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规划的定义

网络规划的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规划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规划的定义

网络规划的定义范文第1篇

1、网格划分的原则与方法建议

网格的颗粒度建议细化为:一个封闭式小区,一栋或多栋商务楼(同一开发商),一个聚类市场。网格调整建议如下:争取通过网格区分政企及公众客户服务区域。针对及有写字楼又有住宅楼的楼盘按2个网格记录。对于底商,写字楼下的区域纳入政企网格,住宅区域纳入公众网格。但需填写底商数量。对于学校、政府单位、工厂、宾馆等单位性质区域,则可结合周边是否有同性质用户进行以不跨越道路为原则网格划分。封闭小区,可以结合小区周边道路、街道,按照小区用户规模定义成一个或多个接入网格。规模不大的小区可以定义成一个接入网格。没有小区围墙、市政道路等明显地理边界的开放小区(如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可按管道路由、电缆交接箱或光配线节点的覆盖范围划分接入网格。开发园区,范围广,住宅用户稀少,厂矿企业多,可以结合园区道路、现网资源覆盖及光网络规划情况定义接入网格,单个接入网格的覆盖半径宜600-800米左右。对于工厂的住宅及学校的住宅区需单独提出作为公众网格划分。在进行网格基础资源信息调查时,可参照如下内容进行:图2ODN网格规划效果图

2、无源光网络

2.1、无源光网络介绍无源光网络(PON),是指在OLT和ONU之间是光分配网络(ODN),没有任何有源电子设备。无源光网络PON由位于局端的OLT(OpticalLineTerminal,光线路终端)、终端ONU(OpticalNetworkUnit,光网络单元)、以及ODN(OpticalDistributionNetwork,光配线网)。在各种宽带接入技术中,无源光网络以其容量33大、传输距离长、较低成本、全业务支持等优势成为热门技术。已经逐步商用化的无源光网络主要有TDM-PON(APON、EPON、GPON)和WDM-PON。

2.2、无源光网络技术比较目前网络主流的无源光缆网络技术主要有GPON和EPON,但其实GPON和EPON的技术差别很小。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接口,其交换、网元管理、用户管理都是类似、甚至相同的。比较而言,GPON在多业务承载、全业务运营上更有优势,这主要是由于GPON标准是FSAN组织制定的,而FSAN是运营商主导的。GPON与EPON技术比较如下:

2.3、ODN网络介绍ODN是基于PON设备的FTTH光缆网络。其作用是为OLT和ONU之间提供光传输通道。从功能上分,ODN从局端到用户端可分为主干光缆子系统,配线光缆子系统,入户线光缆子系统和光纤终端子系统四个部分,中间节点包括光缆交接箱、光分路器等。图3ODN网络结构图现网ODN网络主要有以下三种结构:1)环形无递减结构该结构主要应用于局间中继和重要政企客户的光图4环型无递减结构图图5树型递减结构图缆需求。现阶段城区接入光缆中普遍运用的网络拓扑结构,配纤方式为“公共纤+独占纤芯”。独占纤芯主要满足重要客户的双路由需求,当某节点独占纤芯资源紧张时,通过调整公共纤芯满足。环型结构承载重要政企客户、3G基站、接入局所等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用户或业务时,效率明显。2)树型递减结构该结构主要应用于家庭客户等终端的光缆需求。适应PON方式为主的接入网建设模式。每经过一个光节点光缆芯数递减,只上下该节点需求的纤芯量,其它纤芯直熔。树型结构承载中小政企客户、视频监控点、公众客户FTTB/H等安全性要求不高的用户或业务时,效率明显。3)树型+环型独占纤结构该结构是上述两种方式的组合,在ODN网络规划建设中大量应用于城市区域的主干光缆层的光缆需求。既能适应PON方式的客户承载需求,又能满足重要政企客户对不同物理路由安全性要求。独占纤芯数按节点覆盖范围内的客户需求计算。图6树型递减+环型独占纤结构图

3、ODN规划方法及流程

网格ODN规划是网络规划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现了网络架构、覆盖能力实时展现,产品、资源能力匹配无缝全息展示。基于管线资源的ODN规划,通过系统实时统计网格内规划所需信息,IT系统保存,为下年规划奠定基础。ODN网络规划采取由用户至局端逐层推导的方式,以区域网格为基础逐步推出配线光节点规划、主干光节点规划、OLT节点规划,最终输出ODN接入网规划。

3.1、ODN网络总体规划原则ODN网络一般按主干层、配线层和引入层三层架构规划和建设,遵循“分层、分区、适度超前”的原则,满足全业务经营形势下,公众、政企客户等业务的综合承载需求。ODN光缆网规划需结合现有光缆网资源及市场需求,围绕OLT局所分区域编制。城市区域ODN网络需重点区分不同业务在ODN网络上的需求差异。基于现有ODN网络资源,完善调整城区ODN网络架构,以期提升业务响应速度。农村区域ODN网络规划需满足乡镇及周边自然村业务需求,提升市场差异竞争能力。

3.2、ODN规划方法规划思路:现在的光缆网络与往日的电缆网络结构相类似,以现有电缆路由、语音用户密度为基础,依托全息视图ODN模块应用,以区域网格的形式布局OLT局站、光交接箱和光配线箱,构建以无源器件和光缆为主体的ODN目标架构。ODN网络规划以用户信息和网络现状、光缆路由走向、潜在用户调查的现状分析入手,结合OND目标网络布局,制定网络规划方案,得出光缆节点规划、网络结构规划、光缆纤芯规划和光缆路由规划,输出建设项目和目标网络。

网络规划的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轨道交通;联合网络;transcad软件;客流预测

 

0 引 言

      轨道交通基础信息系统所集成的信息大部分同空间地理位置密切相关[1,2],transcad软件把地理信息技术和交通规划技术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方便地对各类交通运输及相关数据进行存储、提取、分析和可视化处理。笔者结合重庆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具体实例,在transcad软件平台上建立集步行、常规公交和轨道的联合网络,进行交通分配,从而实现对轨道的客流预测。笔者重点探讨了transcad软件中图层的设置、网络实体的表达、基础数据的存放以及分配结果的表现形式等问题。

1 联合网络轨道客流预测

      在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当方式划分结束并获得公交od后,有两种方法可得到轨道客流量。一是从公交od中区分常规公交od和轨道站点od,再利用路网分配技术将轨道站点od在轨道网上进行分配;二是利用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联合模型将公交od在联合网络中进行分配[3]。

      将公交od分成常规公交od和轨道站间od后,再在各自独立的路网上进行分配,这在工程实际中会遇到技术问题: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之间的方式划分是一次性完成的,划分时参数标定依据的基础数据是通过实际调查或者意向调查得来的,不能实时地反映公交线路的实际流量对公交旅行时间和公交服务水平的影响;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结构中属于干线交通,存在大量的接驳交通线路与各交通小区相连,给轨道od在轨道网中的分配带来困难。

      利用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联合模型实现公交od下轨道客流量的预测,可以方便地解决上述问题,取得很好的预测效果。图1是在transcad软件平台中,将公交od在联合网络中进行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流程图。

1.1 联合网络图层的设置

      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层的概念来贮存和分析信息的[4],把不同图层相互叠加起来,实现对研究区域信息的可视化。为了进行轨道交通的客流预测,一般可抽象为5个图层。

      1)交通小区层。用于存放交通小区及其属性信息,如小区人口、土地利用以及交通发生吸引量等。交通小区的划分是否合理对于交通量的预测和分析至关重要。在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小区划分中,为了保证各个站点上下客流量及线路客流量预测的准确性,应将不同的轨道交通站点划分到不同的小区中去。因此小区的划分要较常规的交通规划项目划分得更细。同时,这样的划分也满足不同轨道交通站点服务于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

      2)城市道路层。用于存放城市道路网及其属性。道路网由一系列连续的路段组成,路段与路段相交的地方代表交叉口。在每一路段的属性层设置walktime、drivertime和ivtt等字段,分别表示该路段的步行时间、小汽车通行时间以及乘客车内乘行时间。其中,步行时间一般不考虑拥挤影响,采用路段距离除以平均步行速度,而小汽车通行时间应该考虑交通拥挤影响后的估算时间或是观测时间,该时间近似于常规公共汽车的车内时间ivtt。

      3)步行网络层。在已建好的城市道路层的基础上,建立选择集,用来表示步行网络。在联合网络分配过程中,其主要承担小区到站点的步行交通和站点间换乘的连接线。并不是所有的步行线路都要包括在该选择集中,主要应包括公交站点周围的步行交通网以及具有换乘功能的各车站间的步行线路。

      4)公交线路层。主要存放公交线网及其属性。在transcad软件中,常规公交和轨道网是建立在同一个图层中。为了定义常规公交网和轨道网,需对公交线路层的各线路的属性中增加mode字段,以区分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统一建立在一个称为routesyst-em的图层上,该图层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典型字段:1mode字段,用来定义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等不同公交方式,如用1代表轨道,2代表常规公交等;2headway和variance字段,用来定义车辆的车头时距及方差,可以分常规公交和轨道分别定义;3capacity字段,用来定义线路的通行能力,一般用人次表示;4fare字段,用来定义各公交线路的收费方式。

      5)公交站点层。用于存放公交站点及其属性信息。公交站点可以分为物理站点和普通站点,其中物理站点是指所有车次路过该站都必须停靠的站点,而普通站点则指某些线路的特定站点。在transcad中,如果网络中有物理站点应先设物理站点,而普通站点则在轨道网和常规公交网布设完后,再统一布设。

1.2 联合网络的实体表达

      根据公交网络的特点可以建立线路、站点和道路的拓扑关系。在实际情况中,轨道网、常规公交网和站点的空间分布在出行换乘搜索中十分重要。因此,建立联合网络需考虑如下因素。

      1)交通小区(即面层)与外界网络(线层)的联系。在gis交通软件中一般通过虚设小区质心与外界路网的连接线,即出入线(也称为形心连杆)与外界路网相连。在transcad联合网络中,可采用两种方法来联系:1将小区质心与其周围能步行到达的各公交站点直接连接,同时将相互发生换乘的各站点连接,如图2所示;2在建立轨道网、常规公交网的同时,基于gis建立各站点之间的步行交通网,在这种网络中,只需将小区质心与步行网络节点相连,如图3所示。

      2)轨道网、常规公交网与底层路网之间的联系。联系是通过将公交站点与底层路网的节点相对应而建立起来的。如果公交站点恰好是底层网络的节点则可直接建立联系;如果站点不与底层节点完全重合,则应在确定的距离范围内搜索其对应节点,将该站点近似认为在该节点上。公交网络与底层网络之间的联系,如图4所示[5]。

      3)交通分配网络的建立。transcad软件并不是直接在建立的各种交通网络上进行分布、分配的,而是生成的一种虚拟的网络结构,即*.net或者*.tnw文件,该文件中除了包含各个网络实体外,还包括各种属性。对于普通交通网络,主要包括路段通行能力、路段长度、自由流速、自由流时间等属性。对于联合网络,包括各种交通实体的属性,如底层路网、公交网和公交站点的属性。

  4)其他网络设置。在transcad软件中,可以通过setting菜单对网络进行进一步的设置,如对收费方式、各时间段的权重、停车换乘方式等进行设置。在transcad软件中提供了几种收费方式,供规划者选择,包括:1一票制,即不考虑距离的远近,均是一种票价;2线路区间票,即按照乘坐的起终点的位置收费,只对该线路车辆而言;3方式区间票,按照乘坐的起终点的位置收费,但允许在该方式的车辆之间的免费换乘;4混合票制,是一票制和区间制的结合,可以组合成多种收费制度。

1.3 网络基础数据的存放

      1)矩阵(matrix)。transcad中一部分数据存储在矩阵中。如交通分配所需的各特征年的od表、交通阻抗等。对于公共交通还存在一些其他特殊的基础数据也存储在矩阵中。在联合网络交通分配问题中,主要是用来存储费用矩阵,特别是区间票制式的费用矩阵,包括不同线路或方式的区间费用矩阵,如常规公交区间费用矩阵和轨道区间费用可以采用下面矩阵表示。

      2)数据表(table)。以向量表示的数据通常存储在一种叫做table的文件中。如在联合网络分配中可以建立不同方式之间的换乘费用等。

1.4 分配结果的表现形式

      联合网络轨道交通客流预测transcad实现模型能够生成图表等形式,来反映客流预测的结果。其主要内容包括:1联合网络流量分配图,通过该图规划者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客流量在轨道网、常规公交网以及步行网的分布状况;2公共交通各个站点乘降量和断面流量表,通过该表可以清楚的知道各个公交站点的乘降量和各断面的流量;3各个步行路段的流量,transcad还生成一个表用来表示各个步行路段的流量,并绘制在网络图中;4用图、表表示各个站点间的换乘次数、广义费用、距离和车内时间等,规划者还可自定义生成所需的多种统计数据。

2 实例应用

      按照上述方法,采用transcad软件对重庆市轨道交通客流进行了预测。线路站点乘降量和线路断面流量如表1所列,由于常规道路网的复杂性和阶段变化性,在建立网络时仅考虑了由步行网和轨道网组成的联合网络,从而进行轨道交通流预测。如果要对某阶段的轨道客流进行预测,可以把对该轨道线路有影响的部分常规公交线和轨道组成联合网络,进行客流预测,重庆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量预测如图5所示。

3 结束语

      随着轨道线路的延长和衔接点的增加,轨道客流量也不断加大,使得客流分析的方法变得较复杂。transcad软件把地理信息技术和交通规划技术较好的结合在一起,经过合理的设计,能够较合理的模拟出乘客在轨道交通网中的路径选择行为,从而进行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因此该软件在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 明,王 炜,陈学武,等.基于gis的城市公交出行时间链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4,21(5):117~120

2 杨新苗.基于gis的标准公交基础信息系统.标准化工作,2001,26(5):26~29

3 陆化普,朱 军,王建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研究与实践.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100~103

网络规划的定义范文第3篇

什么是策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是策划,用现代话语来解释下,策划也就是指为了达成特定目标,而构思、设计、规划的过程。

策划具体分为,策略思考与计划编制这两个过程。

从现代管理的发源地,西方管理角度来说,策划就是计划。策划=Planning。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动词,也就是表述一种动作和过程。

孙子兵法曰“以正合,以奇胜”。菜根谭网络营销机构认为策划其实就是这句话。所谓正,就是指策略和系统;所谓奇,可理解为创意。所以,我们认为策划就是:进行策略思考、布局规划、谋划制胜创意的过程,并形成可安排执行的方案。菜根谭有网络营销策划三要素的系列文章,有深入阐述,可参考。

什么是网络营销策划?

顾名思义,网络营销策划就是为了达成特定的网络营销目标而进行的策略思考和方案规划的过程。菜根谭认为,在理解网络营销策划策划概念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有“特定的网络营销目标”这一前提,也就是要明白策划的对象、策划要达成的目标。同时,网络营销策划首先要做的是营销策划,网络只是营销策划的范围而已。

网络营销策划的内容

如果我们理解了“特定网络营销目标”,那我们肯定就明白,网络营销策划这是一个大概念,它其实需要分解成很多模块和内容的。一般来说,主要可分成下述几大类:

1、网络营销赢利模式策划:主要解决通过什么途径来赚钱的问题。

2、网络营销项目策划:这个加上赢利模式就相当于是一份商业计划书,主要解决我们是谁?我们做什么?我们的核心优势?我们靠什么赚钱?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实现目标?等一些宏观层面的问题。同时需要将具体的行动编制成甘特图,也就是行进路线和进度控制。

3、网络营销平台策划:是策划建设网站,还是借助第三方平台来做,这个和模式需要相匹配。网站怎么规划?从结构逻辑、视觉、功能、内容、技术等怎么去规划。

4、网络推广策划:网站怎么推广?品牌产品怎么推广?怎么广而告之?怎么吸引目标客户?通过什么手段来传播推广,有什么具体的操作细节和技巧?怎么去执行?等。

5、网络营销运营系统策划:这主要包括业务流程的划分,根据业务流程来规划部门编制、团队岗位、薪酬、管理考核、培训等

其实,从系统来说,网络营销策划就上面几个模块,因为在具体网络营销运营过程中,我们要动态平衡,专题策划,比如,某网站的销售力差、转化率低,那就形成了以转化率为核心的网站销售力策划,但是这其实在网站平台策划中就包含了。而网络推广策划中就可以形成以单一传播形式的的策划,如:博客营销策划、软文策划、网络广告策划、SEO策划、论坛推广策划,也可形成以主题为核心的阶段性整合传播策划,将各种网络传播管道集中利用。

另外,在网络营销运营过程中,数据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块,可理解为“为了达成提升公司网络营销效率的目标,而进行网络营销数据统计、分析、比对、解构和总结”的网络营销数据分析策划。

三段式,搞定一切网络营销策划方案

那如何撰写网络营销策划方案了?菜根谭认为:具体网络营销策划内容不同,方案的编制撰写思路和形式肯定不一样的。但是千变万变不离根本。因此,菜根谭网络营销机构整理一个三段式的网络营销方案格式。

一、确定目标:策划对象?策划目标?策划的意义作用?

二、分析思路:从目标客户、竞争对手、自身优劣势洞察来综合分析,确定策划的整体思路。

网络规划的定义范文第4篇

1.1网格化的意义

在进行无线网络分析时,若以地市、区县等行政区为分析对象,仅能得到无线网络的整体情况,无法细致分析网络局部存在的问题;而以单个基站为分析对象,则仅能反应站点本身运行情况,无法说明区域性无线网络存在的问题,更无法为市场营销提供参考。为此,引入网格的概念,定义一个适中的分析区域,考察区域间、区域内的无线网络存在的问题,兼顾整体和局部的无线网络情况。在网格内进行更精确的规划、建设、优化工作,通过分析网格内的用户行为使网络建设更贴近市场需求,从网络角度为市场营销提供依据,使工程建设、规划、网优和市场部门的工作能够更好地衔接,进一步保障网络建设的质量,提高资源投放准确率。

1.2网格划分依据

无线网络是无边界、常变化的,在进行网格界定时,主要考虑无线网络相对不变的属性,如无线环境、业务量、终端等,因此,将网格定义为具有相同无线环境与相同业务特点的相邻基站聚集而成的覆盖区域。网格划分后,物理网格的区域相对固定,而网格分析区域是对物理网格产生影响的基站小区所覆盖的区域,与网格关联的小区及其覆盖区域是可以动态变化的。网格划分依据及原则如下。(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尽可能地将同一类型的覆盖场景划分到一个网格内,例如住宅区、城中村、工业区、郊区等。(2)人口密集度和建筑群的整体性:在街道办划分的基础上,尽量按照独立社区或村庄等划分。(3)场景统一:同一网格只可归属于主城区、一般城区或城区外之一,不可跨规划区域,也不可跨区县(或镇)。(4)无线传播模型一致性:将相似无线传播环境的覆盖区域划分在同一网格内,可以更精确地给网格赋予传播模型,从而提高仿真效果。(5)区域业务特点一致:区域业务特点反应区域内用户的行为习惯,将相同业务特点的区域划分在同一网格内,有利于针对用户习惯进行网络资源配置和市场营销推广。(6)信号覆盖的连续性:同一网格只归属于同一BSC/RNC,考虑网络覆盖的连续性要求,确保网络切换成功率。(7)投诉区域的集中度:将投诉集中度高的区域划分到一个网格内,可以集中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8)与市场联动的便利性:参照市场部门的营销区域进行网格划分,便于市场部门实施网络分析部门提供的市场营销建议。在无线网络网格划分完成后,需将基站小区与网格进行关联,此步骤的关键点在于网格间边界小区的归属,小区关联原则如下:(1)小区根据覆盖范围、建设目的进行网格归属;(2)一个小区仅归属一个网格,使小区与网格一一对应;(3)根据网格划分依据,保证小区归属后产生的网格分析区域与网格划分的目的一致;(4)同一方向不同制式的小区,如GSM、DCS、TD-SCDMA等制式的小区,归属相同网格,使物理网格内不同制式的无线网络网格分析区域大致相同。网格划分可以理解成把一个复杂的实体模型分成若干简单的模型,而这些简单的个体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约束,构成整个结构。求解这些简单的个体,就能得到整体的变化趋势,网格划分越合理,分析结果便越清晰。

2分析体系

2.1总体思路分析

体系将面向无线网格的业务、覆盖、终端,从网络运行现状的角度出发,进行多网协同规划。首先,分析体系是面向网格的,也就是以网格为基本单位进行无线网络分析;其次,分析的对象是网格相对不变的属性,通过现网运行得到业务、覆盖和终端等数据;最后,无线网络分析是多网协同进行的,依据不同网络的运行现状进行相互分析。无线网络网格化分析体系分为4个层次,包括目的层、指标层(分析流程)、措施层以及方案层,体现了从问题提出、分析过程到解决方案的全过程,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表征和描述分析体系。其基本原则是:为目的引入指标,以指标考察网格,反应了分析体系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而建立的,分析体系围绕目的层进行指标层、措施层和方案层的构建。无线网络网格分析流程如下:明确无线网格分析需解决的问题,根据不同的目的,制定不同的指标进行量化,建立分析流程,通过流程判断需采取的措施,得出一系列网格建议,根据建议在网格内进行更精细的小区级分析和无线网络规划,以此设置网格建设方案,再按照评价方法对建设方案的各个需求进行等级排序。由此得出的网格规划结果包括网络类分析结果、市场类分析结果、网络建设方案三部分。其中,根据网络类分析结果进行网格内无线网络建设方案的设置,市场类分析结果则可作为市场部门业务推广、终端推广等市场营销的参考。网络建设方案的等级划分将按照网格措施、建设原因等进行加权评分,而各因素的权重则按照一定的策略进行设置,再根据工建、网优、网维、市场等部门对各建设需求重要性的评价,最终得出具有等级排序的建设需求池。可以看出,运用无线网络网格化分析体系进行规划工作的特点如下。(1)便于进行网格间的对比分析,确定优先建设的区域,实现资源重点投放。(2)进行网络间协同分析,根据区域业务特点,确定优先建设的网络,避免重复投资。(3)建设方案制定时,深入网格进行小区级分析,实现更为精细的无线网络规划。下面以“网络间业务平衡”为例,说明由目的制定指标、由指标决定措施的流程,即无线网络网格化体系的分析过程。

2.2网络间业务平衡

通过考察各网络的业务承载、终端驻留等数据,分析无线网络存在的问题,指导网络建设和终端推广。正常来说,在TD-SCDMA无线网络覆盖完善的区域,TD-SCDMA终端的数据业务大部分应该由TD-SCDMA网络承载,此时,只要TD-SCDMA终端占比高,就能对GSM网络数据业务起到分流作用。为此,引入驻流比、分流比等指标,考察网格的无线网络覆盖、终端推广等情况。

2.2.1驻流比分析流程驻流比反映的是TD-SCDMA无线网络的覆盖水平,与基站建设密切相关。低驻流比下发展3G业务,不仅会拖累2G网络,而且会影响用户体验,因此,驻流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多网协同的流量协同问题。在TD-SCDMA网络覆盖完善的情况下,TD-SCDMA终端的大部分数据业务应由TD-SCDMA网络承载,否则判断为网络覆盖存在问题,其计算见公式(1)。驻流比=TD终端的TD网络数据流量/(TD终端的TD网络数据流量+TD终端的GSM网络数据流量)(1)驻流比表示TD终端数据流量中,由TD网络承载的比例。它是解决TD网络覆盖问题的核心关键指标。通过按照各区域不同的覆盖要求,设置不同的驻流比要求,以便优先在重点区域建设覆盖完善的TD-SCDMA网络。驻流比的分析流程如图1所示。驻流比目标值反映网格内TD-SCDMA网络覆盖至少要达到的水平,与网格内目前已建设的TD基站相关。通过与驻流比的目标值比较,判断网格内TD-SCDMA无线网络是否存在覆盖问题。在设置目标值时需考虑各网格TD-SCDMA网络覆盖要求的差异性,如按市区、县城、乡镇、农村等场景要求达到的规划覆盖目标、地市TD-SCDMA网络覆盖区内各网格的实际驻流比情况等。首先,通过根据不同区域的覆盖要求设置不同的阈值,优先保障重要区域;其次,按与目标的差值,优先解决覆盖问题最严重的网格,使全地市各网格的覆盖都能达到预定的水平。具体设置建议见表1。

2.2.2分流比分析流程分流比能够说明TG两网的数据业务平衡问题,即TD-SCDMA网络对GSM网络的数据流量负荷分担的情况,与TD终端密切相关,包括TD终端的数量和每TD终端的数据流量。从网络平衡发展的角度出发,应同时提高TD-SCDMA网络覆盖区内每TD终端流量正常的网格的分流比。分流比计算见公式(2)。分流比=TD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TD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GSM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2)影响分流比的主要因素如下。(1)TD网络覆盖差,导致TD终端无法驻留TD网络。(2)TD终端数量少,导致TD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小。(3)每TD终端数据流量小,导致TD网络承载的数据流量小。通过考察各网格分流比的情况,为市场部门的3G业务、终端等推广活动提供建议,从而提高各网格的分流比,实现网络平衡发展。分流比分析流程如图2所示。分流比合理值在正常网络覆盖水平下,一定数量的TD终端应使TD网络的分流比达到一定的水平,将其定义为分流比合理值。通过考察各网格的分流比合理值,判断网格内的TD网络覆盖水平和每TD终端数据流量是否合理,并优先提高TD网络覆盖、每TD终端流量均正常的网格分流比。其计算见公式(3)。分流比合理值=(TD终端数量×L×驻流比合理值)/GSM终端数量+TD终端数量×L(3)L:表示GSM终端更换为TD终端后,每终端流量应提高的比例,其计算见公式(4)。L=每TD终端数据流量/每GSM终端数据流量(4)参考现网运行数据,参数L的设置建议见表2。驻流比合理值:驻流比合理值表示在已建设一定数量的TD-SCDMA基站后驻流比应达到的水平。其计算见公式(5)。驻流比合理值=TD基站数量/(GSM基站数量×覆盖面积比值)×覆盖相当时驻流比(5)覆盖面积比值为达到与GSM相同覆盖水平需建设TD基站数量的比例,建议取值1.1;覆盖相当时驻流比建议取值75%。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分流比合理值与网络现状的联系更紧密,包括现有网络建设情况、现有终端数量情况、终端使用业务情况等。各网格的分流比合理值由TD基站建设比例、TD终端占比和参数L决定。分流比目标值结合市场部门在规划期内的TD终端推广计划,计算规划期末的TD终端占比情况,并以此确定网格的分流比目标值。通过考察与分流比目标值的差额,判断网格TD终端推广的需求迫切程度,即优先在分流比差额较大的网格进行TD终端推广。通过在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的TD终端推广额度,实现优先在重点区域进行数据业务分流。其计算见公式(6)。分流比目标值=(区域期末TD终端数量×L×驻流比目标值)/(区域期末GSM终端数量+区域期末TD终端数量×L)(6)从公式(6)可以看出,分流比目标值与市场部门TD终端推广计划的联系更紧密。不同的TD终端推广力度,将决定不同的分流比目标值。

3建设方案

3.1方案设置在完成网格分析体系中指标层和措施层的分析后,将分别得到网络类和市场类的分析结果。根据网络类分析结果设置建设方案,市场类分析结果则用于为市场部门营销活动提供参考。以上述“网络间业务平衡分析”为例,得到的分析结果见表3。按照网络类分析结果,在建设方案层进行更为细致的无线网络规划,体现网格内小区级的分析,得出无线网络的具体建设需求。一般将无线网络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规划、建设及优化。规划阶段重点在需求分析、方案设置及等级划分;建设阶段重点在站点解决方案的制定和主设备、配套设备建设模式的选择;优化阶段重点在通过技术手段保证网络现有资源的正常运行,并使网络效益最大化。在进行需求分析时,针对各种网络问题,首先考虑通过天线调整(方向角、下倾角、高度等)、参数调整、功率调整等优化手段进行改善。在优化手段无明显效果时,再考虑采用其他解决方案。在进行方案设置时,针对网格存在的无线网络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根据ATU测试数据、MR统计数据、市场发展及竞争对手的情况等信息进行补充分析,在更小范围内精确规划,确定具体建设方案,例如新建宏基站、扩容、建设底层站等建设的具置、实现方式等,并最终形成整体规划方案。精细规划需参考的数据和信息如下。(1)宏站需结合ATU测试数据、MR统计数据、数据流量统计数据等因素分析。(2)室内分布站需结合数据业务流量、新增覆盖区域等因素分析。(3)根据仿真结果对规划站点进行补充调整,并形成最终建设清单。

3.2需求等级评价在完成规划方案后,根据工程投资、建设难度、量化指标等情况,对方案中各个建设需求进行评价,从而能够在工程投资允许的范围内,优先解决需求最为急迫的无线网络问题。评价方法根据规划方案中不同的建设类型,按照扩(减)容、2G新建站、TD新建站、新建底层站和市场联动等分别进行设置。针对评价对象的各自特点,分别评价容量、覆盖、质量和业务分流等因素的需求程度。需求等级评价示意如图3所示。在计算指标量化得分时,采用十分制的评分方式,有以下三种计算方法。(1)设定平均值或门限值为5分,与其进行对比,计算评价对象的指标得分。(2)设定满分时的指标值,与其进行对比,计算评价对象的指标得分。(3)设定零分时的指标值,与其进行对比,计算评价对象的指标得分。各指标得分的计算标准见表4。需求等级评价除了考虑指标得分外,还需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1)等级调整:根据站点的重要性设置等级下限,确保站点建设优先级。如省级重点考核的黑点、ATU测试区域内的站点、随物业建设同步跟进的时间受限的站点以及其他重要站点等。(2)工程建设:根据站点的工期满足情况、投资需求情况等,进行需求等级调整。如物业协调难度、物业协调进度、工程建设方案等。综上所述,最终形成的具有优先等级排序的建设需求池是在综合考虑了指标得分、等级调整、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后确定的。

4结束语

网络规划的定义范文第5篇

1.1集先进性、实用性和前沿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改革对国内外优秀的人工智能教材[2-6]的内容进行整合,建立人工智能的知识体系,并提取人工智能课程的知识要点,确定集先进性、实用性和前沿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人工智能的核心思想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规律和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因此人工智能应围绕“智能”这个中心。由于智能本身的复杂性,难以用单一的理论与方法来描述,因此可以通过建立人工智能的不同层次来刻画智能这个主题。人工智能的主要内容可按图1所示划分为最底层、抽象层、逻辑层和应用层这4个不同层次。在最底层,神经网络与演化计算辅助感知以及与物理世界的交互。抽象层反映知识在智能中的角色和创建,围绕问题求解对知识进行抽象、表示与理解。逻辑层提出学习、规划、推理、挖掘的模型与方式。应用层构造智能化智能体以及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将人工智能划分为这4个层次可确定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保证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

1.2基于人工智能知识体系的教学案例库建设根据所确定的教学内容、知识重点和知识难点,从国内外经典教材、科研项目、研发设计、生产建设以及国内外人工智能网站等多种途径,收集案例素材,加以整理,撰写各知识要点的教学案例及其内容。表1给出基于人工智能知识体系的教学案例示例。

2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案例的详细设计

在教学案例具体设计时应包括章节、知识重点、知识难点、案例名称、案例内容、案例分析过程、案例教学手段、思考/讨论内容等案例规范,分别从以下单一案例、一题多解案例和综合应用案例3种情况进行讨论。

2.1单一案例设计以人工智能课程中神经网络课堂教学内容为例,介绍基于知识点的单一案例的设计。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组合优化、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和机器人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是人工智能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介绍人工神经网络的由来、特性、结构、模型和算法,以及神经网络的表示和推理。这些内容是神经网络的基础知识。其重点在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模型和算法。难点是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和算法。从教学要求上,通过对该章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模型和算法,了解人工神经网络的由来和特性,一般性地了解神经网络的表示和推理方法。采用课件PPT和演示手段,由简单到复杂,在学生掌握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之后,再讲解反向传播BP算法,然后运用“手写体如何识别”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人工神经网络的核心思想及其应用方法。从国外教材中整理和设计该案例,同时应包括以下规范内容。章节:神经网络。知识重点:神经网络。知识难点: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表示、学习算法和推理。案例名称:手写体如何识别。案例内容:用训练样本集训练一个神经网络使其推广到先前训练所得结果,正确分类先前未见过的数据。案例分析过程:①训练数字识别神经网络的样本位图;②反向传播BP算法;③神经网络的表示;④使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训练的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⑤一个神经网络训练完毕后,将网络中的权值保存起来供实际应用。案例教学手段:手写体识别的神经网络演示。思考/讨论内容:①训练改进与权值调整改进;②过学习/过拟合现象,即在一个数据集上训练时间过长,导致网络过拟合于训练数据,对未出现过的新数据没有推广性。

2.2一题多解案例设计一题多解案例有助于学生把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以人工智能课程中知识及其表示教学内容为例,介绍一题多解案例的设计。知识及其表示是人工智能课程三大内容(知识表示、知识推理、知识应用)之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知识表示的各种方法。其重点在于状态空间、问题归约、谓词逻辑、语义网络等知识表示方法。难点是知识表示方法的区别及其应用。从教学要求上,通过对该章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演算法、语义网络法来描述和解决应用问题,重点掌握几种主要知识表示方法之间的差别,并对如何选择知识表示方法有一般性的了解。通过讲解和讨论“猴子和香蕉问题”案例,来表示抽象概念。该案例从国内外教材中进行整理和设计,同时包括以下规范内容。章节:知识及其表示。知识重点: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逻辑法、语义网络法等。知识难点:知识表示方法的区别及其应用。案例名称:分别用状态空间表示法与谓词逻辑法表示猴子和香蕉问题。案例内容:房间内有一只机器猴、一个箱子和一束香蕉。香蕉挂在天花板下方,但猴子的高度不足以碰到它。猴子如何摘到香蕉?如何采用多种知识表示方法表示和求解该问题?案例分析过程:①状态空间法的解题过程。用n元表列表示该问题的状态;定义问题的操作算符;定义初始状态变换为目标状态的操作序列;画出该问题的状态空间图。②谓词逻辑法的解题过程。定义问题的常量;定义问题的谓词;根据问题描述用谓词公式表示问题的初始状态、中间状态和目标状态。案例教学手段:猴子和香蕉问题的演示。思考/讨论内容:①选择知识表示方法时,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②如何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表示方法获得最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2.3综合应用案例设计与单一案例、一题多解案例相比,综合应用案例能更加有效地启发学生全方位地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机器人行动规划模拟为例,介绍人工智能综合应用案例的设计,该案例包括以下规范内容。章节:人工智能综合应用。知识重点: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知识难点:人工智能的技术集成。案例名称:机器人行动规划模拟。案例内容:综合应用行为规划、知识表示方法、机器人学、神经网络、人工智能语言等多种人工智能技术与方法,对机器人行动规划问题进行描述和可视化。案例分析过程:①机器人行为规划问题求解。采用状态归约法与分层规划技术,将机器人须完成的总任务分解为若干依序排列的子任务;依据任务进程,确定若干关键性的中间状态,将状态对应为进程子规划的目标;确定规划的执行与操作控制,以及机器人过程控制与环境约束。②基于谓词逻辑表示的机器人行为规划设计。定义表达状态的谓词逻辑;用谓词逻辑描述问题的初始状态、问题的目标状态以及机器人行动规划过程的中间状态;定义操作的约束条件和行为动作。③机器人控制系统。定义机器人平台的控制体系结构,包括反应式控制、包容结构以及其他控制系统等。④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式识别。采用神经网络方法以及BP算法对桌面茶壶、杯子等物体进行识别,提取物体图形特征。⑤机器人程序设计语言。运用人工智能语言实现机器人行动规划行为的可视化。案例教学手段:机器人行动规划的模拟演示。思考/讨论内容:人工智能将会怎样发展?应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

3案例教学环节和过程的具体实施细节

人工智能案例教学的实施面向笔者所在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展开。具体实施细节如下。(1)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引进和整合国外著名人工智能教材内容,保证课程内容具有先进性。同时将前沿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与技术有机地融入课程案例教学之中。(2)案例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案例中涉及的人工智能内容推广到对人工智能的一般性认识。案例的教学过程,成为认识人工智能、初步运用人工智能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具备运用人工智能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初步能力。在课程教学中,打破国内常规教学方式,建立和实施开放式案例教学模式。采用动画课件、录像教学、实物演示、网络教学等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及集中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理论、方法、技术、算法以及实现有机结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和创新性学习的热情。(3)“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现实应用”的有机融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从传统教学观以学会为中心转化为创新应用型教学观以创新为中心,以及从传统教学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化为以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并重为中心,构造具体问题场景以及设计教学案例在情境中的现实应用,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际综合应用能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