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发展的方向

企业发展的方向

企业发展的方向

企业发展的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晋江制鞋业;企业集群;集群效应

企业集群理论是当今理论界讨论的一个热点,现实表明,企业集群正在或已经成为各个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而区域经济发展又带动着国家经济发展。一句话,企业集群发展的水平正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企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聚集在一起,是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产业发展形态,是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它具有特定的“产业内涵”。集群内的企业呈现出区域化分布、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联动、社会化协作等基本特征,其中专业化经营是最本质的特征。通常集群的成员既包括上游的原材料、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也包括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还包括侧面延伸的互补产品制造商、基础设施供应商以及技术和中介服务等。企业集群正是通过集群内大量的企业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高度灵活的专业化协作网络,具有极强的内生发展动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近年来,福建省的不少地区形成了以家庭企业和专业市场为基础,在一定地区、一定行业中逐步形成了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协作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泉州、厦门、福州和漳州,以泉州最为突出。以泉州晋江为例,在这个县级市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出现了3000多家纺织服装制造企业,3000多家制鞋企业,300多家制伞企业,其伞产量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38%,糖果产量占全国18%,晋江产业集群的特征明显。同时,该市已形成了三大竞争优势:一是涌现了一批以安踏、七匹狼、寰球、恒安、雅客为代表的集群龙头企业,围绕每一家龙头企业都有200~300家企业为之配套,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形式;二是形成了诸多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化生产乡镇,如陈埭镇的旅游运动鞋生产基地、安海镇配套的皮革加工业基地、深沪镇的内衣生产基地等,每个镇同类企业数量众多,呈集群态势,制造工业特征明显;三是曾先后被授于“中国鞋都”、“中国仪器工业强县”等称号,至2005年10月,该市已拥有15个中国驰名商标、18项中国名牌产品、2项中国出口名牌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品牌之都”,这为当地走“扶强扶大,扶专扶特”的企业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当地市委市政府还邀请深圳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组织专家为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把脉,策划在未来4年将集中力量重点扶持50家核心企业,培育40家年产值达10亿~30亿元、10家年产值达30亿~50亿元的“企业航母”,形成“纺织服装业、食品业、建材、陶瓷业、制鞋业、玩具(文具)业”5大产业集群,进而提升当地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形成的条件

综合来讲,影响并最终促成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形成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几个:

第一,市场始终是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力量。任何企业的生存都离不开市场的需求,没有市场需求或者市场需求不足都不能使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得以生存及扩大;特别是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如果缺乏市场需求,新企业的创办就缺乏动力,大量的中小企业也不会集聚在一起来形成产业集群。在晋江运动鞋产业发展初期,正是由于来自国际的需求使得生产出来的鞋可以大量出口,才使得晋江的企业得以大规模地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提高,国内的市场需求开始旺盛,这又给予晋江鞋业摆脱“加工贴牌”地位强大的市场动力,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拥有自己的品牌。

第二,产业资本的迅速集中,劳动力及产业技术的充分自由流动是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形成的必备条件。上世纪80~90年代,海外华侨乘着改革开放深入的有利时机纷纷到国内投资发展,而作为著名侨乡的泉州无疑成为侨资涌入的重点。当地政府对企业创办和产业发展的限制较少,福建闽南地区相对较少国企的情况使得该地的自由劳动力丰富。这样,晋江就轻松拥有产业资本的集中,劳动力和产业技术的充分自由流动,使其具备了发展大量中小企业的重要条件。民营企业是引领产业集群的生力军。根据现代产权理论,当最终所有权与委托权合一时,企业的产权安排是最有效的。晋江的民营企业大多是符合这一条件的个人业主制企业,他们具有理性而有效地选择经济行为的产权条件。再一方面,从中外的实践看,成功的产业集群的微观基础大多是中小企业,晋江的民营经济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正好使产业集群在这里得到迅速的发展。

第三,文化和传统是集群经济的重要依托。晋江的地域文化与传统是其能够走在集群经济前列的重要因素。晋江人被称为“睡不着觉的人”,敢拼、爱拼、比拼与不懈追求的精神是晋江活力永恒的发动机。晋江的地方意识特别强烈,非常重视地缘、血缘关系,因此他们坚信“诚信为本方有大成就”“面对真实自我 抱团打天下”。在这样的地方文化氛围下促使集群内部形成一种相互信赖的关系,建立在这种关系基础上的“信任与承诺”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这种传统的强韧性将各个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协调发展。

先天条件的优厚使晋江在起跑线上领先了一步,但如何保持这一领先地位才是晋江企业现在所应该重视的。企业集群正是晋江企业前进的方向。晋江政府也提出了诸如“产业集群兴市”这样的口号。硕大的广告标语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晋江人前进的方向。那么,晋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又在哪里呢?

二、晋江制鞋业走企业集群所带来的优势

第一,降低交易成本。产业集群使得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都变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各个环节的生产和经营都根据效率与经济原则进行广泛的分工和协作,从而使市场交易关系替代了内部管理关系,产品的交易成本就大大降低。在年产各类运动鞋、旅游鞋7亿双的“中国鞋都”晋江,其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近一半,占世界同类产品产量的五分之一,是全国三大制鞋基地之一。在这里,皮革、炬胶、吹塑、eva、电脑制绣、识标等各种与鞋有关的产业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由于存在着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销售的松散交错型价值链网络,集群中的企业基本上可以无需库存原材料、半成品等等,其所需要一般都直接从供应商处获得,这样,企业不仅可以省去从外地采购的各种费用,还可以减少库存费用,同时加速资金的周转。据粗略统计,晋江地区运动鞋厂商在采购时相比处于独立地区的中小企业能节约15%以上的采购成本,采购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时,大量企业的集群分摊了公共设备、基础设施等固定成本,并使通用技术迅速普及,这些都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使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

第二,有利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专业化分工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在集聚了3000多家制鞋企业的晋江,竞争无疑是相当激烈的。而这些企业正是在不断的较量中分出胜负,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市场告诉他们“什么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什么才是他们应该做的”;同时,这些企业也是在交易过程中不断的博弈,逐渐形成了普遍接受的基本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游戏规则”及相应的“奖惩制度”。集群中的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在竞争和协作中扬长避短,共生共荣;更为重要的是,大量企业横向集聚带来的外部经济性和规模经济性,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进入行业的壁垒,增加原材料、资本、技能劳动力的利用程度。

第三,有利于技术推广和运用。在晋江制鞋集群中,大多为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受到规模、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限;但当它们集聚在一起时就会产生邻近效应和社会化效应,促进企业之间互相模仿、学习,使这些企业暂时克服技术创新方面的薄弱,在较短的时间内挤进该行业,并求得生存。不可否认,缺乏技术创新、光靠模仿与学习对于企业发展是致命的;但对于这些只求先立足的小企业而言,模仿却是救命的。这似乎太过于着眼于眼前利益,但并不妨碍这些企业“先立足,再发展”的目标。

第四,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当中小企业进行集群生产和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合作后,由于可以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产品开发、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互相学习和模仿,特别是开发目标的细化和开发投入的降低,必然会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大降低。同时,当各个企业都只专注于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方面时,投资所需的资金就会较少;而专注某一方面就会使新投资前的研究更加深入,而经过深入研究分析的项目失败的可能性较低;由此,我们可知集群将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

第五,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形成。晋江运动鞋、旅游鞋已经是全国家喻户晓的品牌。正是由于大量制鞋企业在晋江的集聚才有了“晋江鞋世界世界晋江鞋”的响亮口号。当晋江走出了诸如安踏、别克、鸿星尔克等等大家熟悉的品牌时,晋江鞋世界自然就慢慢的走进人们的心里,晋江的区域品牌逐渐形成。区域品牌的形成有利于吸引新的客户和生产者前来。作为鞋都的晋江,由于它的区域品牌优势,每年都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客户来这里考察、洽谈生意。在此基础上,晋江市政府因势利导,从1999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国际鞋业博览会,由此来进一步加强晋江鞋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并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优势,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晋江鞋博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晋江鞋业集群的知名度,有效地推动了鞋业集群的发展。仅今年的第七届鞋博会就吸引了来自美国、韩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菲律宾等33个国家的企业来参加,会间的合同成交额也达44.7亿元。

三、晋江鞋业集群的不足及发展方向

晋江的企业集群发展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就,是企业集群发展的典范,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总体而言,福建省的企业集群只是处在初级阶段,即使是最有名的晋江制鞋业企业集群也是如此。下面就谈谈晋江鞋业集群的不足及发展方向,其最主要表现在:

第一,产业链不完整,相关配套还不足,难于获取最佳的外部规模经济。应该说,从整体上看,晋江鞋业集群已形成皮革、化工原料、鞋机、数字制模等社会分工、配套一条龙生产协作群落;但其相关配套不足,相关社会化服务系统极不完善。在晋江鞋业集群中,生产类型的企业多,而金融、风险投资、人才培训、市场咨询、中介服务等支持机构发展滞后。比如从融资渠道来讲,晋江制鞋企业资金更多的是来自于自我积累、民间资本,没有相对健全的金融机构及相关制度可以解决这些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这已经严重的阻碍了企业规模的进一步发展。没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系统,是无法保证晋江中小企业集群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集群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如何完善社会化服务系统,加快支持机构的发展已经成为晋江鞋业集群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显然,光靠市场调节来解决此问题的速度太慢,不利于集群的发展,此时,就需要政府来起关键性的作用了。正如著名经济策略大师迈克尔·波忑所认为的:政府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建立某些集群的工作会不可避免的落在政府的肩上。在此,晋江政府除了负责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做好市场导向,积极提供服务,引导投资者在公共服务机构方面的投资,甚至提供资金去促进相关服务机构的完善。只有在晋江政府的因势利导下,晋江鞋业集群才能加强集群链条中的薄弱环节,逐步获取最佳外部经济。

第二,大多数企业缺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集群升级较难。在这个拥有3000多家制鞋企业的土地上竟然没有几家上规模的技术研发中心。集群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仍然摆脱不了模仿的痕迹。产品之间存在高度的同质性。正因为缺乏核心技术,晋江鞋的价值难于提升,一直处于低端产品的地位。看这样一组数据,在欧洲,意大利的布伦塔河皮鞋集群带是世界级的鞋都,集群内有866家企业,14000名从业人员,年产2000万双皮鞋,年销售16亿欧元。晋江有3000多家制鞋企业,年产鞋7亿双,年销售额15亿欧元。意大利布伦塔河皮鞋的单价为80欧元,晋江鞋是2到3欧元之间,只是人家的1/40。如此低的附加值正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所导致的。晋江确实拥有“品牌之都”的美誉,至2005年10月已经有15个中国驰名商标、18项中国名牌产品;但同样是品牌、名牌,为何会与人家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关键就在于晋江企业品牌没有达到品牌的真正高度,不具备品牌的真正内涵。品牌是经济与文化的结晶,每一个真正的品牌都应该是技术含量的凝结,企业文化的积淀。企业文化需要历史的沉淀,时间的积累。这对于只有十几年历史的晋江制鞋企业似乎很不公平,但不可否认的是晋江企业在培养企业文化、品牌文化的认识上存在偏失。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晋江企业并不是不重视人才,而是称得上“求贤若渴”。高技术人才、知名职业经理人在晋江都能受到“高薪抢购”的待遇。然而,这些高薪聘请来的人才们是归属于企业的人才吗?他们又会在企业呆多久?事实上,这些人才中的许多人要么是因为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被老板“请走”,要么就是被更高的薪水挖走。于是,跳槽的现象在晋江早已司空见惯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晋江企业留不住人才,没有真正归属于企业自己的人才呢?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晋江老板强烈的实用主义观念是最主要的原因。强烈的实用主义观念使企业的重心都放在“用人才”,而忽视了“培养人才”。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他们给经验缺乏的大学生开出的薪水是较低的。据粗略的了解,这个薪金大致在1000元左右。这样的薪水往往将能力高的学生拒之门外,而这些人才恰恰是企业培养企业文化、培养技术骨干的根本来源。经验缺乏的大学生往往对培养自己的企业更有忠诚感。换句话说,只有企业自己培养的人才才会对企业有真正的归属感,才会是企业最终的核心力量。有了属于企业自己的人才,才有了培养企业文化、提高技术研发力量的坚实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扎扎实实地做企业,赋予产品更高的技术含量,独有的品牌文化,使企业具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做大做强。由此,才能从根本上去推动整个企业集群的升级与发展。因此,晋江制鞋企业集群的发展既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更要靠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加强。

综上所述,晋江制鞋业前进的方向就是继续走“企业集群”的道路,并不断的加强企业自身的发展,以此推进集群的升级与发展。这不仅仅因为晋江具有发展企业集群的有利条件,也因为企业集群能够推动晋江制鞋业的再一次腾飞,同时也是促进晋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晋江企业集群的路必须也一定会继续走下去,当然这其中还要克服诸多的困难。套用一句话来形容晋江企业集群—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参考文献]

[1] 林民书.中小企业的生存及其发展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2] 符正平.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2).

[3] 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 胡渡南.以科学规划引领产业集群发展[j]. 开放潮,2004,(11).

[5] 周裕惠.发展产业集群需谨防“误区”[j]. 开放潮,2004,(11).

[6] 林民书.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内在制度的建立[j]. 开放潮,2004,(11).

[7] 林其屏.产业集群发展应跨越体制[j]. 开放潮,2004,(11) .

[8] 郭铁民,蔡勇志.福建发展产业集群要理清思路[j]. 开放潮,2004,(3).

[9] 郭铁民.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j]. 开放潮, 2004,(11).

[10] 胡渡南,陈菲,刘平,袁忠贤.福建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建设战略研究[j]. 福建论坛,2004,(3).

[11] 吕品,郑亚莉,张树义.小企业集群下的产业生态化分析[j]. 浙江金融 2004,(4) .

[12] 郑文智.中小企业集群与晋江经济增长分析[n]. 华侨大学学报,2004,(1).

[13] 骆文达,曾路.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集聚若干问题研究——以福建晋江运动鞋产业集群为例证[j]. 当代财经,2003,(8).

[14] 郑凤田.四大条件影响产业集群形成[j]. 中国城市报道,2003,(2).

[15] 朱华晟.关于中小企业集群化的几点思考[j]. 博士论坛,2000,(5).

企业发展的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企业;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72-01

1 建筑工程企业发展方向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化的步伐不断的加快,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呈现出的很多特点,分布广、涉及面大、流动性强和劳动密集型等特点,面对这些特点,就需要用信息化的发展去提高建筑企业的施工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建筑企业成败的关键。

在建筑企业施工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网络、检测系统,这样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借助建筑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让建筑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也让建筑企业的决策科学,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筑企业还可以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实现网上的招投标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建筑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实现了建筑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成本监控等问题,很大程度的优化了建筑施工的过程,实现了建筑企业的高效的管理。

2 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原因

2.1 客观原因

建筑企业中传统人力的建筑行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比如那些还在用人工的方式去结算工程造价和单纯靠人力完成的建筑行为,已经不能与信息化高速发展相适应。对于建筑企业来说,高科技信息技术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施工方式,这也是市场经济环境对于建筑企业提出的客观要求,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建筑企业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还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2 主观原因

建筑企业为了寻求自身的经济利益和全面的发展,就必须从建筑企业自身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上面去创新。就需要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资源创新系统、建筑企业过程控制系统和项目管理的目标系统,完成建筑企业的组织目标和过程管理,这四个部分要充分的促进、充分的协调,为建筑企业内部竞争的机制提供最有力的技术保证,运用这些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对建筑企业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不仅提高了建筑企业的工作效率,还提高了各项资源的利用率,拓宽了建筑企业的信息渠道,为建筑企业实现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建筑企业发展方向研究

3.1 全面数字化系统不断的加强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建筑企业谁能掌握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谁就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能够抓住机遇,赢得挑战。所以说全面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已经慢慢渗透到建筑企业的方方面面,进入到建筑企业的资源管理配置、财务管理、建筑施工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为了让建筑企业更加长足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更加注重的是数字方面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从而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

3.2 电子商务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最有力的机遇和挑战,建筑企业的发展需要借助的是强大、快捷、方便的信息数据做支撑,这样可以实现建筑企业信息数据的无障碍交换和共享,提高了建筑企业的管理效率。网络和电子商务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复制和存档也给建筑企业的重组实现了快捷方便。传统的建筑企业管理模式中注重的人力的管理模式,人才的流失就会让建筑企业无法正常的运作,而电子商务的运用和普及,加强的建筑企业中资源整合的力度,即使没有当事人的参与,也可以让整个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正常的运作,在完善存档的过程中,保证建筑企业高效的运作。

3.3 市场的导向型趋势加强

建筑企业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建筑企业需要利用好企业自身的信息渠道,获得第一手的咨询,更好的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正确的决策,促进建筑企业更好的发展。用信息化的手段做好市场发展和建筑企业之间杠杆的作用。

3.4 整合建筑企业并购做大做强

建筑企业正确认识电子信息化给建筑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助于推动建筑企业的改制和重组,这样可以更好的国际接轨。首先要建立一种基于资源和能力并购整合的模式,并在建筑企业的战略发展、公司治理、财务管理、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人力资源、制度、企业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整合与协调,在建筑企业整合的过程中,成立专门的并购整合管理机构,强化管理层和团队的作用,并及时优化发展,迅速让建筑企业可以做大做强,参与未来国际的市场竞争。

3.5 建筑企业多元化经营方式

建筑企业应该加速推动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力争扩大建筑企业的规模和产值,并获得更高一个级别的资质,充分做好专业的细分市场,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获得经济效益和品牌优势,建筑企业应该朝着更加专业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4 结论

我国就已经逐步迈向一个全新的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在建筑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就必须要引进信息化的手段,建筑企业必须做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推动建筑企业的高速发展,并积极向国内外标杆企业学习,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这样可以加强建筑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工程项目管理,也会对施工进度产生巨大的影响,实现建筑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和信息交换,从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秦海福,陶任重.浅析新时期建筑业的未来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1).

[2]徐安华.建筑业施工机械发展趋势及管理模式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2007,(01).

[3]陈诺炯.节能型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0).

[4]张远新.高新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4).

企业发展的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使一个不争的事实,伴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的企业被纳入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合作体系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一方面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是与此同时,企业也必将面临着更为残酷的市场竞争。在市场巨大的需求之下,各个企业中的各项信息技术也是层出不穷、不断更新,但是随着企业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更新,很多企业在没有对信息系统进行根深一步的了解之前就盲目的使用,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所以,只有企业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加以了解,并对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握,这样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信息化发展战略。

一、企业信息系统发展回顾

从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即:MRP阶段、MRP2阶段、ERP阶段、ERP2阶段。从以上的几个发展阶段来看,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质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演化的过程,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在上一个阶段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1.MRP阶段

MRP,即物料需求计划,其实质是从企业的订货点的方法发展起来的,这其中包括一开始的开环MRP阶段和后来的闭环MRP阶段。这是由企业当时所处的市场环境所决定的,当时企业处于卖方市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之下,企业的工作重点当然是降低成本、加大产量。所以这个时期相关的信息技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生产和控制的问题。而且,这之后的事实也证明,企业在实施MRP之后,其库存积压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MRP2的概念是1982年的时候从外国传入中国的,与MRP阶段不同的是,MRP2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与企业管理的集成,也是在这个期间,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实现了进一步的加强,信息资源也实现了共享,计划的准确性和计划的执行透明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ERP阶段

ERP的概念也是从国外传入我国的,其是由Gartner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而这个时期的市场环境较之前有了很大改变,买房市场逐渐的转变为买方市场,这使得企业不得不作出战略调整,企业逐渐的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这样一种局面。与之前的MRP2相比,ERP更加强调企业从多个方面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联系。关于ERP2阶段,也有的学者将这个时期成为后ERP时代,与之前的ERP阶段相比,此阶段更强调通过支持和优化企业内部的协同运作,以实现创造客户的一种经营战略,此外这个阶段还强调企业不仅要重视信息资源的共享,还要更加注重内部业务的协同和集成,以期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开放性。

二、影响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因素

1.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之前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且,随着当代世界文化科技的发展,新的管理思想不断涌现,电子商务和虚拟企业这样的操作方式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并实现了较快的发展。这些思想有一个共同支出,就是以计算机网络和企业数据库为基点从而支撑其发展。换言之,企业的信息系统就好像是一个生命体的组织者,把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阻止起来,从而实现为企业提供发展机遇的平台。

2.信息技术的发展

当代的信息技术在梅特卡夫定律、吉尔德三大定律的推动下得以迅猛的发展。企业的信息技术也随着其发展不断的汲取新的技术和思想。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发展也开始向供应链的下游逐渐延伸,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趋势想回持续下去。而且,现代社会网络无处不在,这使得管理者可以实现为客户更为便捷的服务。

三、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从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情况来看,企业的信息系统就是用来充分挖掘器内部的发展潜能,实现企业的更好发展。所以,不管是哪一个阶段,其都将带我们进入同一个时代,即协同商务时代。所谓的协同商务时代是指,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自身提供一套垮企业合作的平台,使得企业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企业网络,帮助企业自身找到关键的合作伙伴,从而实现共享业务流程及作业的流程数据。而这也充分体现了企业多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融合及开放式的系统设计理念。

1.业务流程的全方位支持

现阶段,企业的业务流程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支持,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成本、速度以及各项指标的完成,这也必将使得企业的业务流程实现进一步的拓宽,内容页必将随之丰富,例如从支持企业内部发展到支持企业外部流程,从支持孤立流程到支持流程的全面整合等等。这样可以使得企业大大的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充分实现协同合作的效果。

2.多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融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单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了,知识管理和电子商务这些现代的管理思想正在逐步的成为企业先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这不仅能帮助企业发现自身的竞争优势,更能帮助企业提高社会竞争力从而占领市场。此外传统的信息系统是针对不同的企业而单独进行开发的,这就导致了很多的“信息孤岛”的现象,总是有了例如ERP这样的综合性的解决方案,企业忍让要面临信息系统集成的遗留问题和合作伙伴的集成问题。这方面,SOA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各种要素的应用范围,他可以使得企业的各种资源通过统一的封装和定好后,被企业所调用,可以预见,SOA的体系结构也是企业信息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卞昭玲.基于网格应用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式之创新[J].档案学通讯,2006,06:6365

企业发展的方向范文第4篇

面对如此现状,业内一些人士开始担忧,企业报是否还有其生存的必要?企业报今后将如何发展?

企业报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发展

企业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企业中有效地发挥着宣传政策、示范导向、沟通上下、传递信息、服务经济、连接市场、展示形象、维护权益、动员职工、凝聚合力、聚焦热点、监督舆论、陶冶情操、传播知识等多种功能,在企业的舆论宣传中起着其它报纸无法替代的作用。

企业报的作用,决定其存在的必要性。

一、企业报是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而兴办起来的。企业的存在是企业报生存的基础,可以说,只要企业不倒闭,企业报就会继续办下去,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企业的壮大而壮大。

这是因为,企业需要有自己的“喉舌”,需要自己的形象代言人,需要自己的发言人,需要信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尤其是现代化规模企业,这种需求显得更为强烈。就笔者所在的包钢来讲,企业在创业之初,就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创办了《冶金建设》——《包钢日报》的前身。到1957年,包钢大规模工业建设起始,也是《包钢日报》正式诞生之时。从此,《包钢日报》如影随形,见证着包钢的发展壮大。就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包钢处于职工发不出工资、维持生产的最困难时期,《包钢日报》也一直坚持正常发行。1998年,包钢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工人员大量压缩。企业思想统一、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决策的宣传贯彻、企业各层面的信息沟通等等,更多地依赖《包钢日报》以及其他媒体的作用发挥,而不是通过会议或政工人员的上情下达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这样讲,随着企业的大发展,企业报的作用会随之增强,而不是削弱,更谈不到生存危机。

二、企业报与市场竞争无关。企业报完全依靠企业投资生存,免费向企业职工发行,企业报与其他党报以及行业、社会报纸不构成竞争。企业报由于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不可或缺。它也不会影响其他党报党刊在企业的订阅,更不会因为其他党报党刊在企业的发行而受到排斥。企业报与市场的关联仅限于关注市场变化,提供信息为企业发展服务;宣传企业,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推动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企业报有一定的创收压力,参与广告市场的竞争,但其根本的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发展和实力。所以说,企业报无须面对严酷的报业市场竞争。

企业报发展压力巨大

企业报没有竞争对手,无生存之虞,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安享太平、安于现状,其发展压力更大。

企业报是为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而生存发展的。因此,企业报的发展压力主要来自于企业的需求。如何适应企业的需要,为企业发展提供满意的服务,是企业报人面临的严峻课题。企业报的发展目标是做精做强,而不是规模的扩大。企业报不能以扩大规模为发展方向。很显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发展,企业以及企业各单位对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息交流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他报纸可以通过扩大规模、增加版面来满足这种需要,只要有市场就可以滚动做大做强,企业报却不能,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实力决定着企业报的规模。企业报能不能通过市场化来实现规模的扩张?实践证明此路不通。前几年,包钢新闻中心内部也有人提出《包钢日报》市场化,其理由是依托包钢,将免费赠阅改为收费订阅,在保持现有发行量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发行,从而扩大发行量,并依赖市场实现滚动发展。但通过论证,企业报报道内容限于企业内部,在社会读者群中没有什么影响力,也谈不到什么可读性,没有市场前景;抛开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就会降低为企业的服务功能,企业还会买单吗?事实也是如此,据了解,《本钢日报》是全国各大钢铁企业中第一个步入市场的企业报,经过几年艰难运作之后,不得不重新回归。由此可见,企业报必须依存企业,否则就会失去生存基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企业报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不可动摇。企业报规模的扩张只有依赖于企业的大发展、实力的大增强。

企业实力决定着企业报的规模,资金投入超出企业的承受力,企业报的规模发展就走入了死胡同。以有限的规模、有限的版面,要满足来自企业方方面面的需求,要为各个层面提供良好的服务,企业报的发展压力更为巨大。

对做精做强企业报的认识

企业报欲做精做强,解放思想是先导。

笔者在《包钢日报》从业15年,参与和见证了《包钢日报》的快速发展期。结合《包钢日报》不断做强的发展历程,就企业报如何解放思想、强化服务,不断做精做强谈几点看法。

一、更新办报理念,突出服务功能。要树立“以有为求支持”的理念。《包钢日报》隶属包钢新闻中心。包钢新闻中心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明确提出了“服务于大局,为职工说话”的办报理念。这一理念,首先突出强调的是服务,既要为维护公司大局稳定健康发展服务,又要为职工群众服务。

二、加强策划,做强主题报道是提升企业报服务功能的重要手段。强化服务功能,企业报报道内容必须紧密围绕企业当期中心工作来进行,要为企业当期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把企业当期中心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急迫性,以及企业员工工作努力的方向和途径等,通过创新的报道形式,反复不断地向广大职工讲清楚、说明白,在潜移默化中让广大职工接受这种形势任务教育,形成内化了的思想,指导工作,支配行动,推动企业中心工作的快速实现。

三、把握尺度,做好监督报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媒体发挥监督作用难,企业内部媒体发挥监督作用更难。但作为媒体要提高服务功能,搞好监督报道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企业报进行监督报道不可避免地涉及左邻右舍的兄弟单位,同时,企业报的发展也离不开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企业报无法实施对企业的监督,很难想象企业办的媒体会反过来自揭伤疤。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展监督报道?这就是一个尺度的问题。尺度把握得好,这种监督报道不仅不会招来非难,而且其积极效果会非常明显:其一,有利于企业某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二,为职工群众办了实事;其三,提高了企业报的影响力和地位。

四、加强横向联合,拓宽覆盖面。企业报也要注重扩大社会影响力,这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扩大企业影响力的要求。企业报的影响力源自它的覆盖面。近年来,包钢新闻中心大胆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在努力提高为企业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在扩大覆盖面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积极参加协会,诸如全国记者协会、全国冶金新闻工作者协会、内蒙古记者协会,与协会成员单位互换报纸。其次,面向社会创办子报。包钢新闻中心先后创办了面向中小学生的《包钢日报·校园周刊》和面向社会大众的《包钢日报·生活周刊》。第三,谋求与地方合作。

企业发展的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家族企业;现代家族企业制度;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176-02

一、家族企业的概况

在当今世界上家族企业是最普遍、最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在《财富500强》中有1/3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就全球来说,家族企业所占的比重已超过50%。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私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90%以上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脆弱、动荡、夭折、早衰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正处于危机四伏的成长阶段。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创业阶段有其特定的优势;但在企业做大、做强、规范化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复杂的经营管理和组织结构,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第一,由于企业采取家长式管理模式,凡事一个人说了算,缺乏内外有效的监控、反馈和制约,会使得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降低。第二,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独裁和集权化倾向会更加严重。第三,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短期投机行为严重。第四,导致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上升,降低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失败的可能性。

中国家族企业要想突破自身的各种限制,适应环境,稳定发展,就迫切需要从自身特征出发,进行制度变革和创新。实践证明:表面性改革或单纯引进现代企业制度不能成为中国家族企业的制度变革方向,而建立现代家族企业制度,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当前企业变革的最佳选择。

二、家族企业的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家族企业既追求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高,又注重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中国家族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现代家族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家族企业制度是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现代家族企业制度,即现代的家族观念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结合。所谓现代的家族观,即以企业为一个大家庭,克服传统以血缘为纽带的狭隘的家族主义观。所谓现代企业制度,它强调对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也就是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某些学者否定家族制经营,主张家族制企业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应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建立现代家族企业制度。

1.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上要逐步从重“血缘”关系向重“契约”关系转变,因为凭血缘关系所建立起来的人际管理只能支持小规模的企业发展,而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规模的扩张,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依靠契约关系来支撑。

2.企业的组织结构应进行重组。家族企业在自身扩张的同时,敏锐地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组织结构由直线式组织向扁平式组织结构转化,单一决策中心向多个决策中心转化,果断地将决策中心下移,使企业的组织和人员都能直接面对企业的生产与经营,面对市场,这样就可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增进。

3.目前,家族企业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上都存在着信用状况不佳的缺陷,这种信用状况不佳的主要表现就是产品的质量及其售后服务不能给人们带来最大的满意度。这种状况迫切需要改善。

(二)实施产权多元化改革

实行产权多元化,使家族企业逐步社会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目标和任务。

1.完善产权界定。产权界定越明确,交易中的扯皮摩擦就越少,交易成本也就越低,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权力的初始分配会对经济绩效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中国,由于家族成员间亲缘关系的存在,家族企业没有严格的产权界定,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家族成员间的亲缘关系有可能受经济利益冲击而松动,甚至彻底瓦解。

2.实行员工持股计划。让企业员工持有一定份额的股份后,增强了企业经营者和生产者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对企业资产的关切度,企业员工、企业法人与家族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员工持股还有利于形成一个有效率的企业治理结构,员工持股制度的引人通过持股主体多元化与约束机制完善了企业的治理结构,通过对搭便车行为的约束来降低交易费用,保证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处于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经营面临巨大风险和挑战。企业的竞争压力或决策风险必然由企业的员工,特别是企业的各级管理者承担。管理者不仅应对企业经营管理成效和股东利益负责,也应对企业的全体员工负责。这就要求在企业的每个岗位,特别是各级管理岗位所配备的人必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保证整个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应建立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所谓职业的概念就是以此谋生,精于此业,职业经理人自然就是要以管理为生,精于管理。从初级管理层到决策管理层的全部管理人员组成公司的职业经理队伍,职业经理承担了公司的主要管理任务。世界上著名的杜邦公司规定,除极个别的家族成员外,家族成员一般不得参加公司的日常营运,公司的管理全部委托经理人员施行,家族成员只参加董事会,负责公司经营方向的规划、选择。这种聘任专家的现代化管理方式,使杜邦公司成为经久不衰的老企业。

(四)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1.提供适合职工发展的平台。企业在管理中把对人的关注、人的个性和能力的释放、人的积极性的调动置于重要的地位,建立起每一个员工都有机会施展才能的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尊重、和谐、愉快、进取的群体氛围,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外部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健全公平有效的激励体制。在大多数家族企业中,员工还是最关心投入与报酬的关系。建立完善的薪酬体制是企业有效的激励途径,它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3.建立完善的职工培训体系。家族企业首先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出一个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对象,针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根据不同岗位系列和岗位层次设置不同的培训课程体系,如新员工培训、岗前技能培训、员工发展培训、管理人员培训等,使管理者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员工提高岗位业务技能。任何一项制度,离开了评估便形同虚设。所以,还要对培训与开发效果进行评估。

(五)塑造家族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使家族文化和企业文化互相融合。家族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是指无论作为家族成员还是企业成员,都要进行两方面的角色转换。一方面作为家族成员,情是自然的,所要强调的是成员行事的理性,即情不可以逾越于法理之上;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成员坚持企业的制度是必须的,同时要维护各方的利益,义有所托。家族和企业作为一个团队也有一个融合,即“理”的发展,家族文化的“理”是彼此间生活的准则,企业文化的“理”则是员工之间对方利益的维护,家族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团队文化,更是一个“理”字当头。

2.创建以人为本的“家”的企业文化。家族企业要打破这种“先家族后企业”的观念,强调平等对待家族内部员工与外来员工,创建以人为本的“家”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内部的各种力量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使企业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产生归属感,愿意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这有利于家族企业在不利的人才竞争环境中吸引和留住人才,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必须的人力资源,是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君宁,徐天亮.现代企业管理概论:第1版[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

[2]布赖恩・L.乔伊纳.第4代管理:第1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