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血压培训总结

高血压培训总结

高血压培训总结

高血压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高血压防治在农村和城市中存在巨大差别,农村高血压防治情况严峻[1],乡村医生作为最基线的高血压管理者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2009~2012年连续对云南多个县的乡村医生进行了现状调查及高血压培训,试图总结出较为有效的乡村高血压培训模式,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开始对西盟佤族自治县、龙陵县、云县、沧源佤族自治县、马龙县、勐海傣族自治县全县乡村医师进行高血压调查及培训。由当地卫生局或县、乡政府负责通知辖内所有乡村医师参加。由昆明市选派高血压方面专家下乡进行培训。

 

研究方法:以武阳丰主编的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为教材[2],先对培训教师以此教材为标准进行培训。对参加培训的乡村医师先以调查问卷进行基本情况调查,然后进行6~7学时的《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培训,在培训时免费发放基层常用的氢氯噻嗪、尼群地平、卡托普利、倍他乐,并在培训前后分别接受不记名的培训教材内置“高血压基层防治规范培训问卷”测试。并对调查问卷及测试进行综合整理。培训问卷包括了高血压诊断标准、生活方式改善、常用降压药分类和高血压治疗原则等19个问题。发试卷1224份,回收1224份。回收率100%。

 

统计学处理:各部分数据均使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两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P<0.05为显著性水平。

 

结 果

基本情况:1224名乡村医生中,男843人(68.9%),女381人(31.1%),平均年龄38.6±18.8岁,学历以中专或高中为主(62.4%)、行医方式以中西医结合(42.5%)和西医为主(41.7%)。

 

乡村医生培训前最常开具降压药结果是复方降压药排在第1位,其次是西药中的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β受体阻滞剂,详见表1。

 

培训前,乡村医师对高血压的发病趋势增高有了解,但在如何处理上存在欠缺,尤其是继发性高血压处理、老年高血压处理等特殊情况的处理回答准确率较低,经培训,乡村医生在高血压防治理论上均有明显提高,较培训前差异显著,见表2。

 

通过调查问卷,乡村医师获得高血压防治新知识、新方法的主要渠道是专题讲座(56.6%)。开具高血压药物选择药物的主要根据是教科书(48.5%)和药品专题讲座(24.6%)。实际工作中最需要哪方面知识中以高血压的药物治疗(84.6%)和特殊高血压的诊治(56.9%)最为需要。

 

讨 论

高血压治疗的群体达标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已有资料显示[3],在城乡高血压控制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城市高血压防治步向优化管理,而乡村高血压防治一方面是高血压患病人数的剧增,另一方面却是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的明显偏低。这种情况除了和农民本身不重视高血压外,也很大程度上和直接与农民接触的一线乡村医师高血压防治水平有关。本文研究显示,乡村医师以高中、中专学历为主,在高血压防控知识方面欠缺,药物选择也已短效、价廉的降压药为主,和刘莉等在辽宁农村调查结果相符[4],也证实了乡村医师对高血压管理的不足。

 

在如何提高农村高血压防控水平上,不同研究也探讨了各种模式,山东于保荣试行了农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施免费药物补偿的做法[5],结果显示存在用药方案科学性欠缺、工作经费和管理不到位问题,建议对高血压实行个性化管理,而培训基层医生是对广大农村高血压提高高血压防治水平的重要途径[6],本研究也显示在1~2天的集中培训中,乡村医师对高血压的防控理论水平明显提高,北京王馨的研究更是显示了社区和农村医师在社区使用《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能有效提高社区医生对高血压的诊治水平,并显著降低相关医疗费用,提示《规范》对改善我国高血压防治状况具有重要推广价值。通过本研究再次显示加强对乡村医师高血压的规范化培训迫在眉睫。建议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社区高血压防治的投入,提供多种机会对一线医师进行培训,强化村医对高血压综合防控意识,使农村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尽快得到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易,卢竞前.农村高血压调查及防治[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2,18(1):94-96.

2 武阳丰.高血压防治基础实用规范[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1.

3 卓郎,韩令才,陈娟.农村社区高血压防治策略的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5,25(3):35-36.

4 刘莉,于丽娅,穆慧娟,等.辽宁省乡村医生抗高血压药物开具习惯现况调查[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2,25(5):331-333.

5 于保荣,马吉祥,张小娟.农村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施免费药物补偿的做法及效果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0,9(278):31-33.

高血压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血压;间歇运动;血管内皮细胞;循环内皮祖细胞

中图分类号:G8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6—0071—05

以往的研究认为高血压患者可能对较大强度的间歇运动不能耐受而在实践中较少应用,但最近研究表明高强度间歇运动比中低强度的持续运动具有更明显的强心作用。Hdgerud J等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进行间歇运动比力量练习能更有效地提高最大吸氧量与最大每搏输出量。Ericsson M等也证实了间歇运动可以增强心功能。相关的研究证实间歇运动是心血管疾病安全有效的运动干预方式。但间歇运动对高血压的降血压效应的具体的生理机理尚不清楚。

高血压状态时循环内皮祖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CEPCs)的数量减少、功能降低,修复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下降,而间歇运动对高血压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CEPCs的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将通过观察间歇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保护作用,试图探讨间歇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运动降血压效应的可能机制,为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选择雄性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 Rat(SHR)大鼠(250~300 g)20只(11周龄),在常规条件下饲养,确保进食和饮水自由,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为40%~60%,并定期进行紫外灯消毒。随机分为间歇运动组(IE组)和对照组(CR组),每组10只。间歇运动组在最后一次运动的24 h后处死,处死前禁食12 h,但自由饮水。以上实验动物为检验合格动物,由中南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

间歇运动组采用游泳训练方式进行训练。塑钢游泳池(150cm×60cm×70cm)的水深红为大鼠的身体长度的2倍,水温为33~36℃之间。大鼠先进行适应性游泳训练3 d(每天训练1次,时间依次分别为15 min、20min、30 min),然后进行正式的负重(自身体重5%的重物)游泳训练,每游6 min休息4 min,每天连续练习10组,每天训练1次,每周训练6 d休息1 d,连续训练10周。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训练。

1.1.2 主要试剂 BP-98A智能鼠尾无创心率血压计、扫描电镜(日立,S5000)、纤维连结蛋白、磷酸盐缓冲液、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异硫氰酸萤光素标记的荆豆凝集素I、二苯基四氮唑溴盐等。

1.2 方法

1.2.1 收缩压和血脂的测定 所有实验大鼠在实验开始的第1周及第10周时分别测定收缩压和血脂。收缩压测定方法:大鼠40℃预热15—20min,安静状态下测定尾压,间隔5 min再测1次,共3次,取平均值。血脂测定方法:至少空腹12 h后断尾取血,检测血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

1.2.2 胸主动脉电镜扫描训练10周后对两组大鼠分别进行断头处死,取胸主动脉纵行剪开,取新鲜主动脉1cm×0.2 cm,0.1 mol/L磷酸缓冲液清洗后,立即固定于25g/L戊二醛溶液中,乙醇逐级梯度脱水、干燥、镀金后进行扫描电镜下观察血管内皮细胞层的完整性。

1.2.3 循环内皮细胞数量的测定方法 以0.4 mL的枸橼酸钠(0.38%)抗凝血3ml,加入生理盐水3mL,充分混匀以后再从底部加入密度为1.050的Per—coll分离液1.6 mL,1 500转/min离心20 min后取全部上清液再以3 000转/min离心20 min后,仅保留沉淀物,加入生理盐水0.5 mL后振荡5 min,与中层分离液分别在显微镜下记数,以细胞数/0.9μL计数。

1.2.4 CEPCs的计数 训练的第10周后对所有大鼠断头处死,左心室直视下取血10 mL,用肝素抗凝后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铺于培养板(包被有纤维连接蛋白)上,加入培养基M199(含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0μg/L,青霉素1×105U/L,链霉素1×105 U/L及20%胎牛血清),置于细胞培养箱(37℃、5%CO2、100%湿度)中,第4 d、第7 d分别用PBS缓冲液洗掉非贴壁细胞待用。贴壁细胞用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异硫氰酸萤光素标记的荆豆凝集素I进行荧光化学染色,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双染色细胞(被看成是正在分化的CEPCs)。以倒置荧光显微镜对每孔CEPCs进行计数(随机选择15个、x200视野,取其平均值)。

1.2.5 CEPCs增殖能力的检测 用0.25%的胰酶消化并收集贴壁细胞,悬浮在0.5 mL培养液里进行计数,将等量CEPCs接种到培养板上(包被纤维蛋白),每孔加MTT后培养4 h,弃上清液后加入二甲基亚砜,充分振荡10 min后于波长490 nm处在酶标仪下测定其吸光度(A)值。

1.2.6 CEPCs黏附能力的检测 以0.25%胰酶消化并收集贴壁细胞,悬浮在500μL培养液里进行计数,将等量CEPCs接种到培养板上(包被纤维蛋白),在温度37℃下培养30min后计数贴壁细胞数目(随机选择3个x 200的视野计数贴壁CEPCs,取其平均值)。

1.2.7 CEPCs凋亡情况的检测 选用DNA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来监测CEPCs细胞凋亡率,对照TUNEL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随机选择的x200视野3个,其中DAB核染色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的比值即为CEPCs凋亡率,取平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l3.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运动前后的各项指标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组数据间差异用Student’s t-tes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SHR第1周和第10周收缩压和血脂水平

IE组的收缩压在训练前后分别为(168±11)mmHg、(151±13)mmHg,二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

2.2 两组SHR胸主动脉电镜扫描结果 CR组SHR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大量脱落,内皮细胞层不完整;IE组SHR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基本覆盖血管内壁,偶见内皮细胞脱落(图1)。

2.3 CEPCs的鉴定及其数量 红色的细胞是aeLDL染色阳性,绿色细胞是UEA—I染色阳性,黄色细胞是双染色阳性(图2)。IE组CEPCs数量高于CR组(P

2.4 两组间SHR的CEPCs的数量、功能及循环内皮细胞数量的比较 IE组循环内皮细胞的数量、CEPCs的数量、CEPCs的增殖能力、CEPCs的黏附能力均明显高于CR组(P

2.5 两组SHR的CEPCS数量和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两组SHR的CEPCS数量与收缩压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

3 讨论

最近的研究已经证实间歇运动是心血管疾病安全有效的运动干预方式,但有关如何设置合适的运动负荷还未见相关报道,Ziemann E等研究发现运动与休息的比率为1:2的间歇运动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最大运动能力(F.C)。Hansen D等的荟萃分析发现间歇运动可显著提高心脏病人的最大吸氧能力,认为改变运动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Ericsson M等研究认为间歇运动增强心功能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肌质网Ca2+-ATP酶活性的改变来实现的。Gibala MJ等研究发现总计大约相当于15分钟的非常激烈的运动(约600KJ)就能够提高骨骼肌的氧化能力和耐力水平,从而认为间歇运动是一种效率很高的运动方式,即便是在较低的负荷量时也可能产生与传统的持续耐力运动一样的骨骼肌代谢方面的适应性变化。Little JP等研究结果证实了较低运动量但较高强度的间歇运动的练习模式能够提高骨骼肌线粒体功能与运动能力,间歇运动可能使人体骨骼肌的线粒体SIRT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核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的共活化物(PGC-1α)的增加。最近Gibaia M的研究证实了间歇运动可以迅速增强PGC-1α与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信号通路的活性,包括AMP活化蛋白激酶(α1和α2亚单位)、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这也从细胞信号传导方面阐述了间歇运动的代谢适应性变化,这也是间歇运动成为高血压运动康复有效手段的重要的生理基础,但目前还未见间歇运动对高血压状态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的研究报道。本研究结果表明,连续10周规律的间歇运动,可使SHR的收缩压明显降低(P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种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和循环中的单个核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0.2%,是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亦称成血管细胞(angioblast),这是一群具有游走性并能进一步增殖分化的幼稚内皮细胞,缺乏成熟内皮细胞的特征表型,不能形成管腔样结构,属于干细胞群体,既可自我更新,又能定向分化为成熟的EPCS。单从形态学上无法鉴别EPCS,EPCS的识别主要依靠其细胞的表面标记。然而目前尚未发现能同时将EPCS和造血干细胞及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完全区分开的特异细胞表面标记,确定EPCS的重要手段是找到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为此人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一般将同时表达CD34/CD133/KDR(VEGFR-2)的细胞定义为EPCs。已有大量研究表明CEPCs不但能够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还能修复受损血管的内皮细胞,而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关系非常密切。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后会导致一些细胞因子特别是生长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并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各种信号通路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网络,也使得心血管内皮功能的各种调控方式相互制约或藕联。因此改善CEPCs功能,增强其对受损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能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并进而抑制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正逐步成为高血压治疗新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研究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SHR胸主动脉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并可见大量内皮细胞脱落,内皮细胞层的完整性受到较严重破坏,这也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增加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导致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增加,因此认为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增加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可靠指标之一。本研究发现对照组SHR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数量要显著高于间歇运动组,这说明长期间歇运动对高血压状态下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直接修复作用,抑制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脱落,这与我们扫描电镜观察得到的结果一致。同时我们还发现间歇运动组SHR循环CEPCs数量、增殖能力及黏附能力都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而CEPCs凋亡率下降,这提示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层完整性受损,而有规律的间歇运动可通过提高CEPCs数量,改善CEPCs功能及降低CEPCs凋亡率而发挥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前,关于间歇运动对高血压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的生理机理还未见报道,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长期的间歇运动训练后SHR的血压与CEPCS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共变,即运动后收缩压明显下降,CEPCS数量增加,且二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

高血压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6-0012-03

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作为目前管理模式的一种补充,是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简称上海市疾控)主导的项目,即在现行的管理模式基础上,对各个管理细节进行完善,通过设立健康管理专员岗位、加强医生培训、开发疾病管理软件、采用患者自我管理、引入家庭支持、制定个性化的诊疗管理方案、加强双向转诊等方法,进一步提高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质量、效率、效果。本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干预社区,在2008年5月~2009年8月对476名高血压患者实施细节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报道如下。

1 细节管理的主要举措

1.1设立健康管理专员职位本干预社区设立2名健康管理专员,由有经验的综合防治科长和高血压心脑条线的成员承担。与团队成员一起负责患者的招募、随访、干预等工作,成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为患者提供健康计划。并定期进行健康教育。

1.2重视健康管理专员和社区医生的培训把细节做好,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认识。二是训练。针对社区不同工作人员的职能,上海市疾控对健康管理专员和社区医生合理安排形式多样的各有侧重点的业务技能培训。

1.2.1专家授课包括高血压饮食、高血压运动疗法、高血压防治进展和认识误区、吸烟与高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等内容。同时还聘请编辑部专家传授如何撰写论文,论文写作技巧等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社区医生在日常工作和实践中,勤于思考、努力探索,在总结社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将工作中的点滴经验提炼升华,以促进细节管理的规范化和成果转化。

1.2.2榜样示范合理膳食是高血压细节管理干预活动的一大重点,为借鉴和学习,组织健康管理专员、社区医生和患者三方到石门二路社区现场观看高血压膳食健康教育示范活动。该社区健康教育科通过一年多实践,已经在社区居民中成功举办数十次高血压膳食健康教育活动,深受广大居民欢迎。老师按照一系列程序示范,首先介绍高血压营养菜谱,然后现场配料、烧的技巧、调料放置的注意点、大家品尝点评、请两名参观者上台演示其中的一道菜烧法、最后再次品尝、点评等。整个过程生动有趣。在轻松的环境中,既学习了高血压膳食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又获得了与患者互动的新技能。

1.2.3健康管理专员的特训作为一名健康管理专员,不但要自己掌握健康知识,而且要将所学知识广泛、生动、深入地传播给患者。因此。我中心先后十余次选派健康管理专员参加上海市疾控组织的培训。培训内容有血压正确测量方法、与病人沟通技巧、细节管理健康专员自我管理技能培训、演讲技巧等。同时还组织人围华东地区演讲比赛的成员和上海社区演讲比赛中获胜的成员,上台演示交流经验。通过组织健康管理专员的演讲比赛,将所学知识、技能与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

1.3加强患者随访和干预

1.3.1患者随访高血压细节管理随访规定中危患者3个月随访1次,高危患者1个月随访1次。每次随访内容有清晨未服药的血压3次,身高、体重、腰围,服药种类、方法、剂量,服药的依从性。是否需要转诊等。

1.3.2患者干预本社区成立15个自我管理小组,各小组按照饮食、运动、吸烟、自我效能、老年人等主题组织干预活动至少3次。期间为患者发放通俗易懂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宣传册5520本,如:认识高血压、高血压与饮食、高血压与肥胖、高血压与吸烟饮酒等,为高血压患者读健康教育报,结合杨浦区名医师讲团为社区居民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讲座,共计1253人次。

1.3.3开展情况患者干预活动参与率68.96%,活动平均满意率90.68%,活动需求率90.68%,活动备案合格率100%。

1.4注重质量控制高血压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注重随访中的每个环节,才能更好地显现高血压管理效果。血压测量是高血压管理中随访医生了解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最常用的手段,许多医生认为测量血压再简单不过了。往往忽视许多细节,然而“细节决定成败”。听诊器放置不当、袖带绑得太松太紧、患者等都会影响血压的测量值……如何做到正确测量、准确读数,是需要不断改善的环节。杨浦区疾病控制中心对每次患者随访进行血压、体重、腰围等指标的测量进行质控,以保证随访质量。上海市疾控定期反馈项目阶段中各区存在问题、如何改进、下一阶段工作安排等,组织各区疾病控制中心条线负责和健康管理专员参加细节管理项目阶段回顾会议,汇报工作进度、结果、存在问题。为各区县搭建了互相学习的平台,对项目实施中的细节进行分享、补充、完善、控制。

2 细节管理的体会

2.1加强细节管理的意义

2.1.1患者方面通过细节管理,患者获得免费体检、免费化验、听课、培训,免费咨询、健康教育等。患者近距离与医生沟通和接触的机会增多,加深了对高血压病的发病、危害等的不断深入了解,改变了不看病药房买药、不运动、饮食不合理等错误观念,促进了患者从被动加入到主动参与到细节管理中来。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善,逐步树立良好生活方式,为高血压的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2医生方面通过招募患者、体检、随访、干预等一系列活动,医生有了进一步贴近患者的机会。可以从生活和日常接触中了解患者的病痛和忧虑,增加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打下了基础。经过细节管理中的培训,社区医师了解高血压最新发展动态,不断提高高血压基本理论知识水平和技能,拓展了社区管理的内涵,提高了随访干预质量和科研能力,并能在社区中为患者生动地传授。

2.1.3医院方面细节管理,为医院的人才培养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也为考察医生的综合能力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为医院和居委的合作创造了更多的机会,配合更加默契。为日后的公共卫生管理提供了成熟的管道,为强化社区卫生管理工作打下了新的基础。同时。医患关系的改善,提高了医院满意度;促进了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开展。

高血压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血压药 临床研究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613-01

1 引言

随着医药科技飞的飞速发展,药物品种和数量迅猛增长。以患者为对象,利用现论、现在技术研究药物的体内处理过程与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探讨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制定个体化剂量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已成为一门医学与药学、药理学与治疗学紧密结合的现代新兴科学,即临床药理学。

2 高血压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意义

2.1 从宏观上讲:

(一)负责进行新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药理研究。

在临床研究结束后写出有科学性的总结报告送研制单位并抄报卫生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 做到快速、有效。

(二)对已生产的高血压药物进行临床再评价。

各指定临床药理医院应积极开展所承担某类药物的已上市药品的再评价工作,对疗效不确、不良反应或其它原因危害人民健康的高血压药品按卫生部规划,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结合实验研究,分析调整,做出科学结论。向卫生部及卫生厅、局提出评价意见。

(三)负责起草各类药物的临床试验指标和评价原则各临床药理基地负责起草各类药品的临床试验及临床验证的要求、内容及观察指标,临床评价原则,使各类药品的临床研究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四)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各临床医院在开展临床药理研究工作时,应积累新、老药物使用安全有效方面的经验,随时进行科学总结,开展药物不良反应流行病学及药物滥用的情况调查等任务,并有责任指导医生合理用药。

(五)对进行新高血压药物临床研究的医生进行临床药理专业知识培训。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指定有条件进行新药临床试验医院的医生,至少每年举办一期培训班,还可分专业举办小型的培训班。其它临床药理基地也可以逐步创造条件,开办培训班当地临床药理骨干。各基地之间可进行横向联系,相互交流,逐步写出全国统一的临床药理讲义,使培训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为我国建设一支临床药理队伍而努力。

(六)开展高血压临床药理专业咨询和信息情报交流。

各指定临床药理医院应积极开展临床药理咨询,有条件的单位应对社会开放。对治疗范围较窄的药物应在本单位开展血浓度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尽一切努务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基地间应开展信息交流,是促进临床药理工作发展极为重要的手段。

(七)承担卫生部及卫生厅交办的临时任务和临时性的临床药理任务。

3 从微观上讲(从本院的高血压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意义)

(一)根据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及是否有并发症等)确定每一个患者适合的治疗药物和用药剂量.做到治疗个体化.

(二)通过对住院患者的用药后血压、血药浓度、副反应的监测得到的信息,调整患者的用药剂量和类别,必要时联合用药.是患者用药合理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4 资料来源与方法

对我院2009年205例高血压住院患者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的临床表现,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5 结果

5.1 病人基本情况及ADR发生率 205例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高血压住院患者:40-50岁的患者有13人,50-60岁的患者有55人,60岁以上的患者有137人.其中男性患者120人,女性患者85人.有缬沙坦的ADR有3例,占1.46%;卡托普利的ADR有3例,占1.46%.贝那普利的ADR有5例,占2.43%.

5.2 临床变化涉及药品种类及例数 205例服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高血压住院患者中,服用缬沙坦出现ADR有4例病人,服用卡托普利出现ADR有3例病人,服用贝那普利出现ADR有5例病人.12例不良反应中,单一用药8例(66.67%),联合用药4例(33.33%),联合用药可降低高血压患者ADR的发生率。

5.3 预后 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后,一般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并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可痊愈。对12例ADR报告进行因果关系评价,肯定8例,很可能1例,可能2例,无法评价1例。ADR的转归,治愈10例,好转2例,所有病例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后,ADR症状均得到控制,无后遗症及死亡发生。

6 讨论

6.1 高血压药物的药动学与药效学之间的联系

一、盐酸贝那普利1.药效学本药是一个前体药,在肝内水解成有活性的代谢产物贝那普利拉。后者为不含巯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能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结果使血管阻力降低,醛固酮分泌减少,血浆肾素活性增高。

2.药动学 口服后至少吸收37%以上。吸收后在肝内水解生成贝那普利拉,后者抑制ACE的作用比原药强,但口服贝那普普利的吸收差。本药的达峰时间为0.5-1小时,主要经肾清除。

二、缬沙坦

1.药效学 本药为强效和特异性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选择性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相关的AT1受体亚型,从而降低血压。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不影响心率。本药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也没有抑制作用,不影响缓激肽的降解,不促进P物质生成,因而较少引起干咳。

2.药动学 口服后迅速吸收。服药后2小时内出现降压作用,4~6小时内达到降压高峰,本药不经生物转化,主要以原形排泄。长期给药无蓄积作用。血液透析不能清除药物。

三、卡托普利1.药效学 本药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药,能竞争性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本药能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抑制血管收缩,并减少醛固酮的分泌。

2.药动学 口服后吸收迅速,吸收率在75%以上,但胃肠道内有食物存在可使本药的吸收减少,故宜在餐前1小时服药。口服后15分钟开始起效,降压作用为进行性,约数周达最大治疗作用。半衰期小于3小时,肾衰竭时半衰期延长。在肝内代谢。经肾排泄。

6.2高血压药物的途径和用法用量

一、缬沙坦:成人常规剂量,口服给药,推荐剂量为每次80mg,每日1次,与性别、年龄及种族无关。抗高血压作用通常在服药2周内出现,4周时达到最大疗效。

二、卡托普利:高血压:每次12.5mg,每日2~3次,按需要在l~2周时间内增至每次50mg,每日2-3次。疗效仍不满意时可加用其它降压药。急性心肌梗死:宜用于收缩压超过12.00kPa(90mmHg)的患者。先给予试验剂量6.25mg,2小时后收缩压仍超过12.00kPa,则再试给12.5mg,再隔2小时后仍如此,方可用每次12.5mg,每日3次的剂量。

三、盐酸贝那普利:高血压:(1)未用利尿药者,开始治疗时推荐剂量为每次10mg,每日1次,若疗效不佳,可增至每日20mg。对某些日服1次的患者。(2)若单独服用本药血压下降幅度不满意,可加用另一种降压药,如噻嗪类利尿药、钙拮抗药或β受体阻滞药,应先从小剂量开始。充血性心力衰竭:本药适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辅助治疗。推荐初始剂量为每次2.5mg,每日1次。由于有首剂后血压急剧下降的危险,故患者第一次服用本药时需严密监视。

6.3 可增强降压作用。2.与保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补钾药或含钾盐代用品合用时,可使血钾升高。

二、卡托普利:1.与利尿药合用可致严重低血压,故原利尿药宜停用或减量,本药开始用量宜小。2.与其它扩血管药合用可能致低血压,如合用,应从小剂量开始。3.本药可能增高血钾,慎与保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或补钾药合用。4.与其它降压药合用,降压作用加强,与引起肾素释放或影响交感活性的药物合用呈两者相加的作用,而与β阻滞药合用呈小于两者相加的作用5.氯丙嗪和本药有协同作用,可导致低血压。两种药物同时使用应慎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避免两药合用。

三、盐酸贝那普利:1.与其它降压药合用时降压作用加强,其中与引起肾素释放或影响交感活性的药物同用呈较大的两者相加的作用,与β受体阻滞药同用呈小于两者相加的作用。2.与利尿药合用降压作用增强,可引起严重低血压。在开始本药治疗前原利尿药应停用或减量,本药开始剂量宜小,以后再根据血压情况逐渐调整。3.与其它扩血管药合用可能致低血压,如合用,应从小剂量开始。4.与钾盐、保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合用可能引起血钾过高。

7 对策

7.1 加强人才培养,当务之急要不断加强培训,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责任心强、反应快捷的高素质的专业临床药理医生和药师。

7.2 建立和完善本院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做到集中监测和自觉呈报相结合,自觉呈报系统监测范围广、时间长,但存在资料偏差和漏报的缺点,而集中监测系统能做到资料记录可靠、全面,可以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但其缺点是费用高,监测范围有限。我院临床药理监测工作刚刚起步,报告的主体是医师,报告总数偏少,医务人员报告ADR的主动性还需要提高,部分报告还存在填写内容不完整、ADR症状及处理情况描述过于简单等问题。今后还应不断完善ADR监测上报制度,同时加强ADR监测工作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提高从事ADR监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以保证ADR报告和监测工作的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7.3 充分发挥药师在临床用药监测中的作用 临床药师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帮助广大医务人员、患者正确认识药物,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或避免ADR再次发生。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对治疗指数窄的药物开展临床血药浓度监测,根据测定结果,运用药动学理论,有根据地协助医生给患者调整用药剂量或给药间隔,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从而做到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提高ADR报告率。

高血压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血压;专科护士;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42—02

2006年《中国慢性病报告》指出,高血压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1]。有效的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高血压患者是现代心血管流行病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培训专科护士参与对高血压患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评价,旨在通过医院住院病人以及门诊和社区二级干预模式,以降低血压和体重,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为目的,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和达标率。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门诊高血压患者279例。诊断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2]。其中男165例,女114例,25-30岁9例,31-40岁45例,41-50岁97例,51-60岁128例。高血压Ι级101例,Ⅱ级178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135例,初中及以下144例。纳入标准:(1)年龄为35-70岁;(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排除标准:(1)有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患者;(2)年龄大于70岁。生活方式干预组135例、对照组144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吸烟史、血压、体重指数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2 研究方法

2.1 干预方法

两组均由医生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生活方式干预组由培训上岗的高血压病专科护士进一步管理。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发放《高血压家居管理手册》,每季度通过电话随访,评估病人高血压自护知识,针对病人不健康生活方式重点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在《高血压家居管理手册》登记病人治疗及生活行为干预效果。对照组由主管医生制订治疗方案的同时讲解治疗要求、进行生活行为方式指导。每季度对两组患者进行门诊随访和问卷调查1 次,评价疗效和干预依从性,时间为期一年。

2.2 评价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和身体检查获得基线和末期的各指标数据,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调查并填写问卷,结合parati 等人的评分标准,对医嘱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及不依从,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依从性改变。检查指标主要包括: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

2.3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3.0统计软件包,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全部完成评价分析者共计266例(应答率为95.34%),脱落率分别为生活方式干预组5例(3.703%)、对照组8例(5.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3,P=0.4643)。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3 高血压病专科护士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由表1可见,生活方式干预组完全依从性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有效的高血压管理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也是预防冠心病、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高血压管理只强调医生对病人的单项管理,在高血压患者的人数众多,专业人员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往往只能做到单一的血压测量、用药治疗,难以达到综合防治的要求并长期坚持[3,4],本研究在目前高血压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对管理细节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高血压管理中设立了专科护士,在患者和医院之间建起了沟通的桥梁,促进医患互动,通过开展个性化的患者干预措施,使患者充分了解针对自己病情的健康生活方式,用药方法。

本研究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小,遵医嘱依从性为病人回忆所述,可能存在回忆偏倚。本研究结果表明,专科护士干预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管理高血压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齐小秋,王宇.中国慢性病报告[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3-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