露出难以解决的教学难题:教师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大多数学生上,学习成绩好的和学习成绩差的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分别表现出“吃不饱”和“吃不了”。为解决这一教育难题,英、美等发达国家于20世纪初开始尝试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逐渐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尽管经历了“从兴起到低落然后再流行的马鞍型发展过程[1],依然是当前世界教育界的流行模式,可见其应该是优于传统教育模式。中国有部分初中、高中、大学都在应用分层教学,有调查显示,超过70%的学生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效果、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2],但这根本上仅是一种定性的考量,极少有人对分层教学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价。

一、国外的分层教学

1.初期的分层教学。对分层教学的关注可追溯到19世纪。19世纪中期以前,欧美学校将年龄从2岁到20岁不等的学生放在同一个教室中。19世纪中期,这种现象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改革。政府和学校意识到这种教育模式极其不科学,因为学生的年龄差距太大,认知能力当然也差别太大。为了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学校通过年龄限制,将幼儿和青年从班级中分离了出去。这是最初的根据认知能力分层。一些教育学家认为仅仅是这样还不够,应该将学习内容的难易分出层次,即分年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容易逐渐过渡到难。到1860年,美国几乎较大的城市里都存在分年级的学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现每一年的教学内容都是基于以前知识的积累,难度也越大。这样使得整个教育系统的结构就像一个金字塔,年级越往上,能坚持下来的学生数量就越少。学生为了升年级,每年都要参加学校设置的升级考试。根据年龄来分级由此而来。到19世纪中后期,以年龄来分年级的学校已成为学校组织的主导模式,这就是最初的分层教学。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决定着学生将升入高年级还是留级或者退学。

2.中期的分层教学。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推广,各阶层(包括劳动人民)的子女基本上都能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但由于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共存,刻板强求各类学生齐步并进,使得各阶层儿童水平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学生之间在学习方面的巨大差距开始凸显,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将精力放在学习水平居于中间的大多数学生身上,没有办法兼顾学习成绩最好以及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因为中间水平的学生最容易被训练通过升年级的考试。由此教育家们开始对按年龄分班的教学组织模式进行重新思考。美国在1931年的有关教育文件中就建议学校要把所有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最聪明的学生为A层、一般的学生为B层、发展最迟缓的学生为C层。至此,现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终于诞生。

这种分层教育出现以后立即成为义务教育的主要模式。但是很快受到很多非议。因为它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种族间的不平等,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不平等的区别对待的方法,造成了对发展最迟缓的学生的歧视,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耻辱感、厌烦感及其他不利于学习的情绪,而对最聪明的学生则给予了很多“特殊照顾”,不经意间助长了他们自高自大的骄傲习气。同时,使得学生之间的隔阂加深了,易造成社会矛盾,是一种不公平的教学模式。对分层教学的研究陷入了低谷。

3.当代的分层教学。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各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使诸多国家的分层教学又开始逐渐得到强化,还是要因材施教,因为要培养尖端人才为国效力,分层教学成为发掘人才的良好途径。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都在争议中排除万难、继续施行分层教学。

二、中国的分层教学

新课改以来,各学校都在努力探索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有自己的个性,在历经探索之后我们发现,分层教学可能会实现这个目标。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得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但学生存在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的差异,使其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造成他们的学习成绩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有很多初中实行了分层教学。在对初中英语分层走班上课实施一个学期后,课题组组织了学生问卷调查,87.9%的学生喜欢走班上课,73%的学生认为“走班上课”效果好,74.7%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所提高,77.6%的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满意和比较满意[3]。另有案例显示,先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进行调查,再对英语和数学分层,分层之后成绩差距明显缩小[4]。从数学和英语的案例来看,分层教学在中国的实施并非是我们盲目地去学习西方,至少在义务教育阶段是有一席之地的。

在高中阶段,也曾有人对分层教学进行过研究[5]。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将高一学生分为A(差)B(中)C(好)三个层次,教师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分层备课、分层讲课、分层提问、分层设置作业、分层考试的环节,经过一年的实验教学,全年级平均分高于全市平均分15分,最差的A层次学生进步最大,更可贵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善。另外有教师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在同一个行政班的分层教学,想法新颖,但实施难度较大。这种方法也是将学生分为A(差)B(中)C(好)三个层次,分成几个小组,C层学生作为组长,对A层学生的要求是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对B层学生的要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对C层学生的要求则是三维目标,这一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个性特征得到发展[6]。陈琳霞论述了大学分层教学的重要性,认为认得智力是多元的,应尽可能创设各种有利条件,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分层次地去开发学生潜能[7]。

以上国内对于分层教学的研究大多数仅局限于定性的评价,极少有定量的研究。

三、分层教学的实情分析

杭州绿城绿华学校是浙江省进行分班走班教学的“领头羊”,全面必修课分层走班已经走到了第三个年头。总体来讲,学生对于分层走班还是比较满意的,大多数学生反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和自己适合的层次,学习积极性比以前大了很多,学起来也更加从容。但是分层走班在我校的效果到底如何,目前没有被定量研究过。

1.资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级学生,样本为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期中、期末共四次考试的地理成绩,其中,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为分层之前的考试成绩,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和第二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为分层后的考试成绩,样本总量高达1028个。学生总数为257人,根据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单科成绩分为2个层次:A为基础较好的层次,B为基础略差的层次。每班人数均在20~30之间。分层情况见表1。

研究方法:第一,对不同层次分层前后的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从统计学角度给出分层前后是否有显著差异。第二,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比不同层次分层前后的平均分、A层的优秀率、B层的不及格率。

2.结果与分析。(1)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方差分析的前提是样本总体的方差要相等,即分布相同,因此对不同层次的成绩样本分别进行方差齐性检验,Sig.值均大于0.05,均为齐性,证明可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因子分别设置1(分层前)和2(分层后)。A层和B层学生分层前后成绩的方差分析Sig.值分别是0.045和0(表2和表3),说明分层前后的成绩有显著差异,即分层前后的成绩差别很大。这从统计学的角度证明,不论是A层还是B层,分层教学确实是能够有效影响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

(2)平均分、优秀率、不及格率。分层前后,A、B层的平均分均均呈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见下页图1)。A层的学生在分层前的平均分是78分,分层后三次考试的平均分分别是79、80、81分,共上升3分。B层的学生在分层前的平均分是51分,分层后三次考试的平均分分别是62、65、66分,共上升14分,远高于A层的上升水平。可见分层教学对于B层学生平均水平的提高更具有优势。

分层前后,A层优秀率和B层不及格率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图2)。分层前A层优秀率是7%,分层后三次考试的优秀率分别是10%、13%、13%,共上升6%。分层前B层不及格率是65%,分层后三次考试的不及格率分别是36%、24%、21%,共下降44%。分层教学对于提高A层的优秀率和降低B层的不及格率均有显著成效。

3.结论。(1)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分层教学确实能够显著影响学生整体学习水平。(2)分层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水平。但其对于B层的作用效果优于A层,目前并未有更多多的资料能够解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这将是我校未来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3)高一下学期的学期末面临学业水平考试,这对于整体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群体来说,压力巨大。分层教学及可以有效提高A层的优秀率,同时又降低B层的不及格率。这对于提高学业水平考试的整体水平具有显著帮助。这对生源一般的学校来说很实用。

参考文献:

[1]李其龙.西方国家中小学的分组教学.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M].第一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董丽丽,周圣山,解维轩.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证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7,(2):7-10.

[3]白延刚,段利云.分层走班教学,让每一个学生享受适合的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0):11-12.

[4]董晓良,周玉娟.高效课堂必须基于学习差异[J].当代教育科学,2012,(12):26-29.

[5]郭峰.分层次教学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04.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高中地理 教育教学 分层教学法 有效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要求其必须要有利于对于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意义构建,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必须要创设一种对于学习者构建意义有利的分层,这已经成为了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和措施,在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要进行地理教学分层的设计,笔者通过自身在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实践,特别是对于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学习以后,总结了几点体会。

一、分层教学的实施要点

(一)分层提问

课堂提问应具有艺术性,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确保学生能准确回答问题。对于学困生来说,问题应尽量简单,可以在课本中直接找到答案,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但是偶尔设置一些拔高问题,引导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对于中等生来说,回到稍有难度的问题,而难度较大的问题则留给优等生。尽量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对地理教学产生兴趣。

(二)分层活动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组织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等活动,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地球运动”时,可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分别演示地球的公转、自转,自主了解公转和自转的一般特点,并分组画出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轨迹。在活动过程中,各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水平、兴趣等进行分工,提高责任感,促进能力培养。

(三) 分层作业

一是简单题,主要结合学困生的能力水平,选择与教材内容一致的习题,设计简单、易用、基本的题目,促进学困生对知识的吸收与内化;二是巩固题,结合中等生的能力水平,设计灵活性较强的综合题目,利于知识的同化;三是发展题,结合优等生的能力水平,设计具有创造性、思考性的题目,以强化知识,拓展思维。

二、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划分小组

在开学初期,教师应从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性差异为着眼点,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能力水平与智力因素等,结合学生智力、心理、能力等,再加上以往地理考试成绩状况,实行综合性分析,将学生划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分别确定培养目标。其中优等生的基础知识稳定,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潜力较大,在学好基本知识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扩展,实现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等生的基础知识良好,在按部就班学好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教学的难度与容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学困生的基础能力较弱,普遍存在不爱学习、学不好的特点,缺乏学习主动性,应重点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对于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划分比例,应该为1名优等生带领4-5名中等生和后进生。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既有相互分工,又相互帮助,利于提高学生合作意识,避免整体性教学的不足,真正让每一名学生都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

(二)充分利用矛盾

众所周知,思源于疑问,学起于思考,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疑问才能够保证学生自己去进一步的进行问题的思考,才能够有所创造和发现。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将自己当成是一位探索者、研究者以及发现者这一种固有的需要。进行高中地理质疑分层教学,使得学生能够从过去传统机械的接受知识转向为主动的探索,这样能够有利于对学生创造的个性进行发展,所以,在高中地理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将地理教材特点作为主要的依据,有计划和有目的地进行适合障碍的设置,主动地去引导学生求索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对疑难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所谓的利用矛盾就是指在同一道题目布置的时候,使得学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出不同种的结果,进而将学生求知欲望很好的激发,通过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争执和对比分析,这样就能够使得真理越来越明晰,最终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积极,越来越高涨,这样不仅仅能够使学生合理、有效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更加能够很好地锤炼和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

(三)贴近学生生活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学和生活紧密的联系进行了特别的强调,这也是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为基本的特征,在高中的地理教育教学中,新教材里面很多的问题都是和生活实践进行紧密的联系,比如说环境保护、住房问题、水土流失、河流问题等等,因此,在高中的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我们将新课引进,还是进行练习题的设计,都要求尽可能的贴近现实的生活,使得学生不仅仅要轻松的学习,更加能够体会到高中地理所具有的实用性。在进行学习系统扩充的时候,我们要对地理史进行联系,这样就能够将地理源于生活这一个道理进行很好的诠释。在学习地理归纳法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将多米诺骨牌这一个游戏带到教室中,使得学生对地理归纳法生活的原形进行体会。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的分层教学要求我们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针对这几个层次中不同的学生来对其进行不同的地理教育教学,本文中,笔者主要从进行高中地理兴趣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进行高中地理质疑分层教学要充分利用矛盾以及进行高中地理分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这三个方面对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策略进行一定的研究。笔者认为,我们只有将理论应用到实际操作之中去才能够真正的发挥理论自身所具有的指导作用,因此,笔者主张,将高中地理分层教学策略研究这一个理论知识应用到高中的地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梁会成. 构建初中地理课堂动态化教学的思考――以七年级地理《日本》一节为例[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0(10).

[2]陈芳. 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郊区,你选择住在哪里”教学设计[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9(03).

[3]刘文焕. 教师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沧州市中小学教师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04).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分层次教学

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方法的实施是在新课改背景下适应了新时代的要求而进行的。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对地理知识的概念、各类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等知识点的接受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不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而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要求,进行分层次的地理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地理知识学习的质量,才能提高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了地理课分层次教学的内涵,分析了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分层次教学的内涵

分层次教学的思想自古有之,譬如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的涵义是指深入学生群体内部,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设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制订教学方法,争取让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够得到完全的发挥,以此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课教学不能再走以前教学的老路子,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对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个性和专长。做好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分层次备课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备课工作,只有通过良好的课前准备才能够将课堂教学开展的生动有趣。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遵守“面向全体,拔优提困”的原则,即教师的备课既要满足整体学生的需求,同时既能够提升优等生的学习成绩,又能够帮助较差的学生更快地掌握地理知识。首先教师自身要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做一个详细而全面的了解,把握地理教学的大纲和教学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上、中、下三个层次乃至更多,在课堂上将各个层次的教学充分结合运用,保证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2.课堂分层次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分层次教学的主要策略是开展研讨式教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多提问,引导各个层次的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并适时地开展一些讨论活动,鼓励各个层次的学生互相讨论、互相评价,教师要从学生的讨论中寻找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并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对症下药。教师在地理课堂上的提问不能只偏重于优秀学生,或是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将提问公平化,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思考和回答问题。切忌在课堂上将教学进度跟着优秀学生的学习进度走,避免学习进度慢的学生与所学课程脱节。

3.作业和考试

作业和考试是巩固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和安排学生考试的时要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题目的等级可分为三类:发展深化类题目、巩固练习类题目、基础巩固类题目。比如设置数量足够的基础题既可以帮助优等生巩固知识,又可以兼顾成绩较差的学生;设置一些高难度的题可以照顾优等生,同时也可以刺激成绩较差的学生不服输的心态。总而言之,教师在设置作业和考试题目时要兼顾多层次学生的需要,不能以偏概全。

4.分层次评价

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手段。在中学课堂中,学生常常会以老师对自身的评价来鉴定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在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评价手段,将自己对学生的看法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评价带来的结果有好有坏,教师要把握评价的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优秀的学生可以适当地表扬,但不能过分表扬,以免影响到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能致使优秀学生产生骄傲心理;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以鼓励为主,不能总拿学生的成绩来做比较,否则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分层次教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手段。

参考文献:

[1]石婧婧.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分层次教学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

[2]安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应用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分层次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13-01

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因素的影响,导致中学生思想和个性差异很大。又因新课程背景下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学校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现在学生学习情况两极分化严重,大部分学生完成不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然而,分层次教学法能比较好地突破地理课堂上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最大限度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

1.初中地理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1.1 尊重个性差异,重视个性发展。初中地理分层次教学法以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社会需要为方向,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教育方针政策,并且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是差异性教育,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教育。并且,初中地理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初中生主动性、创造性和探索性潜在能力的发挥,真正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顺应身心发展,尊重客观规律。在人的发展过程中 ,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差异,心理学称为"个别差异"。又因为每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受教育情况都不同。针对这些差异,学校教育更应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既能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又有利于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

2.初中地理分层次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2.1 学生差异分层。地理教师在进行分层次教学之前应全面了解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智力、心理、学习态度以及地理成绩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做好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准备。例如:把地理基础知识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A层;把基础知识一般,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B层;把各方面都相对较薄弱的学生分为C层。进行合理的分层,有利于日后分层教学的开展,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准备。

当然,地理教师在实施分层次教学过程时,要把层次观念淡化,避免出现"后进生自卑优生骄傲"的心理。在实施分层时,不在班级上公布分层学生名单,应由地理科代表个别通知,分层后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动态变化,不要绝对化,应实施动态分层,对有提高的学生,马上调到上一层次,这样对其他同学有促进作用。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2.2 教学目标分层。新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和说明,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在备课时就根据不同学生进行分层备课。针对优秀层A,提高层B,基础层C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A层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上,侧重培养其运用基础知识、基本规律进行综合分析和探索创新的能力并有较强自主学习能力;B层学生,应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简单运用为主,并逐步培养其自学能力;C层学生,应侧重以识记基础知识为主,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认识区域"中"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人教版教材第一章第二节自然环境中"复杂的气候"教学内容中:A层学生①会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景观图及相关资料,归纳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气候特点方法并能迁移应用;②能掌握亚洲主要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地区,会分析形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B层学生①会简单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景观图及相关资料,得出亚洲气候部分特点,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能理解亚洲气候所有特点,并能简单分析亚洲气候与农业关系②能掌握亚洲主要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地区,在教师引导下能理解形成亚洲气候成因。C层次学生①在教师引导下会简单认识亚洲气候特点,能理解亚洲与气候关系②能识记亚洲主要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当然,每堂地理课对三组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细化,特别对基础层C、提高层B学生的教学目标,要分解成连贯的几个子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他们对完成教学目标有信心,不能让学生一开始就碰壁,产生畏难心理,这不利于新课程地理教学目标的实施。

2.3 教学过程分层

2.3.1 教学步骤。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老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行反复实践的过程,不能一步到位,它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也是关键点,它决定地理分层次教学的成败。只有合理规划和操作教学过程,科学分配教与学的时间,全面协调学与教的活动,才能达到最优化的课堂结构,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发挥学生的潜能。

2.3.2 提问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提问对象。如讲授人教版教材"印度"一节时,提问中等生,"印度多旱涝灾害是因为西南季风还是东北季风造成,还是西南季风造成洪涝,东北季风造成旱灾呢?"目的是利用学生认识上的不足,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课堂小结时,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在强化练习时,检查后进生的掌握程度,及时查缺补漏,帮助全体同学进一步理解知识,使他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4 作业布置分层。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通常这样安排:A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加做思考题,即做一些综合性强、创造性练习,完成后按分配的任务去检查、督促和辅导其它同学;B层学生在完成书上作业的基础上完成作业本上作业,即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提高性的练习;C层学生做书上作业,再做作业本上基本题。

2.5 定期考试分层。每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即进行单元测试,试卷中对A、B、C三层学生的题目明确分类。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供后进生选做,中等生、优等生必做的;深化题是供中等生选做,优等生必做的题目。

2.6 教学评价分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例如,对基础层(C)学生采取表扬评价,并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寻找闪光点,肯定进步,树立自信心;对提高层(B)学生,针对成绩采取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对优秀层(A)学生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

高中地理分层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高职;隐性分层教学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总体素质不高一直是制约高职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英语教学尤其首当其冲。目前在我国兴起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强调“以人为本”、“能力为本”,重在培养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为此,高职的英语教学须以培养能力和素质为目标,革新教材和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是教育理论的重要成果。所谓分层次教学法以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前提,因材施教,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下寻求最佳发展。据目前职业教育理论界分析,当前分层教学有三种主要形式:部分课程“走板”形式、班内分层教学和班内隐性分层教学。所谓隐性分层教学是指教师采用内在尺度法,在保留班级教学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时不对学生作显性 分层编组,而是暗中把相当水平的学生分配在不同的组内,学生间只有组的差别而没有类的差别。英语隐性分层次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因素,隐性地把学生分层,本着异质合作原则,有区别地设计英语教学目标,制定英语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使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都能得到最佳效果。

1 理论基础

1.1 Krashen“i+1”理论

美国著名的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在二语习得理论中提出“语言输入假说”。他认为人类只有获得可理解输入(i+1)时才能习得语言。分层次教学按照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划分层次,确保学生获得“i+1”水平的语言输入,从而促进学习者得语言的过程。

1.2 情感过滤理论

同时,Krashen认为,可理解性输入只有在“情感过滤”低时才能见成效。影响情感过滤的变量包括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明显的显性分层有可能挫伤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引起情感焦虑。因此根据学生不同的文化基础、学习习惯、性格特征、智力水平使用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在一个自然班内实施隐性分层教学,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情感焦虑”,并促进每一类学生得到最佳发展。

2 英语隐性分层教学克服分班分层教学的局限性

要开展分班分层教学,其基础是学生人数多,可以分班分层次教学。我院两年教学实践表明,实施分班分层次教学也有很大的副作用和困难。

2.1 各专业分班教学成本大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每年各个专业招收的学生人数并不多。由于教学成本控制和师资紧张,每个专业内部分班教学是不现实的。受课程进度不同影响,跨专业分班上课在高年级也是非常困难的。而不分班的隐性分层教学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困难,值得积极地尝试。

2.2 学生无法在宽松平等的气氛中学习

中低层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而在高职院校中,这部分学生占大多数。我院在11高职学生进校初期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兴趣爱好,把学生组成三个层次十五个班学习英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快班的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效果显著,而普通班和慢班学生英语成绩提高不甚明显,尤其大部分慢班学生加重了自卑、失落的心理感受。第二学年,我们把一个普通班全体学生重新编排至各个快班和普通班学习。结果发现,进入快班学习的学生,在教师有意识隐性分层教学方法指导下,经过半学期的适应,英语成绩比之第一学年都有明显提高。

3 隐性分层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3.1 学生分层

在隐性分层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这种分层是不公开的)。新学期开始时,针对英语课程的特点,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自主定层。对于不能准确定位的学生,综合其入学情况、当前的学业水平、学习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通过面谈,教师再次做出隐性调整。在学期期中、期末时,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学习成绩明显变化的学生的层级做出适当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后退的给以提醒,查找原因,以矫正补救,激励前进。

3.2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设置各个层次教学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层次学生开展教学。层次低的学生毕业时可达到高等学校应用能力B级考试水平,优秀级目标则要求学生注重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训练,力争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或六级水平,或PEST、商务英语认证考试、翻译资格考试等水平。

3.3 教学内容分层

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分层,结合教学目标,分层选择词汇、语法、短文等材料作为案例,进行梯度设置,按照“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的不同层次要求,使课堂形成几次反复、螺旋式上升的格局。

4 隐性分层教学需要主义的问题

隐性分层教学贵在“隐”字,是教师在心中给学生分层,而学生并不知道。因此,其实施特别需要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因材施教的点拨艺术。所以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注意到:

4.1 学生分层的合理性和动态性

合理地进行隐性分层,不但要考虑智力因素,还应该考虑非智力因素。一般来说一个小组中内向和外向的学生应该搭配,起到“互补作用”。另外,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和培养学生,对学生的层次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作灵活的层际间的调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的实效。

4.2 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既要具备可操作性也要具备创新性。教师“创新性地教”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地学”。为每个层次的学生设计真实的、能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的任务将影响隐性分层教学是否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多读书,多学习,将任务型教学嵌入分层教学。

高职英语隐性分层教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操作的隐蔽性。隐性分层教学避免了“显性分层教学”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心理效应,保证了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更有利的条件;老师对学生因材施教,个别指导与关注,密切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在隐性分层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活动面宽,各层次学生都能积极、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这充分体现了教育平等原则;英语隐性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相同的“适当学习条件”和“合理的帮助”,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调动了各层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面积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若川. 隐性分层教学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探析[J]. 黑河学刊.2010,(12).

[2]郭梦秋.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个性需求[J].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04):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