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网络安全绩效考核

医院网络安全绩效考核

医院网络安全绩效考核

医院网络安全绩效考核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53-01

“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已开展了五年,在这五年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在医院管理中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为搞好医疗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实现优质高效的医院全面管理,我院成立了质量控制管理办公室、建立了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对医院质量进行动态的实时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明确质量控制办职责、完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

质量控制为医院管理的核心,为实现医院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对医疗质量实时信息的有效监测及控制,实现医疗质量的良性循环上升,我院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伊始就成立了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并在此为核心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质量控制网络是医疗质量控制的前提和保证。我院组成的三级质量控制网络体系为:一级质控组织:由院长直接领导的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具体职责为:⑴制定全院质量控制方案制度;⑵调整医疗质量控制定期考核标准;⑶督促指导质控网络开展工作;⑷根据医疗缺陷讨论结果,评价,制订整改措施并予以落实;⑸定期分析医疗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二级质控组织:成立质量控制办公室。主要职责:⑴在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突出目标,完善考核办法;⑵充分发挥协调、反馈、控制、监督、推广作用,促进各项工作落实;⑶组织对全院全面质量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强化内部质量体系自检与监督,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考核工作;⑷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分析评价,及时反馈,提出建议,跟踪落实。⑸负责质控网络系统的建设和运转。三级质控组织:为科室的质控网络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一名高年资医生或(和)护士组成。主要职责:⑴制定本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方案和考评制度,对科室诊疗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监控;⑵及时请示汇报科室医疗质量方面的重大问题;⑶参与医院组织系统性的督查、互查;⑷接受质量反馈信息,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落实。

2 建立质控标准、实施标准化质量管理

标准化医疗工作是科学管理的重要支柱,是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环节。医疗质量控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监测指标,因此质控办根据卫生法律、法规及三级医院管理医疗卫生质量督导评价标准及各项要求制订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包括病历质量、诊断质量、治疗质量、医技质量、院感质量等一系列的考核标准。只有建立了质量考核标准,才能对各医疗环节、各医疗过程进行量化考核,才能落实改终末质量控制为环节质量控制,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质量控制目的。另外在实施标准化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实效及时对标准加以修改、补充,使标准化质量控制管理逐步健全和完善。目前我们根据“三优”及“医院管理年”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医技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病历质量考核标准》等。

3 制订质量控制工作计划、明确实施措施

质量控制管理应有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明确的实施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依照计划检查、评价,才能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提供信息,及时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检查包括对医疗各个环节工作的全面检查,做到每年、每月、每周都有详细的医疗质量控制检查计划,具体的实施措施,采取质控办督导检查与科室自查相结合的方法,每次检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落实奖惩制度。我院基本上是每周组织一次医疗查房和二次质控查房,每季度对门诊病历及处方进行点评及评比一次;每季度对住院病历质量进行分析一次;每月一次医疗质量分析会,每季度一次全院大检查,每年组织1到2次医疗文书和护理文书评比。确立每次检查的侧重点:比如在检查中侧重对医疗文书、医疗质量、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临床输血工作评价、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及护理文书、护理质量、医患沟通等检查。

4 落实标准、改终末质量控制为环节质量控制,注重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落实奖惩制度

对照质量控制标准,我们采取质控办督导检查与科室自查相结合的方法,改终末质量控制为环节质量控制,特别是加强对医疗各个中间环节的控制,做到层层分解、层层落实,逐级负责,月月有检查、有分析、有评价、有改进措施及追踪反馈。医务科、质控办、护理部坚持每月召开1次质量分析讨论会,对现存的及潜在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限期整改;加强对医疗护理缺陷、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归因分析,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在开展管理年活动以来,质控办会同相关科室,在主管院长带领下,每周进行质量控制查房和医疗查房,对临床各科的医疗质量予以全面分析,重点是对现正病历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分析、评估及总结成绩、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全院对照《湖北省医院管理年活动督导检查评分表》及《湖北省医院管理评审标准》,先后组织16次科室交叉检查,每季度1次全院模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反馈形式有:⑴当面反馈,及时交流,及时纠正;⑵全院反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医疗查房情况汇总》、《质量控制简报》等形式予以反馈,并制定整改措施、监督落实、实施奖惩。

5 医院质量控制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医疗质量提高显著、医疗安全明显加强、医院管理年活动各项工作良性运行

医院网络安全绩效考核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1背景

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从扩大规模向提高质量逐步转变,而在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将管理信息化纳入研究生管理模式中,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容之一。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对保证正常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培养过程监控,推动研究生创新教育,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医学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医学教育的改革也对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本文结合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探讨管理信息化对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启迪与思考。

2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自1999年起逐步开始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建设,2003年初步建立管理信息化的平台,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已经从单独的计算机管理逐步发展到网络信息化管理,从购买成品软件系统到自主研发管理系统,并建立了与之配套的数据库。目前,管理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已经覆盖了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均有相对应的管理信息化系统为之服务。

数据管理系统包括:Access、SQL server、Visual Studio、B/S结构等;按管理权限分类,分为研究生院、学院、教研室、导师、学生5个层级;按功能分类,包括:简单上报功能,复杂上报功能,审核功能,报名功能,项目管理功能,分类统计功能等;按工作内容分类,包括:培养方案制定系统,培养计划录入与审核系统,选课系统,开题考核、中期汇报及结题报告上报系统,学术讲座上报系统,临床实践管理系统,临床能力考核系统,答辩资格审核系统,英语四、六级报名系统、国内外联合培养管理系统、安全防护课程网络学习及网络答题系统、网络问卷系统等,基本实现了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3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和思考

3.1研究生管理模式的特点需要管理信息化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模式。管理体系分为培养管理体系和教育管理体系。"条"是指两级管理、三级负责。两级管理即学校对二级学院的管理、二级学院对导师的管理;三级负责即二级学院对学校负责、导师对二级学院负责、研究生对导师负责。"块"是指学校研究生管理重心下移到二级学院,由二级学院具体负责本单位研究生培养与教育管理的具体工作[2]。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多,地区分布广,基于万维网的管理系统为研究生管理工作提供了管理信息化的平台,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为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保障。同时,为了服务于分级管理的模式,在研发网络系统时,根据各级管理的需求,设计了不同层级不同权限的网络信息化管理模式,同一个工作内容的网络系统在不同层级中内容不同,权限不同,信息共享,即时同步,实现了网络系统为管理工作服务,管理工作模式融入于网络系统。

3.2高等教育特别是医学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需要管理信息化研究生教育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紧密相联,并与经济发展同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生教育事业必然会向前推进,这就需要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之相配套,做到"与时俱进"[3]。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过程,其发展的每一步的足迹都与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特别是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密不可分。

3.2.1临床实践管理系统临床实践管理系统是为了适应医学研究生实践培养的特点专门设立的,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要求: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训练,本专业临床工作时间不少于1年,担任总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工作半年以上,逐步学会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使其临床能力达到初年主治医师水平。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要求:在本专业二级学科范围内轮转主要科室,进行全面系统的临床工作训练,时间15~18个月,在本专业三级学科训练10~12个月,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

临床实践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各学院研究生临床实践的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面对多学院多专业多导师的实际情况,网络信息化的管理无疑是最适合的管理办法。研究生入学后,由导师为研究生通过"培养计划录入系统"录入该研究生的临床实践的具体内容,该内容能同步显示于学院及研究生院的界面,学院不仅可以单个或批量查询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安排,还可以通过"培养计划审核系统"批量审核各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在培养计划制定完备后,各学院安排研究生的临床实践的时间和科室,并在研究生完成该科室的临床实践后对其进行考核,网上录入考核成绩,研究生院权限可以查询临床实践管理的各个环节及培养计划的审核结果,实现监督检查的功能。

3.2.2临床能力考核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为了配合首都医科大学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改革工作而建设的。2004年研究生院开始进行硕士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的改革,实行"统一考核",其组织形式是由研究生院统筹安排,根据各临床学院的学科优势,设立"考核单位",即由各临床学院承担一个或几个二级学科的考核任务。"考核单位"按二级学科范围组成考核小组,制定考核方案,按学科对全校的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临床能力考核。

临床能力考核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网络报名,分专业生成自考、统考名单,上报及考核时间,上报考核专家,分自考、统考录入考核成绩并汇总生成总分等功能,与之配套的数据库可以依据指定条件审核报名名单,进行分类汇总,系统根据各学院录入的自考及统考成绩,结合各学科专业的考核方案设置的考核项目、分数及权重生成临床能力考核的总分。每年度的临床能力考核涉及近20所学院,30余个专业,800余名考生,该系统的使用,极大的提高了报名的时效性,成绩的准确性,而各层级权限之间信息时时共享,既便于各学院的管理,又利于研究生院的监督与检查。

3.2.3答辩资格审核系统答辩资格审核系统是按照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即博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设计,审核内容包括:培养计划、开题考核、中期汇报、结题报告、临床实践工作、教学实践工作、学术讲座学分等,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有不同的审核项目及审核标准,紧密结合各类型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分类管理,而这一系统能够顺利运行的前提就是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这体现了研究生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不是单一的独立的管理系统的堆砌而且系统的有联系的信息平台的有机结合。

3.3准确全面的数据是建立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是建设管理信息化的依据,对各级用户的培训是信息化系统顺利运行的保证。

研究生从入学开始一直到毕业,涉及到招生、培养、学位、学籍、就业等多方面的信息,如果这些信息各自为政,互不关联,则无法实现管理信息化。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初期,就要明确以哪个或者哪几个信息为关键信息点。各类信息有专人维护,修改后的信息实现即时共享,避免信息的重复录入导致的信息不一致,信息的唯一性与准确性是建立管理信息化的基础。

自主研发系统相较于购买现成的管理系统,其优势在于,研究生院的系统研发人员也是研究生管理工作者,了解研究生管理工作流程,了解各级使用对象的需求,研发系统可及时根据工作模式的调整进行修改。同时,这对研究生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时,又要有管理信息化的思路。要想建设一流的研究生教育信息系统,必须使管理和技术紧密结合,需要技术到位、管理到位、管理观念到位[4]。虽然设计程序是由专人负责,但是在实施一项工作的初期,就要为该项工作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主体思路的相对稳定性。完善管理条例,使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改善传统手工管理方式下部门内部的无序性和部门间的隔离性状况,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与了解,使整个研究生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个真正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健全的有序管理系统[1]。 其次,由于没有现成的培训材料,就要求研究生院的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工作流程及网络系统编写网络培训材料,对各级权限用户进行培训和讲解,并根据工作内容的改革与发展及各层次人员的调整与变动及时更新各个网络系统的使用说明并定期进行网络系统的培训,通过系统的培训与耐心的讲解,使各级用户对网络管理系统从接触到了解,从学习到应用,真正将网络信息平台作为工作、学习及管理的一部分,才能使管理信息化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

4结语

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工程、软件工程、网络技术等多个领域。更重要的是,这种系统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进步与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新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会逐渐渗透到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促使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3]。 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信息,实现研究生教育与培养过程的全程跟踪与审核,对研究生教育管理、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及科学有效的决策,并积极探索新的研究生培养体制和培养模式,进一步更新研究生教育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5]。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科研、服务的能力。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培养信息化教学的习惯和素养。

如何针对医学研究生的特点实现规范的管理,有效的监督,准确的统计,需要医学研究生培养工作者们不断的探索。在系统实施运行的过程中,依据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新内容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使信息化管理更好的适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发展及管理工作的要求,是今后努力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门楼,郭嘉.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6:22-25.

[2]加强研究生培养和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首医大校字〔2004〕68号.

[3]武海平,顾良飞,赵伟. 对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04:111-115.

医院网络安全绩效考核范文第3篇

1会计信息化的意义

会计信息化能够自动形成各种台账功能,把会计工作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解脱出来,极大地减轻了工作负担,会计人员可以随时调阅和修改资料,提升了会计处理的效率及质量,减少了人工记账带来的偏误,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和经营风险。会计信息化实现了会计业务联网,实施实时动态管理,便于及时沟通、协调、交流,有效降低了财务风险,而且提升了会计信息的开放程度,让数据信息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在医院内外价值链上不断流动,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共享和开放。会计信息化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了电子支付途径,会计人员无须耗费大量时间来去银行,极大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会计结算和支付变得简便、快捷和安全。财务预算、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由此被广泛用于医院管理之中,为管理规划、投资融资和战略决策提供了核心、宝贵的信息资源,满足了信息化时代医院的发展需求,使医院得以从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2会计信息化对医院会计实务的不利影响

会计信息化拓展了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等工作的内涵和手段,使会计工作实现了从事后核算向事前管理的转变,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不过,也难免给会计工作带来许多困扰。一些医院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会计信息化意识淡薄,管理阶层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以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工作的电算化过程,对会计信息化的基本内涵解读并不充分;信息化资源投入力度不大,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利用率不高,缺乏同时精通会计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软件标准性和通用性不足,管理信息化与会计信息化系统脱节,制约了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导致无法构建完整的医院数据模型,难以形成开放式的会计信息系统,信息孤岛难以消除;此外,对计算机保密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措施欠缺,会计信息很难避免病毒、木马以及黑客的恶意攻击。

3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医院会计实务的应对策略

3.1增强会计信息化的意识

当前,会计信息化的宣传仍然不够到位,从调查来看,许多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只是被动接受。医院应以《会计法》和《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为标准,大力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员工充分了解有关的规定,普遍认识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督促会计人员紧跟时展的步伐,积极主动地学习会计信息化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及时应用于工作中去,并以法规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医院决策者必须转变对会计信息化内涵、作用和发展的认识,切实认识到会计工作信息化是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从而加大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在软硬件方面加大资源投入,实现会计模式、工作过程、会计核算和管理手段的彻底转变。而且,管理者还需要转变思维定式,从价值链的角度认识到一些会计信息是需要开放、合作和共享的,与合作单位、税务部门、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共享会计信息并不意味着泄露医院机密,而是整个价值链的资源利用和合作共赢。

3.2完善会计工作制度体系

完善的会计制度是有效开展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所以医院必须基于行业发展和自身实际,认真比较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工作的特征和不同之处,完善会计信息化岗位管理制度,并覆盖到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以规范会计工作模式和行为模式,确保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规必究。而且,更需要在工作中贯彻落实相关岗位管理制度,以充分保障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有效提高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体现会计信息化的价值。在实际工作中,应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让会计人员明白财务工作目标和界限,以此规范和约束工作行为,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加强风险防范和管控,及时纠正会计工作的偏误,确保会计工作规范高效。医院应落实岗位薪资绩效管理,以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热情心和创造力,最终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绩效。

3.3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会计人才应是同时精通会计专业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对此,医院领导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从战略高度看待会计信息化,认识到信息化、复合型会计人才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其次,对现有会计人员及时进行职业道德、信息技术和会计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据调查,95.07%的员工认可在职培训锻炼方式,对此医院应积极响应员工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组织会计人员参加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以鼓励和督促会计人员不断适应信息化环境,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更新会计管理模式和理念,全面提升会计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另外,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和“校企联合”,不断引进新鲜血液,组织专家学者到医院交流,组织医院员工到高校学习,并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彻底走出缺少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困境。

3.4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可靠

会计信息化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想确保会计信息安全性,医院就必须从实际工作需求出发,加大信息系统投入,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并且不断提高会计管理软件性能,确保软件的实用性与通用性。在日常工作中,医院要建立信息系统保护机制,对用户进行分级授权管理,对会计信息访问进行限制,以防范非法用户入侵。为了提高网络系统的安全防范能力,应落实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控制,例如对内部网络设置密钥、定期进行安全测试、安装防火墙、修复系统漏洞、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密等,以防范网络攻击和威胁,防止病毒、黑客入侵,避免会计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和利用。同时,医院要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按照不同的重要程度区分各类数据信息,对于重要的会计信息必须定期进行备份,以切实保障会计信息安全。

医院网络安全绩效考核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题库 网络考试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3-0109-03

考核不仅是指挥棒,也是任何类型的教学都很难逾越的环节。考核不仅能检验学习、教学效果,对促进教学改革更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一、最成功的教学信息化系统

(一)历史

南方医科大学课程考核改革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当时总后卫生部资助20万元,先后组织4所军医大及10所医高专200多名专家,历时11年建成了40门课程、10万道试题的单机版题库。该成果曾获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改课题的重点项目。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单机版考试系统已不能解决远程考试和多校区统一考试问题。因此,该校在2005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网络医学考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实现》(基金号:BKJGZZ2005016)的资助下,开始研发网络版题库与考试系统,着重攻关网络考试的系列关键技术。经过3年多时间,历经2个版本,最终于2008年10月开发出了基于教育测量学的新型“考易网络题库与考试评价系统”,并于2011年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培育项目支持。

(二)现状

该系统自推广运行以来,没有开展过一次专门的培训,没有允诺过任何资金支持,也没有成型的系统指导手册。然而仅仅经过半年多的工作引导,在QQ工作群内400多位教师的积极主动参与、相互帮助下,至2012年12月就建成了包含200多门课程、36万道试题的大型题库,涉及医学、英语、计算机、管理学、法学、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等多个学科课程,并实施了975场近20万人次的网络考试。每学期网考人次已占到学校总考核人次的50%以上,且被全国近20家高校和医院主动引入使用。

取得上述成绩,究其原因,与系统简洁易用的流程、细致完善的分析统计功能以及开放自由的网络特性密不可分。该系统被教师誉为学校教育信息化改革中“最成功的成果”。

二、系统组成与特点

(一)动态成长、通用性强的题库系统

以三级主题词表达课程知识体系来规范组织试题,摆脱具体教材限制;以“是否串题、是否主客观”双维度解构各类复杂题型,具备较强的题型扩展能力(创建了A3/4X等题型);多项参数并行支持,适应不同教育层次;支持图片、音视频等媒体,可有效拓展考核能力范畴;各个环节的试题编辑均可直接底层保存,网考实测参数能促进试题自动进行质量分级,系统能实现动态优化,生命周期得到有效延长。

(二)规范高效、拓展性强的网考系统

结构化随机、跨课程、试卷合并与重启以及手工等多种组卷技术方式与三级试卷网审机制,保证了考务工作全程规范、高效。单向逐题/整卷/逐串题限时、双向整卷限时、一人一卷与即显答案的形成性考核等方式,能满足不同类型的考核要求。IP限制、密码保护、题型题序随机等防作弊措施,保障了网考安全、公正。

(三)以教育测量学为指导的质量评价体系

考前预测分析以及考后自动形成的试题、试卷、考生分析报告,生动反映了试题、考试质量和学习效果,能有力促进教学相长,充分发挥了考试在教学中的诊断与反馈作用。

三、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创新了教学改革思路。创立了有较强生命力与拓展力的考核改革模式。 考核工作具有指挥棒作用,以考促教能以较少的投入实现教学质量、学习效果的较大提高。网考让题库有了内生(自我优化)、外在(使用过程的优化)的生命力(根据实测测量学参数可以实现自动优化),多项信息技术不仅可以让传统的考核方式效果得到深化加固,还可以拓展出独具特色的新型考核方式。

2.形成性、综合性考核与多媒体试题,能促进自主学习与技能、职业道德的培养。

3.便捷、亲和的网络化运作极大缓解了教学工作压力。以网考促进题库建设和考核质量改革,能以较少投入取得非常显著的成效,这是管理者和使用者最大的感受。这彻底改变了以往学校求着教师建题库的历史,考核质量监控得到质的改变。

4.教学智慧得到继承和优化,有效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试题的增、删、改等操作以及试卷设计思路、课程考核方式等都可以得到历史的继承,这极大方便了接手教师顺利开展工作并进一步完善。

5.三套分析报告,解决了传统考试“不会做”、“做不了”的教育测量学的统计分析难题,有力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

6.实现低碳环保考试。4年来学校共节约印刷费36万元,纸240万张,等于节省木材59.4立方米,保护林地30多亩,节水1190多吨。

在该项目支持下,学校很早就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开展三阶段综合考试。学校临床专业学生执业医师考试首次通过率由2006年的全国第43名跃居2011年的第5名,近年多次的CET4平均成绩比211院校高出30多分,见图1。

四、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将网络化理念融入研发过程

构建开放的应用环境,用户通过网络工具,即可随时调用系统各项功能;组建网络化管理环境,制定规范标准,完善工作流程,实现自主管理。利用分级授权,实名安全管理,对网络质量进行实时监控。教学智慧也通过课程建设人员的更替得到继承与优化。2000道试题的题库,3位教师在1周内即可完成,极大减轻了教学及管理工作压力。

(二)以信息化技术实现人本服务

课程、试题、组卷、审核、监考、阅卷及成绩分析等简洁、易用、亲和的系统流程与界面,试题自动底层更新,多种媒体支持,多样化的组卷、考核、防作弊技术与自主备份、断点续考等系列人性化功能,满足了不同学科、不同院校的需求,让广大师生“会用”、“想用”、“爱用”。

(三)以测量学理论指导考务工作

通过考前预测对试题赋分、题型比例、难度、广度和认知类比例等的审核,保证考试科学、有效。考后对作答时间、标准差、难度、信度、效度、区分度等多项参数分析,反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结构化随机组卷、等效试卷以及形成性考核,能保证考试客观,有效巩固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四)以革新考试方法推动教学改革

单向逐题/整卷/逐串题限时和题型题序随机等措施,使评价更加客观科学;跨课程组卷实现综合性考试,解决了以器官或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教改效果评价问题;一人一卷、即显答案的形成性考核大大强化了学习及课程考核评价效果;多媒体试题的支持,将考试的认知领域延伸到精神运动领域,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五)重验经典参数,指导网考改革

通过对我校多个学科、393场、86795人次的网考试卷分析,试卷平均分、标准差、信度、区分度、难度等参数均与经典教育测量指标有所不同。因此,对高校学生等经过筛选后的群体,应用经典教育测量学理论进行分析和判断时,必须进行适度的修正。各项指标修正后结果如下:

1.试卷的平均分正常情况下应该大于52.87,小于86.54。

2.试卷的标准差应该大于4.61,小于14.99。

3.试卷的信度应该大于0.62。

4.试卷的区分度应该大于0.13。

5.试卷的难度应该控制在大于0.51,小于0.84之间。

五、成果的创新点

(一)创建了一种多方促进、协作共赢的教育管理模式

凭借完善的功能和极强的易操作性,成果应用3年来,有451名教师主动参与建设,形成了教师愿意,学生乐意,管理者满意的良性循环。网络考试与题库建设互相驱动,共同促进系统完善。优化继承教学智慧,渐进推动考核质量。

(二)开辟了一条生命力、拓展力较强的教学改革新途径

实现了系列考核技术创新,如用三级主题词表达知识结构,突破教材局限;以“是否串题、是否主客观”双维解构并自由拓展题型;试题动态优化与质量分级赋予题库较强生命力;创建结构化随机、跨课程等5种组卷方式和单向逐题/整卷限时、一人一卷、逐串题限时等6种考试模式。通过改革教学中必须的考核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

(三)构建了一个多向、全程、高效的评价体系

自动生成的三套分析报告,为判断试题、试卷质量及教学效果、学习质量提供了丰富的定性、定量数据。特有的形成性、综合性考核模式对激发学习主动性,促进教学有较强的反馈效果。

六、应用效果

(一)应用

应用效果: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参与建设的教师有年轻教师,也有老教授,其普遍认为,系统简洁易用,非常贴合一线教师工作实际与教学规律,确实可以在试卷组建、审核、管理以及考试等流程节省大量的人力与财力。

应用支持:在系统应用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措施。1.发文规定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规定的17门课程必须创建题库。2.教师送审传统纸质试卷时,考试中心根据题型建议网考尝试,甚至帮助教师录入试题(需30分钟左右时间)、展开考试。3.根据课程学时、最低题量、网考次数标准,进行了一次题库网考建设先进课程评比,并为一批课程认定了学时,发放了课酬。4.创建工作QQ群,方便技术支持或用户自助交流。5.制定相关文件,将题库和网考建设标准化管理。如《关于加强课程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建设的通知》、《南方医科大学网络题库建设与考试规范》、《关于加强课程形成性考核管理的通知》。

(二)推广情况

先后举办了3次全国性的“网络题库建设与网络考试研讨会”,参会人员涉及90多家单位,150多名代表,并在2010年杭州国际医学教育研讨会、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组织的2010年全国GMER会议、第五届“东西方联盟”(East-WestAlliance,EWA)2011年会、全国省(区、市)属高等医学院校协作会2010(承德)年会和2012(郑州)年会、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教学管理研究会2012(锦州)年会、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会学术2012(昆明)年会、2012年上海“国际医学院校联盟第三届亚太会议”、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中美医学教育论坛”上介绍经验、推广交流,得到全国同行及专家的高度肯定和赞许。2012年3月受邀专程到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演示,并得到一致肯定,认为非常适合院校及医疗单位的考核使用。

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的运用也被《光明日报》、广东新闻网、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海南医学院、遵义医学院、滨州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等多家媒体单位报导。

(三)同行与其他单位使用情况

目前已有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总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遵义医学院、海南医学院、泸州医学院、滨州医学院、齐齐哈尔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等近20家医科院校和医院使用该系统。

[ 参 考 文 献 ]

[1] 文民刚,席卫文,张春辉,张立力.医学院校网络考试系统的功能性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4-5.

[2] 席卫文,张春辉,张立力,胡桂,文民刚.医学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27-28.

[3] 张春辉,席卫文,朱汉祎,耿景海,王飞,文民刚.网络化考试大规模实施实践分析[J].大学教育,2012(7):24-25.

[4] 张春辉,陈戈煜,席卫文,胡桂,文民刚.医科院校考试改革效果的实证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415-418.

[5] 张春辉,文民刚,席卫文,陈戈煜,胡桂.网络化医学题库考试系统之标准化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8):16,57.

[6] 耿景海,席卫文,张春辉,文民刚.医学网络题库与考试系统利弊分析——基于网络考试的事实经验[J].西北医学教育,2012(1):159-161.

医院网络安全绩效考核范文第5篇

1重视顶层设计

医院感染管理是基于意识、制度、技术、能力和行为的人的管理,涉及医疗机构每一项工作。顶层设计应体现资源优化、信息高效、目标均衡、全面合作原则。

1.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体系

三级网络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感染控制科-感染管理小组构成。院长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由感染管理、医疗、护理、检验、药剂、医工、手术室、消供中心、ICU等感染重点监控科室及部位的主任或护士长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授权感染控制科开展对医院各项安全防控工作,感染控制科每月向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开展情况,每半年向医疗机构领导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完成情况和安全隐患风险分析。

1.2建立独立感染控制科

应使感染控制科责权利相统一,在业务副院长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参加医疗机构办公会,参与医疗机构药事委员会、器械委员会,参与医疗机构重点和大项工作的研究,参与医疗机构基础性建设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

1.3配备感染管理专职人员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范畴和专业实际需要,制定人员调整和配备机制,按照医疗、护理、检验、药剂等专业进行编配,专职人员应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并保证专职人员队伍的稳定。

1.4建立各部门间长效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医疗、护理、检验、药事、设备管理和院务保障等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

1.5设立医院感染管理专项资金

将医院感染管理设备的配备、重点部位调整改造、人员职业防护、继续医学教育、突发公共卫生预防等项目开支纳入感染管理范畴,专项资金归口管理,有利于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体发展的把握。

2注重专职管理队伍建设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具有管理与业务双重职能,由多种专业、多种学科(公共卫生学、临床医学、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消毒学、临床药学、护理学、计算机和管理学等)共同构成。

2.1学科带头人

选用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人员,选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及现代化管理意识、有自主创新及引进开展新业务能力、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及职业道德水准,工作能力强、善于沟通、协调的人才作为医院感染专业的学术带头人。

2.2专职人员

选用一批懂业务、善管理、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并进行医疗机构、科室、个人各层面全方位系统培训。通过专职人员每周工作汇报、对临床科室存在问题分析、每季度科室感染管理安全形势分析、医疗机构内部医院感染管理专项检查情况汇总、每半年工作总结等形式,锻炼、提高专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定期对专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定,以适应专业的需要和学科的发展。

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保证医院管理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管理规范和评价方法,并不断细化、量化,使日常工作达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达到“日有工作流程、周有工作重点、月有数据分析、季有质量考评”。

3.1新法规跟进制度

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对国家新修订、下发的相关内容下载、存档、院内通报和组织学习,并每年初根据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调整、修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控制方法及流程、医疗机构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使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目标明确。

3.2管理质量考评制度

在法规制度基础上,重点建立能有效保障规章制度落实的管理制度,范围涵盖管理层面的各项内容。如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制度、医疗质量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评价方法等。每年对感染管理质量进行考评内容细化和分值调整,设定每季度重点考核项目等。

3.3通报点评制度

每月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不到位的科室及个人及整改情况进行点评、分析,并将结果进行公示及通报讲评,提高医院各科室感染管理意识和质量。通过采用对好的科室和个人提出表扬,对存在问题的科室或个人提出改进措施、严重的给予处罚的方法,促进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持续改进,减少问题的发生。

4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根据国家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卫生部颁发的各项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标准规范,制定适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改进制度和具体实施方案,定期对医院感染管理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做到每日有监测,每月有分析,每季有改进,每年有总结。

4.1感染管理质量考评机制

根据国家、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质量考评机制和内容,应具备方法科学、内容合理和临床指导、操作性强的特征。内容涵盖医院感染管理全部工作范畴。每季度检查考评一次,每年进行综合评定,对考核、评定情况与科室质量管理绩效挂钩。

4.2严格过程质量管控

专职人员应经常到科室查找问题、收集并及时解决科室存在的困难、问题。每周追踪阳性检查结果,及时对传染病管理漏洞进行纠正;对日常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专职人员现场填写质量反馈督导单,并对整改落实情况持续追踪。每月对输血前、手术前与各项有创操作前的免疫检查、手卫生依从性、医疗垃圾、职业防护、器械清洗及灭菌质量、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落实“四及时”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学送检率等核心管理问题进行环节质量管控,最大限度避免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

4.3重视终末质量反馈

对过程质量控制内容每月、每季度落实情况及检测结果进行公示和医疗机构周会上通报讲评。每月对科室及医务人员改进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感染控制月报告》,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提交改进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纳入下月工作计划。每季度抗菌药物耐药率监测数据,提出抗菌药物使用预警信息和目标性监测科室情况分析,提出干预措施和改进意见。每年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进行专题汇报,共同探讨、解决。

5加强信息管理

医院感染工作涉及抗菌药物使用、耐药性监测、细菌感染等多方面的内容,依靠传统方式的手工上报,费力且不够全面,监测结果滞后,执行效率低。用网络和计算机去实现医院感染管理,能减免重复劳动,计算机具有自带的统计分析功能,更能生动地反映出感染信息的动态变化。

5.1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管理

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平台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及时院内感染相关信息,使医务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医疗机构诊疗患者细菌耐药情况和检测结果,及时掌握各类抗生药物使用管理情况,及时解决各种临床疑难问题;及时对医院重大感染事故进行预警和研判。

5.2应用医院感染网络监测信息系统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往往比较广泛,时效性也比较强,尤其对感染病例的实时监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分析与评价,涉及因素非常复杂,人工统计与分析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既能提高医院感染监测工作效率,又能实现感染病例的实时预警,并能降低感染漏报率,在一定程度上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保障。

6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培训

规范化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和技能的重要保证。

6.1感染管理理念培训

通过院周会、医疗质量讲评、医疗业务与行政查房,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竞赛、医院感染管理活动周和手卫生活动月、感染管理问卷调查等形式,不断强化控制医院感染是确保医疗安全,评价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标准的理念。

6.2全员培训

将医疗机构管理者、医药护技、后勤人员等全员纳入培训范围,实现全面、全员培训。制定医院感染年度培训计划,每年应至少安排1~2名专职人员参加全国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学习班,派出专职人员进行院外短期轮训,有计划安排重点部位兼职人员到三级医疗机构进修或院内专项培训等。注重对新聘医生、新调入人员、工勤人员、进修实习人员的岗前培训,以及科室感染管理兼职医师的培训。

6.3注重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