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大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大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大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格教育;大学生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高校在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时,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格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人格教育,在教育形式方面有待改进,效果有待提高。当单纯的理论教育碰到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影响时,学生缺乏应有的抵抗力,并且学生的理想与信念过多地局限于个人的设计,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薄弱,这些都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我们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要直面现实,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工作。

首先,社会变革带来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造成了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反映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方面,则表现为学生思想多层次、多样化、多变化。从近年来的一些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人格教育状况中个性化倾向、功利性倾向及道德滑坡现象较为突出。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其次,由于各高校建在不同的地级市,其发展思路也是面向地方,以服务地方为立足点,但在领导、管理机制上,属于各省直接管理,与地方政府之间缺乏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关系,缺乏有效的联系机制。一些以理科为主的学校的领导只重视理科的学科发展和教师的培养,而忽视政治思想学科的建设和教师的培养,致使这些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经费紧张,教师思想极不稳定。也有一些高校的领导,在“教育产业化”的影响下,只重视扩大学校规模和开发多种经营,致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质量下降,政治思想教育急剧滑坡。

再次,学生成分发生变化。独生子女大量涌入校园,一方面他们多才多艺,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另一方面,他们独立生活能力相对较弱,自我意识明显,对挫折的容忍力差,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随着高校招生条件的放宽,学生的成分也更加复杂,不同生活条件、生活阅历、年龄层次的学生坐在同一教室,“交叉感染”将使得教育工作者防不胜防。

最后,网络进入校园后,更加自由的空间、更加虚拟的环境、更加迅速快捷的信息传递,要求教育工作者不仅要熟悉网络,更要熟悉网络时代的思想教育方法。

总之,在复杂的环境中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工作,特别是紧跟时代步伐,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和教育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课题,值得认真研究思考。

二、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方法

今天,学习老子的人格教育思想,对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要练就一颗赤子之心。老子认为,婴儿天性淳朴,私心杂念甚少,没有智伪巧诈,如果人们能保留婴儿般的淳朴天性,就能合乎“道”。其次,要战胜自己。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他认为,人既要认识别人,也要了解自己,战胜别人是有力,超越自我才刚强。

以往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把力气花在了正面的显性的教育上,花在了外部灌输上,而很少从人格和人的心理的角度进行深化,以至于思想政治工作失去了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因此,我们必须在人格培养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优势和效益。这里仅从人格培养的角度提出几点应当注意的教育方法,以引起大家思考:第一,把外部灌输和开发人的自觉性结合起来进行人格教育。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灌输就是社会教化的过程,人的自觉性是个体内化的过程。只有外部灌输,而不注重社会个体内化了多少人格要素和思想观念,人格培养就是一句空话。中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从小培养人的自觉性,并主张通过“修养”建立自觉意识,这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有效方法。第二,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使人格教育的内容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进而成为人的习惯。中国文化重视从小对儿童进行“洒扫、应对、进退”方面的教育,就是从劳动、言谈和礼仪方式培养其人格自觉性。西方社会也十分重视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人格和思想品德。这些良好的教育方法,我们应当积极吸取。第三,采取诱导式教育方法,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人格的形成应当是自然的,道德的养成也是如此。教育者应当以诱导为主,逐渐引导被教育者建立良性人格。强制教育建立在对人的威胁和制裁的基础之上,不符合人的受尊重和服人以理的心理,应当慎重采用才行。第四,采取启发式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建立良性的人格。人格教育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一样,应当想办法激发受教育者的探索热情和思考习惯,并在受教育者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达到“愤”和“悱”的临界状态下,教育者适时“启”之“发”之,使受教育者“如醍醐灌顶”,顿然醒悟,从此对思索出的人生道理铭记于心,没齿难忘。第五,运用无形教育的方式,把教育者的日常言行作为受教育者的样板和标准树立起来,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人格和思想品德的影响和感染,进而建立与教育者一致的人格和思想品德。

三、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原因在于:第一,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人的价值观念必须统一和稳定,这就需要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及其人格形态是统一而稳定的;否则,分裂的人格只能产生分裂的观念。第二,人格是形成特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心理依据。世界观是对于世界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虽然来自于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学习,但如果没有良性的人格形态作为内在心理依据,外在的观念灌输就很难起作用。第三,人格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人格具有品质化的特性,因此,人格一旦形成,人就具有了相应的内在质地,不同的质地会适应不同的道德倾向,良性的人格自然易于建立良性的道德素质。当然,人格的这些基础作用并不是绝对的,而往往是相对的,同时它还与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意识发生相互的影响和转化。总之,人格状态可以说就是细微的、隐性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则往往是发展的、成型的、成熟的、显性的人格表现。

人格与人的先天秉赋密切相关,但更与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性养成和教育密切相关,也与特定的民族文化相关。因此,人格实际上是共性的人类文化和个性的心理特质的统一,人格的养成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标志,也是民族性格的标志。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工程师更注重的是实践,既要会说,更要会做。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就要探索到达他们心灵的途径。在高科技的现代信息社会,大学生们通过各种媒体听到的已经很多,他们更需要的是行为上的楷模。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既要“学为人师”,更要做到“行为示范”;既要有学术水平,还要有品格、有人格,用博学和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

参考文献:

[1]雷国政.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新思路[J].学习导报,2004,(6).

大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人情消费;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0-0089-01

为人情“埋单”被认为是人际交往的投资,具有加深感情和促进交往的功能。随着人们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出于维系各种感情和礼尚往来的需要,为人情“埋单”即人情消费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也不例外。据对兰州某大学在校一、二、三年级等3个年级412名学生一个学期人情消费调查:人均支出280.35元/月,约占人均生活费支出的8.2%。其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高年级高于低年级。如今,人情消费被演变成在校大学生的一项生活负担。

一、人情消费的特点

1.名目繁多:当今校园人情消费不再是同学过生日办party、而早已变得已五花八门、新意百出了。比赛获奖、考试得高分、当选学生干部、评为优秀团干等数不胜数。通常情况下在遇到这些喜事时都得“意思意思”,有所作为。这些名目繁多的人情消费让很多大学生不堪重负、叫苦连天。

2.范围愈广:在过去,大学生的人情消费一般只限在朋友、同学、之间的你来我往,范围局限。现在,除了这些、师生之间、老乡之间,谁当班干部都得要请客,收送礼物;参加比赛获了奖,都要相互祝贺;遇到传统节日,彼此间的“礼尚往来”更是必不可少。甚至年轻老师结婚,生孩子也要去赴宴。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潜规则”。被调查的412名大学生中,有人情消费支出的395名,占95.88%。其中50元以下的11名,占2.67%,51元―100元的61名,占14.80%,101元―200元的145名,占35.19%,201元―300元的124名,占30.10%,500元―1000元的39名,占9.47%,1000元以上的6名,占1.46%。

3.数目愈大:据调查,人情消费的数目也节节攀升、方式也从传统的送笔、送书转为送衣服、甚至送现金。在盲目攀比、穷摆阔气的错误消费观影响下、礼金数额越来越大。人情消费慢慢丧失了“人情味”、本来是维系人感情的消费,现在甚至成了大学生“畸形”的人情债。调查显示,大学生过生日91%以上都要请客,费用从50到300元不等,有的甚至高达上千元;95.5%的拿奖学金的学生要请同学吃饭。为了追求情感上的满足感,经常难以理性地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二、人情消费的原因

为人情“埋单”这句流行语风靡了整个校园,这不仅占据了当前大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而且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给大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其原因主要有:

1.虚荣体面攀比,人云亦云助涨了人情消费的攀升。过度的人情消费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一些大学生死要“面子”、盲目攀比。另一方面受物资利益的影响,无形中在心理形成了一种送礼就是友好、礼品重就表明朋友感情深。不送礼或礼品轻就不够朋友、关系差的错误导向。迫使大家为了“面子”“打肿脸充胖子”,通过人情消费来维持同学之间的关系。碍于情面、身不由己。

2.交际范围的扩大增加了大学生的人情消费的支出。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通讯工具的便捷,大家的生活空间发生了巨变,交际的范围越来越广,结识的朋友越来越多,需要维系的情感范围也在扩大,人情消费作为礼尚往来的必要支出,要应付的消费也就越来越多。

3.家庭收入增长和物价上涨拉动人情消费的升高。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价格不断上涨也是人情消费升高的重要原因。家长给孩子的生活费多了,大学生出礼的数额也就自然增加了。同时物价大幅上涨,成本也在增加,导致人情消费也随之增加。

三、几点建议

愈演愈烈的大学生人情消费,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挤占了正常的生活消费支出,不仅损坏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也造成了大学生的负担,人情消费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校园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要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建立和谐的校园人情消费关系。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消费,不要“随大流”,盲目攀比,不应把礼品的轻重作为衡量感情厚薄、亲疏远近的标准。同学之间要建立一种相帮相助、互敬互爱的和谐关系。

大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范文第3篇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

人的情感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因为人文知识的贫瘠、人生阅历的缺乏,当代大学生往往情感充沛但却思想稚嫩。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认为:教育应该充满生气和活力。因此,高校应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充满生气和活力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感,帮助他们形成美好的人性人格,提高他们的情感调理能力和审美能力。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涵盖人文知识、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和理论体系。因此,对大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掌握人文知识、体味人文精神、培养人文追求,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2.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大学学习阶段,正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能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系到一个人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否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能否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一次名人讲坛,就能激起无数学子实现人生价值的渴望;一场体育竞技,就能引发无数青年拼搏进取的欲望;一次富有人文底蕴和历史传承的人文教育,就能鼓励无数有志之士追求卓越、奋发图强。如果一个大学生在这个富有理想和激情、且人生价值最容易形成的阶段接受了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必将对其一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3.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坚定的意志品质

大学生性格、涵养、气质的形成受到文化积累和文化沉淀的影响。尽管所学专业不同,但是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神影响下,通过人文知识的不断积累,大学生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精髓逐步转化为自身的品格,形成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塑造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此外,人文素质教育还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和良好个性,塑造坚强的意志品质,提升抵抗挫折的能力。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进行全面、系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现阶段高等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从当前实际情况看,我国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高等学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

现阶段,高校已经开始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并且通过设置人文素质课程、开展人文社会实践活动等工作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原因,高等学校特别是理工类高等学校对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要远大于对人文素质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对人文素质教育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往往认为开设人文课程就是对学生进行了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单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等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缺少精心设计、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不仅影响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也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2.市场经济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同时对人们的价值观等方面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比如只看重物质利益、忽视全面发展,只看重现实追求、忽视理想信念。对高校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带来活力、获得经济利益、促进新兴学科发展的同时,也容易使高校一味地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决定学校的发展、学科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使学校教育单纯地为市场经济服务。

三、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播,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养成教育。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中要突出人文素质的培养,更要结合新时期的需要科学、合理地构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的正确地位

传统教育理念的一大问题就是“重专业、轻人文”。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观念,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高校在按照市场需求配置教育资源的同时,应当转变思路,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协调发展。专业教育以务实为根本,人文教育则以求真为基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相异互补、和而不同。只有在思想上确立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正确位置,才能够为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理论保证,推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不断发展。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人文素质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形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在条件。实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要确立人文学科在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要强调大学生知识的全面和平衡。因此,高校应吸收、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整合优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逐步建立跨越多个学科的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日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规范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建设。

3.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引领者,教师的言行会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无形地影响到大学生,因此,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如果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素质知识,这无疑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条便利渠道。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责任意识,也要有较高的人文修养。高校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与素质,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道德情操得到净化,努力以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师德去感染、影响学生。

4.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理论与现实、学校与社会、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高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拓展社会实践的内涵和外延,积极努力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提供深入了解社会的机会,让他们体察民生民情,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其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5.创造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范文第4篇

创业教育发展方向教育模式

一、为什么开展创业教育

(一)什么是创业教育

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源于团中央和人劳部共同举办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业的含义,即开创一番事业或开拓一番新事业。高校创业教育的面向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这是普及教育),二是面向商学院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三是面向想要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包括非商学院学生)。本文所研究的创业教育指的是第一种:面向全体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创业给人带来的财富是艰巨大的。现代社会所有产品和服务基本上都是由企业提供的,通俗一点讲,现代社会的运行必须要靠钱。钱从哪里来?从企业的税收中来。因此企业家应该是被尊重的。但是从某种社会角度来讲,国人轻商---轻商人不轻商业,企业家是没有社会地位的,社会大众群体对企业家有一种轻视和仇富心理。其实,企业家能创造财富,其背后是非常艰辛的,背后有一种强大的企业家精神是非常值得大学生创业者去学习的。企业的对社会的贡献和作用是巨大的,应当值得尊重。企业的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2、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的人力资源配置出现了严重的扭曲。中国的政治现状是政府大,社会小。大政府小社会的现状长期导致国人受官本位思想的驱使,中国最优秀的年轻人都考公务员去了。且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的毕业大学生仍在每年激增。一个国家的年轻人都想着当公务员想着当官,这个国家怎么还有活力?这个国家怎么还有希望?能否把优秀人才配置到专业岗位、企业中去?能否使优秀人才有更多的想法和出路?这样的国家才有生命与活力。在高校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就是帮助国家人力资源配置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3、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大学生创业可以使一部分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规避就业风险,提高高校就业率,缓解国家就业压力。许多大学生企业还能提供多个就业岗位,在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带动其他同学就业。

4、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质量堪忧,培养的学生和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高校创业教育除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开公司等创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的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敢于冒险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创业教育最终还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成活率与成功率。因此创业的过程非常艰辛,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能不断锻炼自己应变能力、风险规避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等,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是创业教育与其它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

5、创业教育有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

学生即使不马上进行自主创业,创业教育也是非常有利于他们个人将来的职业发展的。第一,增加职业选择。让学生把创业列为毕业后的选择之一,及时不马上创业,也是若干年后会创业。第二,认识职场。中小企业也是职场的一部分。第三,提升职业能力。接受过创业教育的学生,将来就业后也能更理解自己的老板,更了解正在就职的企业运行到现在不容易,了解企业的艰辛,就会更加努力的打工。也更能理解老板的心态,更能在职业发展中得到提拔,更能很好的把握自身内职业生涯与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另外,经过创业教育后,本来很有创业激情的学生看到创业这么难而放弃了创业的想法,那么这也算是创业教育的成功,因为这淘汰了一部分根本不适合创业的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做职业发展选择。

二、国内外部分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比较

(一)美国的创业教育模式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以百森商学院为代表的创业教育模式。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理念:(1)培养企业家精神。(2)战略性的教育理论。(3)反对急功近利的创业教育。(4)着眼与美国大学生设立创业遗传代码。(5)主要是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甚至学生创不创业,什么时候创业都无所谓。(6)造就“最具革命性创业的一代”。在百森商学院会设置《新生管理体验》课程,班级分出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组制定创业计划,学校提供每个小组3000美元作为原始资本创办并经营新公司,并在三年后把本归还学校,赢利捐给学校为大一新生开班慈善事业的资金。

(二)新加坡高校创业教育

新加坡是亚太地区的创业教育的先行者。最具代表的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的南洋理工大连续几届的校长就是实业家、企业家。学校治理上大胆引入产业界的管理经验,强调教师的产业界背景,就业指导老师要到企业人力资源部挂职。南洋理工创业教育模式:(1)文凭教育。文凭课程——科技创业和创新课程(TIP:Techno-preneurship & Innovation Program)——硕士课程;(2)向在校本科生开设创业辅修专业;(3)为社区居民提供短期创业培训。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业教育成功的评价基准是看每年有几个科研成果转变成为企业产品或公司。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业教育理念:(1)创新与创业紧密联系;(2)重视专利和成果的产品化;(3)基于科研成果而分离出去单独成立的科技企业(Spin-off Company)。

(三)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

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以开办小企业为目标,主要由技术和继续教育(TAFE)学院来完成,具有高等教育背景的小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占创业指导教师60%。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重视个人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创业活动中自我完善。教材规范化,由政府开发出四套模块化教材:综合性概述类教材、工业类教材、商业发展类教材和远程教育类教材。每套教材分别有管理自己与管理他人可以独立教学的模块。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研究,引入企业参与环节,邀请企业主来授课,组织学生到企业开展实践实习。

(四)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大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设情境;感悟;思考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 ,得出对阅读材料的独立的感悟。从而激发学生勤学乐学。为了使学生有独立的感悟,我们要创设情景,优化教法,让学生敢于思考、学会思考、乐于思考。让学生放飞思想,遨游感悟的天空。

1尊重学生思想权利,使学生敢于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前提下,还要善于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只有允许思想上的自由,才会有心灵上的解放,才会感悟出其中的快乐。要使学生放开胆子去想,老师就要尊重学生思想权利,热情鼓励学生放飞思想,细心呵护学生放飞的思想,对他们不能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尊重学生思想权利,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首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对学生的答问不要过早表态,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以保证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去感悟,从而认识各种见解的价值。其次,公平对待学生,给每个学生同等机会。课堂上,能积极回答老师问题的,往往是几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成绩差的学生,害怕回答问题,把自己扮演成观众角色。这时,教师要关注他们,用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激励他们,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当他们回答错误时,老师更要明确:“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的任何思想都是宝贵的 ”,进一步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思考,由他们自己纠正不正确的想法,自己悟出正确的见解,让他们增强自信心。

2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思考

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就等于把钥匙交给学生,学生才能自主打开思想的大门。

2.1纵向思考。 它是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教《伤仲永》一课,为了引导学生能从文句中感悟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仲永五岁能写诗,是神童,按道理,到二十岁,他的才智应更高才对,为什么变成普通人?从而启开学生的思想之门,往深层次思考。又如,教《皇帝新装》一课,为了拓展学生思维,培养丰富想象力,我指导学生运用有其因必有其果的纵向思考方式,“说说当游行大典结束后,皇帝、大臣、骗子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2.2横向思考。 是同类对比思考的方式。 目的是在对比中归纳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如《社戏》,为了让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有深刻印象,我引导学生把“双喜、阿发和六一公公”对比思考。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为了让学生能悟出文章中心,我引导学生从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叔叔之前和见到之后,矛盾心理和截然不同的态度去思考。

2.3反向思考。就是逆向思维,由果寻因的思维方式。如《最后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的深层含义,理解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情怀。我指导学生用逆向思考方式---“为什么这么高大呢?”。然后让学生回头品味描写韩麦尔先生有关句子,领悟出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感情。

2.4比较思考。就是把不同事物对比思考,从而打开学生想象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如《蜡烛》,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作者用“蜡烛”作题目的用意。我指导学生把“蜡烛”和“老妇人”联系起来,想一想两者有什么相类似的地方?经过一番讨论和引导,学生最终领悟出:作者用“蜡烛”象征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创设乐境,让学生乐于思考

学生处在充满乐趣的教学环境中,才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保持对新知的渴望,乐于质疑。例如,在教《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能自主感悟文章主题,我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开展问答竞赛活动。围绕主题一“阿长与山海经”,第一组问,第二组答。围绕主题二“我与山海经”第二组问,第一组答。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思维活跃,气氛浓厚,学生有了不同感悟,最后在老师引导下,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