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采购审计的目的

采购审计的目的

采购审计的目的

采购审计的目的范文第1篇

一、快速消费品类企业需要风险管理导向内部审计的原因

根据我们对快速消费品及其特点了解和认识,快速消费品属于冲动型购买产品,即兴采购的情况占多数。是非必要购买商品,品牌的忠诚度不高,因此,快速消费品类应该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质量安全,所以快速消费品在生产过程中要注重采购环节的质量保障。以糖果公司为例,很多糖果企业都采用较为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对风险导向的关注极少,比起传统的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的优势是能够时刻保持合理的职业警觉,扩大审计视野,不只是依赖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和评价,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进行审计工作,更需要采用风险导向审计对采购全流程实施风险监督与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采购招投标流程需要进行风险管理

在市场激烈的竞争机制下,为了避免采购过程中出现暗箱操作,企业要对采购项目进行三分一统的方法进行管理, 三分是指采购、价格、质量验收分开,一统是指合同签约、结算付款要统一,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经办人与采购商私下操作了。

(二)采购环节需要有效的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作为内部审计的前提条件,对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要利用科学的评估技术和专业的评估方法对企业内外部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内部控制分析法、调查分析法、事件分析法、数据分析法等等。

(三)为采购流程?O定以风险为导向的年度计划

快消品企业应该以轮流原则编制企业的年度审计计划,即按照风险的大小决定审计的优先级,通过这种形式将审计和风险联系在一起。对存在较大风险的企业战略性计划、管理以及财务风险较大的事项实施及时的监管和审计。

(四)加强采购项目专业审计人才的培养

快速消费品类企业的发展较为迅速,其对应的审计人才缺口就越大。企业应当积极加强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领域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不仅要通过培训提高其理论和技能水平,还要增强其对采购环节的信息分析能力、内部控制分析能力及相关经验,使得内部审计人员能更好胜任采购项目的风险导向审计工作。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在采购项目中的应用

以C糖果公司为例,其主要生产产品有乳糖果,饮用水,碳酸糖果,果汁糖果,休闲食品等六大类产品。它拥有家子公司和多家下属工厂,公司力图通过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分销和销售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全过程。通过全过程监控全产业链,设定严格的测试标准来从而确保产品质量达标。

(一)采购项目计划阶段的应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在采购项目计划阶段的应用主要是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对快速消费品类的经营环境和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甄别出审计的重点,从而根据风险大小的顺序编制对应的审计方案。比如在计划阶段选择采购目标,在此过程中及时发现采购管理存在的风险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并对被审计单位的采购执行及设计问题进行审计,主要包括招标、合同、物资库存等几个方面进行审查。在这当中首先采用审计抽样法,从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数量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量进行测试,以样本数量断定审计的总体特点,进而通过样本分析得出审计结论。其次,要仔细审查采购申请的计划书、招标书及招标结果等,通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严格监察被审计单位采购管理的合理合法性,确保采购项目选择目标阶段的质量安全性。最后,根据审计各个环节的结果来评估是否存在导致采购风险的因素,依据其影响因素及后果提出改善问题的建议。

(二)采购项目实施阶段的应用

在采购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导向审计应用过程中,根据先目标、后风险最后控制的基本流程对采购项目进行审计。在C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时,要制定科学严谨的审计工作计划和方案。要依据轮流原则对风险的重点区域到非重点区域依次排列好,据此制定审计计划的先后顺序。在进行审计工作以后,对重点审计的风险问题详细的记录在审计工作报告中,让企业管理者能够根据审计报告关注并了解风险高的项目,并以此做出正确的判断,制定出对企业有利的战略措施,降低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例如C公司糖果采购项目中,由于2016年某品牌糖果的“抗氧化剂”添加剂风波导致下架,C公司糖果类销售大幅下降,盈利照比往年也有所损失,为例避免进一步的销售损失,所以下架了某品牌糖果产品,C公司的竞争对手同样也所以受到了该事件的影响。究其原因,虽然有不可预知的外部因素,但是C公司的采购部门没能仔细分析核对该品牌产品标签中标注含有食品添加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正是由于消费者发现了这个问题才引发产品问题风波),以至于没有及时对该事件做出反应。C公司应吸取教训,应当对各糖果供应商的原材料供应商的风险重点在于企业的产品成分、现金流评价,仓储能力,供货能力、食品安全等指标事先进行分析评估,以分析各供应商的潜在风险。

(三)采购项目出具审计报告阶段的应用

快速消费品类企业的风险导向审计报告的制定阶段,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依据实际的审计结果和当下的法律法规为准则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C公司应当对糖果采购项目的审计成果写进相关的审计报告,应当包括糖果采购项目流程、内控是否合规、相关风险分析、采购项目中的数据统计分析,其中有无异常数据出现,审计报告中应当将风险分析作为披露重点。例如糖果下架事件中,C公司在采购环节就缺乏糖果产品成分审核,这说明产品检验环节的风险控制点缺失。在审计报告中应当对C公司采购环节是否贯彻执行产品审核分析流程,进行风险导向审计,并在审计报告中加以披露。

(四)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后续阶段的应用

采购审计的目的范文第2篇

一、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目标和意义

1.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目标

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目标在于对被审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估。其中,政府采购的经济性指的是政府部门通过最低的成本获得一定质量的商品与服务。如果政府购买的商品十分昂贵或者质量严重超过了标准,就意味着缺乏经济性。政府采购的效率性指的是通过对一个项目的资源投入,谋取最大的产出。也可以是在既定资源投入水平上获得最大的产出或者在既定产出水平上使资源投入的规模最小。可见,对政府采购的经济性与效率性进行审计只需按照常规模式进行即可,其中主要工作是找到政府采购行为中应该改进的地方,意在通过对采购活动的关注,对资源投入的规模和产出水平进行综合评估,看其是否得到了经济而有效率的管理与运用。除以上两个指标外,效果性审计在政府采购审计中的作用更大,是真正的绩效审计,目的在于对采购项目的达成性和目标予以评价。实际上,效果与结果并不等同,前者是将采购项目的真实效果与预期效果加以比较,并将比较的结果和绩效标准进行综合比对,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可能改进的尺度。因此,为了评估政府采购的效果性,需要对最高管理者的决策预期目标与实际目标进行综合衡量,审查决策目标是否正在达成或实现,在政府采购绩效审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意义

政府采购绩效审计指的是对政府采购实践加以全方位的审计和监督,这样能促使政府绩效审计趋于完善,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客观性,对政府和所属机构的支出行为加以规范。同时,在针对政府采购行为进行绩效审计的过程中,可以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在政府采购指出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等层面,对采购资金使用的绩效进行综合衡量,以发现政府部门决策的失误和不当,在源头上查找和揭露腐败行为,提升审计绩效,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审计机关在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实践中,注重对资源利用效率与效果的审计,注重公共资金的使用绩效以及目标的达成情况,甚至对环境和资源安全等问题加以关注。可见,政府采购绩效审计是综合性、系统性的审计,不但关注公共资金与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与效果性,还注重有限资源的利用是否符合审计工作和社会发展的诉求。

二、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瓶颈

1.采购内部控制的职能缺位

政府采购工作需要以专业化的形式进行。在我国社会的很多层面上,正规的采购机构还十分缺乏。比如,对财政部门来说,不但要管理政府采购资金的预算,还要负责具体的政府采购任务。这样,政府采购就难以形成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难以按照审计工作的原则和要求,对政府采购加以有效的内部监督与制约。近年来,一些专门的采购机构相继设立,为采购实践提供了更多支撑。但由于政府采购机构称呼混乱、隶属关系不清,使得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与操作执行机构之间分工模糊,管理与采购的分离并没有彻底实现。相反,却使得政府采购内部控制配套规章制度迟迟没有建立,而监督和审计内容的缺位,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无法真正发挥实效。

2.预算编制的严肃性缺位

部分执行采购工作的部门并没有依据《采购法》的要求进行商品和服务采购,预算的监督与计划约束作用大打折扣。这容易产生重复购买行为与投资浪费,也难以让政府采购主管部门对采购单位的资产动态进行及时掌握,而由于缺乏对采购供应商的商品质量与服务的准确评估,使得政府采购行为难以节约政府资金,在资源使用效益方面也缺少必要的参照。一些单位或者部门即使开展了预算工作,可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主观上变更采购项目与采购内容,随意扩大标的数额或者提高预算金额,与政府采购的严肃性要求直接相悖。更有甚的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没有依据有关程序报批的项目却能得到监督部门的许可。

3.绩效审计客体的非确定性

对政府部门来说,其主要的活动范围都在公共管理领域,涉及到文化培训、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多个层面,以无形的服务为主,属于典型的非营利。正因为如此,使得不同种类的资源在运用的过程中透明性不足,目标实现的重点模糊。无论是社会公众还是政府部门的监督和审计人员,都对绩效审计工作缺乏了解。比如,与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借助审计人员掌握的数据和信息推断出来,这就让审计工作的经济责任进一步模糊,客体难以对此进行准确地划分。此外,由于绩效审计的客体具有不确定性,缺乏统一的、可行的思路,按照固定的方法与技术对政府采购进行绩效审计,这对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证据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加大了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风险。

三、制约我国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发展的因素分析

1.经济因素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还处在试点阶段,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对原有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等。我国中西部偏远地区,这一领域仍属空白,其原因是国家层面上对落后地区绩效审计的资金投入缺位,更多的绩效审计资源流向了发达地区,使得区域间的不平衡十分严重。

2.体制因素

现行的预算体制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以最大限度地弥补预算过程中不同环节的缺陷,以便能够为政府采购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但是,在这一层面上,我国政府部门和预算编制内容有失全面,预算编制的资产配置工作缺位,预算编制的价值计价模糊,预算编制审核的严肃性不足。所有这些,都使得政府采购在根源上难以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此外,由于预算编制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审批工作的严肃性缺乏,导致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违法违规的现象,预算对政府采购的约束监督力严重缺乏。更为重要的是,在现行的预算体制中,政府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需求,自己给自己进行预算,这将给政府采购工作和与之相关的审计工作带来明显的利益冲突和潜在风险。一些部门为了获得更多资金,可能会提高预算规模,粉饰明细,最终出现年末突击购买的行为,使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因此而大打折扣。

3.结构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政府采购的规模持续扩大,但即便如此,在采购绩效方面还是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政府采购的范畴十分有限,采购的重点多为采购目录中列示的商品和服务。而工程建设采购和药品采购等,通常要在政府采购中占有较大比例,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它们很少列入其中或者列入的比例很低。但实际上,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类项目不论从规模上,还是从重要性层面上,都需要成为政府采购审计的重点内容。而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政府采购自身的缺陷,使得政府采购审计的审计范围长时间没有得到扩展,绩效审计的深度也十分有限。由于这个因素,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监督工作就时常流于形式,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通常难以深入细致地进行绩效审计与监督,无法对审计的公正性和评标的完整性做出积极反应。

四、新时期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路径选择

1.改革和优化绩效审计的模式与功能

在短期内,应该对一些重大的政府采购项目进行过程导向式的绩效审计,从事后审计转为事中审计,提升审计绩效。在长期内,要进一步发现风险导向绩效审计模式在政府采购中的运用,实现向风险导向型绩效审计的转变。此外,政府采购作为政府行为市场化的成果,在风险方面容易形成市场风险和政治风险的叠加。所以,政府采购的绩效审计人员要注重在审计实践中发现风险、分析风险、规避风险,同时要提醒相关政府机构关注风险,通过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防止政府采购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提升政府采购的绩效管理水平。

2.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的全程跟踪机制

为了提升新时期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成效,突破现有的审计瓶颈,需要在构建科学采购结果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与供应商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对售后服务情况和供货质量情况以及损失理赔情况等加以跟踪审计,提升政府采购效果。同时,要进一步根据时展的要求,全面推动电子化采购进程,持续提升采购效率。为此,可以从标准产品出发,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供应商,以实施网上定购,以此缩短采购周期,提升采购绩效。此外,还应重视政府采购需求和资产管理之间的衔接,强化对采购人资产的核查以及采购需求的审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采购和盲目采购。

3.重新设定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目标

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目标在于评价和改善相关机构的运行、政府项目与中央政府采购的绩效审计等,在这一过程中,应该考虑能不能借助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并在遵循法律法规的情况下,在更高层面上达到预期的效果,体现审计工作的目标。因此,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绩效审计评价要重新设定政府采购绩效审计的目标,在效果性、经济性与效率性等方面,对照既定的标准,使之和预期的效果进行比对,以期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

作者:王玉龙 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本文系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运作机制及实践困扰”(14YJC630134);2015年度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政府购买服务下社会工作机构的生存与发展研究”(2015ZDXM16)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曹勇.分析政府采购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财会月刊,2015(01).

采购审计的目的范文第3篇

一、审计范围

由于开展的政府采购审计仅仅是对采购机构的采购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但根据《政府采购法》规定的特点和要求,这样的审计监督是远远不够的,政府采购审计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因此审计范围必须包含政府采购体系中各成员方,即主管机关(财政部门)、采购人、采购机构、供应商和中介机构等。如审计“主管机关”制定的采购政策以及编制年度政府采购预算的合理性;审计“采购人”编制的年度采购计划、采购项目的合法性;审计“采购机构”的日常活动以及重要采购事项,对于非集中采购机构小额或非通用商品采购事项可结合日常的财务收支审计来进行;此外,对供应商和中介机构进行的与政府采购有关的业务活动也属于审计范围。

二、审计要点

政府采购的方式主要有招标、谈判、询价以及单一来源采购四种。采购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购成本和效果也就不一样。因此,审计监督的重点和环节也不应该完全相同。在公开招标方式下,透明度比较高,产生问题的概率相对比较小,审计机关投入监督的力量就可以相对少一些;而在有限招标方式特别是询价采购方式下,采购机构自行决定中标人等舞弊的可能性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就应加强;在单一招标方式下,投标人只有一个,审计机关应将此作为监督的重中之重。以公开招标为例,审计要点包括:公开招标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招标通告是否在政府采购管理机关指定的报刊或信息上,招标文件的是否完整,是否有标明特定的供应商以及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内容,开标是否在公证机关的监督下进行,评标是否符合法定程序,评标委员会大多数成员是否是技术、等方面的专家,而且是不能和招标有利害关系的人员,招投标合同是否报政府采购管理机关备案等。

三、审计内容

目前开展的政府采购审计内容主要是对政府采购的内控制度及采购程序各环节的审计,重点是招标投标过程的合法性,因此还是较单一的。为适应《政府采购法》的要求,审计内容必须从“单一性”向“全面性”,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㈠对主管机关(财政部门)、采购人、采购机构的审计。

1、主管机关的审计。主要审计:预算编制是否遵循法定程序,是否进行调查、充分论证、预测和可行性;采购范围、规模、数量、品种、金额是否合理;有无盲目采购,重复采购;是否按照先验收后结算的规定,通过财政专门账户将采购资金直接拨付给供应商;数字与预算执行结果是否真实,执行过程中是否随意增加支出、突破预算;预算结余是否用于规定用途; 对采购管理是否从资金分配延伸到使用环节,是否对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财产进行清查登记,是否加强对新增固定资产的管理等。

2、采购人的审计。对提出采购需求的行政事业单位等采购人,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其采购活动及相关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经常性跟踪监督。对应纳入采购机构集中采购的项目,主要审计:采购项目立项情况;采购计划有无事先未作详细预测和安排,随意性较大的情况;采购项目使用、管理情况;采购资金的来源、管理和采购预算执行情况;收到由采购机构分配来的物资后是否适用,不适用是否及时向采购机构申请调剂,是否及时正确建账登账,是否自行处置、调剂、变卖或报废等等。

3、采购机构的审计。对组织实施政府采购活动的采购机构等单位,审计机关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审计或审计调查。主要审计:采购机构的内控制度;政府采购计划是否及时向公布;采购活动是否按计划进行;采购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合规,特别是招投标中是否存在预先内定中标者或者向投标者泄露标底等违规行为;采购合同签订、资金支付及合同的履行情况;资金运作规模、资金管理方式和管理情况;采购活动是否存在违规营利的情况;采购的后续管理等情况。其中特别要重视对 “暗箱”操作等舞弊行为的审计。

㈡对供应商、中介机构的审计。

通常理解的政府采购,是政府对商品的采购。其实政府采购所涉及的既有有形的又有无形的.既有商品、工程.还有服务和技术,非常庞杂。由于政府采购在我国还是新生的事物,因此,的政府采购审计,往往把重点放在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廉洁上,而忽视了对供应商生产过程的监督。政府采购不仅仅只是一个购买过程,我们要监督合同如何签订,也要关注合同签订以后,供应商的后继行为。作为购买者,政府要关心所买产品的质量,从而有必要关注供应商的生产过程及内部控制。也就是说,政府采购在合同签订后,还远远没有结束,或者说,这只是完成了一步。因此,对政府采购的审计也远远不能在这里结束,如对政府工程采购,审计机关有必要对供应商与建设项目直接有关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的财务收支等进行审计监督。

㈢对采购效益的审计。

采购效益包括:性审计,即是否实现贷币价值最大化,财产物资利用是否充分、有效;效率性审计,即有必要的财产物资保障及办公设施的改善是否提高了工作效率;效果性审计,即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是否切实加强了财政支出管理,实际支出是否比预算支出明显下降,以及是否促进了政府政策目标的实现和宏观效益的发挥。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采购效益审计评价和判断:⑴新的或正在进行的采购项目的目标是否充分、适当和相关;⑵采购项目是否达到财政部门所要求的预期结果的程度; ⑶采购项目的成果;⑷识别那些造成采购效果不够理想的因素;⑸判断政府采购机构是否考虑了采购项目的替代执行方案,从而产生更为有效的结果或降低采购成本;⑹判断采购项目是否与采购人的其他采购项目相互补充、重复或抵触;⑺确认使采购项目运行的更好的采购;⑻评价采购项目的管理控制制度的有效性;⑼评价政府采购机构是否报告有效的、可靠的采购信息和效果措施。

四、配套措施

㈠以人为本,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审计干部队伍。

由于政府采购是一项系统工程,开展采购活动不仅需要具备专门的招、投标知识,而且对市场行情、商品和服务性质要有准确、细致地了解。这就要求从事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比较高的素质,在上,具有坚定不移地政治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工作中廉洁奉公,坚持原则,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业务上,除了掌握审计专业知识和机知识外,还必须熟悉有关政策,不仅懂技术,还要通过和建立采购信息库来了解市场。

㈡建章立制,建立健全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的长效机制。

1、组织、人事等部门把政府采购审计监管工作与行政首长工作业绩考核制度相结合,也就是将审计机关对各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的审计评价,作为考核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工作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确保政府采购制度的贯彻执行。

2、审计机关把政府采购审计作为财政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重要内容,对当年政府预算内外资金采购情况作出总体审计评价,作为年度向人大提出的财政审计工作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采购审计的目的范文第4篇

一、目前高校可以采用的物资采购审计的两种模式

根据高校各自的管理模式和要求、物资采购业务量的大小以及内部审计机构资源等的不同,物资采购审计可以采取项目管理式审计和过程参与式审计两种模式。

项目管理式审计是有重点、有目的地将某物资采购部门、环节或物资品种纳入年度审计计划,形成为特定审计项目,并实施相应审计程序的审计模式。大、中型规模的组织适合采用该模式。该模式适用于采购规模较大、年采购金额较大、社会知名度较高的高校。过程参与式审计是由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参与监督物资采购的全过程或者部分重要过程,实现物资采购审计的日常化。小规模组织可以采用该模式,一般职业院校、小规模高校也可以适当采用。在此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能断然割裂这两种审计模式的紧密辩证关系,将其绝对化。事实上,这两种审计模式可以综合运用,联系推广。在内部审计资源缺乏的特殊情况下,可采用过程参与式审计。在积累了一定信息的基础上并且对该项目进行审计涉及高校的重要性权益时,则以项目管理式审计为主。两种审计模式可以相互结合起来,关键是怎样发挥出采购审计的最大效益。

比较上述两种采购审计模式,说明可以通过对高校内部某个业务流程或环节,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达到最大限度地节省审计成本或资源的目的。不一定非要开展专项的采购审计,才算是采购审计业务。必要时实行业务外包,可以委托中介单位进行采购审计。

二、开展高校物资采购审计的重点和方法

高校物资采购审计应采取“重点突出,区别对待”的方法,选择采购数量较大、采购次数频繁、采购价格较高、采购价格变化频繁、质量问题突出、长期积压或短缺、群众反映普遍、领导关注、内部控制薄弱和出现错弊概率较高的环节或物资类别等。审计重点集中于如下两点:一是对物资采购过程中的招标文件以及采购合同的合法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等所进行的审计,防止出现包括盲目签订采购合同风险、合同无效风险、合同条款不利风险、合同违约风险和合同档案管理混乱风险等。二是对采购方式执行情况的审计,对物资验收、货款支付、办理索赔等业务执行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等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对列入审计重点的业务,一般采用全面审计法,对物资采购涉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资料和资料的每一个方面进行全面审计。对于列入审计范围的非重点业务,一般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采购流程或品种进行审计,可以运用检查法、函证法、询问法和重点审计法、复核法、观察法、分析法等方法。

三、开展高校物资采购审计的措施

具体审计措施如下:

1. 招标文件确定过程中的审计

资产使用部门经学校物资采购招投标工作办同意后进行某项物资招标采购,审计部门按其职责权限适时介入,对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拟订的招标文件进行审计,监督购置仪器设备的资金是否到位、是否纳入学校年度财务预算,并关注招标文件中对所购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技术性能、指标要求、系统配置、报价要求,对投标人的资质、资信度考查情况、业绩要求,对开标时间、地点以及招标人所要求的其他附属要求,如供货时间、付款方式、预留质保金或保修金的数额等是否表述清楚,用词是否准确,避免潜在投标人对招标文件的理解不一而产生疑义。关注招标文件是否存在要求或者标明特定的生产供应者以及含有倾向或者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其他内容的情况。涉及特定专业判断的,可以咨询有关专家意见作为佐证基础性资料,但应考虑回避制度。是否存在招标机构、采购单位和供应商相互恶意串通的虚假招标行为。另外,招标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

2.开标评标定标过程中的审计

审计部门须关注评标专家组成员是否都是依据招标文件和评分细则独立地对潜在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的打分;是否符合低成本高效益原则;标底价格明显偏离、违背市场规律的,可请招投标中心负责人组织评委在评标过程中给予判断认定。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是否向招标人提供书面评标报告,并推荐合格中标候选人,中标候选人的基本条件是否符合规定的条件,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排序,采购人是否按照评标报告中推荐的中标候选供应商顺序确定中标供应商或事先授权评标委员会直接确定中标供应商;中标供应商确定后,中标结果是否在财政部门指定的政府采购信息媒体上公告,并向中标供应商发出中标通知书;投标供应商对中标公告是否有异议,招标采购单位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对质疑内容作出答复。

3.经济合同审签过程中的审计

采购合同签订的合规合法性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采购合同条款的完备性和合同内容的合法性。

(2)采购合同的执行结果。

(3)审查合同的管理是否规范。

审计部门须审查采购合同的内容是否合法、规范、完备;合同价款是否公平合理;合同中涉及各方的责权利、质量、设备安装工期、付款方法、保修及其时效规定是否合规、完备;关注中标方是否将投标文件中的优惠条件逐条落实在合同中,力争维护学校的权益不受损失。

4.验货付款过程中的审计

技术较复杂、金额较大的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组织验收小组,参与验收的人员须包括资产与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审计及监察部门和有关专家在内,实行部门会签制度。验收工作应围绕着是否按照采购文件和合同有关条款的要求,对应验收对象的数量、质量及规格型号等的符合性进行审查。

5.物资采购后续审计

对并不是一次性结清的采购业务,审计部门应做好备用台账的记录工作。需要办理退换或索赔事宜的,要将处理落实情况详细记载,控制付款额。到使用部门进行回访,了解退换或索赔事宜的处理情况,同时对厂商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做到心中有数,也为下次招标提供有反馈价值的信息资料做好准备。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广生。 教育采购招投标业务审计的难点[j].中国内部审计,2008(1)。

[2]陈启蕴。 浅析高校工程物资采购招标审计中的关键控制点[m]. 教育部财务司。中国教育审计二十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采购审计的目的范文第5篇

[关键词]集团采购;内部财务审计;监管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113-01

集团采购作为一种现代采购物流方式,成为今后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集团采购凭借规模优势,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起合作、稳定、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于提高采购资金效益、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在集团采购过程中,集团与供应商之间、集团与集团子公司之间有各种财务往来,就此,应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内部财务审计制度,以达到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和资金的使用的目的。

1 加强集团采购内部财务审计监管的重要性

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财务管理实施条例、准则,按规定的程序和办法对相关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对其所编制的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并出具审计意见和决定。财务审计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种,其目的是揭露和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查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维护各方的合法利益。集团采购内部财务审计具体是指集团成立专门的审计部门,对集团采购行为中的采购预算、账目往来、招标行为等进行核实和查证,以确保采购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不正当竞争、贪污受贿等不良现象,规避采购风险,最大限度地实现和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实现集团采购降低企业成本的最终目的。建立集团采购内部财务审计监管制度,是集团采购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要。

2 集团采购内部财务审计监管的主要内容

集团采购内部财务审计监管主要从采购预算、采购招标、采购验收、采购结算四个环节入手,贯穿整个采购过程的始终。

2.1 采购预算环节

在采购预算环节中,集团采购财务主要审计的项目有:采购预算编制是否经过了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科学预测,是否符合集团企业生产需求的实际,是否具备一定的可行性;预算编制的程序是否符合相应程序,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讨论、批准;采购预算中,采购范围、规模、数量、品种、金额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经济市场的普遍、共性规律,等等。

2.2 采购招标环节

在采购招标环节中,集团采购财务主要审计的项目有:对招标中介组织及供应商的确定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对供应商的资质是否进行了调查核实;招标程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在具体的招标过程中是否有重复采购、盲目采购或不符合采购实际需要的情况,是否有随意增加支出、突破预算的情况,等等。

2.3 采购验收环节

在采购验收环节中,集团采购财务主要审计的项目有:是否严格遵照采购对采购产品的质量及数量验收;是否严格按照产品的包装、保管要求进行入库,是否进行了详细登记;产品验收单据的开具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实际情况,等等。

2.4 采购结算环节

在采购结算环节中,集团采购财务主要审计的项目有:采购资金是否从资金分配领域延伸到实际使用领域,是否做到了专款专用;是否检查了合同履行情况并执行了先验收后结算的规定,资金结算方式是否符合财务规定,是否保留了原始票据,等等。

3 提高集团采购内部财务监管的相关策略

为了提高和加强集团采购内部财务监管的效率和力度,集团中央可以积极采取以下策略:

3.1 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素质

集团采购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员是具体操作和执行内部财务审计行为的主体,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业务能力,是内部审计顺利进行的人力保障。首先,在成立审计部门初期,就要吸纳那些业务过硬、具备一定职业道德的优秀审计人员进入到这个部门;其次,在审计部门成立后,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财务审计人员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帮助他们更新自身的审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最后,在进行专项审计的过程中,可以临时聘请一些专家作指导,促使审计工作人员更快地进步和提高。

3.2 完善内部财务审计制度

财务审计制度是财务审计工作的重要依据,内部财务审计部门要在尊重国家财务法律法规及实施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本集团财务管理特点制定相应的审计制度。集团审计部门与集团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容易受到集团上级或其他部门的干扰,而在具体的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必须要排除这种干扰,不徇私情,严格遵循财务法律法规和审计制度,按照规定的办法和程序,完成审计任务。

3.3 采取相应的激励奖励措施

集团采购内部财务审计对于提高企业采购资金的利用率,规避资金风险有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完成相应的审计工作之后,集团主管部门应对财务内部审计部门及成员给予基本的认可与肯定,这种认可与肯定应包括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两方面,使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获得自信与成就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审计事业中去。

4 结 论

集团采购财务审计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的,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对采购资金和财务行为进行细致、深入的检查和监督,提高采购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控性,避免采购资金的滥用和流失,降低企业成本,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并杜绝采购中可能出现的个人腐败行为,树立集团廉洁采购的正面形象。集团采购行为涉及集团与各子公司之间、集团与供应商之间及各方的经济利益,实践证明,加强集团采购财务审计对于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