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的思考

课堂教学的思考

课堂教学的思考

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第1篇

高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教学高效的含义:从成本观念上看,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从全面发展的观念上看,课堂的高效性就是教学三维目标落到实处,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教学主体知识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从学生个体看,使每个学生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快乐的心态掌握丰富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因此,我认为有必要从这样几方面加以实行。

首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行为必须进行转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变学生的消极被动的学为主动的积极参与,变单向的传授为双向的交流反馈;教师要由过去的教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由课堂支配者、统治者变为课堂内容的设计者,放下架子走进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课堂的平稳健康发展。

其次,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来看,要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教师必须设计好课堂的教学流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不能只盯着课本,要把学生和教材结合起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永远不能代替学生,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也难以超越教师的高度,所以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让学生成为思考问题的主人。在时间的分配上,要合理安排,重、难点的讨论安排要合理、明确,让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力争在最短时间内,通过研究解决问题获得实效。①目标要明确。有了目标,学习才有动力,才有努力的方向,学生才有实现目标的欲望,也才有兴趣参与进来,思维才变得活跃起来,在这种状态下效果自然就会好起来。②作为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上要掌握好尺度。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巧妙地设计好问题,使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能对所学内容从情感、认知水平和价值观等方面产生问题,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角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由浅入深,联系实际,拓展延伸,打破常规。同时,注意课堂信息反馈的纠正,把课堂教学内容能在当堂课内让学生得以巩固。

再次,从教师这方面来看,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和助手,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组织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失去了作用,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还要看教师的组织是否得法,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安排是否得当、适宜,教师的引导是否到位。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所教内容外,还要巧妙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运用丰富的语言艺术,把一堂课的内容有机地串连起来,过到师生情感和所学内容感情的有机统一,使得课堂教学中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思考的结果是有深度的。若学生都能在这种状态下积极参与,教学效果一定是好的,课堂效益也一定是高的。

三、实施高效课堂面临的问题

1.教师观念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制约

教师的专业知识、个人素质制约着课堂教学改革。要改变课堂,打造高效课堂,不是想一想就可以办到的,需要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个人素质。

目前,我们的学习是不够的。一是对专业知识学习不够,不能系统学习所教学段的课程,知识系统不明,知识点把握不准、不细、不到位(各种考试研究不透);二是对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限制了思维的拓展,制约了观念的改变,跟不上教育形势的要求。

教师的个人素质有待提高。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扎实与否影响到一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与形象,素质不高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认可,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制约课堂教学的效率。

2.学生行为习惯的影响

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而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仍然与教师不无关系。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就要设法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的行为习惯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助推剂。

3.学校管理方式的影响

改革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也离不开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适合课堂改革的管理方式,使学校成为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帮助者、支持者。为此,应该把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参与课堂改革的态度,教师进行学习与教研的成果等纳入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为教师创造有利的条件,为课堂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在课前备课上下功夫

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教师不仅要下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设计高质量的导学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能够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能够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教学,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坚决杜绝浪费时间的行为,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比如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安排探究活动等;上课守时,不迟到,更不允许拖堂。教师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进行分工合作,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0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3.优化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

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常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同时,它还基于教师观念的改变,基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信任,放手把学习、探索的权利返还给学生自己。总之,教师要努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每一位教师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上,要注意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特点、学科方法及其作用,对本学科学习进行方法指导。特别是教师要树立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会的观念,帮助学生制订科学探究问题的有效探究计划。

4.优化督促机制,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教师在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同时必须有约束的机制。课堂上,我们经常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在小组学习中,有时学生会因为意见分歧或探究时间过长而浪费时间。因此,每位教师都应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订相应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5.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创新;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最后一学期开设了审计课,审计课程是在《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学完的基础上开设的,它的综合性强,也需要学生有丰富的财务会计、经济管理等背景知识作铺垫。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常思索如何将枯燥的审计理论讲解得生动具体,在讲授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时,我尝试了运用案例进行课堂教学。

审计案例的选择是否得当是审计案例教学是否取得预期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案例的选择应尽量与实际、当地的、最新发生的事件作为教学案例。我选取了河北省发生的邯郸农行5100万现金被盗的案例,如何组织这堂课就成了关键,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步骤。

首先,认真阅读案例,引入要讲解的问题。学生在讨论前要认真阅读案例,在阅读中搜索案例的疑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观点。这个案例的主犯任某、马某向警方交代时曾说,通缉令上说的邯郸农行被盗的5100万现金,不是一次偷出来的,而是分多次偷出来的,学生读到这里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没及时发现呢?于是自然会想到银行的管理存在问题,是什么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就引出要讲的审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其次,分组讨论,积极发言。审计案例的分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严密的逻辑思维推理过程,最能锻炼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讨论中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敢于与人讨论问题,并且能引发他们的思考,真正起到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掌握审计理论的目的。这个案例讨论中学生形成了几种观点,有的说是银行的控制环境存在问题,有的说是银行的人员职责分工不合理等,这样就很有辩论赛的架势,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第3篇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看过了许多关于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文章,也不断的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引用以下几点思考,希望引起同行们的注意.

思考一:课堂变“集市”,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此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

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思考二:教师由“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角色错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来吗?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走出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思考三: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热闹”充当新课改“标签”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思考四:电脑代替“人脑”,鼠标代替粉笔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只是课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数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课件只是一种点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理性思考.教师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思考五:“课堂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

常有教师专心课堂教学后记,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比较,描述课堂中出现的异常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以及今后需改善之处的一些经验与教训,把课后体会混同于教学反思,其实这只是教学反思的一个方面,有专家提出“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可喜的是不少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尚需明确的是:真正反思,不仅要对我们采取的那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行为的潜在的教学观念进行重新认识.本次课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启蒙运动”,教师不再是“习题的讲解者”,作为课程的建设者的教师案桌上除了数学习题集,还应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论.

思考六:评价的多样化与呈现形式与中考指向“短路”

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新教材 物理课堂教学 方式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较教学大纲,有了很大的变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要求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课程评价上强调了更新观念,关注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人教版新旧教材的教材内容、知识呈现方式、课程目标等方面从以下三点来探讨与思考新课改下教师课堂教学的转变。

一、新教材对教师的挑战

新教材的内容增加了许多关于社会科技的新进展、新成果,增加了许多物理学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联系的内容。相比之下,许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涉及面狭窄的现象显得十分突出。新教材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与综合,而传统师范教育体制培养的教师在知识结构上往往专业化有余、综合知识不足。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过去教师上课,更多地依赖教学参考,如今的教学参考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不能拿来直接上课,教参中除了案例之外,绝大部分只是启发教师的教学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给教师一个思索创造的空间。这就要求老师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是靠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参去教学了,而是必须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最大的变化是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眼睛再不能只是盯着知识点,只顾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营造快乐气氛,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课堂教学由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转向探究式、自主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并蓄的教学方式,这对教师的挑战不言而喻。

二、教师如何应对新课标教材的挑战和机遇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广大教师是直接的实践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满怀激情地投身到这场改革中去。

面对新课标教材,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当然,至关重要的是学习现代教育新理念。只有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对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改变很好地应对。还要拓宽阅读面,更新知识结构。新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很宽,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制约教师驾驭新课程的瓶颈,要求教师除了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术外,还必须广泛阅读,丰富知识储备。此外,教师还要学习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物理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

在新教材中,科学探究不仅是教学中的内容和学习方式,而且是教学中的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要求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新教材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呈现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活中,教师要提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学习质量,关注探究学习目标的实现。教师首先要有科学探究的教学意识,把探究式教学作为转变教学行为方式的重点。对于每一模块要求的探究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学校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全面的规划。精心选择合适探究的内容,积极创造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条件,努力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合作的意识,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教师对探究活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循序渐进。探究活动的要素从少到多、探究范围从小到大、探究内容从简单到复杂,探究层次要求从低到高,逐步地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课堂探究教学中,还要考虑课时的制约,把握开展探究活动的时机和时间,既要让学生能充分活动,又要避免活动费时过多,影响教学目标的落实。

新课程下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有活力的课堂。开放的课堂,不仅要求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和互动,还要强调师生对课程、教材、教法的拓展;不仅要植根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还要密切关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进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对所学知识做横向拓展,还要做纵向延伸;不仅要求拓展知识,还要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教与学的方法。

三、新教材教学中教师的思考

新教材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1)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2)强调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针对这些变化特点,当代教师的教学也要相应做出一些调整,当然这些转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慢慢进行探索。那么教学中该探索哪些问题呢?首先,探索该教什么;其次,探索该如何教。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才能很好地落实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

总之,当代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同时教师本身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发现的过程,使自己变得好学,从而到达乐学。

参考文献:

[1]王义堂.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6.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自学式教学 教师作用 传统教学方式

一、自学式教学概述

自学式教学是以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为基础,是在创新教育中的探索。它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教材、参考资料和必要的讲解,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自学式教学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引导自学、研究深化、巩固提高。

1.引导自学。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做好读书提示。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交待学习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达到的目的,布置思考题和作业题,介绍必要的背景材料,为学生引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阅读教师指定的学习材料,通过独立地阅读、思考,学习书中的知识;围绕思考题,寻求答案;提出读书中遇到的疑点和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在学生自学期间,教师要及时检查,给予个别指导。

2.研究深化。学生在自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解疑,通过讨论或小组研究等方式,自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亦可以教师布置的思考题为依据,选择重点问题和有分歧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对学生在自学、解疑中尚未弄清的问题进行释疑性讲解,或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3.巩固提高。学生通过作业、实验等方法把已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化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作提纲携领式或总结性讲解,使学生学得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小结是一个再概括、再综合的过程,在方法上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小结,也可由教师进行小结。

自学指导式教学强化了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主见地进行“以我为主”的学习。自主学习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自我选择,即根据培养目标并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自主地选择发展方向,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它是建立在清醒的自我认识基础之上的;二是自我控制,即能积极主动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进程,并适时调节,以确保培养目标的要求;三是自我培养,即确定明确的主体意识,明确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既要靠教师,更要靠自己,其核心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所谓创新学习,是指把学习看成一种创造性活动,学习知识时要像前人创造知识那样去思考,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力图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和解决的办法。它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或被动记忆课本,背诵定义,而是主动地进行探索,使学习过程成为再次发现人类以往积累知识的参与式活动。它强调的是再发现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而不是满足于获取某一结论性的内容,这种学习具有探究性质,需要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反复论证。自学指导式教学把自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通过自学、生疑、释疑和知识应用、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概括,再综合,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开辟广阔的活动空间。

二、自学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在强化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同时,教师的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学习进度的把握,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知识的传授等,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宏观的控制。教师的指导可分为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必要的课堂讲授是需要的,但要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

思维方法是智力活动的核心,知识转化为创造力要借助于方法,所以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第一,要把思维方法的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并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受到科学方法论的训练。比如,讲授时要讲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分析论证时,论点和论据要环环相扣,使讲授成为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过程,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形成与优化施加影响。第二,让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增长创新能力。教师的示范能给学生以方法的启示,而思维方法的训练有赖于为学生创设参加活动的机会,使其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比如提倡讨论研究,使教学成为教学研讨,启迪智慧的舞台。第三,讲授应留有余地,学生通过自学能学懂的内容,原则上不讲,或略讲。教师提出问题,引导探究,由学生提出假设,搜集证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整理,从而得出结论。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并指导学生自己解疑,使学习成为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联想,把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放在一起比较,对同一问题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推想分析,甚至把不同学科、不同问题、不同知识放在一起联想,实行多角度的思维方法训练。

三、自学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异同

其一,教与学双方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对象和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主动的建构者和信息的加工主体。教师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协助者和促进者。其二,强调学生通过高级的思维活动进行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对各种事实性的信息、概念、原理的记忆、复制和简单的应用,而是要不断思考,不断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对新旧知识进行重组、优化,从而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看来,自学指导式教学强调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与创新教育的思想相吻合。

参考文献:

[1]董会瑜等.现代军校教育学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04.

[2]郑启明,薛天祥等.高等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