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范文第1篇

为了精心打造绿色洁净医院品牌,增强广大职工对环保法规的认识,促进我院医疗科研事业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切实防止病原体及医疗危险废物对医院环境的污染,为广大病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称心的就医、生活环境,建立形成一个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人性化医疗服务模式。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80号令),《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行政处罚办法》(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21号令)环境保护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环境监管的通知》及区“绿色医院”评估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经过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进一步完善了医院环保硬件设施,建立健全了各项组织机构,污染防治措施等。现我院已完全达到了创建“绿色医院”的各项指标。为此,我院向卫生局上报“绿色医院”创建总结报告,以促进我院创建“绿色医院”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一、 环境基础设施及建设

(一)这几年我院环境治理,加大了投资力度,对医疗废物、生活垃圾,根据区环境保护局关于《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各科室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推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点定时”的原则,有条有序的处置程序。对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严格按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分类收集。定时将浸泡消毒后的医疗废物分类用专用医疗废物包装物进行密封或打包,并用标签在包上注明医疗废物类别和重量。每天派专人将分类打包后的医疗废物运送至医院指定区域位置,不得随意放置。生活垃圾统一交运送到城市垃圾指定场所,并有完善的污染防治措施,达标排放。

(二)建立健全了医疗废物处置领导小组,设立了一整套废气、废水、废渣、噪声及危险废物防治操作规程。建立了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做到定岗定位、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工作人员定岗培训,持证上岗。完善了消毒制度,并对每次的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情况,做出详细的记录。每周对全院的环境卫生做出两次以上的全面检查,检查前有要求,检查后有奖评,使医疗废物实行全过程管理并实现无害化处理。

(三)要求各病区,门急诊护理站,为防止对所有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二次污染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一律实行医疗废物包装前消毒毁形,坚决做到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设施,并对危险废物进行专门容器包装后做上“危险” 废物标志。

(四)我院在环境治理方面,设立了专门的宣传机构,在主要的绿化地带,环保区域,设有宣传栏、警示牌。各病区值班室,公共场所设有“禁止吸烟”,“禁止随地吐痰”等标示牌,院内人车流,设置停车棚,划明停车线,出租车停放线,人车合理布局合理。医院原病员食堂很小,年耗煤量小,但由于没有除尘设施,影响周围环境,根据环保部门的建议,医院做出拆除食堂的决定,不再影响周围环境。原开水锅炉房对环境有影响,我院拆除原锅炉房,在各病区楼层安装环保节能的电开水器。院内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化”的医院绿色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定期在我院自办的报刊上发表有关环保方面的专刊文章,树立了全院干部职工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风尚,为我院医疗科研事业的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我院的车辆尾气排放量,基本符合国家规定≥80%的标准,车辆均安装三元摧化器,尾气排放量符合国家标准。

二、绿化建设方面

这几年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我院的绿化建设有了大的变化,2年新住院部大楼启用后,在院池内修建了两个花池,同时也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认可。同时在前院开辟地方载种花草,大门口摆放花坛,各办公室种植盆花,美化了医疗环境,也得到环境监管部门的好评,

三、节能降耗设施建设方面

1、严格按照环保局的要求,投入先进的设备,污水经原有的消毒池处理,即将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再流入污水消毒处理池,用液氯、次氯酸钠强氧化剂等消毒处理以杀灭病原微生物,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达到环保部门的要求。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院建筑; 空间; 环境; 人性化

医院建筑的设计, 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 出现了新的理念与手法, 以适应建设现代化医院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医院建筑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更新传统医院建筑设计中的一些观念, 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试图找到现代医院建筑与患者需求之间的契合, 以创造出真正适合病者获得良好治疗, 尽早康复的人性化医护空间。

1 人性化设计

什么是人性化设计? 这个概念在不同领域有不同解释,但在宏观层面去理解它们, 是具有“共性”的涵义的。人性化设计, 是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核心, 运用艺术与科技展现一种人文精神, 是人与物、 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结合的设计, 是人类生存意义上的一种最高设计追求。而作为本文的研究客体──建筑, 虽属于建筑领域内的类型, 但它具有一定的独有特点。在谈论医院人性化设计时, 应针对其“特性”甄别的研究, 最终实现文章的主题, 完成医院建筑在共性和个性上完美结合的人性化设计, 并充分体现人本主义在该类建筑中的反映。

2平面布局与交通组织

2. 1 平面布局

一个医院平面布局是否合理、 交通流线是否简捷畅通直接影响到就医者的就医情绪。笔者认为将联系紧密的科室布置在相近区域, 如在总图布置中, 将医技楼设于门诊部与住院楼之间, 可以让两部分病患者便捷通达, 在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的同时, 也减少了设备对医院诊疗环境产生的噪音影响; 同样在平面上一层急诊科与放射科相近, 妇产科病房与产科接生室相近, I CU 病房、 血库、 病理与手术室相近, 住院登记、 收款在门诊与病房之间, 住院药房设在住院大楼底层, 手术室与外科病房有直通的专用走廊等等。通过上述的总图布局和平面设计, 为患者诊断就医、 医务人员诊治及工作联系带来了不可低估的方便, 从功能上减少了医院流线中过多的交叉和无功的往返路线。如在深圳第三人民医院的总图中, 设计师很好地考虑了各个功能区的平面布局,将医技楼置于整个地块中心位置, 通过室外连廊结合景观,把各个功能楼 (门诊、 急诊、 住院楼等 )便捷地联系起来, 并将其资源共享辐射周围其他部门, 较好地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同时避免了医院流线的交叉干扰与迂回复杂, 不失为一个较好的人性化总平面设计实例 (图 1)。

图 1 深圳第三人民医院总图

2. 2 交通组织

医院建筑的交通组织设计, 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医院外部环境场所中的交通流线组织; 另一类是医院内部的各类动线设计, 包括主要动线 (病患人流、 医护人流、 探病人流 )和

次要动线 (办公人流、 后勤服务人流、 物品设备流线 )。医院总平面布置中应该考虑急诊与门诊入口分设, 单独留出急诊/ 绿色通道0; 利用目前建筑设计中主入口往往设在二层的做法, 考虑人车分流, 人与车流分别利用不同高差的道路, 形成立体交叉, 立体分流; 留出医护人员单独出入口, 突现医患分流; 充分考虑机动车拥有量的大量增加, 结合人车分流, 将停车场库放入地下。如图 2所示,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较好地组织了院区内各个交通流线。医院主入口位于东侧中部, 综合门诊病人可通过门诊楼前广场到达门诊楼就诊; 传染病人沿北向通道达到北端传染病门诊就诊; 生活区入口位于东侧南边, 由科技楼、 行政办公楼、 食堂及宿舍组成; 而污物出口设于东北角, 可从地下污物处理间打包后直接从污物出口运走; 在门诊楼、 住院楼和科研楼底下也设置了地下停车库, 避免了过多车流对地面主要就医交通的干扰。

图 2 深圳第三人民医院流线分析

在医院建筑的功能区域平面组织中, 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牵涉到医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 与管理水平及智能化管理的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交通组织中, 也要考虑医院的发展变化, 为新的运行机制留有余地。在设计中, 应明确医护人员完整独立的工作区域, 符合专业学科细分、 边缘学科渗透、 功能区域可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终达到目标明确、 流线清晰、 联系迅速、 医患分流、 各自领域不被穿越, 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 医护人员方便使用的人性化的医疗场所环境。如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楼的病房平面 (图 3)中, 就将病房单元置于该建筑平面的中心位置, 楼层平面采用三通道形式, 两侧外走廊供病人使用 (污染区 ), 双侧病房间的内走廊是相对洁净的供医务人员使用的通道, 并在半清洁区与污染区间设一道缓冲区, 以此减少进入清洁区的污染因素。如此组织, 各卫生区域分区明确, 无流线的交叉干扰。

图 3 消化道病房示意

3空间环境的营造

建筑创作的实质就是创造适合人使用的空间。建筑空间既是日常生活所在的实体空间, 同时又代表着人们心灵中完美的生活意向; 生活在建筑中的人既是空间的创造者, 又是最直接的体验者。人们对空间的体验就是对空间环境要素的综合感知和感受。正如 20世纪 60年代诺伯格舒尔茨所指出的, 人的存在是空间性的, 建筑空间是人的心理空间的外化。人的需要, 人的感受, 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著名建筑师章斌欢女士曾说: 新世纪的建筑, 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或内部功能,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 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是无可争论的。以这样一个理念, 建筑师为医院设计, 正确划分被服务者就医者 , 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 创建幽雅、 宁静、 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 这是病人的需要, 也是建筑师的职责。这里所讲的空间, 包括建筑内部较封闭的室内空间, 也包括建筑外部较开敞的外部场所环境空间。

3. 1 医院建筑空间

从人性化这个角度对空间进行研究, 就是以人为出发点, 研究人对空间的感受, 从人的心理方面分析二者有机互动的联系, 寻找空间人性化的表达方式, 探讨现代医院建筑空间设计中符合人性化设计的逻辑和方法。

3. 1 . 1 多样化的护理单元

在新的医院设计中, 设计人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矩形板楼的格局, 对不同形态的平面布局, 如圆弧形、 圆形、 方形、 菱形等形式的护理单元做了新的尝试。除了建筑形体上的变化,

造型变得更丰富之外, 设计人员还努力改善病人住院条件, 缩短护理距离; 有的还提出了将医务人员非直接医疗服务区域, 如值班、 办公、 示教等区域, 另辟一区的做法。各医部住院楼都将医护人员办公休息区置于楼层一角, 与病房拉开一定距离并自成一区, 既避免了病区污染, 又可获得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

3. 1 . 2 病房领域空间的限定

就医者因病入院, 希望能远离外界干扰, 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环境, 维护个体的私密性。如果在多床间病房的设计中, 改变平常布局形式, 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 就能满足病人对私密性的要求, 如采取轻质透光的隔断或塑料帘扇在病床间进行分隔。同时, 病人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沟通, 可以减轻痛苦的困扰, 缓解心理压力, 对康复极为有利。因此, 医院建筑内的公共交流空间的创造也是很必要的。上述三医院的消化道住院楼中, 就采用了外庭院及内庭院相结合的设计手法, 为病友间的交流营造了舒心宜人的绿色生态空间, 同时也为建筑争取了更多的采光通风面, 增加了建筑内部空间环境的舒适度。

3. 1 . 3 宜人的建筑物理环境

医院建筑的室内物理环境主要受声、 光、 色三要素的影响。为病人创造安静的康复环境, 除合理进行医院空间设计外, 还需在病房内有效地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 防止噪音的干扰。目前, 有些住院病房楼追求立面效果, 外墙多为满玻璃窗, 过强的光线对卧床病人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争取良好日照的同时, 应防止室内炫光。现代社会里, 人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机能的形成, 受视觉感知系统摄取物象形态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特别是色彩的直接影响。因为色彩是人类观察自然形态的第一视觉要素。病人都是来自多姿多彩的生活环境, 只有多色彩的病房环境才能使病人消除对单一的白色病房所产生的陌生、 紧张等心理。而且,随着现代医院向着家庭化发展的趋势, 人们越来越强调医院病房空间蕴含的家的归属感, 这是社会进步人们需求提高的必然。它会使病人和家属积极配合治疗的责任心大大

提高。因此, 现代医院建筑通过各种建筑材料及技术的应用, 为病者创造一个适合病体尽早康复的舒适、 愉悦的室内物理环境, 对提高室内空间品质, 实现特定空间价值功能, 及人性化的室内设计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3. 2 医院外部环境空间的创造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医院建筑设计一直侧重于建筑技术与管理效率, 随着医药科学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更依赖于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直接作用, 而对于医院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视程度总是不够。然而患者能坐在医院户外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 可能是康复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重要性超过了传统上的认识。医院外环境涉及到自然环境、 医院建筑的室外环境。医院外环境由朝向、 采光、 通风、 保温、 消毒、 隔离、 空气、 色彩、 装饰和绿化相关方面所组成。生态环境是医疗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与病人的身心健康紧密相关。绿化不仅能起防尘、 消声、 过滤细菌、 净化空气、 改善微气候的作用, 而且对身心健康、 心理平衡能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功效。医院理想的绿化系统是由入口广场的绿化区、 中心花园、 草地、 沿基地周边布置的绿化带、 屋顶绿化带、 内部庭院绿化等组成。以水池、 喷泉、 假山、 小桥、亭阁、 边廊等作为点缀, 通过巧妙的布局, 使其成为医院不同的功能区域的自然隔离带。作为医院外部环境空间设计的主旋律, 就是要让外部场所空间能最大限度地接纳病人, 使其融入大自然中, 以助其病情的治愈。

4结语

医院作为具有特色功能的综合体和聚集特定人群的公共设施场所, 其内部的医疗环境, 决定于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人性化设计是现代医院最重要的建筑模式, 也是现代医院医疗环境的理念, 它对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院在市场经销中的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 如何在医院设计中充分挖掘人性化的含义, 考虑到人的因素, 永远是医院设计中始终关注的主题。在医院设计中, 大到总体布局、 内部功能之间的关系, 小到家具、 摆设、 色彩都有很多问题等待解决。

参考文献:

[1] 高晶,解金锋. 医院建筑要以人为本体现人性化设计[J]. 现代企业. 2008(11)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范文第3篇

一、医院物业管理环境卫生之创新

1. 医院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医护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是各种病原体大量存在的地方,稍有疏忽极易造成疾病传播和交叉感染。由于医院的人员流动量大,且医院的地面经常受到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分泌物的污染,因此对于地面的消毒、清洁频次要求较高,必须及时清除地面污染以防止病原菌的扩散。对于清洁所用的工器具必须要严格区分,不能混淆使用。传染区内的工器具和非传染区的工器具要有明显的标识予以区别。人员的着装及着装所到的区域应该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不得穿着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哺乳室、图书馆等地方。医院的手术室、产房、婴儿室的清洁工作应该配备专职的清洁人员。 2. 医院的清洁工作要适应病人需要,符合病人的特点。医院是患者看病、养病的场所,需要保持肃静。鉴于医院清洁工作的特点,要求清洁人员在实施作业时动作要快、要轻,尽可能减少噪音的出现;在对医院地面,特别是病房走廊地面进行清洁作业时,使用的机器设备噪音要低,并要经常养护,防止机械故障产生的附加噪音,并要仔细确定地面清洗作业的时间段,以免影响病人的休息。另外,医院的地面应不要出现湿滑,以防病人行动不便而摔倒。 3. 医院对消杀工作的要求。医院的消杀工作主要是以清除“四害”为主,老鼠、苍蝇、蚊子、蟑螂是多种病菌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要定期进行消杀工作,作为医院后勤物业管理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事医院物业管理服务的环境清洁部门,应该对所辖区域鼠害经常出现的重点部位和易产生蚊蝇滋生的地点了如指掌,并定期对这些地方进行彻底的消杀。

4. 对医疗废物、垃圾处理的特殊要求。作为医院后勤物业管理服务部门,必须熟悉和掌握并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对医疗废弃物、医疗垃圾的相关管理规定。各家医院应严格执行 《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 ,对本院可能产生的医疗废物、医疗垃圾做出处理。

医院医疗废物及生活垃圾的处理须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分置于相应的包装物或容器之内。例如,生活垃圾须放入黑色塑料袋,感染性废物和需焚烧的物品要放入黄色塑料袋,损伤性废物要放入防穿刺、防渗漏的容器内,液体垃圾要放入防渗漏的容器内,并不得回收。即使是包装物或容器的外表面受到污染,也应对被污染的地方进行消毒和增加外包装层。同时,对于医疗废物的收集与运送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要求由专人收集、转运并且中途不得流失,在运送前及运送过程中要对包装物的标识、标签及封口进行检查,要使用专用运送工具运送,每天运送完毕后应对运送工具进行彻底的消毒。同时,从事医疗废物、医疗垃圾处理的人员,必须要接受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经严格培训和考核合格的人员方能上岗工作。

二、医院物业管理设施设备管理之创新

1. 医院设施设备管理的安全可靠性。医院作为一个医治患者伤病、抢救病人生命和医务人员科研工作的场所,要求医院的设备设施要具有绝对的安全可靠性。医院的供电系统、氧气站及供给系统、负压吸引系统、紧急呼叫系统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同时,医院的供电系统要有足够的备用设施、设备,并且要能够保证随时投入使用。在设备设施的日常运行监护、维护保养方面必须制定严谨的工作计划,以保障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备用设备必须做到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2. 专业的医疗设备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维护保养。本着“专业的人员从事专业的工作”的原则,作为医院后勤物业管理服务的工程服务部门一般不承担专业医疗设备,如 CT 扫描设备、核磁共振设备、 X 光机及其它专业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这些设备的日常养护和维修保养应由生产厂家或专业维修公司的服务人员来完成。医院后勤物业管理的工程服务人员仅承担医院房屋本体、基础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有条件的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可以朝着专业医疗设备的维修养护方面发展,为本企业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在企业市场竞争中增加核心竞争力。

三、医院物业管理安全保卫工作之创新

医院是医生医治疾病,进行医疗科学研究的场所;也是伤者、病者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的地方。一个安全有序的环境是其前提保障,才能为医患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和舒适的休养场所。

1. 医院安全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消防工作,作为医院后勤物业管理的安全保卫部门,应该定期对医院的各个部门、重点部位进行详细检查,消除火灾隐患,防患于未然。医院中的易燃物较多,加上医用氧气,一旦出现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加强对易燃危险品的妥善管理。同时应加强对非专业人员消防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全体人员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

2. 治安案件多发的特点。医院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常常由于医患纠纷,发生打架斗殴的事件,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另外,还有一些偷盗之徒想乘人之危,将病人的治病救命之钱窃为己有,因此医院的挂号处、住院处、出院处、交费处等场所,应是安保人员重点防范的区域。物业管理公司的安保人员应该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有效防范治安案件的发生。

3. 停车场的管理与车辆的疏导问题。医院人员流动量大,车流量也大,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错混杂,特别是在医院的入口处,人、车交织在一起,非常容易出现事故。物业管理公司的车辆管理人员一定要规范管理车辆,认真疏导车辆,注意保持应急车道的畅通,以使救护车能够顺利通行。另外,充分发掘医院自身资源、广泛借用周边社会资源来增加医院停车区域,可按性质划分探视停车区、门诊停车区、急诊停车区、急救车辆专用停车区等。

四、医院物业特色管理之导医、导诊服务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范文第4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82-02 中图分类号:R 7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59

近年来,我国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广西从2005年始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性病诊疗规范化管理工作,实行性病诊疗技术准入制,在各市县医疗机构开展创建统一管理的规范化性病门诊活动。我院在2000年设置性病门诊,2006年通过卫生部部级规范化性病门诊的评审。现将近几年来我院在性病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积累的一些工作经验和方法作一介绍。

性病门诊特点及控制感染的意义

性病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涉及微生物学、传染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社会行为学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病种复杂,性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属乙类传染病,其他如尖锐湿疣、阴虱、阴道毛滴虫病、疥疮、传染性软疣,乙型肝炎等常见性病,都具有较强传染性。性病传播途径不单纯是通过性混乱传染他人,也可能通过非性接触传播,如血源性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不注意病区管理,极易发生医院感染。一方面,就诊者的、类似的多样化,一般合并多种性病,菌株呈多种耐药;另一方面,规范化性病门诊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一对一服务的诊疗方式提供及时规范化的诊疗服务。因此,加强性病门诊的管理,提高医院优质服务,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我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性病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在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大大地提高了性病门诊从业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及执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得到了全面的落实,确保了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

性病门诊存在危险因素的探讨

1.环境因素 以性病患者为服务对象的性病门诊是一个病原体相对集中的场所,由于患者的高流动性,以及各种诊疗操作导致的污染,在医疗设施和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区,不仅可能造成患者间的交叉感染,也可使医护人员因工作长期处于病区污染的环境中,而面临着职业安全威胁。

2.皮肤黏膜接触污染

由于诊疗需要,常需暴露患者的身体皮肤黏膜以及生殖器、肛周部位,检查的同时进行现场采样,目的是保持标本的新鲜,还有各种治疗操作,容易使医务人员的皮肤黏膜接触污染,如对淋病患者的检查易接触其污秽的脓性分泌物,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分泌物的取材培养等操作。传播途径是病毒或者细菌直接接触皮肤或创面,进入组织、血液,引起医院感染。

3.侵入性诊疗操作

各种侵入性操作是性病临床的常用诊疗手段,如尖锐湿疣,常用手术切除、CO2激光或冷冻等结合干扰素和白介素-2肌肉注射和病损内注射治疗。对于患者而言,任何一种侵入性操作都是一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也是一种医院感染特有的传播方式,它既可将外环境细菌带入人体内引起医源性感染,也可将体内病原体排出污染环境;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性病门诊亦是临床易发生针剌伤的高危科室。在工作中,如不慎被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等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就有被感染HBV、HCV、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其感染率分别为6%~30%、1.8%、0.3%[2]。

4.手工操作是传染的主要途径 诊疗工作基本都由双手来操作完成的,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服务的内容是诊断治疗护理,工作中手不可避免地直接接触着患者的身体、皮肤、黏膜,乃至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血液、体液等,手的污染严重。医务人员对洗手的依从性以及手卫生设施不够完善、方便,也是造成医院感染机会增加的危险因素。

5.医护人员自身的相关因素 性病门诊接触的大多是具有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的患者,医务人员常会担心发生暴露后被感染相关疾病,此担心是有依据的。长期的心理压力没有得到合理宣泄,不良的同事氛围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护员工将会处于易感期。

性病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具体措施

1.区域环境管理 我们参照卫生厅下发的创建规范化性病门诊建设标准,遵循“环境舒适、满足功能、符合感控要求”的原则,对建筑布局与功能流程进行了重新调整。在设置时,一是保证足够的业务用房,并独立于其他普通门诊,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二是功能流程做到洁、污分开,防止人流、物流导致的污染,并有实际物理屏障和醒目标志。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我们重视过程管理,确定与感染风险有关的操作规程和流程,并采取相应策略以减少感染风险。一是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具体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目标,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位;二是制定《性病诊疗技术规范》,规范工作流程,减少诊疗操作导致环境污染和感染环节;三是建立医院感染质量考核制度,严格考核评价,将其纳入科室每月医疗质量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3.加强在职培训 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定期进行培训极为重要。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手卫生、隔离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各种消毒灭菌剂的正确应用、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等。只有工作人员把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视为己任而自觉行动时,才可能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一些现代诊疗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性病学科的发展,也给医院感染增加了机会。强调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是预防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关键。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坚持做到一人一换,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不但对患者,对医护人员也是保护性隔离,同时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3]。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医务人员反映良好。一是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二是完善手卫生设施,方便洗手;三是配备含酒精的速干手消毒剂,在手没有明显污染时建议使用;四是加强督促检查。

6.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一是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树立标准预防意识,处置病人时必须戴口罩、手套,电灼与阴道冲洗时应戴塑料围裙,必要时戴防护眼镜,提倡安全操作;二是培养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注意劳逸结合和心理调节;三是定期进行体检做好健康评估;四是建立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重点是HIV/AIDS、HBV、HCV以及梅毒等意外暴露的处理。

我院通过创建部级规范化性病门诊的活动,2006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使性病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至今没有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5-207.

[2]陈 亮,张 敏,缪剑影. 医护人员锐器伤害研究进展与控制对策[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6,33(3):166-169.

医院病区环境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入院宣教 时间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2002年11月~2003年10月间,入院3天以上且已接受入院宣教的病人共18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118例,初中以下62例。其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35~81岁,平均68岁。其中入院时患者轻度不适者(无明显痛苦貌和急性病容)97例,严重不适者(痛苦貌、较烦躁)83例。

入住病房后,由值班护士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介绍主管医生、护士、护士长,介绍各种制度(作息、探视、查房等),介绍病区环境和生化设施,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交代有关心理、饮食、休息活动、用药、安全等)。入院后3~10天内对患者进行入院宣教的反馈性调查。包括对宣教时间的选择、宣教内容的评估。在详细介绍问卷内容后,请病人填写,对不能填写者由病人口述护士代填写。发出调查表180份,收回180份。

结 果

轻度不适的患者97例,100%选择刚入病房时需要护士介绍医护人员、介绍病区环境和生活设施,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而对入院介绍内容中的有关各种制度,多选择在当日治疗护理后(79%)。

入院时严重不适的83例患者,100%选择刚入病房时作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95%选择刚入病房时介绍医护人员;而对入院介绍内容中病区环境和生活设施及各种制度的介绍则选择第2天或病情稳定后。

讨 论

入院宣教工作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服务项目,护士应对病人实行从入院到出院一整套全方位的健康指导,使住院病人积极调整心理状态,尽快适应医院病室的环境,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实施健康教育从第一环节一入院宣教抓起,分级管理,明确各级人员职责,规范入院宣教标准,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定期对入院宣教进行评价。通过有效的人院宣教协助病人积极调整好心理状态,较快适应医院病室的环境,为后期配合治疗和护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各阶段的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强调人是生理、心理、精神、文化的统一整体,强调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是一个整体的护理过程。入院宣教正是做好病人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第一步。进行入院宣教情况调查,旨在了解患者对入院宣教内容的需求与入院宣教时间及患者入院时病情的关系。提出针对性的入院宣教方式,使病人入院就能得到优质、高效、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常规的宣教方式进行宣教,是指护士在患者入院后按照护理常规规定的入院宣教内容对病人进行宣教[1]。没有区分病情的不同及时间的先后顺序,造成入院宣教内容与患者的需求无明确的针对性,影响了宣教的效果。根据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提出的人的需要层次[2],首先是生理方面的需要,其次是安全的需要……本文调查结果也符合人的需要层次论。对患者来说,解除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是他们最基本的需要,应首先得到满足,因此患者迫切希望知道有关自己疾病方面的心理、饮食、休息活动、用药、安全等注意事项,以建立遵医行为,更好地接受治疗护理,及早解除病痛。然后是熟悉自己的主管医生、护士、护士长,熟悉医院内的生活环境,以获得安全感,在上述需要得到满足后,患者会关心和遵守医院的各种制度,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以满足自尊与被尊重的需要。

针对本组调查结果,在以后的入院宣教中,我们将针对病人入院时不同情况、区别不同时间,采用灵活不同的宣教方式和内容,以使宣教更有针对性。对病情较轻的病人,先介绍病人比较关心的宣教内容如疾病方面的注意事项、环境设施及所负责的医护人员等,待病人安置下来接受治疗护理后再介绍相关的制度。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在患者一入院时首先介绍病人最关心的疾病康复、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负责的医护人员。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在介绍病人最关心的疾病注意事项、所负责的医护人员的同时,向家属或陪护人员介绍有关环境设施、制度及其他有关注意事项,以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医院环境,遵守制度,配合医护人员,促进患者康复。一般意义上的入院宣教内容包括病区的人员介绍,环境介绍,制度及作息时间介绍等,没有特别强调的疾病方面的宣教,而本组调查显示180例患者100%把疾病方面的指导作为入院后的第一需求,这种需求也是病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即避免疼痛与其他不适的需要。因此,要求把疾病方面的简要指导,作为入院宣教内容的一部分。

总之,只有护理人员从主观上认识到入院宣教工作的重要性,区别病人的不同情况及需求,并且将其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入院宣教的效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