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语言训练法

儿童语言训练法

儿童语言训练法

儿童语言训练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聋儿 语言康复 训练实践

儿童语言发展的实践表明,儿童的口头语言几乎是在0~5岁发展起来的,从1岁半左右开口说话到2岁以后,特别是3岁到入学前,儿童在掌握语音、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发展尤其迅速。因此对聋童的语言训练应抓住聋童语言形成的关键时期,越早开始越有利,错过了关键期再训练也只能是事倍功半了。在我国, 聋童的早期教育是一项抢救性工作,但是由于对聋童早期语训的认识存在不足,聋童的早期教育在许多地方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前康复在不少特殊教育学校还是个空白。大量的聋童在焦急的等待或四处求医问药中,错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不得不沦为哑巴。特殊教育学校对学龄前聋童集中办班,开展学前教育,强化语言训练,不仅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聋童实现全面康复,回归主流社会的需要。

对聋儿实行早期教育,强化其听力语言训练,不仅能及时补偿其缺陷,防止残疾程度的加深,促进其康复,还能减少家庭的烦恼、压力和负担,节省家长的时间,减轻对社会的依赖。从长远的观点看,不仅有利于提高残疾人的自身康复和社会生存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推进新形势下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综观20世纪及以前的世界范围的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发展,无论是在经历的手语法阶段、口语法阶段还是现在多种教学法并存阶段,都给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实践最为重要的启示是:“聋童教育未来的进步,并不在乎研究教学方法,而是在乎研究、了解聋童本身DD詹姆士・卡・罗夫(1991)。

一、制约聋儿早期语言发展的问题

表现为:发音不清、音色不好听、音节受限制、语调不准或缺乏语调、词汇量小于同龄听觉健全幼儿、不能分辨同音异义词、不合语法。

二、聋儿早期语言康复途径与对策

(一)听力训练是基础

(1)听觉注意。听觉注意是儿童步入有声世界的第一步。听觉注意是最基本的听觉水平,这一阶段应运用各种声音刺激,借助视觉、触觉等辅助手段,使儿童知道声音的存在,培养其听音的兴趣。

(2)听觉识辨。当儿童能敏感地对声音做出反应以后,接着就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听觉识辨训练。它要求儿童不但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而且还要对周围的各种声音加以辨识,包括对声音的响度、音调、方位的辨识。使儿童能区分声音是否相同,即“一样”与“不一样”,并能指认、模仿听到的声音。

(3)记忆声音。记忆声音和辨别声音,关系非常密切。对前后两种声音要能正确地区别,就必须对前一个声音的特性在大脑中记忆贮存起来再进行对照,才能做得正确。

(4)理解声音。理解声音是听觉训练的最终目的。所谓理解声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听觉概念的形成,即聋儿能够通过听觉理解语言的含义,是一种较高的听觉水平。只有理解声音,才会在大脑里呈现声音的表象。只有听懂语言,才会理解语义,准确地回答题。

(二)强化发音训练是关键

(1)呼吸训练:①吹气球。练习吹握,将气球吹到老师或家长要求的大小,或练习将握有规律地吹大、缩小,帮助聋儿掌握运用呼吸的方法;②练习运用气流控制丝带飘动。将丝带置于跟前,运用呼吸出的气流控制丝带的飘动幅度。还可辅助训练发“b”和“p”,“d”和“t“。

(2)节奏训练:①长短音节奏训练。并可编制一些训练曲,利用拍手、拍腿、摇头、跺脚等身体动作相辅助;②发音器官训练。发音器官,是指喉、口、舌、牙、鼻等在发音构音中发生作用的器官。帮助聋儿灵活地运用这些器官,是正确地发出声音的前提条件。在训练中,可将各器官的运动编成一套简单的运动操,每天坚持做,日积月累,才能有成效。

(3)言语训练见成效。儿童因听力障碍,使他掌握有声语言变得异常困难。由于没有有声语言,他们无法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知识,也很难与健康人进行交流,这对儿童智力能力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障碍。所以,语言学习和训练是儿童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一课。言语训练实际上就是对儿童进行词汇的积累和语法规则的学习。语言训练分为理解言语和表达言语两部分进行。①理解言语。要让儿童能表达某一言语,首先要使他对这一言语有正确的理解,可行的方法是儿童反复获得各种各样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其他刺激的同时,将语言的意义结合起来,促进聋儿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②表达言语。在训练儿童掌握一定字和词汇量的基础上,着重康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学说话,爱说话的能力,让他们从简单的接受阶段,向模仿阶段,提示阶段,最终到流畅阶段发展,真正康复成能听会说,聋而不哑。

理解言语和表达言语贯穿言语训练的始终,两者相辅相成。言语训练应先易后难,例如,在词汇训练时,宜选择儿童容易理解的词汇:如孩子喜欢的人和物、日常生活用品、经常看见的、常玩的玩具、口形清楚的、发音难度较低的等等。

言语训练时应注意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家长在语训中起着主导作用。给聋儿营造一种被接受和被爱的气气氛,是教育的前提条件,聋儿如能得到亲人的,关怀心情就会舒畅,情绪就会稳定,就愿意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样不但有利于儿童当时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并能使儿童学会语言的转移和生成。同样的语言,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这对儿童来说可能比较困难,只能把儿童放在一定的环境中才有可能理解,通过创造特定的语言环境,充分利用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使聋儿能更好的学会并掌握语言,进而运用语言。

儿童语言训练法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语障儿童;游戏;运用

语言是人们交际、思维、学习、交流的情感工具,是文化传递的载体。而口头语言更是人与人之间直接沟通、交际的工具。儿童在出生的后半年,就开始进入语言学习的关键期:从自发发音到模仿语言,从单词句到双词句到短句,从学习语言中获得快乐到逐渐用词汇进行学习和交流。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每个儿童都需要游戏,残疾儿童也不例外。研究表明,支持残疾儿童参与使用的游戏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及语言发展。所以,对于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进行语言训练时,机械地反复模仿跟读,孩子会感到枯燥无味,容易厌倦,训练效果差,然而,如果训练员将训练目标溶入到游戏之中引导孩子主动参与,既符合其身心特点,又能激发其主动参与活动的主动意愿,寓教于乐,且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下面结合实践教学就如何将游戏溶入到语障儿童的语言训练中,谈谈个人的一些初浅的认识:

1 策略1、用游戏法提高患儿的语言基本沟通能力

幼儿的语言基本沟通能力有:眼目接触、专注力、轮流作转、游玩技巧、模仿能力、概念建立、沟通动机。

对于语言发展迟缓的儿童常有伴如下表现:缺乏与人目光接触、专注力、模仿能力差,基本概念未建立,游玩技巧处于随意地摆弄或抛出玩具这样一个最初的感觉运动游戏阶段,因此对于此类儿童在训练其言语的理解与表达之前,先要提高其语前能力。根据儿童活泼好动、喜欢颜色鲜艳、发光带响的玩具这一心理发展特点,在日常的生活中或训练时可用奇妙的口袋 、吹肥皂泡、手指偶、带响玩具、推球传球等游戏来促进和发展儿童的轮流作转、专注力等语言基本沟通能力。

2 策略2:用游戏法加强语言理解能力,学习听懂指令并能执行

对幼儿进行语训,可以从模仿听指令、理解别人的语言开始,游戏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可以为其创设一定的交流情境,激发其说话的愿望。例如,在日常的语言训练过程中为了提升儿童的语言理解及遵从两部指令的能力,我通常会设置下面游戏来达到训练目的:

游戏《听话好孩子》

准备:把不同的物件(数量因小组人数而定)分布于教室周围,儿歌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音乐响起时,孩子们可随教师自由做动作,待音乐一停,孩子们需要立刻停止不动,训练员说出指令(例如:把苹果放于篮子里)孩子们根据指令做出适当动作。

3 策略3:用游戏法提高游戏能力,增进发音的频率与清晰度,训练模仿发音、字、词、语、句等,从而促进应答性语言发展

孩子游戏行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语言的发展。在孩子的游戏中,老师以游戏的口吻,介入孩子的游戏,进行指导和点拨,在提高孩子游戏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3.1 利用游戏法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

智障儿童的认知、记忆、抽象、概念、理解和分析能力低下,导致他们的语言发展缓慢,词汇贫乏、语言单调、言不达意,答非所问,并且缺乏连贯性、条理性、颠三倒四、丢词落句,使别人无法理解,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训练员可利用以下游戏去帮助儿童纠正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语病,起到丰富儿童词汇、发展思维及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1)拼句游戏。以发展儿童语言为目的的一种游戏,通过看图拼句、接龙拼句、问答拼句、指令拼句、节奏拼句、拼音学话等多种有趣的拼句形式,引导儿童正确使用词汇,学说完整、连贯的句子。

(2)想象游戏。如:在儿童玩《超市购物》、《娃娃家》等角色游戏时,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游戏,根据游戏主题及游戏情境的发展适时适度的引导孩子用语言进行协商、计划、设计、,完成对游戏内容(主题、情节)、角色、玩具或材料、规则、背景的安排,从而促进其语言的发展。

(3)猜谜游戏。 对智障学生来说有一点难度,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如日常用品、熟悉的动物等,先说后猜,并说说是从哪里猜出来的。对智障程度较轻的学生,还可以教给他们创编谜语(儿歌)的方法,从而发展思维。

3.2 利用游戏法训练发音,促进发音的清晰度

唇腭裂术后儿童常见的语音问题主要有:共鸣障碍、构音障碍、声音异常等问题。②在对其进行发音和拼音的矫正训练中,训练员可利用游戏训练模仿发单音、单字、词、语、句等,从而增进发音的频率与清晰度。如:在训练唇腭裂术后儿童语音的元音发音时,除了训练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发音的口形、舌位并结合自身示范让孩子观察模仿外,还可用以下游戏来训练:

《山谷回音》。

目的:提高儿童的目标音的清晰度。

玩法:训练员选定一目标音,双手模仿喇叭状放于两颊,训练员先大声地念出目标音后,请儿童模仿回应,看谁模仿的发音最准确。

另外训练发音时,也可让孩子配合看与目标音相关的图片,增加孩子的兴趣和训练的趣味性,如可采用以下游戏:

(1)《配对乐》玩法:训练员准备好所训练目标音相关的配套图片两副,训练员与儿童各手持一副,训练员分别出示其中的一张并大声念出其目标音,儿童依照从自己卡片中找出与之配对的图片,并模仿念出目标音。

(2)《齐揭晓》玩法:训练员将所需训练的目标音配套卡片分别倒扣在桌面,然后与儿童轮流翻看卡片并大声的读出卡片所反应的目标音,看谁正确的最多,奖励小贴画。

在孩子基本能独立正确发目标音后,训练员也可利用比赛性质的游戏来巩固其发音准确性,如:训练员事先将孩子所要练习的目标音列于一张表格内,请孩子独立发音,发对一次就用小印章拓一个图案,以此作为鼓励,或者还可以依次累计小图案,累计规定数量的图案后可奖励其最喜欢的玩具。

4 策略4:用游戏法增强患儿口肌能力、口肌活动能力和对口肌的控制

唇腭裂术后的儿童及脑瘫儿童大多存在口唇的肌力弱,舌的灵活性不够,腭咽闭合不全等口肌方面的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在日常的训练中,可从以下几方面通过游戏去训练:

4.1 利用游戏法对患儿进行口唇的运动练习:改变双唇的张力及形状,有助于双唇音的发展和讲话的口形变化,尤其对双侧唇裂术后的患儿应加强练习。

游戏(1)开火车 玩法:在日常的训练中,可组织儿童相互将手搭在肩膀上玩开火车的游戏,边玩边模仿火车响,说“呜”音越长越好。

游戏(2)口技表演 玩法:训练员播放节奏鲜明、欢快的音乐,儿童随音乐节奏做咂嘴、弹舌、鼓腮等动作。

游戏(3)在白纸上印口红印。

游戏(4)用棒棒糖在小孩的唇上转动,然后慢慢将糖果棒拉出,鼓励小孩用唇钳紧,阻止糖果棒被取出。

4.2 利用游戏法增强软腭的运动幅度,帮助患儿提高控制气流的分配能力,促使完成腭咽闭合,减轻鼻音。在日常训练和生活中,可进行以下游戏:

(1)墨水吹画。

(2)做不要说话的信号:说“嘘”。

(3)吹燃烧的火柴及蜡烛,吹碎纸片、气球、羽毛等。但要注意安全。

(4)用吸管吹水泡或肥皂泡等。。

儿童语言训练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童 孤独症 综合训练 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087-02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同时在智力、感知觉及一些问题行为方面也表现为异常[1],近年来,各方面报道孤独症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孤独症的病因没有被完全阐明,也无特效的药物可以治愈。主要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训练,提高患儿的语言及社交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目前各类矫治体系很多,但文献报道的疗效不甚统一。作者依据孤独症儿童的特点,采用包括结构化教育[2],行为干预[3],语言训练[4]感觉统合训练[5]听觉统合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0月-2010年12月在我儿童保健科收治的50例孤独症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CCMD-IV)诊断标准,并排除雷特综合征,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儿童精神分裂症,特殊语言发育障碍等疾病。其中男45例,女5例,男∶女为6∶1,年龄2.4-8岁,平均年龄(5.2 ±2.1)岁。

1.2 方法。

1.2.1 评估工具及方法。应用孤独症儿童行为评定量表(ABC)、图片词汇测验(PPVT)及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PEP-R)作为评估工具,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评估,所得分值做前后对比。测评由一名经过心理测量专业培训的医生完成。

1.2.2 训练方法。所有患儿均在门诊训练,每周6天,每天6h,由治疗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做法主要以结构化教学(TEACCH)为主,根据个体评估结果设计个体训练内容。对无语言的患儿,重点运用一对一的个别强化训练,图片交换系统训练;对发展年龄大于3岁有语言的患儿,重点训练功能性的语言沟通,训练他们的的心智解读能力,促进正常人际关系的发展。同时将各种社交情景和规则分解成一个个小故事,通过小组课反复演练,以提高应对不同社交情景的能力。同时配合行为疗法(ABA),主要采用正性强化、忽略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感觉统合训练每天2小时,包括滑梯、滑板、圆桶、平衡台、阳光隧道、大笼球、触觉球等,训练患儿的前庭功能、触觉、平衡觉、运动企划能力,减少其自我刺激行为。家长培训,让家长掌握基本的训练方法,参与治疗过程,并将训练内容迁移到日常生活及社交情景中。

2 结果

训练6个月后各量表评定比较 ABC量表分直明显下降,训练前后差异有显著性( P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50例自闭症患儿为期6个月的综合干预,患儿的模仿、认知理解,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能力均有明显提高,感知觉、异常行为明显改善,各量表评分训练前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

综合干预有有助于提高孤独症儿童语言能力:语言障碍是孤独症突出症状之一,而这一缺陷影响了他们的交往能力,因此语言训练是整个训练中较重要部分。对无语言患儿采取一对一强化训练,鼓励他开口,教他发音,有构音障碍的患儿,采用刺激法、发音器官的运动协调性训练、语音训练等;对有语言的患儿,重点训练功能性的语言沟通,处理“鹦鹉学舌”的问题,教会他们与人交流的规则。综合干预对改善孤独症患儿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功能性构音障碍有明显效果’开始训练时间越早、疗程越长、效果越好[6]。

综合干预有有助于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是孤独症儿童的一个核心问题。明显地表现在简单动作的机械性重复,情感冷漠和表达方式的怪异。故在干预中重点培养患儿对社会的知觉和兴趣,培养其自控调节能力。主要通过情景法、角色替代法以及待人接物游戏、视听觉游戏与运动游戏等,使患儿参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之中,从而逐渐适应社会,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综合干预有有助于改善孤独症儿患儿异常行为:行为分析疗法是孤独症干预中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正性强化物的应用及适度的忽视与惩罚手段,可促进孤独症患儿加强环境适应能力,减少攻击行为,控制烦躁情绪起到重要作用。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促进脑神经生理发展,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自我刺激和自伤等情绪和行为问题,从而减少患儿的异常行为[7]。

总之,综合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是有效的。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孤独症的治疗效果除了与患儿的年龄、语言发育水平、功能高低有关外,与家长的配合程度关系密切,家长积极配合效果明显。应提倡患儿家长积极配合和共同参与干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邹小兵.儿童心理行为及其发展障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6):381-381

[2] 香港协康会.教导自闭症儿童的方法.结构化教学〔C〕//自闭症儿童训练指南.香港协康会出版.1997:1-202

[3] 黄伟合,著.儿童儿童自闭症及其他发展的行为干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王丽梅,语言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康复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2):92-93

[5] 邓红珠,邹小兵,静进等.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孤独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2):110-112

儿童语言训练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学

引言

康复是指为让残障人士重返社会而做的各项综合、协调他们的各项能力,适应社会。我们应该努力促进智障儿童康复教育,全面发展的主旨,将发展教育的深度达到。在进行特殊教育时一定要将其生活改变,将其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提高生存能力。在进行语言障碍儿童的康复时,我们应该将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每一段教学中。下文是对语言康复训练过程的简单介绍。

一、语言康复训练过程

与人交流使我们了解朋友、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而智障儿童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和正常儿童相比较弱,他们无法正常的和人交流,我们要在研究性学习理论的指导之下,努力将其语言康复训练渗透到其生长发育的每一个阶段。在进行特殊教育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时,首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不断总结经验。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分别为:改变教材编排顺序、增加授课内容、明确教学模式。所谓改变教材编排顺序指的是将教材分为两大块,分别是汉语拼音教学和看图学词两种,这样可以根据特殊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征,让他们更能掌握基础知识。指在探究阶段对授课顺序做出调整还是有所欠缺,我们还需要增加授课内容,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发音部位,掌握不送气和送气的特点,建立正确的发音方式,以此来达到帮助儿童强化音位掌握效果的程度。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他们自身特殊的情况,将其运点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为他们奠定一定的基础。最后我们还需要明确教学模式,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特点,在单个音位掌握的前提之下,将易混淆的声母分开学习,以防他们出现错误,所以我们需要进行很多训练,让儿童能将不同情况下声母的构音掌握清楚,更好的学习。

二、在进行康复训教学时要及时反思

1、教学需要接受专门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培训教师在进行特殊教育学习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时,首先需要接受专门的语言康复理论知识的培训,为儿童语言康复工作作出一份系统和科学的知识支柱。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为康复教育的全面展现做出方案,系统的知识、全面的体系会让儿童的学习更加轻松,也能让课堂压力减小。语言康复理论知识中还会涉及到很多医学方面的知识,教师也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真正的掌握其中知识。2、教师需要转换自己的身份作为一名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例如授课之外,还需要充当一些其他角色,例如在一些儿童无法掌握好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时,教师就需要充当医生的角色,为孩子们找一些辅助工具,帮助孩子进行治疗,为他们建立良好、正确的构音方式方法。3、学龄段孩子的个别化语言康复需要及时跟上语文教学是教师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的媒介,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情况各不相同,我们需要根据他们自身的生理缺陷、唇能不能完成圆展运动、听力补偿的效果、咬肌肌力不够等情况,所以教师需要根据这些情况,制定个别化康复方案,将儿童的语言康复水平不断提升。教师不光是传道授业解惑,还需要在教育的同时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爱,尤其是智障儿童,他们更需要社会对他们的关系,不能忽视他们的感觉。4、学龄段孩子的家庭康复不容忽视对于智障儿童而言,在学习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时间只有8小时,所以我们需要家庭的共同努力,并且孩子在进行语言康复教育时对人的依赖性很强,家长需要在放学时间对孩子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提醒和督促。回到家之后,孩子的依靠对象就是父母,因此父母应该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让孩子在学校训练结束之后回家也能将自己的语言水平提高,巩固他们的语言康复训练成果。5、教师和家长之间需要架起沟通的桥梁在对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时,一定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双方共同努力,相辅相成。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待学习开展的语言训练工作需要尽职尽责,还需要将孩子的康复情况向家长反馈。作为一名家长,除了将孩子送到学校进行康复训练之外,还需要积极配合教师做工作。同时帮助孩子树立康复的信心。毕竟儿童的语言康复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和耐心。

三、特殊教育学校语言康复训练教学策略

在对智障儿童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教学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家政、劳动技术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康复教育,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东西,将其自信心提高。其次在文化课程开展的同时,我们要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智障儿童在语言学习上还缺乏一定的积极态度,我们需要将学习融入到他感兴趣的事物中,让其在快乐中学习,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其次我们要树立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可以在学生中间树立一个榜样,久而久之让其他同学也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语言康复训练教学也很有帮助。

四、结束语

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力军。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经济水平的上涨,科技水平也在日益提升,与此同时,国家对于特殊教育学习语言康复训练的教学有了更多的关注,智障孩子的语言康复工作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并且还需要教师和家长以及社会对其的共同努力,社会的关爱、家长的督促、教师的复杂缺一不可。如今,智障儿童语言康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依然需要不断的努力,将其语言康复训练教学提高到另一层面,为我国实现强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郑海颉.无语言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2,(9):61-62.

[2]刘欢.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J].现代特殊教育,2013,(7):79-80.

儿童语言训练法范文第5篇

一、优化环境,呵护心灵,鼓励儿童“敢说”

教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说话训练环境,帮助和引导小学生克服一个“怕”字,树立一个“敢”字。许许多多的小学儿童,特别是农村低年级儿童,存在“怯场”心理,课堂发言时面赤耳红、吞吞吐吐。产生这种语言障碍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一个“怕”字在作怪,就是怕教师批评责备、怕伙伴们取笑。要知道儿童的心像玻璃一样纯净,像玻璃一样脆弱。为此,教师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呵护儿童心灵。当儿童在课堂发言、即席演讲或与他人交谈出错时,教师要以最大的爱心和耐心去鼓励他们、呵护他们,和颜悦色地帮助其纠正缺点错误。同时,要教育全体同学,当别的小朋友说话出现失误时,不要起哄,实行“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训练原则,以此造就一个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外部环境。鼓励儿童拿出勇气来大胆地讲,大声地说,积极主动地参与,形成教与学的最大“合力”。

二、创设情境,入景激情,激励儿童“多说”

教师要不断为儿童提供说话素材,并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让儿童入景激情,激励儿童“多说”。因为只有让儿童“多说”,才能培养起他们的说话能力来。遗憾的是,我们许多教师提供的语言训练素材不是不切近儿童的生活,就是与儿童心理不合拍,由于儿童不熟悉、不感兴趣,而造成说话训练中出现“冷场”。

要克服这种“冷场”现象,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提供切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说话训练素材,并找准兴奋点,进行启发诱导,帮助儿童打开话匣子,使其“想说”“愿说”,甚至达到“非说不可”“不吐不快”的程度。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时,要照顾到上、中、下游的学生,使全班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回答,有机会进行训练。同时,教师设置的训练题目要富有启发性,以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形成“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如,笔者在为儿童讲故事时,讲到紧要处,来一个“暂停”,利用儿童要知道下文情节的迫切心理,让大家展开联想,叙说故事内容。于是,课堂气氛就立刻活跃了起来。孩子们个个争先恐后、七嘴八舌、说个不停,甚至产生激烈争论。再如,开始说话训练活动课,组织儿童进行“成语接龙”、“故事大王”、“读书演讲”竞赛等,都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儿童情不自禁地参与演讲,通过多说多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循序渐进,帮助儿童“说对”“说好”

前面两个环节的训练,让儿童“敢说”“多说”仅仅是说话训练的必要过程和手段,而不是目的。帮助儿童把话“说对”“说好”,培养其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是说话训练的目的所在。

教师要针对儿童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和训练方案。当然,期望值不能过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