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第1篇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新型课程教学改革模式。要把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带进课堂,指导教学、培养人才,以适应时展的需求,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学生需要的是指导和帮助,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师生观,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观;“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表明,教师必须确立整体发展的学生观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

二、开放时空,营造氛围

“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余进行;可以在校内进行,也可以在校外、家庭、社会开展,它不受教室、校园的限制,生活、社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问。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一定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内容往往超越了数学范围,学生可以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可以收看电视、VCD或国际互联网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采访、考察等各种活动形式获取信息和所需知识,不受教材、大纲的限制,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广,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邀游。研究性学习无论在时间上、空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开放的。

三、针对问题,自主探究

探究性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显著特点之一。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整个过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而不是指导者包办代替,或忽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去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我们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水平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探究方法,通过“做”、“观察”、“实验”、“体验”等进行深入研究。

四、合作交流,分享成功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再说现在是信息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千差万别,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知识信息的机会,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操作、反馈、探索来解决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分析,操作实验,自主探索,积极合作交流,深入研究发现,完善归纳总结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五、丰富实践,综合运用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过程,学生需要观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在活动中,学生要关注实际,有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做长方体纸盒并讨论特征,教师给每组学生提供一些不同的长方形材料。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测量、实验等自主探索实践,不仅获取各种有用信息,拓宽知识,并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更加接近于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六、转变方式,尽情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习方式的变革实际上是强调学生的体验、感受,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模式为“边学边教,学在教前”模式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相当于教师的教,是超前的。这种超前性的学习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变“学跟教走”为“教为学服务”。如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已经有所认识,有的已经会读,有的会写,教师可以预先布置学生课前去收集有关“万以内数”的信息,信息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交流,然后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这些数据对它们进行认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七、自由表达,突出个性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193-01

数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学习数学可以使人形成发展抽象思维能力,严谨的思维方式。但也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如何使小学生在这些枯燥的数字当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材的知识结构,掌握多方面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接受数学思维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一、发挥肯定和赞赏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志

肯定和赞赏都属于正面教育,也属于赏识教育范畴。任何人都需要甚至渴望受到肯定和赞赏,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包括肯定和赞赏在内的多种教育“营养”补充“能量”。数学是纯理性的学科,知识非常抽象,逻辑性很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很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因难于入门而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做到“察其言,观其色”,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出色的表现进行适度赞赏,让学生在接受肯定和赞赏中身心放松愉悦。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意志才能得到有效培养,教学质量才会稳步提高。

二、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古今中外,教育家们十分重视“无拘无束”的教学气氛,它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学科上来。正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尽量去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以从容、和蔼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言亲切、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不感到累。同时还注意适度运用幽默,给孩子以欢乐,活跃课堂气氛。 尽量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以温和的言语打动学生的心灵。例如,在让学生进行口头计算时,学生可能会感到紧张,叙述就不连贯,此时,教师应脸带微笑地点头认可,可让其相信自己一定会讲,学生在教师表情、动作、语言的激励下,较好的叙述了计算过程。

三、组织竞赛,强化兴趣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一些竞赛性的练习,就能唤起学生的内驱力,激发斗志,调动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常组织速算比赛,争当教学小博士、巧算家、智力竞赛和师生竞赛等。例如:教7+8=?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引导学生回顾怎样想的?学生讲述,教师板书:并命名:第一组:因为8+8=16,7比8少1,所以7+8=15。第二组:7可以分成2和5,2+8=10,10+5=15……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好?哪组得“智慧星”最多。孩子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评出这节课的“小博士”,还评出优胜组。

教学中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竞争意识引入课堂是很有必要的。一节课上完后进行课堂小结,本是很枯燥的,可是教师把小结弄成“擂台赛”一点也不枯燥,而且收到很好的效果。由一个学生当“擂主”,其他学生根据当堂学习的内容向“擂主”频频质疑,若“擂主”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回答或回答错误,则由提问的学生自述答案,然后上讲台成为“新擂主”。这样的好胜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促使学生自觉地、灵活地运用新旧知识。

这样的比赛,兵对兵,将对将,学生人人都有获胜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强化。

四、调动学生积极性,各抒己见,注重应用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第3篇

一、注意力方面

针对学生的注意力不够持久,我从课堂教学设计着手:

1.北师大的数学教材每一课都安排了情境图,画面生动、形象、直观,并且与生活联系紧密,是很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办法,我每节课都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情境图创设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故事总是能吸引着孩子们爱听,各种有关奇闻逸事往往会使他们兴致勃勃地进入课堂的学习。在枯燥无味的数学教学中,故事更是起到了点活的作用。

2.积极开展数学活动,数学活动也是吸引学生眼球的好方法。在教学“元角分”时,提前在家长QQ群中布置准备人民币学具,课堂上当学生自己在人民币学具中认识不同面额的钱时,兴趣是非常浓厚的。

课堂教学如“八仙过海”,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听讲方面

倾听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素养,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那些最会倾听的人,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还要从几个方面来抓:

1.让学生“心静”。刚上课的一两分钟内,学生的心还处于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要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调整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如,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我在班上选了一个声音洪亮的女生,预备铃一响,就起头背乘法口诀,并且双手打节奏,学生会较快地融入有韵律的背诵中,进入学习状态。

2.让学生“耳聪”。要做到“耳”,必须听得进,记得住。因此,每节课的重点内容,我会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学生的发言,经常做一些听算练习,我报题学生记录并写出答案,在不定时中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3.让学生“会神”。要想会神,就得听懂,学生光是听,不动脑筋思考,等于没听,我在课堂上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说说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别人的发言正确与否,错在哪儿,或者哪儿需要补充。

4.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营造活泼、宽松的倾听氛围。新课程不提倡以往那种非常呆板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要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我不会苛求他的坐姿是否端正,课堂上采取一些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或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看和写的方面

学生在读题和做练习中看错数字、写错数字的现象在低年级学生中比较普遍。计算简单,学生并非不会,而是马虎、不认真所致。怎样才能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呢?我感觉“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妈妈训练她的方法非常有效,每次限时一分钟内完成抄电话号码的训练,左手指,右手抄,抄完后对照,家长做记录。每天十分钟左右的训练。

针对我的学生,我采用了课堂作业让学生抄题做,不抄应用题,因为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应用题的一些字他们虽然会读但书写起来很吃力,也浪费时间,我专门让学生抄书上的计算题,做题时要求左手指一道,右手写一道,避免看错行,做完要求独立检查:做应用题读题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字读,看清读懂题目的要求后再做题。书写时经常提醒正确姿势,要求书写字体工整、认真,先动脑再动笔,尽量不依靠橡皮。

四、想的方面

要想让学生想得合理,真正理解题的意思,并能完整地用语言表达出来,离不开多方面的综合习惯的支持,因此,我平时在课堂上会注意培养学生这几个方面的习惯:一是仔细观察的习惯。通过课堂上仔细观察情境图、动手操作的过程,发展到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二是敢于提问的习惯。引导学生不耻下问,随时表扬那些敢于、善于提问题的学生。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耐心解答。课堂上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三是多角度思考的习惯。遇到问题不要局限或拘泥于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从多个角度去探讨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四是善于联想、猜想和假设的习惯。遇到问题,无从下手时,可以大胆去猜想、假设答案,然后再往前推理。尤其是在做那些难度较大的思考题时,可用这种方法。

五、语言方面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第4篇

小学生进入初中数学学习,老师着重应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培养学生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就会对数学感兴趣,变被动为主动,就一定能学好数学。

关键字:小学 初中 数学 学习 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合自己开展学习活动所运用的策略。教育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变知识为能力是教师教学素质的具体体现,组织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常常会听到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我家的孩子在小学时各学科成绩都很优秀,为什么到了中学以后,越学越吃力,成绩越来越差呢?”这种现象在数学学科上的表现尤为突出。就其原因我认为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小学学习方法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不能很好的过渡,容易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

小学数学的学习里更多地体现帮扶,即摸仿例题,照葫芦画瓢,而中学里体现的却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当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之际,也正是他们由儿童阶段向少年阶段过渡的开始,在他们心里上普通存在着要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努力前进的愿望。然而他们毕竟还是儿童,自制力差,需要鼓励,需要引导。

在小学里老师管得严,可以说是手把手的让学生学完新课后不断反复地练习,学生对老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基本上是少讲多练。但由于初中数学新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关系,不可能像小学那样做到一题多练。要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使之能灵活解题,有赖于我们中学教师在教法上的新型多变,尽力做到少讲、精讲,努力做到精讲精练。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讲得细,练得多,直观性强;到了初中,相对来说教师讲得精,练得少,抽象性也比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小学生是以机械记忆、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进入初中后,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规律出发,指导学生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

1.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

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讲解式,学生把老师讲解的内容机械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机会,数学思维训练的机会就欠缺。进入初中,老师上课时与学生一同来探讨学习问题,增加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成分,老师只在适当地时候“扶”一把,那么,学生就会从被动式的学习过渡到主动的学习。

2.培养学生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自学在小学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落实。即使布置预习自学的作业,也是粗线条的,对学生真正提高预习自学能力影响不大。而在中学,预习自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养成预习自学习惯,提高预习自学能力,给学生的学习将会带来深刻的变化。七年级教材中很多引例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生只要边阅读引例边看思考总结,就可以将解决问题进行到底,从而掌握要学习的新知识。小学生的学主要靠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设计好几个环节,然后才能学好。要让学生在学习方法上顺利过渡,在学生刚进入初中时必须做好预习作业。要把预习当做规范的作业来对待,不能看作是一个附带性的作业。只有这样,才能很快地让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预习自学的具体内容应细化,提出明确的目标,如:预习所得、习题试做、质疑问难等,并在课堂教学中把它作为一个起点,久而久之,形成正确的预习自学方法。从布置预习慢慢地过渡到自觉预习,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为学习新课知识打下基础,并在数学学习中得到贯彻落实。

3.指导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联系

由小学具体的数到中学的用字母表示数和式,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飞跃,也是学生感到困惑的地方。学生对表示数的字母常产生片面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设法使学生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目的,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最本质的东西。其实这是学生对符号认识的一个突破。如a+b这是一个加法算式,其中的a、b表示任何两个数。再如对整式与整数、分式与分数、有理式与有理数、等式与方程、不等式与方程等等,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区别,在知识间架起衔接的桥梁,从而搞好知识间的过渡。

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方向,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这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同时,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不再是最小的学习单位,不再是孤立无助的学习者,而是与小组其他成员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他们在学习小组中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也发散了思维,提高了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教师在看到合作学习给数学教学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发现合作学习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分组不科学

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是为了迎合新课改的潮流,划分学习小组比较随意,或者是按“就近法”,让前后左右的四位学生组成合作小组,或者一列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虽然简便、快速,但是没有考虑到各组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否平衡,导致有的学习小组全由优秀学生组成,有的学习小组的成员学习水平都不高,不合理的分组会使合作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

2.准备不充分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布置,如果准备不充分,就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对合作学习准备不充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没有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目的;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不够透彻;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已有知识基础缺乏全面的了解;不能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环节,对合作学习的展开缺乏规划和设计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合作学习的作用无法体现,虽然课堂看似热闹,但学生却没有多大收获。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位置与方向”这一节内容时,编制了一个坐标图,然后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让各组讨论“某个物体在坐标的什么方向,大概多少度?”其实,学生只要通过量角器就能得出答案,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学习,因此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形式上的,没有多大意义。

3.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足

通常情况下,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如果是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教师要留出5-8分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和讨论,如果是稍微简单的数学问题,也应当留出2-3分钟的时间。有了充足的时间,学生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讨论,才能达成合作共识。但是很多时候,教师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压缩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有时候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表自己的看法,合作学习就停止了,学生的交流不够,合作学习只是蜻蜓点水,只能是“合而无质”。

4.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不合理

评价也是合作学习的一个环节,很多情况下,教师往往针对小组整体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个体的评价,也很少组织小组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而且也没有给学生提供进行自我评价的机会。另外,对于小组整体的评价也基本以合作学习的成果为依据,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不全面、不合理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评价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提高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质量的方法

1.合理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科学合理地构建学习小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一般情况下,学习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6人左右,如果是简单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同桌两人为一组。划分学习小组,不仅要选择适宜的人数,更重要的是小组成员之间应当是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具体来说,教师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划分在一个小组,这样既能实现组间平衡,也能促进组内互补。在学习小组中,学生间的交流更顺畅,优等生也可以为学困生提供很多的帮助,促使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夯实学习基础。另外,由于学习小组各个成员的水平和特长各不相同,他们可以承担或负责自己擅长的工作,这样每个成员都有了明确的分工,通过合作学习他们能取长补短,增加互动,共同提高。

2.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心备课,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要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学习小组探讨的数学问题应当是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问题,问题的难度应当处于学生思考的最近发展区,这样能激起他们的合作欲望,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其次,教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如学生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不能解决问题,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产生分歧,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这些情况下都应及时安排合作学习。比如,在教学“百分制”这个知识点时,有位学生提出了“百分数是不是分数”这个问题,笔者没有及时回答他,而是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通过质疑、争辩、讨论、交流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3.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学习时间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充足的时间来保证,只有留出足够的时间,才能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他们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给他们留出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尽量做到“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实验让学生去操作,结论让学生去获得”,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成功的,有价值的。比如,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笔者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用5角、2角、1角的人民币怎样换成1元的人民币?有几种换法?在充裕的时间内,很多小组想出了一个又一个办法,这节课上,笔者用“学生亲历探究”代替了“教师讲授探究”,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4.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作出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既要评价整个小组的表现,也要评价学生个体在活动中的表现;既要表扬合作学习的汇报者,也要对学习小组的其他成员给予肯定;既要评价合作学习的结果,也要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此外,教师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合作学习有多种评价方式,按评价主体分可分为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学生自评;按评价的对象可分为集体评价和个人评价;按评价关注的学习进程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多种评价方式相互结合,这样才能够保证评价的有效性和公正性。比如,教师可以对每个学习小组的成果作出评估,鼓励和肯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也可以让小组成员在个人自评、小组互评的基础上,对本小组的合作情况作出客观评价;还可以与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的评价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这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广大教师也要认识到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对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这一学习方式成为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英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