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

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

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

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鼓励 正能量 教学相长

我赞同这种观念:鼓励+赞赏,是教育成功的桥梁。特别是青少年,教师对他们真诚的鼓励和赞赏是激发他们积极性的最佳手段,是培养师生情感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教学成功的桥梁,也是教师工作的最高艺术。

20多年前笔者曾有一位初中同学,他从乡中学转学到镇中学,当时的乡学校还没有开外语课,他到镇中学后外语整整落了一个学期。只有从头学起,没有老师的辅导。教外语的老师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好老师,从开始就不断鼓励他能学好外语。在课堂上他经常得到鼓励和表扬,开始是上课、写作业认真(尽管当初写作业只是抄同学的而已),然后是学习刻苦。在教师不断鼓励下,加上自身的努力,后来这位同学外语成绩一天比一天进步,到后来甚至超过其他一些同学。最后老师在课堂上感慨,他看到了这位同学的希望。这位同学正因为一方面得益于老师的表扬或鼓励,使之能树立足够的信心,产生进取的动力,迸发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得以明显提高。到初中毕业时他的外语升学成绩已经是排在全年级第二。

在当时的条件下,要是换了另一个外语老师,这位同学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笔者虽然不敢肯定,但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每一次称赞和鼓励,都是对他们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一次浇灌。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公益广告是这么说的,孩子的进步源于我们的鼓励。但在生活中有某些老师往往不重视鼓励,他们更关心的是怎样“对付”青少年的不“规范”行为,根本不考虑青少年的行为究竟是表现了怎样的心态,应如何“对付”这些导致不“规范”行为的原因等等。笔者多年的教育经历有同感,鼓励的作用对教育大多数学生非常重要的。

一、鼓励是正能量

正确运用鼓励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他们拥有的一切令人舒服的特性发挥出来,并使他们令人不悦的性格被压制下去。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每一次称赞和鼓励,会使得他们一次次接受无所不能的力量,播下成功的种子。精神的力量有着比物质能量更加优越的地位,如同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轻而易举摆脱前进途中的阻碍和羁绊。寻找到了向上的动力,就会信心百倍地前行,就能获得崭新的精神和力量。当行动变成自发性的意识或潜意识之后能够把有利于我们目标的东西吸引过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从而走向成功,并达到成功的彼岸。

二、学生需要鼓励

每一次称赞和鼓励,都是对青少年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一次浇灌。正如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讲的,“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

三、学会鼓励是一门艺术

学会适时鼓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善于去观察发现,仔细的研究与思考,如何去鼓励学生。要发现鼓励学生的有效方法,最重要的一点是深入地了解学生。每一样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方法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花时间去找到这种不同处。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对自己有正确地认识,而不是终日怀疑 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从根本上鼓励孩子的自信心,才能培养出学习优秀,心理健康的好学生。爱是孩子们成长的一切,正确的鼓励也就是种爱的体现。

学会鼓励,学会运用的鼓励方法,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发展青少年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从而实现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相长,达到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美)查尔斯.哈奈尔 《正能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版。

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第2篇

一、课堂鼓励语及其作用

课堂鼓励语是指课堂上学生的某一行为结束后,教师通过鼓励性的话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课堂参与意识,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的言语。它顺应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在高级的精神层面上满足学生需要鼓励的心理共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课堂鼓励语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课堂是融入师生情感的互动场所,其间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可以随着教师的鼓励而潜移默化,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信任。余老师在课堂上最先使用的“谢谢你”,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的心灵带来震撼,也给听课的老师带来启迪与反思。甚至有些时候课堂鼓励语决定着学生的下一步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成效。

课堂鼓励语能产生瞬时价值与延期价值。课堂上,学生从教师亲和的、确切的口头鼓励中获取自己的行为反馈并从中受到激励,获得成就感,引发更进一步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课堂中营造积极、平等、友好的教学氛围。它会使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和谐,课堂结构优化等;课后,这种鼓励语可能较长时间激励着学生,使其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并得以全面发展,改变其心理品质及行为,甚至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发展。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鼓励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而且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的课堂鼓励语能促进师生间的互动,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与教学潜能,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与智慧。教学相长,此之谓也。

课堂鼓励语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使用,有其巨大的影响。语文课上的鼓励语发挥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人文传播作用。在余老师的鼓励语中,“谢谢”、“请”等言语的使用,无形中折射出儒家文化的内涵。

二、课堂鼓励语的多角度观照

我们试着给课堂鼓励语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类,使其摆脱课堂上只凭语文教师主观语感臆断的方法,进入一个客观科学的新领域。从而使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主动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从课堂效度分类,分为有效鼓励语、无效鼓励语、负效鼓励语。有效鼓励语是指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增进学生情感体验的鼓励语。无效鼓励语是指针对性不强,不能激发其认知欲望的鼓励语。负效鼓励语是指言过其实,引起学生反感、不被学生认同的鼓励语。余老师课堂上使用的丰富而中肯的鼓励语,不但滋养了学生,而且启迪了在场的听课老师,体现了其大家风范与深厚学养。

从层级分类,可以按照鼓励的强度,依次分为强势鼓励语、弱势鼓励语。强势鼓励语指富有激情的、甚至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而倾向于夸张的鼓励语。弱势鼓励语指比较中肯、侧重情感沟通的鼓励语。从余老师使用的课堂鼓励语看,运用的是比较中庸的注重仪礼的鼓励语。强势鼓励语更多产生瞬时效用,而弱势鼓励语,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既能产生及时的效果,又能于无声处感化、感染学生。

从范畴角度分类,可分为核心鼓励语、边缘鼓励语。核心鼓励语指紧紧围绕学生的回答内容作出恰当的鼓励、适切的评判。“多好啊,很好”、“分析得好”就属于此类。边缘鼓励语指不就其回答作出直接的判断,而是以礼节性用语表示自己的态度。“谢谢你”、“请你来”、“谢谢同学们”、“谢谢大家的努力”、“谢谢你的分析”、“请你来分析”,就是边缘性鼓励语。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还以学者风范、儒者风采感染了学生。这两种鼓励语交错使用,相得益彰。

三、课堂鼓励语的误区

1.教师课堂鼓励语具有单一性

滥用课堂鼓励语,“棒,棒,你真棒!”、“好,好,很好!”这种类似的口号过多,也比较单调,让学生生厌。再加上教师鼓励学生的内容和方式单一,所以课堂鼓励语对学生的激发性不强,没有发挥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作用。高中学生心理发展趋近于成人,他们更愿意听到中肯的评价,而不是廉价的平俗的鼓励。

2.教师课堂鼓励语带有浅表性

过于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仅停留在语言层面,忽略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与心理特点。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不少高中学生没有体验过探索知识的乐趣,在语文课堂上很少产生愉快的情绪,也很少获得教师的鼓励语;也有不少学生不愿意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惧怕因出错而难堪。如果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鼓励语不能针对性地呈现,仅流于形式,那么鼓励语就不能与学生的心理产生共鸣,良好的教学效应就不会产生。

3.教师课堂鼓励语带有主观性

带有主观偏见,很随意。鼓励语含糊,甚至不够客观公正,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种主观随意使得大多数学生不信服教师所教内容,仅有个别学生能认可。这种情形还会产生马太效应,使语文教学陷入被动状态。

4.教师课堂鼓励语缺乏人文性

语文课堂上,鼓励语枯燥无味,缺少人文观照与语文素养,这会使语文课堂沉闷乏味。语文课应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而很多语文课忽略了人文性。其实,课堂鼓励语作为语文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传播人文性的不可或缺的阵地。

四、课堂鼓励语给我们的启示

课堂鼓励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语言素质、人文学养、教学水平、教学智慧。这提示我们,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和语言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言语行为,积极提高话语质量,不断增进课堂实效,增强教学的人文性与艺术性。

五、高中语文课堂使用课堂鼓励语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鼓励不能只是针对少数学生,鼓励的目的是要让大家增强群体意识,共同努力,一起进步。要利用不同的机会,激励更多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受到鼓励,—同进步。否则会导致群体的不满,严重挫伤其积极性。

2.适切性原则

进行鼓励时,运用适度和适时的鼓励语非常重要。要考虑到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避免产生消极影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运用课堂鼓励语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增加学生言语交际机会,从而实现师生、生生的多边交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实现培养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最终目标。为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使学生在智力活动中信心十足,表现欲很强,产生愉快的情绪,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双赢。

3.多元化原则

鼓励语是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想实现课程目标,科学的客观的多元的鼓励语是其重要的保障。所谓多元化,指课堂鼓励语因人而异,富于变化,机智幽默,诗意浓厚,或者富有时代气息,总之,灵活多变,符合学生发展规律。语文课堂上多角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当中,促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和成长。高中语文教师运用多元化的课堂鼓励语,最终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体系,也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4.延续性原则

鼓励应该是持续性的。持续性的鼓励能够使学生一如既往、不断进步,而偶然的鼓励则会使学生不知所措,将信将疑,这样很容易半途而废。通过鼓励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肯定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鼓励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重视课堂鼓励语的研究运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无论是在教师的提问后,还是在师生、生生的交互活动中,教师的鼓励话语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积极性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5.艺术化原则

语文教师,其课堂用语要讲求口语的达意、得体、生动、形象等。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教师应当注意使用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语句,将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哲理、人文的内涵化为活泼机智的课堂鼓励语。然而有学者认为,高中语文课上,只要把握两点就足够“艺术”:准确、精炼。准确就是对学生的课堂言语行为给予准确的价值认定,精炼也就是对学生的言语行为作出简洁的评判。但是笔者认为,在求准、求精的基础上若能幽默诙谐,那岂不更加“艺术”。在求准、求精的基础上,能让古典诗词作为鼓励语走进语文课堂,也是艺术化的典型表现。

六、结语

要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优化课堂鼓励语是重要的一部分。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交流来拓展认知、增进情感。对于高中语文课堂而言,课堂鼓励语不仅是交流工具而且也是人文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智慧。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去灌输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高中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当中,营造有张有弛的课堂氛围。那么,使用有效的课堂鼓励语就是实现的渠道。因此也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激发自身的热情,变更教学理念,变更课堂教学方式,增加平时师生交往的次数,加强师生交往的深度,把握课堂鼓励的最佳时机,使鼓励语具有人文性和激励性。

参考文献:

[1]邱冬梅.鼓励语论析[J].修辞学习,2001,(2).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7:495—496.

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鼓励式教学;教学方法

一、鼓励式教学方法的内涵

鼓励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在学校教育中,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进行教育,主要是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来开展的教学,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教学就是要把小学生比作种子,不断的针对学生实行个性化和素质化的教育。鼓励式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动机和兴趣,动机和兴趣需要不断的激发,也就是需要他人的肯定。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和言语行为进行鼓励,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助于学生自身人格的发挥,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和谐发展。基于此,我们看到教师的鼓励式教学对于学生教学的促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欣赏能力,对美的看法,培养学生进行绘画的能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针对学生的美术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创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需要不断的利用鼓励式教学的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鼓励式教学的几点建议

小学美术教学中,针对于学生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无疑应该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入手,提升学生对于小学美术的热情。只有学生学习小学美术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才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小学美术运用鼓励式教学方法针对于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具有显著的成效。因此,本文浅谈一下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鼓励式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

1.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是课堂上为了促进教学所进行的课堂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展现自身的才华,需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师都是以传统讲授的方式进行的,教学生关于小学没事的基本知识,缺少学生的参与。小学美术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你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参与,需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例如:小学美术中《动物朋友》这节课,教师可以采用鼓励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利用绘画材料,画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并在课堂上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为什么喜爱这个小动物?喜欢这个动物的什么特点?等等问题,从而教师采取鼓励式的方法,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奖励,从而学生感受到自身的闪光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

2.鼓励学生要有自身的审美意见

小学美术课堂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对于美好的事物的欣赏能力,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发挥自己的审美意见。根据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针对于美术的相关知识尚不十分的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能针对作品,做出简单的审美判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充分的肯定学生自身的审美观点,评价学生的审美意见。只有学生自身具备了审美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够在以往的美术创作中,充分的展现自身审美的意识,能够为以后的美术欣赏和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本节还是根据《动物朋友》作为例子,教师在教学中充分的鼓励学生的审美标准。例如,老师在黑板上展示出一幅关于猫捉老鼠的图画,让学生看着图画,描述一下图画里的内容,有的学生描述猫和老鼠是好朋友,有的学生描述小猫饿了,有的学生说那是大洋芋和小米渣。学生们在上课过程中,针对一个画面,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培养学生大胆的创作能力,能够在发挥学生自身个性的同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充分的进行个性化创作

引导学生充分的参与美术教学活动,能够在具备审美意识的基础子上,还需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能够创作风格不同的美术作品,能够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表现出自身的创作作品。小学生自身的想象极其丰富,对于世界和社会的事物,存在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美术教学就是应该在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基础之上,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创作和学习,教师需要严格的避免针对学生进行统一风格的创作和教学,从而在培养学生自主创作能力的同时,从而提高美食课堂的教学效率。

美术教学《树上树下》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鼓励式教学的方法进行个性化创作,根据当前童话故事《树上树下》内容进行细致的改变,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去创作,最后将整个编好的故事,通过图画以及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最后针对学生的表演和,教师进行评定和鉴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的发挥自身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才能够为了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综上所述:高效的美术课堂需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学生充分的参与课堂,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小学美术的课堂学习内容是丰富的,小学美术的创作风格是多样化的,教师需要采取鼓励式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思维,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积极的发挥自身创作的个性特点,要有自身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学生才能够在教师的鼓励式教学方式之下,对美术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崆椤

【参考文献】

[1]占雨婷.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J].景德镇陶瓷,2012(01)

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历史教学 鼓励 应用方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愿望,即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得到他人的肯定和鼓励,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学习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越来越感兴趣,不断探索,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以至于思维能力得到相应提高,在这一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鼓励的作用,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语言鼓励

教师用语言评论的方式,对学生的反应或行为表示自己的判断和态度,或用语言引导其他学生互相鼓励。教师的鼓励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示肯定、支持与鼓励。这是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正确反应或行为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加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例如:教师:“商朝建立初期,商王五次迁都。大家设想一下,商王五次迁都的原因可能有哪几种?”学生甲:“可能考虑到政治斗争频繁,迁都可能为了迁到一个有良好政治环境的地方,保证政治的安定,有安全感。”学生乙:“商部落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经常随草而居,迁都可能是为了寻找水草丰美的地方,以发展畜牧业。”学生丙:“把都城迁到新的地方,为了使新都成为经济文化中心,以繁荣那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学生丁:“可能是为了躲避自然灾害吧?”教师:“好!很好!四位同学的回答都很有道理。商初五次迁都的确是出于摆脱政治动乱和自然灾害的需要。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于殷,使商朝由动荡到稳定,国力逐渐强盛,终于迎来政治经济大发展的新时期。”

教师用语言对学生的反应或行为表示其判断和态度时,除了上例所用的“好,很好”外,还可用其他赞美之词表示肯定、表扬、鼓励,使受表扬的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为别的学生指明方向,有很大激励作用。

2.引导学生间互相鼓励。这是由原来教师自己进行语言鼓励,变为引导其他学生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语言鼓励的一种方式。

例如:生甲:“老师,你讲英国国外市场的扩大是由于英国不断掠夺殖民地,每增加一块殖民地就等于扩大了一个国外市场,这好理解。但是,英国的本土面积并没有扩大,它怎么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呢?”学牛甲发问后,教师并不急于回答,有意把问题推向全班,请大家回答。这时学生沉默、思考,于是教师指定学生乙回答。

生乙:“我想是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圈地运动的公开化,更大规模地进行圈地运动,到了18世纪中期,英国自耕农几乎被消灭了,变成了出卖劳动力挣钱和依赖市场的雇佣工人,等于扩大了国内市场。”教师欣喜地问:“大家听,他的回答对吗?”学生异口同声:“对!”教师:“这个小难题被××同学突破了。大家要像他那样认真听课、积极思考问题!”

在这一例中,师生间和同学间的问答,既有师生间的单向鼓励,又有同学间的多向鼓励。

3.批评性的鼓励。“批评”与“鼓励”看似矛盾,但这里所说的“批评性的鼓励”是以鼓励为主把批评与鼓励结合起来,会使鼓励的范围超出学生正确回答的范围之外。

如有的学生不善于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当他回答教师提问时,语句不连贯,显得木讷。这时教师走近他的身边,低声说:“你很少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问题,所以回答不好,希望加强这方面锻炼,争取下次回答好!”教师这句话,即属批评性鼓励,很有针对性,旨在鼓勋学生回答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又如有的学生因种种原因回答不出教师所提的问题,教师针对原因说:“上一节课你没听懂,课下也没复习。所以答不出来,希望认真听课,及时复习,争取下次回答好。”这属批评性的鼓励。

总之,这一类语言鼓励是教师针对因各种原因导致学生作出不全面、不正确的反应进行强化的方法,既有善意的批评,更有鼓励的成分,待学生纠正回答中的失误取得进步时,再给予肯定,学生会感到有收获,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二、肢体语言的鼓励

这一类鼓励是指教师用非语言的表情、身体动作代替语言表达的信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表示自己的态度,同样可以达到鼓励的效果。

如:微笑――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赞许、同意、支持,增强师生融洽之感;点火、摇头――即通常说的“点头算,摇头不算”,也是表示支持、同意或肯定的意思,起到相应的鼓励作用;鼓掌――即用掌声替代“好”、“很好”、“正确”等语言,表示肯定、支持,给学生以更强烈的鼓励。教师的鼓掌也可启发其他学生为某学生鼓掌;接近――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倾听学生发言,观看学生的活动,对这些活动表示关注和兴趣,激发学生更加认真参与讨论的热情;接触――如拍拍肩膀、握手,轻轻抚摸头顶等,特别对年龄小的学生,会缩短师生间感情的距离,使学生憾到亲切,同样起到肯定、鼓励和支持的作用;举手――教师表示对学生正确反应的赞成支持。

师:西安事变后,东北军许多士兵要求处死,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生甲:东北三省的沦亡,是由于在“九・一八”事变后实行不抵抗政策造成的。罪该万死。

生乙:华北事变后,平、津危急、华北危急,却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不抗日,却打共产党。死有余辜。学生丙:我看,虽然该死,但是他毕竟是当时代表中国的国家最高领导人,还有力量;在国难当头,国共只有合作,才有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一致抗日,这是民族的根本利益。只要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还要保证他的生命安全,这也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教师:好,讨论到现在有两种意见。一是主张应该杀死,一是不该杀,还要保护他的安全。同意第一种意见的举手。有小部分学生举手。师:同意第二种意见的举手。未举过手的学生中的大部分举起了手。师在数完举手的学生人数后说:“我同意第二种意见。”随即也举起了手,并分析了原因。这时原来犹豫不定的少数学生举起了手,终于主张不杀的意见占了绝大多数。

鼓励在教学中的作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鼓励 策略 信任 尊重

鼓励使人进步,打击使人落后。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把由衷地夸奖和鼓励看作是人类心灵的甘泉。“水不激不扬,人不激不奋”是我国古代典型的激励思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这些光辉思想,无不体现着鼓励的作用。

鼓励不是不切实际的吹捧,而是在精神上给进取者以自信,给犹豫者以果敢,给彷徨者以决心,给灰心者以希望。一言以蔽之,鼓励是一种精神上的援助。初中学生年龄小,性格可塑性强,鼓励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初中学生,怎样去实施鼓励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呢?换言之,有哪些鼓励策略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

策略一,充分表达对学生的信任。信任是一条纽带,它连结着师生的心灵。如果学生生活在信任中,他便学会了自尊;如果学生生活在怀疑中,他便学会了自贱。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让学生在信任中成长。有一名上课始终在睡觉的学生,开始时我用师道尊严去严厉批评,引起了其激烈反抗,最终不欢而散甚至变本加厉。有一次趁着他还没睡着,我试着问他:“李瑞佳(化名),其他班一些成绩比你差的学生都在努力学习,而你为什么不能呢?”他非常惊讶地说:“还有不如我的学生?你找一个来我看看!”我反问道:“你凭什么断定自己最差呢?我相信只要稍微努力,在你后面的人不止一个!”看到我信任而坚毅的目光,李瑞佳若有所思。之后他像变了一个人,当得知自己期中考试进步了200多个名次时,李瑞佳高兴极了。我适时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会做得更好!”他进一步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后来竟然达到了良好的水平。如果没有这种信任式的鼓励,甚至用怀疑的目光去审视学生,一些所谓的差生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从而变得更差。

策略二,重视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情感。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在人类所有的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一些成绩差的学生,平时关注的人少,更需要老师的重视。作为班主任,我常常告诉学生要注意班级卫生,一次上课看到垃圾未倒,遂问道:“今天谁值日?为什么不倒垃圾?”这时,坐在最后的高小刚(化名)迅速拿起垃圾桶往外跑,这是一个学习很差的学生。我鄙夷地说:“成绩不好就算了,怎么连垃圾都不倒!”正在此时,成绩优异的刘雅(化名)用低得几乎听不到的声音说:“老师,今天是我值日。”看到一脸漠然的高小刚,我有些尴尬。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由于教师的不尊重或者误解,极易伤害追求上进的学生。实际上,在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就能得到充分释放,尤其是对差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

策略三,言语激励。这种言语激励,可以表现为在学生作业上用鼓励性的批语,也可表现为教室墙上的标语,诸如:努力是光,成功是影,没有光哪有影;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等等。除了直接的言语鼓励,间接地传话也是一种鼓励策略。据心理学经验,传话是容易失真的,我们正是要利用这种失真。例如,为鼓励一名学生,可以向班干部或其他在班里有影响的同学大讲这名学生最近的进步。人多嘴杂,肯定会有人告诉这位被表扬的同学并且会有所夸大,这比直接鼓励效果要好。催人奋进的激励话语,犹如滴滴春雨进入学生的心田。这些话语使一些学习成绩好但浮躁的学生及时调整了心态,使一些学困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可亲、可信和可敬,消除了心理障碍。

策略四,让课堂充满微笑。微笑是给学生传递信心的信息,用微笑去鼓励学生。尤其在回答问题时,千万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让他说完,即使学生观点出现错误或回答得不够完整,教师也要始终如一地微笑着。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我虽然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要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正是我们教师需要的。课堂的表情可以单一,但绝不可以缺少微笑。

策略五,典故、故事激励。作为一名教师,要积累一定的典故和故事,这对于鼓励学生改进学习,培养持之以恒的性格大有好处。越王勾践、徐悲鸿、拿破仑和罗斯福等古今中外名人的励志故事,对学生的成长大有推动作用。司马迁为鼓励自己而引用的典故:“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更是鼓励学生最好的素材,值得一用。

任何学生都是需要鼓励的。鼓励会使一个丧失信心的人,重新燃起希望之火,会让一个生活在黑夜中的人得到光明。鼓励可以是一句话,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微笑甚至一个手势,但鼓励的意义不会变,它是你的爱心与关心的体现。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鼓励学生,关心学生!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