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量经济技术

数量经济技术范文精选

数量经济技术

数量经济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经济;制造业;黑龙江;高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数字经济发展。2015年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16年起工信部先后制定出台《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全面加快建设数据强国,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为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2022年,黑龙江省印发了《黑龙江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出台20项政策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并与华为、百度等六家数字经济头部企业签约,助力龙江数字经济蓄势腾飞。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加快实现制造业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化的有力保障,大力推进数字化发展也是助力龙江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数字龙江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一)数字经济空间巨大:“新基建”成为数字经济、智能世界、智慧社会基石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未来的新经济形态,既是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也是经济转型增长的新蓝海。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GDP占比达到38.6%,根据信通院最新预测,2025年数字经济占比将达到50%。从各类权威咨询机构对行业数字化市场空间预测看,2025年行业数字化转型将带来23万亿的市场空间。数字经济意味着万物智能、万物感知、万物互联时代到来,依赖于无处不在的连接、融合共享的数据、无所不能的智能,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二)数据中心产业倍增:带动全产业链发展,仅制造业就产生6.25倍增值作为各行各业的信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的建设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加速发展,尤其是服务器、路由器、光模块、海量数据管理系统等软硬件产品以及IaaS、PaaS、SaaS等云计算服务需求量。以5G、云和数据中心为关键抓手,实现从传统通信服务向空间更广阔、价值更高的信息服务延伸。根据东方证券研究所报告,数据中心单机柜投资造价为15万元,带动中上游产业设备产值92.9万元,产生6.25倍的倍增效应。当前中国移动哈尔滨数据中心机架运行数量为7000余架,预计到2025年运行数量将达到3.2万余架,装机率达到80%以上。

(三)数字转型一步到位:云智、云数、云网、云边赋能,“上云”大势所趋随着技术不断发展,云计算正在从2.0向3.0时代演进,数据中心已从出租机架模式向提供云服务解决方案转型。运营商可为客户提供“端管云”的端到端服务能力,结合5G、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实现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连通,通过数据中心及云平台建设,可以为客户提供“智慧大脑”。如黑龙江省级政务云,中国移动已不再是简单提供物理资源,而是具备提供134项云服务解决方案的能力。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到来,基础设施、社会治理、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数字化转型加速,将对制造业发展产生持续拉动作用。

二、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优势

(一)建设数据中心重要基地的优势黑龙江位于北纬40°~60°,该区域被称为大型数据中心建设的黄金纬度,天气寒冷,全年有8-9个月的时间可以通过自然冷源制冷,降低运营成本。黑龙江省是最早布局数据中心的省份,中国移动三大跨省数据中心已落户,为大数据中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拉动的优势黑龙江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将智能制造、数字化作为推动工业强省建设的实施战略。同时,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要靠数字化、信息化,利用数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升级,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三)大数据人才优势黑龙江省拥有哈工大、哈工程等一批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高等院校,在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语言信息处理等专业拥有国内领先的科研团队,每年相关专业毕业生约3.5万人,具有丰富的大数据相关人才和技术储备,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四)知名企业落户省内并制定了长期规划黑龙江省先后引进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国裕、名气通等知名企业10余户,并且这些数据中心均已制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对机架规模进行超前布局。华为、中兴、浪潮、长城、海能达、凯纳科技等大型IT企业均已落户。

三、发展数字化制造是增强黑龙江省制造业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数字化制造是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的重要途径黑龙江省是我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以来,黑龙江省在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面临的内外形势和竞争压力依然严峻。制造业企业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明显不足,规上先进装备制造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较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应用水平还不够高,新产品开发相对滞后。数字化制造通过把数据转化为核心生产要素,引入新变量,嫁接新技术,促进从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到销售服务全流程数据化,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扩散,能够为传统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开辟新路径。

(二)发展数字化制造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主要手段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再造,支撑企业开展工业设备上云改造和业务系统云端迁移等业务,以数据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重塑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驱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通过网络服务平台实时收集和共享数据信息,扩充要素供给渠道,提升要素供给质量,快速准确掌握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有效节约要素获取成本。同时,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营销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利用数字化智能管理,大量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销售周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发展数字化制造有利于拓展制造业发展新空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把产业链上的不同企业联成网络,充分发挥平台企业、行业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商等社会各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企业协作的时空约束,极大地减少中间环节,推动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和创新活动由封闭、孤立的状态向包容和开放的方向转变,形成内外部信息网络化和扁平化运作,有效对冲劳动力成本上升,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盈利水平,减缓资源环境压力。并通过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用户参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引发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拓展制造业发展新空间。

四、主要工业国家和地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创新和应用,推动制造业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全球主要工业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印度以及欧盟纷纷出台战略和政策,积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努力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为黑龙江省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一)出台数字化转型战略政策美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并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特朗普时期,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等,拜登上台后,美国《2021年创新与竞争法案》等。欧盟积极把握数字化发展趋势,大力推动欧洲工业数字化转型。2021年1月,欧盟委员会《工业5.0迈向可持续、以人为本和弹性的欧洲产业》,3月《2030数字罗盘:欧洲数字十年之路》。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日本根据本国国情和国际竞争态势,逐步确立“互联工业”发展战略。近年来,日本先后《日本下一代工业智能推进战略》《“互联工业”东京倡议》《日本互联工业价值链战略实施框架》及年度制造业白皮书。

(二)加强新型制造业人才培养美国特别重视为先进制造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2016年,美国《先进制造:联邦政府优先技术领域速览》,其中列举了加强先进制造业教育及劳动者培养方面的计划;2018年,美国《先进制造业美国领导力战略》,提出在SEM领域具有较高水平的劳动者能够对美国制造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在2020年财政研发预算指南中,美国将劳动力培训视为一项优先政策措施。欧盟积极提升劳动者技能,培养工业和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高技能人才。2020年3月,欧盟《欧洲新工业战略》,提出“开展员工技能优化与再培训”行动计划;2021年3月,欧盟《2030数字罗盘:欧洲数字十年之路》计划,提出欧盟要有大量能熟练使用数字技术的公民和高度专业的数字人才队伍。日本积极培养互联工业和社会5.0所需人才。日本2018年版的《数字白皮书》指出,要进行更有效的制造业职业培训,同时提出多项措施以巩固制造业人才的教育和文化基础;2018年6月,日本《面向社会5.0的人才培养-社会在变化、学习也在变化》,指出日本学习教育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社会5.0中应采取的变革措施;2020年,日本年度《经济财政白皮书》,指出日本IT人才匮乏,且集中在部分行业,有必要尽快培养此类人才。

(三)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美国积极支持核心技术研发等科技活动。2019年,美国为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提供的财政预算资金达到32.8亿美元;美国参议院通过《2021年创新与竞争法案》,提出一项紧急补充拨款计划,包括在5年内为“美国芯片基金”拨款459亿美元。欧盟不断完善数字化发展投资计划,全面提升欧洲的全球领导力。2021年6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了“地平线欧洲”计划,拟投资147亿欧元,其中核心数字技术将得到40亿欧元的资助。日本积极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和优势产业发展。2020年,日本设置了总额2000亿日元的基金,用于扩大半导体等的生产,加强本国的半导体产业链。

(四)充分发挥政产业学研各方面力量美国利用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技术成果转换。2014年,美国《振兴美国制造与创新法案》,国家制造创新网络(2016年更名为“美国制造”)正式成为法定计划,该计划通过全国范围内多点分布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特定领域内先进制造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美国制造”计划强调发挥研究院在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桥梁作用:针对制造业创新方向,研究院连接产业、学术界和政府等合作伙伴,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协作和合作投资,从而使得创新研发更贴近企业和市场需求。欧盟通过整合欧洲产学研资源,推动欧盟各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地平线欧洲计划”强调加强欧盟成员国、欧盟协约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国家联络点为欧盟成员国和其他国家参与科研项目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日本通过组建技术转移机构,促进产学研结合。日本以前沿技术为导向吸引人才,推动产学研结合。2019年6月,日本政府出台《人工智能战略2019》,旨在建成世界上最能培养和吸引人工智能人才的国家。

五、黑龙江省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发挥黑龙江省传统制造业基础与优势,淘汰落后产业技术,促进网络化制造技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

(一)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作为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数字基础设施载体,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资源。它能够拉动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大大提高产业链周转的效率,实现数据跨区域、跨行业的应用和发展,助力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当前,黑龙江省建成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平台,21个项目成为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试点示范项目,已有150家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截至2021年,黑龙江省已经认定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175个,沃尔沃汽车大庆工厂为首个智能工厂,涉及农产品深加工、食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十大行业领域。但总体而言,黑龙江省的工业互联网建设仍落后于先进地区和城市。1.进一步加强工业互联网建设。着重建设低成本、高可靠、灵活敏捷的工业互联网,吸引更多新技术企业将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基础设施落户,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拉动产业链整体发展。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综合节点建设及应用,提高其基础服务、产业引领能力和竞争力,优先在通用航空、电力装备、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交通运输装备、石油化工装备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形成“业务聚集—拉动需求—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2.以重点制造业企业为依托加快布局工业大数据。鼓励一重、哈电、哈飞等重点企业建设企业大数据平台,推动更多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拥有自己的“数字身份证”,布局研发制造全链条应用,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聚焦哈尔滨、大庆、佳木斯等重点城市和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二)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制造业数字创新效果1.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企业、科研机构和金融资源是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元素,企业需加大研发经费和人员投入,大力推进智能工厂、无人工厂等建设,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环节系统平台应用。科研机构需加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建设和加快培育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与制造业企业深化合作,推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究。打造以创新链为中心的金融生态系统,重点解决创新创业融资难问题,如对制造业企业使用金融机构“数字贷”或其他金融产品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给予优惠。2.加快企业研发成果的转化,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衔接。重点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产业科技与金融对接,促使创新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三)引导制造业企业上云工业大数据是“智造”的基础,企业上云是智能制造的必然趋势,它能够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业务能力、综合竞争力,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加快制造业向现代化模式转型升级。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制造业企业上云意识和积极性、共同优化企业上云环境、共同孵化云服务产业,实现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型、助力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支持服务中小企业云平台建设,推动工业企业上云全覆盖,面向中小企业设备上云、管理上云、服务上云和数据上云,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数字化赋能的云平台。在基础系统上云方面,着力推动IT资源、安全防护、协同办公和会议系统上云;在管理上云方面,着力推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和信息管理上云;在业务上云方面,着力推动研发设计、生产、供应链和营销等关键环节上云。

(四)加强高水平制造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1.向外用好咨询顾问。黑龙江省大多数装备制造业人员对于数字化转型认识还属于陌生领域,“不会转”问题严重,因此需要企业从外部借力更专业、更有经验人员帮助企业完成转型。政府可以建立“数字人才库”,将数字人才及时收入库中,让企业以咨询顾问方式引入。同时,要积极扶持若干个精品数字咨询公司,既解决企业数字转型燃眉之急,也能为第三产业现代化贡献力量。2.向内搞好人才培训。在企业内部,帮扶企业狠抓技术人才招聘与培养,实现核心系统的自主可控。政府可以帮助企业组织各级培训班,开展“高管培训”“中层管理者培训”和“基础员工培训”,邀请数字化领域资深专家指导。围绕装备制造行业如何理解数字化转型、怎样面对发展机遇、如何精益智能制造、如何全方位数字化转型等进行系统培训。

[参考文献]

[1]李英杰,韩平.数字经济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路径[J].宏观经济管理,2021(5):36-45.

[2]韦庄禹.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2,39(3):66-85.

[3]李治国,王杰.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配置与制造业生产率提升[J].经济学家,2021(10):41-50.

[4]刘芙嘉,王丰效,张哲.黑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7):4-9.

[5]肖心伟,潘毅,叶茂.装备制造业数字化的内涵、策划与实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3):215-216.

数量经济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境外项目;铁路工程;桥梁方案;概预算编制;造价合理性;技术经济指标

0引言

承揽境外铁路工程建设项目应首先掌握投资估算方法和投标报价原则,不同国家或地区工程建设的概预算编制办法存在差异,有些甚至差别很大[1],境外项目不同于国内项目,编制原则与做法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合理分析境外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对我国后续开展境外项目造价管理具备很大的参考意义,从而提升境外项目效益,提高我国铁路行业的国际声誉。本文以某境外项目为例,对桥梁控制性工程概算合理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目前,在国际上的造价标准尚无明确规范,我国铁路工程建设主要是以国家铁路局的工程定额作为工程概预算编制的依据,境外较为常见的是参考当地近期已建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及市场实际情况来编制工程量清单,二者计算方法上有很大区别且在项目划分上也难以一一对应。而根据工程定额编制概预算在国内已沿用多年,国内施工和设计咨询企业对依据定额计价体系编制工程概预算已形成规范的操作方法,我国铁路已经有一套较为成熟的工程造价编制体系[3]。因此,可以通过国内定额体系来对比分析铁路工程在市场国的技术经济指标。

1工点概况

某境外项目铁路(设计时速200km/h)的控制工程为一特大桥,全长1462.52m,孔跨形式为28×32m+6×24m+8×48m,梁体类型为24m/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和48m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施工方法为简支梁支架现浇,钢桁梁预制拼装。

2主要工程量清单

现浇桥梁采用就地搭设满堂脚手架,分段绑扎钢筋,分段、分层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其施工工艺如下:地基处理→搭设支架→全孔预压→安装底模和支座→绑扎钢筋(底、腹板、横梁)→安装侧模→浇注底、腹板和横梁→安装内模→绑扎顶板钢筋→浇注顶板混凝土→拆除模板和支架。考虑水上作业部分需设置围堰。该境外项目工程量清单的编制由境外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师依据相关项目经验及当地规范要求编制,清单项目的编制、计量单位等应当遵循当地有关法律法规的原则,对清单项目进行必要的全面的描述,能够反应工程的特点,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出具工程量清单文本,依据拟建工程的全部分项实体工程划分子目。选取桥梁投资占比较大的钻孔桩、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桥面型钢等主要条目为研究对象,其工程量清单中的技术经济指标为包含材料、施工工序及消耗的综合指标,由境外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师依据相关项目经验及当地法律法规制定,主要工程量清单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3境外工程指标分析方法

境外项目概(预)算不同于国内项目,国内项目有着成熟的编制办法规范可以遵循,有成熟的软件工具可以操作,境外项目多是设计工程师根据当地的材料单价与工作经验制定的造价,故其合理性有待验证,通过在当地调查搜集的基础资料及相关工程施工现状[4],结合设计文件,对影响投资较大的重点工程利用《铁路工程投资控制系统》软件结合《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国铁法科[2017]30号)与《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费用定额》(国铁法科[2017]31号)可以进行对工程量清单重点条目中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分析。

3.1工费方案

境外项目的人工单价较为复杂,需要考虑我国及项目所在国的当地工人工资及用工比例[5]。当地劳工的工资需调查当地劳务市场信息,考虑基本工资、社保、个人所得税、加班费用等,中国工人需调查企业工资、机票、食宿、体检等费用,通过考虑当地员工与中国员工的比例、普通工人与技术工人的权重[6],可以计算出综合人工单价,即《中国铁路投资控制系统》软件采用的工费方案。最终采用工费单价=中国工人工日单价×中国工人比例+当地工人工日单价×工效比×当地工人比例其中,在境外,需要考虑当地工人的生产效率,国内铁路定额是依据中国铁路建设水平测定,反映的是中国社会平均生产水平,不同国家社会平均生产水平存在差异,通过引入工效比概念即可反应境外当地工人的生产水平与中国社会平均生产水平的关系,减少误差。通过调查当地有中国工人的施工企业工资数据可以大致掌握中国工人与当地工人的工效比,参考商务部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文件,工效比的控制幅度为1∶1.5~1∶2.0[7]。用工比例可以根据实际工程的需求及当地劳动法规确定,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种会雇佣一部分当地劳工,以节约建设成本,雇佣当地劳工需注意当地宗教信仰及劳动法规[8],如需加班一般需支付加班工资,不同国家劳动法不同,在签订合同前需对当地劳动法进行详细了解,大部分国家对本国工人有就业保护政策,会规定本国工人最低比例,部分国家为解决就业问题,保护本国劳动力,一般劳务人员不许引进,只允许引进外籍专业技术人员[9]。

3.2料费方案

在国内,料费方案可以通过市场调查或者利用的信息价来获取编制期价格,在境外不同于国内有固定的文件或工作方法可以遵循,可以通过中资施工单位询价、自行调查、当地工程师调查、相关网站查询等多种渠道,综合获取合理的基础价格信息[10]。其中,辅材的类别较主材较多,不能忽视辅材价格的调整[11],主材的变化幅度基本能反映这个国家的料费水平,因此可以利用主材变化幅度作为辅材调整系数。

3.3机费方案

机费方案不同于工费、料费方案,工费、料费的编制期价格可以通过工费方案、料费方案进行一个直接的调整,但是台班的编制期价格并不能通过机械方案来进行调整,台班的编制期价格通过修改人工方案的编制期单价以及料费方案中具体的汽油、柴油、煤、电、水的编制期单价来间接地调整机费方案。

3.4施工措施费

施工措施费指为完成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发生于该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的需综合计算的费用[12]。施工措施费=(基期人工费+基期施工机具使用费)×施工措施费费率[13]施工措施费率可以基于中国类似地区的费率进行调整,通过分析人工、材料、机械价格后,综合确定施工措施费率。

3.5间接费

间接费指施工企业为完成承包工程而组织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管理费、规费和利润,同样可以基于国内间接费调整。通过工人工资变化幅度调整管理人员工资收入,通过工料机平均变化幅度调整其它费用[14]。规费为五险一金,如人工费已考虑此项费用,则规费不再计列[15],可以调整为0,利润率可结合项目类型与实际需求,调整利润费率。

3.6税金

建筑安装工程费税金与设备购置费增值税的税率为9%,增值税可以在费率方案或者在结尾公式中调整,根据调查,本项目所用材料出口时可全部退税且在当地施工所用材料也可退税,故不需考虑税金。

4造价合理性分析

利用上述的基础资料及分析方法,对桥梁投资造价影响较大的钻孔桩、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桥面型钢等条目,利用中国铁路投资控制系统进行指标测算分析,结果如表2。通过以上表格分析可知,钻孔桩测算指标为工程量清单技术经济指标的70%左右,混凝土工程测算指标为技术经济指标的73%~90%左右,钢筋工程测算单价为技术经济指标的90%左右,桥面型钢测算单价为技术经济指标的90%左右,回填砾石、基台锥体技术经济指标与测算指标偏差较大,经过与境外专业工程师现场沟通、调查,这两项条目材料价格采用错误导致工程量清单技术经济指标偏差较大,经境外工程师重新核实编制后,回填砾石指标调整为280元/m3,基台锥体指标指标调整为1265元/m3,与测算指标较为接近。

5结论

数量经济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技术质量控制方法

在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当中,近年来,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持续遭到破坏,而且目前还在随着社会发展进一步加重,对此,我国国家机关环境保护部门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对环境质量问题必须进行严格的把控,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对现实环境来进行监管和控制,并通过数据的反应来掌握环境质量大致情况,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去保护和补救。

1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确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了解环境水平,进行环境监测,是开展一切环境工作的前提。环境监测通常包括背景调查、确定方案、优化布点、现场采样、样品运送、实验分析、数据收集、分析综合等过程。总的来说,就是计划-采样-分析-综合的获得信息的过程。

2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和环境质量控制办法

2.1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

在环境持续恶化的今天,环境监测技术对于环境监测来讲极其重要,技术的强大和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对环境监测的结果。我国目前将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分为采样分析、监测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以及保护措施等几个方面。在其中采样技术是环境监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环境监测的基础。我们通过对采集来的样品来对当前环境质量来进行分析,并给予下一监测技术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而监测技术则是环境监测的核心部分,也是整体的监测当中最为需要谨慎处理的环节,倘若一旦出现差错,就会影响所有的监测结果,导致结果不真实可靠。故监测技术主要通过利用科学仪器和相关设备对采集来的样品进行技术监测,要求精度极高,为数据处理环节提供有效数据。数据处理技术是监测的最终环节,主要是对采集样品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然后经过系统整理归类,形成最终数据提供给相关部门来参考。

2.2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方法

环境监测是一个循循渐进的过程,在监测中是一环套一环的,在其中任何一环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的监测结果。故此在每个环节都要谨慎处理,避免出现差错,为了能够获得真实有效数据,在每个环节工作中都要谨慎,尤其是在最初采样的时候。故此,这对工作人员要求极为严格。

2.2.1采样、运输、储存的质量控制

由于采样是整体监测的最基础的环节,所以采集的样品一定要具备合理性和代表性。要求工作人员依据不同环境进行采集,并依照不同环境进行操作和校准采样仪器并做好安放位置,要求避开污染地域,一定防止仪器不正常工作,然后开始采集工作,并利用专用的设备将采集来的样品应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化验分析。在化验分析过程中,避免采样管倾斜和与应用软体物接触,这样可以防止吸收剂溢流。在取采样时候,利用专用的取样设备(过滤膜、不锈钢镊子等),利用过滤膜时候要避免进入采样器前为未污染状态,收取样品注意封存。如若不能及时进行监测分析,应及时将样品放入特殊设备进行储存,做好标记,避免出现没有必要的麻烦。

2.2.2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

实验室是采集来样品进行化验分析核心工作室,要求实验室环境必须纯净无污染。在样品送到实验室之后,确保严格要求安放。在样品化验分析过程中,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在一个实验室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而另一种比较复杂,需要多个试验室配合来完成。对于第一种情况而言,必须加强试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按照完善的规范进行处理。而后由所有参加监测的工作人员根据自己所负责的部分给予分析结果,再进行综合分析来拟定结果。在这其中,倘若在某个或是几个环节出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实验结果,所以每个环节都要慎之又慎。再有就是确保实验室内部各种设备稳定符合规定,各种试剂完好可用,避免监测过程出现问题,并在监测中做好记录。而另一种的样式就是需要几个实验室配合才能完成的情况,在设备完好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做好各个室的样品和数据的交接,避免使用的不同仪器设备由于不同调试状态下工作出现误差,并尽可能降低使其达到可以接受的范围,尽量在容易出现误差的部位做好记录,确保在审核时候有据可查。

2.2.3报告数量的严格控制

经过实验室严格控制之下得出的分析结论,确保真实可靠之下,一定要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性,为了数据审核工作的严格性,由多个工作人员来进行审核,在每个实验室得出结论后都要进行严格审核,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数据不真实的情况。并依照相关规定,在各自所负责的区域前签字,确保资料真实性。若出现数据不真实的情况,可直接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并给予惩罚。

2.2.4工作人员责任严格控制

因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细心仔细,包括采样,监测技术,数据处理等各个都是环环相扣,当中若有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就会导致整个工作失败。这样就要求工作人员技术功底必须扎实,责任心必须强烈,对工作的热情态度保持高亢,对探求有着强大的欲望。要求工作细心仔细,在每个环节都要尽量完美,避免在工作当做出现差错,尽可能的降低误差。审核数据过程中,确保每个都是真实可靠的。工作人员都要经过严格教育才可上岗,特殊岗位需持证上岗,并且在规时间的范围进行考核,采取合格继续留用,不合格者重新教育的制度。一切都为了科学的严谨性。

2.2.5建立环境监测质量信息的交流平台

新时代的武器—信息化时代是极其强大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现今已经不是同日而语了,在平台上可以获得各界权威的意见,在吸取的广大意见中选取最好的,可以增加说服力。在这里为了环境监测工作更加具备说服性,准确性以及科学性,加强环境监测信息化水平势在必行。故此,环境监管部门在得到数据之后,将数据在信息平台予以公布,让广大群众参与数据监测中并提出意见,然后在吸取的意见中通过筛选出最优,加以结合之前的数据进行考量,得出最终结果。以此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和科学性。

3总结

当今社会的各个阶层的迅猛发展当中,已经不再是只顾发展,不断追求经济的时代,随着工业化的壮大,我们生活环境也在不断的招到破坏,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和保护,然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同样给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了前进契机,不伦是在环境监测问题上、样品采集上、监测技术上以及数据处理上都有着很大加强,这不但给整个环境监测体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也大大增强了环境质量的控制。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景涛.淺谈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5):160.

[2]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案例讲评[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11).

数量经济技术范文第4篇

一、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和岗位责任制

1、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工作在各级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各级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负责人是各级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总责任人,各级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是各级经济普查数据质量的实际责任人,各级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组负责人是各组分工范围内数据质量的具体责任人。

2、县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从主任到专业人员全员参与的数据质量控制机制,从上到下层层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成员的责任。各专业人员是数据质量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各组负责人是为第二责任人,分管副主任为第三责任人,主任为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数据质量控制的总责任人。县经济普查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和对普查数据质量的评估工作,并对辖区内下级经济普查机构的数据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指导与督促。

3、乡镇(街道)、开发区、村(居)委会(普查区)、普查小区等各级经济普查机构都要制定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岗位责任制,明确各普查工作组和所有普查员、普查指导员数据质量控制的职责,明确各工作环节质量控制的要求,将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实处。

二、经济普查数据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经济普查数据的质量受到从普查准备到数据各环节工作的影响,普查数据质量控制工作必须贯穿于普查方案设计、普查人员培训、单位清查、普查表填报、代码编写、普查数据处理和验收上报的全过程。

三、普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科学制定县、乡级经济普查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全国与*省第二次经济普查方案的各项技术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

2、保质保量选调和培训普查人员。县、乡级经济普查机构应当选调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并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必须经培训并考试合格领取普查指导员证和普查员证后才能上岗。对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培训必须做到培训教员、受训人员、培训时间三到位,确保培训质量。根据普查各阶段要求组织相应的业务培训,使“两员”能满足普查各阶段工作要求。

3、做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工作。单位清查是经济普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也是保证普查数据质量的关键。必须确保调查单位不重不漏,准确界定单位的行业类别,根据行业类别发放普查表的种类。按照《*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划分普查小区的基础上,采取地毯式扫描的清查办法,对普查小区内的各类单位与个体经营户逐一进行清查,核实登记《*省单位清查普查员工作表》,组织填报《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清查表》、《多产业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一览表》、*省个体经营户清查表》和《*县第二次经济普查清查摸底(外出户)一览表》。写字楼、宾馆等复杂场所要确定专人配合普查员进行单位清查。市场要划分小区,由熟悉的人员担任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对多产业法人单位,要做好单位界定的指导工作。一户多照单位要认真鉴别,是否确属于一户多照还是多级法人,以免发生遗漏。

四、普查登记阶段的质量控制

1、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都要由熟悉业务的人员负责具体普查表的填报工作,并应确定一名联系人,负责普查表的接收、内部协调和报送工作。普查表填写的业务培训工作按县经普办统一安排,实行分级负责制。县和乡镇(街道)普查机构要分别做好对不同类型的基层单位填表人员的业务培训。对内部组织结构比较复杂的多产业法人单位,各乡镇(街道)普查机构要派专人进行指导,保证填写内容(数据)有根有据,防止出现逻辑性和技术性差错。以及保证产业活动单位划分准确。

2、基层单位填表人员应按照普查方案规定的填报要求、指标名称、计量单位、代码及平衡关系等认真填写普查表。填写普查表时要字迹工整、清晰,并严格按照普查规定要求,准确、全面、完整填报各类普查表中的项目和指标。在填写正式普查表之前应先填草表,要避免漏填或错填普查表和指标。对于一些规模较小、财务制度不健全的企业(单位),应当在普查登记前做好有关部门财务会计、统计和业务资料的整理工作,建立健全台帐。

3、普查机构要组织基层单位进行“三查”、“四核对”。“三查”是对已填好的普查表进行“自查”、“互查”、“议查”。①自查:由填报单位的负责人召集有关职能科室和具体填表人员,对照本单位须填报普查表的填报说明、填报注意事项、各类标准目录和普查表审核要点的规定,对所有填报指标进行详细的审查。自查后,企业负责人和统计填报人要在所填报报表上签字、盖章。②互查:普查指导员组织普查员按普查专业分为若干组,根据审核要点进行专项检查。复查中发现问题,由普查指导员与普查员核实,或统一组织再次核对,并据实更正。③议查:由县级普查机构组织普查员、重点企业统计人员参加座谈会,议查普查表填报的质量、填报对象的遗漏等问题。议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进一步核对,并据以更正。“四核对”即县级普查机构对已填表好的普查表要做到“四核对”:一是将已填报的调查单位与清查底册进行核对。二是将法人单位所属产业活动单位数与收到的产业活动单位普查表张数进行核对。三是表与表之间相关联指标的核对。四是年报单位主要数据与上年数据的核对。

4、基层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对普查资料进行总体把关审核后,要逐一签名盖章,以示负责。

五、收审报表阶段的质量控制

1、乡镇(街道)、部门、县普查机构或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在收取普查表时,首先要清点上报的普查表是否齐全符合“一套表”要求;同时要将上报普查表的单位名单与发放普查表的名单进行核对,核实有无下发了普查表但未上报普查表的单位,做到普查表不重不漏。

2、收回的普查表应按法人单位分类装订,并在每份表上编写顺序号,以备录入后审核和改错。

3、按照普查表的审核要求,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乡镇(街道)普查办负责对基层普查表的初审,县普查办负责终审,对有疑问的要进行查询。经审核不合格的表,普查机构应指导基层填报人员更正重报,审核合格的表应由审表人签字。

4、各级普查办对基层上报普查表不能任意修改,修改必须有根有据。修改时,应同时保留原填报笔迹,不得使用修改纸或修改液。

六、数据录入和处理阶段的质量控制

1、计算机数据录入之前,必须对基层表数据先进行人工审核,人工审核合格方可交付录入人员。人工审核、录入人员与资料保管员之间应建立交接验收制度。录入数据必须与普查表进行核对。

2、数据录入后,一定要按要求进行计算机审核操作。对于出错的信息,必须查明原因进行校正,如为录入错误,直接进行改正;如为填表错误,则需进一步核实,在修改普查表的同时修改数据记录。对全部数据必须进行计算机审核并校正错误,校正情况要有记录和签字。

3、数据汇总后,要重点采用大数法则对综合汇总数据的逻辑性和客观性进行人工检查。县经济普查办公室组织有经验的人员分析综合汇总表的信息,及时发现基层数据中的问题,并在数据上报前,对主要综合数据和主要的统计分组数据进行合理性检验和质量评估。对汇总结果有问题的数据,必须查明原因并核查校正,校正情况要有记录。

4、数据存储控制。数据处理结束后,县级普查机构要做好数据备份和数据入库工作,建立经济普查数据库及基本单位名录库。

七、数据上报阶段的质量控制

县、乡经济普查办公室对上报的数据要严格把关,保证上报的基层表数据和综合表数据的一致性,未经审核通过和质量评估的数据不得上报。发现异常情况和错误信息要及时反馈给下级单位检查核实,对不合格数据退回报送单位重新加工修改,限时重报。

八、普查数据质量抽查及验收办法

在普查工作期间,县经普办应按照工作进度要求开展普查数据质量抽查及验收。普查数据质量抽查包括单位清查情况抽查和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基层数据填报及录入质量抽查,普查数据质量验收包括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数据质量验收、个体经营户数据质量验收和综合数据验收。普查数据质量抽查及验收采用“统一组织、按进度进行、分专业操作”的办法进行。

1、单位清查情况抽查。县普查办在所属每个乡镇(街道)中抽查一至二个普查小区。在乡镇(街道)上报单位清查资料时进行,抽查的重点和办法:

(1)抽查的重点是检查单位清查工作是否按《*省第二次经济普查单位清查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单位界定是否正确,清查表填报是否符合要求。

(2)抽查采用以《单位清查普查员工作表》为底册进行复查的方法进行,对错查和遗漏的单位做好记录,错漏率不得超过1%,并将检查的情况及时通报乡镇(街道)普查办。

错漏率=错漏单位数÷实际单位数×100%

2、基层数据填报及录入质量抽查。分专业、分表种进行,县普查办按乡镇(街道)抽选5%—10%的基层普查表,检查数据填报和录入的差错率。基层数据填报及录入质量抽查必须填写报告单,内容包括抽查单位数、差错笔数、指标总笔数、差错原因以及差错率。抽查时间根据普查表的上报时间具体安排。

九、普查数据质量评估

县、乡普查办都要对经济普查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并写出数据质量评估报告。数据质量评估分析主要方法包括:

(1)动态趋势分析。利用近几年的相关资料,观察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的动态变化趋势,检查是否有因数字差错而引起的趋势性变化。

数量经济技术范文第5篇

1.1大数据介绍。在经历了多次的科技变革后,互联网以全新的姿态走入了大众的视野,大数据的出现使信息化技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为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大数据与传统信息技术有很大的不同,数据来源更加广泛,筛选速度更快,结构也更加复杂。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使互联网深入人心,人类可以利用互联网提高生产效率,取得更好的生产效果。与此同时,互联网也将人类与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建起人类交流与互动的桥梁,使各项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1.2内部审计介绍。目前,全球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催生了内部审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企业间的往来越来越密切,内部审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审计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殊的监督手段,企业管理者通过内部审计能够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以此为依据制订接下来的发展计划,能够保障企业正常运作。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与独立性的特征,能够推动企业的高效运作,帮助企业提升自身价值。其独立性则体现在服务性质上,它的服务对象是企业的管理阶层,且在没有特殊要求下,审计部门不会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内部审计在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明确内部审计的相关内容是一个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由于不同企业的经营情况、管理模式上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每一个企业所制定的内部审计目标也不尽相同。目前,我国内审工作的重点内容是帮助企业分析与控制财务风险,坚决打击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等行为。企业通过合理分析内部审计风险,能够有效提升审计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1.3内部审计对企业的作用。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内部审计包括会计确认、记录、报告等多方面的内容,若不对这些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很可能导致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出现大量的错误,使决策结果也缺乏一定的真实性。企业的各个部门负责不同的工作,内部审计则可以对各项工作进行客观分析,帮助管理者了解各个部门的实际运作情况,防止各部门之间出现相互勾结等问题。

2大数据环境下传统企业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审计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受大数据的影响,企业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加上各个审计单位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导致每个企业所采取的信息管理模式也有所不同,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难题。审计人员一方面要对大量的半结构数据进行采集与处理,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非结构化数据进行转换,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使各项技术性问题能够得到良好解决。2.2审计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在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中,由于受资源与技术的限制,许多审计单位只能够采取抽样检查的方式收集审计证据。这种抽样推测的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管理内容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要想有效控制企业的各项风险,审计人员应当充分转换思想,对大数据进行灵活运用,不断提升审计的风险控制水平。2.3审计人员存在的问题。在过去,审计人员只需要一支笔、一张纸与计算器就可以完成审计工作,方法简单,但产生的效果却不敢恭维,由于人的大脑在工作中需要不停地运作,很容易产生疲劳,因此审计结果常常会出现纰漏,最终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学会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软件,而云计算等功能的出现,也进一步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至此,传统的审计理念也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纵观我国各大企业的内部审计安排,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普遍单一,财务的审计方式也相对落后,这些因素都会给企业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2.4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为了不使核心技术泄露,企业就需要对相关文件进行加密封存处理,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看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各项工作也逐渐从现实社会转移到网络上,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劳动力,但也产生了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缺乏管理经验,企业所采用的数据分析工具与加密软件都相对陈旧,无法对内外网络进行有效隔离,导致内部系统常常遭到黑客攻击,短短的几秒时间,所有的机密文件便荡然无存,企业需要承担的风险也可想而知。除重要信息泄露外,企业还面临着网站篡改、病毒入侵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国有企业持续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3大数据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3.1加强对审计证据的灵活运用。在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里,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互动,完全不受时间与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审计人员可以利用网络云盘中存储的数据直接开展审计工作,并借助分析软件搜集审计证据,达到控制风险的良好效果。传统审计工作需要运用大量的纸张,不仅占据了大量的办公空间,还会导致资源浪费,而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工作,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审计证据的数量。虽然电子证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但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对审计证据的综合利用,健全现有的法律体系,使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工作能够有法可依,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大数据采集过程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促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审计人员在开展各项审计调查的过程中,应将目光放在社会的热点问题上,积极找到各项审计问题中存在的规律,进而构建科学的审计制度,为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3.2转变审计思维。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审计模式也实现了创新,对此,有关工作人员也应当不断创新思想,加强对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学习与利用,明确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大数据审计与传统的审计项目存在巨大的不同,工作人员不仅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还要加强与各个部门的沟通,使企业的内部结构更加健全,为审计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政府部门也应当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要求企业必须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并赋予内审一定的权力,使财务部门与内审部门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同时也使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3.3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决定了企业内审的质量。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企业应当遵循以人文本的原则,加大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力度,为内审人员提供更多的外出培训与学习机会,使内审人员能够成长为懂管理、懂财务的复合型人才。由于内审工作具有特殊性,因此在企业中常常会受其他部门排挤,在内审人员开展工作时,其他部门也往往会愿意配合。针对这一情况,内审人员也应当树立民主与科学管理的观念,加强与各部门的日常沟通,在工作中尊重对方,积极解决各部门提出的问题。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工作人员也应当及时与有关部门取得沟通,寻找解决方案,抱着学习的态度参与审计工作,成为值得企业信赖的对象,进而营造更加良好的办公氛围,为企业文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企业内审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信息管理系统,对审计数据进行集中化管理,提早制定风险控制目标,对事前、事中与事后审计过程加强监督,全面提升审计质量,达到未雨绸缪的良好效果。3.4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现代社会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保证企业能够顺利渡过每一个难关,内审人员应当不断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加强财务信息系统风险管理。在大数据的支持下,网络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企业需要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也不断增加,对此,内审部门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定时进行软件更新,采用密钥技术对系统进行双重加密,降低密码被破解的概率。移动设备的猛增也为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内审部门还应当加强对云计算功能的研究与利用。针对一些容易出现恶意篡改行为的金融广告,企业需要设置防火墙,将内网域网络进行隔离,为企业内部运作设置一道天然屏障,提升大数据环境下内审工作的有效性。

4结语

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复杂,对此,有关工作人员应当不断增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借助专业的大数据平台开展内审工作,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抵御财务风险,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贺鸿.“互联网+”背景下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J].会计师,2017(15).

[2]王孝玲,葛瞳,李江红.基于质量控制5M1E分析法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7(3).