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初中学生 物理学习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93

现代教学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及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能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点的讲解,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是一个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物理知识点学习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学生良好的物理学科学习习惯展开论述。

一、教师积极主动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在初中阶段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科学习习惯,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学科学习,因此,对如何有效的进行物理学科学习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而就目前初中物理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的意识与能力来看,还需进一步提升。部分教师对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达到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物理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难以积极主动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教师可能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但是却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进而也影响了学生良好物理学科学习习惯的培养。鉴于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进一步提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预习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学科学习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初中为物理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也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引起重视。本人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不仅教师能够更好的认识到预习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也能够更加有效的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值得教师安慰的是不少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预习。然而在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中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预习的有效性,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的预习不得法。

预习虽然是学生在教师讲解新课之前进行的一种提前学习行为,但是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目的,也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而学生一旦没有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与技巧,即使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进行预习,也难以收到良好的预习习惯,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与技巧。例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思考,在预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要“钻牛角尖”等,这些对提升学生预习的有效性都有很大帮助。

三、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思考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科学习习惯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初中阶段的学生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的意识还不强,另一方面,物理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学生对该如何有效进行思考还没有深入的把握。这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极的培养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的好习惯,本人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途径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为了培养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良好的思考习惯,教师首先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下工夫,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点的过程中就有效进行思考。途径二,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进行问题的设置,结合知识点设置一些供学生思考的内容,进而使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思考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当然,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环节还有很多,教师要将对学生良好思考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思考。

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点解决生活问题的好习惯

古人就提出“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可见学生对知识点的有效应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理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有效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当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的物理知识点解释生活中问题的好习惯,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环节下工夫。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要能够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能够使学生在知识点学习之处,就能够很好的感受到物理知识点的作用,也能够掌握该如何实现二者的结合。其次,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学习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分析,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最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思考生活。毕竟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是有限的,生活才是个大舞台,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生活,并积极的运用学习的知识点去解释生活中多种不同的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点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的习惯才能逐步养成。

五、培养学生建立学科知识框架的好习惯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范文第2篇

其实只要我们寻求好的方法,物理是不难学好的。有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初中物理学得很好,高中物理肯定没问题的。”这样想是不对的。可以说高中物理是各学科中成绩分化最严重的,很多同学如果在高中继续沿用初中物理的学习方法,那么成绩当然就会不理想。就是到现在还有很多同学在说:“我觉得花在学习物理上的时间并不比其他科少,可成绩却总赶不上其他科。”究竟原因在哪里呢?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学习方法不恰当。

很多同学会问:“学习物理有没有捷径呢?”答案是否定的,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来不得半点含糊。虽然没有捷径可寻,但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确是有的。

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难度大,内容大,能力要求更高,灵活性更强。因此很多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这是由于从初中升入高中,教学内容有较大的变化,教学方法也不断更新,对学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基本上形成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这有可能给我们带来暂时的不适应和学习上的困难。具体分析,有这样三个原因。一是从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形象思维进入抽象思维,完成认识能力的一大飞跃;二是从能力要求上,高中物理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变更和适应。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高中物理的学习。

一、认清高、初中物理的区别

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差异。初中物理课程中大多数多知识点都是记忆性的,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也是相对比较简单的计算;高中物理问题,大部分不单是简单的计算,而且进行大量的,甚至相对比较复杂的定量计算。

2.知识呈现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差异。初中物理基本上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大多数问题是以直观的实验为依据,使他们直接获得知识;而高中物理知识,多数以抽象思维为基础。问题不再是直观的结论,而需要以实验基础,加以理解、归纳,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3.初中物理的问题多是单一的因果逻辑关系;高中物理的问题则是多因的复杂逻辑关系,并且是以假设、判断为主。解决问题时还要用递进归纳的推理逻辑手段。

4.初中物理问题的解决,只要求运用简单的数学工具,而高中物理则不然,它要求我们同学必须具有很好的数学基础。

二、改掉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通病

高一的物理是物理学习的转折点。我在任教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虽然学得很用功,但其学习成绩却很不尽如人意,多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不会读题和审题: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会通过分析找出题中的重要信息。②理解能力差:对概念根本没理解,只是凭着感觉答题。③综合实验能力差:尤其是实验设计能力太差。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即使简单运算失误也很多。⑤表达能力差:文字表达题不会答。

2.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做题时粗心大意;②公式不会,字母的物理意义不明确,导致乱代数据;③语言表达不清,没有逻辑性,解题目的不明确,书写太混乱,数据带不准,不写单位。

三、应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改变观念。初中物理学得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学得好。所以学习物理应从心理上降低自己学习的起点,从头开始。其次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认真观察老师做的演示实验,条件允许的话自己动手做,通过各种途径感知事物,增强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能力,通过直观的实验验证,把难学的东西化为易学的东西,由不懂变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更牢靠,从而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都知道,课本中的这些实验大多都是用来验证规律的,但如果我们能仔细研究并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我们的收获就不仅止于验证规律,而且能知道规律应该怎样运用,它同时能使我们发现物理是有趣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能想学、才能爱学、才能学好。

兴趣是思维的动力,兴趣是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应该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息息相关。有意识地将物理与实际生活联系,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生活联系是这样的密切。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最后在课堂上,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学习期间,听课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成绩的优劣。关于听课的效率,我有这样几点看法。

1.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预习环节,要带着问题去预习,从而适时分散问题的难点,突出问题的重点。

有的同学不注重预习,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导致课上盲目地听课,根本跟不上老师的思路。高中物理课堂容量大,这样就要求我们在上课前进行预习。它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还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另外,预习还能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里所说的课前预习,不是课前的几分钟要做的,而是自习课或其他时间要做的,上课前必须准备好的。预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读教材:要从头到尾阅读教材,画出重点,疑点、难点,形成物理知识的初步结构,这样才能在听课时有针对性地突出疑点、难点,抓住重点。

(2)看教材:课本插图是编者为了帮助学生认识了解某些物理现象,插图形象生动,具有趣味,学生通过看图,在愉快中习得知识。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能力 预习 探究 领悟

能力生根,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切实把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为每个学生的人生成长奠定终身必备的能力基础,让各种能力成为学生人生成长之根。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与实验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理解、分析、领悟,从而得出一个原理(规律或定理等),并把它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而不断地加以完善和发展,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习能力得以生根,源于“习、究、悟”。

一、精心预设课前“习”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首要内部条件是“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只有如此,学习才会变得有意义,学生才会去主动学习、去探究,这就需要鼓励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预习。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教师的指导与策划下,初中物理有效预习不仅成为可能,还能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提高预习实效,让充分的预习成为“先学后教”课堂的重要保证呢?

1.目标导向在先。

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相对于文科而言,预习的难度比较大,加之初中生不善于预习,不知道怎样预习。教师布置学生预习,学生就草草地看一遍书,根本就看不出什么名堂,至多背熟概念、公式、原理而已,这就使得预习流于形式。其实,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提出具体的要求,要使学生清楚自己该预习哪些具体的内容。例如,在学习苏科版第十三章第一节“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前,我们布置给学生的预习作业是:观察家里有哪些电器设备,并将它们的名称填入课本相应的表格中,根据表格提示,写出它们消耗的电能分别转化成什么形式的能量;从家里找出一只手电筒拆卸下来,观察电池、小灯泡的外部结构,尝试说出它的电路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上网查一查常用的电源有哪些,它们工作时是将什么能量转化为电能的。

2.方法指导渗透。

预习什么,预习多少,哪些是重难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但作为初学者而言,要想达到以上要求难度还是相当大的,教师要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写预习学案,让学生有本可参。预习学案一般分成三部分: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体系、预习练习三部分,让学生按照学案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对照课本内容熟记基础知识,把自己的难点和疑点提前标出来,等待课堂上解决,课堂上依然没有解决的,下课后请老师指导,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预习效率。

3.检查评价导行。

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反观我们以前布置的预习作业,往往是学生预习了,但是没有检查。即使检查了,也得不到教师的评价,时间一长学生渐渐失去了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了方法指导外一定要有检查有评价。预习情况检查可以采用小组互查和教师检查的方式。教师检查时可以把学生的预习学案收起来集中检查,以准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为二次备课做准备。更重要的是要对预习情况进行小组互评和教师总结,及时表扬预习效果较好的学生,鼓励暂时落后的学生努力跟上。

二、全心投入课中“究”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发展不平衡,尤其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评估与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比较差,这与传统教学忽视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有关。在培养学生物理探究能力上,关键在于提问、实践、评价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1.鼓励学生提问。

传统教学注重学生能够解答给出的问题,而不重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导致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甚至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俗话说得好,“学问学问,有学有问”,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问”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只学不问,学生学到的只是死板的课本知识,掌握的只是机械的解题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提问”的能力很重要,初中生最富有想象力,如果赋予他们以“提问题”的权利,培养他们“提问题”的能力,就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有利于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勉励学生实践。

实践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听说的很容易遗忘,需要经常性地恢复记忆,学生亲身体验的是最难忘的,有些物理现象、实验结论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而得到。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很多学生对“疾驰的汽车会使路面上的树叶向中间靠拢”不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注意观察,还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说明问题。记得当时我的学生是这样实验的:在平整的课桌上撒一些小纸屑,中间放一个两端开口玻璃管,一名学生在管子的一端快速地吹气,其他学生观察小纸屑的运动情况,实验结果非常明显,打消了很多学生的疑虑。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勤于思考的自觉性。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研究方法。

3.激励学生评说。

传统的评价只有教师评价学生,教师把学生视为被评判对象,评价的标准是成绩单,从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采用师问生答的形式,老师成了评价的唯一裁定者。我们提倡学生参与评说,教师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评说的时间,形成学生自觉、主动、积极评说的教学民主氛围。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习评说,学会评自己、评同学、评教师,学会说结果、说过程、说方法。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

三、精彩生成课后“悟”

论语曰:“学而不思则罔。”说明通过思考明白了事物中蕴涵的道理,掌握了事物运行的规律,那是最高的学习状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从更深层次上理解学生能力的培养,把要求学生“记住”和“套用”的思路方法,变为“体验”和“领悟”灵活运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增强对事物本质规律的研究和理解,从而获得价值性知识。物理领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让学生从观察物理现象到理解、领悟物理原理到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是物理与生活相互交融和促进的过程。初中阶段必须为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知,形成自己的观点。

1.拓展练习顿悟。

学生的练习要精心设计,有效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能有针对性地检查教学效果,为改进教学策略提供依据。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口头、书面练习亦可,但实践性作业的作用不可忽略,鉴于物理学科的特点,适当的适量的操作型练习必不可少。例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利用蜡烛、白纸、墙壁研究小孔成像的像的性质。虽然教材只要求学生知道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但简单的课后实验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新的发现。

2.总结升华感悟。

与文科相比,物理并不需要太多的背诵和默写。但要求学生勤于总结,由点串线成面地绘制知识树,描绘思维导图。在构建知识体系过程中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把感性的认识理性化,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从而提升自我感悟能力。如在学习“透镜及其成像规律”后,让学生描绘思维导图(见文末附图),有利于学生全面感悟相关知识。

3.自主命题领悟。

学生自主命题作为一种新的命题形式,使学生由原先的被动应考转为主动积极设计试卷,学生在自主命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个体能动性,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全面深刻理解物理原理和规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自主命题活动中,学生要经历出题和答题两个阶段。在出题过程中学生要熟悉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阅读和查找相关资料、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答题过程中学生要考虑到内容的准确性、具体性、相关性、完整性。因此,不管是出题还是答题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都是学生围绕学习内容进行的一种整理、提炼过程,学生经历这些过程都会有新的认识、理解和收获,使学生的自觉主动学习得到了巩固,激发学生形成持之以恒的自觉主动学习行为,从而培养了学生领悟知识的能力。

总之,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只有不断转变观念,认真研究学生学科能力表现及培养策略,使物理教学活动在内容、形式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培养学科能力,提升学习品质,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贯彻“预习―探究―领悟”引导过程,对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帮助,使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得以生根。

【参考文献】

[1]王玲.预习策略与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2]吴刚平.知识分类视野下的记中学、做中学与悟中学[J].全球教育展望,2013(6).

[3]贲可敬.初中物理自主学习“五引导”[J].课程教育研究,2012(26).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范文第4篇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预习是指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教材内容进行预先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预习阶段应要求学生:①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维过程;②找出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③做好必要的预习笔记等. 在实施过程中,可分两步走:首先,对学生进行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的一些指导,如介绍以前学生学好物理的一些方法和体会,如何进行课前预习等.并在前几章的内容的学习过程中,采用让学生在教师预先给定的预习提纲下,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预习,并完成教材上的练习,以便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在这期间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作及时的辅导,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提供适当的帮助.在学生预习教材内容以及预习提纲的基础上,结合备课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逐渐掌握预习的一些方法和策略.第二步,一段时间以后,让学生在完全脱离教师的预习提纲的情况下,自主预习,然后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基础上组织课堂教学.如为学生指点一些阅读物理教材的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提供一些图书馆里的参考资料等,同时教师也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咨询.

二、培养观察与动手实验能力

青少年们好奇心强,特别是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若教师预先不引导学生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最后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目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先强调应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同时,也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如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等.对不同的实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随着学习的探入,观察项目也逐渐增加,要求也逐步提高,只有不断地使用感官,才能促进青少年感官的发展和见微知著的思维能力.

除培养观察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要充分创造条件,尽量减少实验小组人数(能达到

1~2人一套装置最好)让学生自己独立动手去做实验.这是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好方法.只有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才能达到熟练的掌握.对基本操作要高度重视,严格训练,发现缺陷及时纠正,务必使实验操作规范化.

三、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的过程,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如凹面镜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凹面镜对太阳光聚焦作用的实验,并观察焦点处可点燃火柴,再让一个学生把手放到焦点处,他立即有灼烫的感觉.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焦点处温度很高.进而引导学生,由此物理现象是否可联想:如果造一个大的凹面镜,它在太阳光下焦点处将会产生大量的热,那用这些热量将可以烧饭煮茶.这就是太阳灶发明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体验到创造发明的思维过程并非是高不可攀的.

在密度一节的教学中,先采用实验的方法和数学的方法,求出各种物质的质量与体枳的比值m/v;再利用分析法分析m/v的物理意义是“单位体积中不同物质的质量”;进而利用比较法,让学生发现不同物质的单位体积中所含质量不同;相同物质的单位体积中所含质量是相同的.故指出这是物质的一种固有特性,每种物质通常情况下m/v的值是一个常数.由此,可利用归纳法总结出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或者,可顾名思义地理解为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空间中所含物质分布的紧密程度.进而利用数学法归纳总结出密度的公式.由上可知,这里每一步都有不同的思维方法在起作用,这里的思维方法教育并非每种方法都要教给学生,或要求学生掌握.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能一步步地听懂、理解、学会,就达到了物理知识的启蒙教育和物理方法的启蒙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初中物理预习方法范文第5篇

动手能力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可以很好的解决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浮力章节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乒乓球等工具,自己通过实验得出浮力大小。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加深物理原理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

2.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开展对话教学

现在的初中学生思想比较活跃,思维敏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更胜以往。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鉴于此,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对话教学,开发学生潜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对话教学可以采取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是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师和学生对话教学过程中,不仅是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还可以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或者,学生在黑板上代替教师对物理知识进行讲述等形式。学生借助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巩固物理定义,定理的记忆。同时,在对话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和教师的位置是互换的,学生对于能够体会教师的经历充满了好奇,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荣誉感,促进学生心理成熟和责任意识的加强,不仅对于下一步的物理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也有着难以想象的作用。是教育改革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学生之间相互的对话是以讨论的形式出现的。由于初中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社会阅历不丰富,所以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讨论的范围和形式做出明确的规定,以免出现形式主义或者跑题的现象。比如,在第一章声的认知过程中,教师可以就声音的作用,传播方式等展开讨论。声音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现象,其传播是通过空气媒介实现的,就此问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声音是否可以在其他介质中传播,比如在水中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在没有介质的情况下是否能够传播,比如在真空中,在外太空中声音是否能够传播。同时学生对于声音的危害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如,生活中的噪声就是声音危害的具体形式,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借助声音的原理,为减少噪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以致用,这是物理学的宗旨,同时,学生在物理应用过程中也会受益非浅,不仅巩固了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其学习的进步。

3.创新教学的理念,引进哲学思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教学的跨学科,跨领域趋势越来越明显。在物理教学中引进元认知理念就是这方面有力的探索。元认知理念是哲学领域的概念,是对认知方法的调整。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就是对物理学习方法整体的梳理,包括物理学科的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总结等多个方面学习方法重新认知,以便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如鱼得水。在物理预习过程中应该遵循不求甚解的原则。如果在预习过程中追求全面详细,那么就会出现舍本逐末现象,造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失去学习的新鲜感情况,影响教学的兴趣提高,这是初中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期,追求进步,希望在预习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这在思想上正确的,但是在学习方法上却是错误的,只有借助元认知的理念才能够对这种现象予以更正。例如,在初中物理物态变化教学过程中,在预习时只需要了解物理的物态是有不同的形式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就可以了,至于具体的转化条件,如水从液态转化成气态的温度,压力等具体的条件可以留在课堂上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保持新鲜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进而改善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