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融合教育策略

融合教育策略

融合教育策略

融合教育策略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进各个领域,并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须要求和必然出路。本文在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的融合,应从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实施分析策略、促进教育公平;建立评价考核机制,保障工作正常开展三方面进行,达到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和质量的目标。

关键词:

信息技术;职业教育;策略融合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进各个领域,并逐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力资源创新领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进行融合,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是职业教育高校面临的重要挑战。信息技术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扩大职业院校教学资源,实现院校间的交流沟通,推动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促进全国职业教育教学全面深入发展。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以MOOC等形式出现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了教育资源无障碍交流共享,现阶段的网络课程就是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职业教育的最好例证。从职业教育角度来讲,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注重技术创新和效益的提升,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技术手段的优化,更强调创新在实践中的应用,达到人才培养和效益提升的双重目标。二是注重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生活各个方面信息的流通,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职业教育资源也逐渐实现了学校间的共享和优化。

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策略

第一,在开展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首先要进行科学谋划,做好顶层设计,为实施建设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职业院校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转变观念。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手段,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部分,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突破传统教育难题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转变传统观念,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立足实际,建立符合学校发展的应用模式,以此推动学校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等方面的转变。二是突破重点。学校应以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为纲要,以本校软硬件条件为基础,建立本校教育信息化平台,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分解目标,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同时,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分析重点工作任务,突破网络空间教学方面的难题,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三是引领示范。国家应选取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职业院校进行示范,逐步形成一批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示范机构平台。第二,为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切实发挥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应从注重学习、重视运用、加强融合三个方面进行策略分析,保证我国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一是注重学习方面:职业教育应坚持正确引导和有效激励,通过不断地学习,将相关应用进行推广,做到应用空间和学生的深度融合,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应用,全面覆盖学校学生、教师、管理者等各个方面,增强网络教学的吸引力。并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鼓励大家熟练运用自己的空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人人运用空间交流学习的氛围,加强对学生创新性、自主性的培养;二是重视运用方面: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当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而我国大部分院校硬件条件不足,开发应用信息技术软件的人才缺乏,相关的资金投入不够,成为制约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加快开发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资源。各大职业院校应集中技术力量,开发网络课程、软件模拟平台、各种主题素材库等,将学校优质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使得教育教学、学生学习、评价考核等内容均在网络空间平台开展,促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充分应用;三是加强融合方面:要将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就要充分发挥网络空间平台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学生提交作业、咨询问题、交流帮助,教师教学、批改作业、管理服务等环节都在网络空间平台进行。这可以突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互动交流的氛围,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第三,建立评价考核机制,保障工作正常开展。为保证职业院校正常工作的开展,学校应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对教学工作进行实时考核。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领导的重视、学校各部门的高度配合。一要成立领导小组,形成领导重视,管理者强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职业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在形成过程中要建立以学校高管带头的领导小组,安排专门的人员和经费进行开发应用,并将实际工作具体到人,推进日常工作的高效开展。二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对相关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院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规划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发展,并制定网络空间教学管理的评价考核办法,形成完整的制度,用制度来推进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三要主动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氛围。职业院校应通过表彰先进,惩处落后的办法,鼓励教师学生使用网络空间应用,驱动全校教师学生主动运用网络空间、建设网络空间、使用网络空间,提升网络空间资源的建设效率,形成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余建林.职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的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243-244.

融合教育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综合类高校;舞蹈教育;融合性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175-01

一、融合性发展策略提出的背景

舞蹈专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舞蹈艺术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很多高校的高度重视。然而,与舞蹈专业类院校相比,综合类高校的培养方向虽然相对全面,但针对性不佳,模仿甚至复制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学模式,不能够根据自身的教学理念来设定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这也是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教育亟需完善的首要问题。当下,要推动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教育的发展,重要一点就是要根据综合类高校的办学特点,加强知识体系调整的力度,向融合性方向发展。

与专业类艺术高校相比,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更加重视学科内容的交叉性,有着有益于学生身心以及未来就业的重要意义。“融合性”就是要本着“综合人才”的精良教育理念,凸显综合类高校多元化学科优势,体现学生“一专多能”的特色,在专研舞蹈专业领域的同时兼顾该领域的边缘学科;培养大众人才,以培养表、教、编、研、管合一的综合舞蹈艺术人才为主要目标;敢于向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挑战,从“专一”到“全面”,从“技术”到“文化形式”,从“单一”到“丰富”,进而建立适合我国综合类高校舞蹈的融合性发展模式。

二、融合性发展策略的具体内容

(一)注重文学与舞蹈的融合

一般说来,文学属于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手段,它以文字为载体或艺术媒介来传达审美情感,这些情感主要体现在语言的情感性、间接性或是结构性等方面。文学与舞蹈相结合有两点最为主要:一是文学为舞蹈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与灵感;二是文学为舞蹈的表现提供了思想性与情感性,我们可以从舞剧中看到两者的融合。“舞剧,是舞台剧本的一种,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艺术。”[1]在舞剧中舞蹈作为主要载体承载着剧本所要表达的情感,而这就需要表演者拥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才能够将自己理解的角色性格准确地表现出来。因此,在综合类高校的专业舞蹈专业教育中,文学赏析课可以开设舞蹈专业理论必修课。

(二)注重音乐与舞蹈的融合

《乐记》中这样形容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2]即只有诗乐舞三者都发自内心,然后乐器才能够跟着共同表演。当然,好的舞蹈作品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舞蹈作品中,音乐不仅起到了渲染故事气氛的作用,更能够与舞蹈一起共同烘托人物的性格。著名的音乐家吴祖强老师认为:“音乐有声音,无图像,有听觉而无视觉,舞蹈有图像,无声音,有视觉而无听觉,将音乐和舞蹈二者结合在一起,则能互相弥补‘局限’,相互完善。”[3]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教育还没有认识到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只开设基础乐理课,无法让学生把音乐与舞蹈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还应开设音乐欣赏课,重点就是如何利用将音乐的美准确地以舞蹈的形式表达出来,除此之外,在平时的专业课中,教师也要注重音乐对于舞蹈专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比如经常性地引导学生根据音乐创编舞蹈动作或者小舞剧等等。

(三)注重其他视觉艺术形态与舞蹈的融合

这里所说的视觉艺术形态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视觉艺术主要指造型艺术,包括绘画、雕塑、书法等塑造静态视觉形象的视觉艺术,其主要特点是直观性、造型性与表现性。而这些特点恰巧与舞蹈的特性相吻合,我们或许可用这种观点来说明舞蹈与造型艺术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动态视觉艺术主要指与舞台表演相配合的现代技术手段,虽然舞蹈有自身的动态造型与构图方式,正所谓舞蹈是“流动的画卷”和“活的雕塑”,但舞台与现代技术手段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艺术与技术的当代交融与对话”必定会改变和推动舞蹈创作的未来发展,[4]因此动态视觉艺术与高等舞蹈专业教育的融合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在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的利用众多相关学科与舞蹈的联系,那么不但益于学生对于舞蹈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能够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与理解力,推动舞蹈艺术创作实践。对于综合类高校来说,由于具备多学科相邻的便利条件,应该尽可能地组织舞蹈专业学生到其他艺术专业中去体验与实践,亲身寻找与体会其他艺术学科与舞蹈之间的亲疏关系,这不但有益于培养学生在艺术领域的猎奇心理,更有利于他们将这种融会与贯通的精神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中去。

参考文献:

[1]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24.

[2]于景春.舞蹈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84.

融合教育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STS教育 策略研究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形下,我们只有将化学教学活动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化学水平和素养,有效的提升他们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现笔者从STS教育的概念以及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STS教育的具体的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STS教育的概念

STS教育是指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将科学、技术和社会融合在一起。STS教育最早在西方国家流行,现今STS教育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高中理科的教学过程当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标的推行,国家对于高中化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化学教学仅仅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知识应用方面的训练,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将STS教育融合进日常的化学教学当中,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习化学,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观念。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指导学生将化学融入到生活当中,真正的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目的,帮助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获得知识的初衷原本就是能够很好地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STS教育不仅强调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更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技术的意义,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交互作用,进而懂得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正确的应用所存的化学知识。STS教育在当今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STS教育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教育寒冬的破冰时代已经带来。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STS教育的具体策略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国家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标推行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必须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规定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的初衷本来就是让学生能够应用到生活当中。传统的教育仅仅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很难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STS教育模式的出现,是高中化学教育的里程碑。高中化学教学中融合STS教育的具体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开发多元化的STS课程资源

开发多元化的STS课程资源是加强STS教育快速融进高中化学教育的作为有效的方法。STS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开发多元化的STS课程资源就是教师在平时备课的过程中,应该将将寻找课程资源的视野从课本和教案中扩展到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生活当中处处都是教师的备课资源。以安徽省高中化学教科书选修五的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为例,教师在讲解这一章时,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寻找教学资源,这一章所涉及的油脂和糖类,都是日常生活当中的生活必需品,本章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比如皂化反应,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回家做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常识性的介绍肥皂、合成洗涤剂与人体健康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当中的有机化学物质。开发多元化的STS课程资源,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化学。化学本来就是一门以生活为背景的学科,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STS教育,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目的。

2.编制多维度的STS习题

编制多维度的STS习题是加快STS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措施。在新课标推行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的主动和多样,学生渐渐的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习题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编制多维度的STS习题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习题设计时,应该多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增加思考题、讨论题和开放题的比例。内容应该广泛地涉及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高新技术、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安徽省高中化学教科书选修四《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为例,教师在进行习题设计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主要条件,以及在何种情况下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会大大加快。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的具体实践,得到正确的答案。

3.倡导多样式的学习评价方式

倡导多样式的评价方式是保证STS教育融入到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前提。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大多都是以纸笔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这会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在很大的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倡导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就是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加大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比重。考核方式可以以操作为主,也可以选择具有真实情景的综合性、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实验考核环节可以以高中化学选修四的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中的试验为考题,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通过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观察,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一改传统纸笔考试的死板。倡导多样式的学习评价方式是保证STS教育充分融入到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前提。

融合教育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策略;探究

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彻底的改变了传统教育形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呢?笔者结合自己在万全区第六小学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理性的认识融合意义

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独特的优势彻底改变了传统不变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真正为小学教育注入了活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呈现方式。由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综合呈现,为小学语文教学营造了形象生动逼真、知识表现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2.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提供身临其境般的真实界面、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师生进行平等会话、协作学习,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师生负担。

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室和教学方式很难建构一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而现代教育技术却很方便地建设这样的理想学习环境,体现在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逐步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

4.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媒体网络就如同一座随时可以打开的图书馆,只要交给小学生一定的搜索技能,再加上我们的有效指导,就可以让农村孩子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见识天下的奇闻趣事。更为重要的是更加有利于农村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学习。

5.改变了我们教师的备课方式。教师的备课不再是传统的“写”教案,我们学校的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教材内容,引进最贴近新课标的教学资源,自己进行重组,以备上课使用。

二、正确处理融合中出现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带给我们小学的教学意想不到的方便和快捷,不过我们也需要冷静的对待融合教学过程中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

1.适时设置教学情境

应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必须合理适时。例如讲授《黄山奇石》一课,这篇课文即有抽象概括的描写,又有具体形象的描写,作者形象生动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对于我们万全的小学生来讲,能够去过黄山的可谓少之又少,孩子们自然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触,如果只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要求他们去理解黄山的奇美特色显然是不够的。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的视频资料和文本内容,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相结合制作成教学网页来再现黄山的美景。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大屏幕反复的观看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在这种身临其境的状态下,他们的视觉、听觉受到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其他图片和文字的介绍,加深了对黄山的认识。接下来我又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你们喜欢黄山吗?我们刚刚看到的、听到的课文都写得很具体,现在请同学们重新走进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和黄山再次亲密接触,感受黄山的奇美秀丽,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到此,本课的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2.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毋庸置疑,实施高效教学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如果我们合理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就可以迎刃而解。例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这一“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根本无从体会,然而这两点却对突出全文中心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我通过多媒体课件重现圆明园当年的绮丽景观。首先通过出示电子版圆明园全景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圆明园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周围小园的分布;然后结合对“众星捧月”词语的理解,在远观图中分辨哪是“月”哪是“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等景物进行了全方位展示,到此被称为“一切园林艺术的典范”的圆明园在学生心中有了大致的轮廓。课后,我又为同学们播放了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段,让学生体会如此辉煌壮丽的“万园之园”成为灰烬的悲痛和耻辱,使学生的内心受到震撼,并由此展开讨论: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并说说自己的主张和理由,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融合教育策略范文第5篇

(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中心幼儿园,山东德州 251514)摘 要: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幼儿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师必须思考如何将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相融合,借助民间传统游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本文简单分析了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融合的积极意义,提出了民间传统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融合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