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血压的预防治疗

高血压的预防治疗

高血压的预防治疗

高血压的预防治疗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血压 预防与治疗 农村地区

以高血压为代表的心血管疾病是危害居民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患者分布广泛,各个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差较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更是普遍现象[1]。将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类管理,依据每类患者的病情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解决城市社区高血压防治中的问题,这为农村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本研究以一个乡镇作为研究试点,结合新形式下的基层卫生院的服务职能的特点,以居民组为单位,将高血压患者分级,并进行干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样本来源:我县某乡镇作为试点,选择其中1854名高血压患者作为样本,其中男1223,女631例;年龄23~67岁,平均56.4岁。

方法:按照患者血压水平将高血压患者分为3个等级,血压从低到高依次为Ⅰ级(354例),Ⅱ级(956例)和Ⅲ级(544例)。以居民组为单位,入组管理。管理内容为3个方面,一方面记录患者血压,另一方面为控制患者的生活习惯。具体包括低盐饮食,每天少于8g;戒烟,至少6个月;体育运动:每周3次,每次1小时以上;油脂摄取,每天

统计分析:所有实验结果,包括行为干预结果以及血压水平数据均经过SPSS11.1统计分析处理。

结 果

行为干预:对1854名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习惯干预,开始低盐饮食的患者由原来的30例升高到256例,效果明显,次之为油脂摄取,体育运动以及戒烟的变化不及前两项明显,但仍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行为干预对患者的生活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见表1。

血压控制:分组管理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三个级别患者的血压水平较分组管理前均有下降,其中Ⅱ级和Ⅲ级效果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讨 论

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大多数人民群众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交通、经济以及文化上的差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意识较差,对高血压的知识了解甚少,有很多人由于家庭苦难、对疾病危害认识不足以及生活习惯等,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3,4]。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长效广泛的监管模式,建立了基于农村地区的高血压预防和治疗模式,通过对高血压患者以居民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进行行为干预以及血压记录,结果显示,患者的生活行为有了明显改善,低盐饮食、运动、戒烟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血压控制方面,除了轻微人群,即I级效果不够明显外,Ⅱ级和Ⅲ级患者的血压显著下降,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乡(镇)、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再细化防治工作,建立防治组,在经济、人力允许的情况下,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依据病情细化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高危人群给予更多的关注[5,6]。这种新的防治模式管理深入、针对性强、广大患者易于接受,符合我国农村的特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源,彭益,李源泉.巴中市农村地区高血压患病及药物治疗的调查分析.医学信息,2010,23(9):3110-3111.

2 朱会银.农村高血压防治现状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6,18(6):466-467.

3 李慧,刘懿卿,田丹.农村高血压患者认知状况及服药依从性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1):1349-1351.

4 段秀芳,顾东风,徐希胜.农村社区高血压的知晓、治疗和控制效果评估.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5):198-200.

5 李运权.农村社区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探讨.江苏卫生保健,2009,11(2):51-52.

6 赵挪安,陈静静,侯春玲,等.京北某农村社区老年人高血压防治情况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145-146.

表1 行为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行为变化(例)

注:*P<0.01。

高血压的预防治疗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心血管疾病;预防;控制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到今年为止高血压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45%,并且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高血压是导致脑梗、脑出血、心功能不足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所以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要正确合理地对高血压进行预防和治疗,这样才能减小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身体的其他脏器免受损害。本篇文章中,我们对2012-2014年的50例高血压病人进行了药物和饮食方面的治疗和预防,并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临床资料

对2012-2014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经过正规合理的检查后确诊为高血压,并对这些患者进行统计分类。其中,男性患者有28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的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上85岁以下,平均年龄是70岁,患病时间一般是1年以上10年以下,平均患病时间是2.8年。在这50例患者中,患病时间不超过3年的有40例,患病时间在3-5年之间的有8例,患病时间超过5年的有2例。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根据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作为标准,我们把150/90mmHg作为这50例患者的降压标准。对这50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心理饮食方面的治疗,一段时间后对这些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同时把测量的患者血压分为达标组和非达标组。在达标组中再统计有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人数,把这些数据都记录下来,并进行对比分类。

2.2 统计学方法

把统计出来的数据信息用SPSS13.0系统进行统计研究,患者的资料信息用(x+s)表示,同时用t检测,统计学的计量结果用卡方检测,P<0.05为差异这样的结果才具有统计学价值。

3.结果

3.1患者的基本情况

这50例患者经过半年时间的治疗后,患者都做到了合理用药和规律的饮食,同时这48例患者的高血压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其中只有1例病情控制的不是特别理想,还有1例出现心功能衰竭的症状,其他的48例患者的高血压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和治疗。

3.2监测指标情况

在高血压的50例患者中,我们分成了降压达标组和未达标组,通过监测发现,降压达标组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要比未达标组中心血管的发生几率小28%,同时监测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监测还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要比没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压差高。

4.讨论

4.1高血压发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血压呈现出这样的趋势:收缩压会越来越高,同时人体的舒张压会越来越低或者是比较稳定的状态,这样的话脉压差便会增大。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压力感受器对血压变化的感受力会越来越弱,不能及时有效地调节人体的血压变化。因而在平时生活中如果运动量增加、情绪波动大或者是季节变化明显时,就会出现血压波动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血管壁的韧性会变小,同时血管壁的硬度增加,当出现情绪波动或者是变化时,血管中增加的血液不能有效的储存在大动脉血管中,变现为收缩压变化明显。人体还会出现性眩晕或者是心脏供血不足等症状。激素水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的降低,因而不能有效的通过调节血容量来改善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经常会伴随许多的疾病出现,比如: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梗等等,人体的血压增高时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如果这种高血压的症状长期不给予治疗的话,就会发生很多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心肌肥厚、心衰、肾功能不全等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猝死。所以在对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检查时不要忽略血糖和血脂的检查,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并不统一,同时高血压的起因也不相同,因而进行治疗时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同时治疗时要运用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4.2高血压的治疗

高血压的患者主要是中老年人,心脏和身体的各大脏器处于功能逐渐衰退的状态,因而在进行治疗时要遵循合理的治疗原则,使患者的血压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并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见的比较合理的治疗原则有以下几点:①密切的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②选择使用的高血压药物必须让患者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在服药的疗程中医生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合理的调整剂量水平,必要时医生可以让患者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的方法从小剂量开始服用;③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高血压的并发症,有条件的可以合并并发症一起进行治疗;④尽量使用一些长效的降压药物,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增加患者对药物的顺应性,使高血压得到有效的治疗。

在对高血压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重非药物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合理饮食减轻体重。肥胖是引起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因素,合理饮食尽情体重,制定一个有效的减肥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把肥胖这个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②避免过度劳累。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使增加动脉的韧性,从而减少血压的波动,但是一定要避免过度的劳累,过度劳累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从而引起突发症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福平.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J]. 当代医学,2011,25:47-48.

[2]李月芹.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1,18:47-48.

[3]廖开历. 老年性高血压的治疗与心脑血管疾病处理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2,03:74-75.

高血压的预防治疗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产后大出血;水肿;缩宫素;预防性治疗

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妊娠期特有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慢性高血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以往统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主要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为特征。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比较了应用缩宫素预防性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患者产(术)后2小时内引导大出血的效果及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09——2011年在我院手指的妊娠期高血压病的患者共180例,妊娠周数平均为38周,患者年龄平均在32周岁。其中阴道正常分娩50例,剖宫产手术130例。住院期间检测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计数,均无DIC发生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按年龄相当,疾病分类相当分组,其中每组妊娠期高血压80例,子痫前期10例。以在第三产程时给予缩宫素注射液20单位子宫肌肉注射,产(术)时子宫收缩良好,无胎盘及胎膜残留,无软产道损伤出血的且产(术)时出血≤300ml的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于第三产程结束后,再给予缩宫素注射液30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以30-40滴/分维持静点的为治疗组。通过测重法收集两组产妇在产(术)后两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凝血相关因素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比较结果:对照组的产后出血量明显高于治疗组的出血量,且出血原因多因为产后子宫收缩发力原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其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严重危害母儿健康,其中包括孕期及产时、产后的影响,产后短期内影响主要表现在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分娩的患者。危及产妇生命,其发生产后出血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血管痉挛收缩,血压升高,血管壁压力梯度增加;②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壁渗透压增加;③尿蛋白丢失,低蛋白血症可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致贫血及红细胞受损,还可致各器官水肿。近期有学者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存在过度炎症反应,而这种炎症反应可能有内皮功能损伤和氧化应激引起,并可促进代谢紊乱、血栓形成和内皮损伤,进而影响凝血功能,这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产后出血多余正常产妇的以方面原因。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及数据分析,产后大出血的引发原因主要还以子宫收缩发力为主,可能与子宫肌纤维水肿,发生继发性宫缩乏力,加之上述多种原因致产后大出血,故在第三产程结束后,虽然子宫收缩好,但考虑到继发性收缩乏力,给予缩宫素用以预防性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产(术)后的大出血,取得了明显疗效,有临床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0-105.

[2] 周平,罗欣,漆洪波.胎盘组织中五聚素3的表达及其与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5:347-350.

高血压的预防治疗范文第4篇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现在非常普遍的一种疾病,特别是对于广大的中老年朋友来说。高血压一般是指病人在安静休息时,其收缩压超过160毫米汞柱(21.3千帕)或舒张压超过95毫米汞柱(12.7千帕)而言[1]。很多中老年人时常会因为高血压的突发,威胁到生命安全。我们可以从饮食方面,加上运动来控制血压。让家人可以不要再为高血压的长辈担心。血压病的病因很多,主要有长期精神紧张、身体过胖、常吃含盐量高的食品、大量吸烟以及有高血压家族史。高血压病程缓慢。有些人开始无明显症状,以后逐渐有头晕、头痛、耳鸣、失眠;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若不及时治疗,到三期高血压时,可有发生脑、心、肾并发症的危险。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研究预防、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中国高血压联盟名誉主席刘力生指出,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3亿余人,但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42.6%,治疗率为34.1%,控制率为9.3%。高血压可致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实际上,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早期感觉不到任何症状。现在的高血压对人的心、脑、肾等人体一些的重要器官的损害都是缓慢、长期,而且还是持续性的,有摄盐过多、肥胖、高血压家族史、长期精神压力大等危险因素的人,应半年测量一次血压[2]。定期测量血压是唯一能及时发现高血压的办法。“140/90”既是高血压诊断的分界线,也是高血压治疗的起始线,更是高血压控制的达标线。我院采用预防医学的原则,进行科学的护理、预防、治疗综合一体的措施进行治疗,总防治措施效果突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在2012年4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住院的22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例。对照组男5例,女6例,年龄分布在42-79岁,平均62±10.8岁,病程2-8年,平均4.1±2.3年;实验组男4例,女7例,年龄50-78岁,平均68±9.9岁,病程2-7年,平均3.3±2.1年。两组患者经过相关检查均具有高血压的典型症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明显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患者均为高血压患者,经过相关检查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

1.3 防治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高血压防治措施,如限盐、运动、服药等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预防医学原则,从病因预防、发病预防、临床预防三个方面进行预防,结合相应的护理治疗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改善饮食结构,?限盐建议每人每日5克以下的标准,增加钾的摄入,增加钙摄入,钙可降低血压②防治肥胖和超重,一是防止从膳食摄入过多的热量;二是增加体育活动;③减少饮酒和戒烟④家庭护理,坚持长期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不可随意添加或停用药物。定期督促患者测量血压,以观察病情。定期带患者回医院检查等等。

1.4 观察指标

通过患者的血压状况及是否又头疼、头晕现象判断临床疗效。①改善明显:血压基本恢复正常,头晕、耳鸣、眼花、失眠等高血压症状基本消失;②好转:血压有所降低,离正常值相差不大,已无头痛、耳鸣、眼花、失眠等高血压症状;③未见好转:未达到以上两标准,尚有头痛、头晕、眼花、失眠等高血压症状。将明显改善数和好转数为总有效病例,计算总有效率。

1.5统计学处理

将统计后的临床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如下表1

对照组明显改善占45.45%,总有效率72.73%,实验组明显改善占54.54%,总有效率81.82%。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高血压的预防治疗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血压病 防治现状 干预措施 三级防治

据WHO预测,我国在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将占首位[1]。而高血压病又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病,会导致众多的心脑血管疾病,因而也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据近年来的几次抽样调查结果来看,我国原发性高血压病病人目前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但是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很低,只有30%左右,但是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故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3]。目前国内外公认,对高血压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同时也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重要手段[4]。

1 我国高血压病的防治现状

1.1高血压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逐年增高

调查发现,在我国高血压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据1991年全国普查数据,高血压病发病率已达11.26%,比1980年提高约25%[5]。据2004年卫生部等部委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中的数据,我国高血压病人数约1.6亿,且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病发病率已达18.8%。由高血压病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我国病死率最高的疾病种类[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如目前不予以有效干预,那么我国的高血压病、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仍将逐年增高[1]。

1.2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常年偏低

在我国,多次调查反映出高血压病患者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特点,这与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形成了强烈反差[7]。2002年的调查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病知晓率仅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即使是积极发达的省份,高血压病知晓率不到33.3%,治疗率仅25%,控制率只有6.9%。说明相当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健康意识不强,自我保健及随访不重视,其结果导致了许多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如: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对大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增加了社会与家庭的经济负担[8]。

1.3高血压病危险因素难以控制

在多次抽查显示,相当多的人群缺乏高血压病相关防护知识,不知道避免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如高盐、吸烟和饮酒等[9]。研究也显示,膳食高盐是中国人群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中国膳食中食盐含量普遍比WHO推荐剂量要高的多,且越往北方地区含量越高[10]。有流行学调查显示:咸食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8.21%,明显较普食组的12.78%要高的多;饮酒组25.39%,高于非饮酒组5.84%;吸烟组为29.32%,高于非吸烟组的10.36%。说明咸食、吸烟和饮酒是高血压病较为明显而显著的危险因素[9]。同时发现多做有规律锻炼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4.86%,明显低于于非锻炼组的26.39%,表明不喜欢锻炼也是高血压病危险因素之一[11]。由此可见,膳食高盐、吸烟、饮酒和锻炼减少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需要干预。

1.4治疗依从性低,社区干预水平不高

高血压病的治疗分生活方式改善和药物治疗两大类[12]。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行心理调节等综合干预措施对于高血压病防治必不可少。同时,有效的药物治疗是降低血压的最为常见措施,目的是:确保血压降到目标值、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以及改善病人行为等[13]。但目前由于我国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很低,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缺少个体化的护理干预等问题,因而对治疗依从性较低人群的社区随访并没有大规模开展[14]。根据我国发展现状,目前高血压病社区干预的手段主要是健康宣教,但是健康知识的获取并不总是伴随着不良行为的减少。因而对依从性差的患者缺乏深入的分析,也缺乏通过干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措施[15]。

2 我国高血压病的干预措施进展

2.1开展社区三级预防措施

2.1.1一级预防即消除高血压病的病因或易患因素

有前瞻性对照研究证明:健康生活方式能使高血压病发病率下降[6]。健康生活方式获得离不开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是健康教育。因而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模式,正确的健康生活模式,有利于病人提高服药依从性[11]。健康教育形式可以多样,可以通过书面指导、个别咨询、团体授课、张贴科普宣传画、出黑板报等形式,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病的并发症、危险因素、预后和随访的重要性,并建立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理念[16]。

2.1.2二级预防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级预防的措施多样,大致有以下:要求对于35岁以上的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应该首诊测血压,可以早期发现高血压病患者;基层卫生机构建立高血压病慢病档案,确定专人负责预防、随访跟踪服务,对于早期发现的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16]。这种在基层卫生机构中固定专人和以患者为中心的良好医患关系,能提高了病人治疗的依从性[17]。

2.1.3三级预防即减少病残或死亡,促使其恢复自理能力

三级预防是以临床治疗为主,针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住院和门诊相结合,以避免延误治疗[18]。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生治疗时要详细告知病人所用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消除其对不良反应的顾虑[19]。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促使病情康复,降低并发症和致死率。

2.2指导生活方式的改变

2.2.1合理膳食限制食盐摄入

WHO推荐一般成人一天摄入盐5g~6g,因而要减少膳食的盐的摄入。并且高脂血症的患者过多摄入脂肪也是高血压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要严格控制饮食,选择低胆固醇食物,多吃蔬菜、豆制品、鸡肉、海蜇和鱼类等,尤其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要限制食用动物脂肪、蛋类、内脏等。膳食要合理,品种多样,以谷类为主,增加新鲜蔬菜、牛奶、水果等[9]。

2.2.2限制体重

除了宣教教育肥胖的危害外,还应指导病人如何减少腹部脂肪,安排适度增加有氧活动量,肥胖者要多参与运动,逐步减轻体重,要注意应保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20]。若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可引起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等。

2.2.3加强适度的体育锻炼

建议患者每天坚持从事一些户外活动,并持之以恒。适度运动能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尤其是久坐的劳动者每天早晚可以跑步或快走,逐步地增加运动量[21]。

2.2.4避免过度紧张

患者生活要有安排,有规律,以保持正常的神经活动。过度兴奋、过度紧张、剧烈的情绪波动都不利于高血压病的防治,会加重病情变化[22]。

2.2.5限制饮酒,提倡戒烟

生化研究显示,长期饮酒者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高,易引起高脂血症,应戒酒,偶尔饮少量的酒关系不大。但吸烟已肯定成为冠心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应当戒烟[9]。告知病人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毒害作用,对已吸烟者劝其戒烟[23]。

2.3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

高血压病的治疗、护理目的,不是单纯的降低血压,而要着眼于高血压病人治疗、护理的个体化[15]。医患关系的和谐保持,有利于医疗活动的开展,更重要的是为病人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提供保障[24]。国外研究也表明医护人员尊重、体谅、理解病人,病人信任医护人员,有利于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25]。

转贴于

3 结语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防治现状是严峻的。面对这1.6亿的高血压病人群,高血压病防治仅仅依靠医疗机构的临床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并加强基层人群生活方式改善和对患者的危险因素的控制。要做到实现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目标就必须做到高血压病防治观念的转变,即要从以医院为中心转向以医院和基层相衔接;以临床医生为中心转向以医患互相沟通;以单纯治疗为中心转向以预防保健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高血压病的防治工作做好。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2] Perriere G,Thioulouse J.Use and misuse of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n eodon usage studies[J].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02, 30(20):4548-4555.

[3] 郭冀珍,赵连友.高血压防治策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5-50.

[4] 叶曼,张静平,刘宇.生活方式与高血压[J].护理研究,2006,20(9):2357-2360.

[5] 王悦宁.我国高血压社区管理模式及效果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论坛,2009,15(4):331-334.

[6] 翟聚山.疾病与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杜,2001:10-11.

[7] 李娜,贾建利,胡晓光.高血压病人的社区健康教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4):475-477.

[8] Mancia G,Ruilope L’Palmer C,et al. Effects of nifedipine GITS and diuretics in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8 subanalysis of the INSIGHT study[J].Blood Press, 2004, 13(5): 310-315.

[9] 周超,雷燕,杨春霞等.饮酒、吸烟和嗜盐等生活方式与高血压发病关联的Meta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4):488-489.

[10] 许亮文,马海燕,杨廷忠等.居民饮食行为分阶段转变的现状调查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38(3):179-180.

[11] 张晓萍,赖小平,李丽萍等.138例高血压病病人生活方式干预[J].护理研究,2005,19(1):131-132.

[12] 白红梅.社区高血压运动干预效果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102-103.

[13] Krousel-Wood M, Thomas S, Muntner P, et al. Medication adherence: a key factor in achieving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good clinical outcomes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Curt Opin Cardiol, 2004, 19(4): 357-362.

[14] 武琳,牛小红,丁兰等.职业人群高血压杜区综合防治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7):1310-1312.

[15] 李玉慈,黄浩,李田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0):848-850.

[16] 褚建春.社区高血压病例管理方案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08,15(24):116-119.

[17] 段翠乎,郭淑玲.社区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5,19(3B):557-558.

[18] 陈丽,成猛.浅谈社区高血压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4,7(24):1851-1852.

[19] 朱大乔,毛红娟,何丹丹等.高血压患者自我监测血压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81-582.

[20] Ezzati M, Lope AD, Rodgers A, et a1. Elected major risk factors and global and regional burden of diseases[J].Lancet, 2002, 360(9343):1347-1460.

[21] 蔡俊明,邓建忠等.社区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卫生行为和疗效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5,8(16):1343-1344.

[22] Busold CH, Winter S, Hayser N, et a1. Integration of go annotations in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facilitating the interpretation of micro-arrray data[J]. Bioinformatics, 2005, 21(10): 2424-2429.

[23] Staessen JA,Li Y,Thijs L, et al.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an update including the 2003-2004 secondary prevention trial[J].Hypertem Res, 2005, 28(5): 38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