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范文第1篇

同志们:

今天上午,我们召开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询问会,这是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监督的部署和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作出的安排。刚才,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张伟亚同志,代表市政府作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7位常委会委员和6位列席会议的代表,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市法院等负责同志,就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互动交流。从本次专题询问会看,提问的问题切中要害、简明扼要、直奔主题,抓住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问出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关切之情。应询部门负责同志的回答思路清晰、对策翔实、措施有力,答出了协同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对之策。这次专题询问会经过大家的努力,达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分析问题、推动工作的预期目的和效果。

一是各方重视,工作有力。

对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各级各部门都高度重视。去年以来,市委先后召开了实体经济翻身战动员大会、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系列会议,市人大专门作出了《关于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赢实体经济翻身战的决议》,市政府坚决贯彻市委的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市人大的《决议》,制定实施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20条意见、38条举措等政策措施,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措施有力、成效明显。比如,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明显回升,扭转了三年来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局面,经济总体呈现走出低谷、稳走向上的态势,企业家的发展信心也逐步得到了稳定和恢复。

二是调研深入,询问精准。

今年以来,市人大把这次专题询问作为“重头戏”,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分6个调研组到各地开展了专题调研,对200多家民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进一步摸实情、找问题、提建议。特别是针对扶持政策精准性不够、政策执行“一刀切”、民营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较高和融资较难、外来人员子女就学难、审判执行效率不够高等重点突出问题,深入走访有关部门和企业,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精准选题。提出的问题,不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已报告的问题、不问与议题关联性不强的问题、不问解决条件不成熟的问题,可谓抓住了关键,突出了重点,针对性强。同时,又注重人大监督的连续性,对事关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持续跟踪关注,比如对市七届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部分内容进行了“回头看”,效果很好。

三是组织有序,务实高效。

为开展好专项监督,市人大专门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制定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监督实施方案》。为保证专题询问会圆满完成,市人大财经工委事前反复对各委员、代表拟提问内容进行了筛选;部分询问题目提交给有关部门后,相关单位也进行了认真梳理,做好临场作答准备;各媒体单位精心策划、现场直播,营造浓厚的主题宣传声势。虽然这次专题询问会只有三个小时,但背后大家都下了很多功夫、做了大量工作,凝聚了各方协力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心血和汗水,承载着全市人民奋力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和力量。6月是“考试季”,今天这份“答卷”,大家完成得很出色,值得充分肯定。下面,我就进一步巩固深化本次专题询问会议成果,着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扛起使命担当

民营经济是金华经济的主力军,是我市发展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我们开展这次专题询问工作,就是要通过运用专项审议监督和专题询问等方式,进一步凝聚重视民营经济的共识,形成扶持民营经济的合力,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要充分认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去年11月,亲自主持召开民营经济座谈会,强调了“三个没有变”,重申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同时,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央和省委、市委把防风险、稳企业、稳增长作为重中之重,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空前。为推动上级部署要求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省人大要求省、市、县三级人大围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联动开展专题询问。

5月28日,省人大召开了专题询问会,为我们做出了示范、提出了要求。上级部署、党委重视、政府主抓、社会关切的事,就是人大履职的指向和重点所在。为此,我们把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七届人大常委会的第二次专题询问,进行专题监督、重点推进,推动全市上下切实增强共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

(二)要充分认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艰巨性。

当前,金华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今年,在“两链风险”还未消除、极易反弹的情况下,少数上市企业接连陷入困境,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如果稍有不慎,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可以说,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绝非一日之功。因此,市人大常委会在去年作出《关于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赢实体经济翻身战的决议》的基础上,今年又围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专题询问,这既是对政府贯彻落实去年人大决议情况的跟踪监督,也是我们人大对民营经济发展、“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中心工作一如既往的关心关注,就是要持续发力、一督到底,不达目的、不见成效,绝不放松。

(三)要充分认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

省委车俊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发展是当前金华最紧迫的任务。从近几年的主要经济指标看,金华居全省第二方阵末位。从近几年代表的关注热点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代表提得最多的建议之一,在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们提出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就有14件,部分代表专门提出要求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决议的议案。我们在专题调研中也发现,当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遇到的问题依然不少,很有必要通过专题询问这种法定方式进行推动,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危机感、紧迫感,推动政府及其部门把更多精力集中到抓民营经济上来,助推民营企业重拾信心、再创辉煌。

二、坚持效果导向,切实抓好问题整改

专题询问工作的核心目的在于推动问题的解决、工作的落实、事业的发展。这次专题询问的实际效果,最终要体现落实到全市民营经济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上来。会后,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一)意见建议认真整理。

今年以来,各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结合“三服务”活动,带队就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调研,有些企业和代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会上,委员和代表们提出的问题,也都很有现实性、针对性、普遍性。我们要进行认真梳理、列出清单,将专题调研、专题询问成果吸收到常委会审议意见中,交市政府研究处理。

(二)突出问题有效整改。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这次专题询问为契机,照单全收、举一反三,进一步找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和不足,认真抓好相关问题的解决落实,做到不躲不绕、即知即改,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处理情况。

(三)跟踪问效持续监督。

市人大常委会及有关工作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跟踪问效,进行反复监督、持续监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放手、企业群众不满意不放手。特别是要把人大的依法监督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叠加放大监督效应。

三、持续精准发力,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哪里环境好,哪里发展就快。本周三,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袁家军省长在浙江分会场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一招,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打造稳定、可预期、法治化的最佳营商环境。虽然这次专题询问会划上圆满句号,但绝不意味着人大监督工作的结束,而是新的起点、新的开始。刚才张伟亚同志提出的下一步要破解融资难融资贵、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培育重点细分行业、提升创新能力等重点举措,很系统、很全面,也很务实、很管用,也很切合金华实际,关键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真正把一流的营商环境树起来,把企业的信心鼓起来,把发展的速度提起来。

(一)要优化政策环境。

目前,我们虽然出台了一系列降本减负举措,但民营企业还是反映“不解渴”。建议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进一步完善政策时,要对标长三角先发地区,集成政策、集中资源,着力打造“政策洼地”“发展高地”。要推动已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N”等政策落地生根,绝不让政策“一直在路上”,真正让民营企业有获得感。同时,政策执行要预留“适应期”“过渡期”,避免在相关执法、政策执行过程中简单化、“一刀切”,给民营企业稳定的政策预期。

(二)要优化法治环境。

强调,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强化法规制度层面的研究设计,探索制定“接地气”的地方性法规,实施宽严相济的执法方式,把握好经济犯罪和经济纠纷界线,强化法治观念、契约精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合法权益。要打造公平竞争环境,树牢敬畏市场、敬畏规律、敬畏各类被监管主体三个敬畏信念,着力破除各种障碍,推动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不同民营企业群体间、本地企业与招商企业享受“无差别”待遇,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招投标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更加公平、一视同仁、有序有效的法治环境。

(三)要优化服务环境。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范文第2篇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更新观念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关键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牢固树立"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实践''''三个代表''''"等思想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财富的快速增长、比重的不断提高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加速发展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近年来,*区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不管从经济总量、增长幅度,还是从实现税收等方面看,都占有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对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结构、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和形成、增加财政收入、解决就业、维护稳定等都具有特殊意义和重大作用。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仅是我们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我们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跨越式发展、推动"三个转变"、实现小康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促发展、践行"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发展民营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必须以先进的思想观念、敏锐的战略眼光、开明的务实精神,破除旧的观念和条条框框,树立"平等观、扶持观、发展观、保护观",放心、放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二、积极营造环境,主动搞好服务

加速民营经济发展,政府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主动搞好服务。环境也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只有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民间资本,推动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只有全方位搞好服务,才能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一是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各类经济主体服好务,服务的好坏、服务水平的高低就是衡量执政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改进机关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加大服务民营经济的力度,对民营企业多服务、少干预,多支持、少指责,多协调、少扯皮,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是营造高效优质的政务环境的一个新举措。

二是诚信透明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区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要继续充实完善有关优惠政策,努力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突出重点,培育优势骨干民营企业,对发展潜力大、拉动效果明显、吸纳就业多的民营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制定针对性更强更优惠的扶持措施,培育龙头企业,发挥龙头效应。

三是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违规经营,通过法制手段,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努力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守法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公正公开的法制环境。清理和修订各种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放宽、放开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执法透明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好民营经济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加大对民营企业主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力度,全力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五是积极扶持的融资环境。金融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融资问题已经是制约*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要积极协调融资机构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加强银政合作、银企合作,定期召开银政、银企联系会,协调金融机构创新和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利率杠杆,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简化抵押、担保手续,降低评估费用;协调金融机构把贷款投放方向转变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上来,利用资本市场拓展民营企业的融资空间;积极实施财政贴息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经营规模。同时,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民营企业投资入股,多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突出发展特色,强化培育引导

*区民营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在总体思路上要注意把握三个方向:

(一)坚持发展民营经济与发展壮大第三产业相结合。第三产业是*区的主导产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舞台。因此,要引导民营经济大力投入三产业,促进三产业在规模、质量、档次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本着"扶优扶强,做大做强"的原则,对现有的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如英祥、雄飞、九鼎等集团公司,进一步提供政策支持,提供项目,帮助企业扩张。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招商,诚信招商,创新方式,强化服务,大力引进外地诸如成都国美、重庆建玛特、湖南佳惠那样有规模、有档次、有水平的民营企业,为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提高我区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

(二)坚持发展民营经济与调整提升第二产业相结合。引导民营企业涉足工业领域是改造*区老工业、提升工业质量、加快工业发展的关键。总的原则是坚持"调整、扶持、提升、优化"的思路,努力拓展工业发展空间,分类指导,因企施策,狠抓企业技术创新,努力改造传统工业,积极扶持发展高新技术和有市场前景的企业。一是要引导民营企业以收购、兼并、控股、资产置换等方式参与传统老工业企业资产重组,为老工业企业注入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这是老工业企业获得新生的现实选择,也是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是对现有民营工业企业继续扶持和帮助,帮助其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企业规模和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招商引资,扩大增量。除激活本地民间资本、加快现有企业发展外,还必须大力引进外地民营企业、民间资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范文第3篇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调查认为,近年来,我市对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通过招商引资、改革改制、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安商扶商等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群众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市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主力军。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行业结构逐步优化。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和经营范围由过去的商业、餐饮业、维修业等逐步向工业、建筑业、种植养殖业、交通运输业扩张,由传统的加工、流通、服务向科技、文化、信息等产业延伸,呈现出多领域渗透、全方位发展的态势。经营形式也日益多元化,形成了自我发展、租赁、买断、合资、承包等多种经营模式,发展空间明显拓宽。截止7月底,全市民营经济业户发展到1.7万户,民营企业发展到2060家,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0.3:60.7:39变为0.2:65.2:34.6,工业地位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是组织形式日趋完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经过股份制改造、“四扩一调”、企业组织形式升级等三个改革阶段,我市企业已走上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理性轨道。①企业队伍素质日益提高。目前,多数公司已按照《公司法》规范升级为有限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显现。全市共有潍坊市以上企业家106名、乡镇企业家172名,总数列潍坊市第一,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有5000多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2400多人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民营企业的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②形成了一批支柱行业。依据产业基础、技术装备水平、区位特点,已发展起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占全市总数的73.5,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的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到了全市工业总量的90以上。③培育了一批名牌。全市已有34家民营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9家企业通过了QS9000汽车业质量体系认证,荣获全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3件。

三是发展环境更为宽松,洼地效应显著增强。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坚持“四个放开”、“六个不限”,进一步制定完善了《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中小企业局,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从各方面入手打造优质的经济发展软环境,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促进了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实现了经济发展的不断跨越。1—7月份,我市招商引资认定项目537个,实际利用引进资金21.9亿元,其中外资2419万美元,到7月底,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18家,5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过亿元,11家过5千万元,64家过1千万元。

四是经济贡献日益突出,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民营经济已成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占财政税收的比重逐年提高,上半年,上缴税金30706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1.2,出口总额902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3.9。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省级以上劳模9名,潍坊市以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2名,诸城市人大常委和政协常委13名,有10人获得“发展民营经济十大功勋”荣誉称号。在7月底召开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大张旗鼓地对民营经济50强企业和百佳个体工商户进行表彰,营造了有利于民营经济能人脱颖而出的政治氛围。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从调查情况看,尽管我市民营经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观念没有完全消除。目前社会对民营经济发展持肯定和支持态度已成为主流,但由于对民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轻视民营的观念仍或多或少地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出现了党政领导重视,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家着急,但个别具体工作人员认识不足的“两头热”现象。

(二)融资渠道不畅。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担保公司由于数量和额度极为有限,面对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担保只是杯水车薪,特别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由于其信用机制还不够健全,原始积累少,整体实力弱,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相对比较困难。导致大部分民营企业只靠自有的少量积累或向私人借贷进行微循环运作,企业扩大规模和技术改造都受到限制。

(三)企业自身素质不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有的企业没有严格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管理制度,经营权与所有权未完全分离,家族制仍然是一些企业主的实际选择;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涉足的大多是传统行业,与新技术不能很好地衔接;劳动力资源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招不进、留不住,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妨碍。部分民营企业没有树立起牢固的科学发展观,或是只图眼前利益,或是小富即满,人本意识、社会意识、诚信意识、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存在财会制度不规范、做假帐,偷漏税,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等行为,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HTH〗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意见

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发展县域经济的方向,也是今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从我市看,无论是建设工业强市、解决“三农”问题还是提前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都必须依托民营经济。因此,我们必须加倍重视、全力保持我市民营经济的强势发展,不遗余力地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天地。

(一)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与民营经济共兴衰的观念。民营经济是以民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民营经济,必须摒弃那些旧的、保守的观念,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潮流的新观念。要积极宣传党和政府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宣传民营经济人士艰苦创业的成功典型,以及在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职能部门的干部职工受到教育,深化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把各方面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六大与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齐心协力,共同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上来。各级党委、政府及市直部门要以保护、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为己任,放手发展、放活政策、放开市场,不限比例、不限速度、不限规模,切实“形成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努力营造想民营、干民营、助民营的良好氛围。

(二)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民营经济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目前,我市民营经济还处在培育发展阶段,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呵护和支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继续坚持欲取先予、蓄水养鱼的原则,继续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环境。一是优化政务环境。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是最重要的政务工作,要把是否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从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力求最小化部门利益,最大化部门服务,彻底解除影响、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规定,消除放权与收权受“条块”限制和部门利益驱动的现象,提供优质、便捷、高效服务。二是优化法制环境。一方面,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强化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职能,纳入更多审批事项,减少审批“体外循环”,特别要强化干部依法履职意识,加强督查,彻底杜绝企业面临的“三乱”问题;另一方面,要抓好社会治安,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民营业主的合法权益。有的企业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受到地痞流氓的纠缠,牵扯了相当的精力,建议对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实行挂牌保护。三是优化市场环境。要坚决打击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走私贩私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扶优限劣,使绝大多数守法、规范经营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发展。

(三)加强信用建设,拓宽融资渠道,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后劲。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守法诚信经营,是民营经济存在的基础。要加快民营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用缺失惩罚和警示机制、信用激励引导机制、信用保障机制,完善和强化信用监管,引导民营企业增强诚信意识,严格履行生产、经营和劳动保护等各类合同,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要在引导规范民间信用发展的基础上,畅通融资渠道,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奠定资金基础。首先,充分发挥金融部门融资主渠道作用,通过政府做媒,适当下放贷款权限,改进金融服务,促进银企联姻,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其次,大力激活、吸纳民间资金,把融资重点放在撬动民间资本上,多形式建立担保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向二三产业聚集,向特色产业和高科技产品投入;再次,积极扶持、推荐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到国内外上市融资。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经济 发展现状 对策

自党十五大后,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民营经济发展时期,而现阶段,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资金不足、总量少、技术含量不高等局限性,若想快速发展壮大,需强化质量与安全、微机与清欠等方面管理,健全自身的经验体制,科学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建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转化传统管理理念,争取占领更多市场份额。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对建筑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

一.现阶段我国民营建筑经济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增加时政收入,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和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来源。针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发展民营建筑经济具有必然性、客观性。然而,因受到各类因素影响,建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阻力影响,仍需社会、政府等方面支持。

首先,外部环境。其一,发展观念落后,制约了建筑经济发展。现阶段,国有建筑企业不能清晰认识民营经济发展趋势,对民营经济进行排斥。认为若民营经济的发展过快,必然影响国有经济地位,担心建筑工程债务债权、质量等问题,不能看到民营经济的雄厚基础,看到民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前景、强声生命力。其二,现实环境束缚。无有效法治环境保护民营建筑经济合法财产,特别是某些管理部门,针对私有建筑企业,存在乱收费、罚款、报销、集资等问题。政策环境对私有建筑经济不够平等,对于招投标、资质审批与市场准入,民营建筑企业受到歧视。另外,民营建筑企业的员工培训、贷款、评职称等方面,受到不应有限制。

其次,自身缺陷。民营建筑大多数为家族化、独裁性的管理模式,与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在企业发展初期,家族化管理的权力过分集中,可有效利用有效资本,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积极性,但随着原始资本不断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用人提倡“任人唯亲”,导致很难培养家族以外的动力主体。同时,组织形式单一化,经济规模较小,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民营建筑企业规模较小,发展较为滞后,组织形式主要为合伙企业、独资企业,企业扩张能力、融资能力具有局限性,导致民营建筑企业参与竞争、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第三,经济策略短期行为,信用与技术较低,导致承揽工程较难。我国民营建筑企业倾向于短期利益,某些企业不凭借科学管理的方式,增加科技投入,降低经营成本,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反而采用偷税漏税与偷工减料等方式,获取利益,对民营建筑企业形象、信用造成严重影响。

二.我国民营建筑经济的发展对策研究

大力发展民营建筑经济,有利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目前,建筑市场中国有民营出卖营业执照和资质、挂户、垫资承包、压级压价,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较为突出,已成为各级政府管理与治理的重点问题,因此,大力发展民营建筑经济,有利于解决该类问题。

首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学习我国颁发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关于私有财产保护观点,强化相关知识认识,使思想实现统一。针对民营建筑经济发展模式,需提高至国有建筑企业改革步伐中,不断深化民营建筑行业改革,使建筑行业能够成为主要产业层面。.同时,将民营建筑经济发展提升至是否能把握历史机遇,确保建筑行业能够进一步发展。另外,打破民营建筑经济发展的各种束缚,只要民营企业不违背相关的法律政策,尽可能不要“严格性”限制其发展。

其次,不断深化改革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构建现代化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重点在于改革产权制度,实现制度创新。对于国有小企业,可采取兼并、承包、出售、股份合作、租凭等形式,搞活国有小型企业,加快其发展步伐,为民营建筑经济提供更多的广阔空间。

第三,全面贯彻民营经济的发展政策。针对民营经济政策,应全面贯彻,强化法制建设,制定合理规划,大力发展民营建筑经济,确立其法律地位,最大限度解决其生产力问题。接着,要协助民营经济发展,必须制定可帮助其发展的政策,为民营建筑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同时,去除所有制歧视,加强服务意识,为其提供多样化的咨询服务,使民营建筑经济能够得到加速发展,为提供一个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四,规范民营建筑经济自身缺陷。必须合理市场资源,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协助民营企业定位市场,制定合理经营策略,不断扩大其经济规模,使之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同时,强化税务、工程质量、审计等监督,提高工程监管覆盖率,规范、整顿建筑市场。对于民营建筑企业的偷税漏税、偷工减料等行为,充分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进行处理,促使民营建筑经济的规范化、合法化。另外,转变民营企业的传统经济管理观念,构建一个权责明确、政企分开、集约化管理的民营建筑企业。

三.我国民营建筑经济的发展趋势

首先,民营建筑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长期存在。

其次,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进人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

第三,我国目前正处在向工业化国家转变的历史阶段。在这个阶段,建筑市场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建筑业中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民营建筑企业,可以说商机无限,有广阔的发展舞台。

四.结束语

民营建筑经济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否能够长期存在与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的大力支持,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健康,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民营建筑经济面临一个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所以,我们针对目前民营建筑的发展现状,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不断深化改革国有建筑企业产权制度,全面贯彻民营经济的发展政策,规范民营建筑经济自身缺陷,以促使民营建筑的不断发展与壮大。

参考文献:

[1]朱四新.浅析民营建筑经济发展的不足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7).

[2]覃荣正.探讨民营建筑经济发展模式[J].建材与装饰 ,2013,(18):352-353.

[3]俞小江.论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J].理论月刊,2009,(10):82-84.

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范文第5篇

为深入了解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破解当前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省人大常委会组成视察组,于5月4日召开会议,专门听取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关于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总体汇报。随即,视察组先后对松原市、辽源市、四平市和白山市的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围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有效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一主题,许多参加视察的常委会委员提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振信心,督促各项政策的落实,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我省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把脉”――找出症结所在

我省的民营经济发展起步较晚。2007年,省政府提出了实施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民营经济开始迅猛发展,成为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从总体上看,我省民营经济依然处于成长时期,尽管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总量少、企业规模小、质量不高仍将是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视察组了解到,我省的企业从数量看,虽然民营企业占有较大比重,但是与其他经济类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单位规模相对偏小,缺少一批能起牵引和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尤其缺乏在行业中占有相当份额的龙头企业。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特别是资金短缺问题,仍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难题。”视察中,有的常委会委员直截了当地指出,从体制和政策两个方面看,尽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形成,但省政府和各地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还有待去贯彻落实,个别具体执法部门和具体执法人员在落实政策和具体执法过程中,重处罚,轻管理,对民营企业引导、扶持、教育不够,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还存在隐形费用支出问题。

“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其中,部分企业经营理念还相对落后,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匮乏。”虽然近年来通过技术改造,新上了一批较大项目,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发展,但是大部分民营企业仍然以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为主,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比重较小,能够叫响的“优质产品”、“名牌产品”不多,市场竞争力不强。部分民营企业仍然沿用家族式经营,作坊化生产,缺乏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不高。

民营企业人才队伍仍然以当地原有人才构成为主,引进的域外人才很少,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以及专业技术背景和创新意识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市场开拓、资本运营、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人才缺口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了企业发展。

“良机”――政府抓住不放

“虽说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也存在重要的发展机遇。”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负责人认为,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等措施,为“保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会使民营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时,我省民营经济正处于政策释放期和投资产出释放期,所以,作为政府部门下一步抢抓机遇加大工作力度显得尤为紧迫。

从年初省政府召开全省民营经济腾飞暨全民创业推进大会以来,政府相关部门围绕目标责任,全面提升了服务品质和工作效率。“今后一个时期,作为政府部门要继续在强化千户成长型企业的生产组织、深化银企合作、推进全民创业、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上力争取得了明显成效。”

“支招”――破解发展难题

2009年5月25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由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提交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交的《关于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民营经济实质是民生经济、百姓经济,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在民间。”许多常委会委员认为,政府部门要广泛宣传鼓励、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调动“干部干事业、能人搞实业、百姓创家业”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形成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能创业的浓厚氛围,掀起新一轮全民创业的热潮。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的常委会委员建议,要加大信贷支持,建立银企对接的长效机制,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计划,帮助企业获得资金扶持。

怎样才能形成“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集聚、小企业大协作、小产业大规模”的集群优势?审议中,有的常委会委员建议:“政府应做好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充分依托工业集中区的载体作用,推动民营企业空间上进一步集中、产业上进一步集聚。”可以选择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具有广阔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在技术、资金、市场、管理和服务上给予重点倾斜和扶持,促使骨干企业、核心企业、龙头企业加快成长,做大、做强、做久,通过培育、支持和引导,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从而加快产业集聚。

“政策是好政策,但落实过程中有时就变了样。”不少民营企业负责人对省人大视察组成员大倒苦水。几年来,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多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文件,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又先后推出了“拉动内需十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根据本地实际也制定了相关鼓励和扶持全民创业的具体配套措施,政策支持力度可谓前所未有。“要切实抓好已经出台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工作,狠抓政策兑现,集中精力使这些好政策惠及更多的民营企业。”部分常委会委员同时指出,各级政府还应考虑和出台帮助企业吸引人才,鼓励人才进入民营企业的配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