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第1篇

师:同学们见过粉刷匠吗?

生:见过。

师:谁来给我们演示一下?(生演示)

师:粉刷匠刷墙的时候会有“刷”的声音。让我们去做一次粉刷匠吧。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粉刷匠刷墙的动作。

示范:

在以上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要学生去体会粉刷匠的刷墙动作。但是,当我们再次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时,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学生通过这样的律动练习学到了什么呢?我们的教学目的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了解粉刷匠刷墙的动作吗?

很显然,这样的教学是存在问题的。首先是练习过于单一,《粉刷匠》作为课时中的律动练习,应该追求实效性。课件中《粉刷匠》的音乐一共是两遍,这两遍是一模一样的,让学生一直不停地重复一个相同动作的四分音符节奏,非常单调。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注意力的持续性不长,这样一味地重复学生会疲惫,教师的教学目的也未必能达到。

其次是为动而动,过于形式化。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对音乐的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许多的音乐课是为了调动课堂气氛,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的就都要加点动作。这样的教学就会浮而不实。

最后,学生通过一个有节奏的“刷”的动作来体验音乐的一个节奏。是不是过于单调了呢?有没有可能在单一中寻求多变呢?

于是,我想将书本上的律动练习与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节奏练习相结合。利用奥尔夫的教学原理,通过律动练习,让学生体会节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我的教学如下:

师:随着音乐做粉刷匠的动作,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说“刷”。体验四分音符,即刷=×。

第一遍音乐:

间奏时,让学生停止动作,以便让学生学会听懂“间奏”。歌曲重头反复一次。

第二遍音乐:

师:歌曲重头反复,在体验了四分音符的基础上,体验八分音符,即刷刷=××。师右手表示四分音符,左手表示八分音符,走右手交替,学生根据变化来说出“刷”和“刷刷”。

师:同上,这里的音乐在速度上有了明显的变化,随着音乐做粉刷匠的动作,动作放慢,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节奏说:“刷— — —”。

师:随着音乐做粉刷匠的动作,由于音乐《粉刷匠》的最后有一个渐快的过程,于是教师的动作要随着音乐转入结尾,让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节奏说:“刷”。在练习四分音符同时,感受十六分音符。即刷刷刷刷=????)

师:刚刚我们和粉刷匠一起刷了自己的新房子,谁能告诉我,粉刷匠是怎么刷墙的?

生:(用刚刚老师的动作来表示)

师:那么,粉刷匠每次刷墙的节奏是一样还是有不同的地方呢?

生1:有变化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说出了节奏,有“刷 —”,还有“刷刷”。

生2:还有刷— —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音乐,刚刚在我们的劳动中就有着丰富的节奏,请大家看黑板:

板书: 刷刷刷刷=????

刷刷=??

刷=?

刷— =?—

刷— — — =?— — —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第2篇

音乐课堂教学节奏感悟力旋律、节奏、音色、和声是音乐的四大基本要素,而其中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儿童的音乐教育应先从节奏教学开始。”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音乐节奏感,并训练好节奏是学好音乐的前提与基础。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曾或多或少地将节奏训练作为教学内容纳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但那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并没有真正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节奏感的训练。因此,学生上了几年的音乐课后,还是不能准确地奏出一条完整的节奏,更不能准确地唱好一首歌曲。由此我开始思索,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首先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内心音乐节奏感。而内心音乐节奏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通过较长时间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才有成效。

一、结合生活现象和通过儿歌朗诵来掌握节奏

节奏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结合生活中的节奏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便于感受。

1.生活的音响与时值挂钩

现代教学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成分分为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这两种因素或同步或交叉协同构成教学完整体系,把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结合起来,形成愉快教育,促进学生主动地学。我尽可能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体验,通过直观等手段来进行教学,利用这些生活音响加以启发和诱导,就是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2.通过音乐时值与动作相结合

“动”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动”了,就意味着有兴趣,并乐意参加学习。因此,我根据音乐教育理论中这个有乐施教的原则,让学生“动”起来,来主动地理解和感受音符的时值。例如,像马跑、像射箭、像跑步等这些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所见所用,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模仿,并能积极地参与,联系生活实际,学生还能说出一些相关的节奏动作来,丰富了课堂内容。这些节奏感在学生内心也就得到深深地体验。

3.通过朗读来掌握节奏

奥尔夫教育体系中有“节奏基石”这个词,非常形象地把原本性音乐教育特征表现出来。所谓“节奏基石”,指由语言中最短小的,具有一定音乐意味的字、词拼成的最小节奏单元,而“节奏基石”在音乐教学中实际上就是一个最小形态的固定节奏型。

二、借助肢体语言,体验节奏

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一种方式。依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如能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并借助它们让学生表现和体验节奏,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柯达伊的教学法中正是采用变化多样的肢体语言在音乐声中引导学生做各种不同的游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学生音乐感悟力、音乐表现力。

(一)声势

“声势”,是用最简单身体动作的声音进行的节奏组合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动作节奏训练活动之一。最基本的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声势”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对不同音色的感受,训练学生准确的听觉、敏捷的反应、记忆力和节奏的句式感。

(二)律动

律动是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它对学生节奏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音乐课堂中创设条件,让学生能运用各种身体动作来体会音乐,增强其节奏感。在一、二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有意识地让学生体会音乐延续、终止及快慢强弱,然后给学生欣赏一些节奏感较强的乐曲,启发、引导他们根据音乐设计动作。学生们根据节奏发挥想象:听到进行曲节奏的音乐模仿军人走正步,听到轻柔的乐曲就学小鸟飞,等等。在节奏音乐活动中,孩子善于用肢体语言来体验节奏,我就让他们来个“全身”总动员:头、肩、腰、口、手、脚都活动起来。这样的节奏练习,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他们经过本身肢体动作的表演,不但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并且表现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

当然,肢体语言还包括指挥、舞蹈、表演,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教学中的有心人,合理、恰当地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之中,必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三、运用打击乐器,强化节奏训练

打击乐器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它演奏起来清脆、响亮,各具特色,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打击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一年级,我们根据每节课教学设计内容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去认识一到两种打击乐器,并了解乐器的节奏特点,学习演奏方法,指导学生用它来进行节奏训练。二年级,当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打击乐器时,我们便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常见的、能发出声音的、与自己熟悉的乐器音色、音质相同的物品来自制乐器。矿泉水瓶或易拉罐装小石子或豆子替代沙锤;一串金属小调羹用丝线串在一起替代串铃;用饼干盒替代小鼓;金属调羹敲击瓷碗充当“碰铃”……形状各异地打击乐器在这些废旧物品中应用而生。课堂中,孩子们拿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随着悦耳的伴奏声,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编配出打击乐伴奏曲。体验成功后,学生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探索奇妙的音色与节奏之中,并大胆主动参与演奏活动之中。这种民主、开放式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节奏感,更激发了学生创造欲望与积极性,为孩子们打开了另一片音乐新天地。

实践证明,这些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节奏感,学生们也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与体验。尝到课研的艰辛与甜蜜后,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遵循艺术教学规律、吃透新课标理念,扎实有效地开展音乐课堂教学与研究,必定会大力推进我们音乐教学改革,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从而培养一批真正会听、会唱、会体验音乐的学生,更会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第3篇

音乐教学 培养 节奏感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46-02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曾或多或少的将节奏训练作为教学内容纳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但那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并没有真正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节奏感的训练。因此,学生上了几年的音乐课后,还是不能准确的拍击出一条完整的节奏,更不能准确地唱好一首歌曲。由此我开始思索: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首先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内心音乐节奏感。而内心音乐节奏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和建立起来的,它需要通过较长时间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才有成效。于是,我决定将"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作为我的第一项课题研究。再根据"音乐教育的关键期是幼儿时期"、"音乐教育越早越有效"等观点,我又将研究对象确定在小学低段,通过内心节奏感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就开始在生理运动器官和思维之间构成一种自由的转换和密切联系的媒介,以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提高儿童的音乐素质。

1倾听生活中的声音,感知节奏。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节奏感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首先应让学生掌握用听的方法来探索节奏的本领。大自然中有很多丰富奥妙的声音,如火车长鸣,百鸟欢唱,狂风吼叫,雷雨交加……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来并将其带进音乐课堂,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声音变化的规律性。如快、慢、轻、重及清脆、沉重、轻柔、悲愤等等。当学生们已经倾听和认知大量声音后,再告之这些有规律的声音便是节奏。

2借助肢体语言,体验节奏。

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一种方式。依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如能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并借助它们让学生表现和体验节奏,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柯达伊的教学法中正是采用变化多样的肢体语言在音乐声中引导学生做各种不同的游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学生音乐感悟力、音乐表现力。

2.1声势

“声势”是用最简单身体动作的声音进行的节奏组合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动作节奏训练活动之一。最基本的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声势"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对不同音色的感受,训练学生准确的听觉、敏捷的反应、记忆力和节奏的句式感。如:我在执教研讨课《奇妙的音乐》一课中,就充分利用声势来引导学生辨别拍号和体验音的长短。我们知道,辨别拍号的关键是对音的强弱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听辨出强拍与弱拍。一年级学生主要学会辨别2/4拍、3/4拍。课中,我没有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基本拍号乐理知识的灌输,而是引导孩子们听到强拍双手击掌,弱拍时轻轻拍击左手掌;遇到弱拍休止时,则可以采用摊掌或握拳来表示。当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强弱规律后,我先组合节奏句式让学生拍奏出来,然后学生分小组组合后再练习拍击。等到学生熟练掌握后,我出示《两只老虎》的歌曲用柯达伊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边视唱边做柯达伊手势,以此来加强学生节奏感和音准的练习。当遇到休止符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动作来区分,有的学生握拳,有时学生摊掌,还有的学生双手在胸前搭成小屋状。这种用相应的声势动作来表示节奏中的不同时值的反复练习,会逐渐使节奏符号、声势与相应时值之间建立稳定的认知联系、形成记忆。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音的长短、建立节奏感觉、掌握节奏准确。以上的两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逐渐成为我们引导学生听辨音乐拍号和体验音的长短的固定使用法。

2.2律动

律动是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它对学生节奏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音乐课堂中创设条件,让学生能运用各种身体动作来体会音乐,增强其节奏感。在一、二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有意识的让学生体会音乐延续、终止及快慢强弱,然后给学生欣赏一些节奏感较强的乐曲,启发、引导他们根据音乐设计动作。学生们根据节奏发挥想象:听到进行曲节奏的音乐模仿军人走正步,听到轻柔的乐曲就学小鸟飞等等。在节奏音乐活动中,孩子善于用肢体语言来体验节奏,我就让他们来个"全身"总动员:头、肩、腰、口、手、脚都活动起来。这样的节奏练习,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他们经过本身肢体动作的表演,不但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并且表现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

当然,肢体语言还包括指挥、舞蹈、表演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教学中的有心人,合理、恰当的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之中,必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3运用打击乐器,强化节奏训练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第4篇

一、节奏训练在高校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优势性要点分析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其以音乐教学欣赏为主要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学生在此种教学氛围下进行相关音乐课程学习并未体现出学生主体参与性,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此种教学模式下的音乐教学无法达到预期高校音乐课程教学标准,而节奏训练教学的合理介入就可使得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可合理参与。

(一)节奏训练的大众化

高校学生不懂音乐的呼声相对较高,在进行音乐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每位学生都拥有着表达自身情感和情绪的权利。由于部分音乐课程对高校学生而言其过于专业化且学习过程也较为枯燥,但受高校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特点影响,在进行基础节奏训练时可对上述问题加以避免,因为节奏训练自身特性和节奏训练自身优势都决定着节奏训练自身的大众化走向和大众化发展趋势。高校音乐课程教学节奏训练的节奏性可使学生对节奏训练特性和学习技巧进行及时掌握,之后在此基础上可加强韵律学习能力,简单节奏模仿利于增加学生学习自信心,并且也可相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课程参与度。

(二)节奏训练的趣味化

1.应该了解到,打击乐器运用的特性就是其学习特征更加富于趣味性,当前我国高校学生教育主旨就是使得全体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权衡发展与提升。综合素质主要包括综合智力和综合精神表现能力以及身体素质等。就节奏训练中的节奏感而言,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音乐节奏创造力和音乐节奏想象力的发挥。针对年龄和高校学生自身节奏感水平不相符现状,应对其进行适时节奏训练以至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目的。高校音乐教师可从音响类型不同的打击乐器和材质类型不同的打击乐器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也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增加了音乐课堂互动。

2.音乐教师在注重节奏变化训练教学时也应通过音乐作品节奏变化进行乐曲意境辨别和乐曲相关配器辨别,高校音乐教师还可按照打击乐器的不同类型特点在节奏训练教学中通过音乐元素教学法对学生音乐思想加以启发以至有效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节奏不定性音乐教学器材的多样化特点和节奏不定性音乐教学器材元素跳跃性特点共同决定了高校音乐教学节奏训练本质的趣味性。高校学生学习兴奋度得以提升就会在课堂上展现出超越性学习思维和学习动机,学生本体能够有效与音乐进行融合,使学生在领悟节奏训练真谛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整体综合素质。

二、高校音乐教学打击乐器节奏训练要点分析

我们通常所熟知的常用节奏训练以奥尔夫节奏训练教学法为主,而打击乐器节奏训练则是其教学主体。因为打击乐器教学中并无固定高音且其任意节奏打击方式也可增加学生自创能力,同时打击乐器演奏起来较为容易,易于教学。学生可在毫无学习压力影响的情况下进行自由节奏训练学习,在认真感受音乐魅力的基础上可发挥出个人音乐想象力和个人音乐创造力。

(一)以身体为节奏进行高效音乐课程教学节奏训练

声势活动教学方法以高校师生为节奏训练主体,因为此种节奏训练模式具有一定简单性和趣味性,高校音乐教师在实施节奏训练教学策略时应运用各种声势活动练习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培训,可以给高校音乐系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音乐节奏图谱,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身部位进行发声训练,拍手方式、跺脚方式和捻指头方式能够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华尔兹三拍子的魅力所在。身体部位节奏训练可培养学生良好注意力、良好创造力和良好记忆力。需要注意的是,节奏训练教学时相关音乐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身体状况以及学生本体学习意愿等。

(二)运动形式的节奏训练教学

重复训练法是节奏训练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运用此种教学方法可有效促进学生自身肌肉感觉记忆力生成,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音乐学习思路进行正确引导。对圆形学习整体加以清晰教学演示和准确教学演示,教师应该将圆形节奏训练方式对高校学生进行达标辅导,使学生可以通过相应肢体节奏训练感受到娱乐教学活动的真谛与美感。首要一点就是应对高校学生进行单独节奏训练教学,之后系统学习自身部位实施节奏训练操作,节奏训练最终学习步骤才是整个身体部位节奏训练学习,形式其实就是动作变换的一个过程。

(三)联想式节奏训练

较为正确的做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高校音乐节奏训练教学资料,鼓励学生都能顺利表达出自身音乐节奏联想感受且能充分领悟到音乐学习的魅力。动作节奏训练联想法和语言节奏训练联想法以及画面节奏训练联想法可通过对应动作和对应语言以及对应绘画形式等进行具体音乐节奏训练联想。多渠道教学模式可以在丰富学生教学思维的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节奏图形谱的理解能力和参透能力等,同时也使高校学生音乐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

音乐课堂的节奏训练范文第5篇

2001年全国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帷幕,包括音乐学科在内的各个基础学科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管理体制、评价机制等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调整,目的即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重新确立音乐学科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并将音乐课定义为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因此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2012年,在第八轮课程改革实施10年之后,国家教育部根据这10年来在音乐基础教育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阻碍重新审定并出台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这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完善和发展。它更进一步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对教师教学要求也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于中职学生节奏的教学,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对节奏的创作意识和创造才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是美好的,但也不是随心所欲的,因为它有一定的“约束”――节奏。节奏是音乐课的重要拓展学习内容。众所周知,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儿童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但是刚入校的学生欠缺音乐节奏感,不能操作简单的打击乐,更不能准确地表达音乐的节奏,再不要说创编节奏,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创编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做了节奏教学要融入丰富生动的音乐内容、要符合音乐课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创编、教师如何布置任务与提出要求等方面的探索,尝试着摸索和运用新的节奏训练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寻求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节奏学习方式,达到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提升音乐表现力的音乐教学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节奏是音返墓羌埽也是音乐最基本的元素,我们音乐教师在上课时一般都比较重视训练学生的节奏创编。我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感受节奏、理解节奏。不仅要了解节奏的时值,更重要的是要理解节奏语言的意义,也就是说要理解怎样的节奏代表怎样的速度、情绪、情境。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节奏训练,是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节奏即兴创编教学实践的研究中,我们运用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原则,让学生在课堂里“动起来”,“动起来”不仅身体动,还有心动、脑动。不仅能创作属于自己的节奏作品,还能将创编内容运用到演唱或器乐弹奏中,以此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反应能力和自控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终达到自由表现音乐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音乐课堂教学中中专一年级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准确的把握好节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音乐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节奏训练,是节奏教学的基本原则。

(1)在律动中感知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2)在音乐游戏中渗透节奏训练,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3)在歌唱欣赏活动中贯穿节奏,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4)让节奏与生活紧密结合,巧妙设计节奏教学。

2.对中专一年级音乐教学构建中专一年级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源组件库。

(1)通过多媒体及音乐包看文献等收集整理有关音乐课堂节奏教学资料,并将其整理为资源包,以便今后教学使用。

(2)利用多媒体资源收集相关课堂实录音像资料,以便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参考分析和借鉴。

3.发展出课堂中节奏教学实施框架和方法。

(1)专门学习基本节奏以及由几种基本节奏组合而成的节奏小组。

(2)在游戏中巩固基本节奏以及节奏组合。

(3)在歌曲中学会运用。

(4)在创作中熟练掌握节奏。

4.探索更多样更有效地教学模式和方法。

(1)可利用客观存在的节奏,建立学生心理恒拍节奏是客观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如:脉搏、呼吸、日落日出、潮汐、钟表、火车匀速行驶等都是客观存在的节奏。教师可利用这些客观存在的,就在孩子们身边的节奏,让他们从小就建立一个心理恒拍。心理恒拍对于学生的节奏感受是非常重要的,相当于建立参照物。

(2)节奏朗诵促进节奏训练。语言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每个人自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说话;二是走路。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的熟悉、亲切。它无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学习中自然减少了心理障碍。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选择孩子熟悉事物作为节奏朗诵最佳。例如小动物的名字、自己的名字、交通工具、成语等等都非常好。这些可作为节奏训练的最初阶段,让学生对节奏有最初的概念。

五、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研究实践,我最终以论文《音乐教学法中节奏教学在“双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作为我的课题研究成果,虽然成果显得比较渺小,但是在这期间我们组员付出的努力对我们今后的成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到课题的具体方法和实施,对教育教学也有很大的提高。通过这次的结题,我们也从中得到了许多乐趣,尤其是对我们研究的课题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