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

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

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

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范文第1篇

女儿刚上小学,我第一次去开家长会时,老师说学校开设了特色教学课程――背诵经典,第一步计划是背诵《论语》。我以前在许多家教杂志中了解过这种学习方法,对孩子语文能力、人文素养的提高以及增强记忆力作用都很大。从学校出来,我就给孩子买了一本字体大、有拼音的《论语》,方便孩子阅读。回家路上,我给孩子介绍了孔子的生平和《论语》,增加孩子的重视和兴趣。

兴致勃勃的孩子回家就翻开书,借着拼音念起第一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向女儿竖起大拇指,鼓励她大声念。读了几遍后女儿居然能磕磕巴巴背下来了。我给孩子简单说了第一条的意思后,边干家务活,边示范背出了第二条,女儿显得很惊喜。我看过《论语》,但会背诵的并不多,可看到女儿眼里钦佩惊讶的目光,我就决定不让孩子失望,以后和孩子一起背诵。

女儿听到我要一起背《论语》,自然很高兴。我们定好规矩,每天背一条,自己背诵完互相检查。

《论语》虽是纯粹的语录体,可它文言文形式的句子结构背起来并不轻松,单从字面上不易理解内涵。有的句子不要说背诵,连读起来都很吃力、拗口。我们吃早餐时,就把《论语》的朗读录音带放上,听字正腔圆的范读。后来,我还做了个红花台,谁背得好,就给谁贴红花。这种方式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能鼓励孩子坚持。

学习的最终结果是为了应用。虽然学校没有要求孩子们知晓含义,可我在每一次孩子背完后,就让她从字面上猜一下句子的意思,说出多少都行,说错了也没关系。她说完后,我也说说自己的理解。生活中没有情感体验的内容,让孩子记忆会是负担,但有兴趣的她自然就能记住。像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时,我告诉她用这句形容一个美女很合适,意思通俗易懂,女儿一下就记住了。有一次,丈夫夸我穿上红衣服漂亮,一旁呆着的孩子竟然冒出一句:“爸爸,你别巧言令色,鲜矣仁了。”我和她爸爸听到这句话后目瞪口呆,女儿在这个时候想起这句话,实在出乎我们的意料。我们对孩子能学而用之大加赞赏,鼓励她对所学东西大胆运用。和女儿背诵《论语》后,有时我会有意在生活中用上一两句。一起看电视剧时,借着情节,我故作感伤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加深女儿对句子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范文第2篇

一、每天坚持写一句话日记

你可能觉得好笑,一句话谁不会写啊,但是你能坚持写一个学期吗?你能坚持写一年吗?你能坚持用不同的句型写吗?别小看这一句话日记,它可是农村孩子感受外语、运用外语的必要途径,往往这一句话日记,就是孩子们通向英语写作之路,获得英语作文高分的不二法门。学生写了一句话日记,老师是不是就不管了呢?不是的。老师要修改学生的日记,因为这里面涉及单复数、时态和句子结构。老师要是不修改学生的日记,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五花八门、错误百出。往往这些错误百出的句子,把典型的错误列出来,给同学们讲清楚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避免错,英语表达的习惯和汉语表达的习惯不同点在哪里。老师一定要有耐心,由于同学们的基础不同,有的基础好,有的基础差,不管怎样,学生坚持写一句话日记,做老师的就要坚持修改一句话日记。初中阶段常用的句型,每天坚持写一个句型,或者一周坚持写一个句型,不会写的先从模仿开始,模仿是走向成功写作的必由之路,这也是为什么要求背诵经典句子的原因。

二、日记可以记“流水账”

对于初学英语写作的孩子们来说,刚开始的时候能把流水账记好,而且无语法错误地记录生活中的流水账,那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暂时还不能把英语写作搞得很生动,毕竟对孩子们来说英语是第二外语,能正确地记录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条理清楚,感情真挚,也是难能可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用英语写“流水账”的日记,从中发现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即它能锻炼孩子们对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有一个清楚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在用词上能正确地使用first, then, finally等序词。

记“流水账”还有什么好处呢?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好处就是有话可写。现在大部分学生怕写英语日记,总是担心这里出错那里出错,结果日记不写,收不到学生的英语日记,就了解不到学生的生活动态和学习动机。凡是写了日记的,都要给予表扬,凡是没有写日记的,千万不能批评,你一批评他就更加不写了。对于不写日记的同学要深入他们的心中,要做调查,要对不写的理由进行分类,找出他们的症结所在,然后因材施教,教给孩子们写作的方法。

要教育学生不要怕出错,错误是正确的兄弟;不要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三、教学生改写教材的故事

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不要盲目地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有的老师帮学生购买这样那样的辅助资料,家长意见大,学生学习负担也重。其实,充分利用教材,从教材中挖掘知识的递增点。对于英语作文,老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语对阅读材料进行梳理、描述和总结。学生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有难度,但是作为老师要坚持这样给学生训练语言的转述和改写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语言的种子就会悄悄地埋进孩子们的心中,他们会潜移默化地有了表达的欲望,有了英语作文的冲动,他们会悄悄地把自己看到的、读到的和想到的,写进自己的日记。尽管在表达上、词汇上和语言的生动性上会打折扣,但是那是迈向语言写作运用成功的第一步。作为老师,要千方百计呵护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为学生加油,为学生鼓掌。

老师还可以为书本的阅读材料进行续写竞赛,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续写故事。三十个学生有三十个结局,这是最好不过的了。老师将同学们写的故事收上来,仔细地看,仔细地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用自己学过的熟悉的句型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这个过程是很享受的。

四、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写对话

对话(Dialogue)是整个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点,熟练地运用英语写对话是对英语写作运用的一个考点。不要忽视孩子们的想象力,只要老师给出情景,孩子们还是有话可说的。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先让他用汉语思维一遍,用汉语写出自己的对话,让后将自己的汉语对话翻译成英语对话。不要以为这种方法很好笑,可是这种笨方法往往是开启学生英语学习和写作的必经之路。我们和学生谈英语思维、英语思考,学生还没有达到那样水平和层次之前,这种双语教学还是相当有效的。

有的学生会问:老师,我在写对话的时候,遇到不会写的单词,可不可以用汉字来代替?我的回答是:当然可以!对于初学写作阶段的学生,我一向是鼓励学生写日记的时候,遇到不会的单词可以用汉字代替,聪明的学生会查词典,选择正确的词汇,不懂的会问老师。那么,对于既不会写又懒于问的学生,老师还是要好好呵护他们的写作热情,哪怕整篇对话都是汉语也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别吝惜老师的表扬。现在的独生子听多了表扬,一批评就会丧气,幼小的心灵还是要以鼓励为主。

对于写完的对话,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交流中,帮其他的同学改正句子中的语法错误,帮其他的同学改写正确的句子,也有的同学把别人写正确了的句子改成了错误的句子,这时候老师就要给同学们讲解正确的为什么正确,错误的原因来自哪里,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写作的时候让错误的表达占据思维习惯。一旦同学们的思维习惯养成了,不怕写不出正确的句子,不怕写不出生动的句子。

五、教师参与到英语写作中去

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渗透策略

国学经典的魅力和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有目共睹,每一个语文教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古典文化萃取的精华传递下去,助其生生不息。然而,小学生理解能力偏低,有意注意能力偏差,国学学习中诵读和领悟都存在较大难度。为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原则、兴趣激发、方法引导、思想践行等方面下功夫,让孩子们自觉沉浸于平仄之中,感受国学经典的古韵悠长。

一、循之以规,书香袅袅亲近校园

受年龄关系和儿童特殊心理的影响,国学经典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差异性、鼓励性、自主性和模糊性。每个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不可求全责备,应当秉持激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培养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在教学要求上也不可要求学生字字落实,句句精通,只要孩子能够从国学经典中挖掘出属于自己的某一点感悟,享受到阅读的某一次愉悦,就是最大的成功。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可以以《弟子规》作为传统蒙学教材,《弟子规》语言简单,小孩子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理解起来难度相对较小。然而,考虑到《弟子规》篇幅较长,教师可以不让孩子通篇诵读,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不同的诵读目标,理解能力较强,诵读水平较高的孩子,就对其要求高一些,而理解能力较差,诵读水平较低的孩子,教师放低其要求,只要乐于诵读,积极参与,就能都得到激励和表扬。

“只要播种就好了,并不是教什么都需要考试”,一位语文教研员这样说。正如案例中教师的要求,国学文化是用来播种在心里的,不必要计较时间长短,评判长势优劣,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它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古韵之风绵绵不绝,让校园层林尽染。

二、激之以趣,国韵缕缕浸润童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是国学教学的重要方面。一些国学经典篇目,教师读起来都有点晦涩难懂,让小学生爱上它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从简入手,从趣切入,“成语巧说”“故事表演”,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变枯燥的文字为生动有趣的形象,激发孩子的诵读兴趣,让他们扬起经典之帆,在发现的欣喜和阅读的愉悦中乘风远航。

“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成语故事,教师让孩子们讲一讲,成语本身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语言简练,言简意赅,经过孩子们生动的“故事巧说”,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课堂情境表演更有趣了,如孩子们诵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教师创设“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的情境,孩子们分别扮演“父母”和“孩子”,他们发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表演惟妙惟肖,生动形象,不仅领会了国学精神的要旨,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自由表达”和“自由参与”。自由,即是抵达彼岸最近的道路,更是直接获取兴趣的源泉,在自主的环境和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徜徉于国学之旅,捕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朵浪花。

三、授之以方,诵读声声碰撞心灵

“三分文章七分读”,诵读方法的传授是学习国学的基石,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阶石。其中,范读最为重要,教师根据自身文言语言的积累和沉淀,范读中语气、节奏、韵味的把握良好,以范读彰显国学的语言美,韵律美和节奏美。除范读外,领读、齐读、互读等都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读中审美,在读中感悟,增强学生对国学的独特体验。

《母亲的恩情》一课教学,教师让孩子们以教材为基础,以生活为素材,以朗读为途径。教师从范读切入,在悠扬的韵律中,孩子们的心湿润了,第二遍由学生齐读,孩子们沉浸其中,他们用稚嫩的声音互相传递着一个经典的故事,用饱满的情感诉说着对母亲数不尽的感恩之情。课堂接近尾声,教师以三声“慈母”引读,学生们紧跟应和,一声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感叹,一句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叩问,回荡在课堂之上。无需教师多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在课堂上氤氲、荡漾。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人的生活其实包括智力生活和心灵生活,前者面对世界,后者面对人生。”而教育的意义在于让人品尝到智力的快乐和心灵的愉悦,这种精神的满足和心灵的提升可以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推动课堂走向高效,推动生命得以成长。

四、导之以行,生活处处洋溢馨香

时光辗转,小学生阶段的孩子,一转眼就成为了青少年,而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因此,小学生学“好”国学的关键在于“用”,即化单一的诵读为多元的提升,尤其是面对当前时期,网络文化横溢,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以国学为兰,让馨香溢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在诵读《诫子书》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时候,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开展一次“俭以养德”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有的用相机拍下每天食堂的剩饭剩菜,有的贴出“每天节约一点点”的海报,以实践活动为抓手,学生们在“行”中领悟国学的精髓,感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思”中提升国学的认识,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对国学的感知,与其放在枯燥的说教之上,不如放到形式丰富的活动之中,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许多微乎其微的小事中悟出国学经典中的大道理,从而夯实学习成果,让学生言意兼得。

总之,“淘尽黄沙始得金”,国学经典都是经历时间的磨砺留存下来的精华,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结晶。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地抓住这难得的教育资源,循规,激趣,授方,导行,让生命在书香中盎然,让经典在传承中不息。

【参考文献】

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范文第4篇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语言的表达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作为中学语文老师,更要注重教学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只有表达清晰、准确、有吸引力,而又能鼓舞激励学生的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老师要想通过有声有色的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首先要熟知语文教学的语言特色。

一、语言特色之内容准确与简洁

中学语文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正确的知识获取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不能忽略语言的准确性而只追求生动的表达,因为所学到的这些知识将会是影响学生今后思想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在中学生这个年纪,他们如同正在茁壮成长的树苗,在竭尽全力地汲取着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养分。学生大半时间都在与老师接触,通过老师的语言传授获得大量信息,这些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老师若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文字所表达的准确涵义,学生所获得的错误信息甚至将会伴随其一生。教师若能准确简洁地使用概念,恰如其分地用词和描述,一步步化繁为简,学生才能迅速准确地掌握知识。如果老师拖泥带水,表达不清晰、不准确,则会让学生的学习事倍功半。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和简洁的表述是必不可少的。

二、语言特色之强烈吸引力

中学语文课堂上经常会有很多这样的情景:老师站在讲台上语调不紧不慢、照本宣科地念着书上的文章,台下一个个学生无聊地打着哈欠,毫无学习的欲望,教学效果很差。中学生正处于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年龄段,要引起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语言的吸引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引用一些与所表述内容相关的名著典故、历史典籍、名句、格言,还可以讲一些富有哲理的幽默小故事来增强语言的吸引力,使语文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吸引人。例如:在《一句话演讲》中,美国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是一对很善于思考、又刻苦钻研的兄弟,但他们却是一对不善于交际的“难兄难弟”,他们最讨厌的就是演讲。有一次在某个盛宴上,酒过三巡,主持者便请大莱特发表演说。“这一定是弄错了吧?”大莱特为难地说,“演说是归舍弟负责的。”主持人转向小莱特,于是小莱特便站起来说道:“谢谢诸位,家兄刚才已经演讲过了。”就这样推来推去,人们还是不放过兄弟俩,经各界人士再三邀请,小莱特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这只有一句话的演讲,博得了人们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大家也都会为小莱特的机智而鼓掌。这个哲理故事用来讽刺那些只会空说大话,而做得很少的人。这个故事讲完,既活跃了气氛,也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学到了一些知识。

三、语言特色之鼓励话语

在一个班级里,既有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有众人眼里的“坏孩子”,但无一例外的,他们每个人都渴望赞美而厌恶批评。合适的赞美可能会成就一个学生的成功,而过分的批评也可能会毁掉一个人的前程,作为中学语文老师要多用鼓励赞美的语言。大文豪苏格特一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的欧美文坛也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这样的一位成功者,上学时的学习成绩却很差。由于他身染重病,身体孱弱,还几次差点丧命,本来就有些自卑,再加上成绩不如人,便成了“学校怪胎”,言行常常不礼貌,每学期期末的评语都很糟。只有一位老师知道他虽然厌恶功课,但对读书却充满兴趣而给予他鼓励,而这也正是他的人生转折点。成名后的苏格特曾回到小学的母校参观,感触良多地问学校老师:“现在学校成绩最差的孩子是谁?”他学着当年看中他的那位贴心老师,告诉那位红着脸的小朋友:“你是个好孩子,我当年也跟你一样,成绩很差,不要灰心。”说完,从口袋掏出一枚金币送他。一句话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这个孩子最终从爱丁堡大学毕业,当了职业律师。可见,老师在课堂上最重要的是要以鼓励温和的态度和语言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让他们仍旧对自己充满希望,并以积极的态度继续坚持下去。

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句范文第5篇

一、简简单单阅读,厚积而薄发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要求,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广大教师和家长也已经越来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正因如此,学生阅读的功利性也越来越强。孩子们读书承载了家长太多的希望,所以也有了许许多多的阅读作业:摘抄优美词句、写读后感……有任务地阅读,极大地抑制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我们要让阅读变得简单、纯粹,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有人说: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读书像散步一样轻松,读书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闲适自然,学生才会获得快乐。

学生获得了快乐,自然会更加热爱阅读,也就能在阅读中吸取更多营养。有时想一想,我自己的经历也很能证实这一点。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数学成绩非常出色,可对语文,我有着些许的胆怯,尤其是生字,对我来说难极了,每次考试总有一些写不上,每次就因为生字不过关,我的语文成绩总是不理想,超过90分的时候很少。可我却有一个让父母深恶痛绝的“恶习”,那就是看所谓的“闲书”。开始是捡着哥哥上学时的一些旧课本来读,或者从同学那里借来一些黑白的小人书来读。上了中学,我发现了一处宝地,学校旁边的乡文化站里藏书十分丰富,不仅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儿童时代》等各类杂志,还有《红楼梦》《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等许多中外名著。每天中午放学,别的同学都回家了,而我离家远回不去,更因为文化站有着一本本诱人的书籍,于是一下课,顾不上吃东西,就飞快跑到文化站借书,然后拿回教室读,读不完的,晚上回家接着读。母亲看我没完没了的读闲书,很生气,几次把我借来的书扔出去。为此,我还学会了许多“骗”术,借和课本大小薄厚差不多的书,再书包个皮,不识字的父母看了,就以为我在埋头苦读。当时,每天借来的书,不论薄厚,一定会读完,哪怕是到深夜。现在想来,初中三年,我阅读图书不下千本。在不知不觉中,我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到中考时,竟然考出了九十多分的高分,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参加工作以后,我也不时有论文、随笔、散文等在各级报刊发表,这无疑得益于大量的阅读。

我的阅读完全是随心所欲,正因为如此,我才会有那么高的积极性。当然,没有老师家长的督促,我也会有意无意的摘抄一些自己喜欢的美文和段落。说来也奇怪,我还会自觉自愿的将阅读中的体会或者是生活中的见闻记下来,有时千八百字,有时三五十字,一点没有压力的日记也让我得到了无穷的快乐。想来,学生也一样,我们应该鼓励他们阅读,不用给他们太多的任务,要使阅读成为他们的精神需求,成为他们的生活需要。简简单单阅读,达到厚积而薄发的目的。

二、轻轻松松积累,用时信手拈来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目前许多教师都已经懂得了积累的重要性,可积累的方法单一,把积累看成简单的词句机械记忆,使积累变得耗时低效。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才能让积累变得轻轻松松,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积累的欲望,培养学生语言积累的自觉性,激发学生浓厚的语言积累兴趣,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1.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

大量的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靠阅读是不够的,还要在阅读中吸取营养,丰富语言积累。而单一向学生提出积累的要求,学生积极性往往不高,效果不佳。为了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我经常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时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词语接龙、优秀诗文朗诵比赛、故事大王选拔赛等,使学生在活动积累语言,也使学生了解阅读的重要性。

2.创新背诵形式,提高背诵效率

为了激发兴趣,我在教学中大胆创新,进行诵读形式的改革,比如将《三字经》用拍手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或一人拍、或两人对拍、或几人合拍,就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也会看到学生背诵《三字经》的身影。再如有的老师将吟诵运用于情感性较强的古诗中,学生随着悠扬的古典音乐吟诵古诗,真是一种特有的享受。许多教师还鼓励学生将经典诗文穿插到跳绳、皮筋等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或者将诗文用自己喜欢的韵律唱出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背诵的积极性。

3.教给学生科学的积累方法

为了让学生学会积累,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有语言特色的分别归类,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词语妙用、景物描写、比喻拟人、俗语运用、成语运用……指导学生积累精彩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