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作用;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9.185

临床治疗调查发现,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控制率非常低, 仅能达到25%左右, 其原因就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 对于血管管理不重视, 高血压疾病一旦发病, 需要进行终生的血压管理。因此,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非常重要[1]。本文研究健康管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作用方面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3~1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5例, 女45例, 年龄63~78岁, 平均年龄(67.1±3.6)岁。入选标准:患者均为本地企业的退休人员, 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疾病, 血压水平2年, 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患有心肌梗死、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可能影响本次研究疾病的患者, 患者自主意识良好, 可以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1. 2 健康教育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临床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高血压健康常识宣讲, 并将宣讲的内容印制成手册在患者中传阅, 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主动避免;让患者了解血压治疗对健康的好处以及终身治疗的必要性, 正确地认识药物的副作用, 并定期进行复诊。

1. 2. 2 研究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基础上加入健康管理方案进行护理 指导患者血压自测的方法, 叮嘱患者定期地进行血压监测, 帮助患者购买合理的家用电子测压计, 并教会患者家属正确地使用[2]。让患者家属懂得定期测量血压的重要性, 测量1次/周, 测量时间选择在早餐前或是服用药物之前, 并排空膀胱。晚上测血压可以在睡觉之前, 采用坐位姿势进行测量。测量的血压值要详细地记录, 并且每次的饮食、运动情况、服药情况、睡眠、精神状态等也要记录在案。每例患者都指派1名护士进行随访, 并且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变化。根据患者的服药行为、日常生活管理、医嘱执行情况等对患者进行依从性评分, 满分为100分, 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依从性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治疗依从性指的是患者在治疗中遵从医嘱的行为程度, 比如服药、饮食控制和复诊情况等, 其代表着患者主观意识上对于治疗结果的执行情况, 患者的依从性越高, 患者进行的治疗行为就越多, 疾病就越容易恢复[3]。临床治疗发现, 高血压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认识存在着很多的误解, 认为治疗症状减轻后就可以不继续进行药物治疗, 或是由于药物副作用的原因擅自停止治疗, 这些对于疾病的治疗恢复非常不利。因此, 在治疗中, 如何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非常重要。

健康教育方案指的是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 为患者制定的健康恢复方案, 包括饮食、药物控制和复诊恢复等, 让患者对病情病因、疾病治疗方法有着详细的了解, 从而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4]。将患者的健康教育、药物控制、康复行为等进行综合的干预, 能够明显地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

从本次研究上看,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依从性较低, 说明都存在着一定的治疗抵触情况, 但是在研究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从原来的(53.4±1.7)分提升到(86.4±1.6)分, 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由教育前的(54.1± 1.5)分提升到(63.2±1.8)分。两组患者的依从性都得到了提升, 表明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 但是研究组分值提升更为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综上所述,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 应用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明显地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可以帮助自身更好的恢复, 临床护理意义积极, 可以在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庞群, 奚翠云, 莫薇.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内科, 2014, 13(4):514-515.

[2] 李丽霞.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10(6):770-771.

[3] Iain JM, Charles DA, Christopher MC. Lay perspectives on hypertension and drug adherence: systematic review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BMJ(Clinical researched), 2012, 34(5):3953.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左旋氨氯地平; 厄贝沙坦; 氢氯噻嗪; 老老年; 高血压; 疗效;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4-0025-03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small dose Hydrochlorothiazide combined with Levamlodipine or Irbesarta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80 years of age or older.Method:62 cases of very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ized divided into Levamlodipine plus Hydrochlorothiazide group(group A,n=32) and Irbesartan plus Hydrochlorothiazide group(group B,n=30).32 cases were treated daily dose of Levamlodipine 2.5-5 mg and Hydrochlorothiazide 6.25-12.5 mg,while 30 cases were treated by Irbesartan 75-150 mg plus Hydrochlorothiazide 6.25-12.5 mg once a day for 12 weeks.After treatment of 2,4,8 and 12 weeks,the changes of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and pulse pressure (PP), and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12 weeks later,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Result:SBP,DBP and PP of two groups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as the extension of treatment cours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before treatment(P0.05),and ADR had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31.3% vs 26.7%,P>0.05).Conclusion:Two kinds of therapeutic regimens all have good effect and safety in the treatment of very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Lev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small dose Hydrochlorothiazide for reducing the degree of SBP is larger,and reducing the degree of DBP is small,so PP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it seems to be more suitable for treating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very elderly patients.While irbesartan combination with small dose hydrochlorothiazide for reducing the degree of SBP and DBP is all larger,so PP is n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it seems to be more suitable for treating systolic pressure and diastolic pressure elevated of very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Key words】 Levamlodipine; Irbesartan; Hydrochlorothiazide; Very elderly; Hypertension; Effect; Safety

First-author’s address:Danghu Street Community Heath Service Center of Pinghu City,Pinghu 3142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34.00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均寿命不断延长,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最近《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1]指出,我国80岁及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是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群体,年平均增长速度达4.56%,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其中,80岁及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067万,占老年总人口的12.4%。与此同时,高龄高血压的人群也在增长,李艳芳等[2]报道,≥80岁的老老年人中高血压患者占67.2%,其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占高血压患者的67.6%。目前国内外针对老老年高血压的研究不是很多,尤其在降压治疗方面研究更少,为此笔者选择62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或厄贝沙坦治疗,探讨两种联合用药方案对老老年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9月浙江省平湖市新埭医院心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62例年龄超过80岁、收缩压(SBP)≥16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 Hg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80岁;(2)连续3次非同日血压测定SBP≥140 mm Hg和/或DBP≥90 mm Hg;(3)除外假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若SBP≥140 mm Hg、DBP

20例,平均年龄(84.5±4.3)岁,平均病程(18.7±5.8)年,

平均血压(171.7±9.8)/(93.6±9.8)mm Hg;B组: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85.0±4.3)岁,平均病程(19.7±5.9)年,平均血压(170.2±9.9)/(94.3±9.9)mm Hg。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血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先停用影响降压治疗的其他药物,两组均服用氢氯噻嗪片(国药准字H32021683,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6.25~12.5 mg,1次/d,A组加服左旋氨氯地平片(商品名施慧达,国药准字H19991083,施慧达药业集团吉林有限公司生产)2.5~5 mg,1次/d,B组加服厄贝沙坦片(商品名安博维,国药准字J20080061,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75~150 mg,1次/d,疗程均为12周。以SBP/DBP达到150/80 mm Hg为目标血压,初始治疗时均以两药最小剂量开始,如4周后血压下降不明显,则先增加氢氯噻嗪至较大剂量,再观察4周;如8周后血压未达标,则再增加组内另一药物至较大剂量。

1.3 观察指标

血压由专人测量,采用同一袖带式汞柱血压计,患者静坐15~30 min后测诊室坐位右上臂肱动脉血压3次,每次间隔时间在2 min以上,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血压随访监测每周1次,肝肾功能、尿常规、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尿酸、心电图等检查每4周一次,密切观察两组治疗2、4、8、12周后的SBP、DBP、PP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出现不耐受情况则及时减少或暂停使用相关药物,并给予相应处理;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比较。

1.4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1993年美国JNC5报告标准[4]和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5],(1)显效:收缩压降至正常范围且下降幅度≥20 mm Hg(或收缩压下降幅度≥30 mm 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 Hg并降至正常(或舒张压下降20 mm Hg以上)。(2)有效:收缩压下降10~19 mm Hg并降至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下降20~29 mm Hg);和/或舒张压下降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随治疗周期的延长,两组SBP、DBP、PP均逐步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降幅B组更为明显(P

2.2 两组降压效果比较

A组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B组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22,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A组心率增快3例,头痛3例,面部潮红2例,头晕1例,低血钾1例;B组头晕2例,心悸2例,性低血压2例,胃肠不适1例,低血钠1例。2例性低血压和1例低血钠给予减量或暂停氢氯噻嗪,1例低血钾加服氯化钾片,其他不良反应均在1~2周自行消退,所有病例均未退出治疗。两组心肺肝肾功能、尿常规、血糖、血脂、血尿酸、心电图等复查均无明显变化。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3%,B组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0.16,P>0.05)。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大动脉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显著升高、细胞外容量增加等病理生理状态,具有症状不典型、个体差异大、合并症及并发症多、靶器官损害多见、病死率高、药物治疗耐受性差等临床特点。此外,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病变,其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调节血压的功能减退,血压波动大,易发生性低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减退或消失。另外,老年高血压治疗中还存在着舒张压J型曲线现象,即降压药物治疗后舒张压过高或过低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6]。故目前多数文献均主张,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以血压≥160/90 mm Hg作为降压起点较为安全,以收缩压140~160 mm Hg、舒张压80~90 mm Hg作为目标血压较为适宜[7-9]。总之,老老年高血压既要有效控制血压,降低靶器官损害,又要避免将血压降得过低,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危险,还应尽可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以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除外紧急情况,降压药物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确保降压平稳、安全、有效。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利尿剂、CCB、ACEI、ARB等一线药物均可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然而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研究不是很多。Inaba等[10]研究表明:单独用吲哒帕胺缓释剂或吲哒帕胺缓释剂联合培哚普利作为基础的抗高血压治疗可以使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获得150/80 mm Hg的目标血压,可降低脑卒中死亡风险39%、全因死亡21%、减少心力衰竭64%的风险。囿于单一药物的效应和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对老年高血压更为有益,尤其是以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为基础的复方剂型,临床报道较多。但是由于此类复方制剂组成成份固定,对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不一定合适。故本研究仍选择单用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再联合二氢吡啶类CCB或ARB,以SBP≥160 mm Hg和/或DBP≥90 mm Hg的老老年患者作为入选对象,并排除合并有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心肺肝肾功能明显异常等可能发生降压风险的情况,探讨两种联合用药方案对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

A组使用的左旋氨氯地平为一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药,是第三代钙通道拮抗药的代表药物,具有更高的血管选择性;它可以通过抑制钙内流,降低心肌收缩力,舒张小动脉,降低外周循环阻力等发挥降压作用;通过激活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减少脂肪在动脉壁累积及抑制胶原合成;还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硬化作用;长时间应用可重建患者受损的内皮细胞功能[10],故特别适合老年高血压,尤其是老年ISH患者的治疗。而氢氯噻嗪,是目前单独或联合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常用基础药物之一,其主要通过利尿排钠,降低老年高血压的高血容量状态,发挥降压作用。两药联合后各药用量均可减少,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上比较适合治疗RAAS活性不强、血容量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B组使用的厄贝沙坦是一种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能选择性的阻断AT1受体,抑制AngⅡ的促血管收缩和促醛固酮分泌效应而发挥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作用。联用小剂量氢氯噻嗪后在协同降压的同时可减少前药用量,且由于其利尿排钾作用可抵消厄贝沙坦的保钾效应,避免引起血钾过高等不良反应,故临床上比较适合治疗RAAS活性强、外周阻力高的老年高血压患者。

本研究通过对62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结果显示,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或厄贝沙坦两种治疗方案均有较好的降压疗效,且各药用量较小,剂量调整比较方便,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较好。在降压作用上,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对SBP降幅较大,对DBP降幅相对较小,故PP缩小较为明显,对单纯收缩压高的老老年患者来说可能更为有利;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对SBP、DBP降幅同样明显,PP缩小不明显,比较适合治疗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的老老年患者。由于本研究选择的病例较少且相对健康,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尤其是有并发症和合并有其他疾病者,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伍悦蕾,张廷杰.老老年高血压:现状与问题[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3):103-106.

[2]李艳芳,赵瑞祥,卜聪亚,等.80岁以上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4):51-54.

[3]林仲秋,谢志泉.老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研究现状[J].广东医学,2010,31(23):137-140.

[4] The Fif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Detectin,evaln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JNCV)[J].Arch Intern Med,1993,153(1):154-183.

[5]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血管药物对策专题组.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Ⅱ抗高血压药[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8,26(1):5-11.

[6]苗懿德.老老年高血压的风险评估与治疗对策[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0,15(4):262-263.

[7]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10-52.

[8] Bulpitt C J,Beckett N S,Cooke J,et al.Results of the pilot study for the Hypertension in the Very Elderly Trial[J].J Hypertens,2003,21(12):2409-2417.

[9] Beckett N S,Peters R,Fletcher A E,et al.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80 years of age or older[J].N Engl J Med,2008,358(18):1887-1898.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络活喜;代文;洛汀新;原发性高血压;成本效果分析

高血压在我国老年人的发病率很高,且呈逐年递增,约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40%~50%。积极降压治疗可显著降低老年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如何选择具有良好经济学效益的治疗药物,是当前需要重视并解决的问题。本文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三组最常用药物治疗高血压方案进行比较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病例120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高血压诊断标准[1],其中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左心功能衰竭、心绞痛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6.1±3.7)岁,平均病程8个月~10年。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人,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血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嘱限盐、戒烟和酒,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适当运动,且在近2周未服用任何降压药。三组患者按以下方案服用药物:①A组:给予络活喜5mg(苯磺酸氨氯地平,规格:5mg,7粒/盒,38.1元/盒),1次/d;②B组:给予代文80mg(缬沙坦,规格:80mg,7粒/盒,45.8元/盒),1次/d;③C组给予洛汀新10mg(盐酸贝那普利,规格:10mg,14粒/盒,36.7元/盒),1次/d。三组治疗方案均坚持8周治疗,从第1次测定血压时算起。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结束时检测各组患者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电解质及心电图等。

1.3疗效评价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卫生部规定的《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高血压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血压与治疗前基础血压比较,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到10mmHg,但已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无效:治疗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公司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均数±标准差(x±s)表示,3组治疗方案疗效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各组成本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2结果

2.1成本计算成本是社会在实施某一药物治疗方案或其他治疗方案的整个过程所投入的全部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消耗。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2]。药物经济学的费用不仅指药物的费用,还包括治疗费用、检查费用、给药费用、时间费用等,但由于本文中接受治疗的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应用药物经济学的最少成本分析,故只计算其药物费用及检查费(按照2010年6月的价格计算),不考虑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通过以上治疗方案算出三组的成本分别为:Ca:38.1×8+2×(30+31+12+19+30+20)=588.8元;Cb=45.8×8+2×(30+31+12+19+30+20)=650.4元;Cc=36.7×4+2×(30+31+12+19+30+20)=174.8元。

2.2治疗效果三组方案的治疗效果(E)比较如下(单位:例):A组:显效13、有效24、无效3,有效率92.5%;B组:显效11、有效24、无效5,有效率87.5%;C组:显效8、有效25、无效7,有效率82.5%。三组疗效比较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成本一效果分析成本一效果分析的目的在于平衡成本和效果,在两者之间找一个最佳点,而成本效果比(C/E)则把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它是采用单位效果所花费的成本来表示,在对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比较时[3]。有的方案可能花费的成本很多而且产生的效果也很好,而增加效果需要增加病人的开支,即增长的成本效果比(Dc/DE),它代表了一个方案的成本效果与另一个方案比较而得的结果。故将3组治疗方案的成本由低到高进行排列,并以最低成本(方案C)为参照,其它方案与之对比得到的C/E。由此得出,洛汀新为较为经济的治疗方案。见表1。

表13组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组别 成本

(C元) 疗效

(E%) 成本效果比

(C/E) 成本效果比

(C/E)

A 588.8 92.5 6.36 15.8

B 650.4 87.5 7.43 43.92

C 430.8 82.5 2.12

2.4敏感度分析药物经济学研究中所用的变量通常较难准确地测量出来,而且每个治疗方案在不同人群或不同医疗单位中的费用及效果可能不同,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对分析结果都有影响,而敏感度分析就是为了验证不同假设或估算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本文中将药品的成本分别下降15%,检查成本上升10%进行敏感度分析。3组治疗方案受参数影响不大,敏感度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详见表2。

表23组治疗方案的敏感度分析

组别 成本

(C元) 疗效

(E%) 成本效果比

(C/E) 成本效果比

(C/E)

A 571.48 92.5 6.25 13.37

B 623.84 87.5 7.13 37.32

C 437.18 82.5 5.30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危险因素之一。老年性高血压在临床特征上表现为血压波动大,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且靶器官并发症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命健康[4]。由于老年人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应尽可能选用降压效果好、平稳控制血压、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近年来,新的治疗高血压药物层出不穷,如何合理选择具有良好经济学效益的治疗药物,是当前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常用一线降血压药。本文三组用药方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意义。络活喜为钙通道阻滞剂,能阻滞心肌细胞外钙离子经细胞膜跨膜进入细胞内,直接松驰血管平滑肌,半衰期较其他同类药长,降压作用平稳、持久。代文为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循环短时效应和局部组织长时效应,减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内皮素释放血管因子,增加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的形成,减少醛固酮分泌和增加肾血流量,以减少钠水潴留等一系列作用全面对抗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效应,达到降压的目的,降压疗效确切而持续稳定。洛汀新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口服后在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它强烈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含量,造成全身血管舒张,引起降压。本研究表明,三组方案治疗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且安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在疗效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表1及表2可以看出洛汀新成本最低,其成本效果比也低于其他两组。所以洛汀新为治疗老年性原发性高血压的较佳治疗方案,是比较经济有效的选择,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2005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0-61.

[2]叶永年.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M].北京:中园中医药小版社,2004:261.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依那普利;氨氯地平;美托洛尔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案较多,但不同治疗方案除了疗效可能存在差别外,同时治疗成本也存在差异。由于高血压的治疗需要长期进行,用药既能较好控制血压同时所需费用低的治疗方案有助于降低患者治疗成本,减轻经济负担。本文观察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分别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成本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糖水平异常患者、心功能衰竭患者、冠心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对实验药物有禁忌患者。均为轻度和中度高血压患者。所选患者中男42例,女38例,最小年龄为39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为(601±47)岁;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依那普利口服,每次10 mg,2次/d;美托洛尔为每次50 mg,2次/d。对照组患者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每次5 mg,每天服用2次;美托洛尔为每次50 mg,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0 d。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定:舒张压下降超过20 mm Hg,可评为显效;患者治疗后舒张压下降为10~19 mm Hg,为有效;舒张压改变情况没有达到显效或有效标准,为无效。

13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所得实验数据均在SPSS 0统计学软件下实施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评定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2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成本确定和成本效果分析治疗成本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和,根据文献提示[1],比如患者和家属的时间成本等间接成本不易统计,故本研究不计算间接成本,只计算直接成本。在直接成本中,包括药品费用和医疗费用,医疗费用两组患者均为相同,这里的成本可认为是药品费用,在药品费用中,除了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二者不同之外,其他用药均相同。所以,本文所及成本即为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的成本。

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每粒5 mg,每粒39元)成本为468元。观察组依那普利(每粒10 mg,每粒09元)成本为108元。成本效果:对照组成本为468元,效果为0925,成本效果为5059;观察组成本为108元,效果为095,成本效果为1136。观察组成本效果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所获得一个单位治疗效果所用成本低于对照组。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慢性心血管疾病,目前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多采用早期、联合及长期治疗。本文选择的两种联合治疗方案都是常用、有代表性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案。联合治疗方案可以减少单药用量,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控制血压效果[2]。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氨氯地平为钙通道阻滞、美托洛尔为β1受体阻滞,上述三种药物均为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在用药方案选择方面,既有较好疗效同时治疗成本较低的方案才符合药物经济学原理[3]。本文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近似,没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成本效果低于对照组,说明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分别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均能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但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方案既有较好控制血压效果,还能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陈洁药物经济学.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97108.

高血压治疗的方案范文第5篇

正常血压标准降低了,这意味着原本不属于高血压病患者,现在也可能踩上了“高压线”,治疗就应赶早。

正常血压标准降低了

现在规定正常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

以前,正常血压的标准为收缩压

高血压病患者常同时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只注意血压升高而忽视其他危险因素是错误的。因此,对高血压病患者需要在绝对危险性水平方面进行分层。

是否危险,并不只与血压有关

高血压病患者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是否存在其他危险因素,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例如,有两名男性患者,血压同为145/90毫米汞柱(19.3/12千帕)。其中一名65岁,同时患糖尿病,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另一名40岁,无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病史。那么,前者在一年内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比后者高20倍。采用危险性水平分层,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四种,是十分必要的。

低危 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这组患者1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机会

中危 高血压2级,或者高血压1、2级同时存在1~2个危险因素。这组患者1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机会为15%~20%。应观察血压3~6个月,如果血压肯定超过正常标准,再进行降压药物治疗。

高危 高血压1、2级,同时有3个或更多危险因素,或者有糖尿病,或者有心、脑、肾等器官损害;或者高血压3级。这组患者10年内发生心血管病的机会为20%~30%。应该实施降压药物治疗,同时控制并存的危险因素。

极高危 高血压3级,同时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或者高血压1~3级,并且已经有并发症,属于极高危患者。这组患者在10年内发生或再发生心血管病的机会在30%以上。应该对高血压病和并存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疾病进行药物治疗。

有些高血压病患者药物控制得不理想,也有的药物对这个人有效,对那个人却疗效不明显,医学家为此提出了4项基本用药原则。

怎样用药效果最好

治疗目的:在3~6个月,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中青年患者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

在降压治疗过程中应遵循4项原则:①开始治疗时,使用小剂量药物以减少不良反应;②合理的药物联合,以达到最大的降压效果;③初始治疗方案无效,或有明显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可改用另一种治疗方案;④尽可能使用长效降压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减轻血压波动。

目前六大类降压药,即利尿剂(如双氢氯噻嗪)、β阻滞剂(如倍他洛尔)、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α阻滞剂(如哌唑嗪)和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如氯沙坦),都适用于初始降压治疗,因为降压治疗的益处主要来自长期持续的血压降低。然而,实际使用时有不少因素可影响降压药的具体选择,例如社会经济因素,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合并症与并发症的情况,患者对各类药物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为此,可采用合理的药物联合。这里推荐以下5种有效的联合降压治疗方案:利尿剂和β阻滞剂;利尿剂和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拮抗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和β阻滞剂;钙拮抗剂和转换酶抑制剂;α阻滞剂和β阻滞剂。我国自行研制的一些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价格较低,服用方便,有一定的降压疗效,也可用于低危和中危高血压病患者。

有些患者经治疗后血压下降,就停止治疗,也有的患者治治停停,这是不妥的。现在强调患者应长期有效地控制血压。

一旦确诊 终身治疗

降压治疗开始以后,在3~6个月内患者要定期随诊,根据流程图所示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