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利水电智能工程管理

水利水电智能工程管理

水利水电智能工程管理

水利水电智能工程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输配电;用电工程自动化状况;控制措施

在电力企业输配电工作中,输配电工程自动化对输配电工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保护,保证输配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用电工程自动化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智能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电力企业输配电的自动化。为了推动电力企业输配电的高效性、经济型以及自动化,必须要加强用电工程自动化水平。因此,本文主要是对电力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自动化状况与控制措施进行有效阐述,从而节约电力资源,提高输配电的水平。

1 电力企业输配电现状

我国电力企业输配电工作中,由于我国电力技术的起步时间晚,发展速度缓慢,对输配电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电力企业输配电自动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对我国电力企业输配电现状进行有效分析,以此提高输配电水平。

(1)电力人员没有具备较高的科学管理意识。在输配电过程中,电力企业大都是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进行输配电工作的管理,传统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以及科学技术,使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滞后,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在电力企业中人才流动性大,专业性的输配电工作人员经常会出现调动现象,使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组织结构缺乏较高的稳定性,无法进行有效的输配电管理工作,对输配电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2)电力输配工作,缺乏较高的复合型技术水平。为了保证供电企业能够稳定输配电,必须要具备着科学高效的电力输配技术。然而在电力企业中,电力人才资金的短缺,同时电力企业也需要较高的电力输配技术的综合要求。这时在电力输配运行中,无法进行有效复合型技术的开发工作,对输配电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3)电力企业输配电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电能损耗问题。在电力输配电管理工作中,重点管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电力能源损耗。由于电力技术、电力设备、电力人员以及管理工作等因素的影响,使电力企业输配电工作中,出现严重的电能损耗问题,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

2 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解决电力企业输配电现状问题

(1)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提高电力自动化输配技术水平,能够进行有效的电力输配,确保电力输配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可以灵活方便的进行输配电管理工作,增强了工作效率。

(2)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便捷性和智能化。电气工程自动化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电力企业输配电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同时在管理工作中具备着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有效解决输配电管理工作中的落后性,提高输配电的科学性。

(3)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综合性和简约性。电力企业输配电工作有着较高的密度性,并且也非常复杂。运用自动化运行技术时,能够简化电力运行的技术操作,对设备检修和安全管理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综合性和简约性,能够提高技术人员的复合型技术水平,保证电力企业输配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电气工程自动化具备的服务性和安全性。电气工程自动化输配电过程中有着严谨的操作,并且操作技能较为稳定,提高了输配电的安全性。

3 运用电力自动化输配技术的优势

(1)远程控制实时全程检测工作。运用电力自动化输配技术,可以对电力输配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的检测,并将输配电的运行数据、电气线路进行较为明了的显示。在输配电中出现问题后,电力自动化输配系统可以将故障点进行分析,并及时找出处理方案。

(2)及时排除故障,提高输配电工作效率。电力自动化输配运行系统在输配现场出现故障后,能够及时自动报警。主要是由于电力自动化输配运行系统安设有报警装置以及历史数据库记录功能。并且历史数据库记录功能能够分析和存储故障原因以及资料信息,技术人员也可以分析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利于维修人员快速解决问题。

(3)优化输配环节,节约电力资源。电力自动化输配技术,能够降低电力资源的损耗,优化电力输配的环节。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科学高效的进行电网线路和设备技术的电力输配,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电力资源。

4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应用智能化技术

(1)诊断电气工程故障,利用智能化技术能够进行有效诊断。电气工程运行中,电气设备经常会出现各种故障。在对电气工程故障进行诊断时,利用智能化技术能够精确的诊断。变压器在电气工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利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及时有效的诊断出故障,并将故障及时排除,可以减少变压器的损害。智能化技术在诊断变压器故障时,主要是分解变压器渗出油,在进行分解出气体后,可以将变压器故障位置和范围进行有效划分。然后在有效范围中进行排查,能够明确和找出故障位置。利用智能化技术进行电气工程故障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故障诊断效率,减少故障对电气工程的影响,提高了电气工程的经济效益。

(2)利用智能化技术,优化电气工程设计。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需要有效设计电子设备。设计人员要对电气和电路知识进行掌握,同时也要有着丰富的经验。采用智能化技术,能够有效完成设计方案,减少电气工程设计时间,提高了电气工程的设计质量。利用智能化技术中的遗传算法,能够有效优化设计方案,确保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3)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利用智能化技术,能够进行有效的智能控制。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利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工作中能够实现控制工作的远程化、自动操作化,同时也可以实现自主化和高效化。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利用智能化技术,能够促进电气工程智能自动化控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智能化技术,也拓宽了智能化技术应用范围。

5 总结

电力企业输配电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管理意识、复合型技术,对我国输配电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利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电力企业输配电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确保了输配电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利用智能化技术,确保电气工程的安全性,提高了电气工程的经济效益,同时解决了电力资源,促进电力企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水利水电智能工程管理范文第2篇

的融合在一起,针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系统化的实时监控,全面了解与掌握相应的信息参数与运行能力,进而保证水利水电信息技术得以发展与完善并有效的保证其电力的顺利运行。系统的完善与发展将提高水利水电的质量水平。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信息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 水利水电工程自动化的内容

水利水电工程自动化内容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水利水电工程的大小,自动化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必要性与参与工作的程度,水利水电工程的类型和工作方式,电气主接线,重要机组的类型与放置模式等,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自动化主要由完全操控监督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运行,同时也对水轮发电机组和相关辅助设备的监控,进而在没有在的时候,自动对相关辅助设备的独立控制,除此之外,还必须兼并对重要电气设备的监督控制,对水工建筑物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的监督与控制。

1.1 完成对水轮发电机组运行模式的自住智能控制

应用电气化完成了同时完成关停机,发电转调相与调相转发点的管理控制,从在没有人的时候,它能独立的完成工作。其次,电气自动化可以很智能的使发电站组在最经济的情况下健康运行,它可以智能的根据实际情况与系统的指令自动启动一定数目的机组,从而可以让负荷很经济的在运行的机组间分配。因为它可以控制发电机组的关和闭,因此他就可以根据负荷的要求自动变换机组,从而把有用功提高到最大,把无用功降到最低。第三,如果出现工作事故或者洪涝期间机组频率低时,它可以智能的使备用机组投入工作,但当汛期时,它可以智能断开一些机组。

1.2 对水轮发电机组及其周围重要设备的运行状态的监测。

检测发电机组的定子与电子中的电路安全,同时检测发电机定子绕组和铁芯中温度是不是超过了设定的温度,此外,对发电机组度与制冷系统的监督,对机组变速系统的监督。当这其中之一出现故障,电气自动化会果断智能的采取措施,同时向检测人员发送警讯与紧急呼叫。

1.3 行使对周围重要设备的智能控制

设备的智能控制包括对各种油泵、水泵和空压机等的控制,一旦发生问题,其他辅助设备可以快速投入运行。

1.4 行使对重要电气设备

(如变压器、母线及输电线路等)的控制、检测和保护。

1.5 行使对水工建筑物运行状态的控制和监测

对于发电机组是否良好工作的检测控制,对于拦污闸有没有阻塞的控制,水位高低的检测,同时可以对饮水压力管起保护作用。

2. 电力配电系统信息化

电力配电通信网网络转向宽带大容量,采用光纤通信网AON技术能够同时做到对不同制式的信号、不同速率、不同调制频率和不同协议进行兼容,并且在同一光纤中存在SDH和ATM以及PDH。光纤通信网AON技术的结构非常灵活,具有很强的传输质量,能够高速的扩增传输容量,能够随时增加短光纤和无源分路合成器的节点。光纤通信网AON技术采用的虚波长通道技术,加强了网络的扩展性,具有较大的传输容量和较高的传输质量,节约了大量的网络资源,实现了电力配电系统的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光纤通信网AON技术也充分运用到了光时复用技术,对使用半导体激光器和高速电子元器件直接调制的限制能力进行了有效地解决,实现了电力配电系统数据信息的高速化传输。

电力配电系统信息化:(1)计算机信息通信技术,能够加强配电系统通信的可靠性。(2)对电力配电系统的运行中出现的主站对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传输数据信息等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提高了电力配电系统通信数据的传输速率,加强了电力配电系统通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实现了电力配电系统网络数据的在线分析、实时监控功能;(3)能够更好地适应电力配电系统的规模庞大、点多面广的特点,让配电通信系统在运行、调试和维护方面更加便捷,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力配电系统的灵活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 信息系统分析

3.1系统功能分析

有系统的信息支持,才能控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所以,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① 对有关设计文件和设计修改、变更文件进行储存,管理设计文档档案;② 跟踪管理承包商的施工机械设备;③ 管理承包商的施工人员;④ 建立计算机台帐,跟踪管理主要的建筑材料、成品、半成品、构件和设备;⑤ 为工程师制定质量监控计划提供依据;⑥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合力评价施工组织的设计;⑦ 对有关的工程质量标准进行存储,能够以此标准为依据进行质量控制;⑧ 对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单位工程以及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评定数据进行处理,再以此数据为依据评定水利水电工程质量;⑨ 统计分析工程安全事故和工程质量事故,并能为多种工程事故提供统计分析报告;⑩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统计分析重点工序,并进行控制图、直方图等管理图表的绘制。

3.2 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组成分析

① 施工承包商及施工人员控制子系统;② 设计质量管理子系统;③ 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的子系统;④ 设备质量控制子系统;⑤ 施工机械控制子系统;⑥ 对施工过程的组织设计进行质量控制的子系统;⑦ 对施工过程的质量进行控制的子系统;⑧ 对质量进行控制计划的子系统;⑨ 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的子系统;⑩ 对工程质量出现的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的子系统。

水利水电智能工程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能;配电台区;工作流程

作者简介:郭丽霞(1974-),女,山东济阳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济阳县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工程师;赵新房(1975-),男,山东济阳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济阳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工程师。(山东 济阳 251400)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92-03

为推进智能化电网建设,济阳县供电公司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开阔思想、创新发展,开展智能化配电台区的建设工作,为公司全面建设智能化电网奠定了基础。

一、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型设备,通过安装在智能配电箱内的智能配电终端,对台区的电压、电流、漏电电流、表码、功率因数、谐波、变压器温度等数据定点上传,对各种异常、故障跳闸及计量故障实时上传并报警,实现对台区开关的远程操作、无功电容自动或远程投切,实现对其运行状态的可控、能控、在控;通过配电台区网络视频系统,回传台区设备实时视频信号,实现台区的远程视频监控,达到对配电台区设备运行情况的及时分析,及时排除故障的事前控制,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智能化配电台区安装自行设计开发的智能表箱,表箱为落地式,表箱内分二级漏电开关区、液晶显示区、表位区、进出线开关区。表箱内安装智能居民终端,配备金属键盘和液晶显示屏。用户能对剩余电流断路器状态、表箱总表数据、用户分表用电信息、用户历史电费进行实时查询;公司可将停电信息、用电信息及安全用电知识等下传至智能表箱,及时通知用户,做好宣传工作,实现了公司与用户的良性互动。

1.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公司按照扎实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总规划,加快智能化电网建设,不断推进电网信息化管理水平。为了进一步做好配电台区智能化管理,实现台区各类信息的有效检测和控制,公司结合智能农网试点建设和电气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从配电网入手逐步开展智能化电网的建设与管理。

2.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包括对台区所需的智能配电箱和智能表箱的研发设计、生产、组装、安装、调试等环节,还包括对智能配电台区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涉及部门有乡镇电管部、物流服务中心、安监保卫部和供电所等单位。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市公司智能农网建设要求,公司积极践行先创先试工作理念,应用先进技术,将信息化和智能化元素融入农网建设,试点建设智能用电示范村,并在用电示范村中安装了自行研发设计的智能配电箱和智能表箱,对配电台区实施在线监测和智能管理。

1.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管理流程图(见图1)

关键节点说明:

节点1: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是为了解决农村配变台区各类信息数据的实时监测,根据公司智能化配网试点建设,自行研发设计了具有经济性、智能性、实用性等特点的智能配电箱和智能表箱,并与远程终端厂家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厂家联合开发智能产品,在每个安装在配电箱内的智能配电终端,可对台区的电压、电流、漏电电流、表码、功率因数、谐波、变压器温度等数据定点上传,对各种异常、故障跳闸及计量故障进行实时上传报警,并可实现对台区开关的远程操作、无功电容自动或远程投切,实现对其运行状态的可控、能控、在控;通过配电台区网络视频系统,回传台区设备实时视频信号,实现台区的远程视频监控。智能表箱内安装智能居民终端,配备金属键盘和液晶显示屏。用户能对剩余电流断路器状态、表箱总表数据、用户分表用电信息、用户历史电费进行实时查询;公司可将停电信息、用电信息及安全用电知识等下传至智能表箱,及时通知用户,做好宣传工作,实现了公司与用户的良性互动。为解决农村用电三相负荷不平衡、配变不在最佳位置、低压线路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用电管理水平。

节点6:施工队负责组织人员进行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施工,安装低压智能配电箱和智能表箱,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配电设备改造施工工艺的相关要求,供电所负责施工现场民事协调工作,安监保卫部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乡镇电管部为施工人员提供安装工艺的技术指导,从而确保改造施工的整体效果。

节点8:为确保工程质量,要重视工程竣工验收工作,智能配电箱计量侧和开关侧的装配要严格按照相关低压配电施工工艺标准进行,由公司统一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进行验收。

2.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工作流程图(见图2)

关键节点说明:

节点1:施工方案要根据现场实际制定,现场安全措施、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要齐全、要有针对性,人员安排要合理,工作分工要具体,责任分工要明确,施工工艺要合格,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节点5:施工队负责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现场施工工作,供电所负责现场民事协调;台区建设、线路改造及户表改造工作现场安全措施要齐全,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乡镇电管部现场检查要及时,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安监部要对现场安全措施和两票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和两票执行落实到位。

3.智能化配电台区设备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图(见图3)

关键节点说明:

节点3:设备巡视工作要派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同志执行,缺陷分类要准确。

节点5:消缺计划要结合公司月度停电计划进行制订,避免用电村因10kV线路停电检修和低压缺陷处理造成重复停电,影响供电可靠性。

4.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公司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分管副经理为副组长,乡镇电管部、物流服务中心、安监保卫部、监察审计部、配电监控中心和供电所等单位为成员的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乡镇电管部为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的总协调部门,配电监控中心为配电安全运行在线监控归口管理部门,其他职能部室协调配合。

三、评估与改进

1.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见图4)

乡镇电管部结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对供电所智能化配电台区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做出全面、定量评价,进而指导供电所做好智能配电台区日常管理工作,提升供电所设备管理水平。评价方法实行月度考核季度奖惩兑现。发展策划部每月汇总相关部室的考核意见上报公司领导审批,领导批准后纳入公司的经济指标奖惩考核体系进行经济兑现,供电所管理部分由乡镇电管部纳入供电所业绩考核体系,并在《供电所管理简报》中通报且作为年终评选先进供电所的参考依据。

2.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供电所人员对智能配网建设的概念和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先进设备的性能和结构未能全面掌握,从而造成日常维护消缺工作存在困难。这就要求供电企业进一步开展智能农网建设的相关培训,使基层人员充分理解智能农网建设的概念和重要意义,掌握有关智能设备的结构和性能,为公司智能农网建设奠定基础。

3.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结合智能化农网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低压电网管理水平,加大对低压电网的投入,逐步实现建设智能化电网的目标,下一步公司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使专业管理目标不断得到改进:

(1)从实践中不断摸索丰富专业管理的工作经验,认真探索每一个工作流程,使其尽可能简约、有效、使用。

(2)不断完善考核机制,使每位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精细化管理是每个职工的责任和任务,并且和职工的自身利益是息息相关的。

(3)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鼓励职工自学成才,从而形成学习、创新氛围浓厚的企业文化环境。

四、案例说明

结合智能化农网建设,试点建成太平镇王芦村智能化配电台区。王芦村地处太平镇东部,距离太平镇2公里,共有155户,人口620人,全村人均年纯收入6700元,人均年生活用电量170.64千瓦时。

2012年,太平供电所深入贯彻农电“三新”发展战略,按照公司智能化配网建设要求,结合太平镇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统一部署,对王芦村配电设施进行了智能化提升改造:

一是采用200千伏安SBH15型节能型配变配变1台,柱上安装方式,选用自主研发的智能配电箱,内装带有485接口的一体式QLLT-400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KK-STG型智能电容器、FKGA43-KHDL3205型配变监测终端,实现对配电台区的信息采集、远程漏电断路器控制、谐波监测、无功自动补偿和故障报警功能。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远距离台区视频监控。

二是该村改造低压线路1.413km,导线全部选用JKLGYJ-1×70型低压绝缘线,低压线路最大供电半径355m,达到了“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绝缘化”要求。

三是该村新上自主研发落地式智能表箱4只、上墙式互动终端22只,用户可以查询用电信息、电费数据、电价政策等,公司可将停电公告、安全用电知识下发至表箱液晶屏幕(见图5),方便客户查询,实现了与客户的良好互动。

四是该村电能表全部采用DDZY532-5(60)A单相费控智能电能表(见图6),低压表箱内安装KH181电量信息采集终端,实现了低压远距离无线抄表,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电网理念。

通过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改造,提高了该村的安全用电水平和服务水平。截至目前,该村低压线损率累计完成7.6%。充分让农民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真正体现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建设理念,必将为该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

水利水电智能工程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智能配网;改造升级;途径

0 引言

今年上半年,东营供电公司持续加大配网建设改造力度,加快解决配网结构薄弱、供电“卡脖子”、低电压等突出问题,全面提升配网运行管理水平;全力推进城农网工程建设,累计完成中低压线路建设改造127条、461公里,新建及更换配变53台、13.2兆伏安,2012年度110个农网改造升级中低压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全年项目开工率实现89%,投产率实现61%,超额完成半年建设改造目标,圆满完成了春检、重要节点保供电及迎峰度夏准备工作;组织开展配变负荷普测,重点排查迎峰度夏期间可能出现过载或“卡脖子”的线路及配变,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和安全隐患,配网可靠供电能力大幅提升;智能配网建设成效显著,扎实推进智能配网建设实施,累计建设配电自动化主站1个,配电抢修指挥平台1个,完成配电线路智能化改造138条、880公里,安装智能终端892个,终端在线率91.6%,实现市区智能配网全覆盖;核心区10千伏线路联络率负荷互供、转供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多分段、适度联络、结构合理、运行灵活的配电网络。配电自动化系统投运以来,应用成效已逐步显现,实现了故障区段的快速隔离和非故障区段的快速恢复供电,非故障段恢复供电时间由原来的45分钟下降到5分钟以内,目前已累计正确动作29次,减少停电1715时户,减少电量损失约20万千瓦时。

1 面临的形势及问题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关于“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方式,解决‘两头薄弱’问题”工作要求,对公司配电网从网架结构优化、供电质量改善、运行管理提升等方面对中低压配网进行深入剖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配网基础管理工作相对薄弱

配电自动化和智能配网的建设投运,极大提高了配网工作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但由于是建成初期,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基础管理工作仍存在薄弱环节;运行维护人员存在对智能配网认识不深刻,对设备原理不熟悉等问题;配网设备增加较快,需要对PMS、电网GIS、配电自动化等多套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同步维护、更新,目前仍存在数据录入和更新不及时现象;配网状态检修和不停电作业有待进一步推广;需探索建立营配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标准化抢修相关制度标准。

1.2 县公司配网专业管理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推进了市县公司核心业务的集约融合,深化了市公司对县域配网的专业化管理,但仍有待于深度磨合提升。一是县域配网仅利津县公司开展了智能配网建设,总体进度缓慢,农村配网网架依然薄弱。电源分布不合理、配电线路线径细和设备老化等问题仍然突出存在,远不能满足“一体化”专业管理要求。二是农电基础管理相对薄弱,存在管理模式不一致、标准执行不到位等情况。三是农电人员技能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县区公司存在配电运检人员年龄老化,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偏低等问题,不能满足生产检修精益化管理的需要。

1.3 配网运维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随着直供配网建设和农网改造升级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市县区域内配网结构不断优化,配网“三率”(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和线损率)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截止6月,城市供电可靠率达99.9745%,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987%,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950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99.276%。但对于新兴开发区、农村偏远地区等区域电源布点少、供电半径长,停电及低电压方面的服务投诉依然较多。部分农村电网、接管小区设备陈旧老化,历史欠账较大,停电及低电压方面的服务投诉压力较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客户对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也对公司配网运维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 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

2.1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配网标准体系

根据省公司管理标准、工作要求,结合配电自动化运行以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重新梳理、完善相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流程、作业指导书等,提高标准制度的可操作性,确保职责界面清晰,全面提升配电自动化基础管理水平。全面优化“三集五大”体系改革后生产和营销业务组织架构和工作职责,推动业务流程再造,打造营配高效协同管理新格局。组织各单位修订完善状态检修标准制度,加强工作经验交流,积极开展专题培训,深入开展状态检修和带电作业。

2.2 加快推进直供配网和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

加强工程管控,加快推进直供中低压配网工程建设。重点做好新兴经济开发区线路建设和新建变电站配出建设,进一步优化配网网络结构,提高配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加强专业指导,加快完成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建设。优先开展配网节能与提高供电质量改造项目,对功率因素较低、负荷较大的低压台区加装无功补偿,提高供电质量和线损率水平。加大物资供应、施工进度等关键节点的督导管控,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确保年底前完成2.33亿元、110项农网改造升级中低压工程建设任务,全面提升农网设备装备水平。

2.3 加强配网运维管理,全面做好迎峰度夏工作

一是,严格停电计划管理,充分利用带电作业和零点作业等手段,避开用电高峰、高温时段,尽快解决问题、消除供电隐患;二是,持续深化开展配网诊断分析和安全大检查工作,全面梳理配网薄弱环节,及时排查治理设备缺陷和隐患,对全市配网5条重载线路进行重点监视,加强巡视和消缺,完善事故预案和预控措施,确保电网和重要客户供电安全;三是,在夏季用电高峰到来前全面落实防雷击、防台风、防汛各项技术措施和物资储备,加强防汛值班管理,开展防汛应急演练,确保电网顺利迎峰度夏。

2.4 扎实推进配电自动化实用化进程

一是,进一步完善配电自动化制度标准体系,进一步理顺管理流程,明确工作职责,优化工作效率。加大智能配网技术培训力度,提高配电自动化人员对配电自动化工作原理、运行维护认识,保障智能配网实用化功能顺利实施;二是,加快配电自动化系统消缺。全面梳理智能配网在主站、通讯设备、一次及终端设备存在的缺陷,科学调度,合理安排消缺计划,确保馈线自动化功能顺利投入,充分发挥配电自动化系统自动诊断、快速切除、快速恢复的优势;三是,强化配电自动化运行分析,完善运维指标体系。对终端在线率、遥控使用率、遥控成功率等指标进行监测统计,定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改进,不断优化系统运行。

水利水电智能工程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变电站 智能化改造 技术

引言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变电站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加强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是变电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变电站的工作效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智能化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变电站运营管理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等,加强变电站智能化改造技术的分析,也需要对变电站日常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改进,以提高变电站工作效率。

一、 变电站智能化发展的内容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过程指的是在变电站发展过程中要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对变电站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有效的改进,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对变电站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测量以及控制和监控的。在变电站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实现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等功能,智能化变电站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了变电站运行的自动化水平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对各个变电站设备的功能进行完善,使得变电站的周期更长。

(一)变电站生产运营智能化

变电站设备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实现智能化是变电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加强变电站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可以对变电站各种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与控制,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则可以自动采取相应的措施,自动进行处理,确保变电站可以正常运行。由于变电站设备生产和运营智能化是实现变电站智能化的基础环节,因此在变电站智能化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变电站设备生产和运营智能化过程不仅是对单一的设备进行检测和控制的过程,更是对多台设备组成的一个统一的系统进行控制和检测的过程。

(二) 变电站维修管理智能化

变电站的维护管理与维修智能化是变电站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的环节,维修和维护管理智能化包括维修信息智能化、维修备件模式化两个方面。在当前的变电站生产过程中,由于很多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对各种设备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必须要对变电站进行良好的维护管理,才能确保变电站的各台设备能够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能够积极应对各种生产任务。为了确保变电站的管理和维护的智能化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可以自行对变电站进行相应的维护管理和保养,从而预防变电站的故障。与此同时要积极运用维修智能化技术,将传统的事后维修转变成为事前调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变电站的运营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变电站的智能化系统比较复杂,其中使用了很多精密的电子器件,这些电子器件的成本都比较高,结构也比较复杂,一旦出现问题,会对整个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得变电站智能化系统出现故障,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变电站维护管理维修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对变电站自身运行状况的检测,对故障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营。

二、 变电站智能化发展的策略探讨

(一)在变电站生产运营过程中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是一种运用综合控制理论、各种仪器仪表、计算机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检测、控制以及优化管理的重要技术。在变电站的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逐渐实现智能化、网络化以及集成化,变电站工作人员将很多工作内容都交给计算机去工作,通过计算机的智能化调节和控制,实现了变电站工作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完成。计算机技术中的数字化技术和总线技术、计算机控制策略等都在变电站生产运行过程中有广泛的应用,总线技术是计算机数字通信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此外,嵌入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变电站的发展过程中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随着嵌入式计算机控制系统逐渐成熟,在变电站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对嵌入式计算机的运用会更加广泛,同时也会利用计算机对变电站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加强智能装置检修机制的运用

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综合运用,变电站的检测维修也要逐渐实现智能化和数字化,一方面,对于各种检测机械要加强利用,要加强对检测维修机械的采购,采购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管理,一旦遇到不合格的机械,要防止其进入电力生产现场。在变电站智能化建设过程中,还可以加强数字化光纤网络的运用,数字化光纤网络可以对传统的变电站的二次电缆进行有效的替代,在看不见也摸不到的网络中可以完成各种继电保护妆字号的安装,同时在定期的检测和维修的过程中也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三) 加强智能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变电站智能化发展过程中,各种设备是实现智能化的重要基础,在变电站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智能装置进行严格的管理,一定要严格把关智能化装置的出厂调试量,可以减少在生产现场的调试量,使得智能化装置的工作效率更高。同时要把好设计关,在进行现场工作之前要进行检查,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防止对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带来影响。此外,还应该要加强在线监测、遥视安防等站内辅助设备的配备,并且对各种设备进行统一的调试,使得变电站的智能化设备可以得打有效的利用。

结语

变电站智能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核心,将变电站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一个过程。变电站智能化是变电站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趋势,智能化管理模式可以使得变电站的管理工作更加便捷有效,同时可以使得变电站的其他系统积极发挥相应的作用,加强变电站智能化改造,需要对变电站日常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加强改造,比如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检修维护过程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等,旨在提高变电站的整体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业锋.变电站智能化改造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山东理工大学,2012.

[2] 邵剑峰.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实施[J].上海交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